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同意宣城市宣州区等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函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同意宣城市宣州区等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函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同意宣城市宣州区等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函皖农政改函〔2021〕634号
发布时间:2021-06-29 15:33:11点击:来源:政策与改革处

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人民政府:

????根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关于2021年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通知》要求,经县级人民政府申报、市级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省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以项目制拓展实施农村改革试验任务。请按照核准的试验方案,细化任务举措,高质量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人民政府是试验任务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县乡村及部门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任务落地落细。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任务实施。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试验任务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

????二、推进任务落实。要按照已核准的试验方案,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试验步骤、职责分工等,确保按时完成试验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争取各方面政策支持,围绕重要制度探索和政策试验,力争在政策和制度瓶颈上有所突破,努力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和经验模式。

????三、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工作,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试验任务实施情况总结和典型案例。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和省农业农村厅将适时对试验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成效突出的县(市),将列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后备库。

????附件:

????1.宣城市宣州区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方案

????2.宁国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试验方案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6月29日

附件1

宣城市宣州区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促进小农户和现当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根据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关于2021年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通知》要求,宣城市宣州区计划以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借助融资担保和银行的金融扶持力量,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拓宽小农户增收渠道,推动共同富裕之路迈出坚实步伐。

????一、基本情况

????宣城市宣州区地处皖东南、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素有“宁芜之屏障,徽杭之项背”之称,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前沿阵地。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219个村(社区),人口8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34万人;国土面积253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31.24万亩、林地145.4万亩、水面54万亩,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宣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二十余项“国字号”荣誉。

????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6.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78.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升级。家禽产业发展形成了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出栏量约占安徽省的百分之十五,禽产总值超过80亿元,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以家禽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系安徽省第五个、宣城市第一个;幼蟹产量增长至全国七分之一,水阳镇被评为中国幼蟹第一镇。

????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总数分别达到864个、2203个,拥有全国农业企业前500强龙头企业1家、全国百强农民合作社前二十强占有2席,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70家。

????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面完成204个村(社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任务,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9540.3万元,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达到58个、占比达28.4%,涌现出城中村、城郊村、贫困村、农业村和抱团发展村等5种典型模式,澄江街道花园村被誉为“安徽股改第一村”,敬亭山街道巷口桥村被誉为“宣城股改分红第一村”。

????二、试验背景

????(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的实际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出明确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宣州区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的深入贯彻和活学活用,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必然途径。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54%。但仍有46%的土地由小农户经营。据统计,目前宣城市宣州区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农户约有8.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10亩以下的农户有约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0%。小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兼业化、衰退化、老龄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农业科技装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顺应广大农民期盼、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自2016年起,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区符合条件的204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改革任务,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4个,量化资产总额23.37亿元,界定成员股东75.69万人。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市场化职能利用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整合资源、统一经营、精准发力上的优势,大多数的小农户还没有充分享受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希望通过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更多地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收入增长。

????(四)宣城市宣州区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上积累了一定基础。近几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模式,为本次试验积累了工作基础。一是“产业园+农户”带动模式。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以家禽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78万亩,园内农户数量40152户。产业园内通过大力推行“六统一”(统一标准化鸡舍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收益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300户从事家禽养殖的小农户共同发展,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二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带动模式。入选了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推进县,围绕发挥社会力量、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内容,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对小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67家,示范带动小农户1.87万户。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带动模式。入选了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进县,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烘、收”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节本增效。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270家,服务带动小农户3.2万户。

????三、试验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农村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为一条主线,以拓宽小农户增收渠道、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为两大目标,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增加小农户收入的三项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设施化的“四化”农业生产基地为试验载体,发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政府、银行、担保、企业、村集体和小农户“六方”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试验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部门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市场主体在基地建设、强链延链、品牌培育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政府和市场分工协作带动小农户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农业融资担保服务,推动金融机构针对市场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新产品,满足小农户等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3.坚持巩固成果、促进振兴。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衔接成效。

????四、试验内容

????(一)建设带动小农户发展的“五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是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继续围绕家禽转型升级健康发展需求,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家禽健康养殖绿色增效、现代禽业科技创新提升、智慧农业推进、现代禽业产业集群提升、物流商贸提升、农旅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孵化、禽产品品牌提升、禽产品质量安全等十大工程,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带动从事家禽产业的小农户发展。二是积极争创省级水产产业园。以水阳镇和狸桥镇为重点,按照“一带二区四园”的规划布局(生态旅游观光带、生态幼蟹繁育区、精品河蟹养殖区、早熟幼蟹加工园、关联产品加工园、精品河蟹电商园、宣蟹文化科创园),以种质提升、养殖提升、科技提升、加工提升、流通提升、文化提升等方面为重点,创建省级水产产业园,带动从事水产业的小农户发展。三是建设市、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现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印发宣州区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打造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带动全区小农户增收致富。

