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图片展设计方案招标公告

城市规划图片展设计方案招标公告

征集盘锦城市规划图片展设计方案公告
盘锦市政府采购中心受 盘锦日报社的委托,现对盘锦规划展二期工程暨城市图片展设计项目发布征集公告,公告内容如下:
一、项目内容
第一部分:序展;第二部分:主体部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第四部分:未来愿景。
二、合格供应商的资格条件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2、报名、资格预审需携带的证明资料: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上述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
3、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及以上资质;
4、具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叁级以上(含叁级)的施工企业;
5、具有独立完成展会设计、制作等相关能力,投标人一旦成为该项目中标人,则必须独立完成本展会的所有工序,在此过程中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工序转包他人;
6、现场踏勘时间:2014年3月29日 9:00 ,集合地点:盘锦市政府采购中心,现场踏勘联系人:孙卜勇 电话:159*****277
三、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须知
参与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竞标的投标人未进入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的,请详阅“盘锦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pjprtc.panjin.gov.cn)”首页--重要通知”栏目中“盘锦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须知”中相关规定,在 “网站首页”的“供应商注册”栏目中进行网上注册登记后并将所要求的材料报送到盘锦市政府采购中心综合科(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115号101室)审核。
综合科电话:****-******* *******
四、报名截止时间
2014年3月26日8:30至2014年3月31日17:00(节假日除外,每日8:30--11:00、13:30--17:00北京时间)
五、设计方案提交时间
2014年4月2日17:00前。
六、设计方案提交地点、联系人
地址:盘锦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二楼评审科(兴隆台区惠宾街110号、市政协东侧)
联系人:刘岩 联系方式:****-******* ****-*******
七、设计方案要求
详见附件
八、盘锦市政府采购中心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女士 联系电话:*******
九、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若有变更,盘锦市政府采购中心将在“盘锦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pjprtc.panjin.gov.cn)”上发布公告,请供应商关注。

盘锦市政府采购中心

盘锦规划展二期工程暨城市图片展设计征集方案(文字大纲)结构目录第一部分:序展以转型发展和追逐现代文明的视角,站在地域历史与时代、未来的立体多重座标的交叉点上,对建市30年的发展战略、历程和成就及未来愿景进行形象化和数字化的概括、回顾与前瞻。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坚定一张蓝图抓到底的战略定力,继续书写滨海新盘锦建设的崭新篇章,走好盘锦版的“复兴之路”,实现新盘锦中国梦。是对全展的导引。1、前言……………………………………………52、领导关怀……………………………………………53、发展指标……………………………………………54、城市名片……………………………………………65、盘锦之路……………………………………………6第二部分:主体部分1、辽河絮语…………………………………… 7—111984年建市——2007年底,从盘锦缘油而建、因油而兴,到未雨绸缪、主动探索转型的23年时间。内容重在刻画改革开放大潮下盘锦的生动故事;以朴实的语言和珍贵的历史画面记录辽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出发前的深刻足迹;是对盘锦建市30年中前23年政治、经济、生态文明等的典型塑造和亮点揭示。1、缘油而建风生水起………………………………72、抗洪拓荒精神升华………………………………83、艰苦创业产业奠基………………………………84、因油而兴初显辉煌………………………………95、生态立市全国典范………………………………106、超前谋划探索转型………………………………11回顾这23年,是盘锦实施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前把握机遇、审视现实的出发阵地。一切向前走,一切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过去。2、海韵奔流…………………………………… 13—25以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逆势而上为重要历史转折点,到建市30周年为节点,盘锦行进在一个崭新的开启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三大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平台上,以世界海洋经济的主题高度、未来的宽广视野和现代化的标准全面谋划盘锦转型发展。这七年盘锦完成了顶层设计,注重基层探索,形成了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的发展总部署和“四个转变”总路径, 回答了盘锦转型发展向何处去、实现怎样发展、发展什么和发展为了谁的重大时代命题。是升级版的转型发展,是新盘锦中国梦。内容以详实并富有激情的图片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对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思想进行深刻揭示;对生动实践、发展规律、经验成果进行高度凝炼总结。1、转型升级实力盘锦……………………… 13—20遵循港产城联动的世界发达城市的发展规律,举全市之力,集世界之智,积数年之功,实施空间转型、经济转型,建设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盘锦转型的引擎——辽东湾新区,找到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东北最近出海口盘锦港,发展安身立命的事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领先的产业,使盘锦全面转型有了坚实可靠长远的支撑。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辽东湾新区和东北最近出海口盘锦港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聚焦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指向国内领先盘锦渐成国际旅游风景胜地现代农业塑造国际品牌2、创新引领活力盘锦………………………20—23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是前无古人的伟业,是对盘锦这座独特资源禀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深度探索。发展语境的特一性,决定了要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实施体制机制转型,建立现代城市治理体系,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涌流,让改革的红利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大业中得到充分释放。转变政府职能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增强市场活力3、功能突破动力盘锦………………………23—25盘锦的转型发展是全面的转型、科学的转型,适应战略发展需求,在提供项目发展和支撑的平台和设施功能上要适度超前建设,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搭建大平台、大支撑,大大提升了地域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为盘锦转型爆发式发展提供“高端动力装备”。园区支撑: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路、大桥、港口(集疏运体系)、3、宜居城乡…………………………………25—31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盘锦三大任务之一,是社会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担当着全省改革试验区的特殊使命。盘锦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注重文化建设,注重社会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开放融合、现代文明的人文魅力,营造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展现海河相融、水天洁净,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景观独特,宜居、宜游、宜商的湿地城市,一座充盈着活力和希望的年轻城市。