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心血站新建务大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简要说明

荆州市中心血站新建务大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简要说明

荆州市中心血站新建务大楼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简要说明
荆州市中心血站
二O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必要性...
1.2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
1.4土石方平衡...................
1.6设计水平年...................
2项目水土保持评价...
2.1主体工程选址水土保持评价.............
2.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
3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
3.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3.2预测单元及时段...
3.4预测结果...
3.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4项目水土保持措施............
4.3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5水土保持监测..
5.1监测范围与时段........
5.3监测条件和成果........
6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
7.2后续设计....................
7.4水土保持监理...
7.5水土保持施工...
7.6水土保持设验收...
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附表.
9附件..
1.项目初步设计批复;
2.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区现场照片
场区现状周边现有道路
施工场地
项目鸟瞰图
项目鸟瞰图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必要性
2018年荆州市中心血站采供血量已达36吨(3.6万升)、按照血站标准建设要求,中心血站的建筑面积宜为1万平方米到1.5万平方米。为充分保障全市临床急救用血的安全、及时供应、荆州市中心血站多次对现有业务楼改造升级、但仍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雷求,且功能设计与现代化血站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现址用地有限,无法在原址上新建。为此荆州市中心血站报经市政府和市卫计委批准,选址新建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血站。
(1)项目建设是荆州市民生工程的迫切需要
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荆州市中心血站建设项目已于2016年7月纳入到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建设项目储备库。2020年是血站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时间紧,任务重。
(2)项目建设是紧随荆州城市发展,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
全省各地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各血站项目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大。襄阳、随州两地血站已于2018年底封顶,即将投入运行。宜昌、咸宁两地血站在现址新建业务大楼已经开工,武汉、黄石、孝感血站也即将在新址建设开工,黄冈、荆门血站准备在现址进行业务大楼改扩建。当前建筑规模已不能满足业务需要,2018年我站采供血量已达36吨(3.6万升),预计在“十三五”末期可达4万升,按年增长量5%计算,预计未来10年突破5万升。按照血站标准建设要求参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荆州市中心血站建筑面积标准应为10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而我站现有房屋面积不足4500平方米,差距明显。为充分保障全市临床急敦用血的安全、及时供应,我站多次对现有业务楼改造升级,但仍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雷求,且功能设计与现代化血站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本项目位于沙市区清河路北侧(112°17'43”,30°21'48.20”)。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3419.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53.00平方米。
本项目总投资10654.17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306.60万元。于2021年10月20日开工,计划于2021年5月完工。项目无拆迁移民及专项设施改(迁)建。
本项目目前已完成部分道路施工,正在进行业务楼主体工程施工。
1.2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
项目总建筑面积10801平方米,地下1层(1249.29?O),地上6层(9552.46?O)。施工内容包括地下室结构工程、人防工程、消防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电气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门房、配电房、泵房与废弃物暂存间)。
1.2.1项目组成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主体工程均正在施工,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34h?O,本项目实际用地范围由建筑物区、道路广场区、绿化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组成,项目各组成部分详细情况如下:
(1)建筑物区
由业务大楼、污水泵房及废弃物暂存点、门房、篮球场等组成,建筑物占地面积为0.27h?O。根据现场踏勘,建筑物正在施工。
(2)道路广场区
本项目内部设置环形车道连接停车位。本区由内部道路、地面停车位及道路下部雨污管网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为0.57h?O。根据主体工程设计,项目区内部规划道路主要为消防车道、车行道、绿化间人行道,设置地面停车位98个。
图1-1场内道路
(3)绿化区
本区为场区内景观绿化区域,占地面积为0.50h?O。
(4)施工生产生活区
根据主体工程现状,本项目共设置1个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位于东北侧角落,占地面积为0.07h?O,占地类型为耕地,位于道路广场区内,不重复计算面积。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设置临时工棚、材料堆场、钢筋加工棚等,施工生产生活区在设置前要进行硬化及周边排水沟设置等。待施工结束后,进行硬化层清除。
(5)淤泥晾晒场
项目占用部分现有坑塘水面,需要清淤,由于淤泥晾晒时间较长,因此设置1处淤泥晾晒场,用于工程全部淤泥的堆放。晾晒场面积为0.2h?O。
1.2.2工程布置
(1)总平面布置
基地地块为正方形,主楼位于场地正中间,在场地西北侧及正南侧两处设置门房,污水泵房及废弃物暂存点位于场地东南角,篮球场位于场地东北侧,场地内主要道路沿主楼环绕布置。项目总平面图见附图。
(2)竖向设计