????(二)建立健全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国资公司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即:由村集体提供产业发展用地,同国资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省农担公司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合资公司建成家禽养殖基地交付给龙头企业运营。从企业缴纳的运营承包费用中,合资公司得到还本付息资金,村集体得到固定分红收益,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二是社会资本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由村集体提供产业发展用地,同社会资本组建合资公司,省农担公司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合资公司建成家禽养殖基地交付给该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社会资本从经营中获得还本付息资金和利润,村集体得到固定分红收益,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三是扶贫资金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村集体整合融资担保资金和扶贫项目资金建设家禽养殖基地,建成后交付给市场主体运营,以固定收益的方式获得扶贫资金收益、还本付息和投资回报,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村集体整合自有资金、强村项目等方面资金建设家禽养殖基地,建成后交付给市场主体运营,以固定收益的方式获得扶贫资金收益、还本付息和投资回报,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

????(三)强化融资担保和农村金融对小农户发展的扶持。一是畅通小农户融资渠道。发挥宣城市瑞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专业性、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作用,针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开发或推广“劝耕贷”等面向“三农”的金融产品,简化放款流程,降低担保费率,着力破解小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加强同安徽省农担公司合作。同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宣州区设立省农担公司宣州办事处,针对宣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家禽和水产主导产业发展,对每个村(社区)安排担保授信1000万元;对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的,安排担保授信300万元。三是创新银行贷款产品。同宣城建设银行、宣城中国银行、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根据试验任务需要,新开发一批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五、预期成效

????预期可以达到壮大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四壮一增”目标。

????(一)壮大主导产业。新建家禽智能立体化生态标准化养殖基地50个左右,到2023年,全区家禽产业总值翻一番,达200亿元以上。

????(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或引进禽业上市公司1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的禽业龙头企业2家、产值超亿元的禽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

????(三)壮大产业园区。打造百亿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发展一批省、市、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五级产业园分类发展新格局,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新局面。

????(四)壮大集体经济。2021年新增经济强村20个以上,总数达80个;到2023年,每年增加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0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总数达120个。

????(五)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吸引小农户就近就业、参与项目创新创业、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增收,到2023年,参与试验的村(社区)股改分红比例达到100%,小农户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六、进度安排

????试验期计划两年,自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

????(一)谋划筹备阶段(2021年6月底前)。2021年2月,区政府办印发了《宣州区开展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家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3月,区政府同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制定《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方案试验方案》。

????(二)试验推进阶段。(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按照批准的试验方案,开展融资担保支持家禽产业工作,实施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家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两项工程,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主导产业发展的“三变”改革新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优、集体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宣州路径。

????(三)总结推广阶段。(2023年6月)。总结依托家禽产业,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成果,并延伸至水产、茶叶、蔬菜等其他农业产业,推广至全区各乡镇街道,带动小农户增收。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和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试验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试验具体工作。

????(二)强化职责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照承担职责,扎实推进试验创新人物开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进展调度,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试验任务。区委组织部负责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区委宣传部:负责项目宣传发动、典型报道。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推进,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技术指导等。区乡村振兴局:负责指导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区财政局: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的落实和支付。区审计局:负责指导项目的审计工作。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项目用地报批。区发改委:负责指导编制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审批。

????(三)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技术设施等方面的资金项目,帮助试验区域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条件,带动小农户和村集体发展。围绕家禽保险、融资担保等,完善试验政策扶持体系,整合现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等方面资金,重点投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试验创新。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围绕家禽和水产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到我区落户,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提升产业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

????(四)强化宣传推广。充分运用报、台、网、微、端、屏等各类媒体工具,开展宣传报道,扩大试验活动声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重总结提炼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带动小农户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在全区各类产业进行推广运用,带动全区小农户全面发展。


附件2

宁国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项目方案

????一、试验背景

????宁国地处皖东南,隶属安徽省宣城市,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有102个村委会、18个社区,有常住人口39.9万人。宁国,历史悠久、区位独特。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物咸宁”,东汉建安13年置县,1997年撤县设市,迄今有1800多年历史。宁国连接皖浙两省7个县市,西靠黄山、九华山,东临湖州、上海,南屏天目山与杭州相邻,北接南京、合肥,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县城之一,融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2小时经济圈,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宁国,山水交融,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8%,是水阳江的发源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中国宁前胡之乡,1987年摘掉全国贫困县帽子,199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目前排名第64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诉求日趋多样,农村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政策定位不够明确;农村基础资源和设施相对薄弱,人居环境差别较大,均等化服务面临挑战;“三农”人才缺乏,新生代农民“农人不农”现象普遍;农耕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萎缩严重;偏远农村空巢村和“三留人员”为基层治理提出新的课题;农民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不足,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对此,宁国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部署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并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作为市委深化改革工作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宁国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宁国市2020年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行动方案》,具备开展此次项目的良好基础。

