皖西博物馆革命史部分(含名人名家)陈列布展改陈设计及施工工程招标公告

皖西博物馆革命史部分(含名人名家)陈列布展改陈设计及施工工程招标公告


 
皖西博物馆革命史部分(含名人名家)陈列布展
改陈设计及施工工程竞争性谈判公告
项目编号:LACGZX-G*******
尊敬的投标人 :
安徽省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就皖西博物馆革命史部分(含名人名家)陈列布展改陈设计及施工工程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兹邀请具备资质条件的公司就上述项目进行设计及投标报价,并提请注意下列事项:
一、本次采购采取竞争性谈判采购形式,通过同各投标人分别进行协商谈判,综合考虑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投标价格、类似业绩和售后服务等因素,按照规定程序择优选定中标人。
二、项目概况:本工程为皖西博物馆革命史部分(含名人名家)陈列布展的改陈项目,改陈总面积约680㎡;总预算控制价为105万元,为工程价款和设计费两项合计(其中设计费一律以工程报价的4%取费);工程不涉及地面和屋顶。(详细要求见附件1)
三、施工地点:皖西博物馆(六安市佛子岭中路)
四、投标截止及谈判开始时间:2013年8月20日上午9:00
五、谈判地点:六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二楼开标3厅(六安市梅山南路)
六、报名时间:本项目无需现场报名,有意向的合格投标人请在规定时间携谈判文件参加现场谈判(含设计方案陈述及投影演示)。
七、附件下载网址:
六安市政府采购网(http://www.lazfcg.gov.cn/)或
六安市招投标网(http://www.laztb.gov.cn/)。
(附件1:谈判文件要求
附件2:原布展图纸
附件3:皖西博物馆陈列大纲)
八、注意事项:
1、投标人资质要求: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同时具有装饰装修专项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和装饰装修专项施工二级及以上资质、或具有中国展览协会核发的展览工程二级资质的企业。②具有类似博物馆、纪念馆或大型文化展览项目布展工程且单个项目200万(含)以上的设计业绩。
2、项目主设计师资质要求:①具有国家注册二级及以上建筑师资质证书、或具有高级室内设计师资格证书;或具有高级室内建筑师资格证书。②具有类似博物馆、纪念馆或大型文化展览项目布展工程且单个项目200万(含)以上的设计业绩。
3、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资质要求:须具有国家注册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二级建造师资质证书。
4、相关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书、设计师及项目经理相关资质证书、业绩合同(中标通知书、合同和竣工报告)等资料的原件,必须带到现场备查。
5、投标人如需现场踏勘,请自行和采购单位联系。
6、谈判文件应装订密封(一式四份,一正三副,设计方案光盘一份)。
7、本项目投标保证金为:壹万元整(¥10,000.00),投标人必须在递交谈判文件截止时间前以指定形式(银行转帐或网银支付)从投标单位基本帐户转至指定帐户。
投标保证金指定账户:
户 名:六安市招投标中心
账 号:********00034********
开户行:徽商银行六安分行营业部
用 途: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
8、工期要求: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方案深化设计并提供设计施工图,施工工期为90天。
9、付款方式:深化设计施工图得到采购单位认可后,7天内支付20万元预付款,施工验收合格后付至90%,余款满1年质保期付清。
10、联系方式:
皖西博物馆 彭勃 ****-*******
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 赵静 ****-*******


安徽省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三年七月十二日




星光灿烂古代英杰孙叔敖,是楚庄王时期著名的令尹.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后,辅佐楚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建了芍陂和霍邱水门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以此为中心的农业区开始形成,从而奠定了皖西北部地区2000多年农业发展的基础。*孙公祠,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的安丰塘北岸,为祭祀楚令尹孙叔敖而建。安丰塘,古称芍陂,位于今寿县安丰塘集,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600年左右,有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享有“天下第一塘”的美誉。如今,虽历经两千多年,依然泽被后世。现安丰塘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近1亿立方米,是淠史杭灌区重要的可调节水库,在农田灌溉,水路运输,农业生产,整治淮河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水门塘亦称大业陂,位于霍邱县城东北4公里处,为公元前600年左右我国古代水利专家楚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黄歇,封号春申君,楚顷襄王时期为大夫。曾为太子完傅,被拘为秦国人质。楚顷襄王病危之际,黄歇以计助太子登位,是为楚考烈王,被封楚国令尹。后劝楚王迁都寿春,被封于江东。黄歇重视江东水利灌溉,《越绝书》载:“无锡河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太湖,以泻西野。”今上海境内黄浦江,又称“黄歇浦”、“春申江”,均因春申君黄歇得名。*寿春城遗址 上海黄浦江照片 寿春城卫星图 越绝书英布,又称黥布,秦时六县人,率众归项羽起义。被封九江王,都六。楚汉战争时,英布叛楚归汉,从刘邦灭项羽于亥下,被刘邦封为淮南王,都六。汉高祖11年又叛汉,被诱杀于鄱阳。*英布墓——原六安市九墩塘关帝庙内 鄱阳湖一角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长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她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一书,《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现仅存《内篇》21篇。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此被称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淮南子》 寿县淮南王墓刘庆,汉景帝孙,元狩二年(前121年)被汉武帝立为六安王,寄希“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刘庆在位38年中信守承诺,施政导民,发展农桑,治国勤俭,为西汉王朝创立了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六安国。其子孙共五代任六安王,维持六安稳定的局面长达130年。*一号汉墓发掘现场 文翁,字仲翁,庐江舒人。西汉景帝末,任蜀地郡守,提倡教化,在成都创办学宫,促进蜀郡文化发展。汉武帝曾为此嘉奖文翁,并诏令天下郡国效仿蜀郡,设立学宫。*成都文翁石室召信臣,字翁卿,西汉九江寿春人,以明经甲科为郎。执政期间,为政有方,屡获升迁,历任谷阳、上蔡长,零陵、南阳、河南太守。元帝年间,召信臣任南阳太守,常出入田间阡陌,劝民农桑,兴修水利,化民易俗。郡内政治清明,民风谆厚,百姓安居乐业。吏民敬爱他,称之为“召父”。后东汉光武帝七年,南阳郡又幸得杜诗为太守。他修治陂池,广拓土田,使百姓富足。人们将他与召信臣相比,亲切地称为“杜母。此后,“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的民谣俗语广为流传,民间遂以“父母官”来形容清正廉洁,为民谋福的好官。“父母官”一词也就因之传承下来。时苗,字德胄,巨鹿人。为官清廉,东汉末年任寿春令。上任坐牛车来,岁余牛生一犊,卸任时把牛犊交给寿春百姓:“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也。”为纪念时苗,人们把小牛饮水塘命名为“留犊池”。自汉以后,世人常以“留犊”喻官清廉,以教后人。*时苗墓 《史记?循吏传》周瑜,字公瑾,东吴大将,精通兵法,多谋善战。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他与诸葛亮采用火攻战术,火烧赤壁曹营,击败曹操哦啊百万之师,大获全胜。*周瑜城遗址位于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因周瑜曾在此屯兵习武而命名。吕夷简,字坦夫。北宋寿州人。曾任刑部郎中、知开封府,治理严谨有序,颇有政绩。宋仁宗初年任宰相,曾屡次奏事,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先后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右仆射复入相位,进位司空,封许国公。后授司徒,监修国,后以太尉致仕。吕公著,字晦叔,北宋寿州人,吕夷简之子。幼好学,遇事深思熟虑,行动果断。庆历进士,通判颍州时,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之友。后历任天章阁侍制兼侍读、翰林学士兼侍读、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修《英宗实录》。哲宗即位,吕公著与司马光同被召为宰相,爵至司空,宋哲宗元祐四年死于相任。*龟公山上吕公墓及石屋、石床、石台等遗迹,即俗传的“吕蒙正寒窑”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宋代著名书画家,其艺术思想以“立意为先”、“以喻世教”为创作宗旨,被时人推为“宋画第一人”,所绘《五马图》、《临丰偃牧放图》等为传世珍品。*龙眠山上李公麟“龙眠山庄”古迹李公麟画焦焕,宋代六安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进士第一。其品行端良,曾在赴试途中,遇客栈主妇失金环一枚。行数日,发现为其仆人拾得,急欲返归。同行人以试期已近在眉睫相阻。焦焕认为该妇失物,必定怀疑身边人,捶楚相逼,赴水投环,抑或有之,怎能忍心以一第而误一命呢?遂返还金环。谁知比试场屋火灾,得以重新参试,焦焕遂举第一。张野圹,寿州人,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昆曲音乐创始人之一。善弹三弦,唱北曲。后娶昆山音乐家魏良辅之女为妻,一起研习南曲。并辅助魏良辅对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加工成“水磨腔”即“昆腔”。经他改造后的“弦子”(即三弦)也成为伴奏主乐器。*昆腔早期印本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明万历六安州人。兄弟俩不仅兽医理论知识广博,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元亨疗马集》传世,收入《四库全书》,是集古代兽医学之大成的专著。*《元亨疗马集》熊一本,字以贯,六安州人。清道光十五年任台湾知府,二十二年任台湾道台兼学史。任职期间勤谨从政,着意开发,加强海防,剿灭海盗,奖励垦殖,兴修水利,四次主持科考选拔人才。对于安定台湾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起到积极作用。*《熊一本文集》吴廷栋,清代霍山人。曾任刑部京官,直隶河间知府、直隶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大理寺卿。其居官清正,在山东任上奖励廉洁,惩治贪虐,深得百姓赞誉。涂宗瀛,字阆仙,号朗轩,清代六安人。清道光二十四年中举。同治元年大挑一等,六年知江宁府,九年升任苏松太道员,十年升湖南按察使,后改任布政使。光绪三年任广西巡抚,七年调任湖南巡抚,后升湖广总督。发迹后建宅邸于六安城内二道巷,晚年居此,著有《涂大司马年谱》、《涂朗轩尚书政书》、《重建江宁普育堂志》、《童蒙必读书》等书,同治光绪年间以“求我斋”、“六安斋”为堂号,印书籍20多种共200多卷流传于世。*涂大司马年谱 涂氏宗祠孙家鼐,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咸丰年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起,追随李鸿章主和,次年列名北京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以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为管学大臣,官理京师大学堂事务。屡上办学、编书等新政奏章。光绪二十七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先后晋东阁、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资政院总裁,会同庆亲王奕劻核定议政官制,预备立宪。同时从事实业活动,创办安阳广益纱厂,投资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厂,井阱矿务局等。著名作家何胤(约480—557),南朝潜人(今霍山)。曾祖父何尚之为元嘉(宋文帝年号)宰相,协助宋文帝实现文、史、哲的分流。何胤继承家学,兼通儒、佛、道之学,文学著作有《毛诗总集》、《毛诗隐义》等。吕本中(1084—1145),南宋诗人,字居人,寿州人。官至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因反对秦桧被罢官。诗风承黄庭坚开创之江西诗派并有所创新,后期多忧国忧民之作。陆游赞他的诗作“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俞奇而俞浑,霍耀而不失高古。”现存诗作800余首,收于《东莱先生诗集》中。徐启山(1791-1853)字镜溪,请六安州人。道光进士,授工部主事。越十数年,引疾归,以著述自娱。著有《笺注毛诗集传》、《史记论略》、《汉书碎义》、《后汉书标目及碎语》、《通鉴纲目碎语》、《通雅识璅》、《丧仪质言》等。黄吉安(1836—1924),川剧作家,寿州人。少年聪明好学,18岁后家道中落,曾在军中充当文书,县衙中充当幕僚,流浪多年后落籍四川成都,为了谋生,开始川剧创作,共写剧本60余部,曲艺20多部,川剧界称之为“黄本”。作品多以抵抗邪恶,歌颂民族英雄为题材。黄吉安的剧作流传至今,《柴市节》歌颂文天祥的天地正气,曾到北京公演,毛主席、周总理看后赞赏至极,认为黄吉安的成就可与关汉卿比美。现有《黄吉安剧本选》上、下册行世。高一涵(1885年—1968),金安区人。1912年毕业于安庆高等学堂,次年入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系就读。