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自评报告-2021-11-0118:04:11
建筑工程技术专自评报告-2021-11-0118:04:11
辽宁省专业星级评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自评总结报告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2021 年 10月 26日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星级评估自评总结报告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星级评估,就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职专业内部质量保障主体责任,为高职教育把好质量关。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来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对照专业星级评估标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163*****730*******.html#_TOC_250012">培养目标、163*****730*******.html#_TOC_250011">培养规格、163*****730*******.html#_TOC_250010">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基本条件和专业建设成就方面进行定量的评估。对163*****730*******.html#_TOC_250007">专业顶层设计、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专业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服务辽宁进行定性查评估。现将自查自评报告如下: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况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前身是1982年设立的丹东建筑工程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承担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三大任务,近四十年的专业建设为社会特别是辽宁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社会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中央专业提升能力建设项目、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和兴辽卓越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
二、定量评估体系自评
(一)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技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建筑价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建筑工程职业群,能够从事工建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建筑工程造价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规格体现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具体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
1.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结构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及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德技并修的知识结构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技能培养各环节。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建筑CAD绘图的操作原理、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知识、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设计原则、掌握常用建筑测量仪器设备的操作知识、熟悉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知识、了解建筑新工艺——装配式施工的原理的工艺。
3.以育训结合的能力结构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如 CAD制图、识图能力、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能力、掌握结构图集、建筑工程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及内业操作能力。
(三)课程体系
以“德才兼备,课证融通”的产教融合、校企深化合作模式,结合建筑信息化技术特征,将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基础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面向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技术课程组成德技并修的专业理论学习及技能强化内容,紧贴岗位需求,以1+X技能水平等级证书为抓手,课证融通。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施育训结合、赛证课相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拓展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取“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模
(四)师资队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合理,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为90%。目前专任教师团队共有11位成员,45周岁以上的4人,45周岁以下的7人。团队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形成了老、中、青可持续发展的梯队格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1名专任教师都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其中3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5人具有中级工程师资格证书;团队所有教师都具备7年以上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专任教师团队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的教师9人,占教师比例81%;团队中达到每5 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标准企业生产实践经历的有9人,占教师比例为8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造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情况
序号 | 姓 名 | 性 别 | 学历 | 职 称 | 职业资格 | 专业领域 | 在专业教学中承担任务 |
1 | 夏怡 | 女 | 硕士 | 教授 | 高级工程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2 | 张广程 | 男 | 硕士 | 助教 | 工程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3 | 张萍 | 女 | 硕士 | 副教授 | 注册监理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4 | 司马晨 | 男 | 本科 | 助讲 | 工程师 | 工程管理 | 理论、实践教学 |
5 | 孙庆峰 | 男 | 硕士 | 讲师 | 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6 | 刘明明 | 男 | 硕士 | 讲 师 | 二级建造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7 | 王福帮 | 男 | 硕士 | 讲 师 | 工程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8 | 常晶莹 | 女 | 硕士 | 副教授 | 高级工程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9 | 郝学文 | 女 | 硕士 | 助教 | 助工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10 | 邵政胜 | 男 | 本科 | 副教授 | 一级建造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11 | 王晨 | 女 | 硕士 | 讲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
12 | 邓守义 | 男 | 本科 | 兼职教师 | 总工程师 | 建筑工程管理 | 实践教学 |
13 | 秦毅 | 女 | 硕士 | 兼职教师 | 副教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14 | 刘相 | 男 | 硕士 | 兼职教师 | 副教授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理论、实践教学 |
(五)教学基本条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政策和资金支持下,除了能满足正常的理论授课、电子资料查阅和纸质资料图书等教学活动外,还有能满足校内实习和实践的试验、实训室。
序号 | 名称 | 数量(间) | 面积(?O) | 教学内容 | 使用情况 |
1 | 厚德BIM产教融合合作实训基地 | 1 | 112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工程算量、建筑CAD、建筑模型后期制作、1+X技能等级培训 | 正常 |
2 |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实训室 | 1 | 56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工程算量、建筑CAD、1+X技能等级培训 | 正常 |
3 | 建筑三维实训室 | 1 | 56 | 3DsMax、PhotoShop、Lumin、1+X技能等级培训 | 正常 |
4 | BIM大师工作室 | 1 | 56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CAD、建筑模型后期制作 | 正常 |
5 | 建筑制图手绘实训室 | 2 | 224 | 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手绘及设计 | 正常 |
6 | 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室 | 3 | 168 | 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 | 正常 |
7 | 力学实训室 | 1 | 112 | 建筑力学实训 | 正常 |
8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及结构模型实训室 | 1 | 112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训、结构模型展示 | 正常 |
9 | 无损检测实验室 | 1 | 56 | 空气质量甲醛检测、管线探测、便携透地雷达、钢筋检测、建材放射性检测、裂缝宽度检测、楼板测厚、智能管线定位、渗漏寻检等 | 正常 |
10 | 施工实训场 | 1 | 300 | 门窗气密性实验、墙体稳定性实验、建筑材料可燃性实验,能够开展钢筋绑扎、砌筑等实训 | 正常 |
11 | 工程算量实训室 | 1 | 56 | 工程算量、建筑CAD、1+X技能等级培训 | 正常 |
