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21年)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21年)

1 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基本情况。学校全称: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址:江苏省沭阳县常州路57号。性质:是一所市直公办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直属分院。学校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152022.8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3785.09万元。

一训三风。校训: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定),校风:进取、和谐;教风:守正、拓新;学风:尚志、笃行。

办学宗旨与思路。实施“课程兴校”战略,形成了“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弘毅”精神理念体系、“追求需求,为生活而学习”办学目标理念体系、形成“高职发展为主,中职和继续教育发展为辅”的办学格局。

发展规划与落实情况。在校生3700余人,拥有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与检修、美术设计与制作3个省现代化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2个省级示范专业,美术设计与制作1个省级特色专业,酒店服务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4个省级品牌专业,建有旅游管理、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3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数控、电子、汽车工程、计算机、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电子商务7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学校章程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充分认识章程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落实中、高职院校章程审批制度。严格遵循章程制订程序,充分调动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科学有效地制订章程。认真对待章程起草工作,提高章程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完善章程文本建设。强化章程的监督程序,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组成的章程建设监督机构,负责章程监督。

办学特色及成果。近年来,通过“校风建设年”“规范管理年”“质量提升年”“师资建设年”“特色建设年”连续的主题建设,学校在理论建设和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金牌奖、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学校荣获“全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宿迁市先进职教教科研基地”“宿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联院教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8年荣获全市职业学校办学实绩考核第一名,连续8年荣获市教育局目标考核一等奖。

1.2学生情况

在校生规模:今年在校生数为3761人,比去年增加了488人,增加率为14.9%。

招生规模:今年招生数为800人,比去年减少了500人,减少率38.5%。

毕业生数规模:今年为610人,比去年减少132人,减少率17.8%。

学生结构、巩固率:在校生以三年制中专和五年一贯制大专为主,在校学生学额巩固率95.3%。

学校培训规模:目前,我校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1634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在籍生557人;承担各种技能培训1232人次,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培训规模及人数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1.3教师队伍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218、教职员工总数252、专任教师总数235,师生比1:16。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任教师人数71人,比去年增加1人,高级职称占比30.2%,与去年持平。校内兼课教师36人,占比15.3%,比去年有所提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92人、占比39.15%,与去年持平。双师型教师141人、占比60%,与去年持平。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市“135工程”培养对象3人,现有省职教领军人物4人。市名校长2人,市职教领军人物4人,市学科带头人5名,市骨干双师9人,市领军人物4人,市骨干教师17人。

1.4设施设备

生均校园占地面积153.5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0.42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0064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拥有纸质图书6.9万余册、生均纸质图书数量18册,电子图书存储量300G。实习实训室建设合理,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德育工作情况。拥有省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数1个。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育管理人员为110人,其中思政专任教师16人,校班主任工作室1个。

积极拓展育人途径。把握育人五大环节展开德育工作,“思政教育环”“养成教育环”“社会实践环”“活动育人环”“德育平台环”五环协同并进,深度育人。学生德育工作在市德育视导中获得优秀;建成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3个,校外1个。开展了“合理使用手机,绿色使用网络”“绿色健康心理”“绿色生态环保的健康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同行”“建国70 年,我为你献礼”“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学习红旗渠精神”等8个主题活动与“校园欺凌的危害”“文明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学工匠精神做新时代匠人”等35个主题班会;省级“讲宪法 学宪法”决赛获得一等奖1项;2021年学生拍摄的两部微电影《青春向党一起学党史》《写给2035年的自己》分别获得省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全体学生思想稳定,政治上要求进步。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在校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技能课学习水平,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均达100%,与上一年度相比无变化。体育课专任教师数11人、美育课专任教师数17人,与去年持平。

在第十一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中获得9个优秀作品,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在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个;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3个;在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1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15个。在“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上,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暨“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宿迁市初赛上,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第32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2020年度宿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

今年优秀学生典型人数为128人,比去年增加了6个。

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87%,略低于去年1个百分点;毕业率为100%;无违纪违法行为。

依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98.2%的毕业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上一年度获取率相差不大。