协同陈独秀创办《甲寅杂志》和《青年杂志》,是《每周评述》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主要论述政治学、哲学、法律等问题。1946年出版抗日诗集《金城集》,收集古今体纪事诗620多首,尽情讴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痛斥日、德、意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建国后,任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蒋光慈(1901—1931)金寨县人。1920年夏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1921年5月,同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吴芳、韦素园、曹靖华等赴苏俄留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1月,和沈泽民等人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春雷社”,接着参加了郭沫若为首的“太阳社”。1930年春被选作“左联”的领导成员。先后主编了《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和《拓荒者》等杂志,出版了诗集《新梦》、《哀中国》、《乡情集》、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中长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散文集《纪念碑》、《异邦与敌国》,译著《冬天的春笑》、《爱的分野》、《一周间》等。未名四杰1925年8月,由鲁迅先生发起,在北京成立进步文学社团未名社。未名社最初的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其中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均为安徽省霍邱县叶集人,既是同学又同为未名社骨干,因此人们称之为“未名四杰”。未名社活动以译介外国文学为主、兼及文学创作,先后编辑出版了48期《莽原》半月刊、24期《未名》半月刊;出版了创作丛书《未名新集》,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文学作品、译作以素娥、北欧、英国文学作品居多。1931年春,因政治压迫及经济困难等原因,经在京的几个未名社成员同意,未名社宣告解散。韦素园(1902—1932),曾用名漱园。1921年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蒋光慈、曹靖华等人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参加未名社并主持事务,任《莽原》半月刊责任编辑。致力于文学翻译,译著有俄国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俄国梭罗古勃的《邂逅》等,还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出版丛书《未名新集》。鲁迅先生撰写《忆韦素园君》一文流传后世。台静农(1902—1990),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画艺术家,原名传严,字伯简,晚年号静者,笔名青曲、孔嘉,释来、白简等。台静农先后在北京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厦门大、山东大学、四川白沙女子文理学院等大学任教。1946年赴台,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先后出版有《地之子》、《建塔者》、《静农书艺集》、《龙坡杂文》、《静农论文集》等专著。其编写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为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部评价鲁迅的专集。李霁野(1904—1997),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中共党员。历任天津女师学院、辅仁大学、台湾大学外语系教授、南开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建国后担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全国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著有小说集《影》、《不幸的一群》,散文集《忙里偷闲》、《回忆鲁迅先生》、《给少男少女》、《意大利访问记》、《鲁迅先生与未名社》,杂文集《鲁迅精神》,诗集《海河集》、《今昔集》、《妙意曲》,专著《近代文学批评片断》,译著长篇小说《被侮辱与损害的》、《简爱》、《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爱的家庭》、《虎皮武士》及吉辛的《四季随笔》等,出版有九卷《李霁野文集》。韦丛芜(1905—1978),著名作家、翻译家,韦素园之弟,原名韦崇武,又名韦立人、韦若愚,曾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建国后曾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英文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君山》、《冰块》等,译著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穷人》、《罪与罚》、《长拉玛卓夫兄弟》,美国杰克伦敦的《生命》等。1985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有《韦丛芜选集》。李何林(1904—1988),霍邱县人。1926年秋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未名社”,投身革命文艺运动。1975年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著作有《中国文艺论战》、《论鲁迅》、《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的生平和杂文》等,主编有《鲁迅手稿全集》、《鲁迅年谱》、《鲁迅研究资料》、《鲁迅研究动态》等。艾煊(1922—2001),舒城县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担任《抗敌报》、《先锋报》记者、编辑。建国后,调《新华日报》社担任编委、部主任、副刊主编,筹建《新华日报》驻京办事处。1954年主持江苏省文联工作。著作有《内战战场闻见实录》,长篇小说《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大江风雪》、《山雨欲来》、《乡关何处》,散文集《朝鲜五十天》、《太湖漫游》、《碧螺春讯》、《雨花棋》等。2002年7月,《艾煊文集》1—8卷出版。杨美清(1931-1990),霍山县人。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分配到云南省邮政管理局工作,历任县邮电局局长、县委宣传部长、州委宣传部文教科长、大理白族自治州文联副主席。著作有:中篇小说《战斗在大石山上》、《闪光的琴弦》,短篇小说集《苍山脚下》、《协雨之夜》,叙事长诗集《火把节》,叙事长诗《望夫云》、《南国藏僧》,教文集《大理风物散记》、《大理风光》;与他人合著有:《西双版纳风物志》、《民族英雄周保中》、《大理风情》、《神笛》。皖西博物馆革命史简纲红旗漫卷星星之火可燎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后,灾难深重的皖西人民奋起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以响应五四运动为起点,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灾难深重的皖西人民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魔爪伸进皖西,进行文化渗透和经济掠夺。这是一组帝国主义在皖西通过传教进行奴化教育旧址照片。▲霍山天主教堂▲舒城城关“福音堂”▲寿县春华医院旧址▲苏埠教堂▲帝国主义在皖西进行经济侵略,以倾销商品,掠夺农副产品为特征。英、美、法、德、日等国在皖西开办亚细亚、美孚石油公司和裕丰、瑞东、花旗等洋行。此为买办资本家郭文运在舒城开办洋货店旧址。▲二十世纪初,朝廷腐败,国家贫弱,赋税徭役奇重,民不聊生,皖西人民不断进行反抗,都以失败告终。1898年白塔畈农民2000多人“打富济贫”、抗租抢粮,被地主阶级疯狂镇压。霍山西镇农民张正金还组织2000多人的联军,进行反教抗清的武装斗争,历时3年,震惊全国。此为惨遭杀害的张正金之墓▲茶行剥削茶农的种种手法▲霍邱李家圩占有可耕地20多万亩,分布在安徽、河南两省四县,圩主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李家圩寨占地100多亩,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比四川大邑刘文彩的庄园还大。此为霍邱县的李氏地主庄园图 (现仅存西圩部分)▲军阀割据示意图▲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地主阶级内部的兼并,土地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地主手里。此为六安、合肥大官僚地主占有土地统计表▲安徽历年自然灾荒简表二.马克思主义在皖西的传播▲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六安人高一涵和高语罕是《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重要撰稿人和传播者。高一涵像及作品或《新青年》有高文章的目录▲1919年春,陈独秀携夫人高君曼到霍邱探亲。霍邱人氏高君曼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回乡期间与陈独秀一起在城关学校讲学,在黉学广场聚众演讲,号召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革新教育和政治。陈独秀与夫人照片▲1919年朱蕴山、沈子修等在六安创办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办学宗旨。学校侧重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授,教以白话文,并开辟一百亩田地,作为学生实习的农、林场所,还成立爱国剧社,培养和引导了大批革命者。1921年,由六安三农发起组织了六安农会,在霍山、英山设立分会,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而斗争。图为三农创办之初的旧址一角。▲为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逐步深入,皖西开始建立了一些学习研究组织。1920年初,设于六安三农教师朱蕴山、桂月峰等组建了“中国革命小组”,这是安徽最早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三农校长沈子修。▲1920年,霍山徐狩西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此为小组成立的地点原燕溪小学(今属金寨县)。▲寿县人高语罕编写的介绍社会主义和民主自由的通俗读物《白话书信》,1921年1月出版。 是安徽最早最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图为《白话书信》▲蒋光慈《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蒋光慈,1901年9月11日,出生于霍邱白塔畈(今属金寨县)。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补习俄语时,成为中国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1年春与刘少奇、任弼时等一起赴俄罗斯学习, 1922年1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曾在家乡发展党员。他写下大量歌颂列宁、十月革命的作品,又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界》等理论和文学评论文章,出版了自传、书信体长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出版《太阳月刊》,力倡革命文学,发表大量文学作品,成了当时上海滩上与鲁迅、郭沫若等鼎足而立的作家之一,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 1931年8月31日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开拓者。胡耀帮、陶铸等许多人都是读了他的作品后走上革命道路的。▲皖西进步知识分子办报刊三.五四运动在皖西的响应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后,皖西的学生、工人、工商业者、城镇居民纷纷上街游行,迅速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国主义运动,进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皖西的发展。▲5月7日,霍邱师生积极响应,在黉学广场和主要街道集会游行,发动工人、市民参加五四运动,开展罢工、罢课、罢市,声援北京学生和上海工人的斗争,在全县掀起抵制日货的风潮。图为黉学广场(霍邱文庙)一角六安学联还组织了“仇货纠察对”到各地商店搜查登记日货,禁止买卖。六安商会也与5月27日发出通电,“坚持到底,不购日货,以为外交后盾”。各县城内如火如荼的斗争,推动乡镇市民和农民也不买日货。▲1919年7月,舒城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将“同泰源”商店从日本购进的食糖、火柴抛进下七里河▲1919年6月,霍山城关群众为参加五四运动、在上海日租界被杀害的霍山籍学生储承之、汪与之,召开追悼大会,声援五四运动。四.五四运动后皖西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21年6月2日,安庆学生反对北洋军阀、争取教育基金独立,遭军阀残酷镇压,制造震惊全省的六二惨案。皖西各界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声援浪潮。16日,霍邱学生在城关黉学广场召开了两千多人的声援大会,17日,全城罢课、罢工、罢市。黉学广场一角。▲1919—1922年,霍山人舒传贤在安庆读书期间创建了安徽省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全省学生联合会,参与领导了六二学潮和驱逐省长李兆珍等斗争。