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地质勘查征求意见公告

2013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地质勘查征求意见公告


各潜在投标人:

河南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受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委托,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地质勘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现将项目技术参数要求网上公示,请各潜在投标人对项目技术参数要求是否存在倾向性、歧视性、排他性等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

若有疑义,所有意见应于2014年3月19日下午17:00前以书面形式(加盖单位公章)递交至河南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307房间,逾期不予受理。

若无疑义,请静候《招标公告》。


河南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招标任务书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二○一四年一月 1.“河南省义马矿区深部煤详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义马矿区深部煤详查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详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详查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县、义马市境内。拐点坐标(北京54):111.5549,34.3930111.5600,34.3932111.5815,34.3950111.5816,34.4036111.5652,34.4154111.5640,34.4132111.5559,34.4104111.5520,34.4054111.5342,34.4055111.5245,34.4058111.4946,34.4142111.4746,34.4218111.4746,34.4214111.4453,34.4240111.4452,34.4244111.4421,34.4244111.4403,34.4239111.4335,34.4239111.4313,34.4233111.4241,34.4228111.4228,34.4146111.4508,34.4202111.4842,34.4117111.5305,34.3948111.5535,34.3932面积44.3 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详查区位于义马煤田深部,为半掩盖区。早在1935年曹世禄对义马煤田作了调查,并写有调查报告。新中国成立之前,仅有零星的地质调查工作。五十年代初,顾知微、楚旭春、王保华和崔凰高以及谷德振、戴广秀等开始对豫西地区中生代地层进行调查。北京地质学院对豫西地层作过较为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地方性中生代地层系统。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璐瑾作过侏罗纪义马含煤组的孢粉分析;湖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张仁杰作过南召、渑池、济源等地晚三迭世的瓣鳃类化石研究;河南区测队、山西区测队、陕西区测队在进行1∶20万区测时,对本省中生代含煤地层都作过较详细划分与对比、焦作矿院吴贤涛、孟凡顺等于1979年10月提交了《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划分及对比兼谈义马型煤田预测》报告。1982年6月焦作矿院的康明等五人提交了《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研究报告。其中包括义马矿区,义马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相继有中南煤田地质局127队、149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104队、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四队和义马矿务局钻探队。并提交了相应阶段的地质报告。累计完成1∶2000、1∶5000地形测量143.99 km2。地质填图157.26 km2。地质钻探工程372孔、完成钻探工程量131377.91m。其中水文钻探17孔,工程量2439.90m。3.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区渑池—确山小区,区内出露地层自老而新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侏罗系的义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义马煤田处于渑池向斜核部的北翼,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单斜,北翼较为宽缓,南翼较陡。地层走向大致为N80~85°E,倾向SW-S,倾角6~25°。区内断裂构造多为近东西向,次为北东向,各断裂构造得到控制,区内无岩浆岩活动。4.煤层特征据区域资料,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义马组,共含煤5层,分一煤组和二煤组。一煤组中,一1煤、一2煤因剥蚀仅在煤田西部发育,为局部可采煤层。一1煤层厚度0~3.70m,一2煤层厚度0~4.69m;二煤组中,二1煤层普遍发育,厚度0.10~9.45m,平均厚4.83m,为大部可采煤层;二2煤层厚度0~7.56m,平均厚4.46m,在煤田中西部发育,局部可采;二3煤层普遍发育,厚度0~37.48m,平均厚8.50m,为大面积可采煤层。煤层变质程度较低,为长焰煤,属中灰、中硫、低磷、中等发热量。煤的工业利用方向以动力用煤为主,亦可做气化用煤和民用燃料。六、目的任务河南省义马煤田矿区深部煤详查区进行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初步查明该区的煤炭资源赋存及构造发育情况,对详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的可能性做出评价。具体任务为:1.初步查明详查区构造形态,控制详查区边界和区内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基本查明硖石—义马逆断层对煤层的控制情况,评价详查区构造复杂程度。2.基本查明二2、二3煤层层位、结构、厚度和可采范围,基本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了解对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厚度的岩浆侵入、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并大致查明其范围,评价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和可采性。3.基本查明二2、二3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评价二2、二3煤层煤质变化程度。4.基本查明详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二2-3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对可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初步评价详查区环境地质条件。5.对详查区内可能有利用前景的地下水资源做出初步评价。6.初步查明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并做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7.估算二2、二3煤层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储量。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专项地质测量73km2;1/10000地质剖面测量5km2;1/10000专项水文测量73km2;1/10000专项工程测量73km2;1/10000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73km2;二维地震6758个物理点;测井22800m;地质钻探19500m;水文地质钻探3590m;槽探2000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义马矿区深部煤详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预期提交(332) (333) (334)?煤炭资源量2亿吨。 2.“河南省汝州市前户煤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汝州市前户煤普查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普查区位于位于汝州市西北部,属陵头乡管辖,东南距(直距)汝州市9.3km。拐点坐标(北京54):112.4603,34.1537112.4638,34.1536112.4653,34.1528112.4654,34.1518112.4647,34.1512112.4653,34.1503112.4646,34.1459112.4639,34.1456112.4619,34.1441112.4624,34.1442112.4518,34.1402112.4518,34.1400112.4546,34.1339112.4605,34.1334112.4311,34.1329112.4312,34.1406112.4327,34.1405112.4328,34.1437112.4500,34.1434112.4459,34.1451面积11.00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本区属汝州煤田,汝州煤田的地质工作起步较早,始于1936年。现按年代顺序对以往工作程度及质量给予评述:(1)1936年曹世录先生编制了《河南汜水、偃师、登封、洛阳和汝州(今汝州市)等县地质矿产报告》,文中曾对区域含煤地层作过简要记述。(2)1950年开封地质调查所编有《豫西地质调查报告》,文中曾对区域含煤地层有过简要记述。(3)1954年456队以找煤为主要目的进行了1∶50000地质测量,调查范围为汝河以北、嵩山以南、禹县煤田以西、汝州市和汝阳县界以东地区,对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分布等进行了初步控制。(4)1965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编制了1∶200000地质图,编图范围涵盖本区。(5)1971~1973年间,河南省地质局五队在河南省临(汝)宝(丰)煤田庇山矿区的庇山、郭庄井田(即现在的庇山一、二号井田)开展勘探及外围找矿时,在区内施工无芯钻孔5个,总工程量3259.67m。受当时技术手段的制约,总体工程质量不高。(6)1985~1987年间,一二九队在进行庇山二号精查时,曾进行过1∶5000地质、水文地质填图,跨及本区东和北部一部分。(7)1989~1993年间及1996年~2001年间两个时间段,一二九队先后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普查队、物测队开展了庇山外围找煤、庙下街找煤工作,随后转入普查,范围涉及在温泉街推覆构造以东、庇山一号井田及二号井田以西、大张正断层以北、夏店正断层以南所围地区,工作区范围包含本区。以上地质资料和成果为本项目的立项工作提供了较可靠的基础依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3.地质背景勘查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嵩箕地层小区。根据零星基岩露头及临区钻孔资料分析,区内缺失奥陶、志留、泥盆、侏罗及白垩系地层,其余地层均有沉积。构造上处于箕山复背斜南翼,因受玉皇顶~辉泉逆断层影响及范庄平推断层共同作用下使地层由南向北西倾斜,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60~75°,倾向北西,倾角14~32°。构造特征以断裂为主。4.煤层特征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其中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共分9个含煤段。二1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一8、四3、五3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偶见可采点。六、目的任务对普查区进行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初步查明该区的煤炭资源赋存及构造发育情况,对普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的可能性做出评价。具体任务为:1.确定普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2.初步查明普查区的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其构造复杂程度。3.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的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4.调查普查区自然地理条件,大致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5.大致了解普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6.大致了解其它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7.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七、主要实物工作量二维地震959个物理点;钻探3865m;测井385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汝州市前户煤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预期提交(333) (334)?煤炭资源量0.65亿吨。 3.“河南省渑池县果园—莲庄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渑池县果园—莲庄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调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概查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县、义马市和洛阳市的宜阳县境内。拐点坐标(北京54):111.3047,34.3758111.4629,34.3459112.0248,34.2926112.0804,34.3053112.0827,34.3055112.0923,34.3049112.1229,34.3005112.1731,34.3234112.0836,34.3726112.0526,34.3648111.4414,34.4201111.3910,34.4122111.3107,34.4157面积约778.53 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概查区位于陕渑煤田深部,为半掩盖区。自1955年以来,陕渑煤田共提交各阶段地质勘查报告及科研成果报告43件,其中精补报告1件,精查(勘探)报告10件,详查报告2件,矿井扩延报告2件,普终报告12件,概查报告5件,野外踏勘报告1件,初勘报告1件,补勘报告2件,电法勘探报告1件,科研成果报告5件。施工钻孔700余个,完成钻探进尺约235000m,完成地面电法勘探面积37km2左右,1∶5000地质测量约250km2,1∶2000地质测量2.11km2,1∶10000地质测量约350km2,1∶50000地质测量约1050km2,探获资源储量8亿吨左右。2.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区渑池—确山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侏罗系下统外,其他地层出露均见分布。构造上总体属一向斜—渑池向斜。陕渑煤田位于渑池向斜的西北翼,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在观音堂煤矿、石壕煤矿近于南北向,到曹窑煤矿逐渐转为东西向,倾向南东,倾角12~15°,向深部及东部倾角变缓。