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亳州市谯城区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为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亳州市谯城区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1—2015年我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以指导我区未来五年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区委和区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了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评、“平安谯城”建设之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严格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平稳。

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受经济转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仍比较薄弱,保障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目前,我区的安全生产突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不够落实,“三违”现象较突出;二是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安全设施设备落后;三是行业安全管理弱化,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行业安全规程和标准,存在违规生产;四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乡镇(街道)尤其明显;五是道路交通方面,由于受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视线窄的影响和驾车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多发,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六是建筑安全生产形势还很严峻,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在较大层面还没有实现真正转变,责任主体切实主动抓安全的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建筑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随意、粗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安全隐患的人为因素还大量存在。

全面分析安全事故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除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队伍的变化、历史遗留问题的显现等原因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一些乡镇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能真正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在安全生产方面累积欠账严重。三是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四是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不少职工缺少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大量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农民工、临时工,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五是安全生产执法监督不够到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六是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现有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适合我区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

二、“十二?五”安全生产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通过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实现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2、工作目标

2011年,全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有所下降。到2012年全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工商贸企业十万人死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呈总体下降趋势;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观。到2015年,形成基本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稳中有降,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十二?五”期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在“十一?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要保持相对平稳和有所下降,到 2015 年,全区重特大事故起数得到有效控制。

工矿商贸企业 10 万人死亡率:“十二?五”期间,工矿商贸企业 10 万人死亡率,逐年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控制目标:“十二?五”期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在“十一?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逐年有所下降。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控制目标:“十二?五”期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在 “十一?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逐年有所下降。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控制目标:到2015年,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督检测率达90% 以上;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健康监护体检率达80%以上。

三、“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任务

1、安全生产监管法制机制建设

推进安全生产法制机制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强化和规范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

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加强执法监督,落实执法责任,规范办案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流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强化内部监督,确保执法必严。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建设,建立执法监督员、行风监督员队伍。制定并落实执法案件公示、案件回访等制度,提高办案透明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加快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通过技术、管理等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强化安全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规范作用,明确在相关行业标准中强化安全管理要求,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淘汰落后和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基础相对差的行业企业开展规范化活动,提高参与率,不断拓展和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活动,规范和提升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引导企业逐步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政策措施。把安全标准化工作与企业市场准入、风险抵押金、工伤保险费率、先进评比等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监管,将标准化工作与相关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安全标准化方案备案制度、统一公告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提高监管工作效果。

2、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要根据各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生产总值、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状况,配备能够适应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管人员,增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履职能力。

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同时,各乡镇、街道应当根据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必需装备。

探索村级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工业企业多、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的行政村和社区要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专职人员;工业企业较多、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较重的行政村和社区要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或兼职人员;其他的行政村和社区探索设立“多员合一”(安全生产员、消防安全员、交通安全员、食品安全员、环保安全员、消费维权员)的公共安全协管员,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并按规定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处处有人管安全。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按照《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量,不断提高执法监察权威和执法水平,依法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人员培训教育工作,针对执法监察机构组建时间短、人员新、业务弱等问题,从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出发,着眼长远建设,从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素质入手,把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和相关业务培训,开展以提高执法监察人员安全生产现场执法能力和解决安全生产执法难点和疑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等活动,规范执法监察行为,提高执法监察质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

严格落实区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一岗双责”制度,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专题会议、联络员会议、联合督查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信息交流、综合分析等方面的作用。认真履行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的职责,督促、检查安委会会议决定事项落实情况,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绩效考核等工作。通过安委会综合协调职能的发挥和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的落实,逐步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消防、道路交通等领域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安全监管机构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等制度。按照权责一致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原则,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消防、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以及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三非”行动中,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提升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到2015年,区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同时各乡镇成立安全生产监察执法队伍;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