1、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25—272、城市功能能级不断完善………………………… 27—293、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94、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29—30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上水平……………………… 30—314、幸福家园…………………………………31—34盘锦的转型发展与世界潮流同频共振,发展主题的世界高度紧紧根植于民生的深度和广度。让发展成果全面惠及百姓利益是向海发展的不可更改的出发点和第一落脚点。盘锦着力建立民生建设的长效机制,让百姓说得算;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让全市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引以自豪的滨海新盘锦。幸福家园建设呈现量与质的飞跃。1、民生福祉提升……………………………………322、社会管理创新……………………………………32—333、社会关系和谐……………………………………334、社会平安稳定……………………………………33—3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七年的生动并富有成果的实践,验证了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正确性、超前性和长远性。从2008年逆势而上,战胜金融危机,开始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当年,就结束多年徘徊的一位数增长局面,实现两位数增长,率先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崛起,并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形象比喻为“赶上‘末班车’,坐上‘头等座’”。“新盘锦中国梦”激情演绎了一幕盘锦版的“复兴之路”和全面转型之路。经过七年的奋斗,盘锦进入发展新境界,找到发展新规律,是盘锦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最快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受益的最多最好时期。盘锦在全国影响和地位大幅提升,站在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新起点上。实践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找到一条正确的转型之路是多么的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珍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张蓝图抓到底。第三部分:党的建设…………………35—36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以创业创新创优的盘锦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全市上下合心合力合拍,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团结一致促转型的强大气势和生动局面。1、思想政治创先争优………………………… 352、干部队伍创业担当………………………… 353、民主政治和谐促进………………………… 354、基层组织凝心聚力………………………… 35—365、机关作风创新服务………………………… 366、反腐倡廉风清气正………………………… 36第四部分:未来愿景…………………37——38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总体发展水平超过辽宁沿海平均水平。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372、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373、社会发展更加现代…………………………… 374、体制机制更加科学…………………………… 385、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38结束语………………………………………… 38—39一、序厅以转型发展的视角,站在地域历史与时代、未来的立体多重座标的交叉点上,对建市30年的发展战略、历程和成就进行形象化和数字化的概括与回顾。激励全市人民坚定一张蓝图抓到底的战略定力,继续书写滨海新盘锦建设的崭新篇章,走好盘锦版“复兴之路”,实现新盘锦中国梦。是对全展的导读和导引。前言建市30年来,盘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缘油而生、因油而兴,经历未雨绸缪、探索转型,到凭海而立、以港强市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逆势而上,确立了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战略,同世界潮流同频共振,以一张蓝图抓到底的战略定力,实施“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总部署和“四个转变”总路径,以创业创新创优的城市精神,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规律、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境界,书写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站在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新起点上,迎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举办此展览,献礼盘锦建市30年,回顾过去,激励我们走向未来,,把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让全市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引以自豪的的滨海新盘锦变为现实。……………………(简述)领导关怀:图片 文字拟中央政治局以上来盘视察或关注盘锦发展的领导)历任省委书记、省长发展指标图表 文字1984年 建市初期2007年全面转型前2008年两位增长2014年 全年计划2015年 十二五末2009年至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五市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曲线、辽宁14市平均速度增长曲线、盘锦市经济增长速度曲线(三合一图)盘锦之路 辽河絮语1984——2007 资源城市(形象效果大图或3D)海韵奔流2008——2014 全面转型(形象效果大图或3D)城市名片(待定)二、成就主体部分30年的盘锦城市发展成就展,立足回顾历史、珍惜当天取得来之不易的经验和成果,大踏步走向未来。从发展思想和发展成就上把历史的成就《辽河絮语》(1984——2007)“说够”,把当前的成就《海韵奔流》(2008——2014)“说透”,把《宜居城乡》说“美”,把《幸福家园》“说实”,把《未来愿景》“说好”。1、辽河絮语1984年建市——2007年底,从盘锦缘油而建、因油而兴,到未雨绸缪、主动探索转型的23年时间。内容重在刻画改革开放大潮下盘锦的生动故事;以朴实的语言和珍贵的历史画面记录辽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出发前的深刻足迹;是对盘锦建市30年中前23年物质、精神、政治、经济、生态文明的典型塑造和亮点揭示。单列篇章:地域文化:建市以来的文化,考虑城市的文化从哪里来的,以形象、生动有内涵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展现辽河文化、稻作文化、渔雁文化、石油文化、商贾文化五种文化 分6个章节——1、缘油而建 风生水起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盘锦市,在改革大潮中吹响了城市建设和大开发的集结号,激发了盘锦人民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开发热情。批准建市文件,筹委会会议,第一次市党代会,人代会,建规立制,搞调研、做定位;城起荒原;服务油田,依靠油田。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建设风生水起。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以盘山县、大洼县行政区划为盘锦市的行政区,下设盘山、兴隆台、郊区3个区。大洼县归盘锦市管辖,保留原建制。8月28日,辽宁省委决定成立盘锦市筹建工作小组。9月3日,盘锦市筹建工作小组全体成员报到,开始办公。1985年盘锦市党政组织机构正式建立。营口过河干部下乡调研、吃大食堂等珍贵画面。1985年3月8日,政协盘锦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辽河电影院召开。选举第一任主席。1985年3月10日,盘锦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红旗剧场召开。选举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市长。1985年4月12日,召开中共盘锦市第一届党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第一书记和第一任书记。确定了新城目标。2、抗洪拓荒 精神升华新生的盘锦战胜1985、1986年两次大洪水,大规模进行辽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体现精神的升华,燃旺了创业的激情,成为创业者永恒的记忆。