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招商服务中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谯城区招商服务中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3
第二章“十三五”面临发展环境-8
第一节有利条件PAGEREF _8
第二节不利因素PAGEREF _12
第三章总体思路PAGEREF _14
第一节指导思想PAGEREF _14
第二节基本原则PAGEREF _14
第三节战略定位PAGEREF _15
第四节规划目标PAGEREF _16
第四章优化空间开发格局-19
第一节功能分区PAGEREF _19
第二节产业布局PAGEREF _23
第三节产城融合PAGEREF _26
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PAGEREF _29
第一节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PAGEREF _29
第二节加快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 34
第三节积极推动机械电子产业PAGEREF _36
第六章加强支撑体系建设PAGEREF _38
第一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PAGEREF _38
第二节强化科技支撑能力PAGEREF _40
第三节构建产业信息化平台PAGEREF _42
第四节提高资源集约利用PAGEREF _42
第五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PAGEREF _44
第七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PAGEREF _46
第一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PAGEREF _46
第二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PAGEREF _47
第三节加快发展医疗卫生PAGEREF _48
第四节积极推进体育文化事业PAGEREF _50
第八章扩大对外开放PAGEREF _52
第一节积极参与分工合作PAGEREF _52
第二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PAGEREF _53
第三节深化招商引资水平PAGEREF _55
第九章完善保障措施PAGEREF _57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PAGEREF _57
第二节加强规划引领PAGEREF _57
第三节扩大融资渠道PAGEREF _58
第四节健全激励机制PAGEREF _59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谯城经济开发区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十三五”时期是谯城经济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也是力争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谯城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期间,谯城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战略举措,明确开发区管委会工作重点,对促进开发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谯城经济开发区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中华药都药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全面开放、产城融合、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不断加强,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日趋改善,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谯城经济开发区始终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平稳快递增长,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截至2014年,谯城经济开发区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已明显高于国家级开发区的审核标准。其中,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7万元,超出国家级经开区审核标准(7万元)29.7万元;人均工业增加值24.9万元,超出审核标准(10万元)14.9万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8%,超出审核标准(5%)22.8%;年度税收收入8.06亿元,超出审核标准(5亿元)3.06亿元;年度出口总额2.52亿美元,超出审核标准(2.5亿美元)0.02亿美元;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06亿美元,超出审核标准0.06亿美元。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截止到2014年底,开发区已进驻各类企业和项目237家,其中:已投产企业1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在建项目67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4个,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产业为主、食品加工和电子、服装为辅的特色产业开发区。2014年,谯城经济开发区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52.3亿元,占经开区总产值的62%。其中: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20强中排名第4位、中药类产品出口20强中排名第16位。谯城经济开发区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9.8亿元,占整个开发区的10.7%,已经形成了以瑞福祥面粉、五得利面粉、华海食品、众诚食品、养生天下保健食品、台湾一闻香食品、钟点工食品、海川蛋制品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谯城经济开发区注重产城融合,以服务业提升工业化水平,形成了以皖北最大的春雨国际汽车城为主的汽车4S店产业集群、以天运物流、时代医药城、天泉医药物流、亿都国际商城等为主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谯城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2014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0.3%,分别比全省、皖北和亳州市开发区平均水平的高出15.3、28.2和19.6个百分点;科技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4.1%,高于皖北开发区平均水平(2.1%)、全省平均水平(2.8%)和亳州开发区的平均水平(2.7%);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22%。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多年来,谯城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适度超前、产城合一”的发展理念,着力改善开发区环境和基础设施,高水平打造产业承接载体。“十二五”时期,总长75公里的“六纵十二横”路网全部贯通,与市经开区、亳芜产业园、北部新城区、十八里镇工业功能区融为一体。2014年投资近亿元建成7.8公里大项目供电专线排管和杉杉时尚产业园、五得利面粉35千伏供电专线、9.5公里供热管线、经一路污水提升泵站、4座垃圾中转站和东风沟景观带。近几年来,拆迁30个村庄和单位,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征地3万多亩,实现了路、水、电、燃气、热力、通信、有线电视“七通一平”,绿化、亮化、交通信号、电子监控全覆盖。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现已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安置还原小区8个,总面积约368万平方米,其中在建面积约299万平方米,已还原入住78.8万平方米。建设恒大城、金色名城、绿水家园等商住小区7个,总面积约285万平方米。教育投资不断加大,已建设了可容纳1万名师生的亳州二中,以及可容纳6000名师生的亳州第十六中学,同时在校内附设了小学和幼儿园,该项目现已投入使用。卫生事业上,投资约3亿元建设了三甲级谯城人民医院,内部共设床位1000张,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拆迁方面,近几年来,顺利拆迁30个村庄和单位,总拆迁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征地3万多亩,成功完成拆迁户的各项转移安置工作,实现了农村村民的城市化转型,各项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谯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第一节 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动能有限,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国正在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谯城经济开发区仍处在战略机遇期。
一是国内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有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2014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着更为强劲、稳健的支撑。国内经济进入平稳状态。经济当前换挡期的调整,经济增长中枢由过去的两位数逐渐下移至7%左右的稳定增长平台。随着政府债务问题得到控制以及房地产市场、过剩产能行业的逐步出清,“十三五”期间,国内经济有望实现在新增长平台上的稳健运行,宏观经济环境将趋于稳定。这为谯城经济开发区加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升级,区域功能进一步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基本覆盖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与以往的区域规划不同,这三大战略规划更加强大区域间发展的协调与共赢。谯城区地理区位优越,京九铁路贯穿全境,北接陇海铁路(北亚欧大陆桥),南连宁西铁路(南亚欧大陆桥),商合杭高铁直通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七纵九横”高速公路路网中的第四纵济广高速与南洛高速在区域南部交汇。“十三五”期间,有必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南北亚欧大陆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向东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西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加快完善淮河重要支流涡河的航道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我省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水平。
三是新兴产业孕育发展,催动产业结构加速升级。金融危机后,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直进展缓慢,但新技术、商业新模式的孕育和发展在不断加快,引导各国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首先体现在新兴产业领域上,大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如替代传统石油资源的页岩气,美国依靠页岩气开发实现了能源独立,已经成为油气资源净出口国;其次体现在产业组织形式上,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其核心都是要大力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传统的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将逐渐被灵活、满足个性需求的分散化生产模式所代替,多数产业的组织形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对未来的产业政策、招商重点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再次体现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重构。全球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关口,大量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成熟,产业规模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技术和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扩散和转移,为谯城经济开发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来了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为谯城经济开发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得以激发,将有效破解制约谯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是中医药市场的逐渐打开为区域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层面,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今后5年,预计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5%~8%的增速。同时,随着2015年9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中药制剂的青蒿素,取得的国际诺贝尔医学奖,突破了西方对中医药的偏见和欧美制药企业的消极抵制,世界各国对植物药开始日益重视,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将在全球医药市场逐渐打开。国内层面,积极发展中药产业与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已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10]483号)、《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都将现代中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任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国内中医药的需求将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阶段。根据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预测,至2020年我国仅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根据保守估计,至2020年中药服务业的潜力将达3万亿左右。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第二节 不利因素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谯城经济开发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加。虽然全球经济已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但从各方面考量都尚未走出衰退。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仍存在隐藏的危险。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吸引国际资本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将继续加强土地、信贷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使开发区在土地资源和信贷投资方面仍受到制约。
