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网络系统建设招标公告

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网络系统建设招标公告

采购项目名称 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网络系统建设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编号 ZY********
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
行政区划 四川省
公告类型 征求意见公告
公告发布时间到公告截至时间 2013-09-09 09:00 到 2013-09-16 17:00
采 购 人 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
采购代理机构名称 四川中意招标有限公司
项目包个数 1
各包采购内容 附件
各包供应商资格条件 1.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投标人提供2012年度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投标人提供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副本(复印件); 3.投标人提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承诺函原件; 4.投标人提供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承诺函原件; 5.提供2012年依法纳税和2012年社保缴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6. 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7.投标人具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8.投标人具有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投标人具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10.本次投标的磁盘阵列、VPN安全网关设备必须具备原制造厂商针对本次项目授权书原件及售后服务承诺书原件。授权书必须附加授权产品技术参数表。其中磁盘阵列、VPN安全网关提供原厂3年质保,免费上门服务。11.本次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产品必须具备开发原厂针对本次项目授权书原件及售后服务承诺书原件。(若投标人开发,则不需要)其中提供3年原厂质保。12.本次MPLS VPN专网线路需网络运营商针对本次项目的授权证明原件。
各包技术参数指标 详见附件
采购人地址和联系方式 采购人:四川省环境监测站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1700号新世纪环球中心E3门栋611号联系人: 电子邮件:s.c.zyzb@163.com
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联系人:陈女士 联系电话:***-****************传真:***-********
其它内容
备注:

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网络系统建设采购项目征求意见公告采购项目编号ZY********公告类型征求意见公告公告发布时间2013年9月9日公告截止时间2013年9月16日17:00采购代理结构名称四川中意招标有限公司项目包个数1包描述环境质量网络系统建设各包供应商资格条件1.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投标人提供2012年度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投标人提供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副本(复印件); 3.投标人提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承诺函原件; 4.投标人提供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承诺函原件; 5.提供2012年依法纳税和2012年社保缴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6. 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7.投标人具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8.投标人具有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投标人具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10.本次投标的磁盘阵列、VPN安全网关设备必须具备原制造厂商针对本次项目授权书原件及售后服务承诺书原件。授权书必须附加授权产品技术参数表。其中磁盘阵列、VPN安全网关提供原厂3年质保,免费上门服务。11.本次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产品必须具备开发原厂针对本次项目授权书原件及售后服务承诺书原件。(若投标人开发,则不需要)其中提供3年原厂质保。12.本次MPLSVPN专网线路需网络运营商针对本次项目的授权证明原件。各包技术参数指标详见附件采购人地址和联系方式 采购人:四川省环境监测站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1700号新世纪环球中心E3门栋611号电子邮件:s.c.zyzb@163.com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联系人:陈女士 联系电话:***-****************传真:***-********备注各潜在供应商: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政府采购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现就该项目的供应商资格条件和技术需求广泛征求各供应商的意见。如认为该项目的资格条件和技术需求存在倾向性或不合理性,请具体指出存在倾向性或不合理性的内容,并进行说明。所提意见请在公告截止时间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我单位。非常感谢您的参与。一、采购清单包 号类别名称数量中标人数量1环境质量网络系统建设一批1注:1、投标人必须对项目清单中的全部货物进行投标,不允许拆项投标。1总论1.1现状概述环境监测数据编报是对环境监测数据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和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国各省市环境监测部门在数据编报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各级监测站时常发生数据录入和计算错误、排放标准或评价标准使用错误、报告文字错误等监测数据质量问题;另一方面,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数据量大、业务频度高,手工逐个数据录入和审核数据十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校验约束,导致了数据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评价面临着可信度低的难题。1.2建设目标随着国家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业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更好的满足四川省各级环境监测站对数据的利用和管理需求,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环境监测数据填报及审核机制,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开展了“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写,旨在通过该系统为环境监测数据的录入、标准化、校验、归档、上报、分析应用等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提升数据编报能力和数据动态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环境质量及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在环境监管工作中应有的价值。1.3建设范围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将用于我省各级环境监测站完成监测数据的录入、审核、报送、存储、分析和归档工作,数据由市(州)环境监测站按月进行远程登录,填报相关数据到省监测站综合室。系统建成后将面向四川省境内地表水监测、饮用水水源监测、降水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噪声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测等方面的相关工作。面向用户: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21个地市级环境监测站、5个区县监测站。1.4建设内容序号名称数量描述1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1套包括污染源监测管理子系统、地表水监测管理子系统、饮用水水源监测管理子系统、降水监测管理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子系统、环境噪声监测管理子系统、农村环境监测管理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环境监测空间数据整理、信息管理子系统、文件存储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移动终端应用,并预接口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功能2空间数据库1套包括全省1:50000比例尺电子地图。并为未来的高精度电子地图和遥感影像搭建数据环境。3基础支撑软硬件设施1套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以太网交换机、CDMA短信猫、SSL VPN网络传输系统、安全网关、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ArcGIS平台等。4系统集成1套包括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的对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数据平台数据填报与传输分系统的、与省总站现有GIS系统的对接。1.5建设原则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建设原则:1、规范性严格按照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信息标准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标准,规范应用系统设计及开发、项目实施管理、地图数据制作,保证系统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便于环保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整体共享融合。2、实用性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实施等各方面的因素,根据我站的真正需要确定系统的规模、采用的技术及实施的方式,并结合当前环境保护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出的方案切实可行,确保系统能在未来较长的年限内充分发挥其功能。 3、可扩展性系统必须是构件化、模块化和面向对象设计的,具备灵活、良好的横向、纵向平滑扩张能力,为后续应用功能扩展和地图资源扩充预留服务接口,适应未来系统扩展、用户数量增加、监测点位增加、业务变化等的扩展性要求,便于资源共享和应用深化。4、兼容性大量的历史数据是我站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重要成果,均需要导入到新系统。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能够实现原有监测站的历史数据批量、自动化导入该系统,并能以国家数据格式实现对接上传。5、安全性系统设计应从用户、权限、数据传输加密、日志、数据备份等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在系统建设中采用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提供严格的操作控制和存取控制,具有容错功能,具有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1.6依据与标准一规章制度名称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2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环发〔1999〕246号3环保部数据填报与传输系统上传技术规定4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52013年四川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川环办发[2013]64号6关于规范报送四川省备用水源、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的通知川环监站[2013]134号7加强四川省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审核工作的通知川环监站[2012]52号8四川省2012年国家环境监测网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川环监站[2012]63号9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川环发〔2012〕41号….……….二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名称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4污染源编码规则(试行)HJ 608-20115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HJ 622-20116水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5—20097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4—20098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 523—20099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HJ 522—200910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 460—200911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HJ/T 419—200712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HJ/T 418—2007….…………三空间数据标准规范名称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5660-19952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3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83174环境空间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5环境空间基础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建设总体要求2.1系统架构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的总体架构应按照分层的思想加以设计和实现,分为集成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较好地实现建设任务的分解,以便整个系统的建设任务能够在明确接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建设,以缩短整体的建设周期。