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亳州市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亳州市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1
第一章 主要成就1
第二章 发展环境4
第三章 发展潜力5
第二篇总体思路……………………………………………………7
第一章 指导思想7
第二章 基本原则7
第三章 发展战略8
第四章 奋斗目标9
第三篇发展任务……………………………………………………12
第一章以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12
第一节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12
第二节 规范提升酒类产业13
第三节 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14
第四节 积极培育新产业15
第二章 以构建现代城镇为重点,提高城镇化水平………………16
第一节 提高主城区承载力17
第二节 建设特色小城镇17
第三章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做好三农工作……………………19
第一节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19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21
第三节 努力实现农民现代化22
第四章 以引进新业态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23
第一节 壮大商贸物流业23
第二节 大力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业24
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24
第五章 以增加投入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6
第一节 交通体系建设26
第二节 水利体系建设27
第三节 能源体系建设27
第四节 信息系统建设28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28
第六章以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30
第一节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30
第二节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31
第三节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32
第七章?以提高公民素质为重点,全面繁荣文体事业………....33
第一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33
第二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3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艺术………………………………………34
第四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34
第五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35
第八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35
第一节 加快科技进步35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36
第三节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36
第四节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37
第九章?以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构建和谐谯城………………...38
第一节 促进充分就业38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8
第三节 加强社会管理39
第四篇实施保障 ……………………………………………??40
第一章?政治保障……………………………………………….40
第二章?人才保障……………………………………………...42
第三章?项目保障……………………………………………...43
第四章?规划实施……………………………………………...43
“十二五”时期,是谯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谯城区负重自强、奋勇争先、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五年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谯城区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制定谯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客观分析“十一五”发展现状,全面把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充分彰显我区发展特色和潜力,努力促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章主要成就“十一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城区带动、开放活区等发展战略,各项发展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和“125”行动计划,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经济总量在全市率先跃上100亿元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45.98亿元、8.03亿元、78.8亿元和70.35亿元,年均增长11.5%、32.7%、33.8%和17.1%。
2、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人33.1:26.5:40.4优化为2010年的26.7:38.5:34.8。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现代中药、白酒、农产品加工业支柱地位更加巩固;以中药材交易为主的商贸物流业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不断迈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3、招商引资激发新活力。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积极引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全区实际到位区外资金近15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40%。同仁堂药业、济人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有力带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4、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举全区之力加快亳州工业园区建设,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五通一平”,入驻企业102家,营业收入35亿元。十八里、古井、大杨等乡镇被列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初步形成了10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功能区。
5、城乡建设取得新成就。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积极推动南部新区征地拆迁工作,北部新城完成规划设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济广高速亳州段建成通车,许泗高速亳州段全线推进,涡河近期治理和拆迁还原全面完成。持续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古井、城父、大杨、淝河、十河等乡镇的一批新村初具规模。
6、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3.44亿元,惠及100余万城乡居民。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2元。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率逐步提高。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实现了应保尽保。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儿童工作等全面进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压力巨大。工业基础积累不足,工业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高;商贸物流缺少新型业态支撑,文化旅游缺少创意产品,面临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
二是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财税贡献度高的大企业、大项目;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支出较大,面临收入总量偏小与支出刚性增长的双重压力。
三是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功能亟待提高。我区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功能薄弱,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管理水平尚需提高,面临城镇化水平亟待提高和城镇功能亟待完善的双重压力。
四是发展平台建设亟需强化,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园区承载能力较低,土地瓶颈制约严重,基础设施条件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差,招商水平不高,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面临招商与安商的双重压力。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需进一步改善。改善民生任务异常繁重,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面临公共服务总量增加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压力。