义马煤田处于渑池向斜核部的北翼,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单斜,北翼较为宽缓,南翼较陡。地层走向大致为N80~85°E,倾向SW—S,倾角6~25°。概查区位于陕渑煤田和义马煤田的深部,硖石—义马断层和南平断层之间,初步确定其整体为一轴向近东西转北西—南东向的背斜构造,地层倾角25°左右,区内构造较简单。4.煤层特征依据陕渑煤田资料,含煤地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共分六个煤组,含19~22层煤。山西组二1煤层普遍发育,煤厚0~34.80m,大部可采,为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太原组一3煤厚度为0~4.65m,局部可采,其它煤层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六、目的任务本次概查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并对概查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1.大致了解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变化情况。2.大致了解概查区构造轮廓。3.大致了解含煤地层的分布和埋深。4.对概查区资源远景进行评价,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靶区。七、主要实物工作量二维地震6150个物理点;钻探1000m;测井100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渑池县果园—莲庄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靶区。 4.“河南省焦作煤田武陟—新乡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焦作煤田武陟—新乡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调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概查区位于河南省焦作煤田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主要有焦作市武陟县、新乡市获嘉县、原阳县。概查区东西长约59.3km,南北宽约28.8km。拐点坐标(北京54):113.2045,35.0800113.2430,35.0600113.2600,35.0300113.3200,35.0515113.3745,35.0915113.3845,35.1245113.5445,35.1330113.3719,34.5806113.1514,35.0118面积约706.3 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与交通概查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 73~ 105.5m,相对高差32.5m,属于平原区。区内沟渠较多,全部被第四系地层覆盖。概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南部有北西南东向的郑焦晋高速公路及S104省道通过,西部有北东南西向S309省道、东部有G107国道,概查区中东部有京广铁路,S230省道通过。另外区内各乡镇均有通往新乡、焦作的公路,相交成网;交通较为便利2.以往地质工作(1)本区以往曾在北部施工两个钻孔,均为见基岩终孔。区内还有15地震线通过。(2)1992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对焦作煤田进行了第三次煤田预测。(3)2009年11月底由河南省煤炭勘察研究院承担汇总编制完成了《河南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报告》。上述工作为本次焦作煤田武陟区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指明了方向。3.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划分属于华北地层区华北平原分区豫北小区,区内地层自老至新发育有太古界~元古界的前震旦系、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及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新生界的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焦作煤田整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形态,地层倾角5~15°,局部25~30°,它横跨华北板内一级重要断裂——盘古寺断层南、北盘,所以本区既具开封拗陷系的构造特征,又有太行断隆的特点。全区构造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褶皱。本次地震概查区位于焦作煤田的东南部,位于朱村断层的东部,盘古寺断层南部,为开封凹陷西部的武陟隆起区。4.煤层特征据焦作煤田资料,区内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煤层。二1煤层一般厚5.00m左右,普遍可采,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煤层;其煤质为中灰、特低硫、低磷、高热值之块状无烟煤三号,可作为合成氨和高炉喷吹用煤,亦可做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六、目的任务本次概查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并对概查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1.大致了解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变化情况。2.大致了解概查区构造轮廓。3.大致了解含煤地层的分布和埋深。4.对概查区资源远景进行评价,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靶区。七、主要实物工作量二维地震4500个物理点。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焦作煤田武陟-新乡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靶区。 5.“河南省宝丰县栋青庄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宝丰县栋青庄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调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概查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和平顶山市西北宝丰县境内,西北距洛阳市60km,东南距平顶山市约38km。拐点坐标(北京54):112.4937,33.5954112.5513,34.0152112.5917,33.5449112.5113,33.5307面积约149.4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与交通概查区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地面一般标高220m左右。属暖温带,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供水水源主要为河流水库及机民井泵水供给,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宁洛高速、焦柳铁路在区东穿过,交通便利。2.以往地质工作1994年5月,河南煤田地质局二队队提交了《河南省临汝煤田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研究报告》,该工作包括本工作区或与本区相邻,是本次概查立项申请的基础。3.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属华北聚煤盆地渑池—确山小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崤熊构造区的陕(县)—平(顶山)断陷区,石炭—二叠系聚煤特征明显。据区域地层资料,概查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古生界寒武系(∈),厚约900m,石炭系上统(C2)厚约43m,二叠系(P)厚895m,中生界三叠系(T)厚约2973m,区内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下统地层外,其它地层均有分布。本区总体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从近SN转向NE,倾向SEE—SE,推断倾角20°左右,概查区断裂构造属燕山运动晚期断裂构造。概查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在朝川矿区蜈绍窝区和区南大营镇附近有安山岩出露。4.煤层特征据临汝煤田资料,本区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计含九个煤段20层煤,含煤地层总厚约593m。区域可采煤层为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是本次的主要勘查对象。本区主要可采可采煤层二1煤层,煤厚0~21.19m,平均煤厚4.03m。二1煤层层位稳定,全区普遍发育,属较稳定煤层。推测区内埋深约900~1500m。,煤质为炼焦用煤(1/3焦煤、焦煤)。六、目的任务本次概查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并对概查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1.大致了解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变化情况。2.大致了解概查区构造轮廓。3.大致了解含煤地层的分布和埋深。4.对概查区资源远景进行评价,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靶区。七、主要实物工作量二维地震1500个物理点。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宝丰县栋青庄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靶区。 6.“河南省安鹤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安鹤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调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概查区位于位于安阳市、安阳县、汤阴县和鹤壁市境内。拐点坐标(北京54):114.1259,35.4742114.1300,35.4759114.1301,35.4844114.1304,35.4848114.1302,35.4852114.1302,35.4853114.1430,35.5122114.1433,35.5251114.1605,35.5700114.1432,36.0220114.1524,36.0418114.1520,36.0422114.1359,36.0428114.1225,36.0722114.1338,36.0745114.1600,36.0913114.1600,36.1100114.1255,36.1100114.1336,36.1200114.1408,36.1500114.1505,36.1539114.1707,36.1431114.2008,36.1457114.2105,36.1327114.2641,36.1116114.2639,36.0413114.2025,35.5754面积538.71 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该区以往仅进行过少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地质勘查程度和研究程度低。2.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的太行山小区,由老到新发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新生界的新近系及第四系。前震旦系主要出露于淇县境内;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的西部及西南部的山区;石炭、二叠系分布于整个煤田,均被新近系、第四系覆盖;三叠系分布于煤田东部的覆盖区;新近系、第四系广布于整个煤田,厚度特征为东厚西薄。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山西组和太原组。安鹤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内)南部,属于太行构造亚区之太行断隆,夹持于汤东断裂与林县正断层之间,受汤东断裂直接控制,以青羊口断层为代表的NE、NNE向断裂全区发育,构成煤田的主体格架,局部地区因受断裂影响而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变浅现象。区域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8~35°,总体为具有一定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概查区位于安鹤煤田深部,含煤地层属安鹤煤田的深部延伸。3.煤层特征据安鹤煤田资料,区内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可采煤层为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二3煤层和太原组底部的一1煤层,其中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本区二1煤为低灰、特低硫、中磷、高热值之贫煤、贫瘦煤、瘦煤和焦煤,可做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贫瘦煤、瘦煤和焦煤也可做为炼焦用煤。六、目的任务本次概查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并对概查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1.大致了解区内新生界地层厚度及变化情况。2.大致了解概查区构造轮廓。3.大致了解含煤地层的分布和埋深。4.对概查区资源远景进行评价,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靶区。七、主要实物工作量二维地震3770个物理点。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安鹤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2.寻找含煤地层埋藏较浅的靶区。 7.“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二、勘查矿种铜铁镍矿三、勘查工作程度异常查证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工作区位于南阳市南东唐河县源潭镇北部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唐河县管辖。查证区东西长约20km,南北宽15km。拐点坐标(北京54):112.5441,32.5937113.0730,32.4600112.5700,32.3930112.4530,32.5045面积约622.66 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与交通工作区地处南阳盆地偏北地带,为盆地丘陵地貌,区内海拔高程90~130m。为温带过度型季风气候。区内水系发育一般,属长江水系,发育的河流主要为唐河及其支流。省道49线南北贯穿全区,南部紧临信南高速、312国道和宁西铁路,交通极为便利。2.往地质工作区内地质工作开始于解放前,当时进行过少量零星的路线地质调查及矿点检查工作,精度低,解放后查证区内相继开展了基础地质调查、航空物探和少量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1)1960~1961年,河南石油队、水文队在查证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分别编制了1∶20万区域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因工作程度较低,成果不明显。(2)1959~1992年先后进行过1∶20万桐柏幅、襄樊幅,1∶5万新集、祁仪幅区域地质调查及第四纪地质调查工作。