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主要思路

凤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主要思路

按照“十三?五”文化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五年里,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舞动“凤阳是个好地方”这个文化龙头,着力推进“金色—游中都、读明史”、“红色—学小岗、话改革”、“蓝色—走淮河、享人文”、“绿色—览凤阳、亲自然”四色旅游板块建设,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17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一、“十三五”文化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文化领域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3个农家书屋、1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4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县21个公共文化场馆、223个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开放。依托各公共场馆,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构建基层阅读服务体系。依托县中心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建成16个乡镇图书分馆、6个阅读服务点。县总馆向分馆和阅读点流转图书每年由6000多册增加到9000多册,年增长约11%。

2、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坚持以“政府买单、群众看戏”为宗旨,开展了“送戏进万村”、“广场舞展演”、“广场纳凉晚会”、“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形成娱乐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民间文艺社团发展迅速。全县各类民间文艺社团30家,拥有会员达300余人。正式注册的民营文艺表演院团4家。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先后开展巡演展演活动300多场(次)。

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培养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为已任,精心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品位较高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花鼓全书》荣获安徽省“社科一等奖”称号。“十三五”期间,我县荣获国家、省、市级比赛等级奖10多件,出版各类艺术专著6本(篇),200余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安徽卫视、安徽日报等国家、省主流媒体报道500余次。

3、非遗传承保护扎实开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把国家级项目列入四级保护规划,重点放在传习基地建设、传承人梯队建设方面,已建立省、市、县各级传习基地25个,非遗项目总数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3项、市级6项;现拥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10名、市级传承人18名,各级传承人总数近百人。

4、文物保护硕果累累。2017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得国家局正式授牌,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大遗址公园。2018年,明中都考古工作站建成,故宫博物院考古所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明中都的考古发掘工作,系省内唯一与故宫合作项目,2019年2月,明中都城遗址入选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明中都城墙申遗工作稳步推进,继续向世界文化遗产迈进。小岗村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域内的国保增至2处,新增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凤阳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0)文本》已编制完成并公示通过。明中都城鼓楼台基加固维修设计工作圆满完成。学术成果丰富,先后在文物出版社出版《凤阳明中都字砖》、《凤阳明中都石雕刻艺术遗存考古调查报告》等学术著作。

5.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县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宗旨,积极推进总分馆和数字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现有持证读者18757人,年接待读者约21万人次,图书流通23万册次,较“十三五”初期增加约20%。二是文献资源日益丰富。图书采购资金由年20万元增加到55万元,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现有纸质藏书13.9万种29万册,以及电子图书100多万册、视频2万多集、有声期刊1万多篇等数字资源。三是立足地方文化,发展特色馆藏。规划建成明文化和地方文献室,收集明史文献典籍290种481册,地方文献33种93册,电子资源1T。四是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年均开展“我是小创客”等特色品牌活动活动90多场,建成首个城市阅读空间——文华书房,扎实推动“书香凤阳”文化品牌建设。县图书馆先后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星级单位”、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信息宣传先进单位”等表彰,“书香凤阳大讲堂”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二)旅游领域

1、加快旅游景区和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建设速度。

深度开发现有景区。根据《凤阳县全域旅游规划》,对现有的狼巷迷谷、韭山洞、明皇陵、龙兴寺、鼓楼和小岗村等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和提升,丰富景区内容,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小岗村乡村旅游区以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按照标准要求,不断丰富景区内容,开展当年农家项目场景打造和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岗村工坊街部分旅游购物功能,提高整体接待水平,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邀请旅游专业公司(蜗牛)完成景观价值评定初稿。凤阳山风景区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延伸游览线路,拓展游览内容,提升景区环境。明皇陵景区加快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挖掘皇家陵寝文化内涵和石刻艺术精髓,拓展游览线路,丰富游览内容,提升景区环境。