第二章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谯城区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必将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综观大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1、整体经济形势较为有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以新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广阔空间,将对我区产业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我区现有产业优势较好地契合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市场需求,有望在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中抢占主动地位,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支撑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为我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3、各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部崛起规划要求加快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有利于发挥我区的粮食生产和区位交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亳州布局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导芜湖市镜湖区在产业项目、开发区建设以及金融等多方面与我区对接,有利于帮助我区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
第三章发展潜力“十一五”时期,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多种潜在能量富蕴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必将形成助推谯城跨越发展的新支撑、新经济、新亮点。
1、养生经济发展潜力。随着传统养生逐渐得到重视,中药产品、保健产品及养生服务需求将出现高速增长,养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区有望在全国养生产业分工格局中抢占话语权,实现跨越发展。
2、城镇园区承载潜力。依据《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我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在未来一个时期有较大幅度增加,有利于缓解土地瓶颈制约,特别是随着城镇建设和园区扩区的全面推进、功能进一步完善,将会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好项目入驻。
3、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谯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哺育了曹操、华佗、陈抟等一批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杰出人物,拥有花戏楼、运兵道等国家级文物景观和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潜力巨大。
附表1:“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表
指标 | 单位? | “十一五”预期目标 | 2010年 完成数 | “十一五”年均增速(%) | 评价 |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43 | 145.98 | 11.5 | 提前超额完成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元 | 10000 | 9260 | 8.9 | |
3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70 | 162 | 26.5 | |
4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58 | 69.13 | 5.8 | 提前超额完成 |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0 | 70.35 | 00001.1 | 提前超额完成 |
6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64 | 78.8 | 33.8 | 提前超额完成 |
7 |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 % | 15.5 | 8.03 | 32.7 | 提前超额完成 |
8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3900 | 5122 | 14.3 | 提前超额完成 |
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3500 | 15538 | 00001.2 | 提前超额完成 |
10 | 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1670 | 4565 | 50.9 | 提前超额完成 |
11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 | - | ||
12 | 总人口数 | 万人 | 146 | 161.6 | ||
13 | 城镇化率 | % | 35 | 37 | - | 完成 |
14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以内 | 4以内 | 完成 | |
15 | 小学入学率 | % | 99.9 | 99.5 | - | |
16 | 初中入学率 | % | 97.8 | 99.1 | - | 完成 |
“十二五”时期是谯城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黄金期。未来五年,是谯城区提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张的五年,是统筹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跨越发展。
第一章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做大总量、提速求好为主线,大力实施以药兴区、工业突破、城镇带动、人才优先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区首位度,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幸福谯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二章基本原则1、坚持跨越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依靠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做大经济总量,好中求快,不断跨上新台阶。
2、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的理念,全面参与区域分工,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举措,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产业组织管理。
4、坚持惠民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注民生,体现民意,尊重民情,体恤民本。
5、坚持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和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中实现全面崛起。
第三章发展战略围绕打响“天下道源、曹魏圣地、华佗故里、千年酒乡、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城市品牌,着力实施以下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新跨越。
1、以药兴区战略。全力打造安徽(亳州)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品牌,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最大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加工制造基地、集散基地,努力培育药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工业突破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酒类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3、城镇带动战略。加强城镇、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消费、投资和就业增长,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4、人才优先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一批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四章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12345”行动计划。即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300亿元;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均超过45%;加快做强做大现代中药、白酒、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牢牢把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四个着力点;努力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五个翻一番以上。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0元,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产提效,二产提速,三产提质,二、三产业贡献率不断提高。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50:3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工业突破取得明显成效。
3、城镇建设突飞猛进。主城区、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十二五”末突破47%。
4、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储备项目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600亿元以上。
5、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得到发展,清洁生产得到加强,“生态谯城”建设取得突破。单位GDP能耗下降1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减少6.5%。
6、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结对合作、共建合作取得新突破,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五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500亿元以上。
