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品质教育,打造厚?中品牌,提升学校品位――东莞市厚街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

推进品质教育,打造厚?中品牌,提升学校品位――东莞市厚街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

推进品质教育,打造厚?中品牌,提升学校品位 ――东莞市厚街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1-08-30 11:29:07 点击次数: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学校简况

东莞市厚街中学创办于1958年夏,1968年由初级中学发展为镇属完全中学,2007年成为市属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07亩,总建筑面积58627M2,校园规划好,布局合理。现有45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子。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毗邻S256省道,距离东莞地铁二号线珊美站不到一公里。学校校园规划科学,环境幽雅舒适,设施设备一流,所有课室均安装了先进的交互智能平板,实验室装备充足先进。

东莞市厚街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东莞市文明标兵单位和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单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师德优良,治学严谨,关爱学生,经验丰富,教法灵活,课堂氛围好。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9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学科带头人16人,教学能手25人。近七成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师范院校。

学校秉承“厚德致远,中正行稳”的校训,走“课程化、信息化,推动学校走向优质化”之路,着力全方位打造“厚·中”教育品牌,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致力推动课堂变革,改变课堂组织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已进入从内到外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发展基础

1﹒办学成果丰硕。

悠悠六十三载,厚街中学始终坚持“让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的宗旨,始终践行着播撒真理、传承文明、立德树人、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星火相传,接续奋斗,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勇气,打造了优良的校风和优秀的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东莞市文明标兵单位和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单位。

2﹒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六十三年来,厚中人秉承厚实、厚德、厚爱的厚中精神,坚持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打造品牌学科和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历届高三毕业学生大部分都考上大学,其中考上本科的学生达50%以止,特别是2021年我校683名高三毕业学生参加高考有484人上本科线,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70%。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低进优出”的办学目标,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3﹒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追赶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浪潮,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认真总结提炼高效课堂经验,不断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探索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完善教学和学习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课程化,智能化推进学校走向优质化”为总思路,有序推进课程化和智能化建设,致力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逐步实现高效教学常态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

学校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纪律教育,强化德育的时效性,推进德育课程化建设,师生文明自律水平逐年上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学校校风淳正、学风浓厚。学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严谨爱生、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勤于学习、敏于思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初心。

5.社会环境友好,校友资源丰富。

建校于1958年的厚街中学,培养了近三万校友,国内外名校都有厚中学子的身影,他们中有商界巨子、学界名流和政界精英,也有在医学、艺术和教育等业界颇有建树,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为社会贡献着厚中人的智慧,背靠母校也为母校争光。

(三)面临的形势

六十三年来,厚中人戮力同心、接续奋斗,学校在教育事业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面对民众需求升级对教育内涵品质提升提出新期待,以及后疫情时代对教育生态重构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学校内涵发展、品牌化特色化建设、扩容增效提质等诸多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1.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等系列文化要素过于陈旧,与新发展阶段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亟需重新提炼,学校的各项管理虽然健全,但是已是多年没有修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现时要求,亟待修编完善。

2.“目标引领、榜样示范、活动感化”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需要创新德育模式,德育课程系列化、特色化、实效化、精品化特点略显薄弱,亟待开发建设,学生自主成长和发展动力略显不足 、家长学校和家校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升级改造迫在睸睫。

3.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性别结构不够合理,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课程化、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亟需变革,课程开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虽有开设,但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开发仍是空白,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教研的广度、深度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拓展。

4.二十多年风雨沧桑,加上近几年也没有做大的修缮,校舍显得较为陈旧、破烂,亟需大规模修缮翻新,部分功能场室布局欠合理亟需改造建设,陈旧的设施设备与新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和教育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先进设施设备欠缺,需要投资建设、升级改造,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亟需整改、重塑。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东莞教育事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机遇,又将面临着新时期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新任务新要求,高质量打造品质教育“1+12”行动计划,为我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坚定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定力,加快补齐短板,厚植领先优势,以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有品质的教育为价值追求,争创建设普通高中“双特色”学校,着力打造“莞邑良师”,扎实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奋力投身教育评价改革,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为把学校打造成镇街名校、区域强校,进而建成教育现代化强校增动力、赋新能、开新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高品质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打造“品质教育”为发展战略,以创新改革为主线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坚持“创新、优质、绿色、公平、共享”的价值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依据《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谋划我校新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原则

未来五年,以争创建设东莞市普通高中“双特色”学校抓手,把我校打造成镇街名校、区域强校,进而建成教育现代化强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出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构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人本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学生,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准确把握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改革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学校发展方式转变和动力转换,率先构建符合现代化要求、具备厚中特色的高质量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德育活动体系教学教研课程体系以及后勤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包容的教育。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学校全方位工作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方法、治理等系统性、协同性改革,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能力。

