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仪器功能:具有自动寻位、混匀、加样、定标、质控、测试、清洗、报警及打印功能; 2. 测试原理:全血测试方法:旋转法;血浆测试方法:旋转法、毛细管法;测试头结构:锥板式; 3. ★测量方式:全血采用快速、全量程、逐点、稳态锥板法;血浆采用微量毛细管法。 4. ★信号采集方法:锥板法信号采集方法采用高精度光栅细分技术; 微量毛细管法信号采集方法采用自跟踪液面微分捕获技术。 5. 控制方法:旋转法:控制应力;毛细管法:压力传感式; 6. 测试模式:全自动及手动双重测试; 7. 工作模式:采用一体化的双测试方法学检测,符合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质量要求;单针、单盘、双方法学测试系统可并行工作,工作效率高、速度快,标本检测的TAT时间完全符合临床检测的质量管理规范,保证结果准确; 8. 检测速度:全血监测时间(含进样、清洗)≤30秒/标本,血浆检测时间(含进样、清洗)≤20秒/标本; 9. 切变率范围:(1~200)s-1; 10. 粘度测试范围:(0~60)mPa·s; 11. 切应力范围:(0~12000)mPa; 12. ★加样量:全血加样量200-800ul范围可调,血浆加样量≤200ul。 13. 测量精度:牛顿流体粘度的准确性误差≤±1%,非牛顿流体粘度的准确性误差≤±2%; 14. 变异系数:牛顿流体粘度的变异系数CV≤1%;非牛顿流体粘度的变异系数CV≤2%; 15. 仪器控制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嵌入式的ARM处理器,高度集成模块化,实时多任务通讯、速度快; 16. 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独立的(37±0.1)℃微电脑智能温控系统; 17. 运动机构:采用双旋转机构,定位精确、可靠; 18. 机芯材质:采用钛合金机芯材质,耐腐蚀、质量轻,不磨损宝石轴承,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消除系统误差; 19. ★样品盘:双60孔位、全开放、可互换式样品盘,可无限增加。 20. 进排液系统:采用双路挤压式蠕动泵,进液量准确,确保排液系统通畅; 21. 混匀方式:采用优化的多点变量动态吸吐式混匀方式,混匀更充分、更彻底,完全避免破坏红细胞; 22. 吸样方式:加样针具有液面感应功能,自动分离血浆,血浆加样无需更换原试管; 23. 清洗方式:机芯采用涡流抽吸清洗方式,毛细管测量装置采用高压脉冲式清洗方式,加样针采用内外壁全面清洗方式,携带污染率<1%; 24. 测试功能:自动控制测试仪在切变率1s-1~200s-1范围内连续变化,可显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测试结果,可图形方式输出切变率—全血粘度关系曲线,并可在关系曲线上任选切变率以数值形式显示或打印相应粘度值; 25. 定标功能:牛顿流体采用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提供的国家一级标准粘度液进行定标,非牛顿流体采用国家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进行定标;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证书,具有溯源性; 26. 质控功能:提供L-J质控图,可保存、查询、打印质控数据和质控图形,牛顿和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取得SFDA注册证,并可溯源至国家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可提供国家一级标准粘度液进行牛顿流体质控。 27. 急诊功能:任意孔位均可定义为急诊位,通过调整测试顺序,实现急诊优先; 28. 报警功能:具有测试结果异常报警;血块凝结报警;清洗液缺液报警;废液溢出报警功能; 29. 接口方式:RS-232/485或USB接口任选,实现仪器控制功能; 30. 报告单模式:开放式自定义报告单模式,同时提供8种不同版面的报告格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1. 数据传输:可支持HIS/LIS系统。 32. 配备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 32.1检测方式:魏氏法(W);温氏法(H) 32.2★检测时间:60min(标准);18min(快速) 32.3检测范围:魏氏法:1~150mm 温氏法:1~80mm 32.4检测精度:±1mm 32.5定时精度:±1min 32.6样品用量:温氏法:0.8ml 魏氏法:1.6ml(均采用抗凝全血) 32.7同时检测样品数:40例; 随插随测 32.8报告单输出方式:内置打印机打印或标准RS232接口传输 32.9标本检测区温度:18℃~25℃。(自动控制) 33.配备品牌电脑,四核以上处理器、1TB以上硬盘、4G以上内存、≥17寸液晶显示器;彩色激光打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