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根据《凤阳县乡村旅游规划》,挖掘一批特色村和特色产业庄园,打造成品牌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鼓励、引导东陵村、大王府村、金庄村建设魅力旅游乡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示范村。以淮河、花园湖水体为载体,大力发展水上休闲、游船观光、渔家乐等旅游项目。以黄湾、丁张、老观集、老巨安置点为依托,打造沿淮旅游小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一批“凤阳是个好地方”农家小院(农家乐、渔家乐、森林旅游人家等),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旅游村、旅游小镇。

2、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编制旅游宣传促销规划,创新旅游宣传促销形式,在抓住重点南京、合肥、徐州三大市场,积极开拓长三角市场的同时,紧紧抓住京沪高铁、合武高铁、合福高铁和合蚌客专通车的机遇,开展高铁沿线旅游市场拓展。以“凤阳是个好地方”为宣传口号,突出景区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印制景区折页、宣传画册、宣传单页、宣传海报等一批旅游宣传用品发放涉旅企业,制作带有景区画面或字样的宣传小礼品。建立高效的宣传渠道,大力利用微信朋友圈、专业旅游网站等新媒体和抖音、火山、快手等自媒体,立体式全方位宣传,扩大凤阳旅游对外影响力。

塑造“凤阳是个好地方”整体旅游形象,扎实做好旅游宣传和市场拓展工作。制作24节气宣传图片,利用自媒体多渠道、多途径去宣传凤阳旅游产品。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微信群、QQ群、美篇等自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凤阳景区线路。同时通过开展微信朋友圈及百度定向合肥、淮南等市场广告投放,有效提高了景区曝光及影响力。拓宽宣传渠道,在安徽交通台高速之声、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天气预报》栏目以及合肥公交线路上推广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参加在长三角区域举办的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在南京、上海等城市相关媒体上推广凤阳旅游;利用旅游资讯网站、微信朋友圈、抖音、火山短视频等网络媒体强化宣传,做到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

加大智慧旅游投入力度,拓展智慧旅游作用和功能。完成了韭山洞、狼巷迷谷、明皇陵、鼓楼景区的门禁系统及票务系统的建设,手机购票系统建设,票务系统向云票务升级及数据迁移,建行聚合支付系统建设,电子导览系统建设,人脸年卡系统建设,电子发票系统建设,完善线上门票分销体系管理等,实现人脸识别、手机二维码、身份证等方式入园参观。开发景区小程序为游客提供景区展示、智能导览、语音讲解。完善凤阳景区网上购票渠道,打通分销渠道OTA(同程、携程、美团等旅游知名网站)完成网上售票系统,并全面实现正常运行。初步实现了智能售票、智能检票、智能收费,网络覆盖、网络支付、网络预订等基本功能建设。

3、建设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谋划建设明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狼巷迷谷景区入口环境提升工程、钟楼文化中心项目、奥体中心项目、花鼓大剧院项目、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项目、非遗展示中心项目、韭山洞景区环境提升工程、省道S312景区道路建设工程、凤阳山旅游区“十里画廊”旅游道路建设工程、凤阳山地质公园科考步道建设工程、“三姐水库”水景观和韭山洞水库建设工程、韭山洞和禅窟洞洞内灯光提升改造工程、卧牛湖环湖道路项目、凤定旅游道路项目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4、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我县以大明旅游集团为平台向县中行融资2.45亿元用全域旅游建设,其中1.5亿元于凤阳山旅游区建设,0.95亿元用于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向县农发行融资0.79亿元,用于小岗村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县政府调整1000多亩土地类型用于旅游项目建设。

修改出台《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阳县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扶办法的通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促进旅游开发、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和旅游营销的鼓励政策,发挥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层次、多渠道推介凤阳旅游产品。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资体系。

二、“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目标

(一)文化领域

“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打造1-2部名剧,入选文旅部剧本扶持、名家传戏、精品创作等重点政策工程扶持;力争有项目入选“五个一工程奖”、省政府社科奖等部省级艺术类重要奖项;力争打造1个省百佳重点院团,重点院团培养产生1-2名中青年生旦名角或优秀舞台文艺演员。