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公共产品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事业得到加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
8、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拓宽就业渠道,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30000元和10000元。
9、社会安定和谐幸福。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公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附表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 单位 | 2015年 | “十二五”年均增长(%) | 指标属性 | |
1 | 年末人口 | 万人 | 0.85以下 | 约束性 | |
2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300 | 14 | 预期性 |
3 | 第一产业 | 亿元 | 4 | 预期性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21 | 预期性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12 | 预期性 | ||
4 | 人均GDP | 元 | 20000 | - | 预期性 |
5 | 财政收入 | 亿元 | 20 | 22 | 预期性 |
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6 | 预期性 | |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50 | 16 | 预期性 |
8 | 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10000 | 20 | 预期性 |
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0000 | 14 | 预期性 |
10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0000 | 14 | 预期性 |
11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2以下 | - | 约束性 |
12 |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 万个 | 3.1 | - | 预期性 |
13 | 城镇化率 | % | 47 | 2 | 导向性 |
14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 | 95 | 约束性 | |
15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 % | -14 | 约束性 | |
16 | 林木覆盖率 | % | 21 | 导向性 | |
17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 | -6.5% | 约束性 |
深入推进“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和工业突破战略,改造提升中医药、酒类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新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第一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紧紧围绕养生需求,坚持“以药立区”,大力实施《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规划》和“1125”药企振兴计划,促进资源整合、市场细分,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新医药,引导药企走精深加工之路,进一步完善制药工业体系,将中医药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点产业。
1、中药饮片。积极发展道地药材饮片生产,形成“亳药”优质饮片系列产品。建立符合GMP标准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打造饮片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超微饮片以及速溶型、浓缩型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推进中药饮片向标准化、可控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2、中成药。挖掘名老中医验方、特效医院制剂、临床验方、民间验方、偏方等,发展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中成药系列产品。对有市场竞争力、疗效明显的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注重发展普通药物生产,争取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3、中药提取物。积极引进并推广应用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发展道地药材品种提取物,拓展提取物新产品。
4、中药保健品。大力发展增强免疫力、抗衰老、降血脂、时令性的功能性食品和药膳。积极培育中药保健酒产业,引导研发新型保健酒。开发中药保健茶、保健饮品、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及其它养生保健用品。
5、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剂杀菌杀虫剂和兽用中药。积极生产中药保健洗液、保健霜、保健香水、保健漱口液等中药日化产品。大力开发具有消毒杀菌杀虫作用的系列产品。加快发展兽用中药产业,开发动物保健品和中药饲料添加剂。
第二节?规范提升酒类产业依托千年酒乡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白酒振兴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改造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提升白酒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1、加强白酒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建设古井镇白酒产业园,高规格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力求在2015年将古井镇白酒产业园建成集酿造与物流为一体的白酒生产营销功能区。
2、发展壮大骨干企业。以古井贡酒为龙头,难得糊涂酒业、金不换酒业、店小二酒业为骨干,形成“龙头带集群,集群促产业”的发展模式。依托古井镇白酒产业园,提高企业集聚度,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打造白酒知名品牌。建立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扶持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注重提炼白酒质量与品质,提高中高档白酒的产品比重;加强营销能力建设,提高我区白酒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鼓励开发新产品。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现代生化技术与传统酿造技术的结合,加速工艺技术改进升级,促进产品更新换代,适应消费群体、市场空间的新变化,拓展功能保健型白酒、果蔬饮料、功能饮料等新领域。
第三节?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实施“6511”工程,推动传统的“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粮食精深加工。建设大杨粮油食品产业集群,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原料品质,形成粮油食品精深加工密集区。支持良夫、占元、珠东等面粉加工企业走集群经营之路,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食品深加工,做响“安徽面粉城”品牌。进一步做大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精深加工。
2、畜禽产品加工。加快建设畜禽产品加工密集区,壮大现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肉制食品、奶制品、蛋制品、休闲食品等产品,提高肉制食品品质,提升优质畜禽产品品牌影响力。
3、养生食品加工。建设养生食品产业园。充分发挥中药材药食同源优势,开发保健茶、保健食品、蔬菜汁等养生产品,加快打造养生食品加工基地。
4、木制品生产。依托林木资源优势,提高林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开发复合板、密度板加工,壮大家俱、木地板、木制手工艺品等产品生产规模,提高林木加工附加值。
第四节?积极培育新产业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主攻市场前景广阔、增长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的新产业。
1、纺织服装加工。实施名牌带动、以质取胜战略,积极承接品牌服装企业,大力发展中高档面料、服装,积极拓展鞋帽、床上用品以及户外运动装备等产品。
2、电子信息。依托骨干电子企业,力求在家电电子、汽车电子及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与发达地区相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3、印刷包装。大力发展防湿、保鲜、感温等功能性纸质包装材料,积极开发耐水、耐油、耐酸等特殊包装材料和易降解、易回收、可复用的新型生态型包装材料。
4、新能源。发展新型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薄膜电池、光伏并网发电装备。鼓励发展气体、半导体、微波等新光源和新型高效节能产品。
5、医药设备。引进开发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套发展医药包装、医用材料等产品。
专栏1:重点发展项目
中医药:建设现代中药加工示范区、中药材高科技示范园区、中医药服务业聚集区。
饮片加工:实施同仁堂药业精深饮片项目、珍宝岛药业饮片提取及成药生产线项目、华宝药业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宏路药业中药饮片提取物生产项目、千方百剂药业饮片和提取物生产项目、康博药业饮片生产项目、华通药业饮片生产项目、盖福祥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联华药业饮片中药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协和成药业中药精制饮片生产选项目、泰源药业中药饮片及中药提取物生产项目。
中成药:实施沈阳红药药业中成药生产项目、兴和药业配方颗粒生产项目、济人药业疏风解毒胶囊、欣怡胶囊、艾迪康唑生产项目、本草颗粒生产线技改项目、和记黄埔板蓝根冲剂生产项目。
