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区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规划(2018年-2023年)

《滁州市琅琊区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规划(2018年-2023年)

《滁州市琅琊区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发展规划(2018年-2023年)

琅琊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

目录

********9/********59.html#_Toc********">一、总体要求4

********9/********59.html#_Toc********">(一)指导思想4

********9/********59.html#_Toc********">(二)基本原则5

********9/********59.html#_Toc********">(三)总体思路6

********9/********59.html#_Toc********">(四)发展目标7

********9/********59.html#_Toc********">(五)规划区域及面积12

********9/********59.html#_Toc********">(六)发展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15

********9/********59.html#_Toc********">(七)功能布局24

********9/********59.html#_Toc********">二、主要任务27

********9/********59.html#_Toc********">(一)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27

********9/********59.html#_Toc********">(二)招引和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29

********9/********59.html#_Toc********">(三)加大人才培训与引进力度30

********9/********59.html#_Toc********">(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31

********9/********59.html#_Toc********">(五)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34

********9/********59.html#_Toc********">(六)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36

********9/********59.html#_Toc********">三、重大工程38

********9/********59.html#_Toc********">(一)电商招大引强工程38

********9/********59.html#_Toc********">(二)电商集聚区建设工程38

********9/********59.html#_Toc********">(三)电商精准扶贫工程39

********9/********59.html#_Toc********">(四)电商示范建设工程39

********9/********59.html#_Toc14541199">(五)电商人才培训工程40

********9/********59.html#_Toc14541200">(六)电商应用工程41

********9/********59.html#_Toc14541201">(七)“大数据溯源”工程43

********9/********59.html#_Toc14541202">四、保障措施44

********9/********59.html#_Toc14541203">(一)加强组织领导44

********9/********59.html#_Toc14541204">(二)完善工作机制44

********9/********59.html#_Toc14541205">(三)强化招大引强45

********9/********59.html#_Toc14541206">(四)落实政策保障46

********9/********59.html#_Toc14541207">(五)注重人才培养46

********9/********59.html#_Toc14541208">(六)强化项目支撑47

********9/********59.html#_Toc14541209">(七)实施评价考核48


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强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国办发〔2013〕89号)、《滁州市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政策的通知》(滁政办秘〔2015〕135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滁州市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深化“三产兴区”发展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办、行业管理、市场运作”运作模式,促进“两个结合”(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相结合),紧抓“五大关键”(园区、物流、平台、政策、人才五个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主打“八大领域”融合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跨境电商、电商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加快重大支撑项目建设,加快特色资源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力度,推进区域电子商务的集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及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电商产业的溢出效应,形成整个电商产业多维度、立体化发展,构建企业与居民全面参与、业态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优良、遍及城乡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配套支撑体系,打造成为区域跨境电子商务集聚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区、网上自贸区线下平台。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营。政府积极推动、逐步规范、加强引导,创建更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潜力。

2.发挥优势,注重特色。依托琅琊区位、政策、产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在特色产品、主导产业、旅游、跨境、农村、社区等领域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特色品牌。

3.招大引强,重点突破。注重引进重大电商项目,特别是符合琅琊区资源优势的细分类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区域性交易中心(平台),形成“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向园区集聚,发展产业,培植税源。

4.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充分整合市内外优势资源、借船出海;着力优化电子商务发展布局,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业功能区和专业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引导电子商务相关业态集聚发展。

5.示范引领,突出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知名品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促进电子商务与第一、第二产业及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升级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深化普及,创新创业。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引领,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多种模式带动实体生产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形成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态势。鼓励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三)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规划引领、重点突破、招大引强、集聚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招引和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推进重点领域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加大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等主要任务和落实电商招大引强工程、电商集聚区建设工程、电商医药健康工程、电商示范创建工程、电商精准扶贫工程,电商培训工程、电商应用工程、大数据溯源工程等八项重大工程,强化措施补短板,坚持本土培育、招商引进并重,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电商园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仓配物流设施建设,持续深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快装备制造、农村、畜牧、跨境、旅游、商贸、物流企业普及电商应用,创新细分行业电商模式,全面打造区域跨境电子商务集聚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区、网上自贸区线下平台。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腾飞”的思路,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大企业引领、小企业培强、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大众化应用”为核心,通过落实“七项任务”,实施“八大工程”,到2022年,入园企业达到150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4亿美元。到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2亿美元,最终形成“一核四区多极”的园区空间布局,将园区打造成为立足滁州市、辐射长三角、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打基础、强应用阶段(2018-2020年)