1985年7月22日,辽河、大辽河上游水位猛涨,加之上游水库溢洪,盘锦境内大小21条河流沟满濠平,四面八方的洪水滚滚涛涛,肆虐而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部队支持下,全市人民迎着洪水上,众志成城锁洪峰。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努力,保住了盘锦,保住了油田,取得了“盘锦保卫战”的胜利。 9月8 日,中共盘锦市委、盘锦市人民政府致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央防汛总指挥部、辽宁省委、省政府,抗洪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1986年、1995、1996年抗洪略。大洼三角洲开发工程1988年8月列为全国重点农业开发项目。主要任务是:开垦荒地种植水稻10000公顷;改造低产苇田5500公顷;人工养殖对虾2600公顷。第一期工程,国家和辽宁省政府投资7000万元,当年10月5日工程开工。至1992年完成6项主体工程。3、艰苦创业,产业奠基初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发展支撑性体系。工业:由轻工业豆腐房,重工业钉马掌到油气头、化工身、轻纺尾,再到新兴石化之城。1990年盘锦天然气化工厂正式建成。盘锦天然气化工厂是我国“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是辽宁省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是生产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建厂两年,于1990年7月提前5个月建成,创造了国际化工建设史上的先进水平。“中国人催外国人,获奖的片,蒋少武拍摄”。2007.04.28华锦“十一五”项目500万吨炼油、46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农业:五色工程。白色工程,盘锦成为中国棚菜发源地;蓝色工程,特别是稻田养蟹发明。1985年,盘山县开创性地开展了蟹苗人工孵化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其成果填补了省水产科研的一项空白,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全国稻田养鱼(蟹)现场会在盘锦召开。蟹文化活动;绿色工程,盘锦大米中国名牌,2007年盘锦大米获“中国驰名商标”,优质稻米交易会;黄色工程:黄牛养殖;红色工程:红富士种植。农田基本建设,多次大禹杯竞赛优胜。包括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服务业:1995年我市首家国际三星级盘锦大酒店试营业。4、因油而兴 初显辉煌经过多年奋斗,盘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GDP第四,全国首批36个小康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有代表性成就和标志性的数字(从收集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若干个第一、唯一入手提示成就)。辽河油田名列全国第三。1986年1月,辽河油田传出振兴人心的好消息,经过油田9万多职工艰苦奋战,日产原油3万吨,年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生产天然气14.97亿立方米,创油田会战以来的最高水平,名列全国第三位,实现“油老三”的奋斗目标。重在突出油地融合建设盘锦,如城市设施建设中公路、螃蟹沟整治等。1996年盘山县建成辽宁电话第一县。1998年6月2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本地第一所高等学府。1998年全国第一座不断代碑林“中国辽河碑林”落成。2000年城市防洪工程——双台子右岸标准堤段工程竣工。1995年3月盘锦港开工建设,1997年主体工完工并试通航,辽宁省政府批准为二类口岸。1999年10月盘锦港全面竣工,2000年1月通过省级验收。从此,盘锦有了自己的港口。 2006年东北最大的美术馆——辽河美术馆落成。……等等。5、生态立市 全国典范生态是盘锦赢得世界的重要名片,也是盘锦发展的源头活水,重要资产。建市以来盘锦人与自然和谐,在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生态保护上有诸多独到的建树。盘锦市是全国第一个提出“生态立市”的城市,北方唯一生态示范区,盘山、大洼两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西安生态养殖场, 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命名,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创立,为中国北方广大农民充分利用冬闲发展高效农业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中国北方棚菜生产早开园、晚罢园,高产、高效、优质,提供了先进经验。该成果被辽宁省政府评为科技成果一等奖;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全国第一家民间NGO。 2006年盘锦市命名为“中国黑嘴鸥之乡”;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鼎翔集团原董事长任玉书和兴隆一小,一地三获地球奖;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鼎翔生态保护范例;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华环保联合会会长曲格平来盘赞誉。双台河口国家级保护区的发展。6、超前谋划 探索转型;进入“十五”,由于石油采掘业的下降,盘锦经济增长和GDP增长退出第一方阵。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探索转型路径,把资源型城市转型列入“十一五”规划。二次创业的艰辛、转型态度的坚定,成功的必胜信念。解放思想,把盘锦经济开发区和兴隆开发区合署办公;兴隆台区创办石油装备基地,依靠“油”而不依赖“油”;大洼成立辽滨经济区成立,进入省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率先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崛起;2007年全国资源型城市试点市,享受国家政策。全国唯一的沿海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 …………这23年是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前的把握机遇、审视现实的出发阵地,并打下了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精神基础和舆论基础。一切向前走,一切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2、海韵奔流以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逆势而上为重要历史转折点,到建市30周年为节点,盘锦行进在一个崭新的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三大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平台上,以世界海洋经济的主题高度、未来的宽广视野和现代化的标准全面谋划盘锦转型发展。这七年盘锦完成了顶层设计,注重基层探索,形成了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的发展总部署和“四个转变”总路径, 回答了盘锦转型发展向何处去、实现怎样发展、发展什么和发展为了谁的重大时代命题。是升级版的转型发展,是新盘锦中国梦。内容以详实并富有激情的图片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对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思想进行深刻揭示;对生动实践、发展规律、经验成果进行高度凝炼总结。本部分重在把“海”说透:海战略、海思维、海气势、海支撑、海产业、海城市、海收获、海梦想等,是思想上“奔流”。深刻揭示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内涵。解释: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四个转变图片:辽宁沿海经济带图、盘锦空间大格局图、盘锦区位优势图标志:列入辽宁沿海“五点一线”、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盘锦站在国家战略平台、辽东湾新成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盘锦港开航、辽河大桥通车、辽东湾新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等市委五届十六次全会至今,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的决定和纲要,要突出以图片或报纸展示分3个章节——1、转型升级 实力盘锦遵循港产城联动的世界发达城市的发展规律,举全市之力,集世界之智,积数年之功,实施空间转型、经济转型,建设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盘锦转型的引擎——辽东湾新区,找到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东北最近出海口盘锦港,发展安身立命的事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领先的产业,使盘锦全面转型有了坚实可靠长远的支撑。一、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辽东湾新区和东北最近出海口盘锦港辽东湾新区是盘锦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优化全域空间布局、改变区域开放格局上所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已经聚焦了国内外的瞩目和关切。