2.2开发及运行环境要求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应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按照统一的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进行设计,遵循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规范与标准,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开发和部署方式,采用.Net、J2EE等技术路线,利用Web Service技术、XML技术、OCG标准等先进技术,基于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GIS平台,构建三层或多层体系结构,实现客户端零部署,用户通过IE浏览器即可访问和使用系统。1、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 Server2008及以上版本;2、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8/2012标准版本或Oracle11g标准版或IBM DB2易捷版;3、系统保证Window XP /2000/2003/win7(32位、64位)、win8(32位、64位)、IOS、安卓等客户端操作系统等客户端操作系统的正常使用5、系统支持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5、系统为移动智能终端的访问及查询提供接口。2.3部署要求系统集中部署于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的内网服务器,省站及市(州)环境监测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的用户权限,通过VPN专网访问系统,进行数据查询、录入、审核、修改、分析等操作。图 1网络部署设计图本项目应对业务数据采用SAN方式进行存储和备份;数据库采用成熟可靠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保持7×24小时服务;对于需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建立双机热备系统和容灾热备系统,以保证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灾备设备能在短时间内接管业务。2.4性能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应充分考虑响应时间、维护速度、数据存储能力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满足以下性能指标:1、响应时间10万条数据的简单查询及统计不超过5秒,一般控制在2秒内;百万条数据的查询及统计不超过10秒;复杂综合性跨模块查询及统计不超过20秒。2、并发支持系统支持不少于200个并发连接。3、存储性能数据存储采用科学的索引结构,利用合理索引等文件组织方法,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和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可以使表和表之间的连接速度加快。4、容错性系统提供7×24小时连续运行,平均故障时间不超过1天;在一年的运行中软件故障导致停机的次数不超过5次,单次系统修复时间不超过5小时;系统在用户出现错误操作时能进行提示,并自动停止该操作。5、扩展性系统适应组织的变更及扩展而不需要对程序做相应的修改;系统能适应应用不断的添加而不至于程序大量的修改或推翻重来;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及功能应用的增长系统能够保持足够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运行。2.5集成要求从本项目的整体要求出发,针对我站已有系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SOA技术、Web Service技术、GIS技术、Service GIS技术、门户(Portal)技术以及其他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本项目系统与原系统之间的集成接口,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标准调用相关数据,转换成满足本系统的数据需求。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与我站其他系统的集成如下图所示: 图 2系统集成架构1、与GIS(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与综合室目前在用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接口,该系统目前在用的GIS平台为ArcGIS 10系列,系统中存储着市(州)环境监测站每月以FTP(DBF\EXCEL)形式上传的数据。本系统需开发接口与其集成,实现环境质量数据的空间展示。2、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集成国家监测总站统一下发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为单机版,数据库为SQL Server。本系统需开发接口与其集成,引用该系统的污染源基本信息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2.6安全要求由于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涉及省环境监测总站与21个地市及5个区县监测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换,为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应在现有网络安全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建设,在网络边界均采取安全隔离和防护措施,包括SSL VPN网关、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监控、安全审计、防病毒网关等。2.7其他要求上传数据文件命名规则、文件格式、数据项字段名称及数据项编码应遵循环保部《数据填报与传输系统上传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3数据库建设要求数据库具有数据质量控制、站点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查询、报表自动生成模块及数据库管理功能。本项目的业务数据库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两大类,两类数据库中均包括原始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专业数据库、标准方法数据、空间数据库等。 原始库指各类原始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库;应用库是对原始数据审核后建立的数据库,是后续分析评价的基础;专业数据库是评价系统对监测数据汇总、统计后的相关数据集合,是评价结果的汇总;标准方法库则包括所有现有环境监测及评价执行标准,以及不同指标的监测方法及检出限等信息;空间数据库则指相关地图地形信息,监测点位属性、经纬度、监测项目、所属功能区,各类环境空间专题分析等信息。 图 3地表水监测数据库表示意图3.1环境质量数据库本项目中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来源于全省21个环境监测站及5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主要包括地表水、饮用水、降水、空气、噪声等五方面,在环境质量数据库中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和应用。1、市(州)上报数据由各市(州)环境监测(中心)站汇总并报送本辖区内省控级别以上的各环境要素及监测点位(断面)的原始监测数据。(1)地表水:辖区内所有省控级别以上断面每月的监测数据,重点区域重金属监测数据。(2)饮用水:辖区内所有省控级别以上市州、县(区、市)、乡填饮用水源地每月、每季及半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全分析监测数据。(3)空气:辖区内所有省控级别以上点位每日的SO2、NO2、PM10、CO、O3、PM2.5日均值数据。(4)降水:辖区内所有省控级别以上点位的监测数据。(5)噪声:辖区内所有省控级别以上市(州)、县(市、区)每季度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噪声年度监测数据。(6)农村环境质量:辖区内所有农村试点监测数据。2、省站上报数据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要求,我站每月按时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报送空气、降水、地表水、饮用水环境监测数据;每季度报送重点污染源、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每年报送区域、交通噪声、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数据、。3.1.1地表水监测数据库河流水质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河流、湖库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该库涵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涉及的全部项目以及未包含在标准中的常规监测指标,如悬浮物,总硬度、色度等,以及必要的备注说明(干涸、无水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1)河流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测站名称、测站代码、经纬度、河流名称、河流代码、断面名称、断面代码、所属流域/水系(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国控/省控、监测时间(日、月、年)等。(2)湖库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测站名称、测站代码、经纬度、河流名称、河流代码、断面名称、断面代码、所属流域/水系(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国控/省控、监测时间(日、月、年)等。2、监测项目(1)河流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流量、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等共计24项。(2)湖库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水位、pH、电导率、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总氮、总磷、叶绿素a、挥发酚、汞、铅、化学需氧量、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3、分析评价报告:《地表水水质月报》、《地表水重金属月报》等。3.1.2饮用水水源监测数据库饮用水水源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源地基础信息:市(州)名称及代码、县(区\市)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水源地名称及编码、经纬度、水源地性质、取水点经纬度、取水量、监测时间(日、月、年)、建设时间、供水量、所属水体等。2、饮用水源监测数据分常规监测和全分析监测:常规监测地表水包括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28项常规项目、有机常规项目33项。地下水包括: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共23项。全分析监测:地表水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表2、表3全部项目共109项;地下水包括《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表1全部项目共39项。3、分析评价结果:《饮用水源水质月报》、季报、半年报等。3.1.3降水监测数据库降水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降水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降水监测点位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点位名称、经纬度、年度、采样开始时间(月、日、时、分)、采样结束时间(月、日、时、分)等。 2、监测项目:包括降雨量、电导率、pH、NO2-、NO3-、NH4 、CI-、SO42-、K 、Na 、Ca2 、Mg2 等。3、分析评价结果:《降水监测月报》等。3.1.4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点位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点位名称及代码、经纬度、点位属性、监测时间(年、月、日)等。2、监测项目: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的监测站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站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日均值、月均值数据。3、分析评价结果:《空气质量月报》等。3.1.5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库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及统计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点位基本信息:标识、测点代码、所属行政区、测点名称、测点经度、测点纬度、测点参照物、功能区代码、声源类型、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单位、备注。2、监测项目:测点代码、测点名称、所属行政区、监测时间(年月日时分)、Leq、L10、L50、L90、Lmax、Lmin、标准差(sd)、备注。3、分析评价结果:1类区(Ld、Ln)、2类区(Ld、Ln)、3类区(Ld、Ln)、4类区(Ld、Ln)等,《功能区噪声季报》等3.1.6城市区域噪声监测数据库城市区域噪声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城市区域噪声监测统计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点位基本信息:标识、网格代码、所属行政区、测点名称、测点经度、测点纬度、测点参照物、网格覆盖人口(万人)、功能区代码、国控(省控)、声源类型、监测单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备注。2、监测点位统计结果:网格代码、测点名称、所属行政区、监测时间(年月日时分)、Leq、L10、L50、L90、Lmax、Lmin、标准差(sd)、声源代码、功能区代码、备注。3、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基础信息能够将市(州)上报的数据进行自由分类组合,如按照国控、省控,所属行政区,将数据进行分类,《区域环境噪声年报》等。3.1.7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库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统计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点位基本信息:标识、测点代码、所属行政区、测点名称、测点经度、测点纬度、测点参照物、路段名称、路段起止点、路段长度(m)、路幅宽度(m)、道路等级、路段覆盖人口(万人)、国控(省控)、声源类型、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单位、备注。