根据项目地勘资料显示,项目块地地势较平坦,场地原始地形为耕地、鱼塘。原地貌标高在26.1~28.6m之间。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标高在28.34~28.90m之间。
(3)交通组织设计
本项目位于沙市区清河路北侧,项目场地已基本平整,周边交通便利场地内的机动车采取地面停车方式,均匀的分布于内部和四周。
(4)给排水布置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对雨水和污水分别进行收集排放。本项目生活污水主要为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室外道路雨水经雨水口收集至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项目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生活给水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对压力不足部分,由设置在设备房的加压泵变频供水。
(5)厂区绿化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项目绿地率为37%,绿化面积4965.07?O。
1.3工程占地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34h?O,均为永久占地,其中建筑物区占地0.27h?O,道路
广场区占地0.57h?O,绿化区占地0.5h?O,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0.07h?O(与道路广场区面积重叠,不重复计算),淤泥晾晒场占地0.2h?O(与绿化区面积重叠,不重复计算)。根据项目资料,地块内原占地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中的二级类划分,占地类型划为旱地、坑塘水面。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详见表1-1。
表1-1 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汇总表单位:hm2
项目组成
占地类型及数量
占地性质
合计
(h?O)
旱地
(h?O)
坑塘水面
(h?O)
永久占地(h?O)
临时占地(h?O)
建筑物区
0.27
0.27
0.27
道路广场区
0.37
0.20
0.57
0.57
绿化区
0.35
0.15
0.50
0.50
施工生产生活
(0.07)
(0.07)
(0.07)
淤泥晾晒场
(0.2)
(0.20)
(0.20)
合计
0.99
0.35
1.34
(0.27)
1.34
注:表中()内的面积与主体工程面积重叠,不重复计算。
1.4土石方平衡
土方计算过程中,挖方、填方、借方均换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计算,土方压实系数取0.85。
1.4.1场区表土平衡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现阶段场地平整基本完工,建设单位前期未剥离表土,后期本项目统一进行景观绿化覆土。
1.4.2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
(1)建筑物区
施前需对项目区内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按0.3m计算,剥离量810m3。剥离土方运送至绿化区域作绿化用土。
该区域有一处地下区域面积1171.01?O,地下标高26.60m,主楼±0.00标高28.90m,高差2.3m,建基面按一定坡度开挖,开挖方量4833.9m3。
该区域原始标高为26.60-27.90m,回填至场外标高28.65m,需回填土方2140.6m3。
(2)道路广场区
施前需对项目区内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按0.3m计算,剥离量1110m3。剥离
土方运送至绿化区域作绿化用土。
该区域存在大面积水洼需清淤清淤深度约为27.87-25.87=2m,经计算共产生4000.00m3淤泥经晾晒后回填,该区原地貌标高在27.87m 左右,路面设计开挖高28.00m,需回填土方740.0m3。
(3)绿化区
该区域存在大面积水洼需清淤清淤深度约为27.61-26.24=1.37m,经计算共产生2100.00m3淤泥经晾晒后回填,该区原地貌标高在27.61m左右,设计标高28.00m左右,需回填土1953.3m3。
经统计,本项目挖方量为1.29万m3,填方量为1.29万m3,借方万0m3,无弃方。
1.5 自然概况
1.5.1地形地貌
沙市区地处江汉平原西部,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流程淤积的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江汉平原拗陷江陵凹陷沙市小背斜的东北翼部,白垩-第三纪以来,长期下沉,发生河湖相沉积,堆积了巨厚的白垩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河湖相松散堆积物。地貌类形属于河漫滩,为荆北河湖平原组成部分,以318国道以北则为一级阶地。按地形和形成过程可分为三级地面:一级地面为低老河漫滩,标高28-34m(黄海高程)地势低洼,湖沼甚多,但局部起伏,南高北低;二级地面为人工地形,标高32-36m,现为老城区;三级地面即堤外滩面,表面为人工填土,下层为亚粘土层,再下层为细砂。
1.5.2地质
沙市区境内大部分地区属第四条全新式统冲-洪积、湖积、冲积而成。1~1.25m 深一般为新近堆积土、填土、粉土、粉细砂、粉质粘土等,地耐力一般为80~120KN/m2 左右,2.5~8m深入一般为淤泥质土,有时夹有粘土、老粘土,20m以下为老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卵石层等,地耐力一般为120~650KN/m2,该地区地质条件较好。
沙市区境内大部分地区属第四条全新式统冲-洪积、湖、冲积而成。1~1.25m深一般为新近堆积土、填土、粉土、粉细砂、粉质粘土等,地耐力一般为80~120KN/m2 左右,2.5~8m深入一般为淤泥质土,有时夹有粘土、老粘土,20m以下为老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卵石层等,地耐力一般为120~650KN/m2,该地区地质条件较好。根据国家地震强度区划图和湖北省抗震办文件,地震基本烈度为6级。
1.5.3气象
沙市区属于北亚热带内陆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据多年统计,历年平均气温 16.20℃,极端最高气温38.60℃,极端最低-14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2.3m/s,出现频率17%,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出现频率为20%;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出现频率为20%;年静风频率为22%,夏季静风频率为19%,冬季静风频率23%;年平均降雨量1113.0mm,年最大降雨量 1500.00mm,小时最大降雨量73.0mm,平均蒸发量 1312.1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65.0h;年平均无霜期 256.7d,年均雾日数38.2d;最大积雪厚度 300mm;年平均气压1122.2mb;历年平均相对温度80%,最冷月平均湿度77%,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3%(7月)和82%(8月)。
1.5.4水文
沙市南有长江、北有长湖,是城区的两大过境水系。境内有豉湖渠、西干渠、荆襄河、荆沙河、四湖总干渠等河渠。
(1)长江荆江中段南傍荆州市中心城区而过,上游来水由西入境,于沙市盐卡拆向东南,形成曲率半径7.1km的弯道。根据多年水文统计资料,各年平均水位34.02m,历史最高水位45.0m;江面平均宽度1950m,最大宽度2880m,最小宽度1035m;平均水深10.5m,最深42.2m;平均流速 1.48m/s,最大流速4.33m/s;平均流量 14129m3/s,最大流量71900m3/s,最小流量 2900m3/s;平均水温 17.83℃,最高29.0℃,最低3.70℃,平水期(4-6月,10-12月)平均水位32.22m,平均流速1.18m/s,平均流量 10200m3/s;丰水期(7-9月)平均水位36.28m,平均流速1.69m/s;平均流量 24210m3/s;枯水期(1-3月)平均水位28.72m,平均流速0.87m/s,平均流量 4130m3/s。