(3)1992~1993年,查证区开展过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了多处化探异常。(4)1957年904航测队做过1:100万航空磁测。(5)1960年原地矿部航空物探大队902队、907队在豫南一带开展1∶10万航磁工作,涉及查证区;(6)1966年以来先后在查证区开展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1∶5万航空磁测工作,圈出了许多航磁异常;(7)1971-1972年原地矿部航空物探大队902队、907队在豫南一带开展1∶10万航磁工作,涉及查证区。(8)1976年6月10日至12月20日河南地质矿产局七分队在查证区东北约10km的孟庄(YM—189))已做钻孔验证,共施两孔,钻探667.43m,ZK1基本位于推断解释的磁性体中心部位,ZK2孔位于ZK1孔西南197°200m处。在孔中不同层位均见磁铁矿矿化现象。 (9)1977年在南阳地区进行了1∶5万航空磁测,在周庵一带发现了豫C-77-38、39、40、41、42等异常。2.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南—襄断坳盆地南阳凹陷内,属秦祁昆地层区北秦岭地层分区,北东侧以羊册-明港断裂与华北陆块相接,南为新野隆起。区域内第四系沉积分布广泛,古近系、新近系仅零星出露,局部有中新元古界和早古生代斜长花岗岩出露,反映盆地内基底高低起伏,且局部有“孤岛”存在。4.磁异常和矿化特征工作区位于南阳断陷盆地内,全为第四系覆盖区,区东南基岩出露区为条山—金牛山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赋矿围岩为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刘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细碧—角斑岩系),构造带走向NWW向。据统计,在该成矿带上已知铁矿产地22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0处,矿点3处。探明储量占全省铁矿的25%。总的特点是矿石较富,TFe品位达40~60%,具品位高、规模大,储藏量丰富特点。查证区处于条山—金牛山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延地带。2008年7月河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查证区东部5公里的社旗县朱集铁查证区勘查工作中发现了200—800m之间有10—30m的铁矿体矿体呈似层状、囊状、团块状,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品位在20%~60%之间。查证区位于饶良西约5km,1∶5万区航磁异常范围大,异常反映明显,异常强度达720γ,磁异常条件良好,是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和多金属矿的远景区。唐河潭源镇北航磁异常呈椭圆状,长轴呈北西向展布,异常强度高,局部梯度大,正磁极值为720γ,东部伴随负异常,负异常极值达-320γ。总面积达300km2。六、目的任务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优选有成矿条件的物探异常进行查证,圈定成矿有利地段;通过开展地质、物探工作,进一步确定引起磁异常地质体的规模、形态,初步控制工作区构造格架,并反演覆盖层埋藏深度、采用钻探手段对优选的航磁区进行验证并做出初步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250m×50m)400km2;1∶10000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点距40m)50km;1∶2.5万高精度重力测量(250m×50m)400km2;1∶1万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点距50m)50k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点距50m,0.125~8192Hz)1000个点,钻探1500m,测井100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可供预查的铜铁镍矿找矿靶区1处。 8.“河南省崤山东部银钨多金属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崤山东部银钨多金属矿预查二、勘查矿种银钨多金属矿三、勘查工作程度预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工作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崤山地区,行政区划属三门峡市陕县和洛阳市洛宁县管辖。拐点坐标(北京54):111.1131,34.4000111.2159,34.4000111.2158,34.3829111.2334,34.3829111.2334,34.4000111.2430,34.4000111.2430,34.3915111.2700,34.3915111.2700,34.3900111.2945,34.3900111.2945,34.3800111.3300,34.3800111.3300,34.4000111.3454,34.4000111.3454,34.3900111.3554,34.3900111.3554,34.3800111.3754,34.3800111.3754,34.3715111.3942,34.3715111.3936,34.2408111.2924,34.2411111.2923,34.1934111.1128,34.1937111.1129,34.2958111.1658,34.2958111.1658,34.2929111.2028,34.2929111.2028,34.2831111.1614,34.2832111.1613,34.2731111.1345,34.2731111.1345,34.2717111.1258,34.2717111.1257,34.2259111.1802,34.2259111.1803,34.2458111.1929,34.2458111.1927,34.2158111.1927,34.2158111.2129,34.2158111.2129,34.2129111.2159,34.2129111.2159,34.2028111.2404,34.2027111.2404,34.2055111.2458,34.2055111.2458,34.1942111.2620,34.1941111.2620,34.2057111.2804,34.2056111.2805,34.2414111.2805,34.2831111.2302,34.2831111.2302,34.3314111.2402,34.3313111.2401,34.3414111.2432,34.3414111.2432,34.3548111.2233,34.3548111.2233,34.3632111.2033,34.3632111.2034,34.3801111.1659,34.3802111.1659,34.3623111.1549,34.3623111.1510,34.3517111.1620,34.3454111.1740,34.3500111.1740,34.3630111.1858,34.3630111.1858,34.3601111.1813,34.3601111.1813,34.3443111.1858,34.3443111.1858,34.3401111.1729,34.3401111.1729,34.3231111.1630,34.3231111.1630,34.3402111.1430,34.3402111.1430,34.3630111.1300,34.3630111.1300,34.3403111.1129,34.34030,0111.2656,34.3432111.2756,34.3432111.2756,34.3449111.2845,34.3449111.3319,34.3005111.3346,34.2829111.3242,34.2829111.2849,34.3224111.2655,34.3224-1,0111.3600,34.3000111.3700,34.3000111.3700,34.2900111.3600,34.2900-1,0111.3130,34.2700111.3245,34.2700111.3245,34.2545111.3130,34.2545-1,0面积约921.67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与交通本区地处崤山东段山区,山峦叠嶂、气势磅礴。崤山山脉呈北东走向横亘测区中部,总体形成中部高峻、南东与北西两侧低缓的地势。区内仰脸山海拔最高1316.4m,渡洋河海拔最低400m,相对高差916.4m。一般海拔500~1000m,相对高差为500m。地形切割强烈,幼年期河谷发育。水系呈放射状,总体以崤山山脊为界,往南流入洛河,往北汇入黄河。区内较大的河流南为渡洋河,北为永昌河。次级河流流量均不大,多为间歇性河流。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月平均气温最低在元月份,为0℃左右。自2月份开始回升,最高平均气温在7月份,为26.7℃。自此逐渐下降,到12月份降至1.1℃。其中2~5月和9~12月,月平均温差在6℃左右。6~8月基本稳定在26℃左右。风向多为东、东东南、东东北及西西南,风速平均7~12m/s之间。平均降雨量最低在元月、2月及12月,为5.1~7.1mm,最高在7月份,为119.6mm。雨季集中在7~9月份。降雪期在11月至来年3月。区内居民点多集中分布于东部中低山区及黄土塬区。中西部深山区居民点稀少。居民以汉族为主。区内东南部洛河沿岸、西北部黄土塬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间作豆类、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为苹果、烟草、核桃等。寺河山苹果闻名全国。近年来深山区开发了菌类人工培植技术,香菇、花菇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工作区至三门峡市方位160°直距30km。北临陇海铁路、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公路,洛宁县至三门峡省级公路从工作区中西部通过,县城和各乡镇之间均有公路相通,且连接成网,交通便利。2.往地质工作(1)1956~1958年原地质部西北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了I-49-XVI洛宁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于1965年出版了1∶20万洛宁幅地质图及说明书。奠定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地质工作基础。(2)1992~1995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完成1∶5万张村幅、宫前幅、寺河幅和长水幅(四幅连测)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分幅地质图及说明书。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岩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花岗绿岩带观点,对区内绿岩(变表壳岩)和花岗质岩(变TTG岩系)进行了划分圈定。为本次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3)1996~1998年,河南省地勘局区调队完成1∶5万洛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1∶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4)2009年至今,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开展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不仅完成了1∶5万李村幅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1∶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还对其余5幅(张村、宫前、寺河、洛宁、长水幅)作了地质修测,收集矿产卡片共57个,在空白区发现多处银铅、铜钨等矿点,其第一手资料为本次工作靶区的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1986~1997年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查队先后完成《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区域重力调查》、《河南省熊耳山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提交了报告。(6)1987~1988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收集1∶20万航磁资料,完成了《豫西地区1∶20万航空磁力图》的编绘及说明书。(7)2009年至今,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开展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中,进行了1∶5万地磁测量,包含本工作区。(8)1956~1958年原地质部西北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了I-49-XVI洛宁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有选择性的金属量测量。(9)1986~1988年,河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1∶20万洛宁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包含本区。(10)2009年至今,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开展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中,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包含本工作区。(11) 遥感工作2009年至今,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开展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中,进行了1∶5万遥感解译工作,包含本工作区。3.地质背景崤山地区属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目前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产主要为金矿,次为与金伴生的铅、银、锌、硫等。宫前一带的地表多处含铜、钨石英脉。崤山地区是豫西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地区之一,它除了整体变质程度浅(绿片岩相),混合岩化较弱,绿岩系出露面积远小于变TTG岩系,分布有少量中元古界地层,燕山期花岗岩出露少,整体剥蚀程度低等比较特殊外,其它主要成矿地质背景与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地区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崤山地区目前太华群平均含金量为1.99×10-9,小秦岭太华群为0.71~2.94×10-9,熊耳山地区太华群为2.11×10-9。采用金钯比值法计算获得熊耳山地区新太古宙变超镁铁质岩的原始含金量为18.5×10-9,小秦岭地区变镁铁质火山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始含量为23.5×10-9,表明太华群富含金,是金矿成矿的主要矿源层,是形成金矿的重要控矿条件之一。此外,有观点认为熊耳群也是金矿成矿的矿源层。金矿的形成对围岩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可能酸性围岩易硅化,有利充填交代形成石英脉型金矿,而中基性围岩不易彻底硅化形成石英脉,而易形成蚀变岩型金矿。4.矿化特征区内金矿无论是石英脉型还是破碎带蚀变岩型,无疑都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区断裂构造有三种,一种为一般的韧—脆韧性断裂;第二种为规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第三种为古元古界与新太古宙变质岩系之间的和熊耳群与新太古宙变质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面构造。第一种和第三种断裂主要控制石英脉型钨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第二种类型韧性剪切带中的后期脆性断裂叠加,控制了区内主要破碎带蚀变岩型银铅矿。