辽东湾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盘锦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成败在此一举。全面实施以港强市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建设,新区的吸纳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增强。倾力建设中国北方宜居宜游新港城,着力打造辽宁沿海绿色产业新基地,奋力构筑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树立全国新区改革创新新典范,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滨海新区。(适当选用新区开发前后对比照片、效果图,干部群众开发建设新区和港口的图片)1、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辽东湾新区按照新修订的水城总规和详规(数字化、表格化),高起点高标准快节奏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坚持港产城联动的发展模式,以港口为牵动,以城市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动力,高标准高质量快节奏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为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提供重要支撑。努力把辽东湾新区建设成为具有生态特色的现代港城、宜居水城,形成全市新的行政中心。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宝来、和运集团等企业发展壮大,长春石化一期、瑞德芳烃等项目竣工投产,推进联成化学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形成沿海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核心区;加快推进忠旺铝业挤压型材、合力叉车、申安光电等项目建设,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及新兴制造业先导区,提升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大连理工大学正式入驻盘锦,盘锦职院迁入新校区,红海滩体育中心成功承办全运会赛事,盛京医院开诊运营。市委党校开学。(全面完成行政办公及文化艺术中心、公务员小区建设,实现市级党政机关顺利搬迁。)路网、水网、绿网、地下管网完善,整体完善热源、天然气、供电、供水、通讯、公交、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功能。商业地产及配套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商业服务设施。2、东北最近出海口盘锦港2012年8月3日,市委六届三次全会通过了《盘锦以港强市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盘锦正式从辽河时代跨入了海洋时代,从因油而兴步入以港而强的发展新阶段。(纲要的数字化、表格化)建设现代化多功能亿吨大港,推进港口及配套工程、集疏运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设30万吨原油码头和25万吨航道工程主体完工,推进西扩区专业码头建设,新建成14个5万吨及以上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沈盘铁路、盘营客专建设,建成公铁立交桥,实现金帛湾站至港口和西扩区铁路通车运营,阜盘高速建成通车,疏港高速完成路基和桥涵工程。滨海大道全线贯通。港口建设验收和口岸升级,完善港航、物流、监管等综合信息平台,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晋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二、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聚焦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是工业中“巨无霸”,是盘锦工业的支柱产业。2012年12月31日市委六届四次全会《规划纲要》明确了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扩大开放中做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级。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聚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产业规模跻身国内前列,产品步入国际高端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对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进行分解数字化、表格化)1、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市场等因素,引导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图片:辽东湾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一体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形成沿海石化产业核心区。华锦、“三厂”等传统产业区改造提升,依托盘锦精细化工(塑料)产业园等三个专业园区,促进传统产业链条延伸,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促进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增创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2、拉长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坚持集聚集约经营,着眼上下游产业衔接、大中小企业协调,推进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发展。图片:实施原料工程牵动产业发展,积极支持辽河油田稳定油气产量,确保兵器“十二五”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烯烃、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业,做大做强有机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等合成树脂,做大做强特种高分子聚合物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新型合成材料,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承接台湾、欧美化工产业转移为重点,稳步发展橡塑助剂、工业催化剂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发展蛋氨酸、表面活性剂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三、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指向国内领先装备制造业,特别是石油装备和海工装备是独具盘锦特色的工业。盘锦编制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遵循临港工业特点,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促进石油天然气、海洋工程、重大型设备等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化扩张和高端化升级。(纲要数字化、表格化)1、明确发展重点。产业关联度、集中度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布局合理优化。依托盘锦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特种钻机、旋转导向、特种节能抽油机等钻采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天然气集输装备制造业,发展危化品车、压裂车、连续油管作业车等专用车制造业,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挥辽东湾深水岸线优势,着力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海洋钻采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LNG船、海上风电安装船等特种船舶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大洼临港经济区,发展大型施工与运输装备、港口机械、化工装备及农机制造业,做大做强宜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打造服务平台。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加速制造业再造。