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三次信息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有关要求,鉴于《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编制完成第二次信息公示后,工程可研报告进行了完善与调整,为了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与工程可研保持一致,进一步征求公众对对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向公众进行第三次公示,随着项目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况
1、项目名称: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
2、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3、工程概况: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是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项目,工程任务为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工程从红岭水库引水,向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供水,范围涉及屯昌县、定安县、琼海市、海口市、文昌市5个市县的58个乡镇和农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145.48万亩,工程布置了总干渠1条、干渠2条、分干渠3条、支渠34条、干斗6条。同时,工程利用灌区现有的15座水库做为工程的囤蓄水库。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施工总工期为4年6个月,静态总投资49.03亿元。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1)生态环境
工程施工占地、隧洞开挖等将会对沿线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影响到该区域植物物种的构成和区系组成;施工活动对动物的影响较大,但几乎全部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在灌区范围及附近区域寻觅到相似的替代生境;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附近的水体。运行期对灌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对动物有一定的阻隔影响。另外,灌溉退水对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
(2)水环境
工程施工规模较小,工程施工对主要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较小;运行期产生的回归水,经预测对地表水体水质影响较小。工程引水水温与天然水温的差异很小,不会对灌区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大的影响。工程隧洞涌水量不大,影响半径较小,工程实施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3)移民安置
灌区工程占地涉及农村移民不需要进行生产安置。本工程移民搬迁24人,全部后靠安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4)工程施工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生活废污水处理后回用,对灌区地表水体影响很小;受工程施工影响,渠道周边部分居民点存在声环境超标现象;工程施工规模较小,施工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工程施工可能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界定施工活动范围,并加强管理与监理,减少施工活动对陆生植被的破坏。工程完工后,对施工临时占地区、植被扰动区进行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坚持临时防护措施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在工程建设各个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分为:第一,在堆渣之前、场地平整、土料场开挖过程中实施临时防护措施;第二,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完成后,立即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第三,工程完工后,实施场地清理、种草等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和复垦等。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保护措施:
①碱性废水处理:混凝土冲洗等碱性废水可通过设置排水沟收集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②含油废水处理:设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洒水抑尘。
③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进入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可回用于周围农田灌溉或用于洒水抑尘。
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积极推行节水措施,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尤其是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的回用,以减少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隧洞施工过程中加强支护与堵截防漏措施,尽量减少隧洞涌水。灌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应注重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保护,必须节约灌溉用水、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在灌区内以及地下水供水水源周边设置监测井并进行长期监测。
工程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加以保护。
(3)其它
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对施工运输车辆限速,禁止鸣放高音喇叭,并设置警示牌和限速牌;施工中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施工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使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采用合理施工方式、科学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施工内容,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运输应适当加湿或用帆布覆盖,运送散装水泥车辆的储罐应保持良好密封状态;在无雨天每日对施工运输经过的环境敏感地段附近进行洒水;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管理,机械设备配备相应的消烟除尘设备,运输车辆安装尾气净化器。
固体废物处理:在各施工区以及生活营地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运至已选定弃渣场,并做好拦挡、排水以及植物绿化措施。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施工人员进驻施工营地前,进行场地卫生清理和消毒一次;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自我预防疾病的健康意识;卫生防疫和施工人员身体定期检查工作要贯穿工程始终。
四、综合评价结论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及地方宏观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与所在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同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工程实施后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灌区内城乡居民和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琼东北地区长期供需矛盾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对海南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区环境现状良好,工程建设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环境影响预测中发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可通过进行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得以减免和防治,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不存在制约工程开发的环境问题,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及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1)查阅方式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电子版)见本公示附件,公众可点击下载查阅。另外,公众也可向项目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机构索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查阅期限
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形式和主要事项
本次公众参与的范围主要为工程涉及地区的居民和单位,尤其是工程涉及搬迁的居民及工程周边的居民群体。另外还有关注本工程建设的其它公众。
公众可以通过填写公众意见调查表、E-mail以及信件和传真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主要内容如下:
1)本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对环境主要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2)本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3)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应当自本公告之日起十日内,可同时向建设项目单位或环境影响编制单位提出。
八、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海南海控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邮寄地址:海口市龙华区海秀路18-8号海口鑫源温泉大酒店七楼
联系人:陈工
邮 箱:hnhksl@126.com
电 话:****-********
传 真:****-********
评价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邮寄地址:武汉市汉阳郭茨口金龙路特2号
联系人:万工
邮 箱:wanyanlei422@163.com
电 话:***-********
传 真:***-********
海南海控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15日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建设单位:海南海控水利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协作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 录1项目概况11.1建设背景11.2地理位置21.3工程任务及规模31.4工程总体布局31.5施工进度及投资41.6工程特性表41.7工程方案比选81.8工程与相关政策、规划协调性分析132环境概况182.1自然环境182.2生态环境202.3社会环境202.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22.5主要环境问题232.6评价范围24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工程分析263.1工程作用分析263.2污染物源强303.3工程环境敏感保护目标333.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353.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93.6风险分析443.7环保投资及经济效益分析473.8环境管理与监测474初步评价结论535联系方式54 1项目概况1.1建设背景红岭灌区工程是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项目,水源以红岭水库为主,属于跨流域引水灌溉工程,通过灌区的各级干支渠联结灌区内已建的中小水库,组成大、中、小并举,蓄、引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为琼东北土地资源丰富的缺水区提供水源保障,确保当地的粮食生产安全,不仅符合海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符合当前国家水利建设确保粮食安全治水新思路的要求,对改善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本工程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灌区内城乡居民和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琼东北地区长期供需矛盾突出的水资源问题,解决局部地区城镇供水与农田灌溉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解决灌区内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是海南省十分重要的一项民心工程。另外,本工程优化了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和海南生态省建设。为解决琼东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多次研究过从水资源丰富的万泉河流域调水方案。从1965年起,原水电部长沙设计院在进行全岛水利水电规划时,就第一次提出了从万泉河上兴建加兴岭水库集中解决琼北灌区的缺水问题。随后分别在1973、1975、1985和1995年海南省水利局(1995年以前的海南行政区水电局)、电力部中南勘测设计院就万泉河流域支流大边河一库和两库引水彻底解决琼东北地区的灌溉用水问题进行了多次的研究和复核,但一方面受工作深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直未能实现愿望。2006年10月,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受海南水务局委托,编制完成了《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报告》。2007年1月4日,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以琼发改农规[2006]1831号文批复了《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报告》。2008年10月,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受海南水务局委托,编制完成了《海南省红岭灌区规划报告》。2009年5月25日,水利部以水规计[2009]290号文批复了该灌区规划报告。2009年7月14~18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技术审查会议,对《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2010年水利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送了《关于报送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函》(水规计[2010]586号)。