3、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培育发展规范我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认真审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执业人员的资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严把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加强对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执业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对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中介组织和执业人员,及时报请发证机关吊销或撤销其资质许可;鼓励依托职业技术学校、技校、科研院所发展安全生产中介组织,鼓励现有的安全生产中介组织通过联合、整合做强做大,规范发展。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评价、培训质量等进行监管,建立完善举报投诉、责任倒查、行业监督等制度,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机率,对中介机构在业务活动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情况,转让和出借资质、资格证书,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中介业务、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要严厉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报请发证机关撤销其资质并责令其退出中介市场。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信息公开、惩戒、信用管理、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等制度,促进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加强对中介机构法人代表和执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促进中介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为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和保障。

非煤矿山: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开展隐患排查,进行分类管理,对重大隐患督促企业及时整治,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重点对爆破作业人员加强安全警示教育,严格操作规程,确保万无一失;打击非法开采、非法转让、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及违规行为。通过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非煤矿山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道路,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非煤矿山数量只减不增,逐步建立全区非煤矿山的安全监控体系。

危险化学品: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而导致安全距离不足,或对城市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对循环经济园区开展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提高循环经济园区的科学布局及区域安全水平。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各级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动态监控平台及网络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跨区域动态监控。对在动火、动土、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落实情况;杜绝企业“三违”行为的发生。

烟花爆竹:加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市场的管理,严把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关,加强对零售店的专柜设置和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的检查,禁止店外经营和设置流动摊点销售烟花爆竹;加强烟花爆竹标识化管理,杜绝无标识产品流入市场。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超定员、超药量违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坚决取缔烟花爆竹家庭作坊和非法生产场点,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活动。

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行业:掌握全区有色、建材等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色、建材企业开展重点工艺环节安全隐患的自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台帐,并适时组织隐患治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对重点有色、建材企业的安全“三同时”审查验收工作。大力开展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制订创建工作方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道路交通:通过建立区、乡两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村级交通安全员制度,形成区、乡、村三级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形成政府牵头,具体责任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督办,公安、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的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进村庄、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培养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积极性。加大力量对农村道路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顿,强化农用机动车摸底登记工作,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设施投入,尤其是道路养护的投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水上交通:建立完善水上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源头监管。水上交通安全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相应的源头监管机制,严把三个关口,即:船舶检验关、船员考试发证关、船舶营运证办理关,确保安全、有秩航行。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建立水上交通客运船舶更新改造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客运码头、渡口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建立类似公路维修保养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水上交通应急搜救体系,成立水上交通应急搜救指挥中心,落实人员、工作经费。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当前或一个时段水上交通安全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解决办法,形成信息共享、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筑工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建立建设系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快报系统,健全并完善建筑施工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机制。突出高处坠落、机电伤害和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完善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事故防范监督体系。落实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及设计、监理方面的安全责任,加强城乡建筑安全监管,防止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全面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构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评价体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工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三方责任,切实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即: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设备有使用证、操作人员有上岗证;对设备依法申报检验。强化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对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使用单位和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中的动态监管。开展气瓶、压力管道、电站锅炉、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常压罐车、起重机械以及取缔土锅炉、简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建设完善区级重点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农业机械:以基层管理网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管理,提高年检率。加强拖拉机登记、注册、牌证核发的规范化管理,严把安全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抓好重点农时季节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活动。

渔业船舶:建立渔业船舶动态管理和监控系统,统一渔业船舶管理流程,使船网工具指标管理、船舶检验、登记和捕捞许可管理紧密衔接,规范管理行为.推荐使用标准船型,鼓励更新淘汰不适应现有水域航行作业条件的渔业船舶,加快老旧渔业船舶更新改造和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宣传效果。重点强化对有非法载客载货记录渔民的专题教育和对交通不便、有渔业船舶非法载客载货需求水域附近村民的安全教育,增强渔民遵纪守法意识和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以防风、避浪、防雾、安全避让和水上自救互救等为主要内容的渔业船员培训。建立隐患排查、挂牌整改、档案管理、追踪督办常态机制,重点对责任落实、证书失效、安全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船员安全技能实操情况、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和应急处置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建立隐患登记、销号和查询管理机制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机制。深化渔业船舶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加强渔业船舶检验管理,严禁非渔业船员上船从事渔业生产活动。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渔业船舶安全监管队伍,保证渔业船舶安全监管工作所需的人员、车辆、船艇等落实到位,强化渔业船舶安全监管队伍的培训教育,组织渔业船舶安全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实施大寺200亩深水渔港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人员密集场所与消防: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整改长效机制,突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区和乡镇消防安全设施和装备建设,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