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正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十三五”时期,国家将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尤其是煤炭的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我省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仍将是资源能源支撑工业化完成、经济爬坡过坎、城镇化进程推进的重要阶段,带来的污染排放新增压力仍将处于高位水平。在国家、省、市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变的背景下,谯城经济开发区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是区域竞争加剧。与其他地区相比,谯城经开区在优惠政策上已无明显的优势,谯城经开区产业发展势必要面临其他区域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争取高端产业项目过程中,不仅要在软硬环境建设上进行高强度的投入,甚至不得不进行优惠政策比拼。“十三五”时期,谯城经开区如何利用上位政策赋予的经济发展权限,如何加强各园区的分工合作、优化投资环境和提升品牌形象等将面临新挑战。
第三章 总体思路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全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转型发展这根主线,努力实现开发区提质增效和全面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树立“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承接、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服务、高效益产出”的转型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建成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质量高、带动力强的国家级经开区。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十三五”期间,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产业引领。依托亳州市中药材等比较优势,率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以现代中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引领带动皖北及安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推进开发区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科技要素对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破解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制度障碍,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三是坚持绿色集约。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严格产业准入标准,突出发展现代中药、食品、服装、电子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和循环化改造,打造绿色产品品牌,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四是坚持产城一体。统筹谯城经开区与亳州中心城区及相邻开发区空间布局,推动各开发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实现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坚持在更高层面、更高水平上谋划开发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经开区。
——现代中药集聚发展的核心区。紧抓“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机遇,强化谯城经开区现代中药产业的集聚发展,不断壮大谯城经开区产业实力,培育亳州现代中药发展的持续性中坚力量,打造“千亿”产业园,塑造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区。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先行区。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通过严格管理容积率、投资强度、建设密度等控制性指标,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使用效率,降低产业能耗、水资源消耗,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到2020年争取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提升25%,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提高40%,实现节地水平与产出效益双提升。争创全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先行区。
——绿色发展的引领区。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谯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新能源、新材料、中医药、节能环保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推动开发区低碳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区域环保制度,严格环境准入门槛,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减少主要污染物绝对排放量。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构建海绵体城市,将开发区建设成区域绿色发展的引领区。
——两化融合的示范区。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区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信息化融合到中药、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的技术、产品、管理、流通各个环节,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升级转变。尤其结合现下新兴的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创造区域两化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创新创业的先行区。依托经开区现有创新平台,全面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药、食品、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各领域的经济作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加大创新创业投资扶持力度,将创新创业作为经开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亳州市创新创业的先行区。
第四节 规划目标
到2020年,谯城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0亿元,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建成皖北地区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质量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成千亿元级开发区。到“十三五”末,谯城经开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比2014年年均增长25.5%,其中,现代中药产业500亿元,食品及服装、电子等200亿元,现代服务业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成为长江经济带主导产业明晰的千亿级开发区之一。
2.打造创新型开发区。到2020年,谯城经开区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保持在3.2%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占比达25%以上,拥有专利数提高到500个,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60%以上,形成一批行业创新型龙头企业和全国知名品牌,成为安徽省科技创新型试点省建设的重要平台。
3.创建集约型开发区。“十三五”时期,谯城经开区新建项目土地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预期亩均税收不少于10万元/年。到2020年,开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分别小于1吨标煤、15立方,土地利用符合安徽人民政府规定的集约节约用地的标准和要求。
4.建设和谐绿色开发区。到2020年,开发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保持100%;城市水生态得到修复,城市防涝能力增强,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设计目标要求;基本公共服务与亳州市同步发展,社保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以上,开发区保持和谐稳定。
5.建设外向型开发区。到2020年,谯城区经开区实现年外贸进出口6亿美元以上,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亿美元以上,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内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获得合肥海关批准,保税仓库除传统的仓储功能外,兼具转口贸易、缓税、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配送、国际商品展示等功能,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更高。开发区内亳州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独立承担第三方检验检测,已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和CMA计量认证,检测结果在国内具有法定效力,被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中心已为全国180多家药业企业和个体药商提供检测服务,通过科学分析检测数据提供精准指导,筛优选强,将进一步降低开发区出口中药材企业的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有效提升开发区中药产品整体质量,进一步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外向型中药特色开发区。
表1 谯城经开区主要发展目标 | ||||
类 别 | 指 标 | 单 位 | 2014年 | 2020年 |
经济发展 |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 万元 | 36.7 | 65 |
2、人均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24.9 | 47.5 | |
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27.8 | 25 | |
4、年度税收收入 | 亿元 | 8.06 | 38 | |
5、年度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2.52 | 6 | |
6、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5.06 | 12 | |
科技创新 | 7、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 | 60.3 | ≥60 |
8、拥有专利数 | 个 | 301.0 | 500 | |
9、科技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4.1 | 3.2 | |
10、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 | % | 22.0 | 25 | |
集约节约 | 1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16 | ≤1 |
12、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 | M3/万元 | 5.8 | ≤15 | |
生态环保 | 13、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 | % | 100 | 100 |
14、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元 | 0.16 | ≤1.5 | |
15、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 ㎏/万元 | 0.11 | ≤0.7 | |
16、开发区污染事故发生率 | % | 0 | 0 | |
17、建成区海绵城市设计面积比率 | % | 20 | ||
社会责任 | 18、社保覆盖率 | % | 89 | 90 |
19、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 | % | 0 | ≤1 |
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区域资源,优化区域开发区空间,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功能分区
根据《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及《安徽亳州工业园总体发展规划(2012-2030)》(扩区批复之后),结合谯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际,对区域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形成生态保护区、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四大功能区。即:
综合功能区:是向全区提供综合服务配套的生活服务功能区。属于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综合服务区。
产业集聚区:承担全区主要生产功能的区域,包括A区工业区、B区工业区、扩区工业区。
居住配套区:是为局部工业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配套的区域,其承担着区域人口集聚、服务生产、生活配套等功能。属于产城融合发展中的人口集聚区。
生态保护区:即由羊建沟生态景观带、东风沟生态景观带、新建沟生态景观带,三条水系形成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是全区生态资源的集中地,承担着全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属于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态保护功能区。