坚持系统谋划。坚决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和全市教育发展大局,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统筹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系统对接全市教育发展要求,推动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东莞将全面建成教育现代化强市,到2025年,东莞打造“品质教育”取得重要成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多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教育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对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高品质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争创建设东莞市普通高中“双特色”(特色项目和特色高中)优质学校,着力打造“莞邑良师”,扎实推进“品质课堂”和“品质学科组”建设,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把学校打造成镇街名校、区域强校,进而建成教育现代化强校。

――打造镇街名校、区域强校和教育现代化强校的新名片。

在新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成功创建普通高中“双特色”(特色项目和特色高中)优质学校,70%以上的科组将建成特色科组或拥有特色项目,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保持70%以上的高三毕业生能考上本科院校,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各项指标处于镇街、区域同类学校前列。着力打造“莞邑良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使教师师德高尚,师风端正,健全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制定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让40%以上教师成为东莞市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

――打造智慧课堂、品质课堂的新标杆。

推进学校智能化建设,建成AI超级课室,打造教学研一体的泛在智能空间,学校信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初步建成厚街中学智慧校园。推进“品质课堂”和“品质学科组”建设,争创建成“品质课堂”实验示范学校,50%的科组成为“品质课堂”实验示范教研组,打造100节“品质课堂”精品示范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充分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探索“优质资源支撑、信息技术赋能”的课堂新方式,构建“彰显学生主体、体验互动探究”的课堂新样态,新方式和新样态课堂应达到100%,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打造教育创新改革的“厚?中”新品牌。

大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厚?中”教育品牌,推进“厚?中”教育品牌的内涵解读,制定“厚?中”教育品牌的指标、目标体系,包括完成学校管理目标体系、德育管理目标体系、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教师发展管理目标体系、课程建设管理目标体系、教育科研管理目标体系、校园建设目标体系以及后勤服务管理目标体系等制度化建设,逐步形成厚中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教师管理体系改革,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向未来教育的品质课堂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动力效能得到充分释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增强教师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学校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学时制度,把党章作为学校党员干部每年“三会一课”必学内容,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考核,持续提升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先进性。

2.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示范带动和机制保障,创新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学校党支部达标创优,积极创建党建工作示范校和“双标工程”示范点。加快完善思政课建设机制,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开发思政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着力打造“精品思政课程”,落实“第一堂思政课”制度,落实书记、校长上思政课,营造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学校各项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力量。

(二)完善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体系

1.推进“品质德育”,建设“智慧德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质教育、因材施教,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体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思路,稳步推进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争创建设“一校一品一特色”学校,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科研,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载体和途径,建成“系列化、特色化、实效化、精品化”德育活动体系,

2. 加强家校合作,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把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完善工作章程和各项制度,明确各主体权责界限,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校内外教育管理、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完善家长志愿者服务体系。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健全学校远程家庭教育服务网,大力拓展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家长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3.深化德育铸魂育人,推进“五育融合”发展。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五育融通价值取向,实现“五育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建成“系列化、特色化、实效化、精品化”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加大德育科研力度,推动德育课程优化与创新。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完善德育人才激励制度。完善德育“以评促建”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学校德育考核与绩效评估机制。

4.落实“三预”机制,增强身心健康。加强身心健康课程建设,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实现身心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全面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培养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建立学校学生关怀互助组织,认真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周、健康月等主题教育活动,联合家长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监测评估、危机排查和预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推进“双特色”建设,打造“品质教育”

1.大力推进“双特色”建设。认真落实《东莞市推进普通高中“双特色”优质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双特色”优质学校和特色教研组或特色项目的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行动方案,落实创建举措,积极打造与“双特色”优质高中建设相匹配的优秀特色教师队伍,力争进入首批“双特色”实验学校行列,建成“双特色”示范校。

2.大力推进“品质课堂”示范校建设。以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有品质的教育为价值追求,以“品质课堂”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变革,落实《东莞市推进品质课堂行动六大项目实施方案》,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新生态,探索“优质资源支撑、信息技术赋能”的课堂新方式,构建“彰显学生主体、体验互动探究”的课堂新样态,大力推进“品质课堂”示范教研组和“品质课堂”精品示范课创建,争创“品质课堂”示范校。

3.打造新时代“四有”莞邑良师。以打造新时代“四有”莞邑良师为抓手,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提升教师师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推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善教乐教、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好老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评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打造“品质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4.探索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主动参与教育评价改革,打破“五唯”顽疾下的结果评价理念,强化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逐步构建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学生全新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实施普通高中“基础性+增值性+特色性”综合评价。改进学生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以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学生“五育”融合评价体系。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科研能力为核心点,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队伍综合素养评价机制,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创建工作。