2、监测路段统计结果:测点代码、测点名称、所属行政区、监测时间(年月日时分)、Leq、L10、L50、L90、Lmax、Lmin、标准差(sd)、车流量[(辆/20min)包括轻型车、中型车]、备注。3、分析评价结果:《交通噪声年报》等3.1.8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主要包含五部分:村庄基本情况信息、农村环境空气、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农村土壤环境质量。1、村庄基本情况村庄基本情况数据库存储全省试点监测村庄基本信息,通过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和自然概况重点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土壤类型、辖区总面积、农业用水资源概况、土壤环境背景值等。(2)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工业和生活污染源分布,污灌历史,主要污染物污染渠道及排放量等。(3)农作物种植及生产管理现状耕地总面积;作物品种、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化肥、农药及其它化学品种类和用量;有机肥施用量等。2、空气环境质量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农村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点位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点位名称及代码、经纬度、点位属性、监测时间(年、月、日)等。(2)、监测项目: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的监测站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站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日均值、月均值数据。3、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乡镇饮用水水源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全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源地基础信息:市(州)名称及代码、县(区\市)名称及代码、乡镇名称及代码、水源地名称及编码、经纬度、水源地性质、取水点经纬度、取水量、监测时间(日、月、年)、所属水体等。(2)饮用水源监测数据分常规监测和全分析监测:常规监测地表水包括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28项常规项目、有机常规项目33项。地下水包括: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共23项。全分析监测:地表水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表2、表3全部项目共109项;地下水包括《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表1全部项目共39项。4、地表水环境质量农村河流水质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农村河流、湖库水质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该库涵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涉及的全部项目以及未包含在标准中的常规监测指标,如悬浮物,总硬度、色度等,以及必要的备注说明(干涸、无水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信息(1)河流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测站名称、测站代码、经纬度、河流名称、河流代码、断面名称、断面代码、所属流域/水系(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干流)、监测时间(日、月、年)等。(2)湖库基本信息:市(州)名称、县(区\市)名称、测站名称、测站代码、经纬度、湖库名称、湖库代码、点位名称、点位代码、所属流域/水系(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干流)、监测时间(日、月、年)等。监测项目(1)河流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流量、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等共计24项。(2)湖库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水位、pH、电导率、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总氮、总磷、叶绿素a、挥发酚、汞、铅、化学需氧量、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5、土壤环境质量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历年农村试点村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人工监测,通过Excel、Dbf等格式文件导入或手工录入进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情况信息(1)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农业总产值、总人口等。(2)农业生产情况种植品种、耕作制度、单位面积产量。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使用量等。(3)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级别、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灌溉方式、灌溉水来源、污水灌溉面积等。(4)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数量、类型及分布等,找出影响最大的污染来源。监测项目(1)必测项目土壤理化指标:土壤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和苯并[a]芘。(2)选测项目无机污染物:钒、锰、钴、银、铊、锑等。3.2污染源监测数据库本项目中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数据来源于全省900多家国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包括省直管火电厂、国控重点污染源、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数据、比对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3.2.1废水监测数据库废水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国省控重点废水污染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的基本信息、产品信息、排污口信息、监测项目、执行标准以及分析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省监测总站(省直管火电厂)、市(州)环境监测站,历史数据来源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人、负责人、联系方式、中心经度、中心纬度、主要产品和产量、原辅材料、执行标准等。2、废水监测项目:包括废水废水流量、COD、氨氮等特征污染物浓度。对污水处理厂、COD重点减排环保工程及纳入年度减排计划的重点项目,要同时监测COD、氨氮等的去除效率。执行行业标准、地方排放标准或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根据相应规定确定。废水比对监测的内容包括废水污染物浓度和流量。3、废水排污口信息:包括排污口名称及代码、经纬度、功能区类别、受纳水体、排入污水处理厂名称及代码、排放标准等。4、废水污染治理设施:处理设施名称及代码、处理方法名称及代码、设计处理能力等。5、废水监测评价结果:《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季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报》、《污染源比对监测季报》等。3.2.2废气监测数据库废气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国省控重点废气污染企业的基本信息、产品信息、排污口信息、监测项目、执行标准以及分析评价结果。数据来源于省监测总站(省直管火电厂)、市(州)环境监测站,历史数据来源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人、负责人、联系方式、中心经度、中心纬度、主要产品和产量、原辅材料、执行标准等。2、废气监测项目:包括废气流量、SO2、NOx、烟尘、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对重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环保工程设施,要同时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去除效率。执行行业标准、地方排放标准或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根据相应规定确定。废气比对监测项目包括气态污染物浓度、颗粒物浓度、氧量、烟温和平均流速等。3、废气排污口信息:包括排污口名称及代码、经纬度、排污口类型、所在地区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级别、排放标准等。4、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处理设施名称及代码、处理方法名称及代码、设计处理能力等。5、废气监测评价结果:《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季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报》、《污染源比对监测季报》等。3.3空间数据库我站目前在用的地图数据为向环境监测总站申请的1:5万比例尺免费地图数据,能够满足业务人员制图、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建立省环境监测总站空间数据库,在满足现有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为未来更清晰的地图及影像的应用搭建好框架。本项目中的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和环境监测专题数据两大类。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环境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基于ArcGIS SDE,设计科学的空间数据模型,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多源数据的多级、多比例尺、多尺度存储;所有空间数据必须以定义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格式入库存储,并以地图服务形式发布,供应用系统灵活调用。3.3.1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包括:全省1:10000比例尺电子地图、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电子地图包含境界与行政、公路、铁路、居民地、水系、重要地物及设施,地名注记、公路注记、铁路注记、水系注记等全部核心要素层,瓦片金字塔为16级,满足按比例尺、区域、流域、地理要素等的分类查询。3.3.2环境监测专题地图数据专题地图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站分布专题图、流域/湖泊/水库监控断面分布专题图、饮用水源取水口分布专题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专题图、城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专题图、环境噪声功能区划专题图、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空间分布专题图、污染治理设施空间分布专题图等。根据分析统计指标,选择合适的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直观反映被分析对象的数量、密度、分布、统计数值等信息。专题地图的制作、编制、符号化、渲染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做到美观、清晰、明了。3.4元数据库元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各数据库的属性数据。3.5配置数据库配置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用户权限、身份认证、日志等数据。3.6文档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数据、环境保护标准数据、环境监测简报、环境质量报告书、系统运行情况报告等。其中执行标准主要包括:表 1执行标准管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一环境质量标准(一)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002-4-282002-6-1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1997-12-31998-7-1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993-12-301994-10-1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1992-1-41992-10-15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1989-8-121990-3-16……(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2012-2-292016-1-12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2011-10-272012-3-1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2002-11-192003-3-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1996-1-181996-10-15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1998-4-301998-10-1(三)声环境质量标准1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008-8-192008-10-12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881988-8-111988-11-13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1988-12-101989-7-1二污染排放标准(一)水污染排放标准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2013-3-142013-7-12柠檬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0-20132013-3-142013-7-13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2012-10-192013-1-14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6-20122012