1、生态保护区。
羊建沟生态景观带:即沿羊建沟形成的东西向生态景观廊道,作为经开区中部横向绿化走廊,其承担区内生态调节、区域环境美化、市政生态排水等功能。建设标准以实现景观性、生态功能性、市政实用性三重目的为标准。
东风沟生态景观带:即沿东风沟形成东西向生态景观廊道。其承担区内生态调节、区域环境美化、市政生态排水等功能。建设标准以实现景观性、生态功能性、市政实用性三重目的为标准。
新建沟生态景观带。即沿新建沟形成的东西向生态景观廊道,作为经开区南部横向绿化走廊,其承担区内生态调节、区域环境美化、市政生态排水等功能。建设标准以实现景观性、生态功能性、市政实用性三重目的为标准。
2、综合功能区。位于和平西路与张良路东南区域,具体范围由芍花路、研发路、和平路、张良路围合的区域,总面积3.35平方公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本区域用地性质主要以居住、商业、科教用地为主。结合开发区现状发展,在本区建立面向全开发区的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主要提供行政、居住、教育、商贸、金融、信息中介、酒店、会展等功能,为周边工业片区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服务。
3、产业集聚区。
——A区工业区。位于开发区东部,具体范围由文帝路、西一环、临漳路、105国道围合的已建区域。总面积约3.26平方公里。本区域是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产功能区,承担了区域东部生产功能。
——B区工业区。位于开发区西北部,具体范围由经一路、光明西路、桃园路、涡河围合的已建区域,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本区域是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产功能区,承担了区域北部生产功能。
——扩区工业区。位于综合功能片区以南,具体范围由芍花路、研发路、银杏路、张良路围合的工业区。总面积约9.82平方公里。本区域是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产功能区,承担了区域南部生产功能。
4、居住配套区
——A区工业居住生活配套区。位于东部A区工业区的南部,主要为周边生产区提供教育、商业、居住、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是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活功能区,承担了东部A区工业的生活配套功能。
——B区工业居住生活配套区。位于北部B区工业区的中部,主要为周边生产区提供教育、商业、居住、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是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活功能区,承担了北部B区工业的生活配套功能。
——扩区工业居住生活配套区。位于扩区工业区的中南部,主要为扩区工业区提供教育、商业、居住、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是产城融合发展中的生活功能区,承担了扩区工业区的生活配套功能。
第二节 产业布局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提质增效升级为核心,结合《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5-2020)》以及《亳州市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开区发已有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四大产业片区:现代中药产业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区、服装制造和机械电子产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
1.商贸服务业区。即城市功能分区中的综合功能片区。范围由芍花路、研发路、和平路、张良路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
产业内容:主要围绕现有大型商业项目,发展综合商贸、房地产、酒店办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各项服务业。
发展导向:主要面向全区,为全区提供较高级别的居住、行政办公、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教育、医疗等综合服务。已有产业基础包括以时代医药城、亿都国际商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为主的商贸产业;以皖北最大的春雨国际汽车城为主的汽车4S店服务产业等。围绕已有产业基础,引导其他多样化服务产业集聚发展。
2.现代中药产业区。共分为三块子地块,分别位于绕城快速路与养生大道交叉东南区域、研发路与芍花路东南区域、长江路与西一环交叉以西区域。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
产业内容:以中药制造产业、中药提取产业、中药饮片加工业为主,包括中医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各种企业。
发展导向:结合现有中药产业布局实际,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模式为主,分别引导产业按照性质类别集群化发展。根据现实产业基础,围绕现代中药制造产业、中药提取产业、中药饮片加工产业三大特色化产业,细分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中药提取物,生物医药,中药日化产品及中药杀菌剂,中药保健茶、功能性食品、保健饮品、香疗产品等养生保健用品、养生产品等。
3.养生食品制造区。位于紫苑路与望州路交叉东北区域,由农副产品深加工组团、食品加工组团构成,总面积约3.75平方公里。
产业内容:主要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保健食品加工等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发展导向:结合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亳州平原地区广阔的农副产品市场为资源优势,以绿色生态食品为市场平台,强化产业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主要发展保健食品加工、粮油精深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食品及农夫产品加工产业。
4.纺织服装制造产业区。主要包括经一路与光明西路交叉西北、光明西路与西一环交叉西部、芍花路与研发路交口西北三块子区域。总面积约3.24平方公里。
产业内容:主要发展纺织服装制造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可选择在该区灵活布局。
发展导向: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及布局,主要发展形成电子机械产业集群、服装加工制造产业集群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电子机械产业集群主要发展电子元件制造、信息家电制造及其延伸产业链。服装加工制产业集聚主要发展服装加工、鞋帽加工、布匹生产等加工业。服装加工有较低的污染性,要在厂区与居住之间设置300米以上的缓冲带,并规划预留足够的空间安置污水、废气处理装置。
5.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位于研发路、药都大道交叉西北区域,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产业内容: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材料等为主的各种新兴产业。
发展导向: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确定重点领域,避免与周边开发区同质竞争。根据已有产业基础,本区发展以电子信息及物联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伏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培育谯城经开区未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第三节 产城融合
按照“规划引领、有序发展;市场调节、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四化同步、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合理确定产业、公共服务、居住和生态用地比例,全面推进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争取至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所在地区总体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快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市级层面全面推进开发区与其他功能区融合。按照亳州市城市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在市级层面,规划建设多种功能单元,统筹建设主城区和开发区医院、学校、文化娱乐、职业培训、就业(人才)和社保服务、城市综合体、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务设施,等高对接亳州市中心城区,与周边的亳州经开区、亳芜产业园、北部新城区、十八里镇工业功能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区域产城一体化发展。
2.开发区层面分级建设居住配套服务中心。根据谯城经开区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分区,在经开区层面,分级形成开发区区级综合配套服务中心1处,与次级产业区生活配套服务中心3处,并以国际化标准将区级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服务于一体的“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探索建设邻里中心,以邻里中心的模式构建次级生活配套服务中心,分级分层不断完善区内功能配套,推动生产与居住、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融合发展。
3.全面推动产城融合项目发展。
积极引入高端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项目,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商住房,提高开发区人口密度。至目前,开发区已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安置还原小区8个,面积约368万平方米;建设恒大城、金色名城、绿水家园等商住小区7个,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名师生的亳州二中、容纳近6000名师生的亳州第十六中学及附设的小学、幼儿园已投入使用。投资3亿元,建设拥有1000张床位的三甲级谯城人民医院。至2020年,积极争取纳入安徽省产城一体化试点,并争取列入国家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
专栏一:产城一体化在建项目简介 欧蓓莎.尚品公馆小区项目。项目规划占地76亩,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建设小高层、高层住宅和商业、物管配套用房、地下停车场、人防设施等。该项目2012年9月开工建设,一期建设4栋约5.4万平方米,预计2015年6月全部交付使用;三期13.2万㎡正在施工。完善的配套设施,加上十六中小学、幼儿园、邻里服务中心环绕周边,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 亿嘉.尚城名都小区项目。项目由亳州亿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项目规划占地101亩,总投资9亿元,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建设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和商业、物管配套用房、地下停车、人防设施等。该项目2012年5月开工建设,一期9栋约7万㎡已全部封顶。二期3栋约5万㎡正在建设。小区的建设,对调整经济和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加快城市住宅商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缓解亳州住宅供求矛盾,有促进作用,为亳州提供一个集居住、休闲、购物、办公为一体的全方位居住和商贸环境。 7号还原小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约50万㎡,包括廉租房300套。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50万㎡。包括住宅4840套和1栋廉租房300套。 6号还原小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235亩,建筑面积40万㎡,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1.5万㎡,小区地下室建筑面积7.94万㎡。 金城丽都房产项目建设18.6万㎡商品住宅楼(18栋),包括1#、2#7F;3#14F;4#8F;5#、6#、11#7F;7#8F;8#15F;9#15F;10#、11#、12#10F;13#11F;14#、15#、16#、17#、18#17F。其中住宅12.4万㎡、商铺2.1万㎡、配套用房2695㎡、地下3.85万㎡。 亳州碧桂园商住小区项目。建设约100万㎡商品住宅楼包括精品别墅100栋20多栋花园洋房、小高层等。 |
根据谯城经开区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发展面临环境,结合谯城经开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产业专项规划,在与亳州市经开区等错位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判研谯城区经济未来发展。“十三五”期间,谯城经开区将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现代中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养生食品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纺织服装制造业。
第一节 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
以安徽广印堂、安徽协和成药业、华佗国药、济人药业、北京同仁堂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引导产业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立足亳州市“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药企走中药精深加工之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为支撑,形成“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经济—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药用辅料、包装耗材和加工设备生产”为配套的“资源—产品—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条。坚持“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强做专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的产业策略。大力打造从药材种植、新药研发、中间提取、制剂生产、衍生品制造等市场营销一体化的现代中药全产业链组织模式和系统工程。