2012年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以发改农经[2012]1928号文批复了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项目建议书。1.2地理位置红岭灌区工程从红岭水利枢纽引水,向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供水,范围涉及屯昌县、定安县、琼海市、海口市、文昌市5个市县的58个乡镇和农场(含航天发射基地)。红岭灌区工程地质位置具体见下图1.2-1。 图1.2-1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地理位置图1.3工程任务及规模工程任务: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工程规模:①红岭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145.48万亩:其中现状保灌面积45.22万亩,改善灌面13.72万亩,新增灌面86.54万亩。②工程向屯昌县城(屯城镇)、文昌市城区(文城镇)、航天发射场等3个市县城区以及其它23个乡镇和农场的生活及工业进行补水。③设计水平年2030年向灌区内30.59万农村人口和31.51万头牲畜进行补水,提高用水标准。1.4工程总体布局灌区工程共布置总干渠1条、干渠2条、分干渠3条、支渠34条(含3条补水渠)、6条干斗。其中总干渠长度为16.31km,东干渠全长148.72km,西干渠全长28.03km,琼海分干长度31.88km,重兴分干长度30.00km,文教分干长度41.855km。灌区布置的囤蓄水库有:竹包水库、八角水库、铁炉水库、湖山水库、加乐潭水库、美容水库、文岭水库等7座中型水库,调节库容10894万m3;七星水库、南平水库、陈占水库、三旬水库、高黄水库、赤纸水库、天鹅岭水库、中南水库等8座小型水库,调节库容2932万m3。通过渠道和囤蓄水库及小微型蓄水工程的结合,保证灌区在渠道检修期间用水。1.5工程施工进度及投资红岭灌区工程施工分四个时段完成,即工程筹建期6个月、施工准备期6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46个月、工程完建期2个月。因此,红岭灌区工程施工总工期为4年6个月。红岭灌区工程静态总投资490303.88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为428923.42万元,田间工程投资61380.46万元。1.6工程特性表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特性详见下表1.6-1。表1.6-1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 单位数量一灌区概况1.1灌区位置海南省中部和东北部1.2灌区范围国土面积万亩875.4951.3灌区总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百分比%16.61(陆域面积)1.4灌区涉及市县海口、文昌、定安、琼海、屯昌1.5灌区涉及的乡镇个45个镇 1.6灌区内2010年总人口万人105.14其中:城镇人口35.99农业人口69.151.7灌域组成东灌域东干渠,西灌域西干渠1.8输水道型式自流渠系二灌区工程规模2.1灌区面积万亩145.48其中:三造水田万亩59.78两造水田万亩21.39 水浇地万亩48.45果园地万亩15.872.2利用当地水资源2.2.1灌区现有水利工程处382其中:蓄水工程座299引水工程座832.2.2灌区现有水利工程灌溉面积(保灌/改善)万亩45.22/13.722.2.3跨流域引水增灌面积万亩86.552.5灌溉保证率%80%2.6县乡镇供水保证率%95%2.7红岭水库年向灌区补水总量亿m35.47其中:灌溉供水量亿m33.98城镇供水和人畜饮水亿m31.482.8设计引水流量m3/s45.0三工程永久占地3.1工程占地亩16364.11其中:耕地亩5446.18园地亩5535.39林地 亩4487.10草地亩381.43工矿仓储用地亩0.44住宅用地亩4.3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亩0.16特殊用地亩4.5交通运输用地亩72.3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亩373.82其他土地亩7.113.2按行政划分工程永久占地海口市亩3132.57文昌市亩4449.61琼海市亩620.87定安县亩4567.11屯昌县亩3350.37琼中县亩243.573.3搬迁人口人24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4.1总干渠渠首设计流量m3/s45渠首水面高程m132.657渠首底板高程m128.40总长度km16.31其中:明渠km/段6.689渡槽km/段2.485/4隧洞km/段4.013/1暗涵km/座3.126/3水闸座94.2东干渠系统渠首设计流量m3/s40.0渠首水面高程m125.23渠首底板高程m121.86控灌面积万亩131.844.2.1干渠总长km148.717其中:明渠km/段117.232渡槽km/座21.165/41隧洞km/座2.138/3倒虹管km/座2.9/1暗涵km/座4.781/7陡坡km/座0.501/6水闸座59桥梁座136其中:等级公路/桥机耕桥座9/127渠下排洪涵 座1614.2.3 分干渠数量/总长度 条/ km3/103.735其中:明渠km/段82.311渡槽km/座14.535/34隧洞km/座5.132/10陡坡(跌水)km/段0.77/6暗涵km/座0.987/7水闸座49桥梁座195其中:等级公路/桥机耕桥座8/1874.2.4支渠数量/总长度 条/ km30/186.08其中:明渠km/段170.988渡槽km/座12.505/19隧洞km/座0.574/1暗涵km/座2.013/3水闸座283桥梁座208其中:等级公路/桥机耕桥座0/2084.3西干渠渠首设计流量m3/s6.0渠首水面高程m124.63渠首底板高程m122.97控灌面积万亩13.654.31总长km28.027其中:明渠km/段22.947渡槽km/座3.39/12隧洞km/座0.585/1水闸座17桥梁座36其中:等级公路/桥机耕桥/人行桥座1/36/0渠下排洪涵座344.4.2支渠数量/总长度条/km38.474其中:明渠km/段33.715渡槽km/座2.137/9暗涵km/座2.622/6水闸座39桥梁座36其中:等级公路/桥机耕桥/人行桥座0/31/0渠下排洪涵 座46五工程施工(骨干工程)5.1主要工程量及建材明挖土石方万m31573.12填筑土方万m31575.93明挖石方万m3159.60洞挖石方万m315.92浆(干)砌石方万m361.17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万m3116.52回填灌浆万m23.97锚杆万根5.98钢筋制安万t6.445.2主要建筑材料数量(骨干工程)水泥万t47.58钢筋与钢材万t6.93柴油万t4.11汽油万t0.26砂万m397.12碎石万m3107.86块石万m370.895.3总工日万工时633654总工期月54六总投资(含田间工程)(未含田间工程)6.1静态总投资万元490303.88428923.421.7工程方案比选1.7.1灌区规模的合理性分析红岭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45.48万亩,自流灌溉面积138.35万亩,提水灌溉面积7.13万亩。其中:现状保灌灌面45.22万亩,改善现状灌溉面积13.7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86.54万亩。灌区规模合理与否,将从当地土地资源以及灌区水量供需两方面进行分析。(1) 土地资源总量的合理性分析灌区总土地资源875.50万亩,其中耕地255.7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9.21%;林果地375.98万亩,占42.94%;牧草地0.05万亩,占0.01%;其他农用地45.72万亩,占5.2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6.14万亩,占12.12%;交通运输用地4.48万亩,占0. 5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02万亩,占2.17%;未利用土地68.4万亩,占7.81%。从灌区土地资源情况来看,255.70万亩耕地的总量可以满足145.48万亩灌溉面积的需求,因此,从土地资源量的角度看,灌区规模具有合理性。(2) 灌区水量供需的合理性分析工程设计充分考虑了灌溉节水措施,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1,综合水利用系数为0.66。指标优于《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中规定的大型灌区不低于0.50的要求,同时,也满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拟定的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的目标。基于这些节水措施的基础上,2030年灌区净需水7.21亿m3,在P=80%保证率情况下,当地水利设施可供水量2.97亿m3,灌区毛缺水6.50亿m3,而红岭水库P=80%情况下可供水量为6.42亿m3,基本可满足灌区缺水要求。因此,从灌区水量供需情况看,灌区规模设置的较为合理,既可以充分利用红岭水库水资源,又可通过节水等措施基本满足灌区用水需求。1.7.2城乡供水规模的合理性分析到设计水平年2030年,红岭灌区工程将向灌区内90.62万人口和31.51万头大小牲畜提供可靠供水保障,其中城镇人口60.03万人,农村人口30.59万人(截至2010年底灌区供水人口为76.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58万人,农村人口47.31万人(农村人饮不安全人口9.75万人),供水大小牲畜42.58万头)。城乡供水规模的合理性与否,将从人口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用水指标三方面进行分析。(1) 人口发展预测合理性分析2010年灌区供水的26个乡镇内人口为76.21万人,随着灌区城镇化的发展,预测2020年水平年灌区需供水人口为85.67万人,2030年为90.62万人。根据海南省及相关市县《2011年统计年鉴》分析,2006~2010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9%。从涉及的5个市县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维持在0.7%以上,但没有超过1.2%,且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人口的机械增长存在较大波动,因农村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农村的机械增长率始终为负值,5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2.8%;城镇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始终为正值。灌区内人口变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 人口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② 受居民生育观念、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市县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下降;③ 农村人口净迁出量大于净迁入,机械增长率始终为负,城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下。可见,本阶段确定灌区内2010~2020年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符合灌区近几年人口增长趋势,也符合相关规划要求。本阶段预测2020~2030年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符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的实际,也符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海南城市化战略及2010~2020十二五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同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其他市县的相关规划都涉及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此预测灌区内城镇人口增长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根据《航天发射场配套区规划》,2020年规划区内居住人口达2万人,2030年达4万人,在将来航天城旅游带动下,文昌县的农村人口下降较快,而城镇人口增长较快。灌区补水的市县城区有屯昌县县城、文昌市城区和航天发射场,预测灌区内屯昌和文昌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较高,分别为68%、64%和76%、73%,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和灌区实际。供水区只涉及海口市和琼海市部分乡镇,考虑到人口向海口市和琼海市城区聚集的实际,供水区内海口市和琼海市2030年城市化率分别为41%和28%,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和灌区实际。(2)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合理性分析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2011》和其他统计年鉴,2010年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18.7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33:26:41。2009年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654.2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28:27:45,2010年全省2064.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26:28:46,其中2010年二产、三产比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全省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3644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比2005年的812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2005年的3004元增长76%。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分析,并结合灌区内的重点项目—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水上乐园的规划建设,建筑业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二、三产都将有一定的突破。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省将在2020年初步建成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达60%,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功能组团中,灌区涉及的海口、文昌、定安将纳入北部组团。北部组团以海口市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迈三市县。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商业餐饮、高尔夫休闲、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文昌市将逐步建设成为集卫星发射、航天科普、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航天城。根据以上规划,灌区内二产值2010~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12%,2020年~2030年年均增长率为8%;三产值2010年~2020年年均增长值为15%,2020年~2030年为12%符合相关规划规定,也符合灌区实际情况。(3) 用水指标预测合理性分析在灌区城乡需水预测中,工程设计选取各类用水定额具体见表1.7-1。