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规划》征求意见招标公告

《城镇化规划》征求意见招标公告

《济宁市城镇化规划》项目采购采用单一来源的征求意见公示

济宁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申请《济宁市城镇化规划》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项目预算:人民币伍佰贰拾万元整),该项目拟由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编制。现将有关情况向潜在政府采购供应商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从2013年08月26日至2013年08月29日止。
潜在政府采购供应商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请于公示期后两个工作日内以实名书面形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联系电话)将意见反馈至济宁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联系电话:****-*******)、济宁市住建委村镇科(联系人:何绪瑞 联系电话:****-*******)和济宁市城乡规划咨询中心(联系人:李书存联系电话:****-*******)。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济宁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工作任务书一、规划背景(一)政策背景1、国家层面: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11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李克强题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章更明确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并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六大任务的单独一项任务列出,提出了明确要求。2、山东省层面:2012年12月5日至7日,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总结我省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推动我省城镇化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城镇化工作,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化繁荣、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努力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省长姜大明在讲话中要求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城镇承载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城镇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并提出全省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6%以上,2020年达到63%以上的目标。2012年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城镇化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姜异康书记在讲话中先后6次提到城镇化,姜大明省长将城镇化作为今年七大重点工作之一作了全面部署,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实抓好”。2013年1月15日,全省城镇化工作电视会议召开,主要介绍各地贯彻去年12月7日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展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工作安排。会议要求,各级建设部门把城镇化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研究制定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方略,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3、各兄弟城市争相行动一些兄弟城市已经积极行动,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济南市编制了《济南市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并组织了专家咨询。烟台市完成了《城镇化调研报告》、《加快城镇化若干意见》和《城镇化发展纲要》,并定于2月中旬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威海市起草了《威海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纲要》。临沂市起草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东营市召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东营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二)济宁城镇化发展的需要1、济宁市市辖区与10个县市比较,济宁市市辖区人口占13.4%,GDP占14.5%,财政收入占29.3%,工业增加值占33.2%,总体来说中心城区核心带动力不强。2、有形城镇化明显,无形城镇化有待加强。当前存在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和城镇化速度,以行政手段推动城镇化的现象。济宁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郊区城镇化态势明显,城市化速度较快,但质量不高,济宁市存在较多流动人口,受现行制度的影响,隐性城市化现象明显。2011年,市辖区户籍人口846.9万人,常驻人口812.86万人,存在相当的隐性城镇化人口。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寻求符合济宁特色健康稳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二、工作内容编制内容和成果按《关于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中有关要求,结合济宁实际具体确定。(一)专题研究内容(1) 济宁市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耦合研究、(2) 济宁市人口发展与城镇化趋势研究(3) 济宁市空间发展特征与聚落体系重构研究(4) 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布局研究(5) 济宁市城镇化政策支撑研究(二)基本原则  城镇化发展规划是指导全市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序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完善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2、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就业支撑能力,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在科学分析预测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人口城镇化率近期、远期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建立指标体系和支撑体系。  3、坚持优化城镇化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和社区规模、建设标准,完善城镇化格局。  4、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5、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突出政策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对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户籍、土地管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行政区划、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改革,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6、坚持与"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相结合,制定近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内容分为济宁市域和济宁市区行政区划范围  (一)城镇化发展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规划背景与规划思路。综述规划编制的背景,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明确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2.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包括: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城镇体系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及制约,综合评价城镇化发展质量,分析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区域城镇化发展规律等。  3.城镇化发展定位与目标。在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趋势等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预测城镇化发展水平,确定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质量目标以及指标体系等。  4.产业与就业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就业支撑能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夯实城镇化发展经济基础,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研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推进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具体策略、重点任务等,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良性互动。  5、城乡人口分区规划。以近年常住人口统计为依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预测近期和远期人口规模。基于各地现状开发强度、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交通区位条件、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等,划定人口重点集聚区、人口适度集聚区、人口控制优化区和人口适度外迁区等政策分区,通过突出重点、分类引导,最终实现人口在城和乡、不同规模等级城镇的合理分布格局。分析城乡人口的流动状况,确定农村人口转移规模,合理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适度聚集。  6、城镇空间布局。明确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原则、要求和目标,积极培育城镇密集区,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确立社区布局的原则、目标和要求,提出行政村撤并和城中村改造的建议。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城镇发展基础与潜力、区域经济联系等因素,确定城镇化发展重点区域、重点城镇和重点社区,提出发展目标、发展要点、分类指引的措施等。  7、基础设施规划。提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电力、能源、燃气、热力、通讯、供排水等)的布局原则、发展目标、配置标准、建设时序和发展措施等。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调相邻县(市、区)共同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相关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水平。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布特点及市、县(市)城乡居民点配置情况,按照全域统筹、优化调整、分类分级配置的原则,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商业、社会保障等)的发展目标、配置标准和政策措施,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照低碳生态发展的要求,提出区域环境统筹规划管理的原则、目标、措施,实施城乡生态共保。对区域空间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确定城镇建设区、乡村建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管制分区的范围和面积,分别提出管制要求与措施。提出水污染、大气环境、面源污染、固体废弃物防治、电磁辐射防治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10、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域传统文化特色体现等的要求和措施。  11、城镇化发展政策。围绕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强化城镇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对涉及城镇化发展的户籍、土地、教育、医疗、就业、住房、财税、投融资、社会保障、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等有关政策,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形成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  12、制定近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确定近期规划目标、格局与措施。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明确实施时序,并作为"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和实施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近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村庄迁建等。  (2)确定近期和年度产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目标及措施。确定年度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规模,人口城镇化率增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速等。  (3)根据新增城镇人口和产业发展,对近期建设用地进行供需分析,确定年度建设用地规模。  (4)确定近期和年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等)的重点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库,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职能、建设位置、规模、实施时限、投资主体、责任部门等。  (5)确定近期和年度重点扶持的小城镇及措施,重点建设的社区(居委会)的数量及措施。  (6)按照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确定近期和年度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土地、财税、投融资、行政区划等)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7)提出近期和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和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措施。  (8)确定近期和年度有关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其他指标(包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民收入、教育、科技等)的发展目标、措施。  (9)明确近期和年度规划实施步骤、资金预算以及实施保障等。 (二)城镇化发展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1、规划图纸主要包括:现状分析评价图、城乡人口分布图、产业布局与就业引导规划图、城镇人口政策区划图、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社区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远景发展规划图、年度行动计划项目指引图以及其他必要的图纸。四、工作周期9月初进行初步方案汇报;9月底前完成初步成果并与甲方进一步沟通;10月-11月成果修改完善并组织评审;12月底完成备案成果。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