——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引导、扶持种子种苗繁育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种子种苗研发机构和企业建设繁育基地。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种子种苗质量标准、流通管理和质量跟踪体系建设。规划近期以规模化、标准化繁育“四大亳药”(亳菊、亳桑皮、亳芍、亳花粉)等道地中药材种苗为目标,打造中药材优良种质资源培育的科研、优质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生产示范为一体的道地药材种苗组培中心。具体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道地药材生境模拟仿真实验室,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药材种苗组培工厂等项目建设。
——现代中药制造产业。以优质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制造技术为核心,以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与管理为保障,推动大企业、大品种、大基地联动,深度开发优势特色产品。进一步引导分散的高科技中药加工制造企业向开发区集中,充分整合公共研发与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形成现代中药制造集聚示范效应,建设现代中药制造示范基地,基地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1)中药材产地规范化初加工产业。以优质中药材精深加工需求为导向,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基地。积极引进产地加工新技术,并与传统加工技术、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向融合,筛选和出台适合本地的、成本有效的地产药材初加工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地产药材初加工的规范化。2)中药材高科技制造产业。以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为契机,大力推进产学研的一体化,加快对中药材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努力实现中药提取研发的多样化、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打造中药材高科技制造高地,打造亳州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的突破重点是:(1)中药精深加工。按照“集团化生产与集约型发展”的模式,发展中药精深加工。鼓励同仁堂、济人、广印堂、协和成、太安堂、沪谯、永刚、贺林等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联合、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速溶型、浓缩型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推进中药精深加工向标准化、可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中成药。围绕“临床价值、科学价值、市场”,依托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广药白云山和记黄埔大南药大健康基地、天津医药中新药业、华佗国药、济人等中成药骨干企业,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中成药系列产品。(3)中药提取物。充分利用亳州“买全国卖全国”中药材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浙江康恩贝、辽宁沈阳红药、江西江中制药、深圳三九制药等知名企业,进一步提升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提取物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环保型生产基地。(4)中药日化产品。依托安徽天达公司、广东霸王集团等知名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着重开展中药化妆品、消毒杀菌杀虫系列产品、中兽药、饮料添加剂等产品研发,形成系列化延伸产品。(5)中药保健品。依托中药饮片生产,开发以天然药物为原材料的中药保健品,重点发展用于防治肿瘤、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妇科疾病、老年性疾病等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中药保健产品。
——中药材现代服务业。依托亳州中药产业整体优势以及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优势,以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和信息服务为支撑,构建中药材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规划占地3.3平方公里。形成规范、安全、统一的现代中药材物流标准,培育一批现代中药物流技术标杆企业,形成以亳州为核心、面向中原、辐射全国的有影响力的中药材电子商贸平台与交易价格指数。1)中药材现代物流仓储产业。依托亳州中药产业整体优势以及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优势,以提高中药材附加值为导向,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平台优势,构建现代中药材物流体系。从晾晒、仓储、包装、运输、配送等方面,建立规范化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推进成本可控的气调、恒温等现代中药仓储和养护技术应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中药材流通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现代中药物流技术标杆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中药材流通龙头企业。鼓励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支持研发和应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不断健全各类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推广条码等自动识别技术。2)中药材电子商务产业。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中药产业。整合药通网等互联网资源,促进中药材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从互联网交易需求出发,探索制定中药材网络交易商品的质量等级与质量保障体系,为本地大小药农、个性药庄等接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大型网络平台奠定基础。力争培育数十个全国知名的中药材以及个性加工制造产品的淘宝村。加快中药材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以药通网、药博商城、药都易购为基础,整合种植、加工制造和服务的相关资源,建设中国(亳州)中药材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亳州价格指数。
——加强中药品牌建设与质量保障。实施“华佗”品牌战略,从开发区品牌、饮片行业、重点企业、独家优势中药品种、商业流通、仓储物流等方面,全面梳理和提升“华佗”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扩大开发区中药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以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自主创新产品和知名品牌等为依托,提升产品科技内涵,积极申报国家科研项目,促进进入医保、基本药物目录。
按照质量管理与技术支撑并重的原则,加强对饮片炮制、中药提取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综合研究,形成标准、规范,完善行政监管措施,推进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标准体系运用,提高质量控制能力。
专栏二:中药项目简介 1.亳州九洲方圆制药生产,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20亿元,已投资9亿元。 2.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亳州白云山制药公司大南药、大健康双产业基地,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已投资2.5亿元。 3.华佗国药有限公司华佗国药新厂,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3.2亿元,已投资1.6亿元。 4.井泉医药集团中药饮片项目,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3亿元,已投资0.3亿元。 5.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中西药高技术产业化济人药业,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2.8亿元,已投资1.5亿元。 6.安徽纪松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饮片及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建设年限2015-2016年,项目总投资1.3亿元。 7.天津医药集团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新药业,建设年限2015-2016年,项目总投资6亿元。 8. 北京同仁堂亳州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530亩,建设生产车间、办公用房、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及商业大厦、辅助用房,购置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配套建设道路、绿化、变配电、消防等附属设施。 9. 五洲制药医药工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围绕大品种、特色品种,搭建成药品种生产平台,打造特色医药工业园。 10. 天津中新药业亳州产业园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占地218.7亩,总建筑面积14.5万平米,形成年产加工4000吨中药饮片、4000吨中药提取生产能力,并以达人堂品牌为依托的中药制剂生产、中药研发、质量检测等。 11.亳州宏路药业有限公司,宏路药业项目,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1.8亿元,已投资1.8亿元。 12.亳州神州中药饮片项目,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1.8亿元,已投资1.5亿元。 13.安徽百萃金方中药饮片项目,建设年限2014-2016年,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已投资1.2亿元。 14.亳州市泰乐康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泰乐康药业,建设年限2016-2018年,项目总投资1.06亿元。 15.北京五州制药,建设中药饮片及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建设年限2016-2018年,项目总投资2亿元。 16.北京同仁堂,年产中药饮片项目,建设年限2017-2020年,项目总投资1.8亿元。 17.国奥药业,建设年产6000吨中药饮片及600吨中药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建设年限2017-2020年,项目总投资2亿元。 18.百岁堂,百岁堂4000吨中药饮片及中药保健品新版GMP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2亿元。 19.亳州市伟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州市伟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0.6183亿元。 20.安徽国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国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年产6600吨中药饮片及提取物项目,建设年限2016-2018年,项目总投资1.1亿元。 21.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普通饮片年产1.5万吨及精致饮片年产5000吨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0.6亿元。 22.安徽亿源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标准中药饮片集成创新产业化工程升级改造项目,引进中药原粉生产线2条。总投资0.62亿元。 23.亳州市京皖中药饮片厂,年产5000吨中药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0.65亿元。 24.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精致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0.56亿元。 25.安徽省本草国药饮片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精致小包装中药饮片生产线项目,总投资0.5亿元。 26.安徽宏信中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宏信中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提取中成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6亿元。 27.长生中药饮片公司,年产6000吨精制中药饮片GMP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0.64亿元。 28.安徽英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饮片提取项目,总投资0.54亿元。 29.浙江中医药大学年产800吨小包装中药浓缩饮片项目,总投资0.38亿元。 30.安徽纪淞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纪淞堂年产6000吨中药饮片及提取物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3亿元。 31.安徽为民制药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为民制药中成药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0.68亿元。 32.安徽珍宝岛医药药材贸易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珍宝岛医药工业园,围绕大品种、特色品种,搭建成药品种生产平台,打造特色医药工业园,总投资8亿元。 33.亳州华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华宇年产4万吨中药饮片生产线改扩升级项目,总投资0.86亿元。 34.亳州市昊天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昊天年产7200吨中药饮片和5000吨袋用茶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0.58亿元。 35.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香雪(亳州)现代中药港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 36.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亳州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4.8亿元。 37.亳州市天运物流有限公司、区管委会,亳州市天运现代物流园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 38.安徽井泉企业集团、区管委会,天泉医药物流项目,总投资5.2亿元。 |