5.大力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高中课程方案,充分考虑我校的办学定位、文化氛围、教师素质、办学条件、社会资源等因素,谋划我校办学特色,在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衔接、多样融合和个性选择的校本课程体系,力求做到: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的办学基础,可选择在人文、科技、数理、艺体、语言等方面打造特色课程,促进我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品质。

(四)推进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的升级改造,打造品质校园

2020年6月柴松方校长上任以来,推动完成了校园改造升级一系列工作:校园广场的整修植树、教学楼内墙粉刷工程、校内师生直饮水一体机工程、饭堂升级改造工程、教师办公室及行政办公室的升级改造和调整工程、电力扩容工程、D栋学生宿舍的改造工程、宿舍区地面硬化和校园车棚建设等,彻底解决了全校师生的吃、住和缺电问题,师生生活、学习和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学校进一步打造“品质教育”,建设品质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扎实推进校园文化的升级改造。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引领校园文化的整体改造,厚街中学60多年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让古老的校园焕发出新的活力,起到引领精神,培养习惯,彰显个性的作用,必须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功能区化、总体推进的原则。(1)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推进学校校史文化长廊、书吧、休憩园和学校荣誉室等建设;(2)制度文化建设,修订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本校理念,具有特有文化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运营走向依法依规管理的轨道。(3)精神文化建设,校园重要文字的构想: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及建筑物、校道等命名,学校显著位置处标语提炼;校园文化活动的构想:继续挖掘、拓展我校现有校园文化盛宴“四节两礼”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品位、建成品牌。

2.大力推进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校宿外墙翻新改造、相关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部分功能场室的合理化改造建设,分步建设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先进设施设备。

3.大力推进学校智能化建设,为打造“品质教育”赋能。分步推进智慧教室、数字图书馆、智慧实验室等建设,尽快建成AI超级课室,打造教学研一体的智慧、泛在的学习空间,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初步建成厚街中学智慧校园。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探索新形势下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构建“彰显学生主体、体验互动探究”的课堂新样态,为打造“品质课堂”赋能、助力。

(五)着力培育“厚?中”教育品牌,形成厚中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1.推进“厚?中”教育品牌的内涵解读。厚:厚德致远——正心修身,雕琢灵魂,止于至善;中:中正行稳——明辨审问,慎思笃行,花开梦圆。

2.规划与构建与“厚?中”教育品牌相匹配、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教育现代化强校要求的学校管理各项目标体系,五年内力争将学校建设成镇街名校、区域强校,进而使学校逐步进入东莞市教育现代化强校行列。

四、工作保障

(一)完善学校组织管理体系

1.完善决策系统——党委校长联系会议(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进行决策,实施调控和领导);操作系统——校务办、党建办、德育处(团委学生会)、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学科组(学校的决策通过这些机构来实施);监督系统——学校党委会、学校工会、团支部学生会(监督决策机构的决策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科学规范)。

2.完善教育教学“三级管理”(校级、年级、班级)、“双轨并存”(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体制。努力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反应灵敏,调控适度的科学民主的开放型管理系统。学校管理机构坚持人员一人多岗、匹配合理、机构精简、工作高效、整体协调的原则。

(二)创新“校本培训”体系

1.建设一个学习型的领导班子。积极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不断推进学校工作的深入发展。

2.抓党建促师魂。组织党员认真开展党史学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增强党性原则,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教师,强化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制定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青年教师的培训,一般教师的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研究型教师的培训,努力形成校本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模式。

4.健全完善学校各项制度,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学校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工作绩效评价方案,规范考核程序。坚持优选原则,完善各项考评制度,加强各级教师的业务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管理的实效性。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的作用。发挥教学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健全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

(三)强化考核评价体系

1.完善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修订《班主任管理条例》,学科组工作考核细则,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完善学校内部的考勤制度。

2.探索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逐步构建起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全新综合评价体系。以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学生“五育”融合评价体系。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科研能力为核心点,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队伍综合素养评价机制。

(四)优化技术支撑体系

强化建设智慧校园的配套建设,在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校产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资金,有计划地加强相关项目的配套建设。

(五)完善智慧校园建设软、硬件

推进智慧教室、数字图书馆、智慧实验室等建设,尽快建成AI超级课室,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探索新形势下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构建“彰显学生主体、体验互动探究”的课堂新样态,为打造“品质课堂”赋能、助力。

东莞市厚街中学

2021年8月

参考文献:

1.《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有关人才培养目标和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相关内容;

2.《国家教育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中共中央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4.《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5.《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6.《东莞市推进普通高中“双特色”优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7.《东莞市打造“莞邑良师”行动计划(2021-2025年)》;

8.《东莞市推进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年)》;

9.2020年市教育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及2021年重点工作以及市教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


标签: 发展规划 中学 东莞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