加强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金融配套支持、网络经济信用体系和政策配套体系等支撑环境建设,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电子商务聚集效应明显。

(1)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商务成为滁州市经济发展新动力,交易规模稳步提升。力争到2020年,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达到1.8亿美元。

(2)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及推广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到2020年底,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琅琊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制造、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不低于5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30%。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琅琊区跨境电子商务品牌知名度得到一定提升。全区培养2个电子商务公共品牌,培育3个“滁州造”互联网品牌。在农村、特色产品、传统产业、旅游、畜牧、跨境等领域电子商务取得重大进展。

(3)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商务服务业功能区和跨境电商集聚区的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加快园区升级改造,建设电商集聚区、仓储物流区、配套生活区、创业孵化区四个功能区。培育本地电商平台2个以上,新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1个省级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5家跨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设立1-3个公共海外仓。

(4)电商人才培训初见成效。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和投入,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滁州学院和国内知名电商服务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面向本地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电商实操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到2020年年底,支持企业开展合作办班、定向培养、建立电商实训基地等项目,累计培育电子商务应用人才2000人次。

(5)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完善电子商务扶持奖励政策实施细则,搭建行业电商联盟,发挥滁州市网络经济促进会等协会的对行业指导功能。建设 “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装备制造供应链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医药大健康交易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和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企业孵化、创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将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树形象、创规模阶段(20212023年)

(1)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园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3亿美元。

(2)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电子商务普及和应用水平全面提高,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长,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琅琊区企业(包括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85%以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60%以上。琅琊区跨境电子商务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培养电子商务公共品牌达到3个,培育“滁州造”互联网品牌达到5个。

(3)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电子商务服务业功能区和电商集聚区的发展布局全面形成。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医药健康电商城、电商物流公路港、生鲜农产品电商园区、食品电商产业园区、家电电商物流园区、装备制造电商园区等专业园区取得初步成效。电商园区提档升级完成,建成跨境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孵化园、楼宇),建成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20家,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

(4)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到2022年,培育1个省级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30家跨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设立5个公共海外仓。

(5)人才瓶颈基本缓解。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和投入,积极引进电子商务高端人才,优化创业和就业环境,为电商提供人才支撑;累计培育电子商务应用人才3000人次。

(6)支撑体系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基础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建立起基本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链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数据中心、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家电交易平台、医药健康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1个中心5个平台)运营效果明显,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企业孵化、创业服务体系和统计服务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腾飞阶段(2023-2025年)

(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到2025年年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超过5.2亿美元。琅琊区发展成为政策配套齐全、服务体系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中部地区领先的网络经济强区。

(2)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普及和应用水平全面推广,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长,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全区企业(包括生产制造、种植加工、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95%以上。电子商务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电子商务公共品牌达到8个,培育“滁州造”互联网品牌达到10个。

(3)集聚示范效应明显。“一核四园多极”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空间布局形成。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功能区和特色电商集聚区的发展效应更加明显。到2025年,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20家。力争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

(4)跨境电商取得长足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5.2亿美元,省级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3个,跨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100家,设立公共海外仓10个。

(5)人才优势凸显。创业和就业环境优化,跨境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成效显著,为电商提供人才支撑。到25年,累计培养电商人才4000人次以上。

(6)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物流配送、政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信用、电子认证、物流、宣传推广等配套体系齐全。大数据中心、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健康产品电商平台、家电交易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1个中心5个平台)运营效果显著,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集聚,促进装备制造、商贸服务业、农产品、旅游、畜牧、医药健康、仓配物流、跨境电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

(五)规划区域及面积

1、园区位置

琅琊区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

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滁州市的位置

滁州市在安徽省及周边城市群的位置

2、四至范围及面积

四至范围:东至九华山路,西至何郢路,南至芜湖路,北至铜陵路。

面积:规划占地面积22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28.9万平米。

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平面图

(六)发展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

1、发展定位

1、打造成为区域跨境电子商务集聚中心。通过构建成熟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吸引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前来集聚,争取成为安徽省网商数量、业务规模上排名靠前的区域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中心。

2、打造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区。积极争取成为安徽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先行区,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在制度、管理、服务等领域积极创新,探索适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管理方式。

3、打造成为网上自贸区线下平台。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自贸区建设工作,按照网上自贸区线下平台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网上自贸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需求的发展环境,规划符合条件的发展空间,建设成为网上自贸区线下平台。