崤山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具多期、多成因特点。区内出露的中酸性小岩体和岩脉主要有陕县龙卧沟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后河石英二长斑岩体、白石崖花岗斑岩体、赵家古洞斜长花岗岩体、小妹河花岗斑岩体和洛宁中河花岗斑岩体、老李湾二长斑岩体、韩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以及陕县涧里河两侧塔山-放牛山一带和其它地区分布的许多花岗斑岩脉。这些中酸性小岩体和岩脉的时代尚未获得确切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大多数人与邻区对比认为属燕山期。从区内许多金矿床、矿点和金、钼化探异常的分布来看,大都与出露的岩体和隐伏花岗岩体(上部表现为许多花岗斑岩脉)的关系较密切,特别是白石崖、韩沟、后河、龙卧沟等岩体与半宽矿床矿石S、Pb同位素组成与太华群、花岗岩的S、Pb同位素组成相似,具深源S、Pb特点,因此,花岗岩附近的金矿床、矿点和金、钼化探异常分布与其密切相关。从已有研究资料来看,这些岩体和矿床可能为燕山期重熔富金的太华群及其以下岩石产生的壳慢质重熔岩浆和岩浆期后热液形成,花岗岩浆活动为本区金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含矿热液。因此,燕山期花岗岩发育地区应该是寻找金银铅等多金属矿的首选靶区。区内不同方向的破碎带的控矿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六、目的任务总体目标任务:在充分收集与研究区内以往地质和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大致了解赋矿地层、含矿构造等特征,大致了解矿体分布的范围、数量、厚度和品位等,对预查区金多金属矿进行评价。本次工作的具体任务如下:1.初步了解预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2.初步了解含矿地质体的分布及特征。3.初步了解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及埋深,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4.初步了解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共生矿床、伴生组分及变化特征。5.对预查区内多金属矿产进行评价,圈定可供普查的工作范围,为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地质测量40 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10 km; 1∶10000土壤测量(100×20m)35 km2;1∶2000土壤剖面测量(点距10m)10 km,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 (点距10 m) 10 km,激电测深100点,钻探2000m,槽探2000m3,取样钻(0-30m)500 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崤山东部银钨多金属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普查基地2~5处。 9.“河南省汝阳县裂子山铅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汝阳县裂子山铅矿普查二、勘查矿种 铅锌钼矿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汝阳县付店镇、靳村乡、王坪乡管辖。拐点坐标(北京54):112.1900,33.5800112.2024,33.5800112.2024,33.5756112.2037,33.5756112.2037,33.5750112.2050,33.5750112.2050,33.5801112.2037,33.5801112.2037,33.5806112.2030,33.5806112.2030,33.5821112.2034,33.5821112.2034,33.5824112.2030,33.5824112.2030,33.5900112.2200,33.5900112.2200,33.5845112.2037,33.5845112.2037,33.5829112.2200,33.5829112.2200,33.5630112.2230,33.5630112.2230,33.5615112.2330,33.5615112.2330,33.5700112.2400,33.5700112.2400,33.5500112.2800,33.5500112.2800,33.5400112.2603,33.5400112.2603,33.5428112.2541,33.5428112.2541,33.5400112.2410,33.5400112.2410,33.5415112.2358,33.5415112.2358,33.5400112.2100,33.5400112.2100,33.5500112.1900,33.55000,0112.2025,33.5744112.2044,33.5744112.2044,33.5725112.2020,33.5725112.2020,33.5721112.1958,33.5721112.1958,33.5729112.2017,33.5729112.2017,33.5734112.2025,33.5734-1,0112.2217,33.5601112.2230,33.5601112.2230,33.5557112.2249,33.5557112.2249,33.5543112.2228,33.5543112.2228,33.5551112.2217,33.5551-1,0112.2000,33.5642112.2108,33.5642112.2108,33.5618112.1934,33.5618112.1934,33.5625112.1945,33.5625112.1945,33.5633112.2000,33.5633-1,0112.2224,33.5500112.2253,33.5500112.2253,33.5441112.2224,33.5441-1,0112.2056,33.5813112.2133,33.5813112.2133,33.5807112.2056,33.5807-1,0112.2045,33.5747112.2057,33.5747112.2057,33.5737112.2045,33.5737-1,0112.2104,33.5725112.2116,33.5725112.2116,33.5719112.2104,33.5719-1,0112.2026,33.5710112.2035,33.5710112.2035,33.5702112.2026,33.5702-1,0面积约53.401km2。五、地质概况1.往地质工作(1)1968~1969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九队对该区三元沟、板柴沟矿点进行检查,最早发现了该区有工业铅锌矿体赋存。(2)1986年,河南省地矿厅地调二队对西灶沟铅锌Ⅲ号矿带进行详查,矿床规模为中型。(3)1989~1991年,河南省地矿厅地调二队对老代仗沟矿区P5矿带,进行了详查矿床规模为中型。(4)1991年,河南省地矿厅地调二队对王坪西沟铅锌4号矿带进行普查,矿床规模为大型(5)1988~2008年,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原地调二队)发现并探明了东沟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估算工业矿体和边界矿体(331) (332) (333)+(2S21)+(2S22)硫化矿钼金属资源量689832吨。(6)2008~2011年,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对竹园沟钼矿床进行勘查,矿床规模为中型。(7)付店西9km靳村乡有铁矿点,1966~1967年河南省地矿局豫01队进行过预查,磁铁矿品位6~20%,个别样品达30%。2.地质背景该区属华北地层区(I)豫西分区(I2)熊耳山小区(I21),主要出露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地层,熊耳群许山组及马家河组分布于周边地区,第四系仅沿河床谷地零星分布。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以王屋山期、燕山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以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为主,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规模小。3.矿化特征铅锌矿产为该区最主要的矿产,分布于中生代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基外接触带以外10 km范围内,与该期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时间上关系密切,受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控制,多组区域断裂交汇处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如老代仗沟、王坪西沟矿段则位于该有利部位。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裂构造中。钼矿主要分布于东沟(特大型规模)和竹园沟(中型规模)。与中生代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体在空间上、时间上关系密切。钼矿矿石矿物以辉钼矿为主,次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以细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矿床品位东沟为0.11%,竹园沟为0.1%,两者均为斑岩型矿床六、目的任务目标任务是: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已有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大致查明勘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位置、埋深,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等特征,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大致了解矿产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估算矿区资源储量,圈定详查有利部位,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水、工、环地质调查18km2;钻探6340m;槽探2000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汝阳县裂子山铅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3) (334)?资源量铅锌10万吨,钼10万吨。 10.“河南省嵩县大章—德亭矿集区金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嵩县大章—德亭矿集区金矿预查二、勘查矿种金三、勘查工作程度预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预查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南部。拐点坐标(北京54):111.4500,34.1000111.4500,34.0230112.0000,34.0230112.0000,34.1000面积320.05 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及交通预查区位于熊耳山南麓,属中低山区,海拔标高最高1267.4m,最低350m,相对高差达917m左右,属中低山,地形坡角大于30°,地形切割程度中等。洛(阳)—栾(川)公路从大章乡经过,洛(阳)—栾(川)高等级旅游专线从矿区南东侧通过,区内村村通工程的乡间公路连接到乡镇与行政村,自大章镇及德亭有30km高等级公路可达嵩县县城,因此,该区交通较为便利。2.以往地质工作(1)基础地质工作1956~1957年,西北地质局秦岭区测大队在本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并出版了洛宁幅、栾川幅地质图、矿产图和说明书,是本区第一份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料。1958~1960年,902、903地质航磁队分别在本区进行了1∶20万、1∶10万航磁测量。1980~1983年,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一队进行了1∶5万大章幅、合峪幅北半幅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以金为主的多处异常,为本区开展金矿勘查提供了重要资料。1986年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二队、区调队对全区进行了第二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987~1990年,河南省地矿厅地调一队在区内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为本区的新一轮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2)矿产地质工作1987~1994年,河南省地矿局地质二队在大章乡范疙瘩一带进行金矿普查、详查和勘探工作,于1994年提交了《河南省嵩县范疙瘩金矿勘探地质报告》,提交黄金储量5297kg。2005~2007年,槐树坪矿区被列为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承担实施该项目。在普查工作中,以地质测量为基础,利用探槽、钻探等探矿手段,主要对M29、M5矿脉进行了进一步评价,提交了《河南省嵩县槐树坪地区金矿普查报告》,提交(333) (334)?金金属量3048 kg。2002~2006年,东湾矿区被列为国土资源部资源补偿费项目,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承担实施该项目。在普查工作中,以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为基础,利用探槽、浅井、坑道、钻探等探矿手段,施工钻孔13个,探硐3条。对M1矿脉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检查和验证,找矿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相继在M1矿脉中发现了M1-Ⅰ、M1-Ⅱ、M1-Ⅲ隐伏金矿体。提交《河南省嵩县东湾—蛮峪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共获得(111b) (121b) (333) (334)?矿石量*******t,金金属量10108kg。矿区平均品位3.85×10-6。该矿床的发现,为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007~2008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自筹资金对在2002~2006年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槽探、坑探、钻探等探矿手段,施工钻孔9个,探硐1条。对M1矿脉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验证,在万岭异常区发现新矿体。在M1矿脉中发现了M1-Ⅱ、M1-Ⅲ、M1-Ⅳ隐伏矿体,提交《河南省嵩县东湾地区金矿普查报告》,共查明(333) (334)?金矿石量266724吨,金金属量616kg。该报告通过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评审,在河南省国土厅备案。与此同时对区内的其他构造带也展开工作,在F9、F10构造带的地表控制工程中,揭露出较好的钼矿体,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3.地质背景预查区地处华北板块之华北陆块南缘和北秦岭构造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之间,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之熊耳山隆断区,南邻潭头—嵩县凹陷,区域内地层具有明显的地台型基底和盖层二元结构,构造较为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结晶基底为太古宇太华岩群中深变质绿岩建造,盖层岩系为中元古界浅变质长城系熊耳群大陆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建造、蓟县系高山河群、官道口群、新元古界栾川群被动陆缘碎屑岩建造、下古生界陶湾群台地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等,其中太华岩群、熊耳群、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是区域内的主要赋矿层位。