积极推进通用化标准件配件制造和信息共享资源库建设,打造公用制造平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扩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发挥石油装备博览会的平台作用,加快引进一批世界知名装备制造企业,扩大盘锦石油天然气装备、海工及重型装备市场占有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四、盘锦渐成国际旅游风景胜地坚持规划引领、整体谋划,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生态温泉旅游的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步伐加速。1、拓展空间做实硬件支撑。围绕滨海大道沿线,立足二界沟、赵圈河、鼎翔、鸳鸯沟等重点区域,打造形成“多点一线”发展格局。按照产业特色化、产品多样化的方向,做足做好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最大芦苇荡、天下奇观红海滩的文章,主打红滩绿苇游、温泉休闲游,推出稻作农业、石油工业、滨海风情和历史文化之旅,发展特色“农家乐”,形成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辽河生态文明示范路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主体景区整体改造升级。2、形成综合优势增强竞争力。坚持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加快文化资源的整合和跨区域并购重组,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化创意、高端影视、书画和艺术品等文化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牵动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形成门类、规模、质量满足需要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围绕提高游客满意度,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3、创新宣传和促销方式,注重发挥好重要节会的平台作用,湿地旅游周和生态温泉旅游品牌的推介营销,让“湿地之都、生态盘锦”誉满国内外。(全运会、锦州世园会)4、以哈大、盘营高铁开通为契机,依托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扩大旅游开放,深化区域、国际间旅游合作,提升旅游业区域化、国际化发展水平。5、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集团,支持引导本地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五、现代农业塑造国际品牌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转型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按照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方向,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图片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光合水产、兴牧肉联加工、大米企业等2、精心打造盘锦大米、河蟹以及碱地系列、“两和水”系列、苇塘系列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盘锦大米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并走进欧盟高端展会。盘锦河蟹第一市。北京销售展会。3、实施水稻优质工程。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扩大设施农业规模。鼎翔水稻生产场面。4、落实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规范化家庭农场。(西安镇全省第一家家庭农场)5、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新兴广惠种植合作社、新开张家黄瓜合作社6、做大做强“一县一业”,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子工程:稻子、蟹子、棚子、鸭子2、创新引领 活力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是前无古人的伟业,是对盘锦这座独特资源禀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深度探索。发展语境的特一性,决定了要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实施体制机制转型,建立现代城市治理体系,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涌流,让改革的红利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大业中得到充分释放。1、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下放行政审批权,将省里要求下放、市级能下放、县区没有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给城区和经济区,并推进行政流程再造。持续下放建设管理权,将城区、经济区能做的各项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任务全部放下去,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管理权限。同步下放税费编制权,将市本级相关的税费收入、业务人员及编制同步下放给城区,确保财权、事权及人事编制权相匹配,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着力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快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重构行政审批流程,逐步实现市、县(区)、经济区(园区)联网审批,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辽东湾新区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着力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坚持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促进政府、社会、企业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加速资本化、实现再回报。注重盘活政府经营性存量资产,通过设立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投融资平台,激活政府资源的资本属性;加快推进自来水、天然气、热力等公用事业社会化改革,实现政府经营性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着力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用好政策争取更多上级财政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以资源资产换投资,依托丰富的石油、石化原料资源,吸引更多的下游石化及精细化工企业入驻,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同时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方式,盘活老企业存量资产,焕发传统优势企业的生机活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推进企业海外投资、海外并购,获取资源、获取技术,提升盘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切实增强市场活力。坚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形成市、县、镇、中心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网络平台,创新产业用地模式和土地流转方式,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整顿规范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建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城市债券和企业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探索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成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鼓励发明专利、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海工研发、和运院士站。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简化资质资格许可认证,降低就业创业门槛,努力让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3、功能突破 动力盘锦盘锦的转型发展是全面的转型、科学的转型,适应战略发展需求,在提供项目发展和支撑的平台和设施功能上要适度超前建设,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搭建大平台、大支撑,大大提升了地域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为盘锦转型爆发式发展提供“高端动力装备”。一、园区支撑1、开发区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功能突破、政策共享,强化人才支撑,研发配套、产业链完善,实现园区经济向“大平台”经济转变。