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

  (二)形势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三)围绕“七有”“五性”优化教育服务

  (四)打造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教育样板

  (五)增强教育服务首都发展的能力水平

  (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七)推进教育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八)开创开放融通有活力的教育新局面

  (九)促进育人方式和育人模式创新变革

  (十)全面深化新时代首都教育评价改革

  (十一)统筹推进首都教育发展与安全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二)提升经费保障能力

  (三)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四)加强校园后勤保障

  五、规划实施

  (一)统筹推进落实

  (二)加强监督评价

  (三)鼓励改革创新

  (四)加强宣传引导

  附表:“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

  “十四五”时期是首都教育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向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明确2021至2025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为坚强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章。始终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教育发展之路。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制定“4+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大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全学段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性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首都教育长期保持安全稳定局面。在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北京近9万名师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展示当代青少年的风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教育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首都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主要教育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若干重要指标位居首位,提前达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主要事业发展目标。通过国际比较,首都教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普及程度、教育质量、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等指标处于世界前列。

  ——教育公平达到新高度。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持续发力,五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通过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和规范入学办法,在“资源优质”和“机会公平”上同时发力,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比例均达到99%以上,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有效破解择校难题,中考中招选择机会更为丰富,高考高招录取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首都教育在办学传统、办学理念、课程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强。34所高校、16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在京高校A+类学科数量占全国的44%。重点建设100个一流专业,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每年近万名学生受益。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自信心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持续保持前列,学生参加PISA测试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新闻
凡注有"青川中学"的稿件,均为青川中学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青川中学",并保留"青川中学"。

标签: 发展规划 十四五 改革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