2、产业发展方向

推进以下重点领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1.优势特色农业

以滁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加快建设“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大宗农产品、生鲜农产品、食品拓展互联网市场,探索原产地直销、预售、跨境交易、生鲜农产品及非标准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到2025年,力争实现交易额20亿元。

食用菌:以食用菌为重点突破口,以龙头企业或行业组织带动,整合滁州市香菇行业资源,扩大“滁州香菇”影响力,培育“滁州香菇”战略品牌,积极拓展鲜香菇、干香菇、香菇礼品、香菇深加工产品、跨境贸易五大销售体系,带动全区香菇生产加工企业,形成团队,抱团发展,力推滁州香菇成为全球唯一性的“食用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全国香菇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品集散中心,真正实现滁州香菇“卖全国”“卖全球”的商业模式。

特色杂粮:重点支持我区花生、彩色小麦、小豆类等杂粮产品采用区域公共品牌的子母品牌模式,统一包装和设计,利用各种网络渠道进行线上打包销售。培育或引进杂粮生产和深加工企业和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使我区成为这些产品的区域性线上交易基地。同时,延长产品的产业链,研发适合消费者不同需求的各类杂粮加工产品,打造养生保健杂粮品牌,发展成养生杂粮电商的重要货源地。

特色林果:以猕猴桃、黄金梨、板栗、软仔石榴、朱砂红桃等为依托,进行重点打造。针对林果产品上市时间集中、不易存储的特点,一方面采用在苏宁、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网等专业电商平台众筹和预售方式进行销售,采用集中采摘集中发货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消费者口碑,进而结合本地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推动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国内知名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进行合作,促使本地特色的林果走出去。

花卉苗木:重点支持集产、销为一体的O2O电子现货交易平台,改变花卉产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带动整个行业走线上接单、线下成交的O2O销售之路。同时,依靠市场行情大数据技术,对种植、市场需求进行分析,选择与市场对应的优良品种,适度扩大花卉种植面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花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的花卉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种苗出口创汇基地、新品种研发和珍稀品种培育基地、花卉产品深加工基地和花卉观光旅游胜地。

畜牧业:鼓励发展畜牧养殖业电子商务。引进畜牧养殖类电商平台,鼓励畜牧养殖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优质、 安全、直供、可追溯的养殖产品。以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为目标,引进全国最大的畜牧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农信互联,以正大禽业等加工企业为突破口,积极培育肉牛、生猪、奶业、肉鸡、蛋鸡五大优势产业,发展畜牧业电商,力争到2025年实现超30亿元交易额。

2.医药大健康产业

依托滁州市丰富中药资源,以建设“国际医药健康城市”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载体抓手,引进国内百强药企和研发机构,建设“国际医药健康城市”“医药电商谷”“医药文化博物馆”“国家智能化医药仓配基地”等项目,与市政府联合举办“国际医药文化节”。支持本地自建中医药健康养生平台,加大传统艾条、无烟艾条、艾叶精油系列、迷你灸系列的研发,打造品牌,形成规模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生产中药保健器材、食品、饮料等产品。同时,借助于网络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基地、药材种植基地、保健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健康产业资源有效融入旅游线路,着力培育以中药材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以此带动健康养生及食品产业的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交易额10亿元。

3.电商物流业。结合滁州市处于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优势,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为突破口,加快物流业转型发展,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物流节点;支持市场运营主体、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建立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引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集团等平台,合作建设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仓配体系、公路港。引导园区建设综合冷链物流园区,完善网络接入、仓储、快递分拨配送、结算等电子商务配套功能;建设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承担面向县(区)的快递集中理货、分拣、封发等功能。到2025年年底,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

4.装备制造业。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应用电商开拓市场。鼓励与钢铁、建材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合作,优化采购分销体系,实现产业信息共享和网上销售。引进第三方专业平台,建设集交易、金融、物流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供应链平台。依托滁州市家电、汽车零配件市场的资源,形成上下游渠道、产品资源,以及银行、物流、信息资源的聚集。同时,通过这一资源聚集的平台,支持会员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的资源配置,力争到2025年实现超30亿元交易额。

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一是结合滁州市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引导装备制造、家电、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配变电设备、光学仪器、纺织、新型建材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引进第三方装备制造类电商平台,对企业电商团队进行技能培训和孵化,尽快培育壮大一批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企业,推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个性化需求,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二是鼓励同国家级行业协会、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举办生产制造类电商峰会,开展工业企业与第三方专业电商平台对接活动,鼓励工业企业深化采购和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应用。三是支持云防爆等优势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向行业细分电子商务平台转化,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在垂直细分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到2025年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95%,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交易额50亿元以上。