第二节 全面促进商贸服务业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目标,以打造服务业升级版为主线,以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为导向,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托谯城经开区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及其他生活服务组团,发展商业综合体、零售商业、酒店住宿、餐饮等商贸服务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商业综合体。依托亿都国际商贸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合理对接亳州市级商业体系,发展服务全区、面向全市的区域综合商贸中心。
——零售商业。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为引领,在城区以完善消费层级为目标,着力构建以城市商业中心、次商业中心为龙头,社区及专业特色街等零售商业为补充,社区便民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推动零售商业系统化发展。
——住宿业。结合区域文化旅游及企业总部发展,合理分级布局商务酒店、度假酒店、特色住宅、经济酒店、旅馆宾馆等住宿产业,满足不同市场发展需求,完善区域对外接待能力。
——餐饮业。结合区域餐饮店布局,发展地方特色餐饮,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特色餐饮店。引导餐饮业休闲化、娱乐化发展,推动发展休闲餐饮。加强行业管理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餐饮业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互联网+”消费。结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互联网+”新型消费模式。加大网络购物企业和网络购物平台培育力度,扩大网络消费。鼓励各类商贸企业扩大消费渠道、培育消费热点。
专栏五:商贸服务业项目简介 1.亿都国际商贸城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元,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115万㎡。建设五金建材市场、商业休闲购物广场、仓储物流中心、配套住宅等有综合特色的大型商贸城。其中商贸城建设包括美食广场,购物中心,商用办公楼,商务连锁酒店,灯具家居建材市场。 2.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计划建设电子商务综合楼、配套公寓、流动仓储用房、地下停车库,同时配套建设绿化、道路、给排水、变配电、消防等配套设施。 |
第三节 加快发展养生食品制造业
依托皖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及亳州百万亩中药材种植,积极探索中药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等与中药材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的充分融合。以古井瑞福祥、五得利面粉、养生天下保健食品、台湾一闻香食品、众诚食品、钟点工食品等为龙头产业基础,带动相关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养生食品制造业的集聚发展,积极吸引广药集团王老吉、劲酒、江中制药植物饮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谯城经开区投资建厂,鼓励同仁堂、广印堂、协和成、方敏药业等企业开发旅游养生保健食品,支持安徽养生天下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与台湾伍鑫酵素工业集团合作开发酵素食品等。扶持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养生食品制造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亳州及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保健食品加工。重点开发有亳州特色的养生保健袋泡茶,如美容养颜保健茶、抗氧化养生保健茶、降血压血脂养生保健茶、健脑养生保健茶、瘦身减肥保健茶等系列产品。以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养生天下科技食品、广印堂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充分利用亳州中药材、特色果蔬的优势,引进植物功能性成份、天然食品添加剂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以植物功能性成份提取物为基础,积极拓展相关保健饮品的研发与生产,如解酒护肝饮料、清热清署饮料等产品的生产。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内涵,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具有特色功能的养生保健药膳食品、汤包、汤料等产品,如美容鸡汤等。
——延伸健康养生产业。依托亳州现代中药优势及“酒乡”、“药都”品牌平台,适应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抢抓健康养生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挖掘中药健康养生功效,拓展健康养生产业,推进药业、酒业、食品业融合发展。主要延伸发展1)健康养生产品。以绿色食品和养生食品制造,推动中药保健茶、功能性食品、保健饮品、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及其养生保健用品的生产。2)美容美体产品。针对快速膨胀的中药美容市场需求,以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为目标群体,打造以美容养颜为特色的养生产业。依托中药历史文化以及现代中药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开发古方美容药膳、特殊中药材药浴以及药枕、药床等特色产品。3)养老康复产品。针对各大城市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和不断攀升的养老保健需求,开发针对老年群体的养老药庄。利用中药材在康复、调理、抗抑郁等方面的天然优势,鼓励专业性资本的进入,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康复医疗系统,发展康复药庄。4)个性定制产品。以中药材的高端定制需求为导向,鼓励有一定实力的资本建设不同级别的个性定制农庄。主要包括:高标准的有机种植,珍稀品种的培育、种植与加工,以及高水平的咨询服务。
——绿色粮油精深加工。按照产业引领的原则,开发区在发展粮食类主食食品加工的基础上,重点开拓粮油精深加工业,与其他开发园区实现错位分工,共同打造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引导面粉加工企业发展转型和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长货架期、方便休闲型的营养饼干、小面包、蛋糕及其他焙烤食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充分发挥亳州市粮油加工副产物小麦麸皮、次粉、胚芽及小麦淀粉加工副产物资源优势,重点开展谷朊粉的食用、药用、饲用等多层次开发及谷朊粉生产废水废液中蛋白质、戊聚糖等的利用。依托安徽瑞福祥食品公司等有一定基础的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针对特殊群体,如高血脂、高血糖病人运动后能量补充类高附加值产品,着力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功能明确的水溶性蛋白、生物活性肽、拉丝蛋白、小麦麸皮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引进和开发大豆、芝麻等中高端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豆粕、芝麻粕等功能蛋白、多肽的提取和精制,把原料“榨干吃净”。
——生态畜产品精深加工。瞄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快速增长的高中端市场,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产品质量安全的高端冷鲜分割肉供应体系。针对亳州市畜禽骨副产物利用率低、加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立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骨资源工程化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创新研制及核心设备开发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骨素及其衍生产品(高汤、骨油、呈味肽基料、调味料及天然肉味香精等)、骨多糖、骨胶原蛋白、骨肽等产品。构建畜禽骨血产品高值化加工技术体系,探索产品标准与加工技术规范,实现“技术—标准—推广”一体化突破,提升骨副产物利用率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专栏三:食品项目简介 1.谯城区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1240亩,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吸引10-15家食品加工企业入驻,打造全区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2.安徽泰乐康,安徽泰乐康养生食品及中药养生双降碇丸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6亿元。 3.亳州市贡药饮片厂,亳州市贡药饮片厂年产5亿片螺旋藻多元素营养片保健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0.5亿元。 4.中华中医药养生产业园,建设中华中医药养生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 5.中医中药颐养体验中心,建设中医中药颐养体验中心,项目总投资3.8亿元。 6.江中制药,建设猴菇饮料、蓝枸饮料和5000吨提取物生产线,建设年限2016-2018年,项目总投资3亿元。 7.安徽华亳堂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亳堂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固体饮料和1000吨营养米粉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 8.王老吉中药保健凉茶及王老吉矿泉水,年产600万标箱王老吉中药保健凉茶及1000万箱王老吉矿泉水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32亿元。 |
第四节 纺织服装制造业
促进以现有服饰、鞋帽加工产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发展及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文化、设计创意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升级作用。延伸产业链,向原料供给、服装设计、互联网+等上下游产业延伸,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鞋帽服装产业转移加工。我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具有后发优势。积极构建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迎接承接国内外优秀服装企业的加工转移,加大对九牧王、七匹狼、太子龙、棋牌王等著名品牌和企业的招商引资,提高中高端服装加工企业集聚力度。
——本土服装品牌设计制造。在坚持发展外来服装加工产业基础上,吸引区外人才,特别是从外地务工而归的中高端人才,利用他们在沿海一带积累的一些技术、资金、行业基础,鼓励其坚持本土服装品牌,回乡创业。同时为创业者积极打造个性化创业平台。
——纺织服装制造延伸产业。由传统服装制造业向制造业前续、后续服务价值链延伸,前续坚持低成本配套和原料供给,后续坚持走创新、创意设计路线,对接时尚产业,形成服装原料生产、服装加工、服装设计、服装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第五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在资金、人才、创新、金融、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形成谯城经开区未来新的产业增长点。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现状产业基础,确定重点领域,避免与周边开发区同质竞争。
——新能源、新材料。依托现有新兴产业,紧抓国家新兴产业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发展以光伏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为主,其他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为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培育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新能源材料生产等新兴产品,形成谯城经开区未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物联网。物联网现已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平台,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产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物联化、信息化和科技化。在物流领域,围绕各个产业链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支持研发和应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不断健全各类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推广条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在中药领域,重点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材质量监控及追溯系统,包括中药材生产实时监控物联网、中药材生长环境监测物联网、中药材电子履历系统、物联网种植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在电子信息领域,结合物联网技术,促进智能家具、家电发展。
——生物医药。依托开发区中药产业发展,以及安徽省5所与生物医药技术相关的院校(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华佗技师学院、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亳州中药科技学校、蒙城高职),60余家从事中药相关技术产品研发的单位,积极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在新兴领域的研发。重点培育以天然药物为原材料的中药新药制剂生产,和以家庭保健器材(疼痛按摩器材、血压计、电子体温表、血糖仪等)、家庭医疗康复设备(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椅、理疗仪器、睡眠仪、功能椅等)、家庭护理设备(康复护理辅助器具、孕婴护理产品、氧气瓶、氧气袋、家庭急救药箱等)、医院常用医疗器械(外伤处置车、手术床、手术灯、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尿液分析仪、超声仪等)。发展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生物医药,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立足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依托亳州博通信息产业园、联滔电子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清晰大屏幕的数据连接线FLC、新型显示、投影仪等输入输出电子元件、设备制造,以及信息家电的相关配套零部件产品,加快发展注塑件、冰箱玻璃、冰箱内胆、冰箱模、电子插接件等相关配套产品,不断提高信息家电产品本地配套比重。依托智能终端制造的配套基础,挖掘相关企业的下游厂商资源,顺势向智能终端整机这个规模效应大、带动效应强的IT制造龙头方向延伸,加大对智能终端代工等整机企业的招商力度,力争形成“整机+配套”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格局。