????二、试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全面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坚持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继续完善我市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的“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领导有力、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服务配套、群众满意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推进我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做到治理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创新治理机制、寻求治本之策,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全过程,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激发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和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着力发现和解决乡村治理方面的具体事项,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工作成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三、试验内容

????(一)探索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一是实施“强基”工程,筑牢农村基层堡垒。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级各类组织班子,健全工作制度和职能体系。突出“智能化”管理,强化“智慧党建”平台的管理和运用,充分发挥在党员全过程管理、党群全方位互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突出“一把手”引领,按照“三有三带”新要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打造坚强领导核心;突出“梯队型”提升,通过典型引路、标准建设、薄弱整治“三管齐下”,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实施“铸魂”工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治理中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百节党课下基层”活动,依托乡镇基层党校,抓实农村党员集中轮训,增强党员使命意识、党性意识,努力构建“市委党校--乡镇分校--现场教学基地”三级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三户两诺一评”活动,评选挂牌“党员家庭户、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规范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和民主评议党员相关制度,激发党员荣誉感、责任感。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新任及近年来未接受市级以上培训的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优秀村“两委”干部参加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跟班学习。

????三是实施“提质”工程,规范基础党务工作。举办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提升党务干部能力水平。就发展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较为复杂的党务工作,整理形成一套工作模板,减轻基层负担。深化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工作,开展“十佳农村党建品牌”评选。强化典型示范引领,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提炼总结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并挖掘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典型。

????四是实施“增收”工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深化集体经济“两化”改革,做大做强宁国市振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出台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实施意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联合涉农相关部门加大党员致富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

????(二)探索创新基层组织治理机制

????一是创新完善村级组织治理体系。围绕“突出一个核心,引导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结合村“两委”换届,全市102个行政村全部按照“1311N”架构(即以建强村党组织1个领导核心,健全村民会议、村协商委员会、村民委员会3个自治组织,以集体经济市场主体为1个经济组织,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1个监督组织,以群团、中介、民间等组织为N个协同组织),建立健全了新型村级组织体系,同时规范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二是健全社区自治体系。组建新型社区党组织,根据实际下设创新创业、兴趣活动、志愿服务等党小组;在新型社区党组织主导下,由居民选举产生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分别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发挥志愿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作用,突出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社区骨干作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邻里相亲、社区和谐。大力开展“党小组之家”创建活动,建设高标准党小组活动阵地,打通党员联系群众“最后一百米”,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三是引入市场运作模式。打破社区管理服务“政府包办”定势,建立社区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社区“自我筹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通过居民自筹、政策奖补等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建立物业资金“筹集—管理—使用—评价”体系,解决“钱该怎么管”的问题;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形式,把社区事务交由专业的市场主体来承担,解决“事该由谁做”的问题。

????四是探索内外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出台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实施意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联合涉农相关部门加大党员致富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方面,以农村“三变”为契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关键,探索内生型振兴之路,对内聚合新要素、对外对接大项目,在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土地运行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增收型、项目支撑型发展上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在旅游、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要素资源优势,按照利益聚合、优势互补的思路,探索外联型振兴之路,积极搭建发展共谋、产业共办、成果共享的共同体,积极探索城乡融合、以城带乡发展新模式。一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依托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整合社区“一平台两中心”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网格化、便民化“三化”水平。将社情民意收集、信访矛盾排查调解、综治防控体系建设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便民服务全部下沉到社区,实现居民办事“窗口化、一站式、全方位”。

????五是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以宁国市农业数字平台建设为契机,建立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行“互联网+乡村治理”行动计划,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强化群众对我市“三农工作”和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探索推广腾讯“为村”、电信“政民通”“金睛网”等数字管理技术向省级试点村和条件较好的村延伸,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引导农村群众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

????(三)探索创新基层协商治理机制

????一是发挥社会协商主渠道作用。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建成市级部门、乡镇(街道)、村(居)、村民小组四级协商对话平台,共同商议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事务、民主化解矛盾、民主自治服务的作用,力求倾听民声、聚焦问题协商准,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协商成,增进和谐、促进发展协商好。