5.文化旅游业。围绕“以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示范市和生态养生休闲目的地为产业核心”的目标,引进知名旅游平台企业,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整合旅游消费信息资源、推进旅游景区WIFI覆盖、普及二维码导览等措施,提升旅游消费体验。鼓励旅游景点、旅行社、宾馆、餐饮娱乐单位等与旅游类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开展景区门票、酒店住宿、餐饮、交通、旅游路线的在线预订,推广电子门票、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与商贸流通、快递服务、生活服务企业合作,提高线上和线下各项服务的协同能力,带动农产品、民族民俗工艺品等特色产品销售和餐饮、娱乐服务的消费,促进旅游综合效益的持续增长。到2025年年底,全区3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区打造5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力争实现线上交易额5亿元。

6.跨境电商。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园区、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等平台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信用管理、质量安全、统计监测、风险防控“七大体系”,健全跨境电商生态链条。

探索发展“综保区+内陆口岸”等具有显著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推动进口“海外仓”内移,鼓励出口“海外仓”建设,完善具有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仓配一体等功能的仓储物流网络。

探索“互联网+外贸”业务新模式,引导本地传统外贸企业上线经营,帮助企业逐步实现经营电商化、产品定制化。

探索“互联网+加工贸易”升级新举措,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逐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物流、结算于一体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探索“互联网+制造业”流通新渠道,引导一批优势产业聚集,对接国际市场,拓展营销渠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优品牌。探索建设“B型报税物流园区”,便利跨境电商发展。到2025年年底力争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5.2亿美元,省级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3个,跨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100家,设立公共海外仓10个。

7.商贸流通业。支持商贸企业依托线下品牌、客户资源优势,建立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引导传统百货、连锁超市更新发展理念,运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依托本地化服务优势开展生鲜产品、日常消费品和本地生活服务类商品网络零售,实现网上下单、即时送货或就近提货的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微博、微信和本地社区新媒体营销,提高营销精准度和传播效率。支持百货企业开展大数据营销,深入挖掘已有会员数据价值,分析消费取向与消费习惯,开展精准营销。重点支持基于电子商务开展的企业并购、重组和联盟,鼓励商贸企业抓紧机遇,抱团发展,推进传统商贸业的转型与变革。力争到2025年,建成2家省级商贸流通类电商示范企业,全区实现电商交易额100亿元。

9.金融服务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引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线上线下互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设立电商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股权众筹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鼓励企业申请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引进已取得牌照的支付机构建设支付平台,创新服务,丰富产品,加强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相互合作,扩大互联网金融应用规模,建设区域性结算平台。鼓励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等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自营、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拓宽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提供消费便利。

促进电子商务涉及的信用保证、小微企业信贷信用保证等险种发展,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建立在线旅游服务企业投保机制。建立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投保机制。

9.社区服务业。积极促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与社区商业网点融合互动,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服务,提高社区商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探索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消费功能,支持小区利用闲置房间、地下空间等打造便民服务点,将零散的社区服务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整合,统筹建设和改造餐饮、住宿、家政、洗染、美容美发、维修、物流、金融、文化、娱乐、休闲等生活服务网点,探索建设“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城市发展竞争力。

培育社区电子商务项目。鼓励快递进社区、进校园,推广智能投递,将快递配送站、智能快件箱作为新建小区必建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社区物业、连锁商业机构、便利店、村级信息服务点等提供快件派送服务。新建小区应将快递投送场所纳入规划。以每天惠、每日鲜等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企业为抓手,推动社区商业从商品销售为主向提供居民生活综合服务转变,逐步打造智慧社区。

(七)功能布局

依照“政府引导、差异布局、市场运营、产业集聚”的规划理念,打造“一核四区多极”的跨境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格局,实现电子商务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电子商务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区的空间分布,最终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商务核心枢纽港。

功能区规划区域图

一核:

即综合服务核。以综合办公楼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服务空间,建设“一个中心,五大平台”(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健康产品交易平台、装备制造供应链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规模聚集、专业化发展的中心城区电子商务空间格局。

四区:

1、电商集聚区。集聚农副产品、仪表线缆、医疗器械、家居用品、跨境电商等五大类型电子商务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聚集发展效应,大力推动琅琊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2、创业孵化区。集青年创业、企业孵化、苗圃加速为一体,同时打造“奇客营”电商创客空间,为中小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仓储物流区。注重与信息化的结合,选择高效的交通运输组织,发展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的现代物流模式,为琅琊经济开发区及周边的工业生产链提供主要的生产性服务。

4、配套生活区。集职工宿舍、专家公寓、职工餐厅、生活超市、健身中心、图书馆等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为产业园区内企业提供完备的生活服务后勤保障服务。

多极:

结合周边各市县的产业基础和主导产业定位,依托周边市县电商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分工合作,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实现内外贸差异化发展,最终形成带动周边市县多极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

1.加快电商专业园区建设,形成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对现有的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电商物流公路港”“生鲜农产品电商园区”“装备制造电商园区”“家电电商物流园区”“跨境电商园区”“食品电商园区”。完善服务配套功能设施;支持利用闲置厂房、办公楼改造成为具有完善配套的电子商务楼宇;支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2.加快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大力发展“技术咨询、运营营销、物流配送、金融支持、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创业孵化和数据分析”等电子商务服务业。一是建设和完善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园区)等设立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站,尽快形成覆盖市乡镇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三是建设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建立完善统计分析服务体系,开展电子商务普查统计,为全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指导全区电子商务工作科学发展。四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农产品、食品等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立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实现对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与追踪在全区推广应用二维码技术,实现每一件上线产品防伪、溯源等功能。

3.打造电子商务服务业功能区。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网商、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商等入驻,配套完善咨询、设计、营销等专业服务和金融、会计、法律等商务服务。以电子商务园区为依托,加强园区快递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园区物流配套服务功能,重点推进各地特色产业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4.发展特色电子商务集聚区。构建特色明显、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电子商务发展载体。鼓励依托各自优势资源,推进特色电子商务应用园区(基地、楼宇)的发展。鼓励依托现有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建设特色电子商务应用园区(基地、楼宇)或电子商务专业村,配套有针对性的创业扶持政策,吸引电商企业和个人入驻,推进传统产品、服务、市场与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机融合与转型升级,形成集聚带动效应。支持邮政、物流等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保税区物流中心依托现有优势,着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建设成为区域性新型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跨境物流企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企业。

(二)招引和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1.“招大引强”,扩大应用范围。积极实施“招大引强”,吸引电商总部经济入驻,同时注重本土培育,并带动各类中小电商企业集聚发展。一是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引智。坚持把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与电商相关联的企业作为招商引智作为重点,利用商务、工信、农业交通等部委的各种培训会、展会、博览会做好对外宣传和推广工作。二是重点引进大商、优商、名商,尤其是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引导我区优秀电商服务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合作。三是培育招商引智项目。将招商引智项目作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重要支撑,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培育。园区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目标,力争引进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并给予重点支持,重点培育。

2.培育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业链条,为我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实施“双百计划”。发展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咨询、代运营、培训、摄影、设计等专业化外包服务,形成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区域分布合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先进的电子商务优势。

3.加快电商创业孵化。强化电子商务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就业、增加创业的巨大推动作用,顺应“互联网+”带动经济创新、产业转型、业态升级的发展趋势,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鼓励在电子商务集聚区内打造集交易、快递、融资、培训、创新、创意、创业等多业态一体的电子商务创新孵化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支持小微网商创业发展。支持个体工商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群体依托滁州市特色产品等成熟的产业链,通过电子商务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轻资产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创业。根据互联网市场特点,聚焦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打造自有品牌,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附加值。建立高效的电商运营与服务团队,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品牌、产品质量良好、市场信誉较高的电商企业。鼓励电子商务领域就业创业。建立电子商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指标统计制度。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三)加大人才培训与引进力度

1.人才培训。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高校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师资的培训、引进工作,重点培养软件开发人才和前端操作应用人才。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2.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体系。鼓励行业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定制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及岗位能力培训。打造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培训基地,率先形成区域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及人才资源保障。

3.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引进机制。制定电子商务人才专项引进办法,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力度;对本地急需的电商高端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聘用的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按照市政府的相关文件给予优惠条件,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重点加快普遍关注的日常交通、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购物、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电商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1.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构建“卖得好、种得优、带得动、得实惠”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的香菇、辣椒、三粉、畜产品、中药材、林果、蔬菜、水产等农副土特产品优势,发展电子商务,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电子商务,采用“众筹”推进“采摘农业”“农业观光旅游”“都市近郊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培养农村居民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升级农村消费模式,拉动农村消费。