(2)西干渠水文西干渠是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防洪排涝工程的四大排水干渠之一。西起沙市区雷家??向东南在监利汪桥乡以东扬河口闸汇入总干渠,全长 91km。西干渠沙市段止于砖桥,全长15km,底宽 18m,边坡1:1.5,设计底高程25.12~25.70m,常年水位 26.98~26.78m;由于渠道上多处筑坝,已起不到防洪排涝作用,凡排入西干渠的污水均在沙市豉湖路口进入豉湖渠。
(3)四湖总干渠水文四湖总干渠是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防洪排涝工程的四大排水干渠之一。西起荆州、荆门交界处的长湖,将江汉平原上的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四个湖泊一线贯穿。流经江陵、潜江、监利、洪湖等县市后最终注入长江,全长 190.5km。四湖总干渠底宽18m,边坡1:1.5,设计底高程25.12~25.70m,常年水位26.98~26.78m。
1.5.5土壤
荆州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ha,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 ha,占土地面积的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82.3%,人均1.41亩,养殖水面占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1.5.6植被
荆州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占水稻总面积的95.6%,优质杂交棉和双低油菜全面普及。各农作物面积分别为:水稻600万亩、小麦82.9万亩、油菜383万亩、柑橘22 万亩、棉花177万亩、蔬菜9.318 万亩、玉米40万亩、水果47.295万亩、黄豆27.17万亩。
评价范围内植被部分为农田植被,主要的农作物为油菜、小麦、玉米、花生和各种蔬菜等。评价范围内的林地面积很小,基本上没有天然林,在田间地头及荒地等处有少量的灌草丛分布。通过实地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为农田植被。
评价区域内灌草丛主要有白茅灌草丛、野艾蒿灌草丛和狗牙草灌草丛。白茅灌草丛在评价范围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沟渠、塘堰等近水附近。该灌草丛呈片状分布,高度范围为0.40~0.80m,由白茅组成单优势群落,其伴生植物有狗尾草、野胡萝卜、艾蒿等;野艾蒿灌草丛和狗牙草灌草丛是评价范围内分布面积最广的覆地草本植被之一。呈片状或带状分布,平均高度范围为0.10~0.25m,由野艾蒿、狗牙根组成优势群落,其伴生植物有蒲公英、黄花蒿、荩草等。
评价范围内通过现场调查,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没有古树名木。根据走访当地居民,项目周边区域野生兽类数量已经很少,只有适应农田生存的动物,刺猬、黄鼠狼、野兔、野猫、蝙蝠、老鼠、田鼠,全区均有分布。爬行类主要有蛇、龟、鳖、壁虎、青蛙、蟾蜍等。其中蛇类较多,常见有银环蛇、蝮蛇、乌梢蛇、竹叶青、水蛇等。沿线鸟类主要有野鸡、斑鸠、鸬鹚、秧鸡、燕、白鹤等。
1.6设计水平年
根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应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本项目于2022年5月完工,因此,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22年。
1.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征用、占用、租用及管辖地土地范围,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以工程设计提供的数据为依据,通过现场调查和核实确定。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成果,通过现场查勘、调查研究确定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项目总用地范围,面积为1.34h?O。项目边界位置坐标见下表:
表1-2 项目边界位置坐标一览表
名称
X
Y
备注
西北边界点
479273.916
东南边界点
479394.615
西南边界点
479274.608
东北边界点
479393.919
注:表中坐标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1.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本项目位于荆州市沙市区,根据《湖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及《荆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本项目不属于省级及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重点预防区范围内,本项目属江汉平原农田防护区,且属县级以上城市区域,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的规定,本项目位于南方红壤区,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为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

表1-3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一览表
指标
一级标准
干湿
程度
土壤
侵蚀
强度
地形
其他
防治目标
施工期
设计
水平年
施工期
设计
水平年
水土流失治理度
(%)
*
98
*
98
土壤流失控制比
*
0.90
0.10
*
1.0
渣土防护率(%)
95
97
2
97
99
表土保护率(%)
92
92
92
92
林草植被恢复率
(%)
*
98
*
98
林草覆盖率(%)
*
25
*
27
注:①项目区水土流失为微度侵蚀,土壤流失控制比应提高至1.0;
2项目水土保持评价
2.1主体工程选址水土保持评价
本项目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以及《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14]58号)规定3个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在2010年12月进行了修订,2011年3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对生产建设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符合性分析如表2-1所示。
表2-1 水土保持法中相关条款分析与评价
序号
水土保持法
相关条款
要求内容
项目情况
1
第十七条
第一款、第
二款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2、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
本项目位于不属于
上述区域。
2
第十八条
第一款
1、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
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
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
本项目所在区域不
属于水土流失严
重、生态脆弱区。
3
第二十四条
第一款
1、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
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