表1.7-1 红岭灌区各类用水定额汇总表水平年用水部门分行政区用水指标(L/d/人或头)屯昌县定安县琼海市海口市文昌市发射场2010年农村生活需水8080808080大牲畜需水2020202020小牲畜需水1010101010乡镇生活需水100100105110105城区生活需水1801901902020年农村生活需水100100100100100大牲畜需水2222222222小牲畜需水1212121212乡镇生活需水150150150150150城区生活需水2002002002030年农村生活需水120120120120120大牲畜需水2525252525小牲畜需水1515151515乡镇生活需水180180180180180城区生活需水230230230上述各类用水指标的选取中,农村人畜用水指标充分考虑了2013年前基本解决全灌区农村饮水安全,以及灌区各县(区)实际情况,并参考海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用水定额成果。乡镇和城区用水指标根据灌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水平年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以及国内外同类地区城乡生活用水定额,并参考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用水定额成果。因此,灌区各类用水指标的选取基本符合灌区实际情况。综上所述,从灌区内人口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用水指标预测三方面分析,灌区城乡供水规模是合理的。1.8工程与相关政策、规划协调性分析1.8.1与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虽然红岭灌区工程的渠系比邻清澜港省级自然保护区、屯昌县白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文昌市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工程渠系距离自然保护区相对较近,但未进入自然保护区管理范围。因此,工程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要求。(2) 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提出鼓励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水利类项目。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既可以解决灌区灌溉用水,也可以解决灌区内部分城乡居民饮水问题,因此,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8.2与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 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海南省红岭灌区属于“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打的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中重要的一条即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以及水源工程建设。建设节水工业,推广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为大型灌区工程,工程为灌区提供灌溉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提高了海南水资源调配能力,促进了海南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解决了琼东北缺水问题,因此,本工程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2) 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本工程区域属于海南环岛平原台地农产品提供三级功能区,该类功能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农田侵占、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方向是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将灌溉列为首要任务,工程运行后,可为海南省东北部灌区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改善了灌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同时,灌区内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以及其他生态工程的建设,改善了灌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农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本区域的定位要求是相符合的。(3) 与《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将海南省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38个生态功能区。红岭灌区工程主要涉及海南岛海岸带、海南中部山地和海南环岛台地、平原共3个生态区,东部海积岸、琼北南渡江中下游热带季雨林、琼东热带季雨林和中部山地雨林共4个生态亚区、文昌海岸带防护、文昌铜鼓岭-高隆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文昌文城-清澜城镇发展、文昌琼海海岸带养殖发展、琼海城镇发展、南渡江下游水源保护与蓄洪、海口澄迈台地农业发展、定安屯昌台地农牧业发展、文昌滨海平原农业发展、东部台地热带经济作物和琼中山区农业发展共11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定位为城镇发展、农牧业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为港口航运、生态旅游、生态渔业、海洋生物制药、清洁型加工业、热带经济作物、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红岭灌区工程的建设,能够为文昌、定安、琼海、屯昌、海口等5市县提供灌溉和供水水源,为发展热带经济作物、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基础。因此,红岭灌区工程的建设与《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对该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以及产业发展与保护方向是相符合的。1.8.3与流域开发治理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 与《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在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06年编制的《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报告》中第六章为红岭灌区规划,详细介绍了红岭灌区规划情况。依据规划,红岭灌区范围包括文昌大部分、琼海市北部、定安县中北部、屯昌县东部、海口市琼山区东部干渠经过的沿线地带,共涉及5市县,总土地面积4377.34km2。红岭灌区控灌面积173.51万亩,当地水资源60.08万亩,红岭水库调水灌溉面积113.4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75万亩。本阶段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灌区范围涉及文昌、海口、琼海、定安、屯昌等5个市(县)。工程灌溉面积为145.48万亩,其中保灌45.22万亩,改善面积13.72万亩、新增面积86.54万亩。因此,本工程灌区范围略大于《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中红岭灌区范围,虽然工程控灌面积略小于规划中的规模,但是工程新增灌溉面积比规划中新增灌溉面积增加11.54万亩。(2) 与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的协调性分析海南万泉河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枢纽工程对红岭灌区的规模和引水量做了论述,在该报告中,红岭灌区新增灌溉面积74.76万亩,多年平均引水量为4.99亿m3。本次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新增面积86.54万亩,工程引水量为4.95亿m3,工程新增灌溉面积大于红岭水利枢纽工程批复中确定的红岭灌区规模,但是引水量略小于枢纽工程批复的引水量,主要由于本工程采取了节水措施,在不增加引水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灌溉面积。因此,本工程与红岭水利枢纽工程是相互协调的。1.8.4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 与《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符合性分析《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中提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加强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环境影响论证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做好天角潭、迈湾等水库前期工作,基本解决海南岛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3年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的目的就是解决琼东北缺水问题,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解决灌区内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本工程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2) 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符合性分析《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覆盖全岛的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万泉河流域、东北部流域、南部流域和西北部流域六大流域水利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红岭水利灌区工程、迈湾水库、天角潭水库、洋隆水库的建设,以及春江水库、石碌水库扩容。完成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海口南渡江调水工程,加快松涛灌区等续建配套工程。完成大中型和七百多个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南渡江、万泉河、文昌河、昌化江、环小海防洪治理工程。加强南渡江等河流的冬季储水功能建设。加强重点海堤和易涝洼地的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抗灾防洪标准。合理配置农业用水、城市用水、旅游区用水、生态用水。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并且,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被“十二五”规划纲要列为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因此,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符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3) 与海南省水务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符合性分析依据《海南省水务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报告》,“‘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快病险水库加固和现有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时积极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新建红岭灌区工程。”由此可见,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是海南省水务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符合海南省水务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 2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海南岛的整体地势是中间高耸,四周低平。灌区工程地处海南岛东北部,其范围主要介于万泉河流域以北、南渡江以东地带,灌区地势总体轮廓是南高北低,横跨大起伏山地、剥蚀台地、丘陵、熔岩堆积台地、低海拔平原等多种类型的地貌。灌区的地形特点是以中部五指山为隆起核心,向四周外围逐级递降,由台地、丘陵而后是低海拔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2)地质1)地质构造红岭灌区工程测区范围大地构造从空间分布上,以各种方向,不同形式和不同性质构造形迹组合,有近东西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其中东西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控制着测区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岩作用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2)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灌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为0.10~0.3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值VII和VIII度。(3)气象灌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2.4℃~24.0℃,一年中以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7.0℃~18.4℃;7月份平均温度最高,平均气温为26.7℃~28.6℃。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h,低山丘陵地区年日照时数少,平原、海岸带年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量大,年太阳辐射量为460~523kJ/cm2,分布区域特点与年日照时数相似。灌区涉及的6个市县中,琼中县年平均降雨量较大,海口市降雨量较小;工程区降雨以台风雨为主,其次是热雷雨、地形雨和锋面雨。灌区是全岛降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且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900mm,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每年5~11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5.7%,12月~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4.3%;降雨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具有明显的丰、枯水年之分,并可出现连续干旱。灌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90mm,是海南省水面蒸发量较小的地区之一;灌区季风盛行,以东北风为主,区内多年平均风速2.3m/s,沿海大,内陆小。灌区是海南省受台风影响最大,风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沿海大,内陆小。(4)水文本区位于海南岛东至东北部,属迎风面,降雨充沛,径流丰富。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并与蒸发、地面植被密切相关,故河川径流与降雨一样,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灌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变化范围在600~1800mm之间,高低值之比为3,全区大约30%的土地面积处于年径流深1000~1800mm的高值范围,约70%的土地面积处于年径流深600~1000mm的低值范围。