此为他经常聚会的地点——安庆女子职业学校▲此为六二学潮时学生冲进霍山豪绅龚静轩旧宅▲在六二学潮中,全省教育界知名人士中皖西籍的刘希平、高语罕、洪世奇、朱蕴山、沈子修、桂月峰、宋竹荪等发起组织六二惨案后援会;皖西籍学生舒传贤、许继慎、杨溥泉、葛文宗、方乐周、薛卓汉、刘淠西等成为革命运动的骨干,对争取教育经费独立、反贿选等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教育家刘希平(或桂月峰)。1921年秋,以舒传贤为会长的省学生联合会动员各界力量,开展反第二届省议会贿选斗争。全省以六二学潮中的十公团为主,成立安徽各公团澄清选举办事处,并以朱蕴山、宋竹荪主办的《平议报》作为反对贿选,驱逐倪、马分子的宣传工具,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斗争。《平议报》▲舒城各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7月在城关明伦堂召开反对贿选大会,会上揭露了贿选丑闻,当场痛打了破坏反对贿选的豪绅钟紫绶,罚其游街示众。此为会址——原城关明伦堂▲1922年2月,充任六安知县的骆通勾结豪绅,欺压人民。六安人民奋起斗争,终于驱逐了骆通。随后又有范梅厢、吴昆吾、张滔、李克贤四位县知事被迫下台,显示出六安民主革命的力量。此为“旅外同学会”与三农学生召开驱“骆”大会的旧址——原六安县衙门台▲六安、舒城、霍山三县人民先后展开驱逐反动知县的斗争,均取得了胜利。反贿选记载▲反贿选斗争和“驱逐省长李兆珍”斗争,迫使北洋政府下令通缉罪魁祸首倪道烺。此为《通缉倪道烺》等文。▲1922年秋收后,霍山县燕子河恶霸地主刘佐廷等要再次夺佃转庄。参加燕子河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刘仁辅率领广大佃农开展了一场反转庄保永佃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此为刘仁辅▲刘仁辅(1885-1930),字载寿,号静山,塔儿河(今属金寨)人。安庆法政学堂毕业后当选为霍山县议会会员。1920年参加燕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3年领导西镇人民夺取了维护土地永佃权斗争的胜利。1927年加入中共,历任燕子河支部书记、霍山六区区委书记。1929年参加领导了西镇暴动。1930年6月与敌潘善斋旅作战受伤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仁辅痛斥敌人:“我们共产党不为名誉地位,不图升官发财,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为的是天下穷苦人民得解放,我们舍得一切,甘愿奉献一切”。后被敌人活活钉死于六安南门。全家有6人为革命英勇献身。五.皖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创建▲马克思主义在皖西迅速广泛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在皖西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为皖西地区建立中共组织提供了干部条件。1922年春,寿县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寿县在1922年就有二、三同志的组织。这“二、三同志”是曹蕴真、徐梦周、鲁平阶,他们是1922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1923年冬,在小甸集小学成立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曹蕴真任支部书记,直属党中央领导。此为特支成立旧址 它是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党的一大前参加中共的寿县高语罕(1887-1947)受老友陈独秀委托,在安徽物色青年发展党、团员,是安徽早期党团组织的指导者,培养教育了大批革命青年,发展了一批党、团员。图为1923年高语罕(后右二)与朱德(前右一)、孙炳文、张申府、章伯钧等在柏林合影,时为中共旅德支部、旅欧总支部的负责人之一。▲1924年9月,薛卓汉在寿县瓦埠小学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瓦埠小学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年底有党员20人,接近当时全省党员总数的一半。到1924年底,全省早期党员有40余人,其中六安籍占30多人。图为中共瓦埠小学支部、中共寿县临时县委旧址——瓦埠小学原貌。▲薛卓汉(1898-1931),中共安徽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寿县人,字云长。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领导人。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央派遣回安徽开展党团工作。1925年入第五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任寿县团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委员兼农民部长。1930年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政治部副主任。1931年在 “肃反”中被错杀。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极为活跃,解放后毛主席、周总理还关切地打听他的下落。▲1924年秋,蒋光慈从苏联回国后,介绍詹谷堂入党。不久,詹谷堂去笔架山建立了党小组,于1925年春成立了中共南溪支部。此为支部书记詹谷堂烈士▲一大批六安青年在外地入党入团。1923年10月,六安人杨溥泉被推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图为杨溥泉给团中央的信六.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皖西工农革命运动▲1924年开始,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革命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全国实现了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局面。皖西各地的中共组织积极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逐步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此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6年2月,国民党临时省党部(左派)在安庆成立,此为临时省党部办公旧址。1926年国民党安徽省临时执行委员驻会常委的朱蕴山(1887-1981)政治活动家,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人,又名朱汶山。1906年先后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同盟会,1907年在安徽巡警学堂起义中参与刺杀巡抚恩铭,被捕后赴刑场陪斩。后参过辛亥革命、反袁世凯、反北洋军阀等反帝反封建的一系列斗争。1926年出席国民党二大并加入中共,为国民党(左派)安徽省党部召集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在担任华北民族革命同盟主任时期,曾三次会见阎锡山,促成山西地区的国共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又推动李宗仁成立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后参与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三民主义联合会,并担任民盟中央常委。1946年与李济深等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元旦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民革中央常委,参加了新政协。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1925年4月寿县五区农民协会成立旧址——上奠寺▲领导六安黄烟工人三次大罢工的黄烟工会机关旧址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皖西各地成立沪案后援会,集会声讨,游行示威,募捐支援,抵制日货,掀起了反帝斗争新高潮。此为《关于寿县五卅纪念情形的报告》▲北伐军入皖路线示意图▲霍山县《李氏宗谱》记载北伐军进军情况(原展中错用刘氏宗谱,换李氏宗谱中李晴峰条,找不到就不用)▲1926年秋,为响应北伐,六霍民军举行起义,并由寿县常藩侯、六安人宋伟年到太湖策动旧桂系军阀部队陈雷团起义。1927年,北伐军占领武汉,霍山组织民军,迎接北伐军由霍山入皖。此为时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团副的刘淠西▲1926年冬,柏文蔚、常藩侯等召集淮上旧部和江淮民众武装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下辖3个师和2个教导团,共3.5万多人。此为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 (1876-1947)字烈武,安徽寿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南北议和后,任安徽都督。1913年7月,参与发动“二次革命”,被推举为安徽讨袁军司令。▲第三十三军和在皖西组建的暂编第五军、暂编第六军、第五独立师等部协同第七军、第四十四军在皖西多次与北洋军阀激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北伐。图为北伐军在皖西的报道红旗卷起农奴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皖西1927.8——1937.7鄂豫皖地处大别山区,襟长江而带淮河,是逐鹿中原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党的八七会议后,鄂豫皖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爆发了黄麻、商南、六霍三大起义,创建了鄂东北、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和三支红军中,有两大起义和两支红军发生、诞生于皖西。一、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武装起义的准备和斗争▲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在皖西适时建立和调整领导机构。1927年8月,成立了中共六安特别区委员会。书记胡苏明,领导六安、霍山、霍邱、合肥四县党的工作。此为特别区委成立旧址六安西门外紫竹林小庙。▲1927年10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划六安、霍山、英山、霍邱、寿县五县为第一暴动区域,成立皖中特别委员会,书记周范文,指导暴动和党务。1927年11月。周范文召开六安特区党、团员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及省临委决议,并将六安特区委改组为六安县临委。此为会议旧址六安白浒圩。▲1927年7月中旬成立的中共寿(县)凤(台)临时县委,是安徽最早的县委。1928年3月7日,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召开寿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将自身改建为中共寿县县委,并作出组织武装暴动的计划。此为会议地址寿县城关福音堂。▲大革命失败后,皖西籍共产党员孙一中、廖运泽、孙天放、许光达等20多人,受周恩来派遣,到国民党革命军第三十三军进行秘密工作,于1928年2月6日在寿县成立了三十三军学兵团,按黄埔军校第一期规模和训练方式培养军事人才。此为孙一中。孙一中(1904-1932),安徽寿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征、北伐, 1927年率七十五团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受省临委派遣从事军运工作,后任红六军军长、红二军军长、红二军团参谋长。1932年5月在大“肃反”中被错杀。▲1929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在上海英租界召集中共安徽省临委、六霍县委领导人柯庆施、许继慎开会,研究六霍起义的有关问题,纠正省临委“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至1928年,全省党员1323人,其中六安、寿县、霍山、霍邱4县就有767人;同年9月中共《安徽干部一览表》中有干部87人,其中51人是六安籍。皖西革命力量的发展,为发动起义、创建根据地准备了组织基础。图为《安徽干部一览表》。2、商南起义(立夏节起义)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地区(今属安徽省金寨县)发起武装起义。是夜,周维炯领导丁家埠民团士兵率先起义,一夜之间,牛食畈、斑竹园、吴家店、南溪等地的农民武装也纷纷响应,起义很快控制了松子关、长岭关、佛山、挥旗山以东的整个商南地区。▲起义领导人徐子清、李梯云、周维炯(照片)▲此为周维炯领导的民团起义地点丁家埠大王庙▲洪学智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县双河镇人,曾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两膺上将”第一人。1929年,16岁的洪学智参加了商南起义,开始其戎马生涯。历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除参与重大战役的组织指挥外,还直接组织领导了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和后方作战行动,领导志愿军建成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志愿军赢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5月,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长,在全军后勤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大调查大整顿大建设,对推动人民解放军后勤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80年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参与领导军队的全面工作。1990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在战争岁月的磨砺捶打中,他逐渐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革命战士,一代开国将领,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与周边地区多次起义失败或者有伤亡的情况不同,商南起义中,起义队伍无一人牺牲,是准备充分、组织严密的一次极为成功的起义。