2.健全农副土特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加强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管控,实现农副土特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加强农副土特产品质量管控,推进产品全程追溯,实施原产地品牌建设与保护,打造放心安全的农特产品品牌。根据网络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保鲜、运输等要求,加强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的设计与包装,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附加值。

实现“三品一标”“名特优新”“一村一品”农产品上网销售;培育发展“电商镇、电商村”,支持“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电子商务模式。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加强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管控,实现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加强农副土特产品质量管控,推进产品全程追溯,实施原产地品牌建设与保护,打造放心安全的农特产品品牌。

3.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供销社、快递营业网点、邮政支局(所)及村邮站与超市(便民店)进行改造,整合各入驻村镇服务网点,建立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代购代销、缴费、电子支付、小额取现和取送货等服务功能。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区、乡、村的物流配送机制,鼓励邮政、供销、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公交车站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解决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农村电子支付的普及应用。

4.推进电商精准扶贫。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采取“电商+实体企业+贫困户”,“电商+种养殖基地+贫困户”等方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支持有机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发挥农资生产流通等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将农资研发、生产、销售与指导农业生产相结合,支持“福之地”等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网络诊疗等及时、专业、贴心的农业专家服务,扩大合作范围,使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引导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加大与福之地等企业合作力度,推广有机农产品订单生产,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种植产品;引进十九楼等知名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扩大农产品外销渠道和生产生活资料供给渠道;采取教育培训、市场对接、政策支持等方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主体。

5.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创建工作。一是持续抓好国家、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二是开展市级电商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每年要培育1-2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乡镇、3-5个示范村。要严格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训、物流、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综合性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对已获得示范称号的企业开展综合评估,对评估达不到示范标准的企业(基地)取消示范称号,收回奖励资金。

(五)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设立电子商务专门工作机构,完善管理服务机制。要充实电子商务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编制,解决工作经费,发挥牵总作用,统筹协调电子商务的发展,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全区电子商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设立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聘请外市、高校、企业电商专家,为我区电商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专项、重点项目,成立专班,明确领导及牵头单位,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三专”工作法推进。支持快递企业优化布局,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快递企业探索“仓配一体化”等新型配送模式,为电商提供仓储、包装、分拨、配送一条龙服务。支持邮政、快递、物流配送企业依托实体网络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物流终端建设,支持物流(快递)配送站、智能快件箱等物流设施建设,鼓励社区物业、村级信息服务站(点)、便利店等提供快件派送服务。支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快递下乡发展,健全农村快递网络体系;结合农产品仓储配送特点,培育发展本地冷链物流,促进特色农产品冷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发展。

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宽带网络无缝衔接和高度融合。加快宽带普及和提速,提高移动4G覆盖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工程,全面提高和优化通信网络系统质量和安全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电子商务支付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第三方综合支付体系,搭建安全、兼容、高效的在线支付平台,满足交易环节的多元化、便捷化支付需求;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相关支撑单位合作,促进信用、融资、物流、支付和保险等服务协同发展。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担保融资功能。鼓励支付机构创新支付服务,丰富支付产品,推动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满足电子商务活动中多元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推动完善电子支付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引导和督促支付机构规范运营。鼓励发展国际结算服务,提高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1.打造电商品牌。做好产品开发,打造统一品牌。要聚焦当地的资源禀赋、良好生态、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当地优势名优特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发展电子商务,形成规模生产(种植、养殖)、规模加工、规模营销格局。要追求特色产品品牌电商效应。一是健全农产品电商品牌形象传播体系,支持品牌农业企业、专合组织等开展电子商务品牌营销。重点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构建“市级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让特色农村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走进千家万户。二是支持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农产品推广和品牌打造,鼓励农业企业、专合组织、养殖企业在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特色农产品展销专区。通过品牌打造,标准制定,充分解决农村“生产要素极为分散,交通信息闭塞”两大问题,改变传统的产销模式,使农民由原来通过收购商或自己摆摊销售转变为通过网络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由以前的“种(养)了发愁卖”,转变为“按订单组织生产”,从而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实优质品牌产品,做强特色电子商务,把我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2.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成功案例、重点企业、促进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互联网思维,营造发展“互联网+”新经济生态的浓厚氛围。开展电商行业网络形象设计,制作电子商务宣传片,印刷普及读物和宣传资料,并依托国内外主流媒体、搜索引擎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加大对电子商务论坛、展会的支持力度,支持电商企业参加国内外电商论坛、展会等行业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宣传特色产业;举办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大型电子商务论坛,聚集知名电商企业,提升本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营造发展电子商务的浓厚氛围。

