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国之大者”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牢记“国之大者”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月30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财政部门牢记“国之大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发布会主要内容,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刘昆介绍,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表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获得的伟大成就,财政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充分发挥了服务保障职能,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财政坚持积极调控,通过合理确定赤字率水平、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提高政府投资精准度等政策工具,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良性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李旭红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持续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平衡了公平与效率。

一是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向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亟待创新突破的领域倾斜,助力新兴行业不断壮大,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增强对西部、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区的财政激励,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增强基本民生保障,协调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

三是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作为改革的排头兵,财政部门积极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致力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旭红表示,财政收支两端直接关系到国家财力和民生福祉,财政部门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为各项政策的实施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在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大脱贫攻坚投入,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并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社会有效投资,保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推动我国“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认为,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经济建设上,一方面,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为经济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支持产业政策、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等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政治建设上,一方面,建立预算监督体系,促进预算公开透明,在监督与决策中充分反映公民诉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另一方面,财政持续支持法治建设,促进公民素质提升。

社会建设上,通过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并通过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等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助力全社会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同时,财政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与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建设上,将科教文作为财政重要的支出方向,增强国家软实力。

生态建设上,财政在加力推进环境整治及相应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降低生产生活能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刘昆表示,下半年财政部门工作重点为一个“保持”、两个“提高”、三项“重点”。一个“保持”,就是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支出效率。二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支持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二是重点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三是重点推进防范化解风险。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化解当前主要矛盾。下半年财政部门工作的“保持”“提高”和“重点”,实际上都指向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这是由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决定的。

“当前经济的恢复基础不牢固、不均衡,必须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收入端的减税降费和支出端的必要支出强度要继续保持。”罗志恒表示,当前财政运行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要处理好财政自身风险与经济社会风险关系。降低经济社会风险势必会扩大财政风险,推升债务,但是财政风险不能不合理扩大,政府债务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资金使用绩效,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控制好财政风险。

“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必须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即推动收入分配、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实现,同时还要注重改善民生。”罗志恒说。

李旭红告诉记者,下半年若干财政重点工作相辅相成,统一于财政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当前发展环境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稳定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效,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李旭红表示,两个“提高”侧重于对政策效能的要求,助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2021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下半年,全国收入增幅将比上半年明显回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平衡收支、减少财政赤字规模,促进财政资源科学有效配置。

三个“重点”体现了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李旭红表示,技术攻坚、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建设等需要资金支持,财政保障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措施体现了财政担当,传递了民生温度;对风险的防范化解有助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切实保障发展稳定性。

做大“蛋糕”强化调节力促公平

刘昆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的目标。财政部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一方面,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强化调节,力促公平。

李旭红提出,要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及财税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扶持新产业、淘汰旧动能,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继续推进我国经济总量的稳步提升,为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奠定基础;通过税收、社会公共服务及福利、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充分发挥财政二次分配职能,推动形成健康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调动市场主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和活力,促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罗志恒认为,财政天然地能够推动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将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成果共享和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做大“蛋糕”,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分配问题。因此,财政可以调整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推动市场主体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效率,做大蛋糕;可以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二次分配等促进公平。

“应从完善政策制度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发力,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条件。通过财税政策、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实现城乡一体化,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调高补低,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另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大教育、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投入力度,提升公民素质。”赵福昌说。

汪德华表示,支持推进共同富裕,财政可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本投入;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科研经费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三是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务工人员更多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要大力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

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回应企业预期

据悉,“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其中,减税4.7万亿元、降费2.9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今年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将超过7000亿元,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李旭红表示,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总基调,避免出现因宏观调控大起大落对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冲击,积极回应了市场主体对减税降费的预期。

首先,今年减税降费侧重降成本和结构化调整,着力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等多环节税负,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同时,加大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强留抵退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力度,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通过精准减税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的帮扶和微观主体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加强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企业不断创新。

最后,在政策落实方面,通过优化税收服务以增强政策执行力,使减税降费的红利更加便捷地落实于市场主体,通过精简税费政策手续和流程等方式,减轻市场主体享受优惠政策的难度,增加惠企政策的获得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罗志恒告诉记者,今年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从规模数量型转向效率型。考虑到财政运行的紧平衡状态,为实现财政可持续性,不再追求减税降费规模,重在落实落细,侧重减税降费产生的实际效果。二是对部分减税降费政策进行延期,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体现了政策连续性。三是更加聚焦重点。当前,面对大宗商品上涨冲击,小微企业的经营依然困难,因此,今年的减税减费政策更侧重于小微企业和制造业。另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有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记者 李忠峰

附件下载
无附件!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