此为农民暴动点南溪▲5月9日,各地起义武装部队汇集到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这是鄂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二支红军部队,是后来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为第三十二师的诞生地——金寨县斑竹园镇朱氏祠。▲红三十二师自成立后,不断开展游击战、打击进犯之敌,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到8月份,基本形成了以南溪、汤家汇、吴家店为中心的纵百里、横六七十里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豫东南根据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其中心地区大多划入今六安市金寨县。豫东南的商城、固始、息县等县较长时期归皖西北党组织领导。▲1929年9月下旬,时值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之际,共产党员、斑竹园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以《八段锦》为曲调,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著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用以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以及各级苏维埃政权蓬勃发展的盛况。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从商南(今金寨)传唱到整个大别山区,传遍华夏大地,成为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商南起义形势图3、六霍起义1929年11月,在六安中心县委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皖西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霍起义,它以多点起义为特色,历时11个月之久,十多万人先后参加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和皖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5月初,进驻霍山之敌桂振远旅要收缴由中共控制的民团枪支,中共霍山县委决定,由刘淠西等人发动了诸佛庵民团起义,拉开六霍起义的序幕。此为民团起义地点▲1929年5月19日,中共六安县委领导南庄畈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组成六安六区游击队。次日,配合红三十二师首次攻克金家寨。此为起义领导人桂伯炎▲1929年10月初,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的地点郝家集老母猪岭。▲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舒传贤(1899-1931年),字揖堂,名公甫,霍山县团墩乡人。1919年考入位于安庆的安徽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1年春开始筹建安徽省最早的团组织——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领导“六二学潮”、反省议会贿选、驱逐省长李兆珍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赴日本留学,1926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北京担任支部书记。1927年任安徽省总工会筹委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安徽省临委工委书记。1929年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发动六霍起义,是红三十三师、皖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31年4月,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舒传贤任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后因反对张国焘错误路线被杀害。▲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下,六霍起义全面爆发。1929年11月8日,独山周围15个乡的近万农民暴动,攻占了独山镇,组成了游击队,成立了三区革命委员会,此为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原六安县第四高小。▲1929年11月19日,在红三十二师的支援下,霍山西镇农民暴动,组成360多人的游击队,成立了西镇革命委员会。此为西镇暴动点之一燕子河(今属金寨)。▲位于霍山县漫水河镇的西镇革命委员会旧址▲1929年12月20日,1930年1月24日,霍邱白塔畈农民与尧冲农民先后暴动。此为白塔畈暴动旧址(今属金寨)。▲1929年12月25日,六安徐家集民团起义,并配合江店民团起义,合编为六安县四区游击大队,成立四区革命委员会。此为徐家集民团起义旧址▲1930年1月6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将独山暴动和西镇暴动的起义武装,分编为安徽红军第一、二游击纵队。此为安徽红军游击纵队成立地点六安县横旦岗。▲1930年1月20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将安徽红军第一、二游击纵队和六安六区游击队,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下辖2个团共200多人。此为红三十三师成立地点霍山县流波石童 (此字要造)。这是鄂豫皖地区诞生的第三支主力红军队伍,是后来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三十三师师长徐百川(1901-1931年)1930年2月4日,在六霍起义推动下,中共潜山县委领导请水寨农民起义,3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此为请水寨起义地点▲1930年3月31日,中共英山县县委领导以金家铺为中心的农民暴动,组成英山游击队。此为暴动地点大枫树▲1930年春,霍山东北乡四五万人和南乡各地农民相继暴动,推动毗连的六安县南部、舒城县西南部、潜山县北部农民暴动。霍山县东北乡农民暴动的旧址之一▲1930年1月,红33师在霍山赤卫队的配合下,第一次解放了霍山县城。4月12日,红33师在红32师一部和潜山工农革命的配合下,第二次解放霍山县城,全县赤化,成立了霍山县苏维埃政府,这是安徽省成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为安徽红色区域中心。▲1930年4月8日,红33师一部和潜山工农革命军协同英山游击队解放英山县城,打通了鄂豫边根据地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通道。六霍起义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历时时间之久在全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极为少有。至1930年春,以六(安)霍(山)为中心的皖西各地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发展到六安、霍山、霍邱、英山、舒城、潜山六县以及现金寨、岳西部分地区相毗连的广阔区域,初步形成了东抵淠河,西接商南,南至金家铺、水吼岭,北迄白塔畈、丁家集,南北长200余里、东西宽100余里,人口40多万的皖西北革命根据地。六霍起义形势图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930年 2月底,中共中央常委、军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召集郭述申、许继慎、熊受暄等人,传达中共中央关于鄂豫皖工作的两点指示:一. 鄂东北、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郭述申任特委书记;二. 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大别山为中心,包括周围20多县。它同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南北呼应,发展成为“六大根据地”中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1、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工农民主政府和红一军的成立▲3月20日,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4月,郭述申等在黄安箭厂河 (今属河南新县)召开原鄂豫边特委和红军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组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通过改编红军决议。6月下旬,成立了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此为鄂豫皖边特委书记郭述申。郭述申(1904——1994),湖北省孝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京汉路南段区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共鄂豫皖边特委书记、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第五支队政委、中共辽北省委书记等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纪委副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病逝于北京。▲3月下旬至5月下旬,红三十一、红三十二、红三十三师相继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二、三师,全军2100余人。此为红一军军长许继慎许继慎(1901-1931),原名绍周,字谨生,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36位军事家之一。出生于六安县土门店,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是东征、北伐的英雄。北伐战争中,许继慎跟随叶挺独立团,强渡汨罗江、攻打平江城、勇夺汀泗桥、取胜贺胜桥,屡立奇功,由营长升任团参谋长、团长。1927年武汉保卫战中,率领一个团顽强阻击叛军夏斗寅部四个团的进攻,身负重伤,仍指挥若定。1930年任红一军军长。12月东征皖西,连战皆捷,红一军发展到1.1万多人,扩大了鄂豫皖苏区。1931年先后担任红四军第十一、第十二师师长,率部取得双桥镇大捷,获鄂豫皖红军首次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的胜利。坚决反对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方针和做法,同年11月在肃反中被错杀。周恩来称赞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红一军政治委员曹大骏曹大骏(1902-1932),湖北阳新人。1929年夏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赴鄂豫皖边工作。1930年4月,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执行委员、红一军政治委员、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1月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32年10月,在安徽桐城一带的激战中牺牲。红一军战斗序列2、皖西地区党政军组织机构的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常驻于鄂豫边区,直接领导西片各县市,对东北则加强皖西地区党政军群等领导机关的建设,组织皖西军民独立作战。1931年1月20日,撤销六安中心县委,成立中共皖西分特临时委员会,领导包括豫南商城、固始县在内的10多个县。并设立行使政权职能的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东方办事处。成立皖西分特临时军事委员会。此为皖西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金家寨。▲1930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建立了鄂豫皖边区党政军领导机构。它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一军成立旧址箭厂河。▲皖西北分特临委书记姜镜堂姜镜堂(1902-1931),湖北英山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第三师政委、红四军第十二师政委、中共皖西分特临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军委会主席等职。1931年11月在肃反中被错杀▲1931年4月17日,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将皖西分特临委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委,领导19个县。此为特委书记方英。方英(1906-1932),皖西党组织和皖西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安徽寿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中共小甸集特支的创建。1926年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指导发动六霍起义。后任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皖西北道委书记。因反对张国焘,被撤职。1932年冬牺牲于西征川陕途中。 ▲1931年5月1日,皖西北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金家寨开幕,成立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管辖六安、霍山、霍邱、商城四个县苏维埃政府和五县边区、商固边区等直属区苏维埃政府。