1、艺术创作。统筹做好部、省、市三级戏曲扶持政策申报工作,创作3部以上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精品剧目。每年创作1-2个曲艺新作品,每年至少新创1个凤阳花鼓舞蹈,培育发展曲艺、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步建立门类相对齐全的舞台艺术创作体系。编辑出版凤阳花鼓、凤阳凤画书籍各1部。加大与艺术高校以及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等高校的互动合作,重点在凤阳花鼓、凤阳凤画创作等方面借力借智,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多方位进行作品创作和理论研究,争取推出更多的高质量作品和相关研究性成果,促进传承创新和水平提升。

2、艺术展演。每年组织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类艺术展演评比,力争“十四五”期间有3个以上舞台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艺术展演。力争有作品入围“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牡丹奖”“荷花奖”等国家级、省级艺术比赛奖项。“十四五”期间引进2部以上优秀经典剧目来凤演出,促进艺术交流和进步。创建一个省级曲艺展演或比赛品牌活动。

3、艺术人才培养。重视加强对各门类艺术人才的选拔培养。选拔培养5名以上音乐、舞蹈创作型人才。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打造2-3名地方文艺“网红”代言人。建立凤阳民歌合唱团,组织培养20-30人的凤阳民歌演唱团队。组织开展中青年艺术表演大赛、“十大戏曲名角”评比和多门类艺术业务培训辅导等。

(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

到十四五末,文化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精准供给水平显著提高,文化阵地覆盖率、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服务普及率、社会力量参与率、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新的水平。

1、加快实现公共服务迭代升级

(1)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水平,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图书馆提高馆藏质量,美化阅读环境,优化阅读体验,打造阅读品牌。立足地方文化,发展特色馆藏,努力把明文化及地方文献室建成全省“最有价值的明文化资料库”。完善图书总分馆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进基层活动,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服务基层群众。开发具有凤阳特色的图书馆文创产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围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智慧文旅”、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广普及线上文化活动,加大线上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建设明文化专题数据库,为明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咨询。完善信息共享工程,为基层阅读点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加强文化云系统运行维护,让“云端阅读”成为新时尚。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保障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待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让文化工作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避免人才流失。每年举办各类培训,培养文化业务骨干,提升文化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力争实现所有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有1个村级文化协管员。培育文化志愿者品牌团队10个以上。

(4)深化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强化公共文化机构联通合作,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馆际联动和服务功能联通。推动舞台艺术、展览策划、美术创作和群文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2、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完成凤阳县文化艺术中心。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以上。全县新建2个城市图书阅读点。县级图书馆保持一级馆,县文化馆争创一级馆。所有乡镇文化站达到等级站水平,一级站比例超半数以上。

(2)实施“文化+”培育发展融合业态。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探索图书进景区工作,打造1-2个“旅图小栈”品牌样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争创中国(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抓手,提高城市公共文化品质。

3、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至“十四五”末,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不少于50项、代表性传承人总数不少于100人,建立完善不少于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加强非遗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非遗宣传推广。结合凤阳县四色旅游建设,抓好沿线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和非遗展览馆的建设利用。推进非遗进景区,支持景区建设非遗展示场所。力争新增1个以上省级非遗项目。

4、文物保护利用方面

确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建立完善“四有”工作制度(即:有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和层次,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馆藏文物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

继续推进明中都皇故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成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专职领导小组与办事职能机构。在已制订城墙申遗方案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凤阳明城墙申遗”领导小组,争取早日申遗成功。

完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详细空间测量,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空间定位,并定期实施摄影测量,通过时序变化情况了解遗址、遗迹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在户外的变化情况,为文物”四有“资料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文物精细信息,并进行建模,不但可进行虚拟复原与展示,更能永久存留文物信息。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十四五”末,完成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不少于50项、代表性传承人总数不少于120人,建立、完善不少于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加强非遗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力度;结合凤阳县四色旅游建设,抓好沿线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和非遗展览馆的建设利用;推进非遗进景区,支持景区建设非遗展演、展示场所;积极争创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建成凤阳县非遗展览馆、展示馆和非遗一条街,力争凤画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新增1个以上省级非遗项目;建设凤阳花鼓博物馆。