中药提取物:实施神鹿科瑞药业中药提取生产项目、苏州圣百凌药业中药饮片及提取生产项目、协和成药业中药提取生产项目、魏武药业中药材提取生产项目、康华药业制药提取设备生产项目、中淮药业中药提取物中成药饮品及中药颗粒生产项目、名博药业中药提取及配方颗粒建设项目。
中药保健品:实施广印堂药业中药提取和生产凉茶建设项目、利杰药业保健品生产线项目、天顺药业中药饮片及保健品项目。
中药保健酒:实施宏济堂药业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及中药保健品项目、本草药业保健酒花果茶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项目。
白酒饮料:推进古井镇白酒园区建设、实施北京金明仕苏打水、果饮及保健茶生产项目、芳苑花茶生产建设项目、雅丽花茶生产项目、药王谷保健饮料及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协和成药业保健食品酒后茶产品开发项目、北京俑源天功养生保健酒生产线项目。
农副产品加工:华海优质挂面生产线项目、同升色拉油生产项目、亿源生物公司保健食用油生产项目。
其他::静全服饰生产项目、宝刚高仿古家具及床垫生产项目、海创塑钢材生产建设项目、路安交通标志产品生产项目、益源电力设备及电线生产项目、春盛汽车车厢加工生产线项目、克尔沃水雾化铁粉沫生产项目、金泰龙包装印刷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合肥鸿路钢结构生产项目、宇美节能环保型粉沫涂料生产线项目。
第二章以构建现代城镇为重点,提高城镇化水平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的原则,做大做美主城区,做精做强小城镇,全面提升要素资源和产业集聚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一节?提高主城区承载力坚持高标准开发、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成功能配套、承载有力、建管一流的精品城区。
1、加快涡北新城建设。高起点规划设计,全面启动涡北约13.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城市综合功能区、特色产业物流区、休闲养生的宜居区。
2、加大老城改造步伐。科学编制主城改造规划,有序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大涡河景观带、人民北路、华佗广场、宋汤河西岸等百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改造力度。配套建设老城区公共设施。积极推进城区丁家坑等坑塘治理,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生态环境。
3、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主干道,推进城市支路建设,形成快捷、顺畅的城市路网体系。配合完善城市供水体系,加快推进亳州工业园区水厂建设,加快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提高电信、宽带、有线电视等信息化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完善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一体化、市场化、数字化”的要求,推广完善“重心下移、网格管理、长效考核”的城管新机制,强化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市场管理的三大职能。积极推行市容环境服务市场化,创新城管执法工作运行机制。依法整治“三乱”行为,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城市新形象。
第二节?建设特色小城镇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自然地理、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引导建设各具特色的精品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带动乡镇经济快速突破。
1、工业主导型城镇。古井、十八里、魏岗、大杨等乡镇大力发展工业,构建多层次工业产业体系,增强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古井镇创建白酒生产、物流产业园和新型电子产品创业园。十八里镇形成中药饮片加工业集群化发展。魏岗镇着力抓好乳制品加工和畜牧产业园区建设。大杨镇打造全国粮油食品加工基地。
2、旅游主导型城镇。大力发展城父等乡镇旅游业,建设一批农家乐、水上游乐园等旅游项目。发掘伍子胥、张良等名人效应,积极开发四女孤堆、漳华台、回龙寺等一批旅游景点,努力把城父镇建设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做好与华佗、曹操、陈抟、花木兰等历史名人相关的小华庄、谯陵寺、陈抟庙、木兰祠等历史古迹的开发与保护,努力挖掘旅游资源。
3、农贸主导型城镇。大力发展颜集、芦庙、牛集、张店等北部乡镇的蔬菜、烟叶种植和特色养殖,壮大木材加工产业。在巩固十八里、十九里原有优质药材种植规模基础上,支持谯东、沙土、观堂、魏岗、华佗等沿涡乡镇,积极建设亳州市中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加快开发亳州市药用植物园。大力发展双沟、古城、淝河、立德、龙扬等南部乡镇的优质小麦、大豆、棉花、蔬菜等农产品种植,进一步扩大苔干、大蒜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铜关粉皮”、“观堂大蒜”、“秦大园萝卜”、“卧马桃”、“苏赵梨”等品牌影响力;培育一批农业经纪人和养殖大户,做大做强粮食交易市场。
4、城郊服务型城镇。大力发展十九里镇、赵桥乡、十河镇、华佗镇等城郊服务型城镇。十九里镇发挥中药材种植优势,打造道地中药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基地。十河镇、赵桥乡、华佗镇抓住南部新区和北部新城规划建设机遇,努力打造全市精品“卫星镇”。
专栏2:重点发展项目
主城区:实施华佗广场改造项目、宋汤河西岸老城区改造项目等。
乡镇:实施乡镇建设“三个一”、“六个一”工程
第三章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做好三农工作立足谯城实际,统筹做好三农工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建设4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6个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一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围绕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全省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我市打造百亿斤粮仓目标,落实小麦千斤区创建规划,提高我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整建制小麦千斤镇、吨粮田示范镇,带动全区粮食生产;积极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高产、高效玉米种植面积。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110万吨,年增长4%。
2、推进规范化种植,促进中药材生产扩量提质。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加快中药材良好规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亳芍、亳菊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十二五”末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建设30万亩中药材良好规范种植基地。积极组织龙头企业进行良好规范化产地认证和GAP认证,推进中药材种植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中药材专业镇和专业村,推进中药材区域化发展,到“十二五”末,形成8个中药材种植专业乡镇和10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
3、推进畜牧业振兴计划,扩大畜禽饲养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养殖结构,建设规模养殖基地;组织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创建活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疫病防控体系,保障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到“十二五”末,建成标准化饲养小区(基地)5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5500家,规模化率达到75%,畜禽产品总产量达27万吨。
4、突出蔬菜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加快引进蔬菜新品种,扩大优质蔬菜生产,到“十二五”末,全区蔬菜面积达到70万亩,产量140万吨。加快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以双沟、赵桥为中心的2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以牛集、魏岗为中心的万亩烟叶生产基地,稳定大豆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5、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建设十八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谯东中药材高科技示范园区、双沟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魏岗畜牧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杨现代农业小麦产业示范园区、城父蔬菜生产配送示范区。到“十二五”末,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6、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60家;迅速壮大以药材合作组织、蔬菜合作组织、畜牧养殖合作组织和农机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化组织,提升市场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0家;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万亩。继续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交易市场。
第二节?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贯彻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广大农民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1、加快新村建设。结合“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严格按照镇乡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本着“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坚持群众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的四自方针,积极推进新村建设。