灌区河川径流的年内、年际分配很不均匀,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和丰、枯水年之分,并可出现连续枯水年组。每年5~11月为汛期,来水量约占全年的80%~90%,尤其是9、10两月,来水量可达全年的40%左右,而枯水期(12月至次年4月)来水量仅占全年的10%~25%。洪水出现时间一般为5~11月,以8、9、10月出现的几率最大,其次是6、7、11月,大洪水发生的几率主要在9、10两月。灌区河流的洪、枯流量也相差悬殊。2.2生态环境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评价区内植物共有187科682属1178种,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8个群系,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种;评价区分布有两栖类1目4科18种,爬行类2目9科28种,鸟类15目44科155种,兽类5目12科22种,其中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海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2种;评价区水体的浮游动物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组成,经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6种,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区系由35种;评价区水体中鱼类资源较丰富,淡水鱼类6目15科68种,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鱼类1种,海南省特有鱼类3种。2.3社会环境工程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为文昌、定安、琼海、屯昌、海口、琼中等6市县。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km;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km。据2013年统计年鉴,海口市生产总值(GDP)完成82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7亿元,增长1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2%;第三产业增加值561.17亿元,增长9.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0∶24.6∶6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1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34元,增长13.1%。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和北面是南海和琼州海峡,西面与海口市相邻,西南面与定安县和琼海市接壤。据2013年统计年鉴,文昌市生产总值实现15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27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38.16亿元,同比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58.12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为39.27:24.07:36.6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0.5%、40.2%、29.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5元,同比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同比增长13.1%。琼海市地处海南岛东部,距海南省省会海口市86km,距南端的三亚市163km。南距万宁市60km,北连定安、屯昌县,东濒文昌清澜港。据2013年统计年鉴,琼海市生产总值完成14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59.6亿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为41.8:17.2:4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9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8303元,增长15.0%。定安县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内陆,南渡江中下游南畔。东部与文昌市毗邻,西南部与屯昌、澄迈县接壤,东南部与琼海市相连,北临南渡江与海口相望。据2013年统计年鉴,定安县生产总值(GDP)实现55202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28677万元、94827万元和228518万元,分别增长7.1%、15.1%和12.6%。三次产业增加值GDP的比重分别为41.4%、17.2%、4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3元,比上年增长2533元,同比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6989元,比上年增长1035元,同比增长17.4%。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北,地处五指山北麓,南渡江南岸,属海口经济圈。县城屯城镇距海口市区仅85公里,是海南省中部最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城镇。据2013年统计年鉴,屯昌县生产总值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增长3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43元,分别增长15.8%和17.5%。琼中县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县政府驻营根镇,北距海口市136km,南至三亚市165 km。据2013年统计年鉴,琼中县生产总值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7%;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18.7亿元、4亿元和7.3亿元,同比增长7.5 %、21.6%和13.5 %。三产比重为 62.3:13.3: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3元,同比增长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81元,同比增长25.1%。2.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灌区2012年地表水监测资料,地表水水质监测分别在万泉河干流、南渡江干流、龙州河、文教河、演州河相关河段,以及湖山水库、南扶水库、深田水库、竹包水库等共设置了16个监测断面。依据监测数据,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评价区内河流和湖库水质良好,基本可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海南省环境监测总站于2013年1月底~2月初对灌区内26个地下水井进行取样监测。依据监测数据总体来看,地下水目前不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Ⅲ类标准,主要是由于所采样水井均不是新建水井,水井水质受周边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大。(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依据海南省环境监测总站于2012年7月常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可知,灌区内各县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较好。(4)声环境质量现状依据海南省环境监测总站于2013年2月25~26日对工程附近居民点声环境现状监测可知,灌区内各县(市)声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要求,声环境现状质量较好。(5)土壤海南省红岭灌区内土壤本底(第一环境层)有害元素含量不高,除Cr外,其余有害元素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限量,土壤本底环境质量较好。土壤第二环境层有害元素高于第一环境层,除Cr平均含量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限量,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较好。2.5主要环境问题(1) 干旱灾害频发由于灌区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不均,导致冬春常出现干旱,以冬春连旱影响最大。灌区平均有75%的年度发生冬春干旱,干旱天数严重的长达189天。历史上干旱最严重的是1976~1977年冬春夏连旱,秋季降水也不多,全年干旱长达243天。1840~2005年,历史上有11年发生较大的旱灾。2007年、2010年灌区又相继发生了大面积的旱情,对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造成严重影响。(2) 洪涝灾害较严重灌区河流众多,沟涧发育良好,灌区有大片低洼田洋、低丘土甬田、盆地肚田,也有零乱分散的小块“洼”地。灌区除了热带风暴常伴有暴雨外,地方性热对流、强冷空气南下也能产生暴雨(统称非台暴雨)。时间久强度大的暴雨常常导致灌区洪涝灾害(南涝、北洪),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3) 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虽说灌区水资源量属于丰水地区,但由于区域水资源量时空分配极为不均(汛期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加之沿海独立河流源近流短,地势平缓,开发利用困难等原因,致使区域缺水较为严重,严重制约当地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随着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缺水问题也将日益突出。(4) 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区内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玄武岩、砂页岩的风化物和河流冲积物、海相沉积物等,表层土壤类型有黄色砖壤、铁质砖红壤、赤红壤和滨海砂土等。文昌市大部分和琼海市沿海地区基本都是滨海砂土,地面蓄水保水能力差,在连续干旱年份,植被稀疏,草地枯黄,土地裸露,严重影响灌区生态环境。2.6评价范围(1) 陆生生态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为整个灌区,以总干渠、分干渠和支渠两侧300m范围以及施工占地区为重点评价区域。(2) 水生生态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灌区工程的干支渠,竹包水库等补充水库,以及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龙州河、南扶水库等灌区内地表水体。(3) 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灌区工程的干支渠,竹包水库等补充水库,以及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龙州河、南扶水库等灌区内地表水体。(4)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评价范围为整个灌区。(5) 大气环境本工程大气污染物以粉尘、扬尘为主,易沉降,扩散范围不大。因此,评价范围确定以工程各施工工区为中心,半径为200m区域,以及渠线、施工道路、料场、弃渣场两侧各200m范围。(6) 声环境工程各施工区、渠线、施工道路、料场、弃渣场周边200m范围。(7) 社会环境工程涉及的文昌、海口、琼海、定安、屯昌、琼中等6市(县)。 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工程分析3.1工程作用分析3.1.1工程施工3.1.1.1主体工程施工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工艺与作用对象分析,各类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渠工程明渠工程主要施工项目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填筑、渠道衬砌及弃渣堆放等,施工活动主要影响范围为渠系工程沿线、施工道路沿线,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人群健康、生态环境等,并新增水土流失。① 水环境:渠道土石方开挖与填筑过程中,部分土石料进入水体,会导致施工区水域悬浮物含量增加,主要污染物为SS;渠道采用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搅拌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碱性废水,使水体pH值增加。② 声环境: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产生机械噪声,自卸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运输噪声,对渠道沿线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③ 环境空气: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粉尘,各类施工机械与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废气和扬尘。④ 人群健康: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区人员聚集,易造成施工人员肠道传染病的流行。⑤ 生态环境:料场开挖、弃渣堆放破坏区域陆生植被,高噪声施工机械对陆生动物产生惊扰;渠道开挖对附近水体的扰动可能会对在施工区附近水域活动的水生生物栖息造成惊扰。⑥ 水土流失:土料场取土、开挖料临时堆填、土石方填筑过程中产生弃土弃渣,如不注意防护,弃土弃渣遇地表径流易形成水土流失。(2) 隧洞工程隧洞工程主要施工项目主要包括隧洞进出口及洞身土石方开挖、隧洞砼衬砌及弃渣堆放等,施工活动主要影响范围为隧洞进出口、施工道路沿线,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并新增水土流失。① 声环境:隧洞开挖爆破会产生高分贝的施工噪声;气腿风钻钻孔、翻斗车运输出碴以及混凝土搅拌等施工活动产生噪声,对隧洞进出口及运输道路沿线居民点产生影响。② 环境空气:隧洞开挖爆破、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粉尘,各类施工机械与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废气和扬尘。③ 水环境:隧洞采用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搅拌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碱性废水。④ 生态环境:隧洞开挖爆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运行对陆生动物产生惊扰;弃渣堆放会破坏地表植被等。⑤ 水土流失:隧洞进出口开挖及洞身出渣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进出口开挖坡面及弃渣遇地表径流易形成水土流失。(3) 交叉建筑物工程交叉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渡槽、倒虹吸管及暗涵等,主要施工项目主要为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构筑物砌筑等,施工活动主要影响范围为交叉建筑周围,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等,并新增水土流失。