????二是实现法律协商基层全覆盖。建立专业律师联乡包村、签约农户等工作机制,实现法律协商基层全覆盖。通过手机APP等渠道,实现群众与律师无缝对接。通过律师参与对话协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调处化解等,充分发挥律师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在法律指导下和范围内协商议事对话,依法参政议政、民主自治、化解矛盾。

????三是探索开展网上协商。发挥新媒体领域政协委员作用,引导新媒体“意见领袖”适度参与基层协商并开展网络协商,发挥其代表性强、影响面广的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基层协商对话,正面参与网上议题讨论,引导基层群众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培养提升公众的网络责任意识和理性思维,消弭网络舆情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打造群防群治组织。依托全省首个县级平安联盟——“山城平安联盟”,组建以网格员、行业从业人员及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矛盾纠纷疏导化解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探索开展“雪亮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通过云平台进行视频存储和管理,满足农村治安防控需要。

????(四)探索创新“微权力”治理机制

????一是搭建阳光化公开平台。通过群众提、村(社区)找、乡镇(街道)核、职能部门审等多种形式,实现“微权力一单清”。突出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编制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按流程办事,按规矩用权”,突出权力运行的“细枝末节”,力求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全民公开和深度公开。

????二是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推动建立法治文化公园,创新运用“法治大喇叭”形式,搭载“空中法治课堂”。开展村两委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服务走基层等活动,提升基层干部法律素养,填补偏远农村、“三留守”人员普法工作空白。探索建立“普法微积分”行动,全市范围内设置“普法加油站”“普法微积分兑换点”,建立积分管理档案和积分兑换卡,可兑换法治书籍、法治文化用品等。让法治观念在群众中普及,倒逼“微权力”的规范行使。

????三是完善立体式监管机制。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纪检监察的监督、广大群众的监督,搭建便捷通畅的举报渠道,形成对“微权力”多元化、立体式监督。坚持“一案一警醒”,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不断完善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常态化教育提醒和警示制度,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四是强化零容忍惩治导向。用好“四种形态”,建立“闭环式”问责体系,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做到快查快处、查处一个、警示一片,形成震慑效果。坚持“一案一整改”,针对权力运行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完善权力公开、监管、惩治工作机制,把“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五)探索创新文化生态治理机制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基层行活动。持续开展扶困扶志扶智宣讲活动,将宣讲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村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农村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主要平台,充分整合场所、人员、组织、考核等资源,常态化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好文明“啄木鸟”、“我们的节日”、邻里节、困难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推进“一村一品”,针对农村存在的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孝道式微等问题,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策划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推进德治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三是扎实开展典型评选和宣传活动。要在各村成立道德评议会,每月评选身边好人,切实开展村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好媳妇好婆婆、十星文明户、十星清洁户、新乡贤等评选,组织开展“在党员中发现好人,在好人中发展党员”活动。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组织先进典型成立志愿队,开展道德宣讲和主题实践活动。

????四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现全市120个村(社区)的全覆盖,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勤俭持家,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积极培育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减量化分类化、使用公筷公勺、“一米线”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加大媒体曝光力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四、进度安排

????(一)2021年7月-2021年12月。建立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明确项目目标、措施、内容、进度及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职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有关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加大工作正面宣传,以省乡村治理工作“三级创建”为抓手,在全市范围推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乡村治理体系框架,浓厚工作氛围和群众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2022年1月-2022年12月。加大跟进指导、培训和宣传力度,做到边研究边推进,边试点边总结,边示范边推广。在全市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社区全面推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项目工作,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政策学习,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组织相关部门到乡镇街道、村和乡村社区现场走访调研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当前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推进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三)2023年1月-2023年7月。结合乡村振兴推进目标管理考核测评,进一步总结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奖优罚劣,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做好工作开展情况评估,形成有效成果,按照“全面推进、好中选优”的原则总结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予以上报、宣传、推广,提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宁国经验。

????五、预期效果

????到2023年,基层党建引领建设将更加完备健全;村民自治实践将得到深化、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乡、村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有效;以文化生态治理为突破口的德治教化更加入脑入心;微权力治理更加规范有效;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更加文明和谐的目的;乡村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和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同时,基本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制度框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兼任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切实强化项目开展的领导力量。坚持定期会商、季度调度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要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做好总体安排及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及重点工作,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相关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要突出“一把手”责任,亲自部署谋划,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二)广泛发动,统一思想

????充分发挥《今日宁国》、广播电视台、网站及相关论坛等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乡村治理工作的意义、内容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跟踪报道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着力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为项目开展工作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三)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遵循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完善资金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劳动,努力形成党委统揽、各负其责、良性互动、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