2、完善新村功能。依据村庄布点规划,集中整合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土地整治、农民健身工程等民生工程资源,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综合治理村容村貌。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积极推进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改厨)、“四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死角)、“三节”(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
第三节?努力实现农民现代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1、培育知识化农民。落实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全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培训技能化农民。大力推行阳光工程培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技术娴熟的技能型农民。
3、培养组织化农民。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直接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农户的比重。
4、发展职业化农民。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
专栏3:重点发展项目
现代农业: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增粮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实施谯城区大蒜生产基地建设及产品系列开发项目、魏岗镇年产20万头绿色商品猪生产基地及加工项目、谯城区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及深加工项目、亳州天利达良种猪绿色活体生产项目、乳肉兼用型黄牛快繁及奶制品加工项目、绿色无公害肉鸡养殖加工项目、成威饲料公司扩建项目。
五马地产药材批发市场、谯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十河天意绿色蔬菜生产加工储藏配送中心。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谯城区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大杨粮食产业园、亳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四章以引进新业态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引入新业态、发展新产业为主线,强化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节?壮大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业总体规模、集聚辐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建成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十二五”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
1、建设物流承载平台。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配合建设中华药都中药物流中心,培育仓储物流标杆企业,建设全国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流中药物流与信息中心。新建小商品批发城,构建商贸物流、连锁零售配送体系。发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品牌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升亳州蔬菜批发市场集散能力。
2、发展专业市场和道口经济。按照城市商业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华佗广场、亿都财富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发展机动车交易市场、建材交易市场、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大力培育亳州工业园区商业核心区和涡北新城商业中心。在高速公路以及国、省道道口周边发展道口经济,提升交通干线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3、活跃农村商贸市场。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农超对接”、“新网”、“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工程,积极引导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改善农村商贸环境,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节大力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1.金融业。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做强药都银行、园区银行,着力吸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机构入驻。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支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加大融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利用企业债、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促进融资来源的多元化,鼓励各类融资平台加大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管理,防范风险。
2、房地产业。结合城中村、棚户区、老城区改造,积极引入商业地产标杆企业,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和综合写字楼,构筑商圈载体,促进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线,实施高端切入、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策略,大力发展商品住宅,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
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科技和信息服务业。鼓励发展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行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系统集成、电信服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业。努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完善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产业链,形成物联网基础数据库、研发体系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商务服务业。鼓励发展法律、会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就业和劳务中介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建设中央商务区,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
3、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服务业,支持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养老托幼、生活品配送等新型服务业。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步伐,构建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
专栏4:重点发展项目
商贸物流:实施雷允上仓储物流二期工程项目。实施艺佳药业仓储物流项目。建设中石化亳州油库。建设亳州春雨光彩国际汽车城。实施安徽乐之行汽车销售、捷运汽车销售、隆润汽车销售、安腾汽车销售等项目。实施沃尔马商场项目、天运物流项目、蔬菜批发市场扩建项目、亿都广场项目、工业品批发市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标准化粮食仓储建设项目。
新兴产业:天利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及并网发电项目、华杨太阳能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安徽皖能垃圾发电项目。
第五章以增加投入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城区薄弱环节拓展,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交通体系建设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重点,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1、公路。配合推进泗许高速、国道105线、国道311线、省道307线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县乡村公路网建设,加大危桥改造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大力推进乡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道路养护和管理。
2、水运。高效利用涡河岸线资源,改造提升谯城东港码头,新建大寺集作业区和谯城、十八里、十九里码头,完善集疏运综合功能。实施涡河航道复航和整治工程,提高沿涡码头的吞吐能力和现代化作业能力。
3、站场和公交。沿交通主干道配套建设现代化货运枢纽站场,提升仓储物流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积极发展农村客运,争取城市公交覆盖全部乡镇政府驻地,鼓励开通乡镇至主要村庄的公交线路,形成覆盖城乡、连接产业园区、主要居民点和社区的快捷公交网络。
第二节?水利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水环境保护及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