辽东湾新区:2005年成立,现已经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海峡两岸经贸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区盘锦经济开发区:盘锦第一个开发区盘锦临港工业区:临港重装备产业园区双台子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承接华锦下游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工园区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区:以塑料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合成橡胶为优势产业的多业态产业发展格局红海滩旅游度假区:盘锦唯一一个旅游经济区高升现代农业经济区:盘锦唯一现代农业园区2、服务业集聚区: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夜经济”,丰富完善服务业门类,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着力扩大引导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旅游、工业和工程设计、信息服务、现代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抓住国家扩大“营改增”试点的契机,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意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有4个集聚区(园区)晋升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数量是全省较多的市。这4个集聚区分别为:辽宁(大洼)专业市场集聚区、辽东湾石油化工产品交易集聚区、盘锦(双台子)综合物流园区、辽东湾临港物流园区兴隆台中央商务区:大商综合体、水游城综合体等双台子区辽河服务带大洼田家专业市场群会展:辽河左岸,石油装备博览会,房展,车展金融业:引进盛京银行、交通银行、广发行,民生银行,发展小型担保公司,二、基础设施1、公路向海大道、中华路、泰山路、新于快速干道、兴辽路、中心线,2、港口盘锦港、疏港铁路、互通立交桥,滨海大道等形成功能完备的集疏运体系3、大桥辽河特大桥,使营盘经济一体化,也使辽宁滨海大道全线贯通。3、宜居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盘锦三大任务之一,是社会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担当着全省改革试验区的特殊使命。盘锦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注重文化建设,注重社会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开放融合、现代文明的人文魅力,营造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展现海河相融、水天洁净,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景观独特,宜居、宜游、宜商的湿地城市,一座充盈着活力和希望的年轻城市。1、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推进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率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借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机遇,统筹推进城区、县城、新市镇发展,做精做特做美“五点”城市带,优先扶持条件好的城郊、新城、新市镇率先发展,有序建设专业镇(村)、特色镇(村),形成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着力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城镇化建设,坚持产业先行,改革户籍制度,深化土地改革,完善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新型城镇化办成让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改革工程和幸福工程。一轴:向海大道;四带:绕阳河风貌景观带、辽河、北国水乡、滨海风貌;五城、七镇,多点小城镇和中心村、一般村,建设湿地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城镇化率70。96 %。五个新城区:双台子区辽河生态新城、兴隆台生态新区(中心城区)、盘山生态新城县、大洼温泉新城县、辽东湾水城七个试点镇:高升、新于、西安、田家、东郭、甜水、田庄台、十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八个省级美丽乡村,四个国家级。六个一体化:发展规划一体化:建立了四级规划体系。市规划局《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已报省政府,最后由国务院审批;两个县城规划正在修编;29个镇只有平安和陆家没有编制规划,大多数村有总体规划。产业布局一体化:全市规划建设了8个经济区园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主要是道路、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教育资源有大中专院校6所,高中12所、小学47所、幼儿园383所;城乡医疗卫生机构1128所;文化体育场馆有文化馆62个、体育场馆44个,农村体育场馆176个。建立城乡职业培训体系;探索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辽东湾新区试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接工作。生态建设一体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有国家美丽乡村试点4个(北窑、腰岗子、得胜、红岩);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试点18个。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一些村变社区工作。全市有新型农村社区19个。代表性的有盘山龙翔社区。2、城市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发挥交通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引领作用,完善大交通框架,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交通:动车时代:盘锦站、盘锦北站;高速公路;道路村村通;公交;出租车;城市道路,网格化生活功能:大伙房水库、气化盘锦文体设施:辽河美术馆、红海滩体育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妇儿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智能城市: 消费智能化。“市民卡”具有传统银行卡的功能,在公交车,菜市场、药房、影院等公共场所进行消费,也可应用于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手机话费等以及可自助对电子现金账户充值,将来可在社保、医疗、教育、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并享受各类公共资源和便民服务。2、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指引下,地处辽东湾北部、拥有辽河和大辽河两个入海口的盘锦市,依靠中国北方生态城市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打造生态和谐盘锦”这条主线,大力实施城市、农村生态环保建设,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盘锦的百姓过着居有“绿色社区”,行有林荫大道,食有“有机食品”,学有“绿色学校”,病有“绿色医院”的现代化生态生活。2000年,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省辖市;制定并实施了《盘锦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市”; 2004年,双台河口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名录》;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同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2006年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中国黑嘴鸥之乡”金匾;2007年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2009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3年央视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居首。(部分内容在辽河絮语的生态立市全国典范中提到)低碳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绿色招商、环保循环经济园区、清洁能源,辽河油田清洁生产,能耗下降指标蓝天碧水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盘锦整体是一块湿地,湿地资源得天独厚,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占到全境近80%。