专栏五:生物医药项目简介 1.甲壳素生物,甲壳素生物功能医用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0.8亿元。 2.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亿元。 3.国药控股,建设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建设年限2017-2020年,项目总投资2.2亿元。 4.现代医疗设施,现代医疗设施及医药用品集散中心项目,现代医疗设施及医药用品集散中心建设面积90亩。主要建设医疗设施研发中心、医药产品原料库、器材库、恒温药品配送中心等,项目总投资6亿元。 5. 亳州市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市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渣及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0.6亿元。 |
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加快区内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构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提高水电气等资源服务平台,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及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第一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道路:6纵12横)
完善城市快速路(古井大道、张良路)和药王大道对外连接线,畅通开发区对外交通。规划建设华佗大道等15条主干道、庄周路等8条次干道、亳芍路等10条支路,形成方格网状道路系统结构,畅通开发区内部交通。路网建设项目全长约24公里,计划总投资5.5亿元,包括道路及配套管网、管线等。
规划新建开发区水厂,确保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加快赵桥乡、古井等工业走廊污水处理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处理能力均为20万吨/日整体埋地式污水处理厂一座,相关配套设备、厂区至市政自来水管线、厂外污水收集管网、厂外双回路供电线路及厂区道排、绿化、景观、围墙、大门、值班室、配电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改造升级现有的1座110千伏凤尾变电站,新建1座110千伏变电站,同步推进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燃气、环卫、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以及绿化、亮化、交通信号、电子监控全覆盖,增强开发区发展的硬件支撑能力。
专栏五:基础设施项目简介 1.谯城经开区路网建设项目。全长约30公里,计划总投资20亿元,包括道路及配套管网、管线等。 2.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及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内容及规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整体埋地式污水处理厂一座,相关配套设备、厂区至市政自来水管线、厂外污水收集管网、厂外双回路供电线路及厂区道排、绿化、景观、围墙、大门、值班室、配电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3.谯城经开区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建设占地20亩,日供水5万吨自来水厂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
|
第二节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亳州现代中药产业的战略支撑,以科技驱动发展,采取集成创新的模式,积极与优势科研机构联合,实施技术转移与集成的发展策略,创新资源共享的机制,发挥科技在打造现代中药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1.加强科技平台建设。谯城经济开发区拥有各类的创新平台。拥有现代医药产业国家级检测中心1家:亳州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沪谯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济人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现代医药产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以加快中药全产业链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应用率、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造高品质中药材、提升亳州中药材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企业、高校院所的研发力量整合中药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公共平台区,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技术示范、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重点建设中药材种植基础信息体系(主要中药材生产种植技术基础数据库、中药材种植地块土壤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中药材质量检测检验服务体系(包括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材质量监控及追溯系统(中药材生产实时监控物联网、中药材生长环境监测物联网、中药材电子履历系统、物联网种植大数据分析系统等)等项目。
2.开展人才保障机制创新。结合国家“千人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积极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加快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团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的中医院校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际合作,推动亳州现代中药职业教育发展,为开发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开发区、引智示范基地等,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贴息资金,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结合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等用人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专栏三:科技平台项目简介 1.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药饮片炮制重点实验室,围绕新增炮制规范品种和现有炮制规范品种标准提升工作,总投资0.18亿元。 2.大西北药业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大西北药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0.55亿元。 3.宜居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区管委会,标准厂房及孵化器建设项目,总投资3.9亿元。 4.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亳州分院、区管委会、相关企业,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建立种质基因库、标准实物库、化学成分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总投资0.30亿元。 5.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亳州分院、区管委会、相关企业,道地药材生境模拟仿真实验室,道地中药材原生环境要素的采样测试系统,道地药材生境仿真系统,总投资0.30亿元。 6. 安徽井泉中药有限公司,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材种苗繁育、配方施肥、水分供应、病虫害综合防治相关技术研究设备,总投资0.40亿元。 7.道地药材种苗组培工厂,4000平米标准化组培生产车间和10000平米驯化栽培区,总投资2.00亿元。 8.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亳州分院、区管委会、相关企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材质量监控及追溯系统,包括中药材生产实时监控物联网、中药材生长环境监测物联网、中药材电子履历系统、物联网种植大数据分析系统等,总投资1.06亿元。 9.中药材生产质量可追溯基地建设,建设中药材生产质量可追溯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2亿元。 |
第三节 构建产业信息化平台
依托亳州市建设“数字中药·智慧亳州”,提高开发区产业信息化装备,推动开发区信息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提升开发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产业管理信息化、生产信息化、销售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推动开发区中药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区级平台、企业级平台,对外联通市级平台、省级平台、省外平台,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促进传统中药经营模式向现代化商业模式转变。大力发展中药电子商务,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培育和吸引信息技术重点领域领军企业,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拓展传统产业链、提升增值水平,推进开发区产业发展智慧化、运行管理智慧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加强开发区与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协作,利用中药材交易中心的行情信息、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开发区中药企业发展,强化中药生产与研发、市场营销等环节的链接,完善中药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开发区中药企业在上海、北京、广州、合肥等地设立营销总部和电子商务营销网络渠道运营平台,拓展市场营销渠道。
专栏三:产业信息化项目简介 1.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亳州分院、区管委会、相关企业,中药材种植基础信息体系,总投资0.22亿元。 |
第四节 提高资源集约利用
资源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和重要载体,是影响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性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城市未来竞争力的体现。 “十三五”期间,逐步建立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制度,推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到2020年,开发区争取完成循环化改造,并争创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园区等绿色园区。
1.严格产业准入制度。根据现代中药、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特点,进一步细化不同行业领域项目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出、容积率、产值能耗、产值水耗等控制性指标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1亿元的非鼓励类单个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不享受谯城经开区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亿元以上项目入区率,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入驻,千方百计促进入区企业追加投资,提高谯城经开区集约化水平。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入区项目实行双向约束机制,严格兑现合同,实现高效集约节约用地。对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开发的,采取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权益保留、土地使用权置换;造成土地闲置超过两年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进行处理。提高新入区项目投入产出强度标准,新入区工业项目容积率不低于1.2,建设密度不小于40%,亩均税收不小于10万元。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引导小微企业进驻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群化规模。注重地下工程建设,拓展地下建设空间,完善地下综合管网。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开展开发区节水改造、节能技改等专项行动,提高开发区水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
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建立开发区年度用地指标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挂钩的分配机制,实行增加或减少年度用地指标的奖惩机制,
3.实施低碳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开发区,改善开发区工业用能结构。加强节能标准审核与监管;实施低碳厂房标准,加强新建厂房低碳规划设计,推进对既有厂房的节能改造,提高厂房运行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厂房生命周期碳排放。完善开发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加强能源、原材料、水的消耗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
4.推广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建设开发区智能微电网,提高生产过程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行集约化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全面纳入制度监管范围。
