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金寨县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县全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相关产业主动融入旅游元素,形成“+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视察金寨重要讲话精神,为认真落实市党代会提出的奋力打造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紧扣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目标,找准思路定位,把握工作着力点,突出各方面要素及功能“+旅游”的配套提升,切实把我县旅游业打造成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主要目标
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和“一轴、两核、三环、四区”的金寨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深入开展“+旅游”融合发展落实工作,实现由“旅游+”向“+旅游”转变,切实解决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凝聚起金寨全域发展的强大合力,真正实现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
三、主要任务
(一)农业+旅游。以农庄、村落、郊野、稻田、果园、茶园等环境为依托,挖掘和展现乡村民俗、民风文化,配套景观标识、游步道、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特色餐饮+农业庄园+乡村文化+农业体验+乡村度假新模式,推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田园综合体、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庄、休闲农园等精致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茶美中心、各乡镇)
(二)交通+旅游。围绕我县旅游资源,构建“快进慢游”全域旅游交通网络,打通通向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深化开展“六路同建”行动,将连接景区路、村道、乡道、县道、省道、国道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优先对通往和连接景区的主干道进行提档升级,所有乡村道路因地制宜修建观景和停车场所,推进梅山湖、鲜花湖旅游码头建设,对两湖现有的水路客运旅游运输企业、客渡运实施整体收购兼并重组,统一经营管理,确保“交通+旅游”快速发展。按照旅游规划,推动公路服务区建设,完善主要景区、景点旅游专线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红岭公路路肩香化、美化工程,重点打造特色景观小品及停车区,逐步实现中国红岭公路彩色化、功能化,切实营造舒适优美的公路风景带。加强对公交、出租车等驾驶人员培训,使其成为金寨旅游宣讲员。(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各乡镇)
(三)林业+旅游。依据批复的《金寨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预留旅游发展空间,科学编制天马自然保护区各类规划,结合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富民新模式。重点开发森林探险游、避暑森林生态游、森林体育游、森林养生游、休闲度假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旅游产品,推动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乡镇)
(四)教育+旅游。依托我县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址及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全方位开展好红色研学等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教育内容需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常态化。建设10个以上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5条以上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编制简易金寨旅游知识读本,让学生了解金寨旅游,努力成为金寨旅游义务宣传员。(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各乡镇)
(五)工业+旅游。探索我县“工业+科技+创意+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绿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以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选择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如雅迪、阳光照明等,利用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过程等资源,设置游客参观廊道,开发集“生产-加工-制造-展销-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提高知名度。(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县科商经信局)
(六)水利+旅游。在实施水利工程过程中,从生态着眼规划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必须考虑旅游步道、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游客休息区等旅游设施,将水利工程打造成“流淌着的旅游景区”。提升现有水利风景区品质,创建新的水利风景区。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各乡镇)
(七)城镇化+旅游。推进我县城镇“净化、绿化、香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镇综合建设管理水平,为全域旅游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大力实施“一带一品、一域一色”战略,将特色城镇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把地域文化特色与城镇标识、公共空间、文化街区等城市景观风貌、功能布局紧密融合,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结合我县红色文化底蕴,在县城高速下道口、火车站、汽车站、重要红色旅游景点等处增加标志性红色主题雕塑,在城区道路、街区、公园、景区、节点等重要地段进行红色文化氛围规划、营造,打造红色氛围浓厚的革命老区形象。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新老城区公厕进行改造,升级为高品质旅游厕所。完善各乡镇的旅游服务驿站、旅游厕所、休憩节点、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配套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县规划中心、县住建局、县重点工程处、县城管局、县委宣传部、各乡镇)
(八)中医药大健康+旅游。依托“西山药库”资源优势,建设一批融中药科普、养生文化与田园风情、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旅游工厂,建设一批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和健康食品可视化生产车间,展示高端健康产品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吸引客商客户参观,结合地道药材开发一批养生药膳美食,促进金寨中药品牌推介与营销,同时带动旅游,达到药旅融合、相互促进的效果。(责任单位:县中药产业中心、县卫健委、各乡镇)
(九)其他+旅游。财政部门要把旅游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统筹整合旅游、农业、交通、水利、乡村振兴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辐射和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县发改委要将“+旅游”融合发展优先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政府工作计划,积极争取各类旅游发展项目;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要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林地使用等相关规划和旅游项目落地中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探索和创新旅游供地方式和政策,切实保障旅游用地,以确保旅游项目能及时落地;规划部门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做到村镇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规划要有全域旅游的专项图层,做到一个全域旅游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市监部门要推动建立旅游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环保、供电、通信、消防、文旅体、交通、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营造绿色、舒适、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宣传部门要利用好新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旅游农特产品;电商中心要组织县内外网络达人营销全县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委、县投创中心、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规划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局、县公安局、县供电公司、县消防大队、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商经信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
四、实施步骤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部署启动阶段(2021年11月-12月)
成立县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围绕“+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制定方案,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
第二阶段,推进落实阶段(2022年元月-12月)
县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金寨县全域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协作、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真正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阶段(2023年元月)
县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领导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建立“+旅游”长效机制(长期坚持)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把建立“+旅游”长效机制落实到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城镇发展和产业发展中去,真正形成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旅游”融合是我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快推进旅游富县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县相关产业主动融入旅游实现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旅游”是要求各部门在结合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将旅游元素融合到产业发展中,在重新整合资源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与旅游融合发展。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树立全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盘棋”思想,充分认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重视程度,摆上重要日程,真正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二)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方案要求,起草各自的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每项工作的具体完成时限,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标准、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具体责任。涉及到需要多部门配合的,主动沟通协调,严禁推诿扯皮。把每一个步骤做实,把每一个环节做细,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坚持做到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进一步激发动力、凝聚活力、形成合力。
(三)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将此项工作纳入各责任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个性工作中,县委督查办适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