此为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宝才。吴宝才(1895-1934),安徽凤台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六安县委常委兼工委书记,参与领导六霍起义,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中共皖西北道委代理书记、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二十七军副军长、皖西北道委游击司令等职。1934年9月在肃反中被错杀。▲1931年12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宝才。此为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六安县麻埠。3.红一军东征皖西和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组建后的红一军,在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率领下,于6月至8月间,转战六霍,南下英山,西击平汉线,取得节节胜利,3个月时间内歼敌7000余人。到10月,红一军已由初建时的2100余人,发展壮大到6000余人。▲1930年6月中旬。红一军第二、三师收复流波石童、麻埠、独山等地.第三次攻克霍山县城,共歼敌1700余人。图为霍山县城一角▲1930年7月中旬,红一军第二、三师攻下英山县城,共歼敌1000余人。图为英山县城一角▲红军东下告群众书▲1930年12月上旬,蒋介石集中近1 0万兵力开始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采取“避强击弱”和“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至翌年2月,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使皖西革命根据地向北扩展。此为第一次反“围剿”经过要图。▲在敌人发动“围剿”前夕,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下辖5个团,共3000多人,师长徐百川,政治委员王文生。在此之前,即6月中旬,中央军委巡视员朱瑞到潜山,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三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下辖3个团,师长兼政治委员王效亭,党委书记储余。此为王效亭。▲1930年10月16日,战斗在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红八军第四、五纵队移驻黄梅县考田镇,根据中央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全军约2000人。▲1930年11月,红一军前委将皖西的中央独立第一、二师和军属独立旅等合编为红一军新的第三师,此为师长肖方。▲1930年12月,红一军在皖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毙俘敌5000余人,收复了皖西根据地。这是歼敌3个团、溃敌3个团的六安县东、西香火岭战斗旧址。▲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会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共12500余人,增强了反“围剿”的战斗力。此为红四军军长旷继勋。4.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鄂豫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以10多个师约13万人,发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奋起反击.至5月下旬歼敌5000余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使皖西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向北扩展,形成了一块东西300多里、南北约400里的根据地。此为第二次反“围剿”重要战场六安独山镇。▲1931年5月2日,六安县河西农民暴动,使六安淠河以西的西北部地区大都成为苏区,成立了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河西农民暴动的战场——河神庙遗址5.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成立和红四军南下▲正当皖西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发展之际,中共中央代表张国焘、沈泽民等,于1931年三、四月到达皖西,推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他们在初步转变皖西党的路线之后,于5月12日在光山县新集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不久,中共鄂豫皖省委、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王明(1904-1974),中共早期领导人。原名陈绍禹,字露清,出生于六安县的金家寨(现属金寨县)。1931年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时以“王明”为笔名行世。1920年秋,王明考入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1924年夏毕业后升入武昌商科大学学习。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沈泽民、张闻天等人到达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9月,任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主席。1929年回国。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扶持下,王明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同年11月到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在共产国际担任重要职务,直到遵义会议,他是中共中央的实际掌权者和遥控指挥者。1937年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央统战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及部分法律法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明自幼聪颖,8岁就能作、写对联出卖,能文能诗。他精通俄语,饱读马列著作,有教条主义倾向,他1931至1934年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1956年到苏联后一直攻击毛主席和中共中央,1974年病逝于莫斯科。王明在长江局或与夫人孟庆树照片此为中共鄂豫皖中共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1931年7月中旬,为配合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红四军从豫南出发.南下蕲黄广,至9月初连克英山、浠水、罗田、广济四城,取得了歼敌7个多团、俘敌5000余人的胜利,使皖西北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向南扩展。为支援红四军南下,皖西北地区从7月28日至8月20日,参加红军2166人,支援红军大批粮食等物资。8月1日,红四军攻克英山县城,全歼守敌,俘敌1800佘人,图为英山县城城门▲红四军袖章6.敌第三次反“围剿”计划的破产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仍策划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11月7日,根据中央指示,红4军、红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共计3万余人。红四方面军采用围点打援、迂回包围、近战夜战等战术手段,取得了黄安 、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的胜利,歼敌约6万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第三次 “围剿”苏区的企图。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和1936年7月成立的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20万人以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起26个县的革命政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面积、人口、兵力仅次于中央苏区,更加接近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成为国民党的心腹大患。此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图。▲为加强第三次反“围剿”的力量,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六安县麻埠成立。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图为麻埠。▲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此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徐向前(1901—1990),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元帅。山西五台县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东征北伐。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派往鄂东北,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1年初,任红四军参谋长。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1932年10月率领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1936年11月,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32年3月20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在独山召开部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干部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进行苏家埠战役。此为苏家埠战役会议地点独山▲苏家埠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朱家大院墙▲主战场之一苏家埠▲1932年4月24日,中共六霍县委领导冇牛岗农民暴动,成立六霍县苏维埃政府,组成游击大队,在前河两岸打击敌人,配合苏家埠战役。此为起义主要领导人汪孝芝。▲皖西苏区群众给红军送饭用的证件▲列宁号飞机向敌军空投革命传单▲3月22日到5月8日,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和5个旅长、12个团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大胜利。这是红军以少胜多、围点打援的著名战例,也是红军史上牺牲较少、歼敌最多、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此为1932年5月8日,红四方面军给中央转全国红军及苏维埃政府的信,报告苏家埠战役的战果。▲《红色中华》第49期刊载《鄂豫皖红军空前大胜利》的专电▲鄂豫皖苏区三次反围剿战绩表三、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皖西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后,根据地的发展进入到鼎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级苏维埃政权相继成立,文教卫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土地革命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着,鄂豫皖苏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党政军团组织建设▲中共在皖西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系统,坚强的领导机关。1931年6月,中共皖西北特委直辖5个县委、2个中心县委(领导14个县党组织)。其中六安、霍山、霍邱、商城4个苏区县共有24个区委、293个支部。此为皖西北特委翻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此为霍山县首届苏维埃政府旧址▲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独山原王康成私宅▲赤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廖氏太守寺(今金寨汤家汇境内)▲霍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大顾店▲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1931年5月28日,皖西北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在金家寨召开,成立了皖西北特区少年先锋队总部。此为少年先锋队旗帜。▲位于燕子河的五星县联防指挥部旧址▲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金寨县熊家河▲皖西北军分会编印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斗争纲领▲皖西北革命互济总会募捐收据▲儿童团旗▲1931年2月,六安河西红军游击大队扩编为六安红军游击师,共500多人枪,师长毛正初,政治委员袁小峰。此为师长毛正初▲皖西北道反帝大同盟给英山县反帝大同盟的信▲六安六区乡赤卫队袖章▲皖西苏区“优待牺牲红军家属证”2、经济建设▲1932年,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银行旧址▲1931年2月,霍邱县拿出10万担粮食支援六安、霍山苏区。1932年6月,皖西各县上缴储粮2.7石,支援红军反“围剿”。