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
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本项目位于不
属于上述区域。
4
第二十五条
第一款
1、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建设单位依据
相关文件要求编制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报告表。
5
第二十八条
1、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
本项目不产生弃
方。

由表2-1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符合上表中水土保持法相关条款的规定,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2)本方案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中关于主体工程选址约束性规定,结合本项目特点进行分析,其符合性分析如表2-2所示。
表2-2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规定)
约束性规定
本项目执行情况
符合性比较
1、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
理区;
2、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
植物保护带;
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
土保持监测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
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1、本项目不属于上述区域;
2、本项目不属于上述区域;
3、项目区内无上述站点。
符合标
准要求。
经分析,本项目选址不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及其他水土保持技术标准限制的区域,项目选址符合要求,不存在制约性因素。
(3)根据《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20]63号)要求,结合本项目对其与该文件的相符性进行分析,执行情况对照表见表2-3。
表2-3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执行水利部水保监[2020]63号文件对照表
文件条款
要求内容
项目情况
第一条
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
园、重要湿地,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本项目不属于上述区域。
第二条
选址选线未避让《水土保护法》规定区域的,或无法避让《水土保持法》规定区域,方案没有提出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要求的;未避让《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定应避让区域的。
本项目不属于上述区域。
第三条
主体工程布局明显不利于水土保持的。
本项目主体工程布局合理,
无明显不利于水土保持。
第四条
工程扰动面积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
本项目扰动面积位于红线用
地范围内,未超过合理范围。
第五条
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弃渣没有综
合利用方案的;确需废弃、没有落实存放地的,或
者存放地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本项目无弃方。
第六条
取土场地未落实,或取土场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的。
本项目不存在取土场。
(4)敏感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荆州市沙市区,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分析,该工程场地内地质条件总体较好,不属于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不存在制约性因素,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要求。
本项目占地区域没有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避开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
经分析,本项目均能符合六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不存在审批的制约性因素。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水保监[2020]63号文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有关要求。
2.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
2.2.1工程建设方案评价
本项目场址位于城区,根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注重景观效果。根据项目主体设计,本项目绿化按园林景观绿化进行设计,绿化标准能满足标准的要求,且有利于水土保持。
因此,本项目建设方案基本可行,通过本方案补充完善后,项目建设方案能满足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不存在制约性因素。
2.2.2工程占地评价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结合本项目用地类型分析,本项目用地不属于上述区域,项目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没有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从用地数量分析,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34h?O,均为永久占地,其中建筑物区占地0.27h?O,道路广场区占地0.57h?O,绿化区占地0.5h?O,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0.07h?O(与道路广场区面积重叠,不重复计算),淤泥晾晒场占地0.2h?O(与绿化区面积重叠,不重复计算)。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在项目红线用地范围内,无需新增施工便道,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符合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
综上所述,从占地类型分析,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没有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从占地数量分析,项目施工布局较合理,施工期间避免新增场外临时用地,减少项目水土流失量,符合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
2.2.3土石方平衡评价
本项目挖方量为1.29万m3,填方量为1.29万m3,借方万0m3,无弃方。
施工期间,场区开挖土方移挖作填、随填随压,施工进行分区施工,开挖土石方充分考虑内部利用,项目土方调配合理可行。从水土持角度分析,本项目土石方平衡符合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