????(四)强化考核,促进落实

????建立健全项目开展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同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要定期开展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政策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人民政府:

????根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关于2021年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通知》要求,经县级人民政府申报、市级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省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以项目制拓展实施农村改革试验任务。请按照核准的试验方案,细化任务举措,高质量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人民政府是试验任务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县乡村及部门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任务落地落细。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任务实施。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试验任务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

????二、推进任务落实。要按照已核准的试验方案,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试验步骤、职责分工等,确保按时完成试验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争取各方面政策支持,围绕重要制度探索和政策试验,力争在政策和制度瓶颈上有所突破,努力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和经验模式。

????三、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工作,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试验任务实施情况总结和典型案例。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和省农业农村厅将适时对试验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成效突出的县(市),将列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后备库。

????附件:

????1.宣城市宣州区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方案

????2.宁国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试验方案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6月29日

附件1

宣城市宣州区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促进小农户和现当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根据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关于2021年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通知》要求,宣城市宣州区计划以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借助融资担保和银行的金融扶持力量,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拓宽小农户增收渠道,推动共同富裕之路迈出坚实步伐。

????一、基本情况

????宣城市宣州区地处皖东南、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素有“宁芜之屏障,徽杭之项背”之称,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前沿阵地。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219个村(社区),人口8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34万人;国土面积253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31.24万亩、林地145.4万亩、水面54万亩,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宣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二十余项“国字号”荣誉。

????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6.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78.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升级。家禽产业发展形成了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出栏量约占安徽省的百分之十五,禽产总值超过80亿元,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以家禽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系安徽省第五个、宣城市第一个;幼蟹产量增长至全国七分之一,水阳镇被评为中国幼蟹第一镇。

????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总数分别达到864个、2203个,拥有全国农业企业前500强龙头企业1家、全国百强农民合作社前二十强占有2席,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70家。

????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面完成204个村(社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任务,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9540.3万元,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达到58个、占比达28.4%,涌现出城中村、城郊村、贫困村、农业村和抱团发展村等5种典型模式,澄江街道花园村被誉为“安徽股改第一村”,敬亭山街道巷口桥村被誉为“宣城股改分红第一村”。

????二、试验背景

????(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的实际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出明确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宣州区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的深入贯彻和活学活用,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必然途径。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54%。但仍有46%的土地由小农户经营。据统计,目前宣城市宣州区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农户约有8.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10亩以下的农户有约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0%。小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兼业化、衰退化、老龄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农业科技装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顺应广大农民期盼、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自2016年起,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区符合条件的204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改革任务,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4个,量化资产总额23.37亿元,界定成员股东75.69万人。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市场化职能利用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整合资源、统一经营、精准发力上的优势,大多数的小农户还没有充分享受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希望通过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更多地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收入增长。

????(四)宣城市宣州区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上积累了一定基础。近几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模式,为本次试验积累了工作基础。一是“产业园+农户”带动模式。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以家禽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78万亩,园内农户数量40152户。产业园内通过大力推行“六统一”(统一标准化鸡舍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收益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300户从事家禽养殖的小农户共同发展,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二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带动模式。入选了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推进县,围绕发挥社会力量、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内容,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对小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67家,示范带动小农户1.87万户。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带动模式。入选了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进县,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烘、收”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节本增效。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270家,服务带动小农户3.2万户。

????三、试验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农村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为一条主线,以拓宽小农户增收渠道、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为两大目标,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增加小农户收入的三项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设施化的“四化”农业生产基地为试验载体,发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政府、银行、担保、企业、村集体和小农户“六方”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试验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部门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市场主体在基地建设、强链延链、品牌培育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政府和市场分工协作带动小农户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农业融资担保服务,推动金融机构针对市场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新产品,满足小农户等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3.坚持巩固成果、促进振兴。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衔接成效。

????四、试验内容

????(一)建设带动小农户发展的“五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是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继续围绕家禽转型升级健康发展需求,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家禽健康养殖绿色增效、现代禽业科技创新提升、智慧农业推进、现代禽业产业集群提升、物流商贸提升、农旅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孵化、禽产品品牌提升、禽产品质量安全等十大工程,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带动从事家禽产业的小农户发展。二是积极争创省级水产产业园。以水阳镇和狸桥镇为重点,按照“一带二区四园”的规划布局(生态旅游观光带、生态幼蟹繁育区、精品河蟹养殖区、早熟幼蟹加工园、关联产品加工园、精品河蟹电商园、宣蟹文化科创园),以种质提升、养殖提升、科技提升、加工提升、流通提升、文化提升等方面为重点,创建省级水产产业园,带动从事水产业的小农户发展。三是建设市、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现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印发宣州区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打造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带动全区小农户增收致富。