▲1931年春,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颁布《生产奖励条例》,掀起了以解决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根据地粮食获得大丰收。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各苏维埃政府办起经济合作社。此为位于独山的六安县经济公社旧址▲皖西北苏区经济贸易中心麻埠▲大力恢复和发展铁棚、锅厂、纸棚、纺织等手工业生产,兴办军械厂、修械所、被服厂等。此为鄂豫皖苏区红军造枪局旧址金寨余山▲临时茶叶合作社股票▲为筹集资金和发展经济,1931年5月,鄂豫皖区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分别设立银行,发行纸币,在苏区流通。此为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旧址▲手工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此为霍山县诸佛庵红军织袜厂旧址▲霍邱县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工作地点原霍邱城关刘氏住宅▲鄂豫皖苏区赤城邮政局(位于今金寨汤家汇镇街道)邮戳3.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鄂豫皖省赤色教师联合会简章▲鄂豫皖省赤色学生联合会简章▲各级苏维埃政府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创办列宁小学、业余学校、军政学校、女子学校和农业、卫生、财经等职业学校,还普办工农识字班、平民夜校等。此为霍山第五区列宁小学旧址▲《雪花》报社旧址▲由地、县文教委员会统一教材,严格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编订既有革命内容又有乡土气息的各种课本。此为列宁小学课本▲皖西苏区出版的《红日》▲《红日半月刊》印刷厂旧址▲为了活跃根据地文化生活,皖西北各地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专业和业余剧团等。此为六安县苏维埃政府俱乐部旧址独山火星庙戏楼▲1932年苏维埃壁画—古碑镇葛氏祠▲赤光药社旧址▲1931年夏,在皖西北的冈家山、麻埠建成的鄂豫皖区红军第二、第三医院;皖西北特区军委成立后方医院,并在麻埠、南溪杨家店、第三冲、白塔畈等地建立分院。此为分院旧址之一霍山县石家河四、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土地的所有制。1930年春至1932年夏,皖西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进行土地没收与分配,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土地革命前,皖西各阶级对土地的占有情况▲六安、霍山两县在武装起义中减租和分浮财办法▲1930年4月中旬,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指导六安县六区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制订了土地革命法规。此为六安六区苏维埃代表大会颁布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土地政纲实施细则》中有许多条款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例如,在土地分配方面规定“只没收富农多余的土地,不得侵犯中农利益”,在经济政策方面规定“中小商人营业自由,提倡与白区开展贸易,允许白区商人到苏区作生意,免征或少征税收”,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规定,“广泛吸收非苏区的革命文化工作人才”,正是在这种正确政策的指引下,皖西苏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积极实行土地改革,使占农村人口80%的贫雇农分到了土地,获得了生存发展权。此为关于公田问题的政府《通令》。▲红三十二师在斑竹园的朱氏祠留下的关于土地革命的标语▲随着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2月,皖西原来的苏区全部和新开辟的苏区都进行了土地没收与分配,使100万人口分得了土地,由当地苏维埃政府发给了土地证。此为土地证。▲皖西苏区土地使用证▲皖西苏区土地登记证▲红军《代耕队账簿》五.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坚持和保卫1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和主力红军的转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迅速扩展与日益巩固,直接威慑着南京、武汉。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30余万兵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苏区军民奋战3个多月,歼敌数万人,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张国焘战略指挥上的错误和在苏区推行左的政策,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被迫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0月12日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根据地大部分丢失。红四方面军西征路线图▲1932年9月下旬,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霍山县燕子河(今属金寨县)召开会议,讨论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问题。此为会议旧址——燕子河刘家老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和皖西地方武装,在广大群众支援下英勇杀敌。此为霍邱县新店埠战斗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在霍邱县城指挥反“围剿”。此为军部旧址▲敌人残杀干部群众地点之一——果子园燕子岩▲进剿皖西北之敌军提出“民尽匪尽”的方针和“驻尽山头,宰尽猪牛,见黑(指人影)就打,鸡犬不留”的口号,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敌宋天才第七十五师用汽车装走了几千名青年妇女,卖到外地。人民财产被抢掠一空。此为屠杀革命干部群众地点之一金家寨附近的月亮地敌人强制群众移民并村,办“难民所”、“感化院”、“集中营”关押群众,并标卖革命家属。此为金家寨的难民所旧址——洪家湾。2.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和红二十八军成立▲1932年10月1日,中共皖西北道委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撤离皖西时的指示,组成中共鄂皖工委,书记郭述申,统一领导鄂皖边区的斗争;同时组成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郭述申(兼),共4500余人。工委和红二十七军率领2万多地方干部群众、伤病员实行东线转移,歼敌近4000人。此为红二十七军成立纪念碑▲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红二十五军,组建红二十八军;皖西北道委组建三路游击师等地方武装,共同进行反“围剿”。1932年11月30日,红二十五军在湖北省红安县檀树岗重建,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约7000人。此为红二十五军远程奔袭太湖▲军长吴焕先吴焕先(1907-1935),河南新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红二十五军军长、政治委员,中共鄂豫皖省委代理书记。1935年8月作战牺牲。▲1932年冬,中共皖西北道委成立了皖西北游击总司令部,由道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宝才兼任总司令。此为总司令部旧址汤家汇接善寺▲1933年1月上旬,红红二十八军成立后,指战员们士气昂扬。▲1933年4月,鄂豫皖省委为了集中兵力,将红二十八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约1万人,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戴季英。此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会师地点——金寨豹迹岩胡氏祠▲1933年10月11日,中共皖西北道委在南溪东北的吕家大院召开会议,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辖2个师,共2300余人。会议决定不打消耗战,不硬拼,积极向外线游击,寻机歼敌。此为会议旧址。3.第五次反“围剿”的开展▲1933年夏,蒋介石任命刘镇华为豫、鄂、皖三省边区“剿匪”总司令,纠集14个师又4个独立旅约10万余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鄂豫皖省委开始采取内线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使反“围剿”失利。后来省委转变斗争方针,采取游击方式和内外线结合的战法,使革命根据地的形势有所好转。皖西根据地恢复到东西270余里,南北100余里。▲1933年8月7日,红八十二师和第一、二、三路游击师在立煌县梅山与大龚岭的史河南岸,打截敌唐淮源第十二师用70多对毛排运往金家寨的物资,歼敌一个多营,缴获大米140多万斤及其他军用品。图为大龚岭▲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3年10任红二十八军军长。后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34年3月12日,红二十八军在立煌县葛藤山歼灭敌第五十四师一六一旅两个团,活捉旅长刘树春。此为葛藤山。▲1934年11月上旬,红二十五军离开皖西,中旬开始长征。此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六.皖西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红二十五军长征后,敌仍以10余万兵力继续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清剿”。1935年2月3日,中共皖西北道委在太湖县凉亭坳(今属岳西)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共1000余人。高敬亭任军政治委员。▲高敬亭(1901-1939),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是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1934年11月初,红八十二师和第三路游击师实行东线游击,先后攻克潜山县衙前镇、舒城县晓天镇,消灭了驻敌。此为战斗旧址晓天镇。▲1934年12月初,东线游击部队在霍山县长山冲战斗失利,红八十二师师长周世觉等200多人牺牲。中共皖西北道委将突围出来的部队和其他部队集中组建了红二一八团,共约700人,旋即在立煌县关山和霍邱县下洛山歼敌一个营又一个连。此为战斗旧址下洛山。▲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治委员方永乐▲1935年2月16日,成立中共皖西特委,组建红二四六团,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4县边境创建游击根据地。此为成立地点舒城县驼岭附近白果树。便衣队是地方党政军三位一体的组织,是以地方工作为主的武装工作队。中共皖西北道委和红二十八军把发展便衣队提到战略地位,加以大力发展。早在1934年5月,红二十五军派出以夏云龙为队长、汪少川为指导员的皖西第一支便衣队,在团山一带组成中共霍山县第六区区委,发展几十个农协小组,坚持了一小块根据地。金寨团山▲红军便衣队筹款、筹物证明▲在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下,红二十八军转战于鄂豫皖边区45个县。地方武装和便衣队就地坚持斗争,以不足2000人的红军,牵制敌正规军最多时达68个团约17万人,歼敌18个营又15个连和大量小股武装及反动民团,粉碎了敌人的反复“清剿”,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区。1935年3月22日,红二十八军在立煌县鸡冠石歼敌300余人。此为战斗遗址。▲商南大队妇女排在立煌县金刚台的驻所朝阳洞七.以合肥、寿县为中心的皖西北游击区的革命斗争▲1930年7月,六安中心县委在六安城区设立前方办事处,由常委周狷之兼任主任,配备一支武装交通队、开展非苏区工作。此为周狷之和他被捕后写的诗。▲中共中央于1929年冬在合肥东乡店埠设立中央交通中心站,下设六安县思古潭、舒城县上七里河、潜山县皖河、寿县正阳关4个分站。此为正阳关分站遗址。▲193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工作的沈泽民和皖西分特临委委员舒传贤在合肥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书记吴伯孚,指导合肥、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定远、庐江、巢县等县工作,发动农民暴动,开展游击战争。此为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旧址▲1931年3月29日深夜,寿县中心县委领导瓦埠农民暴动,缴枪130多支,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此为1000多暴动农民集会的地方瓦埠街望春园▲1931年8月,合肥、寿县两个中心县委合并为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书记吴伯孚。皖西北中心县委派寿县县委书记曹鼎将瓦埠暴动后分散的武装人员,与在南京雨花台起义后到达寿县的国民政府第四师工兵营第三连合编为寿县游击队。此为曹鼎。▲皖北寿县中心县委驻地寿县正阳关南门▲1934年10月初,皖北红军游击大队与合肥游击队合编为皖西北游击大队。10月15日在舒城春秋山战斗失利,此后在舒城、合肥等地坚持游击斗争。此为在春秋山战斗中牺牲的大队长曹广海▲1935年1月底,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派员到合肥传达中央指示,撤销合肥、寿县两中心县委,成立中共皖西北特委。此为皖西北特委书记刘敏。▲1935年6月,中共皖西北特委将游击队大队扩编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师长孙仲德、政治委员张如屏。此为孙仲德。