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活动为各类矿产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频繁活动的岩浆不但为区内的成矿提供了热源,伴随热液的活动还带来了成矿所需的物质成分。区内已知的店房金矿、九仗沟金矿、雷门沟钼矿等大-中型矿床和区域内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已充分证明了该区具备了成矿有利条件,是寻找金矿床及钼、铅锌等多金属矿产的理想潜力区。4.矿(化)体地质特征预查区内金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严格受断裂带控制,矿体赋存于断裂带内,成矿有利地段为断裂带膨大部位和构造走向转弯部位。超过80%的构造都已经发现金矿点,个别断裂内已经发现存在达到工业价值金矿体。九仗沟金矿和赵岭金矿开采的金矿体为同一个矿体,赋存于北北东向构造—F22断裂组中的M1构造蚀变带中,总体呈脉状产出,并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沿走向控制长度80~240m,沿倾向矿体呈舒缓波状沿构造蚀变带展布,工程控制垂深558m。控制矿体的赋存标高为 574~-18m。矿体埋深0~592m。M1矿体产状与构造带的产状基本一致,总体走向20°左右,倾向北西,矿体倾角因赋存在构造带中的部位不同略有差异。 地表矿体赋存于构造蚀变带中部, 倾角54°;浅部矿体赋存于构造蚀变带底板,倾角57°;中部 400m附近,矿体靠近构造蚀变带顶板,倾角40°左右;深部矿体近蚀变带中部赋存。倾角60°左右。M1矿体最大厚度14.79m,最小厚度0.74m,平均厚度3.52m,厚度变化系数87.15%。属厚度变化较稳定的金矿床。矿体厚度变化与在构造蚀变带中的赋存部位关系密切。总体上,蚀变带顶部的矿体厚度较小,中部矿体厚度最大。槐树坪鸡冠山M29矿体位于F5与F6断裂组之间,整体走向北北西,控制矿体长度640m,沿倾向控制深度80~640m;矿体最大厚度4.93m,最小厚度0.40m,平均厚度1.49m,金品位最高29.86×10-6,最低1.34×10-6,矿体平均品位4.64×10-6,矿体沿倾向向深部局部具有厚度变大,品位增高之趋势。在 350、 400、 450米标高水平断面图中M29矿体基本位于构造带中间部位,偶而向构造顶底板有小幅度的摆动,矿体连续性较好。六、目的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在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大致了解区内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大致了解区内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与分布、矿石质量等;并对区内资源潜力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30km;大地电磁测深测量400点;1∶10000土壤剖面测量12km;矿产地质钻探10000m;槽探3000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嵩县大章—德亭矿集区金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4)?金金属量10吨。 11.“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深部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深部普查二、勘查矿种金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普查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北部。拐点坐标(北京54):111.5517,34.1701112.0002,34.1701112.0002,34.1431111.5802,34.1431111.5802,34.1501111.5716,34.1501111.5717,34.1539111.5602,34.1531111.5517,34.1531面积26.755 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及交通普查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北部中低山山区,距嵩县县城40km,海拔615~950m,相对高差可达300m以上,地势西高东低,地表沟谷呈近东西北南东向展布。普查区东侧有焦(作)枝(城)铁路通过,北接陇海线,豫322省级公路从工作区东部通过,与区内乡间公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2.以往地质工作普查区属祁雨沟金矿田的一部分,围绕金矿勘查投入了大量基础工作,为进一步地质勘查奠定了良好基础。1956年秦岭区测队开展1∶20万洛宁幅区域地质测量,在祁雨沟—门头沟一带圈出了包括本区在内的“金11号”重砂异常;1980年,河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嵩县西北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圈出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甲级异常(祁雨沟、门头沟南)和丙级异常(门头沟东,门头沟北)各两处,于1982年12月提交了《豫西嵩县德亭川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阶段报告》,并于1986年在祁雨沟—大滚沟一带进行激电、自电和磁法找矿试验。2001~2005年,河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二地质大队受嵩县黄金有限公司的委托在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发现含矿带20条,其中矿化较好的有三条,分别为F103、F104、F107,金品位0.6~8.5g/t,矿带长200~900m不等,初步显示出该区具有一定的金矿找矿价值。2005~2007年1月,河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二地质大队对矿区F103、F104、F106、F107、F112、F115等6条含矿构造带进行了详查,提交了《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详查报告》(豫国土资储字〔2007〕37号),查明(332) (333)金金金属量718kg,矿床平均品位3.20g/t。同年完成了1∶1万化探工作,初步圈定了矿区三个金异常。3.地质背景普查区位于华北陆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东段,熊耳山隆起与嵩县断陷盆地的接壤处,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之中。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制约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展布,并为区内金、铁、铅等矿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大地构造环境。区域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岩群的变质岩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其中太古宇太华岩群是区域金矿、铁矿床分布的主要层位,也是本次勘查工作主要对象。区域岩浆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具有多期次、多相位特点。其中活动最强烈,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中元古代早期火山喷发和燕山期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活动。4.矿(化)体地质特征普查区属祁雨沟金矿田的一部分,目前矿区共发现含矿带20条,河南有色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只对矿区F103、F104、F106、F107、F112、F115 6 条含矿构造带局部进行了详查,金平均品位3.20g/t ,(332) (333)金金属量718 kg。据施工钻孔资料,中深部矿体均未封闭,且深部矿化好于上部;另外,在矿区中部和东南部的两个金异常,比已知矿体的异常值高,且工作程度很低。油篓沟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主矿体长近1000m,该类矿床一般延伸大于走向。据同一成矿带的相邻矿区,开采深度均在400m以上,而矿区现有采矿证限采标高582~827m,采深145m,因此,其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六、目的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已有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等特征,大致了解矿产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估算资源量,圈定详查有利部位,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水文地质简测26.71km2;1∶10000工程地质简测26.71km2;1∶10000环境地质简测26.71km2;矿产地质钻探10000m;老硐清理35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深部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3) (334)?金金属量4.5吨。 12.“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铁铜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铁铜矿普查二、勘查矿种铁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普查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西部。拐点坐标(北京54):110.5145,34.0100110.5300,34.0100110.5300,34.0145110.5330,34.0145110.5330,34.0200110.5600,34.0159110.5600,33.5930110.5530,33.5930110.5530,33.5830110.5555,33.5830110.5555,33.5800110.5447,33.5800110.5447,33.5830110.5400,33.5830110.5400,34.0000110.5145,34.0000面积29 km2。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及交通普查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城253°方向15 km的清河村一带,有县级公路与G209国道相接,由G209国道向东20 km到卢氏县城,可与三门峡、洛阳相通,交通较为便利。2.以往地质工作(1)区域地质调查及物化探工作1955年7月,中南地质局461队在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八宝山铁矿;1957年秦岭区测队一分队在矿区工作,认为作为铁矿希望不大,可能为多金属矿床。1958年,秦岭区测队完成1∶20万栾川幅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为后来的矿产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1964年,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在检查航磁异常时,发现金家沟―杨家湾一带地磁异常平缓,形态完好,推断为铁矿引起。1966年,原地质部第三物探大队332队在卢氏八宝山——潘河地区进行地面磁测普查和航磁异常检查,包括本区在内圈出一系列磁异常,并对部分异常进行验证。1979年,地质部第二物探大队完成了1∶5万豫西小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大批有前景的化探异常,八宝山铁铜矿区在其异常范围之内。1981~1985年,河南省区调队完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1∶20万熊耳山南麓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圈出大批化探异常。如53-甲1 Au、Ag、Cu、Pb、Zn,188-丙 Sb、As、Hg, 189-丙 Sn、Mo等。1989年~1991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四地质调查队完成了1∶5万曲里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了八宝山HS甲1-Pb、Au、Cu、Mo、Ag、Bi、As、Zn、Sb组合异常。1992~1995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区域调查队完成了1∶5万《沙河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本区提供了较系统的地质基础资料。(2)矿产勘查工作1959~1960年,豫07队对八宝山铁矿进行详查及初勘工作,于1961年提交《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铁矿地质初勘报告》,探明铁矿石量1884万吨,但工作程度低,把数量可观的硫矿石作为铁矿有害元素对待,对氧化铜元素亦未引起重视。1968年,地质四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八宝山铁铜矿区,进行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历时8年,于1975年底结束野外工作,使用工作量钻探63669m,坑探2747m,浅井527m,槽探23757m3,1∶2000地形测量4㎞2,1∶2000地质测量4㎞2,1∶5000物化探工作4㎞2,在八宝山矿区圈出了磁异常和Ht甲11―1铁铜化探异常。1977年10月提交《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铁铜矿勘探地质报告》。矿区共探明铁、铜、硫总矿石量2937万吨。1995~1996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四地质调查队对后清河地区金、多金属异常进行了查证工作,发现了3条矿化构造带,初步圈定了金、银锌等7个矿体。(3)科研工作1974年,湖北地科所出版了《河南省卢氏—灵宝地区中酸性小侵入体及其与铁铜矿床关系的研究》,系统阐述了该区岩浆矿床的形成机理。1973~1975年,河南地质四队进行了豫西爆发碎屑岩及其找矿意义的研究,并提交了研究报告。上世纪80~90年代,河南省地矿厅先后编制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1∶50万《河南省地质图和说明书》及《河南省区域地质志》。1987年以来,河南省地矿厅第一地质调查队编制了豫西地区1∶20万地质图件,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对各群地层进行了详细探讨。第一轮“秦巴地质科研规划”以及第一、二轮成矿远景区划,对本区基础地质及成矿规律方面提出了不少新认识。3.地质背景卢氏县八宝山铁铜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台缘褶皱带上,黑沟―栾川大断裂北侧,潘河―马超营断裂带南侧,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豫西以铁、铜、铅锌、钼为主的矿产资源。(1)地层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熊耳小区,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宽坪群、熊耳群、官道口群,新元古界栾川群、陶湾群、震旦系及新生界第四系。