多年来,盘锦市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监管,不遗余力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辽河治理:盘锦市位于辽河流域最下游,是全省唯一参加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综合治理三大战役的城市, 60个辽河流域治理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境内辽河干流和各条支流水质实现全面达标,辽河率先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盘锦将在巩固辽河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保水质达标,保污水厂运行。将辽河流域率先建成“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蓝天工程”:盘锦市大力开展污染联防联控,大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淘汰电力、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深化污染减排。推进电力、石化行业以及非电燃煤锅炉脱硫、脱硝治理工程;加快老旧超标车辆的淘汰更新。“气化盘锦”工程:要加快天然气利用工程和地下储备库建设,到2015年,两县、两区天然气用户基本实现全覆盖。绿化事业:与2002年相比,绿地总面积、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9倍、1.6倍和1.5倍,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总量适宜、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绿化格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4、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明显以文化涵养向海发展,文化产业助推全面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文化符号:青春、滨海、油城、湿地文化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渔雁文化、上口子高跷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油城春潮、鹤乡之夏、辽河金秋、盘锦冬韵”文化四季活动、文化“三下乡”;大型文化活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湿地旅游周文化活动、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湿地骑行、健身徒步文化设施:博物馆馆:辽河碑林:全国唯一不断代碑林;东北第一大辽河美术馆、农垦博物馆、河蟹博物馆、沙岭战役纪念馆;社区、村文化站,农家书屋,市民文化广场文化精品:《大芦荡》、《甲午陆战》,《金色农家》;东北地区唯一中国书法城;辽河画派。艺术家:待定文化产业:工笔画、草编苇艺文化民生:图书馆,辽河美术馆展览免费参观等。 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上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评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落实盘锦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全面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释放广大干部群众潜能、凝聚建设力量的有效形式;是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动力,是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平台。以为民靠民惠民原则,形成了党政主导、文明委组织实施、各县区属地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城乡联动、油地联动、全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创城责任体系。 全市围绕城乡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软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民文明素质等工作,持续开展综合整治活动老旧小区改造、小街巷美化、越冬垃圾清理等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城区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之本,实现塑造城市精神与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机结合。全市选树了一批盘锦人自己的道德楷模,周恩义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刘双等4人获得辽宁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广泛开展“文明盘锦,从我做起”和“全民学礼仪,争做文明有礼盘锦人”活动,全市77支文明宣讲队伍活跃在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宣讲。全市十几万志愿者开展了“情暖鹤乡”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组织100%全覆盖,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100%全覆盖,爱心奉献蔚然成风。盘锦市文明办建立了东北三省首家志愿者服务网络工作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网络。 2009年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2012、2013两年获全省文明城市测评第一名。4、幸福家园盘锦的转型发展与世界潮流同频共振,发展主题的世界高度紧紧根植于民生的深度和广度。让发展成果全面惠及百姓利益是向海发展的不可更改的出发点和第一落脚点。盘锦着力建立民生建设的长效机制,让百姓说得算;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让全市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引以自豪的滨海新盘锦。幸福家园建设呈现量与质的飞跃。自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六年每年向市民征集民生实事,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盘锦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支出累计300多亿元,实现了“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并建成了“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卫生服务、住房供应、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七大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幸福感受和满意程度,让老百姓生活在幸福、平安、文明的滨海新盘锦。1、民生福祉提升: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全省前列),居住面积、手机用户、家庭轿车保有量等数字化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龙头企业带村社保:形成体系。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刷卡看病住房:高标准完成保障房建设、弃管小区整治、改善冷楼供暖、棚户区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2、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新模式,建设基层公共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覆盖全域、有效衔接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行政服务联网化:下放权力最多的城市之一,市、县、镇、村联网行政服务联网社会事业均衡优质化:红海滩体育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分布各县区;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形成完善教育体系。医疗资源共享化:中心医院,辽西医疗中心,加入省集团,资源共享;辽东湾盛京医院开诊运营,与省大医院共享资源;社区卫生15分钟公里圈;120急救中心。社会服务智能化:全省首家社情民意服务指挥中心: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即可获得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等11项民生服务(双台子区)。盘锦市计划生育协会、盘锦家庭服务网络中心联合启动计划生育家庭智能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双台子区率先在化工街道开通了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一键通”智能化管理服务。社区功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覆盖。