-10-192013-1-15毛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7-20122012-10-192013-1-16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8-20122012-10-192013-1-17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2012-6-272012-10-18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6-20122012-6-272012-10-19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2012-6-272012-10-110……………………(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1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495-20132013-3-142013-7-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2012-6-272012-10-13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6-20122012-6-272012-10-14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5—20122012-6-272012-10-15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4-20122012-6-272012-10-16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3-20122012-6-272012-10-17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2-20122012-6-272012-10-18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2012-6-272012-10-19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2011-7-292012-1-110……………………(三)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2011-12-52012-7-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008-8-192008-10-1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2008-8-192008-10-1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4569-20052005-4-152005-7-1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6169-20052005-4-152005-7-16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GB 19757-20052005-5-302005-7-17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95-20022002-1-42002-10-18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 16170-19961996-3-71997-1-1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1990-11-91991-3-11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5-901990-11-91991-3-1三监测方法标准规范(一)水质监测标准1水质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HJ 648-2013代替 GB13194-912013-6-32013-9-12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2012-12-32013-3-13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2012-2-292012-6-14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2012-2-292012-6-15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597-20112011-2-102011-6-16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 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98-20112011-2-102011-6-17……………………(二)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监测标准1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47-20132013-6-32013-9-12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6-20132013-6-32013-9-13环境空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45-20132013-2-172013-7-14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4-20132013-2-172013-7-15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38-20122012-2-292012-6-16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2012-2-292016-1-17……………………(三)环境噪声监测标准1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2012-12-32013-3-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2011-12-52012-7-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008-8-192008-10-1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2008-8-192008-10-15……………………3.7信息分类及标准代码数据库信息分类及标准代码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污染源编码规则、排放口编码规则、污染源代码、水功能区划代码、气功能区划代码、声功能区划代码、流域代码、公共类代码、环境监测类代码等。 4应用软件功能建设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包括污染源监测管理子系统、地表水监测管理子系统、饮用水水源监测管理子系统、降水监测管理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子系统、环境噪声监测管理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系统将预留移动终端应用的接口,并预留接口实现地下水监测、农村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编报模块。4.1总体功能要求4.1.1数据导入系统需导入空气质量、环境噪声、地表水、饮用水、降水、农村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的历史数据,实现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数据平台数据填报与传输分系统的对接,实现与旧有GIS系统的对接,实现常规监测原始数据、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来源的数据直接导入本系统,保证数据的导入导出格式的一致性。导入模块需提供以下功能:1、导入数据模板导出,根据上报的数据内容,从系统中导出Execl格式的模板,在Excel文件中录入上报数据,再导入到系统中。2、提供统一的Excel格式表格数据导入功能,支持目前主要的Excel版本,2003、2007、2010等。3、针对历史数据,提供统一的DBF格式文件导入功能。4、在数据导入过程中,对数据的逻辑性、有效性、一致性等内容进行检查。5、在导入数据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数据,系统要给出提示,说明数据异常原因,并能够快速定位异常数据。6、在数据导入时可以选择是追加导入还是覆盖导入。7、支持多个文件批量导入。4.1.2数据录入系统提供文件导入和网上直接填报两种方式将市(州)监测站上报数据接收到系统中。前者提供标准化的模板供市(州)用户下载、填报、上传和导入;后者由业务人员手工填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市、州监测站填报数据经审核后将本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给上省监测总站,市、州监测站和省监测中心的数据上报功能主要是对下级监测站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然后筛选出必需的数据上报,筛选条件包括控制级别,时间、区域等。1、制订下级数据上报计划安排和设置本级数据上报提醒功能,内容包括上报的数据内容,上报数据的时间和截止期限等;考核下级监测站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可以统计查询指定时间段内各级监测站数据上报的质量情况。2、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后的数据可以进行上报到上一级监测站,只有数据经上报后,上一级监测站才能看到下级监测站数据,未上报前上一级监测站工作人员无法看到其数据,数据上报的流程是数据录入――数据检查――数据审核――数据上报。3、数据接收,省监测总站负责接收和审核下属市、州监测站上报的数据,对上报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上报数据进行退回,限定期限内进行重新上报。将所有下级监测站数据审核无误后进行汇总再上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于异常数据,可以将数据退回下级站重新上报。4、下级监测站可以随时查看提交至上级监测站数据的审核状态,是否审核通过,哪些数据未通过审核,未通过审核的原因。5、在下级监测站向上级站上报数据时,同时将上报数据对应的纸质文件扫描件上传到上级站,以便于上级站核对数据。4.1.3数据审核监测数据审核是保证数据准确的重要手段,这里的审核是指各级监测站对于录入和上报数据的质量检查,无论是手工录入的数据或者是导入的监测数据系统都需要对其填报数据进行初始校验,包括数据的类型,数据范围等基本属性等审核,从而使数据错误性大大降低,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在数据审核提供以下功能:1.数据未检出项系统对上报的数据具有非空验证功能,确保所有数据在上报过程中不丢失所需上报数据,对未检出项以-1表示。2.数据特殊值系统对填报数据的特殊值进行判断,包括数据项类型的检验,确保填报数据在输入不合理时,及时通知填报人员,系统将不能进行上报。3.数据上下阀值系统按照总站设定的数据阀值进行数据校验,填报数据的数值在非正常范围情况下,系统进行提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如填报数值超过范围则标红。4、审核日志工作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的信息,记录审核人、审核时间、审核内容、审核结果等信息都能够记录到审核日志中。5、审核流程控制审核确认通过的数据最终保存到系统正式库中,对于审核未通过的数据,根据数据来源退回至下级监测站或本站的数据录入人员。6、审核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后的数据可以作为领导查询、评价,上报的基础数据。对于经审核确认的数据其他人无权修改,只有经最终审核后的数据才可以上报到上一级监测站。审核未通过的数据仍然保存在数据库中,对其他人不可见。7、审核权限管理各市级站监测站工作人员可以对管辖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审核,不能审核不属于本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省站可以对各地市站上报的数据进行统一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1.4报表管理数据报表是对原始监测数据和审核后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和数理统计,可分为常规报表和临时性报表。常规报表又包括常规原始数据报表和常规统计数据报表;临时性报表包括临时性原始数据报表和临时性统计数据报表。根据业务需求,可以对空气质量、环境噪声、地表水、饮用水、降水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数据编写报表,这些报表必须同时支持导出到Office格式。报表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不同类型监测数据报表的创建、查询、审核、退回、编辑、导出。2、以列表的形式显示报表名称、提交日期、提交单位、报表状态、审核状态、相关操作(查看、修改、退回、删除)等。3、内置固定格式报表,同时支持各种格式的报表定制功能,可以选择站点名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级别、监测项目等形成相应统计报表。4、支持三级审核报表签字版的插入功能。5、具有数据报表预览图功能,可对生成报表进行修改,再确认生成。6、外留FTP等总站传输接口,支持数据报表和报告的一键式自动上传。4.1.5数据查询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查询统计功能:1、系统支持按照任意要素进行查询,支持精确查询、组合查询、模糊查询等查询方式,可对当前查询出来的结果进行再次查询;2、系统支持自行定义查询条件,能够对查询条件进行增加、删除和分组保存,作为模板以便下次利用;3、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充分利用GIS空间数据发布的特点,实现数图连动查询;可以按照单个/多个区域、流域分段分级显示查询结果;4、所有查询的结果都可以直接打印或以excel、word、pdf等常见通用办公软件格式导出,打印文件时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添加“三级审核”栏;5、查询分析结果可通过图表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展示形式包括平面和立体的饼图、柱状图、线图等多种图形格式。4.1.6数据导出污染源、空气、噪声、地表水、饮用水、降水等相关监测数据、监测任务、监测报表、查询统计结果、分析评价报告等均支持导出功能,可以导出到多种的数据库格式(包括XML、FoxPro、Excel、Word、Access、带格式的文本等),方便与其他的业务做数据交换。数据导出位置默认,可更改事先设置,方便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利用。导出的数据可以实现自由组合,不是固定形式的报表,如可以导出:功能区、测点名称、所属类别、Leq等组合报表。系统支持查看各数据库中各个数据表的内容,可以按照日、月、季、年或选择任意时段查询和导出选定多个监测项目的数据表,可以方便地卸载某些数据,例如把2000年以前的数据从数据库中卸载,卸载后的数据可以方便地再添加回来。1、导出的污染源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可直接与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下发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和上报。2、导出的地表水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可直接与我站目前在用的国家地表水系统进行对接和上报。