(2)构造卢氏县八宝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褶皱带上,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其中黑沟断裂带为区域性深大断裂,也是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该断裂带规模宏大,具长期活动特点,经历了晋宁期、晚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燕山期三次活动发展阶段,断裂带中有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侵入,并控制铁、锌、铜、金等矿产的生成,形成多金属矿带。(3)岩浆岩区内以燕山期岩浆岩活动强烈,共有小岩体11个与成矿有关的小岩体同位素年龄测定介于88~202百万年,属中生代的产物,单个岩体出露面积0.6~1.3㎞2。其展布均呈北北东向有规律的平行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蒲阵沟闪长岩带;银家沟―夜长坪花岗斑岩带;后瑶峪―八宝山花岗斑岩带;郭家河闪长岩带。(4)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1981~1985年,河南省区调队在熊耳山南麓区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在本区圈出如53-甲1 Au、Ag、Cu、Pb、Zn,188-丙 Sb、As、Hg, 189-丙 Sn、Mo等化探异常。53-甲1异常包括八宝山、曲里、徐家湾地区,面积68Km2,元素组合Cu、Pb、Zn、 Ag、Au、As、Bi、Mo、Sn,是八宝山铁铜多金属矿的反映。188-丙 Sb、As、Hg, 189-丙 Sn、Mo两异常在53-甲1异常北部,包括了本次立项区的全部。1968~1977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四队对八宝山铁铜矿勘探时,矿区进行了1∶5000岩石地球化学扫面,圈出了Ht甲11,Ht乙12 、Ht乙13等异常。(5)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1966年原地质部第三物探大队332队在卢氏八宝山—潘河地区进行地面磁测普查和航磁异常检查,涉及本区内发现了自南向北四个磁异常,编号分别为YM-26(八宝山异常)、YM-27(下黄叶异常)、YM-28(中黄叶异常)。YM-26磁异常已找到八宝山铁铜床,YM-28磁异常经钻孔检证是炭质千枚岩中局部富集的磁黄铁矿引起的。YM-27磁异常呈东西走向长8Km,南北宽0.7 km带状展布,△Z=400Υ。异常连续完整,中部梯度明显,△T=150Υ,两端梯度减小。该异常没有经钻孔验证,推测它是由埋深约530m,宽约600~1000m,近直立的侵入岩体引起的。八宝山磁异常位于八宝山后清河附近,长1800m左右,宽500~700m,以正值多峰为特点出现在200Υ背景上,常见400~500Υ,最大值2500多Υ,异常显著特点为强度大,异常为花岗斑岩体和含磁铁矿体综合引起。八宝山铁矿区三分量磁测:矿区对19个钻孔岩心和部分地表露头进行磁参数测定,共取岩心850块,其中有磁性的344块,检查测量48块。磁参数测量按岩石和矿层分别统计,其结果是:矿区磁铁矿磁性较强,大部分为几万~几十万×10-6CGSm,而其它岩石的磁性皆较弱,由无磁到几百×10-6CGSm,只有个别含磁铁矿的矽卡岩才有较高的磁性(可达几千~几万×10-6CGSm),磁铁矿与围岩有较大的磁性差异;三分量磁测工作对寻找隐伏磁性体和矿床的勘探、矿体联接圈定都起到良好的效果。4.矿(化)体地质特征八宝山铁铜矿床属矽卡岩型矿床,产于燕山期八宝山花岗岩体与白云岩的接触带上,划分为南、北、西三个矿带,其中以南、北矿带规模较大。产于接触带的矿体,在600m标高之上矿体倾向岩体中心,倾角70°~ 80°;600m标高之下近于直立。(1)南矿带:矿体总长1250m,倾向20°,向岩体倾斜,倾角大于80°,矿石上部有少量褐铁矿,下部主要为磁铁矿石。包括东、西两个矿体,东矿体长930m,最大延深710m,主矿体分布于700~400m标高上,矿体平均厚7.38m,最大厚度31.73m;西矿体长320m,最大延深250m,分布于800~600m标高上,矿体平均厚度3.87m,最大厚度11.0m。(2)北矿带:矿体总长900m,走向302°,中段向北东突出呈弧形,倾向南西,倾角上缓下陡,平均为80°~ 85°,矿石以褐铁矿为主,中深部有少部分磁铁矿石和黄铁矿石构成的硫铁矿体。矿体可划分为两个,即西段的Ⅰ号矿体及东段的Ⅱ号矿体,它们在600m标高以上明显分开,以下则部分相连。Ⅰ号矿体长760m,最大延深826m,主矿分布于600m标高以上至地表,矿体平均厚度10.47m,最大厚度31.87m;Ⅱ号矿体长250m,主矿分布于700m标高至地表。矿体平均厚度14.09m,最大厚度49.40m。(3)西矿带:矿体长620m,走向55°,倾向南东,倾角80°,矿石以褐铁矿为主,中深部有少部分磁铁矿石和硫铁矿体。矿体最大延深440m,最大厚度7.92m,平均厚度2.94m。(4)斑岩型(细脉浸染型)氧化铜矿带:分布于北矿带内侧,矿带长560m,走向302°,倾角较陡且略向北倾,呈一弧形带状,与北矿带平行。矿体厚70~80m,延深100m,最大宽度80m,最小宽度20m,矿体分布于750m标高以上,形态较为复杂。矿石以褐铁矿、蓝铜矿、孔雀石等氧化矿为主,原生黄铜矿矿石为辅。六、目的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已有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等特征,大致了解矿产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估算资源量,圈定详查有利部位,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地质简测5.61km2,1∶2000地质修测6.12,1∶2000地质剖面3km,1∶1000勘探线剖面30km,1∶10000高精度磁法测量(网度100×20m)2.88 km2,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点距20m)15km,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AB距1200—1600m(点距20m)30km,激电测深AB距1200—1600m(点距20m)20点,三分量磁测井6000m,激发极化测井(1点/15m)1500点,1∶10000岩石测量(100×40) 2.88 km2,岩石测面测量(点距20m)20km,钻探6000m,槽探3000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铁铜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3) (334)?铁资源量2000万吨。13.“河南省浚县新镇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浚县新镇煤预查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预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预查区位于河南省浚县新镇境内。拐点坐标(北京54):114.1302,35.2749114.2141,35.3451114.2612,35.3605114.2949,35.3921114.3430,35.3607114.3034,35.3230114.2504,35.2937114.0451,35.1304113.5729,35.1832114.0704,35.2736面积775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1957年,华北石油普查大队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普查,并在濮阳县境内谷家数村施工一孔深1000m的钻孔。另外,本区已完成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部分地区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1965年,石油部646厂在区域内进行了重力、磁法和电法测量。此后至1984年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内,曾以石油勘查为主,施工有多个钻孔,对煤系地层也有部分揭露;在东濮凹陷内施工完成地震剖面269484km,控制面积达202.16km2。1978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科研所编制了《河南省基岩地质图说明书》(1∶50万)涉及到该地区,但区内没有发生实物工作量。1982年,河南省地矿局地质科研所编制的《河南省煤矿成矿远景区划》曾涉及该地区,但区内没有发生实物工作量。1979年,河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开展的《1∶20万鹤壁幅区域地质调查》涉及本区西部地区,但因区内大面积第四系覆盖,仅布置了少量调查路线。1989年,原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编制提交了《河南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为概查找煤工作提供了较可靠的基础依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1993~2005年以来,中原油田以找油为目的在本区内施工完成7条地震主剖面,总长210km,大致控制了本区东南部大部分区域。并在留固镇施工了1钻孔(丰2井),孔深1550m,终孔于O2m,在1440m处见一层厚约1.5m的煤层,于1460m处见一层厚约5.5m的煤层(二1煤层)。该资料为本次设计推测二1煤底板等高线的位置及工程布置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2008~2010年,河南省濮阳市马庄桥煤普查项目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承担,此项目共施工2个钻孔,二1煤层厚度3.74~5.75m,底板埋深1150~1950m,由西向东逐渐加深,其中埋深1500m以浅的范围约38.4km2。说明这里二1煤发育且相对稳定,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2011年7~2012年2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勘查队在河南省内黄隆起区做了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完成剖面长度732.73km,完成物理点18940个。3.地质背景预查区位于华北坳陷区南部之内黄隆起东缘及濮阳凹陷之西缘。西部有汤东大断层与汤阴地堑相邻,东部以斜坡形式逐步过渡到濮阳凹陷。在隆起与凹陷之间的斜坡带,煤系由东向西逐步渐变浅,进入凹陷,新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加大,埋深加大,进入隆起区新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变薄变浅。4.煤层特征据区域资料,区内的主要含煤岩系为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400~600m。自下而上可分为六个煤段(组),即太原组一煤组、山西组二煤组、下石盒子组三、四、五、六煤组,主要为二煤组和一煤组,含煤15~19层,煤层总厚大于10m,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为本区可采煤层,层位全区比较稳定,煤质为无烟煤,煤层倾角5~11°,是本次勘查的主要对象,其它均不可采或仅局部可采。六、目的任务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为:1.初步确定预查区新生界覆盖层厚度、变化以及覆盖层下地层层序。2.大致了解预查区构造形态。3.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4.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5.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七、主要实物工作量二维地震:11300个物理点;钻探9100m;测井896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浚县新镇煤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预期提交(334)?煤炭资源量11.5亿吨。14.“河南省舞钢市蜘蛛山地区铁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舞钢市蜘蛛山铁矿预查二、勘查矿种铁矿三、勘查工作程度预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舞钢市尹集镇管辖。拐点坐标(北京54):113.3548,33.1540113.4145,33.1541113.4144,33.1224113.3543,33.1232面积约55.13 km2。五、地质概况1.往地质工作(1)1966年由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泌阳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包括了本工区。(2)1981年由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该区国际分幅的尚店、春水、出山、张台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产出情况,没有开展矿产调查工作。(3)磁法工作:豫西南已完成了1∶20万区域航空磁测,1∶5万航磁工作大部分完成。(4)2008~2010年河南省遂平县碴岈山地区1∶5万矿产调查在预查区圈出了磁异常。异常检查中发现了蜘蛛山铁矿(化)点。2.地质背景工作区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地壳加厚隆起地带的伏牛山岩基带的东段,舞钢铁铅锌成矿带南部。本区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洛峪群、中元古界汝阳群及太古界太华群,区内未见有岩浆岩出露。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次为南北向断裂。预查区处在尚店—蜘蛛山铁矿带上,为一套沉积变质型铁矿,赋矿地层为太古界太华岩群铁山庙岩组,形成多层位分布的含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等。矿层以含铁石英岩为主,比较稳定,厚度大。区内铁山庙岩组内部蜘蛛山铁矿点、旁背山铁矿点、物探异常十分发育,主要是与太华岩群铁山庙岩组含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有关,异常规模大、带状分布,是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潜力较大的地区。因此,进一步在该带上做地质工作很可能找到沉积变质型小型铁矿床。3、矿化特征区内铁山庙岩组内部蜘蛛山铁矿点、物探异常十分发育,主要是与太华岩群铁山庙岩组含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有关,异常规模大、带状分布,是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潜力较大的地区。六、目的任务对矿化潜力较大的河南省舞钢市蜘蛛山铁矿成矿带开展矿产预查工作,通过全面收集区内已有的地质、矿产、物化探等资料,与邻近区域成矿背景、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地质、物化探等综合方法的工作,大致了解区内地层、岩性、含矿地质体(矿脉)的数量、规模等。对所预测的矿体、矿化富集地段及物化探预测靶区,采用少量的槽探、钻探等工程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大致了解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其矿石的质量特征等,圈定可供进一步勘查的范围,对区内的找矿潜力做出评价,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万地质测量55 km2, 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0 km2,1∶2000高精度磁测剖面15 km,三分量磁测井2000 m,钻探2000 m,槽探3000 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舞钢市蜘蛛山铁矿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预计提交铁矿普查基地一处。15.“河南省内黄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内黄煤预查二、勘查矿种煤炭三、勘查工作程度预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预查区位于安阳市内黄县、濮阳市南乐县、清丰县境内。