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林业局:浏阳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1-2035)采购需求公开

浏阳市林业局:浏阳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1-2035)采购需求公开

一、功能及要求:

调查对象包括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1、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其构成、生态系统建群种及其分布等)。

2、物种多样性调查是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主要的调查对象,按物种的门类划分,主要包括以下3类:

(1)动物物种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昆虫(节肢动物门)、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内陆水体底部的大型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的动物)。其中陆生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为重点关注的调查对象。

(2)植物物种包括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其中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为重点关注的调查对象。

(3)真菌包括大型真菌,即泛指广义上的蘑菇或蕈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大型真菌生长在基质上或地下的子实体的大小足以让肉眼辨识和徒手采摘。

3、遗传多样性调查对象包括生物遗传材料,即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动植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含有生物遗传功能的遗传材料。

三、项目具体要求

1、调查范围

本次物种资源调查范围为整个浏阳市市域范围。其中重点普查区域为全市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等自然公园、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大围山、连云山、九岭山等重要区域,以及其他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区域。

2、工具准备

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制作工具:北斗定位仪、数码照相机、无人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激光测距仪、胸径尺、测高杆、双目望远镜、枝剪、高枝剪、铲子、采集刀、样方绳、样方框、手持放大镜、标本夹、标本夹绑带、瓦楞纸、吸水纸、标本采集袋、标本采集箱、硅胶、烘干机、台纸、卷尺、记录笔、记录本、记录标签、油性记号笔等。

动物调查与标本采集制作工具: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图鉴、记录表、DBS定位仪、数码照相机、红外相机、无人机、录音笔、测距仪、照明工具、捕虫网、马来氏网、诱虫灯、捕鼠夹、地图、广口瓶、卷尺、游标卡尺、手术剪、镊子、脱脂棉、组织管、组织盒、注射器、PH计、指南针、电子秤、电子标签、福尔马林、乙醇等。

个人防护用品及装备,包括:防护手套、登山鞋、裹腿、速干服、冲锋衣、保暖衣物、对讲机、急救包(如预防野外工作人员生病或遭受蛇、虫咬伤等意外伤害的药物)等。

3、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

调查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其构成、生态系统建群种及其分布。采用遥感判读与现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掌握县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种类、数量、面积与分布,综合考虑其天然性、稀有性、特有性、破碎度、潜在价值等。现地核实过程中必要时可以采用抽样方调查来推断总体状况。生态系统野外调查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大小参照《2021年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湖南省实施方案》(2021)相关标准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科学布设。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核实的抽样方法、布设要求及调查因子等参照《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7—2021)相关规定执行;草地生态系统的抽样方法、布设要求参照《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8—2021)相关规定执行;湿地生态系统的抽样方法、布设要求参照《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9—2021)相关规定执行;荒漠生态系统的抽样方法、布设要求参照《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70—2021)相关规定执行。

4、物种资源多样性调查

(1)植物资源

1)调查线路设置

调查线路的设置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应覆盖调查区域内各种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海拔、坡度、坡向,调查范围尽可能广。根据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生境特征及动植物分布特点,调查线路长度可适当调整,长度合理控制在1~3千米。根据县域范围内各种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以及林草湿资源分布情况,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典型地段合理设置1至多条调查线路。一般情况下,调查区域范围内每种自然植被类型中布设的调查线路数量不少于10条。

2)实地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中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徒步行走开展调查。即随时记录沿途观察到的植物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记录沿线观察到的维管束植物名称、俗名等信息,拍摄植物(植株及其花、果、叶等)及其生境照片,同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物种鉴定。针对同一条调查线路应在不同季节开展2次以上调查,最大限度地将可能出现的植物种类调查详尽。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县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植被资源分布状况,依据生态梯度特征,选取典型路线,设置样线(带)和样方,进行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原生植被生长分布典型区域对植被群落的样方进行重点调查(结合相关历史植被调查报告资料等),植被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固定样方进行定期动态监测。

