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评总结报告-2021-11-0118:08:50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评总结报告-2021-11-0118:08:50
目录
163*****967*******.html#_Toc********">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评总结报告. 1
163*****967*******.html#_Toc********">一、专业概况. 1
163*****967*******.html#_Toc********">二、专业教学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 3
163*****967*******.html#_Toc********">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3
163*****967*******.html#_Toc********">2.机制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3
163*****967*******.html#_Toc********">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效果. 5
163*****967*******.html#_Toc********">1.师资队伍. 5
163*****967*******.html#_Toc********">2.教学成果. 6
163*****967*******.html#_Toc********">四、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成效. 6
163*****967*******.html#_Toc********">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6
163*****967*******.html#_Toc********">2. 教学研究成果. 7
163*****967*******.html#_Toc********">五、课程建设. 8
163*****967*******.html#_Toc********">1.课程体系建设. 8
163*****967*******.html#_Toc********">2.核心课程建设. 9
163*****967*******.html#_Toc********">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9
163*****967*******.html#_Toc********">4.改革的内容和举措. 9
163*****967*******.html#_Toc********">5.考核方式改革. 10
163*****967*******.html#_Toc********">6.教材建设. 10
163*****967*******.html#_Toc********">六、实践教学. 11
163*****967*******.html#_Toc86591762">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11
163*****967*******.html#_Toc86591763">2.校外实训基地. 12
163*****967*******.html#_Toc86591765">七、教学管理. 13
163*****967*******.html#_Toc86591766">1.质量保证体系. 14
163*****967*******.html#_Toc86591767">2.评价体系. 14
163*****967*******.html#_Toc86591768">3.反馈改进体系. 14
163*****967*******.html#_Toc86591769">4.成效. 15
163*****967*******.html#_Toc86591770">八、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15
163*****967*******.html#_Toc86591771">九、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6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评总结报告
********">一、专业概况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11年设立并开始招生。该专业自开设以来,积极学习和领会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尤其是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依据,根据区域高端制造业人才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十四五” 发展规划、学院的发展规划,调整制定了本专业的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经过10年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自办学以来,毕业生以其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供不应求,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84.21%以上,就业满意度96.73%。主要就业单位有辽宁地矿职教集团企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大连海尔,京东方科技集团,沈阳君帝电子应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圣凯龙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盛华电梯安装维修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单位。为辽宁省内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解决了辽宁省内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机制专业成果列表如下。
表 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成果统计表
成果类别 | 序号 | 成果内容 | 数量 | 级别 |
教育教学成果 | 1 | 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1项 三等奖2项 | 省级 |
教师队伍建设 | 2 | 省级教学名师 | 2人 | 省级 |
3 | 省级优秀教师 | 2人 | 省级 | |
4 | 省级专业带头人 | 1人 | 省级 | |
5 | 省级青年科研骨干教师 | 1人 | 省级 | |
6 | 省级五一巾帼标兵 | 1人 | 省级 | |
7 | 省优秀党员 | 1人 | 省级 | |
8 | 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 | 1人 | 省级 | |
教师信息化 教育教学能力 | 9 | 信息化大赛 | 一等奖2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2项 | 省级 |
实训基地 | 10 | 国家级实训基地——电工电子 | 1个 | 国家级 |
11 | 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基地 | 1个 | 省级 | |
4技术技能平台与社会服务 | 12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 | 3500人次 | 丹东市技术监督局 |
13 | 培训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 | 115人次 | 辽宁地矿集团 | |
14 | 培训赤峰富邦矿业有限公司 | 25人次 | 辽宁地矿集团 | |
15 | 20人/年 | 宗传矿业 | ||
16 | 社会服务到款额(万元) | 46万/年 | ||
教科研水平 | 17 | 国家专利 | 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 国家级 |
18 | 北大核心论文 | 北大核心期刊8篇 | 国家级 | |
19 | 辽宁省“十二五”、“十三五”、学会等规划课题 | 5项 | 省级 | |
人才培养 质量 | 20 | 全国有色行业技能大赛 | 团体一等奖1项 个人一等奖2项 个人二等奖2项 | 国家行业 |
21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 | 三等奖2项 | 省级 | |
22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 三等奖2项 | 省级 | |
23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 | 二等奖1项 三等奖3项 | 省级 | |
24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 | 二等奖2项 三等奖3项 | 省级 | |
25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生产线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检测” | 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 | 省级 | |
26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轴承设计与装配” | 二等奖1项 三等奖1项 | 省级 |
********">二、专业教学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
********">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1)专业定位.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制造强国,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来支撑。因此,作为基础行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确立了符合我省需求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即: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与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精操作、懂工艺、会维修、能管理”的能力,具有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装配和设备工装维护能力,能熟练运用机械设备进行产品制造与装配、机械产品维修、现代手段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械产品售前及售后技术服务的“ 德技并修”的装备制造专业的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办学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深化“一主线、二环境、三体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行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融合、教学做一体化、育训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现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真实生产场景和模拟仿真效果的设备优良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理有效的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 “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成为省内行业一流,同类高校先进,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
********">2.机制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专业建议规划分五个部分:
(1)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及建设目标:从专业定位到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内容全面充实,切合实际。