4.1.7基础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降水、噪声、农村环境以及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对象信息、排污口信息、执行标准信息、基础环境信息、监测机构情况等各种相关要素的综合管理功能。基础信息根据年度、月份管理的要求,能够添加、删减和修订,但不对未修改的年度、月份的原始数据、统计数据等产生影响。1、监测目标管理系统提供增加、删除、更新、维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重点监控断面和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点位的功能,以适合监测目标的变化。用户通过自动导入或手工录入监测目标的基本信息,能够按照功能区、所属区县、监测要素等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动态管理。系统支持增加数据表,属性字段长度按可以调整。2、常用信息管理常用信息管理是指事先增加填报单位、监测单位、校对人、审核人和填报人的信息,这样在数据报表生成时,相关信息可以通过选择实现,无需重复录入。3、执行标准管理通过本模块管理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标准能够按照环保部相关标准及时更新。4.1.8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对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护和管理,包括系统日志、权限管理、空间分组管理等。1、日志管理日志是为管理人员监控数据操作记录,了解数据更改状态所专门设计的。可以通过输入所需查询的时间,进行查阅。同时双击所需查询的当前行,就能查询到详细的信息,包括操作员名称、操作机器名、操作IP地址、操作时间、操作动作以及操作明细内容。根据以上措施使实验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系统把每个用 户的详细使用步骤都记入日志,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查询日志,实现对系统的监控。2、用户和安全权限管理为了确保用户安全可靠的访问相应的功能和信息,统一设置各个级别监测站用户及权限管理,定义操作权限,定义用户可以访问哪些数据、哪些功能模块。各级别用户可以按照工作职能划分角色来管理其访问系统的权限。3、空间分组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空间分组管理,在原有常规的行政区、河流等的区域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空间及空间所包含的点位、断面,定义的空间分组内容可以用于数据的查询、统计。 4、系统中产生的数据、报表、报告等都将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方便用户的使用;并将数据库中所有内容以文件方式备份到指定的位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将备份的数据文件恢复,数据库恢复到备份是的状态。备份位置可自定义,设置后系统将该位置作为默认位置。4.2污染源监测管理子系统污染源监测数据的报送范围为我省国省控废水监督性监测数据、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数据、国控废气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以及国省控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建立污染源监测管理子系统,整合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比对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2.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和比对监测数据的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该单元中各监测项目设关联,对于超标数据和异常数据在数据录入后采取变颜色显示的方式提醒业务人员注意;对于监测项目的检出限采用下拉菜单的方式加以规定,如监测项目未检出可选择检出限。对于门户端录入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端能够自动对上报的污染源数量进行审查,只有录入的企业与名录库中该监测类别的企业一一对应,所有的污染源都按规定格式上报或说明未监测的原因,才能通过审查成功上报。待录入数据完成自动审核后,提交至原始数据单元中存档。4.2.2数据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污染源监测数据三级审核表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使用过程中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审核表。4.2.3报表管理系统提供灵活的数据报表管理功能,可自动生成污染源监测的各种报表、评价结果文档,具有预览图功能,可对生成报表进行修改,再确认生成。系统内置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相关报表格式,支持各种报表报告的自定义模式,以及“三级审核”签字版的插入。外留FTP等总站传输接口,支持数据报表和报告的一键式自动上传。1、污染源监测常规报表包括《各市(州)水重点源监测数据报送情况表》、《各市(州)水重点源监测及达标情况表》、《国省控水重点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监测及达标情况表》、《国省控水重点源的各污染物监测及达标情况表》、《国省控水重点源超标单位和超标项目表》、《全省气重点源监测项目达标统计表》、《全省气重点源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表》、《单个污染源监测项目达标情况表》、《同一类企业(行业)监测项目达标情况表》、《污水处理厂监测结果表》等。2、污染源监测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四川省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季报》、《四川省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报》、《四川省国省控重点污染源比对监测季报》等。报表格式可自定义。4.2.4查询统计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提供污染源基本信息、监督性监测数据、比对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查询,能够以及灵活设定查询统计项目,方便编写报告时使用。1、废水污染源监测数据可按时段、按企业,统计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的区域分布及评价进行查询统计;可按区域、按行业,查询统计污染物超标情况,包括超标的企业个数、频次数和数据个数;可查询统计给定范围内前30名排放大户各污染物负荷、负荷比、累计负荷。2、废气污染源监测数据可按时段、按企业,统计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的区域分布及评价进行查询统计;可按区域、按行业,查询统计污染物超标情况,包括超标的企业个数、频次数和数据个数;可查询统计给定范围内前30名排放大户各污染物负荷、负荷比、累计负荷。4.2.5数据评价污染源监测数据评价主要包括污染源废水达标评价、污水处理厂达标评价及污染源废气达标评价。1、污染源废水达标评价根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照地区、行业、主要河道、排水去向、污染源级别、时间段等进行废水污染源达标评价、废水监测项目达标评价、废水排放口达标评价,并统计监测次数、达标次数,计算达标率、超标倍数。2、污水处理厂达标评价根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评价污水处理厂达标情况,并统计监测次数、达标次数,计算达标率、超标倍数。3、污染源废气达标评价根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照地区、行业、污染源级别、时间段等进行废气污染源达标评价、废气监测设备达标评价、废气监测项目达标评价,并统计监测次数、达标次数,计算达标率、超标倍数。4.2.6污染源档案业务人员可以对基础属性信息维护,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排口信息、排放设备基本信息、执行标准信息等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4.2.7名录库名录库包含各监测类别的污染源企业名单及其法人代码,以规范上报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汇总统计时使用,该名录库中信息可由管理员按照需要添加或删除。4.3地表水监测管理子系统建立地表水监测管理子系统,整合地表水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3.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地表水监测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设置错误数据或问题数据的自动识别提醒,由管理人员统一设置数据规则,如录入数据不许为空,禁止出现异常字符,对录入数据进行过滤,进行数据逻辑判断,对于非法数据禁止填报入库。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填报的实际需要,系统允许3名或以上业务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用户名登录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系统对于多人同时操作的数据给出提示,且多人操作数据的结果能够自动合并。实际工作中一个断面可能属于多个断面类型(如跨境监测断面、城市考核断面),这种情况在系统中,只要一个断面数据填报完,其他类型中该断面数据能够自动复制,不用另外填写;如果一种断面类型中数据重复填写,系统能够弹出提示。4.3.2数据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3.3报表管理4.3.3.1常规报表1、地表水监测常规原始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原始数据。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系统报表格式,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2、地表水监测常规统计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评价报告,其中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报表。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系统报表格式,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并形成不同类别的统计数据库,以便查询。地表水监测常规统计报表主要包括国控断面报表、水库富营养化报表、区县城考报表、一级河道水质报表、排污河水质报表、市区景观河道水质报表、改造河道水质报表等。4.3.3.2临时报表根据管理的需要,常规报表会不断变化,且部分临时性报表可能会变成常规报表,使用者具有修改和生成常规报表的权限。1、临时性原始数据报表根据管理部门的需求,本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应可以通过条件设定,生成各种临时性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2、临时性统计数据报表用户通过选择站点名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级别、监测项目等形成相应统计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4.3.3.3评价结果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主要包括《地表水水质月报》等,报表格式可自定义。4.3.4查询统计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提供地表水监控断面基本信息、水质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查询功能,能够以及灵活设定查询统计项目,方便编写报告时使用。1、地表水监测数据主要查询、统计字段:年度、水期名称、河流名称、河流编码、断面名称、断面编码、断面属性、统计项目、水深、水温、电导率等。2、地表水监测数据主要查询、统计项目:(连续)月平均值、(连续)月均值超标倍数、标准值、样品数、一次值超标数、连续月达标率、月均最劣值、月均最劣值超标倍数、超标项目、超标断面数等。4.3.5监测点位信息管理业务人员可以对地表水监测断面或点位基础属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区、所属市(州)、监测要素等进行管理,同时能够对监测断面或点位进行任意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地表水监测站点的主要信息包含点位代码、名称、所属区县、功能区属性、经纬度等主要信息。4.4饮用水水源监测管理子系统建立饮用水水源监测管理子系统,整合饮用水水源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4.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饮用水源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设置错误数据或问题数据的自动识别提醒,由管理人员统一设置数据规则,如录入数据不许为空,禁止出现异常字符,对录入数据进行过滤,进行数据逻辑判断,对于非法数据禁止填报入库。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填报的实际需要,系统允许3名或以上业务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用户名登录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系统对于多人同时操作的数据给出提示,且多人操作数据的结果能够自动合并。实际工作中一个断面可能属于多个断面类型(如跨境监测断面、饮用水源监测断面),这种情况在系统中,只要一个断面数据填报完,其他类型中该断面数据能够自动复制,不许另外填写;如果一种断面类型中数据重复填写,系统需提示。4.4.2数据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4.3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库包括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的测点编码、点位名称、所属区域、所属河流、监测时间、监测单位、水文指标,如流量、流速、水位、取水量、水质指标,涵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全部指标,以及必要的备注说明(干涸、无水等)。原始数据库一旦通过校验,将根据环境管理和数据上报的要求,自动生成专项数据库。各专项数据库库结构与原始数据库保持一致,水文和水质指标根据环境管理和数据上报要求确定。原始数据库需根据监测工作的发展,可随时添加相应的各种参数;专项数据库需根据环境管理的需求,可随时添加、删减、修订不同的专项数据库、可随时调整不同专项数据库结构,添加、删减、修订各种参数,但不能影响之前的原始数据库和统计结果。4.4.4报表管理4.4.4.1常规报表1、饮用水水源监测常规原始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原始数据。本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2、饮用水水源监测常规统计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评价报告,其中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报表。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系统报表格式,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并形成不同类别的统计数据库,以便查询。4.4.4.2临时报表根据管理的需要,常规报表会不断变化,且部分临时性报表可能会变成常规报表,使用者具有修改和生成常规报表的权限。