????(二)建立健全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国资公司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即:由村集体提供产业发展用地,同国资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省农担公司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合资公司建成家禽养殖基地交付给龙头企业运营。从企业缴纳的运营承包费用中,合资公司得到还本付息资金,村集体得到固定分红收益,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二是社会资本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由村集体提供产业发展用地,同社会资本组建合资公司,省农担公司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合资公司建成家禽养殖基地交付给该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社会资本从经营中获得还本付息资金和利润,村集体得到固定分红收益,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三是扶贫资金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村集体整合融资担保资金和扶贫项目资金建设家禽养殖基地,建成后交付给市场主体运营,以固定收益的方式获得扶贫资金收益、还本付息和投资回报,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小农户增收模式。村集体整合自有资金、强村项目等方面资金建设家禽养殖基地,建成后交付给市场主体运营,以固定收益的方式获得扶贫资金收益、还本付息和投资回报,小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工资收入。

????(三)强化融资担保和农村金融对小农户发展的扶持。一是畅通小农户融资渠道。发挥宣城市瑞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专业性、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作用,针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开发或推广“劝耕贷”等面向“三农”的金融产品,简化放款流程,降低担保费率,着力破解小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加强同安徽省农担公司合作。同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宣州区设立省农担公司宣州办事处,针对宣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家禽和水产主导产业发展,对每个村(社区)安排担保授信1000万元;对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的,安排担保授信300万元。三是创新银行贷款产品。同宣城建设银行、宣城中国银行、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根据试验任务需要,新开发一批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五、预期成效

????预期可以达到壮大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四壮一增”目标。

????(一)壮大主导产业。新建家禽智能立体化生态标准化养殖基地50个左右,到2023年,全区家禽产业总值翻一番,达200亿元以上。

????(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或引进禽业上市公司1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的禽业龙头企业2家、产值超亿元的禽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

????(三)壮大产业园区。打造百亿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发展一批省、市、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五级产业园分类发展新格局,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新局面。

????(四)壮大集体经济。2021年新增经济强村20个以上,总数达80个;到2023年,每年增加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0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总数达120个。

????(五)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吸引小农户就近就业、参与项目创新创业、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增收,到2023年,参与试验的村(社区)股改分红比例达到100%,小农户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六、进度安排

????试验期计划两年,自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

????(一)谋划筹备阶段(2021年6月底前)。2021年2月,区政府办印发了《宣州区开展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家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3月,区政府同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制定《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方案试验方案》。

????(二)试验推进阶段。(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按照批准的试验方案,开展融资担保支持家禽产业工作,实施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家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两项工程,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主导产业发展的“三变”改革新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优、集体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宣州路径。

????(三)总结推广阶段。(2023年6月)。总结依托家禽产业,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成果,并延伸至水产、茶叶、蔬菜等其他农业产业,推广至全区各乡镇街道,带动小农户增收。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和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试验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试验具体工作。

????(二)强化职责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照承担职责,扎实推进试验创新人物开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进展调度,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试验任务。区委组织部负责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区委宣传部:负责项目宣传发动、典型报道。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推进,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技术指导等。区乡村振兴局:负责指导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区财政局: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的落实和支付。区审计局:负责指导项目的审计工作。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项目用地报批。区发改委:负责指导编制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审批。

????(三)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技术设施等方面的资金项目,帮助试验区域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条件,带动小农户和村集体发展。围绕家禽保险、融资担保等,完善试验政策扶持体系,整合现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等方面资金,重点投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试验创新。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围绕家禽和水产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到我区落户,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提升产业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

????(四)强化宣传推广。充分运用报、台、网、微、端、屏等各类媒体工具,开展宣传报道,扩大试验活动声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重总结提炼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带动小农户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在全区各类产业进行推广运用,带动全区小农户全面发展。


附件2

宁国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项目方案

????一、试验背景

????宁国地处皖东南,隶属安徽省宣城市,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有102个村委会、18个社区,有常住人口39.9万人。宁国,历史悠久、区位独特。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物咸宁”,东汉建安13年置县,1997年撤县设市,迄今有1800多年历史。宁国连接皖浙两省7个县市,西靠黄山、九华山,东临湖州、上海,南屏天目山与杭州相邻,北接南京、合肥,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县城之一,融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2小时经济圈,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宁国,山水交融,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8%,是水阳江的发源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中国宁前胡之乡,1987年摘掉全国贫困县帽子,199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目前排名第64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诉求日趋多样,农村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政策定位不够明确;农村基础资源和设施相对薄弱,人居环境差别较大,均等化服务面临挑战;“三农”人才缺乏,新生代农民“农人不农”现象普遍;农耕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萎缩严重;偏远农村空巢村和“三留人员”为基层治理提出新的课题;农民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不足,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对此,宁国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部署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并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作为市委深化改革工作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宁国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宁国市2020年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行动方案》,具备开展此次项目的良好基础。

