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十四五”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水路、航空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航空货物运输量大幅提升,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铁路和水路大宗货物运输量占比较2020年提升3个百分点。火电、钢铁、石化、化工、煤炭、焦化、有色等行业大宗货物通过铁路、水路、管道、新能源或国六货车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建材清洁运输方式运输比例达到6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铁路运能提升行动
1.提高现有铁路运输能力。充分挖掘与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升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效率,强化和完善货运铁路网络,提升路网运输能力。配合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及既有线路的扩能、电气化改造,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2022年建成。完善铁路货运枢纽集疏运路网体系,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干线货运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市域内“三纵三横”货运铁路网骨架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增货运能力3000万吨。积极推进潍坊至董家口铁路、临朐至沂水铁路列入上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增南向铁路货运通道。规划研究大莱龙铁路大家洼站至胶济铁路潍坊西站货运铁路通道。(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3.推进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物流基地配套铁路专用线建设,实施潍坊申易物流专用线、大莱龙铁路昌邑物流园专用线、朐沂铁路卧龙物流园专用线、胜星铁路物流园专用线等项目规划建设,扩大专用线覆盖范围,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增货运能力1500万吨。支持煤炭、钢铁、电力、焦化、水泥、砂石等大宗货物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新(改、扩)建铁路专用线,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宗货物原则上由铁路运输。(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4.提升铁路货运服务水平。鼓励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与港口、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积极推动建材、农副产品、轻工医药等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市发改委、市交通局负责)
5.发展高铁快运物流。以打造全国性高铁快运基地为目标,全力推动潍坊北站高铁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成为冀鲁暨环渤海地区高铁物流中心。(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二)港口水运升级行动
6.发展亿吨特色枢纽港口。积极推进潍坊港中港区5万吨级航道工程,确保“十四五”内建成通航,开展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预研,满足港口对外开放发展需要。加快实施西港区5000吨级航道及防沙堤工程,开展西港区内航道规划研究,顺畅海河联运主通道。加快推进中港区5万吨级滚装、液化品、集装箱、煤炭等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持续推进现有码头泊位升级改造,提升港口大宗货物通过能力,发展亿吨特色枢纽港口。(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山东港口集团潍坊港负责)
7.建设集疏港铁路网络。加快潍坊港疏港铁路建设,2023年建成通车。开展西港区寿光作业区疏港铁路的规划研究,力争到“十四五”末,各港区全面接入疏港铁路。加快中港区铁路专用线、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山东港口集团潍坊港负责)
8.培育港口特色优势业务。优化矿石、石油焦、粮食、木材等散杂货源结构,促进结构升级。巩固大宗货物转水业务,主动深化与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合作,共建转水货物绿色通道,提升全程物流效率。加强与神华集团合作,承接天津、黄骅港煤炭运能转移,打通北煤南运新通道。培育壮大集装箱业务,加快省港口集团内部内、外贸支线和远洋喂给运输航线开发,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内贸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山东港口集团潍坊港负责)
9.建设海河联运体系。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2022年实现全线复航。积极推动潍坊港西港区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工程建设,先期规划建设6个万吨级海河联运泊位,统筹海河直达和海河联运发展,积极推进干散货、集装箱海河运输。(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山东港口集团潍坊港负责)
(三)航空枢纽建设行动
10.加快潍坊机场迁建。积极推进潍坊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尽快启动航站区、飞行区及配套区建设,争取“十四五”内建成投用。推动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错位发展,打造客货同步发展、货运特色突出的环渤海地区航空物流分拨中心和货运枢纽。(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11.建设发展临空经济区。突出航空货运优势引领,高标准建设航空货运设施,推动与顺丰速运、邮政航空等骨干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在潍坊机场增加运力,支持潍坊机场打造航空快件集散中心。(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负责)
(四)公路货运治理行动
12.强化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健全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杜绝非法改装货运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加大货物装载源头监管力度,重点加强港口、物流园区等重点源头单位货车出场装载情况检查,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出场上路行驶。严格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要求,加大对大宗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的执法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公路治超网络,优化国省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布局,完善农村公路限宽限高保护设施。加强科技治超,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检测,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治超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继续加强信用治超,严格落实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3.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巩固运输车辆治理工作成果,稳步开展危险货物运输罐车、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治理工作。做好既有营运车辆情况排查,建立不合规车辆数据库,制定车辆退出计划,按照标准引导、疏堵结合、更新替代、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执法监管,引导督促行业、企业加快更新淘汰不合规车辆,促进标准化车型更新替代。(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4.推动货运车辆清洁化。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对中短途货物运输优先采用新能源车辆,对城市货物运输主要采用新能源轻型物流车,在重点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机场、港口等推广使用电动化、清洁化车辆。大力推进老旧货运车辆淘汰更新,到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将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加大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货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负责)
15.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全面推进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推动网络货运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引导货运大车队、挂车共享租赁、甩挂运输、企业联盟、品牌连锁等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发展,整合分散经营的中小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业户,发展壮大现代物流运输骨干企业,扩大低成本高效率运输服务供给。(市交通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五)多式联运提速行动
16.建设多式联运枢纽。着力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完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和运输服务配送系统。加快潍坊申易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昌邑晟泽昌北物流园、山东港天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项目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陆水联运比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负责)
17.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在省统筹协调下有序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支持物流企业在运输装备研发使用、多式联运单证统一、数据信息交换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鼓励开展集装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大力发展集装箱联运,优化“公转铁”“公转水”联运模式,实现公铁联运、公水联运无缝衔接。拓展内陆无水港物流功能,深化沿海港口和内陆港合作,建立陆海港口合作发展机制。(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负责)
18.发展新型先进运输方式。积极发展货滚甩挂运输,加快甩挂物流体系建设,实现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长期稳定高效运营。积极对接国家、省级油气管道工程,加快推动黄潍管道复线建设,鼓励企业建设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负责)
(六)城乡高效配送行动
19.发展城市高效货运配送。统筹规划建设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完善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和城市配送网络节点及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加大对物流园区及货运枢纽建设、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智慧绿色物流服务平台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0.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按照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功能突出、服务“三农”的网络节点,到2025年,实现网络节点全覆盖。创新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络、农村超市、供销社等节点提供农村物流服务,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市交通局牵头,市商务局、市供销社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实施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按照“一地一策、一企一策”要求,组织编制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科学安排工作进度,出台配套措施,及时研究解决运输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
(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大港口、铁路等项目用地用海支持力度,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做好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组织编制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和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优先安排用地用海指标。对急需开工的交通工程,属于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办理先行用地,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负责)
(三)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关于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及集疏运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研究探讨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公转铁”“公转水”的配套鼓励政策。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淘汰老旧车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政策措施。(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负责)
(四)创新技术管理手段。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加大对重大交通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及推广应用成效显著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统计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统计局负责)
附件:********162*****05388.xlsx">“十四五”运输结构调整重点建设项目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