1、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维修加固油河(含漳河)、洺河、赵王河等流域内堤防;进一步疏通水系,逐年治理武家河等一批中小河道及大中沟,除涝标准提高到5年一遇。维修中小型涵闸、新建中小河流节制闸、沟口防洪闸等近百座。新建桥梁百座以上。到2015年,油河(含漳河)、洺河、赵王河等河流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其余大中沟提高到10年一遇。
2、灌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溉排水条件,新打农用机井和清淤修复机井同步推进,布点建设固定排灌站和流动机站,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至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5%,节水灌溉普及率达到20%;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3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
3、水环境防治建设。依托科技进步,加强污染源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到2015年,境内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在不断流和上游入境水质达到同期水质目标的情况下,涡河及其流域内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第三节?能源体系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加大能源利用结构调整,保障能源稳定、安全供给。
1、电网及变电台站。积极配合完善亳州220kV电网结构,构建谯城区北环网,扩建220千伏谯北变;新建大杨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电力网络。
2、清洁能源。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屋顶计划”,鼓励在城市公共建筑安装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提高太阳能应用水平。加快绿色能源区、绿色能源乡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养殖小区与联户沼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十二五”末,实现农村沼气站全覆盖。
第四节?信息系统建设以促进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融合”为重点,加大宽带骨干传输网络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1、加强信息骨干网络建设。支持配合建设基础传输网,逐步实现光缆的统一分层使用,消除信号盲点。到2015年,力争实现村村通宽带,主城区和主要街镇实现宽带无线接入。
2、提高信息应用水平。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建设区公共信息数据库。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
第五节?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绿色增长,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1、大力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工业污染,严格环境准入,严把环保第一审批权关口,严禁发展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的行业;推进医药、酿造等重点行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力争全区50%的企业实施清洁工艺改造;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标准,突出涡河谯城段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污染严重的小支流;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对主要工业企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减排,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6.5%。
2、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生态村、生态乡镇、绿色学校。完成编制谯城区生态区规划,建成省级生态村5家,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人居,防治乡镇水源地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集中式供水安全。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专栏5:重点发展项目
交通:建设龙杨客运站、观堂客运站、李集客运站、颜集客运站、沙土客运站、温集客运站、十八里客运站、黄营客运站、立德客运站、柳行客运站、刘集客运站、十八里物流中心。每年建设40对候车亭、招呼站。
涡河航道复航、整治工程;新建大寺集作业区、谯城码头、十八里码头,改造提升谯城东港码头。
水利:实施防洪除涝工程,治理油河(含漳河)、洺河等10条河流,对57条大沟进行疏浚及配套建筑物维修加固;实施灌溉和水源工程,新建中小河流涵闸26座,拆除重建涵闸36座,维修加固涵闸79座,新建固定排灌站5处。
能源:推动绿色能源区、绿色能源乡(镇)建设工程。
信息:推进“三网惠三农”工程。
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实施涡河流域污染控制工程。
建成国家环境监测三级站。每个重点乡镇新建1座垃圾处理厂及卫生填埋场。
第六章以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全面加强对外合作,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加快要素项目集聚,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实力。
第一节?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是发展第一要事的理念,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水平和实效。“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一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超10亿元的项目3至5个。
1、明确招商方向。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镇建设等重点领域,注重完善主导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加强与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大力引进“好、大、高、外”和“专、精、特、新”项目。
2、创新招商方式。派出精干团队常驻发达地区,提升驻点招商成效。积极利用药交会、酒博会等平台,强化节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高度重视“以商招商”。积极探索委托招商新方式,强化专业招商。建立完善谯城招商信息网等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强化与战略投资者的联系,开展“点对点”招商。
3、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招商人才和组织资源,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能够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导向、有综合知识结构、掌握招商策略和懂得专业谈判技巧的招商引资队伍,确保招商人员一心一意地招大商、招好商。
4、完善招商推进机制。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调度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六个一”推进工作机制和全程服务帮办制度,促进招商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大项目招商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积极性。
第二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工业发展的新城区、经济增长的新载体、招商引资的新平台、特色产业的新亮点、谯城崛起的新基地。
1、亳州工业园区。按照“三步走”发展步骤,稳步推进园区扩区扩容,到2015年实现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五园”产业布局,建设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医药产业园;以中药养生保健品、中华药膳养生饮食产品、中药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生产为主导的养生食品产业园;以汽车、电脑、电器零配件、中药加工设备等加工制造为主导的电子机械产业园;以医疗器械制造、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园;以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宗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配套发展汽车销售专业市场、中药物流专业市场、综合商品专业市场、烟草物流专业市场,强化商务、物流、科研、生活等服务功能,促进工业园由专业化园区向综合功能区转变,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乡镇工业功能区。以加快皖北发展为契机,以实现工业强镇为目标,结合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古井、十八里扩权强镇建设,积极扶持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为产业提升拓展空间。鼓励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参与乡镇功能区建设,完善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形成具有镇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3、合作共建开发园区。以亳州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政府、国家级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中央企业等主体合作共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采取股份合作、委托招商等合作共建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探索产业承接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合作,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1、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外经专项资金及对外投资奖励政策,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带动劳务和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大型交易会展,寻求国际贸易商机。依托发达地区贸易型公司,推行外贸代理制,促进外贸发展。