拐点坐标(北京54):115.2004,35.5716115.1204,35.5650115.0635,35.5632115.0550,35.5445114.4749,35.5647114.4908,36.0618114.5153,36.0832114.5823,36.0329115.0718,36.1223115.2111,36.0514115.2340,36.0810115.2808,36.0546面积1143.24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预查区位于清丰—滑县整装勘查区的北部,先后有多家地勘单位在本区南部沿二1煤层露头进行过地质勘查工作,初步确定了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大致了解了本区的构造形态及二1煤层分布的范围、厚度和埋藏深度。(1)2007~2009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南邻的马庄桥煤勘查区进行预查工作,共完成二维地震物理点2819个;钻探2894.50m/2孔;测井2889实测米/2孔;采取煤心煤样10个,瓦斯样2个。目前该区正在进行普查工作。(2)2010年9月~2011年8月,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本区南邻的河南省清丰县高堡勘查区进行煤预查工作,完成E级GPS控制点10个,二维地震物理点1825个,施工钻孔1个。(3)2011年7月~2012年6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勘查队在清丰—滑县整装勘查区进行了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共施工8000m×16000m二维地震测线17条,物理点19000个,钻探2孔。现已竣工一孔,工程量约1400m,另一钻孔正在施工。2.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划分属于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上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新近系、第四系。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南部之太行构造区的内黄断隆东侧。地层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较缓,一般在6~10°之间。区内没有大规模的岩浆岩侵入。3.煤层特征据区域资料,区内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其中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是本次预查工作的主要对象。二1煤层厚3.35~5.02m,平均4.19m,普遍可采,结构较简单,含1~2层夹矸,夹矸厚0.35~0.37m,属较稳定煤层;其煤质为低灰、特低硫、低磷分、高发热量之1/3焦煤,可作炼焦配煤。六、目的任务在该区开展预查的目的是寻找煤炭资源,并对该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具体任务为:1.初步确定预查区新生界覆盖层厚度、变化以及覆盖层下地层层序。2.大致了解预查区构造形态。3.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4.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5.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七、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9000m/6孔;测井8950m/6孔。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内黄煤预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预期提交(334)?煤炭资源量26亿吨。16.“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铅矿深部及外围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铅矿深部及外围普查二、勘查矿种银矿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龙门店普查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下峪镇管辖。矿区距洛宁县城约65km,洛宁县城距洛阳市89km,交通较为便利。拐点坐标(北京54):111.2300,34.0900111.2430,34.0900111.2430,34.0800111.2400,34.0800111.2400,34.0600111.2100,34.0600111.2100,34.0800111.2300,34.0800面积约21.34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1)1956~1958年秦岭区测队二分队在本区进行1∶20万区测,于1965年出版了洛宁幅地质图及说明书,是本区第一份较为完整的地质资料。(2)1960年地航902、905队在本区进行1∶10万-1∶20万航测,圈出若干航磁异常(但未收集到有关资料)。 (3)1979年至1981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开展1∶5万区调填图工作,发现了多处金、银及多金属矿点和矿化点(仅收集到部分资料)。(4)1983~1985年,河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五队在该区开展了1︰1万次生晕工作,圈定了多处银、金、铅、锌、铜等元素的化探异常,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开展银、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5)1985~1995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在铁炉坪矿区进行普查、勘探,提交了《河南省洛宁县铁炉坪银矿床勘探地质报告》,探明一处大型银矿床。河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95年12月28日以豫储决字〔1995〕26号文下达了审查批准决议书,批准储量表内C D类总金属量Ag 1079.43吨、Pb 26962吨,伴生银 26.27吨,伴生铅121713吨;表外C D类总金属量Ag 58.98吨,Pb29825吨,伴生银52.57吨,伴生铅8272吨。(6)1990~1993年,河南有色矿产地质研究所及中南工业大学分别在该区开展地质科研工作。其中有色地研所进行了“河南省洛宁县蒿坪沟—铁炉坪银、铅矿床成矿模式及评价标志研究”,中南工大主要开展1︰1万成矿预测工作,提交有《河南省洛宁县蒿坪沟—铁炉坪地区1︰1万地质测量及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报告》,并且均把本矿区作为找银铅矿的重点靶区。(7)1998~2008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先后在该区开展了普查、详查等地质勘查工作,于2008年3月提交了《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详查报告》,提交资源量(111b)(332) (333)矿石量64.92万吨,银金属量101.37t,平均厚度1.66m,平均银品位156.2g/t,金金属量794.33kg,平均金品位1.45g/t。2.地质背景该区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南部熊耳山西段北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区之西部Ag-Pb-Au地球化学异常区。区域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北东—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金、银多金属矿产众多,地球化学异常清晰,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太华群草沟组、石板沟组、龙潭沟组、龙门店组和段沟组等五个岩组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等四个岩组,少量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分布在洛宁山前断裂北侧卢氏-洛宁盆地和现代沟谷中。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具多期次、多类型的特点,集中形成于太古宙、中元古代和中生代三期。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走向分为四组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其中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规模较大,为该区的主要含矿构造。褶皱构造主要分两期,第一期褶皱以太华群原岩被轴面片理、片麻理置换为标志,出现许多无根褶皱和强塑性流动褶皱。第二期褶皱是使第一期褶皱时形成的片理、片麻理再褶皱形成南北向倾伏向形和背形构造,形成两期同向迭加的褶皱。由西向东、依次平行排列为四道沟向形,草沟背形、瓦庙河向形、庙沟崖-五龙沟倒转背形和七里坪弧形褶皱束。3.矿化特征银铅矿产为该区最主要的矿产,主要分布于新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中,主要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多组区域断裂交汇处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裂构造中。龙门店矿区主要发现了十余条矿化体,现将主要的K4、K6、K9矿化体地质特征分述如下:K4矿体:从坑道及钻孔揭露的情况看,目前矿体控制在标高890~1050m之间,水平方向在20~12线之间,且矿体向北东侧伏,矿体呈脉状,在10线出现分支;产状105°∠79~81°,平均倾角80°,产状沿走向倾向较稳定。厚度0.3~1.2m,平均厚度1.14m,厚度沿走向较稳定,在倾向上上窄下宽(上0.5m、下1.0m)。平均银品位295.4g/t,铅品位0.8%,品位在倾向上中部偏富,走向上品位变化较大(最高银品位可达 2715.6g/t、最低银品位0.94g/t)。矿石以含银为主,伴生铅,矿石为蚀变岩型铅银矿,蚀变主要有硅化、方铅矿化,局部极少地段有较强的黄铁矿化,弱绿泥石化。K6矿体:目前矿体控制在标高890~1080m之间,水平方向在06~26线之间,矿体呈脉状,矿体向北东侧伏, K6矿体倾向315°,倾角50~75°,平均倾角68°。厚度0.4~6m,平均厚度1.25m,厚度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0.4~6m),在倾向上表现为上窄下宽(上平均1m、下2~3m)。平均银品位292.87g ∕t,铅品位0.85 %,品位在走向和倾向均表现在矿体中部较高,向两端、上下均变贫。矿石以含银为主,伴生铅、黝铜矿,矿石为蚀变岩型铅银矿,矿化主要有硅化、方铅矿化。K9矿体:目前工程主要控制在标高900m至1026m之间,水平方向在00线至6.5线之间,矿体向南西侧伏,K9矿体倾向305°,倾角73~82°,平均倾角77°,平均厚度1.79m。厚度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0.1~2m),在倾向上变化不大。平均银品位246.71g ∕t,铅品位0.87 %,品位在走向和倾向均表现在矿体中部较高,向两端、上下均变贫。矿石以含银为主,伴生铅,矿石为蚀变岩型铅银矿,矿化主要有硅化、方铅矿化。六、目的任务通过对工作区的系统地质工作和一定数量的工程揭露,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查区内矿产资源及其矿体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及矿石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矿床经济意义概略研究,编写普查报告。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2000地质测量10km2;1∶10000水、工、环地质调查18km2;钻探6340m;槽探2000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2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铅矿深部及外围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3) (334)?资源量铅锌10万吨,钼10万吨。17.“河南省安阳县南阳城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安阳县南阳城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二、勘查矿种水泥用石灰岩矿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安阳县管辖。拐点坐标(北京54):113.5919,36.1928114.0303,36.1928114.0303,36.1848114.0141,36.1833114.0141,36.1819114.0123,36.1736114.0107,36.1508113.5919,36.1508面积约28.14km2。五、地质概况1.往地质工作(1)1973~1974年,河北区测队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区,提交有1∶20万邯郸幅地质图,此次工作将奥陶系中统地层划分为上、下马家沟组。本区即位于该图幅的西南角。(2)1971~1980年,河南安林铁矿会战指挥部在本地区开展铁矿会战,将奥陶系中统地层划分为七个岩性段,与次立项区内赋矿地层对应的是奥陶系中统第五岩性段。(3)1980年,河南省区测队对华北地区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奥陶系中统划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及峰峰组地层。(4)1989年出版的《河南省区域地质志》,中奥陶统采用了河南区测队的划分方法。本文即采用该种划分办法。(5)1959~1963年,河南省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公司第三队和第一队在该安林进行过铁矿找矿预查工作,未提交报告。(6)1973年,河南省冶金地质一队一分队在本区开展了1∶50000地质调查工作,填制有《河南省安林地区地质图》,该图划分了本区奥陶系沉积岩地层的层序及岩性特征,大致圈定了本区石灰岩的分布范围,为本次工作重要参考资料。2.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东翼。主要构造受太行山构造形式控制,多数构造呈NNE—SSW走向展布。区域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构造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次为北西向断裂。3.矿化特征矿体赋存于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第五岩性段(O25),面积广大,埋深0-3m,估算标高 500m到 200m,南北长8.3km,东西宽1~4.7km,呈层状产出。矿体整体倾向75~95°,倾角10~20°,形态简单连续,厚度变化不大,一般为200m左右。本区含矿层位广泛分布,矿体以层状为主,矿体较为连续,显示区内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故本区成矿潜力较大。六、目的任务目标任务是:在收集、研究区域地质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填图,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通过钻探大致查明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矿石加工选矿性能类比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2000地质剖面测量30 km;1/10000地质测量27 km2;钻探2000m;槽探3000m3。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安阳县南阳城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3) (334)?水泥灰岩资源量2亿吨。18.