13 | 项目管理实训室 | 1 | 56 | 项目管理实训 | 正常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与沈阳市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沈阳嘉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沈阳诚志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晟安达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采用订制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认知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课程教学基地,也是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为本专业“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场所与设备保障。
(六)专业建设成就
经过近四十年建工师生不懈努力,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先后取得辽宁省示范专业、中央专业提升能力建设项目、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和兴辽卓越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等成就。
三、定性评估体系自评
(一)163*****730*******.html#_TOC_250007">专业顶层设计
163*****730*******.html#_TOC_250007">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视为生命线。着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建设,深化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为抓手,以内涵发展和弘扬建筑精神为动力,以特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校企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依托,打造创新型、创品牌特色品牌专业。
163*****730*******.html#_TOC_250007">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思政引领、以赛促教、证技融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专业能力→大赛技能→1+x证书考核内容及技能”的专业技能培养路线,以“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建设目标,实施“岗、课、赛、证”相互融通的创新型培养模式。
163*****730*******.html#_TOC_250007">(二)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163*****730*******.html#_TOC_250007">以“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产教融合、校企深化合作模式,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征,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面向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德技并修的专业理论学习及技能强化内容,紧贴岗位需求,以1+X技能水平等级证书为抓手,课证融通。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163*****730*******.html#_TOC_250007">建立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1+X证书、顶岗实习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修订、课程标准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建设,通过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163*****730*******.html#_TOC_250007">学校分别设置了校级教学督导组和系部二级教学督导组,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听课制度,建立与订制班式合作企业联动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督导与评价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
163*****730*******.html#_TOC_250007">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建筑系系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每年定期开展的研讨会,对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研讨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163*****730*******.html#_TOC_250007">(三)专业三教改革
163*****730*******.html#_TOC_250007">1、教师改革
163*****730*******.html#_TOC_250007">聚焦人才培养,打破专业间壁垒,增强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引企入教、引校入企,加快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培养建设。校际合作、五校联创,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建设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现教师实践无门槛。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数字化技能证书培训考试、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守好职业教育初心。参加省级国家省培,提升教师的能力提升。
163*****730*******.html#_TOC_250007">2、教材改革
163*****730*******.html#_TOC_250007">教材采用数字化+模式进行开发、互联网+教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编写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163*****730*******.html#_TOC_250007">3、教法改革
163*****730*******.html#_TOC_250007">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及成效,形成纵横融通,构建底层基础共享、中层专业可融、高层拓展岗位互选、发展共荣的工程造价专业群。坚持思政引领,加强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实施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以证代考。加大实训、强化技能、提升修为。通过技能大赛,促教促学、对准规范标准。引入企业投资智能数字化建设实训基地,发挥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力,增强校企合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校际合作、教师互聘、打破专业壁垒,促进三教改革、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保持1+X工作领先力,促进书证融通工作的开展,成为首批书证融通院校。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提升和育人水平提升。
163*****730*******.html#_TOC_250007">(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63*****730*******.html#_TOC_250007">学院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020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丹东厚德教育集团合作,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促就业的校企深化合作方式。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人才培养、建设实训基地,推进校企深化合作,携手发展,形成互利共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163*****730*******.html#_TOC_250007">引企入教、引校进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引入企业导师、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促进教学质量、技能实训实践提高,促进招生招工一体化产学研用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63*****730*******.html#_TOC_250007">(五)服务辽宁。
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辽宁振兴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立足专业本职,为培养建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智能建造与BIM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加大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以课程思政引领,实施德技并修 、育训结合的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方式,培养具有爱国情操、大国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自评结论及努力方向
(一)自评结论: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显明。发展目标科学合理,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全,三教改革落到实处。培养目标明确;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社会声誉良好;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符合高职发展规律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课程设置即引领前沿又彰显实用。教师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结合、理实一体;办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实训设备完善,课证通融;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办学机制,为辽宁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努力方向:
1、加强专业为辽宁服务的技术力度。让我们的教师为辽宁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服务。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为辽宁的建筑业服务。让我们的先进仪器设备为辽宁的经济发展助力。
2、加深产教融合力度。使更多的企业有我们专业的身影,让更多的建筑企业有我们教师、学生的智慧。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