3.强化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鼓励本区各类企业加入滁州市网络经济促进会,支持协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协会沟通信息、维护权益、协调各方、培训人才、提供咨询、建言献策等方面的职能,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协同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切实发挥协会行业作用,支持与相关协会加强合作,为电商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政策与技术咨询服务,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宣传、行业高峰论坛、主题沙龙、考察调研、供需洽谈会、抱团营销对接会等行业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推动电商企业逐步从分散经营走上集体共同发展的道路。推动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倡导会员企业规范经营,营造诚信经营的电子商务环境。

三、重大工程

(一)电商招大引强工程

吸引一批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华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一批国内知名电商落户园区,拉动我区优势资源及商户与知名电商直接对接,实现全方位合作,带动跨境电子商务水平整体提高。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和知名电商龙头企业引进与合作。加快发展电商金融,尽快补齐电商发展短板,建设网络经济强区。引进国家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集团,合作建设我区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仓配体系、公路港。引进农信互联,发展畜牧业电商和金融。设立跨境产品展示中心、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跨境贸易、通关、结汇、物流、人才培育等一站式服务。

(二)电商集聚区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1个中心5个平台(大数据中心、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健康产品电商平台、装备制造供应链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集聚,促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产品、农产品、仓储物流、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企业孵化、创业服务体系和统计服务体系。

(三)电商精准扶贫工程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为抓手,以计划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通过摸清底子,因地制宜制定各村的主导产业、各户的脱贫途径。按照“有上网技术条件、有产业开发基础、有仓储物流条件、有电商积极性”的要求标准,科学规划,实施“4+4”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即通过采取“扶持贫困户直接开网店、组建电商扶贫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成为网货供应商、引导贫困户参与电商全产业链发展”,搭建“培训、创业、服务、金融”4个平台,力争到2020年年底,逐步实现对有条件贫困地区的三重全覆盖(对有条件发展电子商务的贫困村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电商扶贫全覆盖和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扶贫全覆盖)。2020年,全区贫困人口要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四)电商示范建设工程

以点面结合、示范带动为要求,创建一批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并进行重点培育,支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政策支撑,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及网络技术、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配套企业入驻,培育出成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在综合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模式和发展潜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行业垂直细分类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购物平台、网上购物企业、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文化、出版、中介、物流、社区等社会各领域商务平台,确定一批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五)电商人才培训工程

充分利用优秀电商培训企业、安徽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师资力量,整合全区教育培训硬件设施,搭建电子商务培训平台。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技能培训,为全区电子商务工作“扫盲”,形成全区“学电商”“用电商”的氛围环境;同时,将大中专学生、农民培育成一批“电商合伙人”“电商推广员”“电商学生”“电商农民”;此外,大力推进人才引进,通过人才升级、网商升级,形成“全民电商,万众创业”的格局,实现全区“观念大转变”。

1.电商知识普及培训。一是依托“雨露计划”项目、“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科研扶贫项目”等载体,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二是启动电商扶贫培训万人计划,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电子商务大培训,让大家认识、了解、明白电子商务,形成互联网思维,做到主动思考、自发行动,积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电商全产业链发展。三是启动公务员、实体企业管理层电商知识万人培训项目,面向区各单位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以会代训、专家讲学等方式,在观念上得到转变,在思想上得到统一,全力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2.电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高薪吸引电子商务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运营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园区工作、创业;鼓励在外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加强与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等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共建高水平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六)电商应用工程

1.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拓展计划,建立特色农产品、农资等网上交易平台,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式发展;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与“快递下乡”工程有效结合,实行“多点(站)合一”,资源共享,完善农村快递基础设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村区域快递服务水平;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应用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进企业。加强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服务,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联合采购,降低流通成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开拓境内外市场。支持企业应用最新的电子商务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其自行成立电子商务子公司,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本企业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组织企业入驻国外电子商务销售平台,通过国外的电子商务B2B或C2C第三方平台渠道,实现“国外平台销售”式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组织企业开展与诸如亚马逊等国外电子商务B2C平台建立直供对接,利用国外电商渠道,实现“国外代理销售”式跨境电子商务交易。

3.电子商务进市场。依托专业市场,搭建有产业支撑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市级重点市场80%以上、区域性重点市场60%以上的经营户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设网店,大力开展网上营销活动;建立与电子商务配套的市场物流及金融支付体系。