中小学校: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校园周边秩序;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日常管理。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强化施工现场危险源排查和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安全责任制,加强各类设施运行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保证设施安全运行的措施经费,制定安全度汛、工程巡查、维修养护、除险加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水毁工程修复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保障水利设施运行的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强化水文测验安全,加强水文测报作业安全管理,制定水文测报作业人员、作业水文气象条件、测量船只设备、通讯联络、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自救能力。配备消防、救生设备和堵漏器材,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水文作业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应急管理和救援的经费投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各单位要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快速反应控制险情,组织抢险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行为。

4、强化职业危害监管和防治,创建安全健康作业环境

在充分分析掌握我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职工安全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管理。积极在全区开展以粉尘和剧毒物品危害治理为主题的专项行动,特别是针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把消除和减少行业场所职业危害作为重要内容,落实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要求企业按时、按要求、按内容如实上报情况;落实企业负责人为职业危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大安全投入,推进技术进步,改善作业环境和条件,切实健全和落实行业职业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大力开展对全员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履行危险因素告知义务,设置各类警示标志,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严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5、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支撑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整合,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加强事故隐患诊断与治理的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推进燃烧、爆炸、毒物泄漏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等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开发。按照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基金。建设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决策咨询智力资源、事故调查技术分析鉴定等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技术的研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手段。采取政府注入引导资金,企业投入主要资金的方式,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科技推广工作。鼓励和支持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手段,了解掌握安全科技动态,加快安全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安全装备水平,安全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数字化、信息化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加强对事故发生有关规律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

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确保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受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坚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同时,深入开展员工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依托区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安全管理专家,加速我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谯城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简称“宣教中心”)或设置“宣传教育股”(简称“宣教股”)为区安监局的二级机构或内设科室,通过加强宣教中心(宣教股)制度建设、师资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建设等手段,创新安全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市场,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保证所培训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7、安全生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整合和集成全区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基础资源,加强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建设。依托有一定资源的单位建设若干个行业性、专业性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分中心作为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统一管理,构建全区安全生产科技和技术支撑的网络体系。配备补充科研及实验装备,提高安全科研和责任事故案件技术鉴定能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工业重大事故灾害机理、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预警技术、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与仿真技术、特种设备完整性管理方法和基于风险检验技术、重大地下工程事故演化及安全保障技术、重大事故灾难标准应急管理等研究与攻关。

8、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

重点实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实施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在评价分级的基础上,确定各辖区、各部门和企业重点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分级分期的原则,组织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仓库、公路危险路段等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设施、场所进行治理。“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化工园区建设和化工企业的整体搬迁,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严格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设计和竣工验收审查以及试生产(使用)备案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要求,提高准入条件,规范审批程序。建立化工项目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跟踪机制,加强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跟踪督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本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及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9、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及省、市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构架下,以本区自建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为主体,同时考虑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利用,建设涵盖硬件网络基础以及政府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集信息采集传输、监控监管、调度指挥、决策支持于一身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实现与市区两级其他行业领域的横向联系,实现与国家、省、市、各县区安监部门的纵向沟通,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

10、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托现有、整合资源;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功能实用、技术先进”的原则,在整合优化现有应急救援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即以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为核心,行业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为技术支持,公安消防部队和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为补充,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及资金、装备、信息、基础建设为保障的全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政府应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专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有序的事故救援指挥与协调、快速的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完备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支持、充足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金保障以及严格的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以建立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基础,逐步推进应急救援系统工程建设,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重点科研和建设工程项目