2.2.4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结合本工程实际调查情况,本项目主体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1)雨水管道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沿项目区道路下部敷设雨水管道,运行期间项目区多余的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避免场内积水。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雨水管道属于水土保持措施,经统计,雨水管道长534m。
(2)地面绿化
根据项目主体设计,一期工程内地面进行景观绿化,绿化面积为5000?O。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场地绿化属于水土保持措施。
(3)车辆清洗池
根据现场踏勘,在项目区入口处设置一座车辆清洗池。
根据统计,本项目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且纳入水土保持总投资的费用为72.76万元。主体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工程量及投资见表2-4。
表2-4 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投资计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综合单价
(元)
金额(万
元)
1
雨水管道
m
453
140.00
6.34
2
地面绿化
?O
5000
78
39.00
3
车辆清洗池
1
50000
5.00
4
合计
50.34

3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
3.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本项目属于建设性项目,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过程中,同时,由于工程扰动地表和植被,植被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在自然恢复期也会存在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1)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主体工程开挖、回填、场地平整等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扰动,损坏原地表形态、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增加裸露面积,使表土的抗蚀、抗冲能力减弱,形成的裸露地表极易在降雨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水土流失。
(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施工结束后,因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各项因素逐渐减弱,地表扰动基本停止,水土流失强度将明显减小,但由于植物措施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因此,在自然恢复期项目区仍会存在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3)项目水土流失情况
①扰动地表面积
根据项目主体工程相关技术资料,采取实地调查与量测图纸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项目工程扰动地表面积,均为永久占地,扰动地表面积为1.34h?O。
②毁坏植被面积
本项目占地类型为工业用地,项目施工期间,将对整个项目区块地进行扰动,场内植被全部被破坏,经计算,本项目施工毁坏植被面积为0.99h?O。
③弃土(石、渣)量
本项目无弃渣。
3.2预测单元及时段
3.2.1预测单元
根据相关规定,本项目的预测范围为工程建设实际用地范围,按防治分区划分为建筑物区、道路广场区、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各防治分区各阶段预测面积详见表3-1。

表3-1 各防治分区预测单元面积计表
预测分区
预测范围(h?O)
施工期
自然恢复期
建筑物区
0.27
道路广场区
0.57
绿化区
0.50
0.50
施工生产生活区
0.07
淤泥晾晒场
0.20
3.2.2预测时段
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根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定,预测时段包括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施工期根据每个预测单元的施工进度安排,结合产生水土流失的季节,按最不利条件来确定,施工时间超过雨季长度的按照全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照所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自然恢复期为施工扰动结束后,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土壤侵蚀强度自然恢复到扰动前土壤侵蚀强度所需要的时间。参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湿润区,自然恢复期一般取1年。本项目各预测单元各阶段水土流失时间见表3-2。
表3-2 项目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
预测分区
预测时段(a)
施工期
自然恢复期
建筑物区
1.0
道路广场区
1.0
绿化区
1.0
1.0
施工生产生活区
1.0
淤泥晾晒场
1.0
3.3土壤侵蚀模数
(1)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根据占地类型、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三因子综合判别水力侵蚀强度等级,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各地类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本项目场区旱地地表坡度小于5°,植被覆盖度大于60%,原地貌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土壤侵蚀模数为400t/k?O?a。
表3-3 工程扰动地表范围内水土流失背景值
工程分区
占地类型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O?a)
旱地
坑塘水面
小计
建筑物区
0.27
0.27
400
道路广场区
0.37
0.20
0.57
259.65
绿化区
0.35
0.15
0.50
280
施工生产生活区
(0.07)
(0.07)
400
淤泥晾晒场
(0.20)
(0.20)
400
小计
0.99
0.35
1.34
(2)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各预测单元内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查阅相关工程资料,采用联系实际地形地貌、土壤、降雨、植被、施工方案等水土流失的密切相关原因,分析确定项目工程单元在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的土壤侵蚀模数。
①建筑物区
施工期:建设期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场地平整与基础开挖及回填等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时段等特点,施工期达到强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取3000t/k?O?a。
②道路广场区
施工期:道路及广场进行施工时,建设期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管道开挖、场地平整等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时段等特点,施工期达到强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取2000t/k?O?a。