????二、试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全面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坚持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继续完善我市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的“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领导有力、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服务配套、群众满意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推进我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做到治理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创新治理机制、寻求治本之策,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全过程,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激发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和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着力发现和解决乡村治理方面的具体事项,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工作成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三、试验内容

????(一)探索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一是实施“强基”工程,筑牢农村基层堡垒。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级各类组织班子,健全工作制度和职能体系。突出“智能化”管理,强化“智慧党建”平台的管理和运用,充分发挥在党员全过程管理、党群全方位互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突出“一把手”引领,按照“三有三带”新要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打造坚强领导核心;突出“梯队型”提升,通过典型引路、标准建设、薄弱整治“三管齐下”,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实施“铸魂”工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治理中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百节党课下基层”活动,依托乡镇基层党校,抓实农村党员集中轮训,增强党员使命意识、党性意识,努力构建“市委党校--乡镇分校--现场教学基地”三级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三户两诺一评”活动,评选挂牌“党员家庭户、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规范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和民主评议党员相关制度,激发党员荣誉感、责任感。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新任及近年来未接受市级以上培训的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优秀村“两委”干部参加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跟班学习。

????三是实施“提质”工程,规范基础党务工作。举办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提升党务干部能力水平。就发展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较为复杂的党务工作,整理形成一套工作模板,减轻基层负担。深化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工作,开展“十佳农村党建品牌”评选。强化典型示范引领,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提炼总结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并挖掘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典型。

????四是实施“增收”工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深化集体经济“两化”改革,做大做强宁国市振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出台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实施意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联合涉农相关部门加大党员致富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

????(二)探索创新基层组织治理机制

????一是创新完善村级组织治理体系。围绕“突出一个核心,引导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结合村“两委”换届,全市102个行政村全部按照“1311N”架构(即以建强村党组织1个领导核心,健全村民会议、村协商委员会、村民委员会3个自治组织,以集体经济市场主体为1个经济组织,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1个监督组织,以群团、中介、民间等组织为N个协同组织),建立健全了新型村级组织体系,同时规范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二是健全社区自治体系。组建新型社区党组织,根据实际下设创新创业、兴趣活动、志愿服务等党小组;在新型社区党组织主导下,由居民选举产生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分别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发挥志愿组织、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作用,突出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社区骨干作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邻里相亲、社区和谐。大力开展“党小组之家”创建活动,建设高标准党小组活动阵地,打通党员联系群众“最后一百米”,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三是引入市场运作模式。打破社区管理服务“政府包办”定势,建立社区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社区“自我筹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通过居民自筹、政策奖补等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建立物业资金“筹集—管理—使用—评价”体系,解决“钱该怎么管”的问题;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形式,把社区事务交由专业的市场主体来承担,解决“事该由谁做”的问题。

????四是探索内外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出台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实施意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联合涉农相关部门加大党员致富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方面,以农村“三变”为契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关键,探索内生型振兴之路,对内聚合新要素、对外对接大项目,在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土地运行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增收型、项目支撑型发展上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在旅游、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要素资源优势,按照利益聚合、优势互补的思路,探索外联型振兴之路,积极搭建发展共谋、产业共办、成果共享的共同体,积极探索城乡融合、以城带乡发展新模式。一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依托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整合社区“一平台两中心”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网格化、便民化“三化”水平。将社情民意收集、信访矛盾排查调解、综治防控体系建设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便民服务全部下沉到社区,实现居民办事“窗口化、一站式、全方位”。

????五是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以宁国市农业数字平台建设为契机,建立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行“互联网+乡村治理”行动计划,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强化群众对我市“三农工作”和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探索推广腾讯“为村”、电信“政民通”“金睛网”等数字管理技术向省级试点村和条件较好的村延伸,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引导农村群众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

????(三)探索创新基层协商治理机制

????一是发挥社会协商主渠道作用。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建成市级部门、乡镇(街道)、村(居)、村民小组四级协商对话平台,共同商议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事务、民主化解矛盾、民主自治服务的作用,力求倾听民声、聚焦问题协商准,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协商成,增进和谐、促进发展协商好。

????二是实现法律协商基层全覆盖。建立专业律师联乡包村、签约农户等工作机制,实现法律协商基层全覆盖。通过手机APP等渠道,实现群众与律师无缝对接。通过律师参与对话协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调处化解等,充分发挥律师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在法律指导下和范围内协商议事对话,依法参政议政、民主自治、化解矛盾。