▲皖西北独立游击师送给红二十八军的武器清单▲处于皖西革命根据地东北外围的以合肥、寿县为中心的皖西北游击区党组织,肩负着开辟新苏区、支援老苏区的重大使命,发动群众,开展经济、政治、武装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1936年底,中共皖西北特委派孙仲德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中央决定皖西北特委和游击师的领导同志到延安学习。此为这些同志到延安后的合影。独有英雄驱虎豹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一.停战谈判和新四军四支队改编东进卢沟桥事变后,仍然处在国民党军残酷清剿下的中共皖鄂边区特委和红二十八军,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及时进行战略转移,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1937年7月13日,主要活动于皖西地区的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高敬亭与中共皖鄂边区特委书记何耀榜决定,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倡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2日中共地方代表何耀榜与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代表刘刚夫及安徽省政府代表正式举行谈判。此为谈判地点岳西县青田畈汪氏祠▲中共皖鄂边区特委书记何耀榜▲岳西谈判达成后在九河朱家大院签字时使用的砚台▲高敬亭(右一)与卫立煌的代表举行谈判,达成抗日协议卫立煌(1897-1960),字俊如,安徽肥东人,著名的爱国将领,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过北伐、东征战争,战功卓著。历任国民党第一军十四师师长、十四军军长、第六纵队指挥官。多次被蒋介石任命为“剿匪”指挥官,成为“剿共”的急先锋,1932年9月所部进占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金家寨,不久蒋介石即以金家寨为中心划六安、霍山、霍邱、商城、固始五县边区设“立煌县”(今金寨县)。1937年初回任豫鄂皖边区督办,设督办公署于六安。七七事变后,历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率部同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1943年11月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击败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打通滇缅路,战后晋升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1948年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后出走香港。1955年3月回国,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红二十八军官兵认真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8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便衣队整编为新四军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下辖第七、八、九和手枪团四个团,3100余人,是新四军初期四个支队中人数最多、老红军成分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支队。▲根据中央指示,1938年3月,高敬亭率部奔赴皖中和皖东,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皖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12日,第四支队一部奉命在巢湖东南蒋家河口迎击敌军,打响了新四军在华中抗战的第一枪。此为四支队向皖中挺进。▲群众举行大会欢送四支队第八团奔赴前线抗日▲第四支队某部战士练习投弹▲第四支队在行军途中▲1939年夏,第四支队一部在舒城县西港冲合影▲第四支队政治部驻址——舒城县东港冲韦家大屋▲第四支队部分卫生工作人员合影▲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部分女同志▲第四支队开展民运工作二.中共中央加强对皖西抗战的领导▲中共中央相继派遣大批干部到皖西地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的领导。在延安学习的原中共皖西北特委委员曹云露、张如屏等受中央派遣回皖工作,于1938年1月在寿县杨公庙(今属长丰)组成中共安徽工委,书记曹云露,主要活动于寿县、霍邱、六安、合肥、凤台等县。这是曹云露▲1938年初开始,中共中央长江局陆续派遣一批干部到六安,于4月成立安徽省工委,书记彭康,下辖寿县、舒城、岳西、太湖四个中心县委和立煌、凤台县委、滁县特支、皖东北特支等。此为彭康▲彭康(1901-1968)原名彭子劼,又名彭坚、号嘉生,江西萍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任安徽省工委书记。后历任鄂豫皖区党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华东局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等职。1968年被迫害致死。▲1938年春起,中共六安、肥西、霍邱、立煌、霍山县委相继成立。1938年8月,中共舒城县委成立。因为县委成员都是女同志,故被誉为“女县委”。此为1938年夏舒城第一届县委书记鲍有荪;女干部曾子坚(左)徐波(中)石雪书(右)在舒城中梅河合影。▲中共安徽省工委旧址、鄂豫皖区党委和新四军立煌兵站旧址白水河汪家老屋▲1938年秋,中共安徽省工委应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原六安县长)盛子瑾的请求,在立煌县组成皖东北特支,随盛开展工作,此为特支书记江上青▲江上青(1911-1939)原名世侯,生于江苏江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皖东北特委委员。他利用其皖六专署秘书、皖东北军政干校副校长的身份秘密开展工作,建立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促进了八路军、新四军进入皖东北同盛子瑾部合作抗战的局面,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重要基础。1939年8月牺牲。三 、皖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1938年1月,安徽省会由安庆迁至六安。国民政府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接受进步人士朱蕴山的建议,成立了安徽省动委会,这是由中共推动、帮助成立并由中共实际掌握的统一战线组织。六安成为当时安徽省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和活动中心。▲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在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委托六安籍进步人士朱蕴山的推动下,第五战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于1938年2月23日在六安成立,代理省政府主席张义纯兼主任委员。此为省动委会机关旧址六安孔庙。▲1938年6月,安徽省政府、省动委会和中共安徽省工委由六安迁至麻埠,不久又移驻金家寨。▲1938年3月5日,省动委会秘书章乃器拟写《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初步纲要草案》。此为章乃器。▲省动委会开办训练班,组建工作团,作为推动成立省以下各级动委会发动与组织民众抗日基本力量。此为抗日工作团部分团员▲张劲夫以在省动委会组织部担任主任干事的公开身份,领导动员系统的中共组织开展工作。这是张劲夫四.皖西军民抗击入侵的日军1.日军入侵皖西的暴行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六安市损失人口50余万,其中直接被日军杀害和死于战火的有6万多人;财产损失7.37亿元(按1937年6月不变价计)。这是早在七七事变前日军就绘制好的对六安、舒城、合肥的作战地图▲1938年8月,集结于合肥、舒城一带的日军第二军十余万人大举西攻,包抄武汉。日军3000多人于8月29日攻占六安。这是日军攻占六安南门时狂呼。▲8月29日,日军攻陷霍山城。此为日军进入霍山城东门。▲1943年1月2日,日军在金寨茅坪集体屠杀军民562人。茅坪万人墓▲1943年1月2日,日军陷立煌,在金家寨残杀100多人。烧屋1万多间。1月5日在杨家滩一带屠杀居民500多人;青峰岭至上磊子一带的山沟里被日机炸死200多人。此为日军杀人地点之一的长冲岭。▲1943年日军在这棵树下无故枪杀群众178人。2.抗日总动员的进行▲1938年春,在中共地下组织推动和省动委会的促进下,省政府组建起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总指挥张义纯,下辖6路,共8多万人。此为第一路指挥部旧址今寿县保义集医院▲1938年10月,受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来皖西担任新四军参议、驻安徽省政府代表何伟,传达长江局对大别山地区工作的部署,1939年1月 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此为何伟▲皖西广大青年踊跃参加抗日战争。此为周恩来、叶挺给曹渊烈士之子曹云屏的信。▲1938年6月,董必武来到新四军四支队时,应舒城县动委会的邀请向青年作抗战形势报告。此为报告会旧址。▲霍邱县动委会出版的《动员旬刊》▲文工团员深入前线,为战士表演节目。3、新四军第四支队奋勇杀敌▲皖西是日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路,因此也就成为武汉保卫战的外围战场。从1938年5月到10月,新四军四支队先后进行28次战斗,歼日军940多人,俘敌8人,此为新四军首战地巢湖蒋家河口▲新四军第四支队英勇阻击日寇▲1938年9月3日,第四支队第七团三营1个连和持务营在棋盘岭伏击敌运输队,歼灭日军100余人,俘虏4人,烧毁汽车30余辆。1938年10月9日,第四支队七团一营在六安椿树岗伏击日军运输队,炸毁汽车65辆,毙敌46人,伤敌100多人,活捉1人。此为椿树岗战斗遗址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1938年9月上中旬,在金寨、叶集、富金山一带,国民党第七十一军、五十一军、三十军与日军展开激战,近万名爱国官兵为国捐躯,击毙日军4000余人(日军伤病者更多)。此为富金山战斗旧址。▲1938年9月下旬,霍山县鹿吐石铺一战,歼灭日军1370多人,是安徽抗战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此为战斗旧址霍山县鹿吐石铺。▲1938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国民党第171师在当地群众协助下,在立煌康王寨一带截击日军一部,毙敌近千人。此为战斗旧址。▲1940年4月12日,日军第三次攻寿县城。守卫城池的安徽省保安第九团誓死抵抗,广大群众奋勇参战,团长赵达源等爱国官兵壮烈牺牲。日军进城后大肆烧杀抢掠,屠杀居民3000余人。此为寿县保卫战旧址寿县古城。5.地方武装的抗日▲1938年夏,中共六安县委领导的第三行政区独立第一大队多次袭击日军。由中共党员桂俊亭、张志一领导的安徽抗日自卫军第二路第一支队在安合、六合公路不断袭击日军运输队。此为两支武装多次袭击日军的地点舒城县桃溪镇▲肥西县烟墩集、上派河、花子岗乡镇自卫队,毙敌27人,俘敌2人,缴枪38支,机枪一挺。此为花子岗战斗旧址▲六安城北鲍华丰等持枪保家村民,歼灭下乡骚扰的日军3人。此为水泊塘歼敌回忆。五.国民党顽固派在皖西的倒行逆施▲1939年1月下旬,国民党中央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反动方针。主持皖政的桂系集团亦步亦趋,由联共抗日、抗衡蒋系,转而与CC系同流合污,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共反人民。安徽省政府强令“改编”或解散安徽抗日人民自卫军,“改组”动委会,迫害进步人士。郑抱真领导的安徽抗日自卫军第一路第二支队加入新四军第四支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使全纵队扩大到1400多人。此为郑抱真。▲中共霍山区委书记喻本芳、委员江道之、程希敏、唐虞卿北活埋于南岳山会胜寺附近上冲。▲1940年3月下旬,李品仙所部突袭第九纵队补充团,团长云应霖被捕判刑,参谋长李伟烈(中共党员)、政治处主任华兆江(中共党员)等被捕后遭杀害。此为该团遭突袭的地点舒城县庐镇关山区。▲李品仙在党、政、军、群系统大肆清洗、迫害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此为中共党员史迁、詹运生、麦世法、刘墩安等被活埋——立煌县古碑冲张家湾山坳。六.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击▲1939年2月,中共安徽省工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立煌县白水河召开鄂豫皖区党的代表会议,确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的方针。会后撤销安徽省工委,成立中共鄂豫皖区党委,下辖鄂东北、豫东南、舒(城)无(为)地委和六安、霍山、英山、立煌、黄(安)麻(城)经(扶)中心县委及立煌县委、立煌市委等,以隐蔽的方式进行工作。此为中共鄂豫皖区党委书记郑位三。▲1939年7月下旬,中共鄂豫皖区党委为免遭损失,将机关由立煌白水河迁到庐江县东汤池。9月召开了鄂豫皖党代表大会,选举党的“七大”代表,研究应变措施。此为代表大会会址庐江东汤池▲1939年5月中旬和7月上旬,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张云逸两次到立煌与廖磊谈判,回击顽固派对新四军的诬蔑和攻击。此为叶挺到立煌的照片。▲1939年5月,叶挺与江北指挥部领导人的合影。七.中共领导皖西人民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1940年2月,中共皖西省委在立煌成立,一面领导群众继续开展抗日反顽斗争,一面动员组织不易立足的人员撤离皖西,奔赴新四军活动地区,保存了革命力量。此为中共皖西省委书记李丰平。▲1941年5月起,中共皖东津浦路西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二师先后派出部队,开辟了寿东南抗日根据地和寿(县)六(安)合(肥)霍(邱)抗日游击区。此为寿县军政委员会书记杨效椿(中)▲1942年6月,寿县军政委员会组建起淮西独立团,这是独立团攻克日军据点之高塘集。1942年冬,寿东南根据地在禹庙岗成立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寿东南办事处,次年底成立寿县抗日民主政府。