2、推进多层次合作。紧紧抓住与芜湖市镜湖区结对合作的机遇,加大交流和协作,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利用“徽商大会”等高端合作平台,参与各类经贸合作活动,扎实推进央企对接、百家民企进亳州等活动。鼓励发展商会、协会等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各地商会、协会的联系和合作。
专栏6:重点发展项目
亳州工业园区:实施西扩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乡镇工业集中区:积极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升格工程。
第七章以提高公民素质为重点,全面繁荣文化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以提高公民素质为重点,丰富文化活动,激发创造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升公民文化水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第二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建设一批功能实用、标准较高、覆盖面广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乡镇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促进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历史人文景观、宗教文物的保护和修缮,进一步扩大文化交流。到2015年,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艺术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深入挖掘谯城深厚文化底蕴,加大“五个一”工程创作力度,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进一步活跃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繁荣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弘扬五禽戏、二夹弦、梆子剧、剪纸等民间艺术,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抓好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市场秩序
第四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
充分借助“天下道源、曹魏圣地、华佗故里、千年酒乡、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品牌力量,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资、高水平建设,加快文化旅游。做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华祖庵等重点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推进北关历史街区立面改造,修复古民居和钱庄、粮坊、会馆等古老店铺;充分利用曹操、华佗、陈抟、张良、伍子胥等名人效应,大力开发谯陵寺、小华庄、陈抟庙、漳华台、回龙寺等历史古迹;合理开发郑店孜生态度假村、中华药都养生园、大寺生态园、城父文物古迹等沿涡景观旅游带,建设集观赏、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区。开发养生药膳菜系,打造药膳餐饮品牌,建设特色饮食一条街,推广地方风味小吃、“农家乐”等具有地方特色菜肴,重点开发便携式的养生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重视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营造,引进建设一批星级酒店。结合新村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馆。借助民间艺术,积极开展药博会、酒文化节、名人祭奠等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拓宽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渠道,提高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营造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科学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增加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促进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精心培育和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体育产业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体育消费,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各种体育事业。大力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运动用品、体育人才等市场。
专栏7:重点发展项目
文化旅游:亳州美术馆建设项目、郑店子4A级风景区建设项目、亳州涡河大寺生态园建设项目、亳州市药用植物园开发项目、“一区一园一场四街”(中药材观光购物旅游区、中华药都养生园、华佗养生广场以及养生四街:购物、药膳、保健、美容)建设项目,四女孤堆、章华台、回龙寺、谯陵寺等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北关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项目、传统民居和钱庄、粮店等古老店铺修复项目。
第八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从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社会建设领域,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加快科技进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15年新增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以上。建设和完善安徽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安徽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中药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服务站),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争取自主创新资金支持,促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管理科学的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壮大。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到2015年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集镇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城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及困难群体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公平;调整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安全工程。扩大高中教育,积极引进教育教学人才,实施“名师工程”,争取亳州三中成为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创办中药材技术人才、旅游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城区新建一所大型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节?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管体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十二五”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完善的疾病预防保健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强化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健全疫情信息报告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十二五”末,传染病监测完成率、暴发疫情调查率、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网络直报覆盖率、疫情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均达到100%,以乡镇和街道为单位的主要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第四节?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完善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接生行为,努力保持出生性别比平衡。加大对出生缺陷干预和优生促进工程的投入力度,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婚育方式,降低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加快人口计生服务网点建设,培育高素质的人口计生服务队伍,建立健全三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人口全员化管理和全程代理服务,提升人口计生综合服务水平。
专栏8:重点发展项目
科技:实施沪谯中药饮片厂国家级中药饮片炮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同仁堂中医药产业研发物流文化中心项目、协和省级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暨中药出口商检中心项目。
教育: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和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科研兴教”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安全工程。
