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潜水学校工程潜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年制)
广州潜水学校工程潜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年制)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工程潜水
专业代码:081900
二、入学要求
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2年
四、职业面向
工程潜水专业职业面向(表1)
********155240.png" alt="微信图片_********155240.png" src="http://www.qshxx.com.cn/Resource/image/********/********189*****226773392.png">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海上救助打捞、海上油气开发、桥梁隧道建设、港口航道施工、海产品的养殖捕捞、市政地下工程、防汛抗洪、消防安保、科学试验、国防建设、水上环境救护、矿井救援等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立志献身祖国的潜水事业,敬业爱岗,具有扎实的潜水专业理论知识和水下作业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水上救助打捞系统、各类海洋工程公司、港航桥隧工程公司及各地应急管理单位等从事涉水工程的水下作业施工、管理,体魄良好、心理素质稳定的潜水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
(2)熟悉与潜水作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3)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责任感、严格遵守行业规范的意识 。
(4)具有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有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水下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产意识。
(7)具有不畏艰险,“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救捞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会话交流能力,能进行一般日常会话和一般专业英语会话。
(2)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具有简单机械结构和船体结构图的识图能力。
(3)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信息获取,传送和处理能力。
(4)了解海洋环境对潜水作业的影响及水工工程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工程作业模式和工作过程。能识别常见海洋工程船舶、海洋石油平台等海洋工程设施的结构。
(5)初步掌握潜水减压病的病因和症状,诊断以及加压治疗的基本知识;具有防患潜水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6)熟练掌握空气潜水生命支持系统及加压舱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安全操作方法,具有各个岗位上的独立操作能力。
(7)掌握现代救助打捞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相应的措施、规则、条例、程序等,具备救助打捞安全操作的意识。
(8)了解船舶类型、船体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船舶水手操作工艺和安全操作方法,具有熟练的水面和水下索具操作技能。
(9)系统地掌握空气潜水的基础知识;具有目前潜水领域内各种常用潜水装备与装具的使用能力;掌握常见潜水设备和装具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具有各种常见装具的维护保养能力。
(10)掌握通风式、自携式及水面供气需供式潜水技能,具有60m以浅的潜水技能。
(11)掌握水下电焊、电割的知识和安全操作方法,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焊割能力。
(12)掌握多种常用水下作业技能,具有浮筒打捞、基床整平、水下冲泥抽泥、水下封堵、水下勘察寻物考古、水下结构物安装与拆解、水下清障、水下设施检修与保养等基本水下作业技能和安全操作的意识。
(13)掌握水下无损检测技术及安全操作方法,具有运用水下摄影和录像、水下磁粉检测、水下测厚等技术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的能力。
(14)熟练掌握水面和水下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具备应对空气潜水作业中各种紧急状况的能力;具有简单救护应急能力。
(15)了解潜水团队的组织和管理基本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潜水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潜水物理以及其他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潜水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强化课程思政。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和融入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与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一)公共基础课程(表2)
********/************************2.jpg">
********/************************1.jpg">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课程(表3)
********/************************5.jpg">
********/************************1.jpg">
********/************************7.jpg">
2.专业核心技能课(表4)
********/************************6.jpg">
********/************************7.jpg">
3、专业选修课(表5)
********/************************8.jpg">
********/************************4.jpg">
4.潜水综合实习
学生在校内对所学主要训练项目进行大密度的针对性训练,克服弱点突破难点,进一步提高潜水技术和水下作业综合技能。通过各种应急处理训练形成具有适应水下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5.开放水域毕业实习
组织学生到江河(如珠江)进行复杂环境下潜水作业训练和深潜水实习基地(水库或海上)进行系统地对60m以浅的空气潜水作业综合训练,特别是着重抽泥、冲泥、探摸、船舶维护、水下封堵、水下电焊割、水下索具、起重、水下复杂管道安装拆卸等训练。使学员在现场经历深水、低温、黑暗、水流等水下工作环境锻炼。同时,学校可成立工程服务部招揽工程,通过组织学生分期参与工程作业服务的形式或联系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际锻炼,以此使学生达到职业潜水员岗位能力的要求。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教学时间针对高中毕业二年制作出特别安排,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灵活运用,实施时可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工程作业锻炼。一般情况下每学年为52周,假期12周。教学时间每学期40周(含复习考试周和机动周),周学时为28-32。其中在1-3学期理论课教学留有1周作为机动周(节假日),1周为复习考试周的课时;技能实训课采用阶段性过程考核评价的方式,一般在实习项目结束的最后一次课实施。第一学期第一周军训和第二周入学教育;第四学期教学周10周,由于第四个学期较多实训项目是分阶段进行,所以不集中开设考试周,考试安排随课程结束进行;安排综合实习及开放水域毕业3周(其中包括江河水域实习和深水域(水库或海域)实习),船员熟悉基本安全培训和保安意识培训考证4周,最后一周毕业教育 。二年总学时数约为2180-2450(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参加对外工程服务和毕业实习等学时)。
2.实行学分制。16~18学时为1个学分,二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26。入学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计入学分。社会实践1周为2学分;每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可加2个学分。
(二)教学安排建议(表6)
********/********41654118725840878.png">
********/********43224431229038500.png">
********/********44235368727260989.png">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国潜水打捞行业特点,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积极了解行业资讯,并通过参加相关专项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理念。
1、骨干教师要求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骨干教师教练原则上从在正规潜水单位或企业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公开招聘,要求具有5年以上潜水作业经历、参加过多种潜水作业项目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等;也可招聘轮机、机械或海洋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培养。骨干教师应具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潜水作业能力强,善于解决潜水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认真、负责,有耐心。能够胜任教学任务。
2、强化教师企业实践
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师实践提出实践要求和执行实践考核。教学团队要主动了解潜水专业最新动态,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有计划、有步骤派出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进修。根据教师承担的专业方向课程,派出教师参加相应专业业务进修或实践,原则上每位专业教师每5年应该有累计180天的一线继续生产实践,并争取参与重特大项目,开阔认识,提高技能,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设施
充分利用潜水训练池、潜水训练塔群、深潜水训练中心、潜水装具维修室、综合训练池、钳工室、深潜水实习基地等相关的实训场所,保障教学训练的开展,加大建设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力度,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
1.教材选用的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符合行业主管机关要求的教材,确保图书资源的充足和动态更新;根据潜水与打捞救助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校本教材,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适应社会行业的发展要求。
2.数字资源配备
搜集、整合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案例库、数字化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根据工程潜水专业人才的要求和特点,专业教学要普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示范性、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确保理论知识适度适用,突出技能培养的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发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创造和利用对外潜水工程服务的机会,将校内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企业工作规范和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理论教学考核建议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评价方法。笔试主要针对各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命题。
实训课教学考核建议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含学习态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结果性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应用和综合任务完成情况。
(六)质量管理
明确教学管理和教学动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辅导、阶段测查过程管理要求,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学期初进行检查授课教师的课程标准掌握情况、授课计划;期中跟踪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其教学方案实施,负责教学的主管领导和部门每学期进班听课,组织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教研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结合教务部门的教学评价反馈,定期开展教学整改活动。
九、毕业要求
1.学生通过规定年限学习,修满工程潜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按规定至少取得126学分。
2.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3.完成国家规定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等的教学活动,成绩合格。
4.操行合格。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