“河南省内乡县叶坪—七里坪矿区石墨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河南省内乡县叶坪—七里坪矿区石墨矿普查二、勘查矿种石墨三、勘查工作程度普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普查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内乡县板场、夏馆、七里坪三乡镇管辖。拐点坐标(北京54):111.4217,33.2400111.5143,33.1900111.5100,33.1900111.5000,33.1800111.4942,33.1800111.4942,33.1757111.4900,33.1757111.4441,33.1928111.4513,33.1945111.4600,33.1945111.4600,33.2045111.4500,33.2045111.4500,33.2100111.4400,33.2100111.4400,33.2130111.4330,33.2130111.4330,33.2145111.4300,33.2145111.4300,33.2230111.4230,33.2230111.4230,33.2245111.4159,33.2245111.4159,33.2345111.4145,33.2345111.4145,33.2400面积约53.96km2。五、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1)1956~1980年,河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在本区开展过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交了《内乡幅区调报告》。(2)1974年,河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完成 “河南省西峡、淅川、内乡一带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及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划分和研究,为该区今后地质矿产工作提供了依据。(3)1984~1987年,河南省地质局科研所、地调队与南京大学地质系完成了“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课题研究,对该区花岗岩类型的划分及各类花岗岩和成矿条件进行了较详细阐述。(4)1991~1993年,河南省有色地矿局第五大队在豫西南地区系统开展1∶50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面积达9000 km2,圈出了多个矿化异常。(5)2011年6~8月,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进行了矿点检查工作,发现多个石墨矿(化)体,局部连续取样品位较高,认为该区有较好的石墨矿找矿前景。2.地质背景普查区位于豫西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褶皱系(Ⅱ)北秦岭褶皱带(Ⅱ1)二郎坪—刘山岩地向斜褶皱束(Ⅱ12)东段朱夏断裂带南侧,属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普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秦岭群、二郎坪群海相火山碎屑岩系,石墨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秦岭群石槽沟组和下古生界小寨组的石墨片岩中,顶底板均为大理岩。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以脆性断裂为主,主要为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常呈共轭断裂系,其中北北东向一组较为发育,规模不大,多发生于矿(化)体内或一侧,对矿(化)体起破坏作用。区内的主要褶皱构造为毛岭向斜和马山口背斜。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向。普查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为华力西期,岩浆岩主要出露于普查区的西部,主要为华力西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γ42),呈岩脉、岩株、岩体侵入于古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内,部分侵入于朱夏断裂的主断裂带中。侵入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因该期花岗岩的侵入,导致温压变化,石墨产生重结晶,晶片增大并富集,对成矿十分有利。3.矿化特征区内石墨矿产于古元古界秦岭群石槽沟组(Pt1s)和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小寨组(Pz1x)的一套变质岩地层中,石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窝状产于其中。经过前期野外踏勘,在普查区内主要发现了4条石墨矿(化)带,编号为Ⅰ、Ⅱ、Ⅲ、Ⅳ,其中Ⅰ、Ⅱ号矿(化)带位于普查区中部,沿近东西向延伸;Ⅲ、Ⅳ号矿(化)带位于普查区北部,沿北西—南东向延伸。Ⅰ号矿(化)带:分布于普查区的中部,矿(化)体出露长度约4000m,宽度30—100m,矿体产状:倾向平均185°,倾角平均40°,矿体产于秦岭群石槽沟组结晶片岩内。Ⅱ号矿(化)带:分布于普查区的中部,矿(化)体出露长度约3800m,宽度20~50m,矿体产状:倾向平均188°,倾角平均50°,矿体产于秦岭群石槽沟组结晶片岩内。Ⅲ号矿(化)带:分布于普查区的北部,矿(化)体出露长度约3000m,宽度25~50m,矿体产状:倾向平均50°,倾角平均60°,矿体产于二郎坪群小寨组结晶片岩及片麻岩内。Ⅳ号矿(化)带:分布于普查区的北部,矿(化)体出露长度约3850m,宽度10~60m,矿体产状:倾向平均48°,倾角平均55°,矿体产于二郎坪群小寨组结晶片岩及片麻岩内。六、目的任务目标任务是:充分收集、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和矿产分布情况,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矿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最终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价值的评价,或圈出详查区范围。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地质草测10km2,1∶10000地质剖面测量5.5km,槽探2000m3,钻探100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河南省内乡县叶坪—七里坪矿区石墨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提交(333) (334)?石墨资源量20万吨。19.“四川省北川县擂鼓印宝山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四川省北川县擂鼓印宝山铅锌多金属矿预查二、勘查矿种铅锌三、勘查工作程度预查四、工作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工作区位于北川县擂鼓乡境内,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04°19′15″-104°22′00″;北纬31°45′00″-31°46′30″,面积12.12km2。矿区位于北川新县城西北、擂鼓镇西南15km,区内有简易公路与擂鼓镇和禹里乡相接,经擂鼓镇到北川新县城有省级公路通过,交通方便。五、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与交通本区属中低山区,区内地热总体为四周高中间低,海拔标高1050~1950m。本区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较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量1399.1 mm。最高温度36.1℃,最低温度-4.5℃,年均气温15.6℃。年平均无霜期在125~128天。预查区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境内。在工作区外东约20km为彭州市通往北川的省级公路(S105省道),在工作区内有连接各乡村的村级公路,交通较为便利。交通便利。本区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8.0级地震,根据由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编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自2008年6月11日起实施的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g)为0.20g,地震基本设防烈度为VIII级。工作区及周边均无自然保护或文物保护区。2.以往地质工作本区工作程度较低,解放前区内从事地质调查仅有两起:一为1930年谭锡畴等沿涪江南下所做的粗略路线踏勘;另一为1938年朱森著"四川龙门山地质"略微叙述及唐王寨一带地质概况。50年代初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普查工作,先后有四川省所属绵阳队、玻璃原料队、101队、303队、第二、第三区测队、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所属602队、606队等专业地质队伍相继进入该区,开展了以铁、锰、铜为重点的普查勘探及非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20万区域调查、水文地质及物化探工作也相继开展,到70年代,全区已完成1∶100万、1∶50万、1∶20万区调任务及大面积的航磁及重力测量等工作。1970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完成了1∶20万绵阳幅(H-48-III)区域地质地质调查报告。3.地质背景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将本区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环境。东南部是平原低丘,大片中生代陆相红层,组成舒缓宽阔的褶皱;西北侧则是切割较深的连绵不断的层层山岳,由海相古生代地层组成密集的线性褶皱与断裂,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规模大,数量多,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清晰、强度高,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点)众多。擂鼓印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区赋矿地层为中上志留统茂县群(S2-3mx)地层中,厚3827~4327m,为灰绿—绿色绢云母千枚岩,局部含钙,偶见夹薄层灰岩。含矿层为下部泥岩建造。它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变化都很大。其上段为深灰色砂质绢云母千枚岩夹薄层砂岩,厚486m,本段中蚀变破碎带比较发育,脉中常见有方铅矿团块;其下段为灰—灰黑色绢云母千枚岩夹薄层砂岩,主要是灰绿—绿色绢云母千枚岩,局部含钙,偶见夹薄层灰岩,本层中褶皱极为发育,组成马槽向斜的轴部,本段中蚀变破碎带也很发育,脉中偶见有明铅锌小片。4.矿化特征中上志留统茂县群下部地层中,岩性主要是灰绿—绿色绢云母千枚岩,局部含钙,偶见夹薄层灰岩。蚀变破碎带沿走向断续出露,长3~4km,厚度0.7~2.1m,脉与围岩界线清楚,但不平整。接触带上可见到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含铅锌蚀变破碎带除脉石英外,还有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及铁白云石、白云石、方解石等。铅的品位一般0.47~6.33%,最高6.33×10%;锌品位0.35~2.35%。六、目的任务总体目标任务:在充分收集与研究区内以往地质和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大致了解赋矿地层、含矿构造等特征,大致了解矿体分布的范围、数量、厚度和品位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10000地质测量17.1km2,1∶10000土壤测量6km2,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7.1km2,岩石剖面测量10km,槽探2000m3,钻探150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四川省北川县擂鼓印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区预查地质报告》及相关图纸。2.提交(333) (334)?铅锌资源量5万吨。20.“塔吉克斯坦拉依拉库尔—桑吉别克多什地区金矿调查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塔吉克斯坦拉依拉库尔—桑吉别克多什地区金矿调查评价二、勘查矿种金三、勘查工作程度调查四、范围、拐点坐标、面积项目工作区位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杜尚别市北约90 km,属瓦赫达特区管辖,有简易公路可通区内。瓦赫达特区直属中央政府管辖,区政府所在地为瓦赫达特市,位于杜尚别市东20km处,该市有火车站。工作区内交通不便。五、地质概况工作区属瓦赫达特地区管辖,位于吉萨尔山南坡。该区是前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开展1∶5万重砂测量,重砂异常查证等工作圈定的找矿靶区。地质概况简述如下。1.地层区内地层从主要有:下志留统申格组(S1),岩性为泥质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页岩;中志留统古布卢克组(S2),浅灰色薄层状灰岩,页岩;志留—泥盆系未分(S-D),白云质灰岩、浅灰色灰岩;下泥盆统哈夫伍克组,白云质灰岩,其中有灰岩夹层;中泥盆统马吉安组,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碎屑灰岩,薄片状燧石夹层;下石炭统马尔古佐尔组,粉砂岩、砂岩、砾岩;中上石炭统马依胡尔组,砂岩、粉砂岩、页岩、凝灰质砂岩、薄层状砾岩;中下侏罗统古尔德祖,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煤层;上白垩统砂岩、砾岩、泥灰岩;古近系土尔克斯坦族,灰绿色泥岩夹灰岩;新近系泽拉夫尚组,砾岩、砂岩、细砂岩。2.构造区内主要发育近东西向断裂,这些断裂往往形成数十米乃至数百米宽的构造破碎带,在岩体边部的则形成矽卡岩带,并伴生有金多金属矿化;距岩体稍远的则往往发育热液充填型的金矿化。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主要有晚古生代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其中花岗闪长岩在工作区南部大面积分布,区内的金矿化多分布在岩体和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之中,和金矿化关系密切。六、目的任务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收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瓦赫达特区北部的拉依拉库尔—桑吉别克多什地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探矿工程等各种有关信息;运用遥感解译、路线地质调查和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对已知和新发现的金矿点或经类比认定为金矿化引起的异常及有意义的地质体进行研究,并投入少量探矿工程进行追索、验证,采集测试样品;圈出1-2找矿靶区。处有一定规模金矿区开展普查工作。七、主要实物工作量1∶50000地质简测250km2,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250km2,槽探3000m3,钻探1000m。八、工作周期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5年内完成。九、预期成果1.提交《塔吉克斯坦拉依拉库尔—桑吉别克多什地区金矿调查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2.预期提交金矿找矿靶区1~2处。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附件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