建设二中新校区;完成城区黎明、拂晓分校、一回民、市府、夏侯等小学的改造扩建工程;完成马元、牛市小学恢复建设工程;完成四中、八中运动场建设工程;新建南部新区、亳州工业园区小学9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支持大寺职高创建省示范职业高中;完成谯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亳州五中创办综合性高中;实施京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亳州市华佗药膳养生学校项目。
卫生:实施中医药“三名”(名院、名科、名医)、“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实施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
实施亳州华佗中医院新区建设项目。
第九章以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构建和谐谯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着力增加就业,增加社会福利,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谯城。
第一节?促进充分就业健全技能培训制度,培养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推动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失业下岗人员以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推进养老社会化,“十二五”末,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工、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商业保险,加强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学生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失业保险。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开展残疾人救助事业。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健全灾害管理体制,增强救灾应急能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十二五”末,形成更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第三节?加强社会管理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燃气、加油站等重点领域以及公共场所、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强化消防安全配套设施。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和防治。加强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增强民众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治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群防群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保障,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公正廉洁执法,深化严打整治,巩固打黑除恶成果,依法打击非法传销、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创建平安谯城。
信访维稳。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领导接访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信访渠道,重点解决好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和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应急处突。推进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预警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平台。
全面贯彻民族和宗教政策,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以及物价、审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专栏9:重点发展项目
社会保障:建立本区工伤职工康复中心。完成区光荣院建设。
就业:建设28个农民工创业园。完善区、乡、村三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
第四篇实施保障
“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实施,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做大总量、提速求好”目标的实现,事关我区能否跟上全省、全市发展步伐。因此,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强力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十二五”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第一章?政治保障
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全区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速求好”的目标,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要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突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实践锻炼,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凝聚力量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增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坚持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弘扬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深入推进“56130”党建集群示范点创建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贯彻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运用正确方式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推动谯城加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第二章?人才保障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着力打造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队伍。鼓励人才向企业集聚,向基层集聚。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依法管理、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快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为基础,按岗竞聘、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加快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引进步伐,有针对性地引进、调配、补充和留住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改革和完善“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构建人才工作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党委、政府与高级专家、优秀企业家联系制度,提高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水平。加快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健全人才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联网贯通的信息服务网络。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第三章?项目保障
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加强项目谋划,推进项目实施,形成“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市、区规划和重点建设任务,谋划一批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库和省“861”项目库。
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选址、环境评价、用地等相关前期工作。健全项目分级负责、现场办公、定期调度等推进机制。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落实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建立健全区领导及相关部门联系项目责任制,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个性化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尽快投产使用。
第四章?规划实施
统筹协调。围绕本规划,组织职能部门编制并实施“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一完整的规划体系。各专项规划要以本规划为依据,接受本规划的指导。
落实责任。规划编制部门制定实施规划的年度计划,逐项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及工业园区,层层落实,步步推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评估修订。规划编制部门要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经评估发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规划编制部门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报区政府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确保规划科学性和指导性。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负重进奋、加速崛起的关键历史阶段,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创造崛起条件,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