1、临时性原始数据报表:根据管理部门的需求,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应可以通过条件设定,生成各种临时性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2、临时性统计数据报表:用户通过选择站点名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级别、监测项目等形成相应统计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4.4.4.3评价结果《饮用水水源水质月报》等。月报格式可自定义。4.4.5查询统计审核后的数据可以进行不同条件格式查询、分析及结果汇总。内置常规数学运算和函数运算功能,评价结果存入对应的地表饮用水和地下饮用水环境数据库。地表湖库还需要湖库富营养化评价的TLI指数法。评价标准数据库根据标准和规范的更新,随时添加、删减、修订相关信息。系统能够以及灵活设定查询统计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查询统计报表能导出word、excel、txt等文件格式,方便编写报告时使用。1、饮用水水源监测数据查询、统计:查询统计给定条件的各饮用水水源地断面在某段时间内的监测项目均值、频次、样品数、超标率、最小值、最大值。2、饮用水水源超标情况查询、统计:可按监测项目,查询统计给定条件的监测断面数、监测断面数、超标断面数、超标比例、超标率范围、均值超标断面数、均值超标比例、均值范围、均值超标倍数范围、均值超标最大的断面。3、饮用水水源达标率查询、统计:可按监测项目、按年、月、季,查询统计给定条件各监测项目的次数和达标次数。4.4.6饮用水水源信息管理业务人员可以对饮用水水源的基础属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区、所属市(州)、监测要素等进行管理,同时能够对饮用水水源任意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饮用水水源的主要信息包含名称、性质、经纬度、所属区县、取水量等主要信息。4.5降水监测管理子系统建立降水监测管理子系统,整合降水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5.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降水监测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设置错误数据或问题数据的自动识别提醒,由管理人员统一设置数据规则,如录入数据不许为空,禁止出现异常字符,对录入数据进行过滤,进行数据逻辑判断,对于非法数据禁止填报入库。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填报的实际需要,允许3名或以上或以上业务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用户名登录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系统对于多人同时操作的数据给出提示,且多人操作数据的结果能够自动合并。4.5.2数据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5.3报表管理4.5.3.1常规报表1、降水监测常规原始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原始数据。本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2、降水监测常规统计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评价报告,其中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报表。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系统报表格式,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并形成不同类别的统计数据库,以便查询。4.5.3.2临时报表根据管理的需要,常规报表会不断变化,且部分临时性报表可能会变成常规报表,使用者具有修改和生成常规报表的权限。1、临时性原始数据报表:根据管理部门的需求,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应可以通过条件设定,生成各种临时性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2、临时性统计数据报表:用户通过选择站点名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级别、监测项目等形成相应统计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4.5.4查询统计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提供降水监测的基本信息、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进行查询统计,能够以及灵活设定查询统计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查询统计报表能导出word、excel、txt等文件格式,方便编写报告时使用。1、降水监测数据主要查询、统计字段:年度、测点名称(区域)、测点数、酸雨样品数、酸雨频率、实测降水量mm、酸雨量占总雨量%、酸雨最高值、酸雨最低值、酸雨平均值、降水ph、电导率、各种离子值等。2、降水监测数据主要查询、统计项目:测点数、采雨总数、酸雨频率、酸雨平均值,实测降水量、酸雨降水量、ph高低值等。4.5.5监测点位信息管理业务人员可以对降水监测点位的基础属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区、所属市(州)、监测要素等进行管理,同时能够对降水监测点位任意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降水监测点位的主要信息包含名称、经纬度、所属区县等主要信息。4.6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子系统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子系统,整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6.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设置错误数据或问题数据的自动识别提醒,由管理人员统一设置数据规则,如录入数据不许为空,禁止出现异常字符,对录入数据进行过滤,进行数据逻辑判断,对于非法数据禁止填报入库。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填报的实际需要,允许3名或以上或以上业务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用户名登录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系统对于多人同时操作的数据给出提示,且多人操作数据的结果能够自动合并。4.6.2数据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6.3报表管理常规报表1、空气质量监测常规原始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原始数据。本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2、空气质量监测常规统计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评价报告,其中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报表。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系统报表格式,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并形成不同类别的统计数据库,以便查询。4.6.3.2临时报表根据管理的需要,常规报表会不断变化,且部分临时性报表可能会变成常规报表,使用者具有修改和生成常规报表的权限。1、临时性原始数据报表:根据管理部门的需求,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应可以通过条件设定,生成各种临时性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2、临时性统计数据报表:用户通过选择站点名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级别、监测项目等形成相应统计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4.6.4查询统计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空气质量监测的基本信息、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查询统计,对于原始监测数据生成的各类业务数据,可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如按时间口径的空气质量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按统计项目口径的如各项污染物均值、臭氧超标小时数、各空气质量级别发生天数及其频率、空气质量达标超标天数及其频率等指标,在地图上用数值、表格、图形等方式进行形象展示,并能导出word、excel、txt等文件格式,方便编写报告时使用。1、大气监测数据主要查询、统计字段时间、测点名称、监测项目、污染指数、统计项目等。2、大气监测数据主要查询、统计项目有效样本数、日均最大值、日均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日均值达标率、日均最大超标倍数,污染指数、良好天数、优秀天数、api小于100的比例等。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评价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满足以下分析类型:1、对监测点位或点位组合日均值、年均值、周均值乃至任意时段等污染浓度均值统计,对历史同期数据查询统计。2、对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任意时段和任意点位的达标天数、达标比例、离散度、百分位数、相似度等统计指标,并根据统计结果自动生成等值线图、区域分布图和GIS图等。3、满足特定污染因子如O3 8小时平均统计,全年超标天数、超标小时数等特殊方法专业统计。4、满足达标天数、达标率、有效监测天数、综合污染因子等专业统计。实现专业周报、月报、年报等专业报表制作。5、满足对降水、降尘、硫率、总悬浮颗粒物、VOC等污染物的统计,自动生成满足国家和省站要求的报表。4.6.5监测点位信息管理业务人员可以对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基础属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区、所属市(州)、监测要素等进行管理,同时能够对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任意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主要信息包含名称、经纬度、所属区县、点位属性等主要信息。4.7环境噪声监测管理子系统建立环境噪声监测管理子系统,整合历史噪声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7.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设置错误数据或问题数据的自动识别提醒,由中心管理人员统一设置数据规则,如录入数据不许为空,禁止出现异常字符,对录入数据进行过滤,进行数据逻辑判断,对于非法数据禁止填报入库。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填报的实际需要,系统允许3名或以上业务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用户名登录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系统对于多人同时操作的数据给出提示,并且多人操作数据的结果能够自动合并。4.7.2数据审核4.7.2.1自动审核省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端口和上传信息端口的数据能够进行自动审核,对于可疑的数据给予提示:1、如果Leq70dB(A)或Leq40dB(A)进行标注;2、如果LeqL10或Leq L50进行标注;3、如果LeqLmax或Leq Lmin进行标注;4、监测时间:区域环境(8:30-12:00,14:00-17:30,非法定节假日)、道路交通(8:30-12:00,14:00-17:30,非法定节假日)、功能区报数时间从6:00开始,不可随意更改时间。5、市(州)报送数据时,信息必须填写全面,对于关键信息填写错误,或者不填写的不予上报。关键信息包括:测点代码、测点名称、所属行政区、监测时间(年月日时分)、Leq、L10、L50、L90、Lmax、Lmin、标准差(sd)。6、实现自审查的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改,添加自定义功能,实现排序功能。7、功能区上报24小时的数据,不可缺少,如果缺少,在备注中标明原因。如果点位出现问题,没有数据,应在备注中表明,否则不能上报。4.7.2.2人工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7.3报表管理4.7.3.1常规报表1、常规原始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原始数据。本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应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2、常规统计数据报表:根据总站和省站的要求,市(州)监测站定期上报评价报告,其中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报表。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用的和已有的模板格式制作系统报表格式,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自动生成这些固定报表,并形成不同类别的统计数据库,以便查询。4.7.3.2临时报表根据管理的需要,常规报表会不断变化,且部分临时性报表可能会变成常规报表,使用者具有修改和生成常规报表的权限。1、临时性原始数据报表:根据管理部门的需求,本系统在原始数据库形成后,应可以通过条件设定,生成各种临时性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2、临时性统计数据报表:用户通过选择站点名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级别、监测项目等形成相应统计报表,并可以直接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格式。4.7.4查询统计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环境噪声监测基本信息、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的查询统计功能,查询统计可按不同的范围:行政区、功能区、国控、省控、中心城区等进行分类,管理员可以任意组合,录入界面各字段有下拉菜单可以选择。按照不同的分类可以进行数据大小的排序,如不同区域环境数据经计算后,可以进行数据统计。统计报表能导出word、excel、txt等文件格式,方便编写报告时使用。编号统计类型简单描述查询统计项目备注统计字段1功能区噪声数据统计  按功能区、时段进行统计ld、ln、ldn、超标率功能区: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季度 年度 功能区 点位数 等效声级平均值 超标率2交通噪声数据统计 按行政区划、不同声级及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 路段数、路长、路宽、车流量、平均等效声级中、各等效声级的路段长度及超标比例统计口径:市区、全省、城考 不同声级:51-55、56-60、61-65……区域 路段数 路长 路宽 车流量 平均等效声级 不同声级路段长 超标路段长度 超标比例3区域噪声数据统计 按行政区划对各区县及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 l10、l50、l90、leq、超标率统计口径:市区、全省、城考 不同声级:51-55、56-60、61-65……区域 测点数 声级值1、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可按功能区、按监测点、按城市、按年、月、季,查询统计各监测点覆盖面积、昼夜等效声级、昼间及夜间的小时超标率、等效声级(Leq、L10、L50、L90)及各监测项目的均值。