第五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开发区产业生态化发展,强化环境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十三五”期间,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到2017年,开发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1.健全环保制度。对未开工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执行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等,实行环保、能耗、效益三个“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推进大气、水环境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对已开工建设项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进行污染防治管理。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停产、处罚等严格管理控制。
2.加大生态建设。对区域河流水系进行梳理,以羊建沟生态带、东风沟生态带、新建沟生态带三条水系为生态基底,联合区域公共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带建设,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
3.构建海绵城市。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的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海绵体城市,充分发挥环境的自然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公园、河流水系对雨水的消纳功能,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绿色生态局面。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设计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设计标准要求。
专栏五:环境整治项目 1.羊建沟水系综合治理。治理振谯路至宋汤河、张良路至古井大道段约5公里羊建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 |
当前,谯城经开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高,民生保障能力还有待增强,“十三五”时期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持之以恒改善民计民生。
第一节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倡导全面素质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面向更高更优发展,以"办开发区优质教育,实现就近上好学"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成果,打造人民满意的经开区教育。十三五期间,力争建设2所小学,5所初中,1所普高,1个成人教育中心,5所社区学院。每个社区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除此之外,打造5所达到省、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2所达到省、市级特色学校标准的初中,4所达到省、市级特色学校标准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将达到或超过谯城区平均水平。
专栏六 教育项目 1.小学: 2.中学: 3.幼儿园: |
第二节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社会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等,构建人人公平享有、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域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基本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现有社会保障体制: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保障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与医疗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区的大病保险制度,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和生育保险工作,尤其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失地农民的安居工程、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全覆盖。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00%,职工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
提高区域就业。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千万百计促进就业。重点发挥区域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等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扩大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自主创业,完善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加强对征地拆迁后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对失业人员、务工农民等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多形式、多途径就业。健全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中介组织,大力培育和规范劳务经纪人队伍,促进区域广泛就业。
开展扶贫救助。社会救助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生活救助、教育救助等类别,给予相应的救助。积极开展低收入阶层和困难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推进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等安居工程,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效率,促进贫困家庭尽早脱贫致富。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
第三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工作。到十三五末,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创新经济新常态下计生工作机制,提高生育质量,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建立健全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积极探索“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支持并规范互联网医疗。建立区域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取消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机制,断绝医院逐利动机,以此来推动医疗运行机制转变,促使其回归公益性。结合我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按照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做好中医药政策宣传,探索中医药与现代医疗体系改革的结合,加大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探索社区养老制度,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力争到“十三五”末,规划建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比例达到100%,每千人常住人口职业(助理)医师达到?人,注册护士数达到?人,万人病床位?张。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继续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两大任务,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结合起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宣传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开展健康促进,提高人口质量。参照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稳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创新经济新常态下计生工作机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区三级计生管理网络,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专栏七 医疗卫生项目 |
第四节 积极推进体育文化事业
全面推进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坚持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增强,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结合《全民建身条例》,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实现全民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的结合。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统筹全区公共文化建设,继续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均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以体现公平、增强活力、扩大覆盖面为着力点,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的投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形成以城乡和区域协调的文化发展格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对接亳州剧场、谯城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十三五期间,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每年免费电影下乡。建成1个综合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4间社区阅览室。
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区、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建设标准体育场、综合健身馆、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地,“十三五”期间,建设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处,标准体育场一处。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体制。通过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文化事业发展活力。地方政府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管理、监督,保障公共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功能发挥。
专栏八 体育文化设施项目 1.社区阅览室:新建4处社区阅览室。 2.陈抟道教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规划占地2000亩,建设道教文化宣传、养生、休闲、娱乐餐饮平台,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3.中华中医药科技博览馆,建设中华中医药科技博览馆,项目总投资4.5亿元。 4.中原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中原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总投资3亿元。 5.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项目总投资15亿元。 6. 北部新城综合体育中心,建设北部新城综合体育中心,项目总投资5亿元。 |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优势互补,借助国家、省市等各级发展机遇平台,深化区域、跨区合作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融合。努力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平台,宣传开发区品牌。积极推进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深化招商引资方式及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突出重点、创新思路。
第一节 积极参与分工合作
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政府、开发区、战略投资者、中央直属企业等主体合作,开展安徽省内南北结对合作,积极探索“飞地经济”、股份合作、结对援建等合作共建模式,共建谯城经开区。积极参与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框架内的“产业转移重点专题”合作,推进技术合作、项目融资、服务外包、委托招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现代中药协会等行业组织在合作共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多层次的产业合作。积极争取安徽省对合作共建的支持,将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合作共建项目列入省“861”重点项目库,比照享受苏滁现代产业园的省级支持政策。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区域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开发区现代中药产业优势,鼓励开发区药企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投资,扩大“中华药都”金字招牌的影响力。积极探索通过“一区多园”的方式,整合省内外相关的中医药开发区,共建跨区域合作开发区或合作联盟,提升谯城经开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开发区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窗口,支持开发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带动开发区产业联动发展。借助中药材交易会和全国中医药博览会、博通公用型出口保税仓库等平台,实施“华佗”品牌输出战略,助推开发区中药产品拓展市场。