① 水环境:交叉建筑物工程土石方开挖与填筑过程中,部分土石料进入水体,会导致交叉建筑物附近的河流水体悬浮物含量增加;交叉建筑物多为现浇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搅拌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碱性废水,使交叉河流施工水域pH值增加。② 生态环境:交叉交叉物工程施工会占压地表植被,对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干扰;交叉河流上的建筑物施工会扰动水体,对施工水域水生生物栖息造成惊扰。③ 声环境:挖掘机开挖、气腿手风钻钻孔等施工产生施工噪声,自卸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运输噪声,对交叉建筑物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④ 环境空气: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粉尘,各类施工机械与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废气和扬尘。⑤ 水土流失:如不注意防护,土石方开挖与砌筑、弃渣堆放等遇地表径流易形成水土流失。(4)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主要为灌溉引水斗渠、农渠及排水渠,其施工项目主要为土石方开挖、弃渣堆放等,施工活动主要影响范围为渠系沿线,主要影响表现为田间工程渠系开挖及弃渣堆放会占压地表植被,对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干扰;田间沟渠施工会引起施工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对水生生境产生影响;施工机械车辆运行产生施工噪声等;土石方开挖与弃渣堆放产生施工扬尘,并新增水土流失。3.1.1.2辅助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包括施工机械保养检修、物料堆放、施工人员办公生活等。(1) 机械保养检修本工程在各施工区内布置有机械汽车停放保养场,机械检修和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影响附近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2) 混凝土块预制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粉尘,冲洗与养护产生碱性废水。(3) 物料堆放本工程物料主要堆放在施工区渠道附近,如不注意防护,遇地表径流易产生水土流失。(4) 施工人员办公生活施工人员办公生活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人员流动生活,可能感染流行性传染病,主要类型包括:大量集中的施工人员进驻可能带来输入性传染病流行;现场施工人员可能感染当地传染病;施工期间如不注意饮水、饮食及居住卫生防护,易对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1.2工程占地本工程建设共征用土地23088.16亩,其中永久占地面积16364.11亩,临时占地面积6724.05亩。工程占地多为耕园地和林地,工程占地将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永久占地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临时占地可以通过施工迹地恢复或复垦,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工程占地将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并有可能会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3.1.3移民安置本工程搬迁安置24人,主要采取后靠安置;由于城镇化等原因,已经不需要进行生产安置。搬迁居民安置过程中,扰动地表,损坏陆生植被,可能新增水土流失。居民搬迁过程中可能产生固体废物,污染周边环境;拆迁活动可能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搬迁居民就近后靠对安置区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对搬迁居民、安置区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移民安置可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3.2污染物源强3.2.1水污染源施工期间,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和机械修理系统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运行期管理人员生活用水。(1) 混凝土养护冲洗废水灌区工程渠道由于线路长,施工点多、分散,混凝土浇筑工程量较小,因此,本工程混凝土搅拌采用JZC350型移动式搅拌机拌和。本工程混凝土浇筑129.05万m3。按养护1m3混凝土产生0.35m3碱性废水估算,混凝土系统碱性废水总量约为45.17万m3,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混凝土拌和废水主要为冲洗废水,仅在交接班时对拌和楼进行的清洗时产生,仅仅是在几分钟内完成,是间断瞬时性的。以每班末冲洗排放时间为10min,冲洗废水流量取0.01m3/s。虽然冲洗废水量相对很小但废水呈碱性,且pH值高,为9~11,悬浮物浓度大于3000mg/L,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并回用,将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2) 机修系统含油废水灌区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高峰期需定期清洗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约1017台(辆),分别停放在10处机械停放场。以平均每台冲洗废水0.6m3计算,每次冲洗废水约为610.2m3/次。其特点是废水量较少,污染物主要为SS、石油类,其浓度分别为3000mg/l、20mg/l。若含油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在水体表面上形成油膜,使水中溶解氧不易恢复,影响水质,因此,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处理后回收综合利用。(3) 生活污水工程总工日1162万工日,办公生活基地共计10处。按照生活用水定额150L/人?d,排放系数取0.8计算,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39.44万m3(1010.4m3/d)。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浴室与食堂排水,生活用水量大。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总磷,类比海南省红岭枢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知,浓度一般为115mg/L、53mg/L、1.48mg/L。(4) 运行期生活污水运行期,红岭灌区管理分局内设办公室、工程科、调度科、综合经营科、工程维修队和灌溉试验站,总编制228人。按照生活用水定额150L/人?d,排放系数取0.8计算,工程运行期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7.36m3/d。3.2.2施工粉尘与废气本工程大气影响源主要是料场和主体工程开挖、爆破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粉尘、NO2。另外,施工期间燃油、爆破等产生的废气,无处理工艺,直接向大气排放,以及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都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2.2.1土石方开挖本工程土石方明挖包括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料场开采、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开挖等施工活动,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897.15万m3(自然方),在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类比海南省其它工程分析计算,本工程TSP排放量为1225.9t。3.2.2.2混凝土拌和本工程主体工程需混凝土浇筑129.05万m3,平均月浇筑强度2.8万m3,混凝土系统日生产量2264.8t/d(1m3混凝土约2.5t)。此系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在无防治措施下,混凝土拌和系统粉尘排放系数为0.91kg/t。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采用封闭的JZC350搅拌机,除尘效率可达95%,拌和系统的粉尘排放系数为0.045kg/t,由此可计算排放粉尘约为105.5kg/d,系统产生的粉尘总量约为145.6t。3.2.2.3交通运输本工程交通运输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区内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和粉尘。产生废气和粉尘的主要施工活动为工程开挖弃料、填筑所需的土石料和混凝土运输。交通运输的扬尘排放与车辆的行驶速度、载重量、路面状况、运输工程量及车流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同样的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越大;在同样的车速下,路面砂土多扬尘量越大。为了减少对公路沿线居民点的影响,进场公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因此扬尘产生量相对较少。3.2.3噪 声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爆破、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以及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根据工程施工规划,受施工噪声影响的主要是施工区附近的居民,影响源主要是运输噪声。固定噪声源:固定噪声源噪声级与施工机械种类有关,一般在75~120dB(A)之间,其中混凝土搅拌机噪声级75~88dB(A)。流动噪声源:本工程交通车辆以大型载重汽车为主,噪声最高达82dB(A),声源呈线性分布,源强与行车速度及车流量密切相关。瞬时噪声:爆破噪声为瞬时性噪声,声强大,噪声值一般在130~140 dB(A)。3.2.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包括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弃渣和生活垃圾如不进行处理,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灌区工程土石方开挖弃渣量约697.55万m3。施工期总工日1162万,以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灌区工程施工期生活垃圾总量为11620t(8.4t/d)。运行期,红岭灌区管理分局总编制228人。按照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运行期日产生活垃圾0.23t。3.3工程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灌区范围内及周边环境敏感区众多,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但由于本工程主要为输水渠系建设,属线性工程,具有施工周期短、影响范围小等特点,因此,距离输水渠系相对较远的环境敏感区,工程施工和运行对其几乎不会产生影响。依据环境敏感区与本工程的区位关系,确定本工程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屯昌县白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文昌市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竹包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具体见下表3.3-1。表3.3-1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涉及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敏感对象与工程区位关系影响时段生态环境生态敏感区屯昌县白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白鹭鸟及生境)保护区位于屯昌,距离西干渠最近,最近距离500m。施工期文昌市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鸟类资源)保护区位于文昌,距离公坡支渠最近,最近距离约500m。施工期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评价区中部,距离东干渠最近,最近距离约为400m。施工期运行期陆生植物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海南苏铁)、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金毛狗、土沉香、水菜花),以及一些古树名木(小叶榕、大叶榕、龙眼、重阳木等古大树木共计23株)距渠道最近距离0.5km施工期生态环境陆生动物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三线闭壳龟、大壁虎、岩鹭、松雀鹰、雀鹰、鸢、灰脸鵟鹰、普通鵟、白头鹞、鹗、红隼、游隼、原鸡、褐翅鸦鹃、领角鸮、黄嘴角鸮、斑头鸺鹠、海南兔等)海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脆皮大头蛙、乌龟、金环蛇、白鹭等)62种。灌区范围内施工期水生生物花鳗鲡、七头条波鱼、海南异鱲、无斑蛇鮈灌区内主要河流施工期运行期水环境竹包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灌区内,且设有补水口施工期运行期大气声环境屯昌湾岭镇南久村2户9人总干渠征地边界右侧50 m施工期枫木镇冯宅村5户21人总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7 m枫木镇敬老院30人总干渠征地边界左侧36 m枫木镇银台村6户26人总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5 m枫木镇深崛村4户17人总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5 m南吕镇清华村2户8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50 m南吕镇国栋坡村3户15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30 m坡心镇新村4户19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40 m坡心镇山柚园村9户39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坡心镇尚仁坡村5户23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坡心镇新坡村2户10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左侧60 m坡心镇岳寨田产村5户24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30 m坡心镇岳寨村心村4户18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左侧40 m雨水岭农场场部25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右侧50 m屯昌村委会加丁村7户32人西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0 m南吕镇大成村委加玉村6户27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坡心镇佳塘村3户14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50 m坡心镇加乐坡村5户26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0 