③绿化区
施工期:绿化区进行施工时,建设期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场地平整、表土剥离与回填等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时段等特点,施工期达到强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取1500t/k?O?a。
自然恢复期:建筑物基础、道路等硬化区域无水土流失,绿化块地已经发挥蓄水保土的功能,水土流失基本能得到控制,侵蚀等级为微度,土壤侵蚀模数取500t/k?O?a。
④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期:施工生产生活区先进行场地平整后采取硬化措施,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取1000t/k?O?a。
⑤淤泥晾晒场
施工期:淤泥晾晒场施工期采取临时排水沟、沉砂池、土围挡等措施,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取2000t/k?O?a。
3.4预测结果
经计算,本项目建设范围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02.04t,新增水土流失量92.94t。项目区土壤流失量汇总表见表3-4。
表3-4项目区土壤流失量计算表
预测单元
预测时段
预测范围
(h?O)
土壤侵蚀
背景值
Mio
(t/k?O?a)
扰动后土
壤侵蚀模
Mik
(t/k?O?a)
侵蚀时间
(a)
背景流失
预测流失
新增流失
(t)
(t)
(t)
建筑物区
施工期
0.27
400
3000
1
1.08
8.1
7.02
道路广场
施工期
0.57
284
2000
1
1.62
11.4
9.78
绿化区
施工期
0.50
280
1500
1
1.40
7.5
6.10
自然恢复
0.50
-
500
1
-
2.5
2.50
施工生产
生活区
施工期
(0.07)
400
1000
1
0.28
0.7
0.42
淤泥晾晒
施工期
(0.20)
400
2000
1
0.80
4
3.20
合计
1.34
5.18
34.20
29.02
3.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水土流失危害往往具有潜在性,若形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才实施治理,不仅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附近市政管网造成淤积等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必须根据有关经验,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预测,结论如下:
(1)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危害
在施工过程中,植被会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在风力等外力的作用下,致使尘土飞扬,遇降雨等天气造成泥水横流,影响周边的生态及自然环境,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
(2)对周边市政管网的危害
据调查,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裸露地表,如果不及时防护和治理,雨季暴雨径流将会携带大量泥沙直接进入区域周边的市政管网,造成块地周边市政排水管网淤塞。
(3)对工程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
项目区降水量和暴雨强度较大,土石方工程扰动地表程度大,土壤的抗蚀性能力非常弱。本项目属于城市内生产建设项目,对城市形象产生影响,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工期,并将直接降低本项目预期的形象。

4项目水土保持措施
4.1 防治分区划分
根根据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施工方式及水土流失影响等因素,将项目建设区划分为建筑物区、道路广场区、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淤泥晾晒场。
表4-1 拟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
水土流失防治分
占地面积
(h?O)
分区组成
建筑物区
0.27
包含业务大楼、污水泵房及废弃物暂存点、门
房、篮球场
道路广场区
0.57
项目内道路和地面停车位
绿化区
0.50
地面绿化区域
施工生产生活区
(0.07)
施工生产生活区
淤泥晾晒场
(0.20)
淤泥晾晒场地
合计
1.34
4.2分区防治措施布置
4.2.1建筑物区
经现场勘查,目前地块主体工程均已施工完成。为考虑后期施工,本方案在本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设计情况如下:
(1)临时措施
①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施工期间,方案补充地块施工围墙内侧基坑周边地表临时排水沟及沉沙池等临时排水设施,收集场内地表雨水。临时排水沟工程设计如下:
a.最大洪峰流量计算
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洪峰流量计算见公式4.1。
Qm=16.67φqF (4.1)
式中:Qm-最大洪峰流量,m3/s;
q-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
φ-径流系数,取0.7;
F-排水沟上游坡面汇水面积,k?O;
本方案利用标准降雨强度等值线图和有关转换系数,按4.2公式计算降雨强度:
式中:
95,10-5年重现期和10min降雨历时的标准降雨强度,查中国5年一遇10min降雨强度q5,10等值线图,得到荆州市q5,10值为1.73mm/min;
Cp-重现期转换系数,为设计重现期降雨强度qp同标准重现期降雨强度95的比值(qp/q5),本方案临时排水工程设计按10年重现期进行计算,转换系数为1.17;
Ct-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降雨历时t的降雨强度qt同10min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q10的比值(qt/q10),本方案临时排水工程设计按60min 降雨强度计算,查C60表可知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0.30;
通过4.2公式计算可知,q值为0.607mm/min。经分析,本项目场区临时排水口有2处,分别与地块南侧及西侧市政管网现状雨水井顺接,四周均建有施工围墙,根据测算,临时排水沟最大汇水面积为0.54h?O,通过4.1公式计算,临时排水沟最大洪峰流量为0.038m3/s。
b.临时排水沟断面尺寸计算
临时排水沟尺寸参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续排引水工程》(GB/T16453.4-2008),排水沟断面尺寸采用如下公式4.3确定:
A=/(4.3)
式中:
A-排水沟过水断面面积,?O;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i-截(排)水沟沟底比降,取0.003。
其中4.3公式中谢才系数C采用公式4.4确定:
C=/R1/6(4.4)
式中:
R-水力半径,m;
n一粗糙系数,砖砌排水沟,砂浆抹面,取0.015;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临时排水沟拟采用矩形砖砌排水沟,砂浆抹面,根据公式4.3计算,场区各临时排水沟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见表4-2。
表4-2临时排水沟断面尺寸计算成果表
项目名
最大洪
峰流
(m3/s)
设计流量
能否
满足排水
要求
底宽
(cm)
(cm)
设计流量
(m3/s)
临时排
水沟
0.038
30
30
0.003
0.071
满足