(2)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课程标准都作了明确的建设规划:在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教师年龄层次、学历层次、专业层次和职称层次等几个方面都提出了建设要求,提出了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4)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充分结合教学和科技服务的需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训室建设规划: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为教学和实训提供了保障。
(5)教学研究和科研规划:对教学研究的开展、教学项目的研究、科研项目的申报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划。
实践证明,该规划内容充实、合理,重点突出,对本专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教学工作高质量、有序的进行。
规划的实施
学院十分重视本专业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确保了本专业的教学、科技服务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了本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下,进行了专业建设。多年来,委员会不仅为确定本专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而且,还为如何实现工学结合提出宝贵意见。
(2)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
在专业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年都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我们认真分析和总结原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调查企业对机制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计划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体现生产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
(3)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对原有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和开展技术服务,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学历和学位,改进知识与能力结构,使之更好地胜任专业课的教学。已先后有7位教师参加了不同形式的业务进修、学位进修,6位教师到企业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教师,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积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使教师的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满足专业建设的要求。
(4)落实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保障实践教学
机制专业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有效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近3届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5. 4%。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效果
1.师资队伍
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师制”队伍建设。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教师进修培训,企业挂职的力度,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于创新、业务精湛”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总数 1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 45%以上,讲师占50%左右,“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提高。教师队伍见下表2:
表2专任教师队伍
2.教学成果
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沈阳圣凯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了讲义《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共同编写了培训讲义4本,教师编写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等教材17部,。近年来团队获得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多项立项,并在各类教学大赛中陆续获奖,专业教师参加教科研课题10余项,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陆续获奖多项,2020年获得国家级有色金属行业比赛一等奖,获得2020年度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2018 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辽宁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获得丹东市自然科学论文奖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10次。
********">四、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成效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的需求,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开展1+X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通过第三方评价组织,架起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将教育需求、产业需求相结合、个性化发展与职业标准统一化相结合,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锻炼,实现行业企业、评价组织、职业院校的多元互动。岗位核心领域选择应用性、技术性强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课程;形成“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2. 教学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学校正确领导下,通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统计: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 | 时间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1 | 《有色金属行业院校班组现场管理技能》 | 团体一等奖 | 2020.12 | 杨梓良、曹博凯、王志回、李欣宇 | 孔园园、李福多 |
2 | 个人一等奖 | 李欣宇 | 孔园园、李福多 | ||
3 | 个人一等奖 | 曹博凯 | 孔园园、李福多 | ||
4 | 个人二等奖 | 杨梓良 | 孔园园、李福多 | ||
5 | 个人二等奖 | 王志回 | 孔园园、李福多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 | 时间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1 | 《生产线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检测》 | 一等奖 | 2019.11 | 杨梓良、吕文硕 | 王洪艳、房连琨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 | 时间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1 |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 二等奖 | 2020.06 | 张龙、张金明、王伟岩 | 李福多、王洪艳 |
2 |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 | 二等奖 | 2019.05 | 王强胜、崔佳 | 孙树东、房连琨 |
3 | 《生产线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检测》 | 二等奖 | 2019.05 | 王强胜、崔佳 | 王洪艳、陈元民 |
4 | 《轴承设计与装配工艺》 | 二等奖 | 2019.05 | 高洪毅、李同 | 毕长飞、尤畅 |
5 |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 二等奖 | 2013.10 | 张洪铨、金哲 | 王翠芝、付经旭 |
6 | 《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 | 二等奖 | 2013.10 | 刘翔、梁彬彬 | 付经旭 |
7 | 《工业设计技术》 | 二等奖 | 2021.08 | 杨梓良 | 王俊 |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 | 时间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1 | 《工业设计技术》 | 三等奖 | 2021.08 | 吕文硕 | 王俊 |
2 |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 | 三等奖 | 2021.08 | 包翔宇、沈硕 | 付经旭、王翠芝 |
3 |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 三等奖 | 2021.06 | 李济成、于河、李春波 | 付经旭、王翠芝 |
4 | 《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 | 三等奖 | 2021.08 | 孙敬堂、李春波、张嘉欣 | 王春、张越佳 |
5 | 《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 | 三等奖 | 2021.08 | 徐瑞、许博瑶、畅春海 | 王春、付经旭 |
6 |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 三等奖 | 2020.06 | 刘庆、王虎山、谭俊杰 | 李福多、王洪艳 |
7 |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 | 三等奖 | 2020.06 | 许阳、李恩浩 | 王洪艳、王林峰 |