2、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可按功能区、按监测点、按城市、按年、月、季,查询统计各区域某时段等效声级(Leq)、评价结果。3、交通噪声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可按功能区、按监测点、按城市、按年、月、季,查询统计各城市路段个数、路段总长、平均路宽、平均车流、等效声级(Leq、L10、L50、L90)、不同声级路段比例、超过70分贝路段长度、超过70分贝路段长度比例、评价结果。4.7.5监测点位信息管理业务人员可以对噪声监测点位的基础属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区、所属市(州)、监测要素等进行管理,同时能够对噪声监测点位任意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噪声监测点位的主要信息包含测点名称、测点经度、测点纬度、测点参照物、功能区代码、声源类型等主要信息。4.8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子系统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实现对农村饮用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环境等环境质量数据以及各种调查信息的综合管理。需要每年上报一次。4.8.1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入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录入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智能化,录入结果自动提交审核,并可对具有相应权限的历史录入数据或需重新录入的数据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设置错误数据或问题数据的自动识别提醒,由管理人员统一设置数据规则,如录入数据不许为空,禁止出现异常字符,对录入数据进行过滤,进行数据逻辑判断,对于非法数据禁止填报入库。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填报的实际需要,允许3名或以上或以上业务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用户名登录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系统对于多人同时操作的数据给出提示,且多人操作数据的结果能够自动合并。4.8.2数据审核系统提供三级人工审核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审核页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和市(州)环境监测站均包括录入人员、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三级审核页面。经省站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的数据才可入正式数据库表。审核数据时,系统提供数据完整性检查、有效性检查、上下限检查、超标检查和突变检查等。4.8.3报表管理内置环境监测总站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相关报表格式,支持各种报表报告的自定义模式支持数据报表和报告的一键式自动上传。4.8.4数据统计内置不同环境要素对应的评价方法,对审核后的农村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常规环境数据统计与分析和辅助性数量统计分析。结合点位周边环境和污染源信息进行计算。常用指标: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百分位数、检点次数、检出率、排序、分类汇总等。其他辅助指标:峰态系数、偏态系数、方差、标准差、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数据变换、异常值Grubbs检验、T检验、偏度-峰度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频数统计、描述统计等。4.9环境监测地理信息子系统随着环境管理中对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要求日益增加,需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业务数据和实际的地理信息要求结合起来,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信息的数图联动查询,同时完成各类专题图的制作,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直观性、易用性。本系统支持审核后的各种数据及评价结果在GIS空间地图上进行显示,具备电子地图基本操作、地图查询、地图统计、地图维护、空间分析、专题图分析等主要功能模块。4.9.1电子地图基本操作实现地图漫游(放大、缩小、平移、鹰眼、全图)、地图选择(点选、框选、圆选、多边形选)、空间量算(距离量算、面积量算)、定位导航、图层管理、地图标绘等功能。4.9.2地图查询功能实现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包括模糊查询、快速查询、条件查询、组合查询等方式。能够查询到国省控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环境自动监测站基本信息、流域/湖泊/水库监测断面基本信息、环境功能区划基本信息等。系统能够实现对单个/对个区域的查询显示、河流分段分级查询展示。4.9.3地图统计功能实现按行政区划、功能区划、流域、站点、控制级别、排污类别、监测因子等进行统计,形成柱状图、饼状图、曲线趋势图、统计报表等结果。统计目标可以跨一个或多个图层,统计范围可以任意制定,并可用颜色进行类别识别。4.9.4地图维护功能系统支持地图维护、制图输出功能,通过手工添加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重点监控断面或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经纬度坐标及基本信息,即可将数据结果在地图上显示,实现专题图制作、地图输出。4.9.5地图空间分析实现图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对点目标、线目标、面目标以及多目标)、空间插值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4.9.6专题图展示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业务数据相关专题地图的空间查询、统计及展示功能。1、河流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统计河流环境的监测数据、水质结果、超标情况、水质突变情况、水质类别、富营养化水平。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2、饮用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统计饮用水环境的监测数据统计、超标情况、达标率。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3、空气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统计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监测均值数据统、空气质量结果数据、空气质量排名、满足Ⅱ级天数的情况、超标情况统计。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4、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按区县、按监测点、按年、月、季,统计雨样个数、酸雨样个数、降水量、PH值、电导率、各项化学成份均值。系统还可以统计降水频段。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5、功能区环境噪声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按功能区、按监测点、按区县、按年、月、季,统计各监测点覆盖面积、昼夜等效声级、昼间及夜间的小时超标率、等效声级(Leq、L10、L50、L90)及各监测项目的均值。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6、区域环境噪声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按功能区、按监测点、按区县、按年、月、季,统计各区域某时段等效声级(Leq)、评价结果、噪声监测数据日报表、噪声监测数据月报表、噪声监测数据年报表、噪声监测数据统计表。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7、交通噪声数据的统计分析及GIS专题展示系统可按功能区、按监测点、按区县、按年、月、季,统计各区县路段个数、路段总长、平均路宽、平均车流、等效声级(Leq、L10、L50、L90)、不同声级路段比例、超过70分贝路段长度、超过70分贝路段长度比例、评价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8、污染物分布图针对具体环境要素、综合指数或监测项目,在GIS图上采用内插法或网格化,显示定区域的污染物分布状况。9、超标污染源分布图针对各类监测项目,对废水标出超标排口,对废气标出超标废气源;点至该污染源可显示超标项目、数据、评价标准及超标倍数。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10、区域污染评估及GIS专题展示统计指定区域、指定时段、指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对于水的流域可根据排污口排放去向来统计,对于空气环境以固定源排放的坐标位置来统计,可提供上述条件下在区域内的监测点位名称、坐标、监测结果、所属业务类别和项目等信息。统计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进行展示。4.10环境监测空间数据整理环境监测空间数据整理将进行全省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点(水、气、声)调查,建立基于环境监测实际应用的多层电子地图,在地图上实现基础操作功能、查询定位功能、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点信息查询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等。4.10.1数据采集与整理对全省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点等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数据整理,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制图,对省环境监测总站已有电子地图信息资源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一套全面的环境监测专题地图,包括重点污染源分布位置、环境质量监测点分布位置、重点污染源排口分布及排放口去向等空间要素信息。4.10.2项目流程图 4 项目工作流程4.10.3项目准备利用可调用服务的高分辨率影像图、区域平面示意图、矢量地图等资源进行环保专题数据的采集,需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采集范围内,可调用服务的高分辨率影像图、区域平面示意图、矢量地图等资源的分析、利用;(2)搜集、分析采集区域内平面、高程控制点数据资料(包括国家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三角点等);(3)GPS等测量仪器的检查与校正;(4)采集范围的踏勘工作;(5)测量控制网布设、采集方案制定;(6)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各项工作安排。4.10.4数据规整数据规整包括对矢量数据的图层提取、图幅拼接、格式转换、投影转换、建筑物构面、道路构面、绿地构面、水系构面、道路中心线绘制、属性录入、拓扑构建、数据整理等内容。数据成图需按照面、线、点三种属性图层分类,分层次进行制作,即每种属性图层只能存放对应属性的地理数据,使之成为符合入库标准的数据成果。4.10.5数据质检对于形成标准数据成果的数据文件进行入库前的工作,数据质检主要是利用库前质检系统来进行检查,检查功能包括逻辑属性检查、几何特征检查、拓扑关系检查、接边检查。利用这些检查工具对数据进行各环节的检查,有效的控制了数据生产过程的质量问题。同时利用符号化检查、人工屏幕检查以及打印检查等辅助方式,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质量。4.10.6数据入库通过质量检查与测试的矢量数据和元数据,可以进行数据的入库工作,提供快速的数据存取函数和强大的数据较验功能,方便了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获取和分发,使用极为方便。4.10.7地图整饰与符号化为了提高地图的显示质量,对入库数据成果审查,剔除数据的冗余,完善数据的统一性;参照国标对地图进行专业的视觉变量调整、符号量化与设计、图幅整饰。以颜色对地物进行明显区分,注重设计上的美观,符号通俗易懂、文字标注清晰,并突出显示兴趣点信息,确定电子地图的分级显示比例、显示次序、显示图层等内容。4.11信息管理4.11.1通知公告通告公告模块在系统登录首页为用户建立了一个通告栏,用户可以发布通知、公告,及时向工作人员传递单位最新动态。通知与公告的发布需要具有相应的权限,它处理的信息分为以下几部分:在首页上滚动显示最新的通告;以列表形式来维护通告条目,条目按时间顺序排列,维护界面提供添加新通告的接口,并提供方便地浏览通告栏的手段。4.11.2短信通知系统集成短信模块,使四川省监测总站用户能够通过系统方便地将数据审核意见、事务催办、工作任务等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到相关责任人,对方可以跟据实际情况发送回执,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信息通知的效率。4.11.3移动应用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未来将实现系统移动应用的开发。可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利用无线3G技术,实现系统的远程访问和操作,有效支持我省环境监测总站领导及业务人员的异地办公、事件处理、信息查询等业务工作。4.11.3.1环境监测信息资源查询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即时查看信息,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点基本信息、污染源基本信息、环境质量监测报表和报告,污染源监测报表和报告等信息的查询和展示。4.11.3.2电子地图导航模块调用GIS查询分析系统Web Service服务接口,在智能终端设备中实现环境监测GIS基本操作、定位以及环境监测空间数据查询、展示、分析等功能。4.11.3.3移动办公模块利用移动终端随时查阅业务信息、最新通知等,同时可以与监测总站里的其他信息化系统对接,对相关数据进行查阅和浏览。此外系统还提供了通讯录、通知公告等常用信息的查询功能。4.12系统管理4.12.1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具备用户身份认证机制,通过为监测站领导、填报人员、校对人员、审核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等创建不同的角色,实现用户和权限的创建、修改、删除、设置等功能。1、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具有查询、填报、审核、修改、退回、上传、下载等权限;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可发布通知或任务;省站的系统管理员可维护后台数据,维护监测项目和监测站点,更新评价标准、报告类型等。