m施工期坡心镇莹园村6户28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坡心镇海珠村5户24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0 m坡心镇山心村1户5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60 m定安龙门镇水井田村4户21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30 m龙门镇龙解塘村3户13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50 m龙门镇木塘村6户32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龙门镇米筛塘村3户12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45 m龙门镇下米筛塘村2户10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45 m龙门镇下村园8户35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龙门镇大塘村7户32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右侧20 m大气声环境定安龙门镇仠木塘上6户27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龙门镇大朗塘村4户19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5 m龙门镇大山村5户20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5 m龙门镇清水塘村5户24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25 m龙门镇上坡村6户29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5 m黄竹镇后塘村2户10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70 m美玉园村2户11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30 m海口三门坡镇新德村委潭田村4户18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50 m三门坡镇新德村委白水塘村5户22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40 m三门坡镇美城村3户14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50 m大致坡镇3户16人东干渠征地边界两侧50 m文昌福厚村6户28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40 m福兴村2户12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40 m风龙山2户9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左侧50 m金竹仔村4户17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排山小村3户15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20 m大位坡村4户21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35 m新菀村5户26人东干渠征地边界右侧40 m社会环境移民移民生产安置及退后重建施工期运行期3.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3.4.1水资源和水文情势(1)水资源红岭灌区工程实施后,从红岭枢纽引水至灌区,增加了灌区的可利用水量。根据《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可以从红岭枢纽引水,大幅增加灌区的供水量,灌区缺水问题得到缓解;2030设计水平年,红岭枢纽引水约6.42亿m3,灌区净增水资源量约4.23亿m3,红岭灌区的地表水资源量由现状的51.91亿m3增加到56.14亿m3。(2)水文情势本工程仅渡槽排架基础施工时需要进行导流,导流围堰范围相对较小,且采用二次纵向围堰的分期导流方式,并没有阻断河流,工程施工期间主要河流不存在断流现象,仅围堰上游水位有略微有所抬高,因此,工程施工对所在河流的水文情势影响较小。通过对灌区内集雨面积100km2以上河流,工程实施前后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工程实施后,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大增幅为8.24%,对灌区内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轻微。作为囤蓄水库或饮用水源水库,本工程维持水库原有规模不变,仅通过尽可能扩大各水库的灌溉范围和供水对象来实现灌溉和供水目标,具有一定的在线调蓄功能。通过支渠对水库进行补水,对水库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库区水位的变化,且干旱季节库区水位变幅尤其明显,但这种变幅也仅仅表现为库区水位涨落频率加快,但其水位变化不会超过水库正常蓄水位。因此,补水对水库水文情势的影响均在水库的正常设计范围之内,对补水水库水文情势的影响相对较小。3.4.2水环境(1) 施工期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一定措施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对灌区内地表水体水质基本无影响。(2) 运行期运行期产生的回归水,经预测对地表水体水质影响较不大,基本上仍能满足河流和水库的水环境管理目标,虽说部分极个别断面总磷或总氮有所超标,其原因在于河段总磷或总氮现状就已超标。从回归水来源看,农业灌溉回归水对受纳河流水质的贡献率较小,城乡生活及工业回归水对受纳河流水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另外,工程引水水温与天然水温的差异很小,不会给下游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大的影响。工程隧洞位置一般位于山脊地区,地下水位略高于或低于隧洞顶、底板,预测隧洞涌水量不大,影响半径较小。灌溉面积的扩大、复种数的增加均会导致化肥使用量增加,在设计条件下,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有所上升,但上升速度缓慢,在灌区运行15年后,地下水水质仍基本满足Ⅲ类水标准。3.4.3生态环境(1) 施工期工程施工占地、隧洞开挖等将会对沿线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由于破坏的植物资源大都是该地区比较常见的种类,不会影响到该区域植物物种的构成和区系组成,不会对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对施工区周围的植被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就可以减少或消除施工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程度。由于灌区渠道较长,施工活动对动物的影响较大,但几乎全部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在灌区范围及附近区域寻觅到相似的替代生境。且工程实施后,随各种恢复和保护措施的落实,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可得到一定的改善,因此施工期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较小。由于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附近的水体,不影响其他水体的鱼类。工程完成后,随着水体的自净作用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实施,评价范围的鱼类资源受到的影响总体较小。(2) 运行期工程运行后,合理的灌溉等人类活动能使灌区下垫面的各种特性朝有利方向变化,好的水热条件也利于人工林的生长,对于灌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工程运行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渠道的修建造成动物活动的阻隔,这种阻隔扩大到网状就构成了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动物产生的阻隔效应,造成生境的切割、破碎化,主要影响两栖、爬行和兽类的生活和繁殖。但采取设置动物通道等保护措施,工程对动物影响较小。工程退水排放量相对很小,且污水浓度不高,排入河流后,很快得到混合稀释,对河流水质影响较轻微。且灌区正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药、化肥使用量逐渐减少,再加上土壤的过滤净化作用,灌溉回归水对水质影响不大。因此,灌溉退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3) 水土流失红岭灌区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45.17万t,其中施工准备期0.73万t,施工期43.37万t,自然恢复期1.07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3.69万t,其中施工准备期0.71万t,施工期42.23万t,自然恢复期0.75万t。3.4.4移民安置根据本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灌区工程占地涉及农村移民不需要进行生产安置。虽说不进行生产安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但存在着较大的社会风险和影响。本工程移民搬迁较少,全部后靠安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所处环境基本无变化,搬迁后农民仍可以保持原来的耕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无需再适应居住环境,安置方案对移民生活影响较小。3.4.5人群健康工程施工期间如果防疫措施不得力,有可能造成地方常见病如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流行或暴发。施工营地应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注重施工人员饮食卫生,加强管理,在做好上述措施的条件下,工程建设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3.4.6环境空气本工程由于渠道工程距离敏感点较近,施工期可能会对其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施工区地势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工程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影响即消失。3.4.7声环境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爆破、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以及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距离渠线较近的敏感点均受噪声影响,但影响的噪声值不大,采取一定的隔音降噪措施后,对其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影响较小。3.4.8固体废物本工程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运往沿线的垃圾填埋场或弃渣场妥善处理,工程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很小。3.4.9其它(1) 社会经济本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灌区的生产条件,使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趋于科学合理,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牧业、林业生产的发展,增加经济收益。另外,本工程同时也给文昌、屯昌供水,可以解决灌区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土地利用工程永久占地将会对灌区的土地资源产生直接影响,造成耕园地、林草地等土地资源的损失,其影响是不可逆的。但由于工程永久占地涉及范围广,且工程渠线为带状分布,沿线占用土地较为狭窄,永久征收面积平均宽度仅20.93m,永久征地占涉及乡镇总土地面积比重较小,对当地农牧业生产以及居民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工程临时占地将使当地土地资源和土地质量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但工程结束后将恢复为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因此,临时占地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这种影响将随着施工结束后而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从整个灌区范围来看,当前灌区内水资源缺乏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灌区工程实施后,增加了灌溉范围和提供了灌溉保证率,有利于灌区土壤相对湿度的增加和功能的恢复,耕园地的土地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灌区范围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将显著提高,其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利用十分有利。3.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5.1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本项目混凝土冲洗等碱性废水经建议过滤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含油废水经小型隔油池处理达标后用于洒水抑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进入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周围农田灌溉。(2)运行期1)输水渠道向灌区内城乡供水是红岭灌区工程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评价建议将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及饮用水补水渠线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以保护。加强灌区输水渠道水质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不得在渠道内淘洗、抛弃有毒有害和污秽物品,防止居民生产生活对沿渠水质污染。同时,将供水渠系沿线划入水资源保护区加以保护,严禁在渠系沿线堆放垃圾,兴办工业企业与排放工业废水,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质的人为活动。2)囤蓄水库15座中小型囤蓄水库中有竹包水库、八角水库、湖山水库、加乐潭水库、美容水库、陈占水库、三旬水库、高黄水库、赤纸水库、中南水库等10座水库具有供水任务,因此,评价建议将未列入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供水水库,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以保护。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隔离防护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库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库;对库区污染源进行治理。总之,具有供水任务的囤蓄水库应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保护,确保供水水质安全。