第二节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亳芍、亳菊地理标识和中药饮片加工标准化建设,依托开发区建成的省级进出口中药材检测中心,硕士、博士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推动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步伐,争创安徽省创新型开发区。发挥亳州中药等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开发区企业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严格有效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开发区。开展“科技入区”活动,支持中药企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科大学、南京中医科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组建具有全球研发水平的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推进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推进“两化融合”,提升开发区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深化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先行的作用,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外商投资等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工商登记制度等改革。根据新形势要求,灵活采取管委会授权管理、市场化运营公司专业管理、政区合一直接管理等模式,探索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机制,提高开发和建设的活力。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大部制改革,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推进“扁平化”管理方式,提高开发区运行效率。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开发区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依法规范管理。
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组建谯城经开区投资公司、土地发展分中心等,开展与各家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长期战略合作,利用银团贷款方式,推动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转型发展。加强与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及商业银行合作,探索建立投保贷序时融资安排模式。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共办“区中园”。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拓展企业融合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企业设立财务公司,培育广印堂药业上市,支持浙皖药业、沪谯药业小三板上市,引导援康药业、沪谯药业、德昌药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重组等。
开展人才保障机制创新。结合国家“千人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积极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加快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团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的中医院校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际合作,推动亳州现代中药职业教育发展,为开发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开发区、引智示范基地等,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贴息资金,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结合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等用人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节 深化招商引资水平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大招商、招大商的思路,增强招商实效,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包”、“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等专题项目库建设,建设开发区转型升级项目库。
明确招商引资方向。紧盯重点项目,突出招大招优招强,着力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瞄准重点地区,准确掌握信息,快速跟进洽谈,着力引进一批产业转移项目。主攻重点产业,紧紧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建设一流的特色产业承接基地。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主导产业,编制谯城经开区产业发展目录,明晰产业承接方向,配套实施相应的政策。大力推进招商选资,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广药集团王老吉、劲酒、江中制药猴菇饮料、扬子江制药等行业龙头企业、领军型企业,突出承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及现代服务业,推进香港和记黄埔公司、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公司、同仁堂科技集团公司、天津医药集团中新药业、珍宝岛药业等国内或世界500企业招商项目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加快形成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体系完备的主导产业集群。借鉴上海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各类资本进入谯城经开区投资发展。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引进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产业,注重引进外智、外包、外技、外资等要素,强化产业链的横向配套能力,增强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着力解决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不均衡、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不均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区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坚持走“高、轻、特”之路,即技术含量高,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结构轻,资源能耗低;差异定位,特色突出。
《纲要》是“十三五”期间谯城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确保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的不同领域,加强和改进管委会的宏观调控,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科学配置公共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促进产业按照市场规律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坚持组织领导
谯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经开区未来发展重点,统筹各部门力量,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相关工作进展。根据省市级相关规划及政策,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密切加强与中原经济区、“一带一路”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抓紧推进相关项目实施,建立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围绕规划目标及时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工作。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磋商,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推进。同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协调解决经开区发展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经开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节 加强规划引领
按照国家级经开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根据亳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推动亳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融合,高水平制订谯城经开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产业投资促进规划,逐步实现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推动资源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粗放的空间开发模式。严禁擅自调整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引领性和约束性。根据开发区中长期规划,修编谯城经开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专项规划等,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战术指导作用,推动谯城经开区建成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国家级经开区。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快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体系,组织开展产业集群、成果转化等课题研究。推进规划落实,开发区管委会要积极履行规划的实施职责,逐年推进,逐项完成。开展中期评估修订,规划编制部门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经评估发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规划编制部门提出规划修订方案。
第三节 强化项目支撑
加强项目谋划。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加强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带动,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包”、“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等专题项目库建设,建设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项目库,每年新入库项目不少于100个,总投资不少于500亿元。加强项目督查调度。建立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推进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四督四保”即: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重点围绕开发园区主导产业中的前三大首位产业及其产业链,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等。
第四节 扩大融资渠道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参与开发区建设。积极探索投保贷序时融资安排模式,扩大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拓宽民资、外资进入区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渠道。开展与各家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长期战略合作,推动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转型发展。同时加强银企合作,完善政府、银行、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共办“区中园”。经常性组织银企合作及项目推介活动,促成银企签约,并按照实际履约额,对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广印堂药业上市,支持浙皖药业、沪谯药业小三板上市,引导援康药业、沪谯药业、德昌药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重组等。以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火炬计划、现代中药专项等项目,最大限度争取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渠道。
第四节 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促进开发区自主创新、全面发展。制定提升经开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力争在科技投入、创业投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积极争取出台鼓励与支持研发、孵化、知识产权保护、创业风险投资、技术转让、中介服务和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等方面的政策。
1)建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开发区年度财政预算,用于重大项目的前期费用,中药行业的技改贴息、科技创新奖励,开发区境内先进人员奖励、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的支付。同时加强对重大成果产业化的扶持;2)对持有或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到亳州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有关单位,从国、省市科技经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给予一定的科研费用补贴。3)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对在开发区境内投资兴办并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法人中药企业,从企业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形成的市级、市级以下税收由市、县区政府给予企业一定数额的财政返还。4)对到开发区投资建厂的医药企业给予土地优惠政策支持。投资额和投资强度达到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标准的,待工程竣工后,市本级以下土地出让金留成部分全部用于扶持中药企业发展,同时免收市本级及以下行政性收费。
标签: 五年规划 招商服务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