6、行业监管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整合文旅市场执法队伍,不断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力度。加强一线文化旅游检查,实行分片包干,开展定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当文旅市场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稳定。围绕文化市场严重违规经营行为、网络文化领域违规内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等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形成高压态势,纠正市场乱象。凝聚各方合力,强化假日旅游安全保障,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文旅市场平稳有序。加强文明旅游和诚信旅游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健全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经常进行安全技能演练,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旅游领域

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县为抓手,到“十四五”末,“金红蓝绿”四色旅游板块项目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体系完善,分别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即金色旅游板块“游中都·读明史”、红色旅游板块“学小岗·话改革”、蓝色旅游板块“走淮河·享人文”、绿色旅游板块“览凤阳·亲自然”,逐步树立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旅游产品由观光向休闲、康养、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水平和层次显著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的贡献大幅度提高。

1、发展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名县。聚焦“四色版块”,提升旅游品质。充分发掘凤阳特有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规划,打造“金红蓝绿”四色版块一体化大景区。突出金色版块“游中都、读明史”主题,以大明文化为主线,探索“大明文化+旅游”模式,深入谋划“夜游中都”“大明文化一日游”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精心制作推出“大明文化印象篇”等一批优秀文化旅游作品,打造大明王朝系列文化品牌,推动凤阳“全城景区”建设。突出红色版块“学小岗、话改革”主题,结合改革文化和红色资源,探索“红色基因+旅游”模式,加快推进小岗5A景区创建,实施农趣体验园、特色民宿、农创小镇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突出蓝色版块“走淮河、享人文”主题,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契机,探索“流域人文+旅游”模式,深入挖掘淮河流域人文和千年治淮历史,进一步加快精品沿淮旅游观光线建设,推动淮河综合治理和岸线资源规划利用。突出绿色版块“览凤阳、亲自然”主题,探索“绿色生态+旅游”模式,坚持以绿色生态环境为最大资源和优势,打造南部山区“天然氧吧”,加快实施环卧牛湖道路和凤定旅游道路、凤阳山旅游区环境提升改造等项目,提升旅游品质和接待能力,将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2、打造旅游重点工程。在金色旅游板块,围绕“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把县城按照5A级大景区来建设。加快中都城考古和展示、钟楼展陈、明皇陵二期环境提升和水系改造等项目实施,推进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如意河水环境治理(洪武门)项目建设,打造中国最美中轴线,充分展示大明中都魅力;在红色旅游板块,加快推进小岗村5A级景区创建,实施小岗村“当年农家”景点升级,积极打造小岗改革小镇;在蓝色旅游板块,推进临淮关千年古镇规划设计,加快沿淮堤顶道路、门台老烟厂文化创意项目、花园湖进洪闸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和我一起看淮河”风情观光带;在绿色旅游板块;整体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区,深入谋划和推进凤阳山旅游区餐饮、住宿、娱乐、参与性项目和服务节点设计建设工作。

3、提升公共服务。以全市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重点旅游道路、旅游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区点、重点涉旅集散场所等为重点,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旅游交通导向工程和旅游形象系统建设,完善旅游停车服务,推动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1+N”智慧文旅综合管理服务,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4、推动品牌建设。加大旅游标准化建设力度,实施旅游品牌创建创建攻坚行动,培育精品景区和行业品牌。“十四五”期间创建凤阳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明皇陵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阳山旅游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凤阳凤画国家级非遗项目、门台烤烟厂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临淮东大街、门台烤烟厂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九天生态园五星级农家乐、烈士陵园省级及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凤阳县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殷涧镇省旅游名镇、旅游名村3个。A级旅游景区总量达8个,各类新业态旅游品牌总量达20家以上。

5、强化宣传营销。加大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旅行商合作力度,重点面向长三角区域组织开展营销推介活动;加大形象推介力度。塑造“凤阳是个好地方”整体旅游形象,拓宽宣传渠道,在安徽交通台高速之声、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天气预报》栏目以及合肥公交线路上推广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参加在长三角区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举办的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利用旅游资讯网站、微信朋友圈、抖音、火山短视频等网络媒体强化宣传,做到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办好旅游节庆,创新旅游营销方式。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发展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