3)灌区地表水①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工程为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同时也为了减轻化肥对库区周边地区耕地的损害,推进库区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优化调整库区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大力推广已见成效的农业生态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使用易降解农地膜和强化废弃膜回收综合利用,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②研究推广科学灌溉模式研究推广高效环保型灌溉排水模式,以防止和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地表水体污染。农业灌溉要改变粗放的灌水方式,变灌溉农田为灌溉作物,变灌溉土壤为灌溉作物根部,根据作物生长状况,适时适量的进行灌溉。积极推广微灌、渗灌等节水型灌溉工程,达到节水,保土保肥,环保高效的目的。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等先进的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定额。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尤其是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的回用。同时,要改革水费制度,调整水费标准,完善各种用水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鼓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③加快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在灌区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建设,不仅可使生活废水和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同时,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且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产生良好的生态综合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户使用沼气后可以解决80%以上的生活燃料,每年可节约电费开支,农业生产中利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料可提高种养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推广。同时,结合农村居民改厨、改厕、改圈等进行沼气池建设,可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和环境卫生条件,保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应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板报、专题、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民了解生活垃圾乱堆、生活污水乱排、农药过量使用及畜禽养殖污染对饮用水安全等环境卫生的威胁和危害,提高百姓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使广大农民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地配合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减少面源污染。4)地下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加强支护与堵截防漏措施,尽量减少隧洞涌水。灌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应注重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保护,必须节约灌溉用水、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在灌区内以及地下水供水水源周边设置监测井并进行长期监测。3.5.2生态保护(1)陆生植被渠道路线设计时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和植被的破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坡面植被覆盖情况,有条件的尽可能直接种植树木、草坪及灌木防护绿化,尽可能恢复自然植被、掩盖施工痕迹;工程运行期应对陆生植物资源的影响进行监测或调查。(2)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① 加强施工期宣传和管理工作,加强施工人的保护意识,防止施工期的人为破坏行为;② 在施工前,对施工工人进行培训,识别保护植物,若在施工中发现保护种类,则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避让或移栽等方式进行保护。③对评价区内可能受影响的5株古树,要求施工中进行树体包扎等保护措施,以防止对树木的直接破损;如树旁取土、堆放材料、土壤碾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损伤等,一般树冠外5m以内必须保持原有的土壤环境。(3)陆生动物防治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合理安排暗渠和渡槽等渠系交叉建筑物的布局,尽量减少渠道对动物的通行产生阻隔影响;灌区工程运行以后,灌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动物的种类及密度也会相应增大,对于动物的监测与保护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加强监测、管理与保护。(4)珍稀保护动物对于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如白鹭、栗树鸭、白胸苦恶鸟、红对胸田鸡、距翅麦鸡、灰鹬等等)的保护应严禁施工人员抓幼鸟、上树破坏鸟巢;注意大型作业及爆破活动等要避开动物活动的高峰期,如晨昏等。对于省级重点保护两栖类、部分爬行类(如脆皮蛙、细剌蛙、乌龟、银环蛇、灰鼠蛇等)应合理安排暗渠和渡槽等渠系交叉建筑物的布局,减少渠道对这些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阻隔效应,并在这些保护动物活动的高峰地带建立生物通道。对于省级重点保护兽类(如赤腹松鼠、豪猪、红颊獴等)的保护应注意尽量在征地范围内施工,尽快恢复地面植被,维持野生动物原有生境。(5)水生生物在工程施工前,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涉水工程的实施应避开水生生物繁殖季节;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其能够自觉的履行环保职责,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禁止施工人员任用职务之便非法捕捞野生鱼类,造成对鱼类资源的破坏;加强施工期管理,减小对水生生境的破坏;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对附近水体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3.5.3敏感区保护(1) 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屯昌县白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距离距离西干渠最近距离500m,文昌市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距离公坡支渠最近距离约500m。工程施工噪声可能对该保护区内的白鹭鸟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灌区建设未占用保护区内鸟类生境,灌区建设对这2个保护区内鸟类影响不大,工程运行期则以有利影响为主。在施工期要加强施工期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期,禁止在鸟类繁殖、越冬期安排作业内容;划定工作区和活动范围,防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车辆随意进入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设置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和临时施工场地;禁止向保护区内排放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在渠道修建时应注意早晚及正午不要放炮,尽量减少对保护区内鸟类的惊扰。(2) 对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干渠南海农场五区一队西侧,渠道修建应注意严格在征地范围内施工,禁止在湿地公园设置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弃渣场等临时施工设施。在渠道修建时应注意早晚及正午不要放炮,尽量减少对保护区内鸟类的惊扰。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3)竹包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在灌区大力倡导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注意调整灌溉放水时段,避开农药化肥施用高峰期,减少回归水对水源保护区水质的污染。另外,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定加强对竹包水库的管理,确保竹包水库水质。3.5.4人群健康保护(1)卫生防疫各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部门应明确卫生防疫责任人,负责施工区管理范围内的卫生防疫工作并通过广播、墙报、印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自我预防疾病的健康意识。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设立医疗点,配备常用的治疗药品,开展简单治疗和工伤事故紧急处理,负责施工期卫生防疫工作。施工人员进驻施工区前,必须进行卫生检疫,抽样检查人数为施工平均人数的10%。传染病人不得进入施工队伍,防止在施工人群中造成相互传染和流行。同时建立施工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施工人员采取预防性服药及免疫接种等措施,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和对施工人群的健康抽样检查,掌握各类疾病流行的动态变化。卫生防疫和施工人员身体定期检查工作要贯穿工程始终。根据工程施工期人员基本状况。人群健康防疫工作和体检工作可分阶段进行。(2)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聚集工地,应注意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对施工区各类饮食行业进行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和监督,从事餐饮人员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上岗作业,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实行“健康证”制度,发现食物中毒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病源扩大。(3)公共卫生设施成立专门的环境卫生清洁队伍,负责施工区的环境卫生清扫。3.5.5大气环境保护(1)隧洞开挖、爆破粉尘的消减与控制施工单位必须选用排放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凿裂、钻孔以及爆破提倡湿法作业,并尽量选用带收尘设备的施工机械以降低施工产生的粉尘量。隧洞现场的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发放防尘用品,如佩带防尘口罩等。隧洞开挖时,增加通风设备,加强隧洞通风,以降低废气浓度。(2)混凝土系统的粉尘消减与控制加强混凝土拌和楼除尘设备的效果监测,如效果不符合要求时,可配两级除尘设备,第一级为旋风式除尘,第二级为布袋式除尘,或配置其它高效除尘器。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水泥等材料装卸运输过程中,采用储罐、密封运输方式,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3)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管理,机械设备配备相应的消烟除尘设备,运输车辆安装尾气净化器。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施工机械和车辆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尾气排放要求。采用优质、污染小的燃油。(4)交通扬尘的消减与控制对施工临时道路应加强养护工作,防止路面破碎起尘。非雨天沿公路进行洒水,减少车辆扬尘。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在公路两旁进行绿化、美化,栽种树木,降低粉尘污染。在施工区内配备洒水车,非雨天的早、中、晚来回洒水,减少扬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的影响时段和范围。3.5.6声环境保护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护,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强的现象发生;噪声大的机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施工营地的区域,调整施工时段,晚间22:00时至次日凌晨6:00时,高噪声施工设备应停止运作,以减少施工干扰;对于交通噪声的控制,主要是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减少夜间施工车辆的运行。3.5.7固体废物处理(1)生活垃圾分别在办公生活营地、混凝土系统、综合加工厂、机械及汽车停放保养场等设置生活垃圾筒。施工区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清运处理。(2)建筑垃圾和生产废料处置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运至已选定弃渣场,并做好拦挡、排水以及植物绿化措施。工程结束后,拆除施工区的临建设施,对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机械停放场、综合仓库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3.5.8土壤保护措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农药对环境影响根本原因是农药的分子特性决定的。要减缓影响应从农药的使用上,尽量使用生产半衰期小于2.5天的低毒高效或无害的农药。要尽量施用有机肥、农家肥,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禁止使用剧毒农药,防止有毒有害成分残留土壤。针对灌区农田土壤化学成分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灌溉方式、灌溉技术和种植方式,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和排泄通道的维护,确保排泄通畅等,以降低灌区土地发生次盐碱化问题。另外,工程实施后加强对灌区土壤的监测,为制订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3.6风险分析3.6.1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3.6.1.1风险分析(1) 施工期炸药、燃油风险工程建设所需油料、炸药集中堆放在油料库和炸药库,炸药、油料的运输和储存存在一定的火灾、爆炸等环境风险。因此炸药库若发生爆炸,引起的主要环境危害是森林火灾,炸药里的化学药品被雨水溶化四处漫流,含有有毒化学成分物质污染周围土壤环境,若进入水体可能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2) 森林火灾风险红岭灌区工程所处区域植被以灌丛、灌草丛及滨海植被为主,有小片热带季雨林分布于局部的丘陵和台地上,区域春冬季降雨较少。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施工机械、燃油、电器以及施工人员增多,增加了火灾风险;在炸药库、油库周边附近,发生火灾的风险也较大。