8 |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 | 三等奖 | 2020.06 | 于浩博、梁津铭 | 王翠芝、赵晶 |
9 |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 三等奖 | 2019.05 | 崔佳、王强胜、韩蒙 | 李福多、王洪艳 |
10 | 《轴承设计与装配工艺》 | 三等奖 | 2019.05 | 赵蔚然、李昊瀚 | 毕长飞、陈元民 |
11 |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 | 三等奖 | 2017.06 | 王枫翔、胡晏铭 | 王洪艳、王林峰 |
12 |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 三等奖 | 2017.06 | 王枫翔、潘禹彤、董情 | 李福多、王林峰 |
13 |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 三等奖 | 2016.11 | 姜威、赵金胜、王金 | 付经旭、王翠芝 |
创新创业大赛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项 | 时间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1 | 天马行空3D创新教育培训机构 | 优秀奖 | 2018.05 | 马忠鑫 | 王洪艳 |
1 | 单片机学习开发板制作 | 优秀奖 | 2018.05 | 宇航 | 付经旭 |
********">五、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导向、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依托,以生产性实训为基础,以机械加工与设备维修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创建“引产入教、三层次、四学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层次”是指设计能力、加工能力、维修能力;“四学段”是指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集中性实践教学、非课程素质教育六个部分。
********">2.核心课程建设
1、六门核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基础 》、《 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设计基础 》、《矿山设备维修技术》、《数控铣床与UG自动编程》,该六门课程为学生在校期间重点掌握的技能,对接工作岗位分别为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安装、运行调试、维护与检修。
2、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与生产一致性,仿真操作流程,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散到综合,由学校到企业,构成 “课堂实习、课程集中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生产顶岗实训”的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以各个层次的教研教改课题为依托,出台了《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及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引导教师以“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为立足点,在教学方法做出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 借助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各层级比赛,为教师参赛提供政策与财务支持,鼓励教师在执教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上多下功夫,在比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4.改革的内容和举措
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的不同岗位,分析岗位能力,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内涵岗位所需的能力提炼为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最终完成满足生产岗位需要特殊产品--学生的培养
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重点建设了3门核心课程。编制开发了配套的其他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微课等教学资源。
********">5.考核方式改革
校企形成共同发展主题,有效整合,实施教学与企业合作一体化战略。校企共同研究制定考核方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课程重构。企业现场教学、VR仿真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双向教学等,均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教学成效显著。项目课程秉承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意在“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加大职业素养的考核比例,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目的, 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如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UG自动编程)等,在专业技能考核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理论和实践考核中分别设置1%的职业素养考核成绩,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考核,理论与实践比为1:1。
液压与气压传动考核标准
********">6.教材建设
(1)改革举措
出台了《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办法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和《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依托“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要求教材应体现课程的“思政内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教案讲义、教学过程、课程标准及学科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本专业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
激励教师开发教材信息化资源。鼓励教师在教材中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教材建设,同时基于职业教育教材标准,倡导根据职业资格证书、1+X 证书制度试点的进展。强化课程整合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科基础课程进行了如下优化:①将机械制图和CAD两门课程合并为机械制图及CAD。②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的电工电子技术,通过这样的课程拆分与调整,将原来偏理论性的课程优化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效果
校企合作编写教学教材和具有特色实训教材
在编写教材之前要深入企业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资料采集,保证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充分契合企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比如校企合作编写的《机械设计基础》、《矿山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机械制图及CAD》、《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这些课程符合了理论上够用原则,融入了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达到了学生做中学的效果。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
为了体现更有针对性和集中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2021届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优化,删减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因为这两门门课程已在课程中得到了较好体现,没有必要再单独开设,保留了机械制图机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5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实现新建教材信息化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中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教材建设,在教材编写中对专业课程中的数字资源如视频、动画、案例等以二维码等形式嵌入教材,帮助学生在预习、自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教材,实现教材应用的全方位、全功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增强了技能实战的效果,对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起着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六、实践教学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训教学标准,按单班学生 30 人配置。校企共建实训室有起重设备实训室,电梯维修实训室,数控机床维修与故障诊断实训室,校内实训室有机械设计综合实训室,机械加工中心等,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做合一提高有力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基地所属系部名称 | 校内实践基地名称(全称)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设备值(万元) | |
1 | 机电系 | 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 3000.00 | 510.00 | |
2 | 机电系 | 机加中心 | 520.00 | 450.00 | |
3 | 机电系 | 特种设备考核实训基地(校企) | 754.00 | 136.00 | |
4 | 机电系 | 电梯维修实习基地(校企) | 120.00 | 25.00 | |
4 | 机电系 | 装备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校企) | 540.00 | 180.00 | |
5 | 机电系 | 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 400.00 | 60.00 | |
6 | 机电系 | 数控机床维修与故障诊断实训基地 | 220.00 | 30.00 | |
7 | 机电系 | 电气控制实训基地 | 180.00 | 40.00 | |
8 | 机电系 | 机械基础实训中心 | 180.00 | 55.00 | |