通过计算,本区临时排水沟断面尺寸为30cmx30cm,断面均为矩形,采用M7.5浆砌砖砌筑,砂浆抹面,临时排水沟长50m。
为了降低外排雨水泥沙量,方案拟在排水沟出口处及衔接处增设沉沙池,沉沙池尺寸为2.0mx1.0mx1.0m(长x宽x深),采用M7.5浆砌砖砌筑,砂浆抹面,本区共布设沉沙池2处。施工期间,定期对沉沙池内沉淀的泥沙应进行清理。
建筑物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细表4-3。
表4-3建筑物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6.2
4.2.2道路广场区
根据现场踏勘,目前项目道路广场尚未开始建设,仅只进行了场地平整5324?O,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区主体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有雨水管道415m,车辆清洗池1座。后续施工过程中,本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设计情况如下:
(1)临时措施
①临时排水沟
本区方案拟在道路广场区布设临时排水沟,主要用于与建筑物区排水沟顺接,最终排入雨水管道,不增设沉沙池,沉沙池使用建筑物区沉沙池。本区排水沟断面尺寸与建筑物区一致,断面尺寸为30cmx30cm,断面为矩形,采用M7.5浆砌砖砌筑,砂浆抹面。
②临时苫盖
施工期间,除道路占压区域外,其他裸露区域均采取临时苫盖措施,临时苫盖面积1000?O。
表4-4道路广场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
m3
810
2
临时措施
2.1
临时排水沟
长度
m
453
方案新增
挖方量
m3
244.62
M7.5浆砌砖
m3
203.85
2.2
沉沙池
数量
2
挖方量
m3
12
M7.5浆砌砖
m3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程措施
1.1
雨水管道
m
453
主体已有
2
临时
措施
2.1
临时排水沟
长度
m
90
方案新增, ,
挖方量
m3
48.6
M7.5浆砌砖
m3
40.5
2.2
临时苫盖
?O
1000
2.3
表土剥离
m3
1110
2.3
车辆清洗池
数量
1
主体已有
4.2.3绿化区
根据主体设计,场区地面景观绿化面积为0.50h?O。经现场勘查,目前项目区绿化尚未开始建设。后续施工过程中,本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设计情况如下:
(1)工程措施
①表土返还
, , 施工后, 期,场区剩余表土全部回填至地面绿化区域,项目回填表土1920., 00m3。②土地整治
绿化区域表土返还后,需按绿化设计标高、植被生长需求等情况,对绿化块地进行整治,本项目土地整治面积为绿化面积,共计0.50h?O。
(2)植物措施
项目运行期间,应对场内绿化块地采取幼林抚育措施,使场内植被能达到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要求,幼林抚育面积为0.50h?O。
施工期间,绿化块地排水利用其他区排水沟,本区不新增排水措施。绿化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细表4-5。
表4-5绿化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程, 措施
1.1
表土返还
m3
1920
方案新增
1.2
土地整治
h?O
0.50
2
植物措施
2.2
地面绿化
?O
5000
主体已有
2.1
幼林抚育
h?O/年
2
方案新增
4.2.4施工生产生活区
根据现场踏勘,在项目西侧设有一处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0.07h?O,本项目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内设有临时排水沟,排水沟与建筑物区排水沟顺接,最终排入雨水管道,不增设沉沙池,沉沙池使用建筑物区沉沙池。新增临时排水沟30m。
(1)临时措施
①临时排水沟
方案拟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原有临时排水沟基础上新增30m排水沟,与建筑物区临时排水沟顺接,最终排入雨水管道,不增设沉沙池,沉沙池使用建筑物区沉沙池。本区排水沟断面尺寸与建筑物区一直,断面尺寸为30cmx30cm,断面为矩形,采用M7.5浆砌砖砌筑,砂浆抹面。
施工生产生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细情况见表4-6。
表4-6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临时措施
1.1
临时排水沟
长度
m
30
方案新增
挖方量
m3
16.2
M7.5浆砌
m3
13.5
4.2.5淤泥晾晒场
根据现场踏勘,在项目中央花园处设置临时淤泥晾晒场,占地面积0.45h?O,该区域与建筑物区相连,考虑建设少量临时排水沟30m与建筑物区排水沟相连,共用沉砂池不另设沉砂池,同时增加临时苫盖800?O。
(1)临时措施
①临时排水沟
方案拟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原有临时排水沟基础上新增 30m 排水沟,与建筑物区临时排水沟顺接,最终排入雨水管道,不增设沉沙池,沉沙池使用建筑物区沉沙池。本区排水沟断面尺寸与建筑物区一直,断面尺寸为30cmx30cm,断面为矩形,采用M7.5浆砌砖砌筑,砂浆抹面。
淤泥晾晒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细情况见表4-7。
表4-7淤泥晾晒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临时措施
1.1
临时排水沟
长度
m
30
方案新增
挖方量
m3
16.2
M7.5浆砌
m3
13.5
2
临时苫盖
?O
800
4.3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本项目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及主要工程量如下:
(1)建筑物区
工程措施:表土剥离810m3;
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453m,沉沙池2个。
(2)道路广场区
工程措施:雨水管道453m;
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90m,临时苫盖1000?O,车辆清洗池1个。
(3)绿化区
工程措施:表土返还1920m3;
植物措施:地面绿化5000?O,幼林抚育0.5h?O。
(4)施工生产生活区
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30m。
(5)淤泥晾晒场
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30m,临时苫盖800?O。
4.4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安排遵守“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总体上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按照该原则,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工期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新增水保措施同时进行,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见图4-2。
图4-2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横道图
项目各称
月份
2021
2022
10
11
12
1
2
3
4
5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准备
基础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
竣工验收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道路广场
雨水管道
表土剥离
?????????