因此施工期内若不加强对施工人员日常用火的管理,将会对工程区内植被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3.6.1.2施工期环境风险应急措施(1) 车辆运输过程中须严格遵守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炸药运输不得将炸药和雷管混装运输,运送油料的运输车辆须采用密闭性能优越的储油罐,确保不造成环境危害。(2) 油库和炸药库严格按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汇同地方管理部门进行现场选点,并与居民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装运和发送须严格遵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严格火源控制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炸药库和油库贮存点要求附近500m内无居民点分布,保证符合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设置标志牌,在油库靠公路侧修筑防护墙,以减少风险及危害。(3) 在施工区内建立防火及火灾警报系统,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宣传教育,严格规范和限制施工人员的野外活动,作好吸烟和生活用火等火源管理,以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4) 对渠系工程分散布置的油罐加强管理,设置事故槽,减小燃油事故风险。3.6.2运行期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3.6.2.1风险分析红岭灌区工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向灌区内部分城乡供水,对供水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工程渠线全长521.346km,其中明渠长度433.882km,占总长83.22%;涉及竹包、湖山等12座供水水库;等级跨渠公路桥18座。工程运行期间,供水水库、明渠以及跨渠公路桥均有可能发生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危险品爆炸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不可预测、爆发突然、危害严重、处置艰难的显著特点,红岭灌区工程作为一个特殊的饮用水源地,一旦发生此类环境风险对供水水质造成的危害将比其它类型环境风险更为严重,因此,为切实保护好供水水质,必须将突发性环境事件污染风险防范作为水质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3.6.2.2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1) 突发性污染事故预防措施1) 政府有关部门及红岭灌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水库及灌区的执法力度,彻底清理库周污染源,加强监督管理,禁止在库区、库周规划建设污染类项目,防止水库水质富营养化。2) 工程运行期间,应加强明渠段管理,以降低突发污染事故时对渠道水质的污染风险。3) 加强库周及渠系沿线交通运输管理,规定仅具有相应资质、运输条件的单位可负责油料和化学品运输;驾驶员需有相应的运输证件,运输车辆保证良好的车况危险运输应当避开暴雨等不利时段,避免由于路况影响造成交通隐患。(2) 事故应急预案1) 组织体系红岭灌区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均应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职责,在遇到如水体富营养化、特大洪水灾害和突发性污染事故等情况下作出及时反应。2) 通讯联络建立灌区工程管理机构、社会各救援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通讯网络,保证信息畅通,以提高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3) 人员救护和事故处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救、救护和安全转移。4) 安全管理灌区管理部门负责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对火源的控制,负责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培训内部消防人员。3.7环保投资及经济效益分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按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环境监测措施投资、仪器设备及安装投资、环境保护临时措施投资和独立费用五部分。参照国家和地方已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费用标准,结合所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环境保护总投资总计为10490.6万元,其中环境保护专项投资为4751.04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为5739.56万元。3.8环境管理与监测3.8.1管理机构及职责为加强工程施工及运行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工程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接受当地环保、卫生、渔政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此外,各施工承包商应指定专人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配合环境管理机构开展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管理机构负责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计划,负责工程建设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3.8.2环境管理方案(1) 建设期①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规条例;② 制定年度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整编相关资料,建立环境信息系统,编制年度环境质量报告,并呈报上级主管部门;③ 加强工程环境监测管理,审定监测计划,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卫生监测等专业部门实施环境监测计划;④ 加强工程建设环境监理,委托有相应监理资质单位对施工区进行工程建设环境监理;⑤ 组织实施工程环境保护规划,并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和环保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各项工程施工能按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执行;⑥ 协调处理工程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⑦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工程环境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2) 运行期① 根据红岭灌区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协同地方环保部门开展灌区环境保护工作。② 通过监测,掌握各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及时发现可能与工程有关的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3.8.3环境监理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将工程施工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环境监理工程师受工程建设单位的委托,主要在工程建设期和移民安置过程中对所有实施环保项目的专业部门及工程项目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管理,监理工作方式以巡视为主,辅以必要的仪器监测。工程建设环境监理的任务包括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等。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施工区环境监理范围包括进场交通道路、场内交通道路、办公生活区、施工附属企业、渠道工程和施工生活营地建设区域施工现场、作业区域、生活营地等。施工区环境监理工作内容包括生活饮用水、生产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防治、施工人员的健康等方面。3.8.4环境监测计划3.8.4.1水环境(1) 施工期水质监测① 生产废水监测监测点布设:在屯昌县坡心镇、定安县黄竹镇、文昌市抱罗镇、琼海市东红农场场部、海口市中税热作物场场部等5个施工分区的机械停放场冲洗废水排放口和混凝土拌和废水排放口,分别设1个监测点,共10个监测点。监测项目:SS、pH值、石油类。监测频率:施工期每月监测1次。② 生活污水监测监测点布设:屯昌县坡心镇、定安县黄竹镇、文昌市抱罗镇、琼海市东红农场场部、海口市中税热作物场场部等5个施工分区施工营地及办公生活区污水排放口,各设1个监测点,共10个。监测项目: COD、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等4项。监测频率:施工期每季度监测1次。③ 饮用水源监测监测点布设:在每个施工分区的施工营地饮用水取水口,分别设1个监测点,共10个。监测项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基本项目。监测频率:施工期每年丰、平、枯三个水期各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3天,每天取样1次。④ 地表水监测监测断面布设:在红岭水库坝下游1000m处、引水口处设监测断面。监测项目:pH、水温、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等。监测频率及时间:施工前监测1次,施工期每年丰、平、枯三个水期各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3天,每天取样1次。(2) 运行期水质① 地表水监测监测断面布设:龙州河的温鹅和三滩、文教河的坡柳水闸、竹包水库、南丽湖水库、珠溪河、石壁河、塔洋河、红岭水库及工程取水口分别设1个监测断面,共10个监测断面。监测灌区工程运行时各灌区灌溉水质状况;在排水沟汇口处分别设监测断面,监测灌区工程运行时灌溉回归水水质情况。监测项目:pH、水温、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等。监测频率及时间:灌区工程运行后连续监测3年,每年灌溉时段和非灌溉时段各监测1次。② 地下水监测监测点布设:结合管球排水规划,在西干渠排涝区、东干渠龙河台地排涝区、琼海塔洋排涝区、文昌八角排涝区、海口美备排涝区、文昌文教排涝区、文昌湖山排涝区以及文昌北水溪排涝区各设2个监测点,共16个监测点。监测项目:pH、水深、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铅、铬(六价)、镉等。监测频率及时间:灌区工程实施前监测1次,灌区引水灌溉后连续监测3年,每年灌溉时段和非灌溉时段各监测1次。3.8.4.2生态环境(1) 陆生生态监测调查范围:整个灌区特别是总干渠、干渠和分干渠两侧300m的区域。调查内容:陆生生物生境、多样性及变化情况;区域野生动物区系组成、生态类群、分布以及变化情况;珍稀保护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资源状况、区系组成、主要植被分布以及变化情况;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变化;水土流失变化趋势;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质量及其变化情况。调查时间与频次:工程施工期监测1~2次,工程运行后监测1次。(2) 水生生态监测断面:分别为红岭坝址、屯昌南坤镇良坡水库、定安县自来水公司取水口(南渡江定安县段)、定安县南扶水库美珍村处、定安县南扶水库水闸处、龙州河定安县新竹镇三滩水文站段、万泉河博鳌镇汀州村段、万泉河龙江镇段、文教河坡柳水闸段、文昌市文教河美柳桥段、文昌市湖山水库。监测内容:鱼类组成变化、资源量变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植物。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周期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主要评估工程运行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状况。监测时间2~4月1次,9~10月1次。3.8.4.3人群健康监测范围与任务:调查和收集施工区人员和搬迁人群健康状况,各种疾病的流行资料;对导致疾病流行的传染源、流行特性进行调查,以便分析对比,提出预测预警;对原有居民、移民、施工人员等进行疾病发病率调查;对施工区进行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监测内容:对施工区和搬迁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监测频率:施工区每年监测1次,搬迁前后和施工期各进行一次搬迁人群健康监测。抽样人数为施工人员与受影响人数总和的30%。3.8.4.4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在各个施工营地、枫木镇银台村、坡心镇尚仁坡村、文昌福厚村,分别设1个监测点,共13个监测点。监测项目:TSP、NO2、PM10(同时观测风向、风速)。监测频率:施工期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7天。3.8.4.5声环境监测点布设:在各个施工营地、枫木镇银台村、坡心镇尚仁坡村、文昌福厚村,分别设1个监测点,共13个监测点。监测频率:施工期内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2天,每天24小时昼夜等效声级。3.8.4.6土壤环境监测点布设:结合灌区内不同土壤类型进行布设,每种土壤类型布设3个监测点,共27个监测点。监测项目:PH、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监测频率及时间:灌区工程实施前监测1次,灌区引水灌溉后间隔1年监测1年,连续监测3次。 4初步评价结论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及地方宏观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与所在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同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工程实施后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灌区内城乡居民和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琼东北地区长期供需矛盾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对海南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区环境现状良好,工程建设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环境影响预测中发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可通过进行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得以减免和防治,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不存在制约工程开发的环境问题,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5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海南海控水利建设有限公司邮寄地址:海口市龙华区海秀路18-8号海口鑫源温泉大酒店七楼 联系人:陈工邮 箱:hnhksl@126.com电 话:
****-********传 真:
****-********(2)评价单位评价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邮寄地址:武汉市汉阳郭茨口金龙路特2号联系人:万工邮 箱:wanyanlei422@163.com电 话:
***-********传 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