图为寿东南办事处旧址(原展中红军后期的寿东南办事处图片移来)▲1943年老红军彭仁安在帽顶山组织起一支100多人的抗日便衣队,活动在帽顶山、抱儿山、七岭湾一带,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此为帽顶山▲1943年冬,组建了中共英山岳西太湖立煌霍山边区工委和抗日指挥部,开辟了大别山西部抗日游击区。此为边区工委书记钟子恕率领抗日游击武装经常活动的地方——岳西县鹞落坪。▲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坚持八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皖西人民热烈庆祝抗战胜利。这是霍邱庆祝大会旧址黌学院广场▲日军签字投降▲抗战胜利的儿童省政府所在地的立煌军民庆祝抗战胜利(四)敢叫日月换新天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一边以主力抢占交通要道和大中城市,一边以部分主力配合地方武装控制大别山区等战略要地,蚕食我解放区。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国性的反革命内战。中国共产党在皖西地区适时调整领导机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进行自卫战争;同时,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也蓬勃兴起。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第三纵队在皖西人民自卫军的配合下,实施战略展开,给敌军以沉重打击;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与原在皖西的干部一道,建立和加强各级人民政权,扩大地方武装,重建皖西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攻”。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中共皖西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军民,向敌人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有力的军事打击,解放了皖西全境,组织群众全力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剿灭残匪,开展生产救灾,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和文教卫事业,以各项优异成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一.战略防御阶段的皖西斗争▲国民党政府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就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桂系第四十八军一七六师和省保安第五团联合进攻寿东南根据地。这是淮西独立团被迫转移,与敌血战突出重围的地点下塘集戴柿园。▲蒋介石利用和谈之机,调集大量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1946年3月20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致信钟大湖、桂林栖,对坚持皖西地区的斗争提出了指导性意义,此为该信全文皮旅突围到皖西的战斗在国民党军以35个旅约21万人围攻我中原解放区时,第一纵队一旅五千多人在旅长皮定均和政治委员徐子荣的指挥下,战斗于豫东南地区,拖住敌人,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皮旅掩护作战3天后,又经过24天的艰苦征战,行程二千多里,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追击堵截,征服了无数天然险阻,终于在7月下旬抵达苏皖解放区。原准备牺牲局部以掩护主力的皮旅却以极少的损失创造了中原突围的奇迹。▲1946年7月上旬,皮旅中原突围后,从立煌县吴家店经深沟铺、漫水河,10日达千笠寺,击溃清风岭守敌十一挺进纵队,即转磨子潭又与敌四十八师五二七团激战。此为磨子潭战场旧址一角▲此为皮定均▲皮旅途经吴家店时打开国民党仓库分粮济贫,此为开仓分粮旧址——果子园▲1947年3月下旬,在潜山县林家冲以刘昌毅部和皖西支队为基础,组建了皖西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刘昌毅,副司令员钟大湖,政治委员桂林栖,共1200多人,在战斗中逐步发展到4000多人。此为刘昌毅 (1914-1999),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副司令员,建国后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三纵在皖西的展开▲遵照中共中央举行全国反攻,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英明决策,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共12万余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歼敌5.6万多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战后南下,于8月下旬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三纵队在皖西迅速展开,重建皖西根据地。刘伯承司令员作战前动员报告▲邓小平政治委员作报告▲刘邓大军抢渡淮河,向大别山挺进▲刘邓大军骑兵炮兵通过黄泛区▲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后,远在陕北的毛泽东获悉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我们终于熬出来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从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上写的标语▲刘伯承司令员和战士们步行在大别山上▲刘邓大军渡过淮河后迅速分兵挺进鄂豫皖区,其第三纵队在皖西人民自卫军等地方武装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实现了在皖西的战略展开。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 (1915-1999),湖北红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9月1日,三纵九旅二十七团痛击霍邱增援六安之敌第四十六师第十九旅一部的地点六安城北清水河▲9月2日,三纵八旅解放金家寨,全歼守敌1000余人。此为俘虏被押出国民党立煌县党部▲皖西地方游击武装先后与三纵各部会师,共同作战。这是皖西人民自卫军主要领导人与三纵七旅领导人会合时合影▲9月3日,三纵七旅攻克霍山县城。此为解放军战士守卫在新成立的霍山县人民政府门前▲10月上旬,第三纵队在六安东南张家店一带歼敌5700多人,这是刘邓大军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首次取得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图为三纵指挥部旧址之一六安县毛坦厂涂氏祠▲中共舒六县委动员2000多民工,组织1000多幅担架,运送伤员和物资。此为担架队▲张家店战斗缴获的炮弹、子弹▲战役中被俘的部分蒋军。三.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建▲1947年8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将大别山区划分为豫东南、鄂皖、鄂东和皖西4个工作区,成立或加强党的工作委员会。此为1945年10月就进入皖西坚持斗争的中共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刘邓大军准备挺进大别山时,从太行、冀南等抽调1200多名地方干部集中培训,组成代号为“天池部队”的干部大队随军南下,为大别山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太行干部大队部分同志合影▲1947年10中旬,中共中央中原局将大别山4个工作区合并为鄂豫、皖西2个工作区,成立区党委、行署和军区。11月15日,中共皖西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在岳西县汤池畈成立。29日,区党委在舒城晓天三石寺宣布成立中共皖西第一、二、三地方委员会和专员公署、军分区。皖西区党委书记彭涛▲皖西行署主任罗士高▲皖西军区司令员曾绍山▲金东县县长白涛英勇就义前痛斥敌人的豪言壮语及其照片▲三地委领导人合影(后排右为曾庆梅,后排中为李锦春)。▲1947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在太湖县刘家畈胡家祠堂召开会议,贯彻《土地法大纲》。此为会议旧址为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三纵和皖西军区提出“一手拿枪,一手分田”、“武装保田”等口号,帮助地方民主政府和群众实行土改。图为刘邓大军帮助群众分田。▲刘邓大军开仓济贫▲第三纵队、皖西军区颁发《关于部队进行土地改革工作》文件,此为解放军某部召开土改工作会议场景。▲到1948年3月,皖西根据地核心区已有50万人分配了土地,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土改的准备和宣传工作。图为翻身农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插界标皖西各分区控制区游击区人口一览表四.皖西反“围攻”反“清剿”的胜利▲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牵制了南线敌军160多个旅中的近90个旅,实现了中共中央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部署。1947年冬,国民党实行总体战,以33个旅的兵力对大别山展开全面围攻。刘邓大军鄂豫、皖西两军区部队实行内线坚持,外线展开,歼敌11000多人,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刘伯承作反围攻策略报告▲反围攻中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精干的前方指挥所坚守大别山,指挥内线作战。此为他们到金寨县漆店区下楼房检查反围攻工作时的旧址照片▲反围攻中,皖西我军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独立旅在舒城歼敌保安第三团的两个营,活捉副团长。此为战斗旧址沈家山咀▲战士们宣誓:坚决把皖西革命斗争进行到底!▲反围攻中,皖西军区第二十七团二营全歼六安县保安队两个中队的地点张家店区刘家圩▲战士打草鞋▲战士在舂米、筛米▲为解决部队冬装而设的被服厂旧址——霍山县清风岭。▲部队刚进村,为了不打扰老乡,战士们就睡在屋檐下。▲1948年8月15日,皖西军区独立旅成立,下辖四个团。这时,皖西根据地形势开始好转。此为独立旅政治委员曾庆梅▲1948年11月26日,皖西独立旅的四个营从霍山县三河尖迎接又一批南下干部,接运黄金、白银,返回舒城县晓天的途中,在六安县西两河口一带遭敌伏击,经奋力冲杀,牺牲107人,胜利完成任务。此为霍山县黑炭冲(战斗烈士纪念碑)五.支前运动▲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皖西区党委领导军民对境内之敌进行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解放全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使皖西成为解放大军渡江前的屯兵场所,渡江后的巩固后方。皖西区党委于1948年9月23日至10月4日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建党建政、解放全境和支前等各项工作。这是会议地点舒城县三石寺。▲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解放军某部战士表演文艺节目,热烈庆祝淮海战役大捷▲民工支前担架队▲部队给群众的借条、收条▲ “打到南京,活捉蒋介石”标语▲大别山妇女组织起来,为解放军做军械▲改编后的二野第十五军在寿县正阳关、瓦埠一带,利用河湖作渡江训练,二野领导机关于1949年3月初进驻舒城。刘伯承司令员视察舒城县委、县政府机关时下榻的舒城城关天主教堂。▲皖西地区支前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各类民工,筹集粮欠款,设立兵站民站,维护交通运输。各级支前指挥部组织工程队,成立船筏委员会,担负修桥补路,增设临时车站、码头,架设电话线,维护交通运输的任务。要求公路按原路基填平补齐,浮桥能通过汽车、炮车。中共皖三地委为征调船工给六安县委的通知▲百万雄师,胜利渡江▲舒城支前指挥部旧址马家河口▲中共舒六县委动员2000多民工,组织1000多副担架,运送伤员和物资。此为担架队六.剿灭残匪和皖西全境解放▲国民党军从皖西败退后,于1949年2月间成立以游权为首的“皖北行政专员公署”和“皖北保安司令部”,纠集政治土匪1万多人骚扰我军、杀害革命干部;破坏交通、焚烧粮站,干扰春耕生产。为了安定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扫除支前障碍,恢复与发展生产,皖西区党委和皖北区党委把剿灭顽匪、安定社会秩序作为中心工作之一。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皖北六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布告》1949年5月,国民党企图在大别山开辟所谓“第二战场”,拼凑反动武装在金寨白水河成立“豫鄂皖边区人民自卫军”,汪宪任中将总司令。六安剿匪司令部发动军民开展清剿,到6月底皖西歼匪2636人。图为剿匪部队在大别山搜索土匪。1949年8月,成立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部,在皖西成立东线剿匪指挥部,梁从学为司令员。图为鄂豫皖边区东线剿匪指挥部的部分领导成员在金寨麻埠合影。后排左起:何柱成(东线指挥部政委)、梁金华(师长)、梁从学。▲1949年9月30日,第三野战军七十一师二一三团一营在金寨县白水河摧毁了残匪的最高指挥机关“豫鄂皖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活捉正副总司令汪宪、袁成英、樊迅等。此为活捉匪首地点帽顶山▲到年底,基本上消灭了大别山及周围地区有形活动的匪特,巩固了人民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大别山剿匪▲舒城县军民举行联欢大会庆祝解放▲金家寨解放▲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皖西人民奔走相告,万众欢腾。霍邱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主席台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附件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