2、市(州)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只能看到自己监测站的数据,具有查询、填报、导入、导出等权限;能够对自己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和修改操作。4.12.2元数据管理系统支持为数据库、数据表、数据字段增加、修改中文含义,维护元数据。4.12.3系统设置系统设置主要针对更新代码库、执行标准、监测机构、监测项目、系统参数和口令设置等内容,保障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安全可靠性。4.12.4规则配置系统通过规则配置实现数据填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监测机构与业务人员关联、监测项目与填报限值关联、不同监测模块的同一监测对象的关联、排污企业与执行标准关联等功能。4.12.5日志管理系统提供日志管理功能,实现对事务日志、系统日志及出错日志的记录查询功能。4.13预留接口(1)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必须为今后建立完善地下水水质监测子系统(2)四川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系统预留系统移动应用接口。未来可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利用无线3G技术,实现系统的远程访问和操作,有效支持我省环境监测总站领导及业务人员的异地办公、事件处理、信息查询等业务工作。4.14文件、报告存储管理系统可提供对日常工作完成的各类报告、报表进行存储管理,可将审核完成的例如月报、季报、年报等报告及审核完成的各类报表进行存储,方便用户随时查看,支持目前常用的Office文件如Word(2003/2007/2010)、Excel(2003/2007/2010)、Pdf。5基础软硬件环境建设内容5.1应用服务器(1)2U机架式,2颗INTEL四核至强CPU(不低于2.4G)(2 )内存16G(最大可扩展到256G),3片300GB SAS(10000转)硬盘,1024MB阵列控制器(支持RAID 0/1/0 1),3个PCI-E 插槽,4个千兆以太网口,7个USB接口,8硬盘位(最大可扩展到16硬盘位),1个DVD-ROM,2个460W电源,1套上架导轨 。(3) 预装Windows Server 2008R2 中文标准版.5.2磁盘阵列(1)★支持双路FC(或SAS)控制器;支持负载均衡;内置后备电池(可保存缓存数据72小时),配置两块主机接口卡。(2)★控制器采用Unix或Linux内核控制系统,采用64处理器;控制器缓存不低于8GB;(3)I/O事务处理能力≥200,000 IOPS;(4)带宽≥3200MB/s;(5)★前端主机端口数不低于4个,后端磁盘端口数不低于4个;(6)★采用专用的ASIC硬件芯片进行RAID计算;(7)支持最大每个RAID组硬盘数≥30;(8)阵列与扩展柜同时支持FC(或SAS)和SATA硬盘混插,容量标配:≥32T,最大存储容量:≥200TB;支持多种RAID方式:包括RAID 0、1、3、5、6、0 1; (9)支持在线改变RAID级别;支持在线更改RAID stripe size大小;(10)支持各阵列柜之间的级联,最大可连接≥100个硬盘,具备良好可扩展性,扩展柜要求用SBOD;每个SBOD≥16盘位;(11)管理软件:可配置、管理网络存储设备并可实时监控存储系统运行状况;(12)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 2008/2012 Server(32位和64位)、Linux、HP-UX、IBM AIX、Solaris、Netware等;(13)支持多路径管理;(14)支持磁盘卷快照和镜像克隆功能;(15)支持远程复制功能;5.3以太网交换机应用层级:三层;传输速率:10/1000Mbps;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容量:256Gbps;包转发率:36Mpps;端口:24个以太网10/100Mpps端口,4个基于SFP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5.4CDMA短信猫(1)支持AT命令,支持TCP/IP,UDP以及PPP协议 153Kbps全双工传输率,最高速率,升级最高速率和半速率;(2)标准RS232串口;(3)双音多频功能(DTMF);(4)支持数据、短信功能 (5)CDMA通讯卡(包含一年短信费)5.5VPN安全网关(1)产品为软硬件一体化专用设备,可通过透明桥接、网关、旁路三种方式接入网络;(2)具备6个 10M/100M/1000M电口, 2个RJ45控制口,吞吐率≥1.5Gbps;并发连接数≥60万;并发用户数:800。IPSec VPN 加密吞吐率(AES)≥200Mbps; IPSec VPN隧道数≥3000。(3)双网隔离:一旦启动该功能,客户端用户PC将只能访问VPN资源而不能访问互联网的任何其他资源;(4)多线路支持:支持至少五个互联网接口;(5)自动路由技术:支持动态IP和分支机构接入总部时无需修改总部内网路由器的路由;(6)虚地址互连:支持在IP地址冲突情况下的VPN互连,而不需要IP地址冲突的一方大量更改局域网内PC的IP地址;(7)基于风险评估状态,按照“用户—角色—资源”定义自动形成动态的访问控制策略;(8)准入控制技术:在VPN和内网接入用户的主机没有达到管理员规定的安全级别时(如:运行有恶意程序/没有运行规定的强制运行软件等),禁止或中断VPN网络接入;(9)监控程序运行:强制保证客户端PC安全的软件运行,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等;(10)虚拟桌面技术:融合桌面终端控制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可实现远程应用系统访问的大幅提速,将远程服务器上的指定应用展示给有权限访问的远程用户,这样远程用户不需要在本地安装应用程序(11)私有云技术:设备支持零配置,无须专业人员维护,只需接入网络中,向管理员提供设备序列号,云管理平台立即自动下发配置策略到设备中。5.6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主流的数据库技术标准,如:ANSI/ISO SQL99(或ANSI/ISO SQL89、ANSI/ISO SQL92E)、ODBC3.0、X/Open、CLI、JDBC、XQuery等;支持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如C、Cobol、.NET、JAVA开发工具等等;支持兼容不同数据库的存储过程语言,兼容DB2 SQL/PL、ORACLE PL/SQL、MY SQL和SQL server T-SQL;支持行/表等不同级别的锁机制,有良好的死锁处理机制和锁升级机制。5.7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专网(1)、26条市州县级通过2M光纤VPDN接入省环境监测总站。(2)、省环境监测总站通过1条 6M MSTP接入电信侧LNS平台。5.8移动终端查询、使用设备(1)Windows 8 64bit(64位简体中文版)(2)英特尔 酷睿i5 3代系列3317u 1.7G 三级缓存 3M(3)内存4GB DDR3(4)硬盘:SSD固态硬盘128G(5)屏幕尺寸:16:9 10.6英寸 分辨率1920*1080LED背光支持十点触控ClearType HD(6)显卡:Intel GMA HD 4000(7)无线网卡:支持802.11b/g/n无线协议支持蓝牙4.0(8)电池:锂电池,4200毫安(9)其他:内置智能重力感应,环境光线感应 触控笔 x1专用键盘底座 x16售后服务提供3年基础设施硬件质保。提供5年应用软件现有模块功能修改、调整及正常使用的维护服务。提供终生免费软件各地表水、饮用水、噪声、空气、降水、农村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数据库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库对接一致的系统升级服务。7项目清单(“★”为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做废标处理。)序号名称数量描述一应用软件1空间数据库1套包括全省1:50000比例尺电子地图。并为未来的高精度电子地图和遥感影像搭建数据环境。2污染源监测管理子系统1套整合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比对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3地表水监测管理子系统1套整合地表水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4饮用水水源监测管理子系统1套整合饮用水水源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5降水监测管理子系统1套整合降水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6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子系统1套整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7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子系统1套整合农村环境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8环境噪声监测管理子系统1套整合历史噪声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导入导出、人工录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9环境监测地理信息子系统1套实现各种数据及评价结果在GIS空间地图上进行显示,具备电子地图基本操作、地图查询、地图统计、地图维护、空间分析、专题图分析、空间数据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10环境监测空间数据整理1套将进行全省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点(水、气、声)调查,建立基于环境监测实际应用的多层电子地图,在地图上实现基础操作功能、查询定位功能、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点信息查询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等。11信息管理子系统1套通过通知公告和短信通知模块,及时、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各相关负责人。未来将实现系统移动应用的开发。12系统管理子系统1套实现对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降水、噪声、以及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对象信息、排污口信息、执行标准信息、基础环境信息、监测机构情况等各种相关要素的综合管理功能。13文件报告存储管理子系统1套系统可提供对日常工作完成的各类报告、报表进行存储管理,可将审核完成的例如月报、季报、年报等报告及审核完成的各类报表进行存储,方便用户随时查看,支持目前常用的Office文件如Word(2003/2007/2010)、Excel(2003/2007/2010)、Pdf。二基础支撑软硬件1服务器3台(1)2U机架式,2颗INTEL四核至强CPU(不低于2.4G)(2 )内存16G(最大可扩展到256G),3片300GB SAS(10000转)硬盘,1024MB阵列控制器(支持RAID 0/1/0 1),3个PCI-E 插槽,4个千兆以太网口,7个USB接口,8硬盘位(最大可扩展到16硬盘位),1个DVD-ROM,2个460W电源,1套上架导轨 。(3) 预装Windows Server 2008R2 中文标准版.2磁盘阵列1台(1)★支持双路FC(或SAS)控制器;支持负载均衡;内置后备电池(可保存缓存数据72小时),配置两块主机接口卡;(2)★控制器采用Unix或Linux内核控制系统,采用64处理器;控制器缓存不低于8GB;(3)I/O事务处理能力≥200,000 IOPS;(4)带宽≥3200MB/s;(5)★前端主机端口数不低于4个,后端磁盘端口数不低于4个;(6)★采用专用的ASIC硬件芯片进行RAID计算;(7)支持最大每个RAID组硬盘数≥30;(8)阵列与扩展柜同时支持FC(或SAS)和SATA硬盘混插,容量标配:≥32T,最大存储容量:≥200TB;支持多种RAID方式:包括RAID 0、1、3、5、6、0 1; (9)支持在线改变RAID级别;支持在线更改RAID stripe size大小;(10)支持各阵列柜之间的级联,最大可连接≥100个硬盘,具备良好可扩展性,扩展柜要求用SBOD;每个SBOD≥16盘位;(11)管理软件:可配置、管理网络存储设备并可实时监控存储系统运行状况;(12)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 2008/2012 Server(32位和64位)、Linux、HP-UX、IBM AIX、Solaris、Netware等;(13)支持多路径管理;(14)支持磁盘卷快照和镜像克隆功能;(15)支持远程复制功能;3以太网交换机1台应用层级:三层;传输速率:10/1000Mbps;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容量:256Gbps;包转发率:36Mpps;端口:24个以太网10/100Mpps端口,4个基于SFP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4CDMA短信猫1台(1)支持AT命令,支持TCP/IP,UDP以及PPP协议 153Kbps全双工传输率,最高速率,升级最高速率和半速率;(2)标准RS232串口;(3)双音多频功能(DTMF);(4)支持数据、短信功能(5) CDMA通讯卡(包含一年短信费)5VPN安全网关1台(1)产品为软硬件一体化专用设备,可通过透明桥接、网关、旁路三种方式接入网络;(2)具备6个 10M/100M/1000M电口, 2个RJ45控制口,吞吐率≥1.5Gbps;并发连接数≥60万;并发用户数:800。IPSec VPN 加密吞吐率(AES)≥200Mbps; IPSec VPN隧道数≥3000。(3)双网隔离:一旦启动该功能,客户端用户PC将只能访问VPN资源而不能访问互联网的任何其他资源;(4)多线路支持:支持至少五个互联网接口;(5)自动路由技术:支持动态IP和分支机构接入总部时无需修改总部内网路由器的路由;(6)虚地址互连:支持在IP地址冲突情况下的VPN互连,而不需要IP地址冲突的一方大量更改局域网内PC的IP地址;(7)基于风险评估状态,按照“用户—角色—资源”定义自动形成动态的访问控制策略;(8)准入控制技术:在VPN和内网接入用户的主机没有达到管理员规定的安全级别时(如:运行有恶意程序/没有运行规定的强制运行软件等),禁止或中断VPN网络接入;(9)监控程序运行:强制保证客户端PC安全的软件运行,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等;(10)虚拟桌面技术:融合桌面终端控制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可实现远程应用系统访问的大幅提速,将远程服务器上的指定应用展示给有权限访问的远程用户,这样远程用户不需要在本地安装应用程序(11)私有云技术:设备支持零配置,无须专业人员维护,只需接入网络中,向管理员提供设备序列号,云管理平台立即自动下发配置策略到设备中;6数据库管理系统1套支持主流的数据库技术标准,如:ANSI/ISO SQL99(或ANSI/ISO SQL89、ANSI/ISO SQL92E)、ODBC3.0、X/Open、CLI、JDBC、XQuery等;支持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如C、Cobol、.NET、JAVA开发工具等等;支持兼容不同数据库的存储过程语言,兼容DB2 SQL/PL、ORACLE PL/SQL、MY SQL和SQL server T-SQL;支持行/表等不同级别的锁机制,有良好的死锁处理机制和锁升级机制。7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编报专网(三年运行)27条(1)26条市州县级通过2M光纤VPDN接入省环境监测总站;(2)省环境监测总站通过1条 6M MSTP接入电信侧LNS平台8移动终端查询、使用设备15台(1)Windows 8 64bit(64位简体中文版)(2)英特尔 酷睿i5 3代系列3317u 1.7G 三级缓存 3M(3)内存4GB DDR3(4)硬盘:SSD固态硬盘128G(5)屏幕尺寸:16:9 10.6英寸 分辨率1920*1080LED背光支持十点触控ClearType HD(6)显卡:Intel GMA HD 4000(7)无线网卡:支持802.11b/g/n无线协议支持蓝牙4.0(8)电池:锂电池,4200毫安(9)其他:内置智能重力感应,环境光线感应 触控笔 x1专用键盘底座 x1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四川中意招标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