临时苫盖
?????????????.
车辆清洗池
..?.
施工生产
生活区
临时排水沟
??????
淤泥晾晒
临时排水沟
?????????
临时苫盖
?????????.?..
??????????????
???????.???????????
绿化区
表土返还
???????????????
????..
地面绿化
幼林抚育
建筑物区
表土剥离
????????
临时排水沟
????????
沉沙池
?????????

5水土保持监测
5.1监测范围与时段
5.1.1监测范围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固定,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面积为1.34h?O。
5.1.2监测时段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价标准》的规定,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具体分为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试运行期两个时段。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共7个月。
5.2监测内容、方法及频次
5.2.1监测内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等。
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①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植被等自然影响因素;
②项目建设对原地表、水土保持设施、植被的占压和损毁情况;
③项目征占地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
④项目临时堆土场的占地面积、临时堆土量及堆放方式。
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①水土流失类型、形式、面积、分布及强度;
②各监测分区及其重点对象的土壤流失量。
3、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①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造成危害的方式、数量和程度;
②对市政管网的危害,有可能进入管网的泥沙情况。
4、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①植物措施的种类、面积、分布、生长状况、成活率、保存率和林草覆盖率;
②工程措施的类型、数量、分布和完好程度;
③临时措施的类型、数量和分布;
④主体工程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展情况;
⑤水土保持措施对主体工程安全建设和运行发挥的作用;
⑥水土保持措施对周边生态环境发挥的作用。
5.2.2监测方法及频次
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价标准》(GB/T51240-2018)的相关监测要求,本项目各监测内容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及频次见表5-1。
表5-1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频次
气象水文资料
查阅资料
每月1次
地形地貌状况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
整个监测期监测1次
地表组成物质
实地调查
施工准备期和试运行期各监测1次
植被状况
实地调查
施工准备期前测定1次
地表扰动情况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
每月监测1次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
每月监测1次
临时堆土
实地量测、查阅资料
正在使用的临时堆土场每10天监测
1次;其他时段每季度监测1次。
水土流失类型及形式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
每年1次
水土流失面积
实地调查
每季度1次
土壤侵蚀强度
查阅资料
施工准备期和监测期末各1次,施
工期每年1次。
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不
同时段的土壤流失量
集沙池法
每月1次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实地调查、实测法、
询问
事件发生后1周内
植物类型及面积
实地调查
每季度1次
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
状况
实地调查
每年1次
郁闭度与盖度监测
实地调查
每年1次
林草覆盖率
实地量测
-
工程措施的数量、分布
和运行状况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
重点区域每月1次;项目区每季度
1次
临时措施实施情况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
每季度1次
5.2.3监测点布设
根据上述监测方法,本项目监测过程中共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位5个,其中集沙池法监测点1个、实地调查法监测点4个。监测过程中的查阅资料、询问、实地量测等方法均不设置固定监测点。项目防治分区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见表5-2。
表5-2 项目各分区水土保持监测点统计表
项目分区
水土保持监测点
合计
集沙池法
实地调查法
建筑物区
1
1
道路广场区
1
1
绿化区
1
1
施工生产生活区
1
1
淤泥晾晒场
1
1
合计
1
4
5
5.3 监测条件和成果
5.3.1监测条件
(1)监测人员配置
本项目由建设单位自主进行监测并成立监测小组,监测小组由2名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其中工程师1人,监测员1人,负责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日常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做好记录进行汇总,编制季报并在工程建设期间将水土保持监测季报在其官方网站公开,同时在业主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公开
(2)监测设施和设备
为准确获取各项地面观测及调查数据,水土保持监测必须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先进仪器设备,使监测方法更科学,监测结论更合理。本水土保持监测设备主要由监测单位自备,主要有全站仪、手持式GPS、照相机、录像机、电子天平、烘箱等,以及易耗品如量筒、量杯等,详见表5-3。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血站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