野外普查时,随身携带 HOLUXM-241轨迹记录器(GPS),记录航迹,将数码相机的时间,调整至卫星时间,内业工作时,将 GPS记录的航迹数据(主要是坐标和经纬度),整合到每张数码照片的 EXIF信息中,使得所拍每张照片的坐标信息(即每张照片所代表的植物种类的坐标信息)均可以直接显示。

①样线(带)法

本方法适用于分布区域已知、连片分布面积较小、呈条带状分布的目的物种。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原生植被资源分布情况选取典型地带布设样线(带),兼顾调查对象不同的生境、分布密度,布设样线(带),样带行走调查。样线(带)中轴线每侧宽度为:乔木树种及大灌木为 10m、灌木及高大草本为 5m、草本为 2m;样带长度为:乔木树种及大灌木不小于 300m、灌木及高大草本不小于 200m、草本植物不小于 100m。根据生境不同,样带宽度和长度可适当调整,宽度以能清晰观察到调查物种为准,长度保证调查人员一天能完成一条样带调查。

②样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物种散生或团状分布,且连片分布面积较大的调查区。按陆生植被、湿地植被两大类分别设置样方。

陆生植被群落样方设置标准:乔木样方面积 20×20 m2,灌木样方面积 5×5m2,草本样方面积 2×2m2(高大草本)或 1×1m2(低矮草本),以记名的方式记录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株数(或多度)、胸径(或地径)、树高、枝下高及其生境等情况。一些在野外不能鉴定到种的种类,则多角度拍摄数码照片,有花果的种类,或无花果但分布稀有、性状特殊的种类,拍摄照片。

湿地植物群落样方设置标准:乔木植物,样方面积为 20×20m2(树高≥5m);灌木植物,平均高度 ≥3m的样方面积 4×4m2,平均高度在 1~ 3m之间的样方面积 2 ×2 m2,平均高度 .1m的样方面积 1 ×1 m2;草本植物,平均高度 ≥2m的样方面积 2×2m2,平均高度在 1~2m范围的样方面积为 1×1m2,平均高度 .1m的样方面积为 0.5×0.5m2。

(2)动物资源

1)调查样区布设

基于《关于发布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的公告》(环境保护部 公告 2017年 第84号)中设定的全国陆域10km×10km网格分布,将调查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范围划分为若干个10km×10km的调查样区。在每个样区中选择生境良好的区域均匀设置4条长度3 km的样线;每条样线中布设3条长度500~1000m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小样线或3个10m×10m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小样方,开展物种调查。

2)调查样地布设

①样线宽度、样点半径、样方大小依据栖息地类型、野生动物种类、野生动物习性、观察对象确定。但同一调查样区对同一物种的调查应使用相同类型的调查样地,样线宽度、样点半径、样方大小应一致。样线宽度的设置应使调查人员能清楚观察到两侧的野生动物及活动痕迹。

②样地应具有代表性,同类型样地不应有交叉。

③样地应以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为重点区域。

④在1:1万的地形图或影像图上布设调查样地。

⑤应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与科研监测、林草湿“一张图”等成果资料,采用GI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布设样线、样方、样点。

3)实地调查方法

通过徒步行走开展调查。调查时随时记录沿途可视范围内见到的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现场能识别的种类直接登记,记录沿线观察到的陆生脊椎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线中线垂直距离、生境等信息,拍摄物种(实体、痕迹、粪便等)及其生境照片,同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尽量采集标本或拍摄清晰的照片,用于内业物种鉴定。

①哺乳动物

每年的调查时间需涵盖春夏或秋冬季。具体的调查时间根据哺乳动物的习性而定,调查时间视哺乳动物分布密度和范围而定,对于小范围分布、密度较高的种类,调查时间相对较短;而对于分布密度低的珍稀动物类群调查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调查频次应保证每年至少调查2次,应在春夏或秋冬季各进行1次调查,2次调查至少间隔3个月。

具体调查方法参照《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各典型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细则》和《县域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等相关规定执行。