4.电子商务进商场。推动全区各大商场建立网上销售网站,形成实体商场和虚拟市场互为补充的销售体系;鼓励大型商场、超市运用电子商务方式开展“网购”“网销”“话销”和“视销”等业务,同时开办社区网上连锁店和物流配送分中心、支付服务点等。

5.电子商务进社区。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城区90%以上的社区建成自己的门户网站并建设社区信息服务点,通过网站、固话、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身份识别、小额支付、购物消费等服务。整合社会各服务部门资源,为电子商务进社区提供安全、便捷的网上支付和手机支付手段。鼓励各类物流中心、企业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在线交易、实时配送。抓好E邮站快递包裹智能存取服务平台建设这一惠民工程,在主城区建立30个“E邮柜公共服务”站点,提供24小时自助投取包裹服务。推进社区电子商务发展与城市快递末端服务网络建设,设立社区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搭载电商、网购、金融、通信、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的立体化多功能生活服务。

(七)“大数据溯源”工程

2.建立“电子商务追溯大数据中心”。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农产品、食品等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形成所有可追溯农产品数据工作的统管机构,并与科研院校、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管理运营机构,采用“政府监管、学界支持、企业运作”的方式,以开展数据中心的具体工作,建立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实现对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与追踪。以可追溯农产品为载体,带动农村产业规模化生产、销售。实施“1+7”基地模式,即:一个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一处基地,做到每个基地都要执行规范化生产标准、有产品检测检验和追溯体系、有品牌和“三品一标”认证、有龙头企业依托、有对应的销售网店、有O2O企业直采直供、有金融贷款扶持七项标准。推动和扩大特色农产品园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全域农旅一体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考核监督和问题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政策指导、综合协调、调度考核及有关政策措施落实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年度工作要点,编制跨境电子商务重大项目计划。建立项目帮办推进工作机制,成立项目帮办工作小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引导和扶持,鼓励做大做强。建立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协调工作,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主导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情况分析,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各单位层层落实责任,全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统计、监测、分析和考评等制度,全面做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调度考核等各项工作。健全跨境电子商务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宣传报道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重点工作开展和相关政策落实等情况。

(三)强化招大引强

广开项目推介渠道,建立完善招才引智的各项政策体系,制定《琅琊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指导意见》等。完善“一站式”招商服务流程,对特别重大的投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制”和“特别补助制”,在立项审批、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综合性支持,提高“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健全招商项目评估机制、调度督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更加注重环境承载、产业关联、税收和就业贡献度等因素。切实梳理产业链目录,摸清产业链特色和竞争力,系统谋划,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强化精准招商力度,积极“建链、补链、强链”,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性强、集聚和引领能力显著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大项目、好项目。探索创新招商模式,突出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各项功能规划区域内不符合主导产业链条的企业,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搬迁改造。

(四)落实政策保障

滁州市委市政府和琅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制订出台了《滁州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政策的通知》(滁政办秘〔2015〕135号)、《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滁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30年)》、《琅琊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琅琊区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工程实施方案》、《琅琊区高层次人才优质服务实施办法》、《琅琊区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试行)》和《琅琊区促进商务经济发展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琅琊区将进一步对文件内容进行任务细化和分解落实。

(五)注重人才培养

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制订分类人才需求开发计划,利用多种人才市场平台网络招聘,以多种方式大力引进跨境电子商务方面高级人才。制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规划和中长期培训计划,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能力培训工程,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和就业。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园区开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的,区财政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优先支持选派服务业重点行业人员到跨境电子商务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全面落实《琅琊区贯彻<滁州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琅琊区贯彻<滁州市中介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引才奖励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琅琊区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工程实施方案》和《琅琊区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充分调动和吸引社会各界英才进驻我区,为琅琊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

(六)强化项目支撑

积极发挥项目对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坚持抓投入、上项目、促发展。全面强化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生产要素聚集、促进产业增长,增强服务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深入贯彻落实“四督四保”工作要求,全方位构建由续建、新开工、前期和储备项目构成的项目保障体系,形成投产运营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推进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服务水平,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和协调调度,完善项目生成、推介、落地、建设、投产机制,着力构建审批、备案、核准、环评、规划、供地、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七)实施评价考核

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逐项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同时建立和落实工作激励机制,把服务业发展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考核奖惩。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发展规划 产业园 跨境电子商务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