????三是探索开展网上协商。发挥新媒体领域政协委员作用,引导新媒体“意见领袖”适度参与基层协商并开展网络协商,发挥其代表性强、影响面广的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基层协商对话,正面参与网上议题讨论,引导基层群众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培养提升公众的网络责任意识和理性思维,消弭网络舆情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打造群防群治组织。依托全省首个县级平安联盟——“山城平安联盟”,组建以网格员、行业从业人员及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矛盾纠纷疏导化解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探索开展“雪亮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通过云平台进行视频存储和管理,满足农村治安防控需要。

????(四)探索创新“微权力”治理机制

????一是搭建阳光化公开平台。通过群众提、村(社区)找、乡镇(街道)核、职能部门审等多种形式,实现“微权力一单清”。突出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编制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按流程办事,按规矩用权”,突出权力运行的“细枝末节”,力求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全民公开和深度公开。

????二是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推动建立法治文化公园,创新运用“法治大喇叭”形式,搭载“空中法治课堂”。开展村两委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服务走基层等活动,提升基层干部法律素养,填补偏远农村、“三留守”人员普法工作空白。探索建立“普法微积分”行动,全市范围内设置“普法加油站”“普法微积分兑换点”,建立积分管理档案和积分兑换卡,可兑换法治书籍、法治文化用品等。让法治观念在群众中普及,倒逼“微权力”的规范行使。

????三是完善立体式监管机制。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纪检监察的监督、广大群众的监督,搭建便捷通畅的举报渠道,形成对“微权力”多元化、立体式监督。坚持“一案一警醒”,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不断完善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常态化教育提醒和警示制度,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四是强化零容忍惩治导向。用好“四种形态”,建立“闭环式”问责体系,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做到快查快处、查处一个、警示一片,形成震慑效果。坚持“一案一整改”,针对权力运行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完善权力公开、监管、惩治工作机制,把“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五)探索创新文化生态治理机制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基层行活动。持续开展扶困扶志扶智宣讲活动,将宣讲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村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农村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主要平台,充分整合场所、人员、组织、考核等资源,常态化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好文明“啄木鸟”、“我们的节日”、邻里节、困难帮扶等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推进“一村一品”,针对农村存在的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孝道式微等问题,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策划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推进德治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三是扎实开展典型评选和宣传活动。要在各村成立道德评议会,每月评选身边好人,切实开展村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好媳妇好婆婆、十星文明户、十星清洁户、新乡贤等评选,组织开展“在党员中发现好人,在好人中发展党员”活动。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组织先进典型成立志愿队,开展道德宣讲和主题实践活动。

????四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现全市120个村(社区)的全覆盖,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勤俭持家,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积极培育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减量化分类化、使用公筷公勺、“一米线”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加大媒体曝光力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四、进度安排

????(一)2021年7月-2021年12月。建立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明确项目目标、措施、内容、进度及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职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有关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加大工作正面宣传,以省乡村治理工作“三级创建”为抓手,在全市范围推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乡村治理体系框架,浓厚工作氛围和群众参与的社会氛围。

????(二)2022年1月-2022年12月。加大跟进指导、培训和宣传力度,做到边研究边推进,边试点边总结,边示范边推广。在全市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社区全面推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项目工作,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政策学习,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组织相关部门到乡镇街道、村和乡村社区现场走访调研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当前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推进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三)2023年1月-2023年7月。结合乡村振兴推进目标管理考核测评,进一步总结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奖优罚劣,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做好工作开展情况评估,形成有效成果,按照“全面推进、好中选优”的原则总结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予以上报、宣传、推广,提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宁国经验。

????五、预期效果

????到2023年,基层党建引领建设将更加完备健全;村民自治实践将得到深化、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乡、村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有效;以文化生态治理为突破口的德治教化更加入脑入心;微权力治理更加规范有效;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更加文明和谐的目的;乡村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和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同时,基本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制度框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兼任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切实强化项目开展的领导力量。坚持定期会商、季度调度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要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做好总体安排及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及重点工作,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相关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要突出“一把手”责任,亲自部署谋划,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二)广泛发动,统一思想

????充分发挥《今日宁国》、广播电视台、网站及相关论坛等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乡村治理工作的意义、内容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跟踪报道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着力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为项目开展工作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三)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遵循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完善资金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劳动,努力形成党委统揽、各负其责、良性互动、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

????(四)强化考核,促进落实

????建立健全项目开展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同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要定期开展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政策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标签: 任务 试验 农村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