②鸟类

原则上至少进行2次调查,其中繁殖季1次,越冬季1次。

具体调查方法参照《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各典型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细则》和《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等相关规定执行。

③两栖动物

在两栖动物活动季节开展调查,每年调查2次,两次调查至少间隔1个月。

具体调查方法参照《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各典型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细则》和《县域两栖类和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等相关规定执行。

④爬行动物

根据爬行动物生活习性及气候条件,一般每年调查2次,在爬行动物繁殖季节开展并完成,相邻两次调查应至少间隔1个月。爬行动物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其活动盛期选择调查时间。每天调查时间节点根据物种的活动节律、习性确定。

具体调查方法参照《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各典型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细则》和《县域两栖类和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等相关规定执行。

⑤昆虫

白天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徒步行走开展扫网调查,即随时记录沿途观察到的昆虫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拍摄物种及其生境照片,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夜晚使用灯诱法,通过布设灯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性进行观察、记录和计数,捕获数量能够反映物种的多度及其活动性。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内业物种鉴定。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县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⑥鱼类

根据县域范围内河流水系的分布情况,各河流、湖泊、水库至少设置1个调查样点。实地调查应在春、秋两季开展,条件较好的,可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开展1次调查。调查需获取鱼类的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拍摄物种及其生境照片。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内业物种鉴定。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内陆鱼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根据县域范围内河流水系的分布情况,各河流、湖泊、水库至少设置1个调查样点。实地调查至少要保证春季和秋季2次调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季度1次调查。调查需获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拍摄物种及其生境照片。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物种鉴定。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3)大型真菌

采用踏查法、样线法、访谈和市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尽量贯穿该地区整个大型真菌子实体生长季节,每年至少调查3次。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徒步行走开展调查。随时记录沿途观察到的大型真菌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拍摄大型真菌及其生境照片,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内业物种鉴定。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县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5、遗传资源多样性调查

基于各类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植物园、树木园、苗圃、种质资源库、良种基地、品种资源场(原种场)、水产原种场、渔业种业示范场等迁地保护、种源保存和种源培育为目的单位,以2021年为调查基准年,进行重点遗传资源的种类、数量、保护现状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

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

根据浏阳市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公益林、林地变更等数据和全市各自然保护地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另外,对接浏阳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村农业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收集浏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浏阳市国土空间规划、浏阳市乡村振兴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浏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浏阳市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及矢量数据等规划资料与基础数据。

对绿心区、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沿线及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等自然公园的保护修复热点区域及生态敏感地带进行现场调研及项目可行性分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布和安排。

依托全市生物物种资源普查成果和收集的相关资料,科学评价全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认真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威胁状况、取得的主要保护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从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个层次进行建设内容归类和功能布局,提出实施措施和近期行动计划,优化物种栖息地(生境)格局,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基本构建起本底清晰、结构完善、保存安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附图(基础分析图:区位分析图、卫星影像图、植被现状图、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图、综合现状图等;规划成果图:功能区划图、总体布局图、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图、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图、科普宣教设施规划图等)。

二、相关标准

1、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

(1)湖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工作的质量管理。

(2)承接第三方服务的有关技术支撑单位应参加湖南省林业局举办的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技术培训,详细了解调查内容、调查流程、成果质量等相关要求,熟练掌握野生动植物调查、大型真菌调查、森林资源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等相关技能。调查队伍应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人员,且不少于总人数的1/3,其中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

(3)承担单位及管理单位在调查期间均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2、审查与备案

(1)调查方案应经长沙市林业局审核后,上报湖南省林业局审查。

(2)调查报告应经长沙市林业局审核后,上报湖南省林业局审查和验收。上报材料包括原始调查方案、样地布设图、记录表、统计表、调查照片、视频资料、调查报告。

3、检查

(1)检查方法随机抽取样地进行检查。对抽取的样地,应由原调查人员与被检查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调查,采用原调查方法,对相对稳定的调查指标进行复核。