3、社会关系和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资协商企业典型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给农民工送清凉,成立农民工工会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汇演企业家荣誉市民4、社会平安稳定:平安盘锦建设:盘锦市成为我省首批跻身“长安杯”行列的城市之一。“长安杯”是中央综治委设立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最高奖项,只有连续三次共12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的地区、单位才会被授予。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实现“四连冠”。公安练兵、交警执勤、巡逻、电子监控、110指挥中心等共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连续多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教育城管网格化大信访、大调解,大防控:多部门联动机制,网上信访,区镇信访调解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化工危险品泄露火灾事故演练、水上交通应急演练食品药品监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七年的生动并富有成果的实践,验证了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正确性、超前性和长远性。从2008年逆势而上,战胜金融危机,开始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当年,就结束多年徘徊的一位数增长局面,实现两位数增长,率先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崛起,并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形象比喻为“赶上‘末班车’,坐上‘头等’”。 “新盘锦中国梦”激情演绎了一幕盘锦版的“复兴之路”和全面转型之路。经过七年的奋斗,盘锦进入发展新境界,找到发展新规律,是盘锦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最快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受益的最多最好时期。盘锦在全国影响和地位大幅提升,站在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新起点上。实践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找到一条正确的转型之路是多么的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珍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张蓝图抓到底。三、党的建设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以创业创新创优的盘锦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全市上下合心合力合拍,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团结一致促转型的强大气势和生动局面。1. 思想政治 创先争优深化思想政治建设,以思想的领先引领率先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海发展争先进,全面转型创优秀大走访,送温暖;与贫困户结对子;在职党员进社区,2. 干部队伍创业担当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以能力的提升保证科学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美国、英国、新加坡学习培训党校培训一线工作法 3. 民主政治 和谐促进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以党内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制度和形式,健全决策征求市级以上党代表意见制度,全面落实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大视察、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重大事项决策听证。4. 基层组织 凝心聚力深化基层组织建设,以组织的活力凝聚发展合力——全面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认真贯彻执行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等五项制度,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农村“一定三有”政策,提高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水平,开展“双强六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固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广泛深入宣传周恩义、田守诚、刘双等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深化万名干部帮扶活动,引导干部常态化下基层解难题,构建全覆盖帮扶网络,巩固和发展全党全社会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5. 机关作风创新服务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以服务的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行政中心优化审批流程机关工委评季度十佳实事,机关工委组织机关干部辽东湾观摩拉练,6. 反腐倡廉风清气正深化反腐倡廉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进一步转变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建成廉政风险防控的“五大系统”,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湿地清风廉政文化行风热线电子监察平台民心网警示教育基地四:未来愿景发展的新境界;升级版的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推进;新盘锦,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以十二五目标切入分解,揉进“中国梦”的诠释,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新盘锦、中国梦是盘锦老百姓的梦、全面小康梦。《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总体发展水平超过辽宁沿海平均水平。主要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达到2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油气采掘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0%以内;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发展更加现代。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新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和“两主两副四市镇”新型城镇体系,城市化率提高到80%;“两型”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基本确立,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制约转型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性弊端进一步破除,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群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9万元和2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5%以上,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城乡居民就业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3年;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更趋规范,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盘锦港、石化、装备制造纲要目标,以大效果图展示未来愿景。结束语——走过充满激情的30年,盘锦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盘锦自豪,找到发展新规律、踏上发展新路径、进入发展新境界。抚今追昔,难以忘怀日历上每一个激情荡漾的日子,我们敢于担当,无愧时代赋予的使命和百姓的期待。我们要把建市30年,特别是七年来走过的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战略、实践和经验当作须臾离不开、时刻不能忘记的立身之本,毫不动摇地坚持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开辟新的成功的转型道路。我们要不断增强战略自信、道路自信和成就自信,永葆一股永不停止的进取势头,持久奋斗。(简述)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