1、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治理项目

实施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整改责任单位必须制定隐患整治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整治内容、措施,整治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实施整治方案的时间、完成时限及组织机构、人员落实等,对一些涉及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重大隐患,应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治期间,应当制订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依法责令其暂时停产、停业整顿、停止建设或者停止使用。

整改责任单位要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及时记录整改工作检查情况及整改进展情况,整改工作全过程要做到有据可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须经有关监管部门或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验收。验收合格的,履行该隐患整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牵头负责验收工作的隐患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予以书面确认,并将有关资料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对重大事故隐患销号。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重新制定整治方案,继续整治。

2、安全监管设施建设项目

建立重大危险源资料库,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开发利用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装备和系统。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监测监控系统。

依托“金安”工程,在全区实行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工作试点。开展安全监管监察政务信息化应用,推进安全监管监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利用“金安”工程应用系统开展安全监管监察和调度统计等业务工作,建立系统、规范的安全监管监察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积极利用非煤矿山监管、危险化学品监管、烟花爆竹监管和重大危险源监管等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开展安全监管业务工作;利用事故管理、事故快报和统计、行政执法统计等系统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利用安全评价、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专家等查询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利用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审批、发证系统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等系统,引导企业通过企业端系统,及时报送和更新企业相关信息;通过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开展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管理工作,实施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有关内容,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业务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阳光审批。

3、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建设项目

建设安全科技、安全检测检验、安全物证分析、安全技术推广与服务、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与安全生产监管紧密结合等体系;推广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设备设施,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

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海日农化等)完成化工生产自动、连续、封闭流水线及防护措施安全技术改造项目,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成温控压控连锁监控报警系统和自动化集散控制改造。所有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必须配备安装集散控制自动化系统;投入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集散控制自动化系统改造;凡是生产和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十二?五”期间必须安装温控压控自动连锁报警控制系统。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塔吊安装安全监控系统,适时对运行中的塔吊重量、扭矩及提升高度进行全程监控。

对危险货物运输系统的GPS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全区的所有客运车辆和危货车辆都安装GPS监控系统,并配备声像监控装置。

对城区的地下管道、热网、天然气网、煤气网、污染管网、光纤及有线通信网络进行核查,绘制城市管网现状图,为城市建设、突发事件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保障。

所有的大型商场、高层和地下建筑全部强制安装消防监控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

建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信息处理中心,对全部重点危化企业实行在线监控。

所有的尘毒场所必须安装配置防尘毒设施,配备尘毒监控装置,并依法进行检测检验,尘毒防治设施完好运行率要达到90%以上。

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依托区内外教学资源和安全管理专家,建设以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安全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和公共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地。通过加强培训基地制度建设、师资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建设等手段,创新安全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市场,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保证所培训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5、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

加强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整合资源完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消防、电力、建筑、特种设备、农业机械等专业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充分利用消防现有的救援力量和人防的已有装备,建设完善综合性的应急救援基地,以及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10事故处置联动系统、水上搜救应急系统、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

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推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应急通讯系统等,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组织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重点抓好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监控体系建设、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公共场所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体系建设。

6、安全生产科研开发项目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整合和集成全区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基础资源,加强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建设。依托有一定资源的单位建设若干个行业性、专业性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分中心作为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统一管理,构建全区安全生产科技和技术支撑的网络体系。配备补充科研及实验装备,提高安全科研和责任事故案件技术鉴定能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工业重大事故灾害机理、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预警技术、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与仿真技术、特种设备完整性管理方法和基于风险检验技术、重大地下工程事故演化及安全保障技术、重大事故灾难标准应急管理等研究与攻关。

7、其它重点项目

安全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和层次的提高。通过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安全管理人员的基础防范意识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技术防范意识,带动全企业职工安全技能的提高,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以营造企业和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

安全社区创建项目。深入开展“平安谯城”及安全社区建设活动,加强安全的宣传教育,编制各类安全宣传知识材料,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对安全生产的引导作用,制定社区安全建设规划。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创新社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手段,组织开展社区安全文化推广普及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及避险能力。


×

标签: 发展规划 安全生产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