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印象

历程?印象

近日公司将迎来50华诞,建司40周年在汽车站站前广场摆放的庆祝花坛仿佛近在眼前,那时我们办公室和财务办事处会计们争先在花坛前合影留念,一转眼又是十年。

我和方明、王虎、张玲等都一样,是公司的第二代。那时单位就是“小社会”,我们在公司的子弟小学一上就是五年,许多老师也是本单位借调的,象老蔡、老赵等,若干年后我们这批人到公司上班他们又是我们的领导。八十年代公司大院经常放露天电影,青砖墙粉白就是银幕,投射的黑白战争电影带给我们许多儿时的欢乐。上高中,坐在四中五楼的教室,饭点了,闻到的是顺风飘来公司食堂大锅菜令人垂涎的香味。

93年技校毕业分配到公司巢湖站,因为父亲是六队保养厂退休的,被分到厂里干电工。那时车站已搬到长江东路的邮电局对面,橘黄色八角钟楼和高大宽敞的候车大厅甚是气派,后面停车场停满了蓝白相间的客车,中间还有几台崭新的黄皮扬州亚新客车。刚上班时厂子还好,保养厂也有几十人,主要是为营运客车提供保养和维修,维修工大部分是上下午和晚班。因为第二天客车要跑班营运,除非特殊情况,车子必须要在第二天早晨前修好的,修理师傅们经常要加班到凌晨二、三点。后来市场经济客运市场放开了,车队效益下滑,接着推行了单车承包,由承包驾驶员自主选择修理厂,保养厂的业务越来越少,职工也流失较多,一度陷入困境。公司果断采取措施将一队保养厂和六队保养厂合并为巢湖客车修理厂,冯庆任厂长,公司也给予了一些扶持政策。一队过来的象修理的黄志祥、钣焊的陈国华等由于他们接触市场早,带来了许多积累多年的客户资源,在冯厂长带领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厂子逐渐走出困境,发展也越来越好。

2007年底公司改制,我被抽调到巢湖分公司改制办公室和刘经理、老童、王虎及财务秦主任一起专职改制相关工作近两个月。

2008年我被调到车站办公室,童忠余是办公室主任。巢湖汽车站从长江路又搬到了太湖山路新址,新站主楼九层,整体造型优美,宛如一艘扬帆乘风破浪的巨轮。那年汶川地震,年底又接连下了多少年来罕见的大雪。为保证车站正常运营,那段时间所有站队行管人员几乎是天天在站前广场、后车场铲积雪,一锹一锹的铲到小推车里,然后再运走。天天干的累的要命,回家换背心、棉毛裤时清晰可见衣服被汗水沾湿,再被身体捂热后冒着的热气。老同志们铲雪非常有经验干的不紧不慢,老燕告诉我,“干力气活,不能出蛮力,要悠着点,不然干不到一会就干不动了”,那时的人际关系简单而又融洽。

六队从收回第一台巢湖至上海7:40班线开始公车公营,逐渐推广到其他班线,陆续招聘的公车驾驶员有四十多人,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这样一直持续到2015年左右,然而高铁的迅猛发展,使我们汽运遭受到严重冲击,长途班线客源流失严重,班线运营开始逐渐萎缩。公司运筹帷幄调整布局,向校车等新业态转型,我们巢湖站人员也向校车分流,减员增效。

2017年10月我调入校车公司,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只有十几人,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年轻朝气蓬勃的面孔。校车运营短短四年,就发展到当时一百多台的规模,运行覆盖九个乡镇、街道,为22所乡镇学校的贰仟多名学生上下学出行服务,服务民生的同时也取得较好的效益。我也经常随安全检查组到各乡镇进行安全检查,校车驾驶员许多都是本乡镇的,与他们接触最大的感受就是质朴、勤劳,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默默地奉献着。

2018年6月后又调到巢湖运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原来的上海大众巢湖特约维修站)开始了新岗位新挑战??????

企业发展和人生一样,有起伏有曲折,没有精神支撑难以远行。切身感受的是公司员工从老一辈的夏劳模、叶劳模到现在锐意进取的领导和平凡岗位无私奉献的普通员工,都一脉传承了一种精神:面对艰难,坚韧不拔扎实苦干的韧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淡泊名利,一心为众、为公的公心。

昨晚和妻子路过城市之光工商银行的路口,我告诉她,这是我以前工作间的原址,时过境迁,似水流年,不觉间在公司已工作了27个春秋。(思清)

标签: 历程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