9 | 机电系 | 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 120.00 | 155.00 | |
10 | 机电系 | 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坊 | 120.00 | 120.00 |
2.校外实训基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大约16家左右,每年能满足 100 人以上学生实践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研讨沟通交流,还要满足专任教师挂职锻炼的需要。校企合作企业需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经营管理模式,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能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能够提供与本专业对应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岗位,合作企业参与实训教学与顶岗实习管理,能够满足实习学生的学习、安全管理和食宿安排等方面的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基地名称(全称) | 在岗职工总数 | 主要专业 | 实习实训项目 | |
总数(个) | 主要项目(全称) | ||||
1 | 江苏德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2 | 机械加工、自动控制 |
2 | 北京汇通聚原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 4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设备组装与维护 |
3 | 沈阳君帝电子应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 | 1 | 智能制造 |
4 | 青岛海尔特种制冷电器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自动化生产 |
5 | 京东方(福建)实训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自动化生产 |
6 | 大连海尔实训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自动化生产 |
7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智能制造 |
8 | 鹏鼎宏启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自动化生产 |
9 | 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实训基地 | 6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电梯安装维修 |
10 | 京东方杰恩特喜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10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自动化生产 |
11 | 辽宁宏图创展机制勘察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设备控制 |
12 | 腾盛达机械设备(大连)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智能制造 |
13 |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电气控制 |
14 | 沈阳格泰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智能制造 |
15 | 沈阳六和机械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智能制造 |
16 | 大连致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00 |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 智能制造 |
与16个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签订了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参与具体实践锻炼。
据专业质量保证目标体系确定本专业的标准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引入国家、省市、行业的相关标准使本专业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建设应根据地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业教学优势联合企业共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完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
图2 二级学院质量标准
1.质量保证体系
图3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对机制专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证,这样就会促进本专业的自诊和整改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校企融合程度、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2.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第三方评价三个层面,以校内评价为主,校企评价为参考,从课程设置、专业定位、课程标准、实习实训等方面依照标准体系进行评评价,有效提高机制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3.反馈改进体系
图4反馈改进系统
发布教学数据信息、质量分析报告,加强专业网上课堂教学平台、学习资源库建设,确保专业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运作,完成反馈整理、改进、体系建设、评估评价的工作循环。
4.成效
通过内部评价,与学习的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相结合,形成内动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外部评价,使得专业教师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为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企业评价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构建“引产入教、三层次、四学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反馈整改,质量保证体系有目标和标准,督促检查确立方向,这就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及时的进行纠正问题。通过企业调研、就业质量分析、教学质量报告等,可以及时发现专业设置是否合适、课程体系、课内容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本专业分别与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辽宁地矿职教集团、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中国职教协会“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理事单位、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服务辽宁。教师积极投入社会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并运用专业优势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每年均有多项横向课题到账,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以提升,企业也节约了技术成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专业服务冶金矿产智能装备产业,校企合作企业30家,长期与包括辽宁地矿职教集团企业、辽宁联通、京东方、大连海尔等知名的16家企业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联合培养机制,建有企业教师实践工作站1个,校内企业大师工作室1个,企业定制班2个,订单培养人数50%以上。
机制专业2016年负责丹东市特殊工种培训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约1万人。同时我们系成立了机电研究所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和改造项目,其中一项为国家级项目。同时我们也为地矿系统提升员工技能达3120人天。为地方中小微企业培训2452人天。为辽宁高校师资培训冶金设备点检145人天。
职业培训及科研技术服务年均收入36.06万元,获专利12项。培训辽宁地矿职教集团企业职工,培训丹东中小微企业职工,与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基地培训上岗职工,总计年均3587人天/年,服务地方贡献大。
通过几年的建设和改革,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一主线、二环境、三体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初步建立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整改: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不足
由于行业发展现状及学院待遇等原因,目前在引进高层次 人才方面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人才吸引力不足。
(2)诊断改进机制还不够健全
诊断改进机制建设方面各项制度和保障体制还不够健全。
(3)实训设备较为陈旧,需要更新换代。
2.改进措施及有关工作建议
(1)制定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按专业群需求情况,学院制定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把高端人才引进学校,引领专业群建设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形成诊改机制顶层设计,优化诊改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完善三级(学校、院系部、教研室)诊改工作年报制度。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诊改、依据诊改规划对教学活动进行诊改监测。
(4)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一主线、二环境、三体系、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5)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便强化“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6)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制定相应的实训室运行、管理文件和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建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具有一流水平、开放性的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