(2)检查内容:进行全面检查。

(3)检查数量:检查样地数占野外样地数10~20%。

(4)质量评定:制定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质量评价系统,进行质量评定。

(5)验收:由湖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未经质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成果不能进行验收。

(6)重新调查:质量不合格的调查单元、调查样区或调查区域应进行重新调查。

三、技术规格

1、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

(1)调查报告:在统计分析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县级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摘要、目录、正文、附表、附图和附件组成,调查报告题目为:湖南省浏阳市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报告应概括地反映所在区域自然条件基本情况,调查技术及方法,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客观地评价调查结果并合理地提出保护对策与措施建议。

(2)数据表格:根据外业调查记录情况、调查数据汇总结果及收集掌握的数据等资料,建立形成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相关统计表(EXCEL格式或ACCESS格式)。数据表格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统计表、物种资源统计表、外来入侵物种情况统计表、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单位调查统计表、野生动物养殖场所调查统计表、野生动物养殖数量调查统计表、野生动物产品加工情况调查统计表、遗传资源调查统计表等

(3)矢量图层:根据外业调查手图、线路轨迹、分布点位坐标及收集掌握的图层资料等,建立形成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相关分布图层(ArcGIS矢量图层)(shp格式,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矢量图层主要包括县级林草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数据库(面图层)、调查区域分布(面图层)、生态系统类型分布(面图层)、野生植物调查线路分布(线图层)、野生动物调查样线分布(线图层)、野生动物调查样方(点)分布(点图层)、红外相机布设点位(点图层)、物种分布点位(点图层)以及其他基本要素图层等。

(4)资料汇集

①管理与文书资料: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方案、培训照片、管理制度等。

②外业调查资料:调查记录、调查图纸、调查记录表、相关凭证标本等。

③影像资料:照片、影像、录音。

④上述材料、图片和文字的电子文档。

⑤其他成果材料。

2、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浏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文本及附图(基础分析图:区位分析图、卫星影像图、植被现状图、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图、综合现状图等;规划成果图:功能区划图、总体布局图、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图、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图、科普宣教设施规划图等)。

四、交付时间和地点

服务时间:2021年10月至 2022年 12月

地点:甲方指定地点

五、服务标准

按照甲方要求执行。

六、验收标准

检查

(1)检查方法随机抽取样地进行检查。对抽取的样地,应由原调查人员与被检查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调查,采用原调查方法,对相对稳定的调查指标进行复核。

(2)检查内容:进行全面检查。

(3)检查数量:检查样地数占野外样地数10~20%。

(4)质量评定:制定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质量评价系统,进行质量评定。

(5)验收:由湖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未经质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成果不能进行验收。

(6)重新调查:质量不合格的调查单元、调查样区或调查区域应进行重新调查。

七、其他要求

1、前期准备阶段( 2021年10月)

与浏阳市林业局对接并完成相关资料(各保护地可研、科学考察报告、其他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文献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准备调查所需资料及装备等。

2、完成外业普查阶段( 2021年10月至 2022年9月底前)

依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发育节律、花期、果期及草本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习性规律,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组开展动物、植物外业专项普查,调查时间跨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至少集中调查一次。同时,结合动植物普查,对绿心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自然公园、湿地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修复热点区域及生态敏感地带进行现场调研。

3、完成成果编制阶段( 2022年9月至 2022年 10月15日)

内业整理(整理、装订调查图纸、表格及其它原始调查资料)、数据库建设及资源普查报告编制等。在 2021年10月至 2022年10月外业普查阶段,及时做好各次调查之后的数据、文字和照片整理,2022年9月至10月期间主要进行最终的数据汇总。

4、成果审查阶段( 2022年10月16日—12月20日)

向各职能部门、相关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完善修改后,逐级通过浏阳市级部门评审、长沙市级审核、省级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规划成果。

采购需求仅供参考,相关内容以采购文件为准。

标签: 保护规划 生物多样性 普查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