2.2技术技能

我校共有4个省级技能考点:机电类、酒店服务类、美术类、计算机网络类、表演类;2021年,我校考点承担929名考生笔试、机试,美术设计与制作、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汽车车身修复等6个专业技能考试任务。

把技能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并且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校每学期举行技能考核,人人过关。

2.3在校体验

理论学习满意度92.3%、专业学习满意度91.8%、实习实训满意度91.5%、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1.2%、生活满意度达95.3%、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8.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7.2%。

2.4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资助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资助学生标准按时发放助学金,按国家规定每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相关经费作为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困生补助、奖助学金等专项补助。今年发放学生助学金共121万元,比去年减少了58万元。

2.5就业质量

2021年学校毕业生共247人,升学35人,初次就业率85.43%,年终就业率100%。不断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2021年达到85.32%,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分专业就业率达96%,对口就业率达83%,学生入职后到手薪资达3300元/月以上。创业人数达23人,较以往有增加趋势,毕业生满意度一直在90%以上,学校注重学生的继续升学,84名同学参加专转本考试,录取35人,录取率41.67%,在全省参考学校中名列前茅。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孵化创业园,创建科学、高效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就业工作质量。

2.6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政策,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社会实际,积极组织各种就业创业活动,使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毕业生一年的就业稳定率达90%以上。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及迁移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均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学习标兵及优秀员工,还有徐敏栋、陈鹏阳、王久、赵猛阳、章林林等一批创业能手以及方雪、魏良万、黄婷婷等就业典型。

2.7升学情况

我校通过通过职教高考升学人数382人,对口单独招生人数为382人。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人数为1人,比2020年减少1人。升入本科院校人数为1人,比2020年减少1人。升入高职高专院校人数为1人,比上一年度减少1人。五年制高职升本人数为34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0人。

3.教育教学

3.1专业建设

规范专业设置。面向需求建专业,立足基础创特色。学校建立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深入本地企事业用人单位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力求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需求相结合。结合地方产业结构以及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规划,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专业方向调整与优化。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美术设计与制作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成机器人省级职业教育体验中心、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市级职业教育体验中心、电子商务市级“教学做合一”实验点。建成美术设计与制作、机电技术应用市级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智能制造校内实训基地,与江苏源航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美术设计与制作、酒店服务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6个省级品牌特色示范专业,拥有数控、电子、汽车工程、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10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近三年,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了专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多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

3.2教学改革

1.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基本为所有班级配备了多媒体一体机,教师可以方便地展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另外已经建成移动录播系统及1个配有录播系统的录课教室,18个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机房,配备教学用计算机1400多台。校园网络出口在先前的电信20M、移动500M光纤和100M教育城域网专用光纤的基础上,今年又与电信合作将出口带宽提升到1000M,实现了千兆光纤进校园。目前校园网已发展成为性能优良、功能完善的校园公共信息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服务。已经开发并使用校园网站(门户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数字校园(教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模块)、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等软件系统。这些软件系统都正常运行,基本符合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学校于2019年5月顺利通过省智慧校园评估,被认定为第四批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学校拥有门户网站、数字校园、资产管理系统、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一卡通、轻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等应用与服务平台,其中数字校园平台整合了办公系统、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在线考试等子系统。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可以实现单点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门户网站和数字校园平台均可以对用户分角色进行权限管理,还建立了教科研等二级网站。除了门户网站外学校还开通了微信企业号、微信公众号、QQ校园号等多渠道的信息发布互动平台。

学校办公系统具有工作流设计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设置工作的步骤、经办人、工作表单等,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目前学校正常使用收发文、设备报修、教职工请假、调停课等三十多个流程。工作流的使用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为教职工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学校已初步建成一卡通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了车牌自动识别、门禁管理、教职工考勤、食堂消费等场合,更好地服务了广大师生。

学校近三年通过自投、与沭阳电信公司合作共建的方式共投入近8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内部有线网络光纤到达教学、办公、实训、生活等区域,无线网络覆盖教室、实训室、办公室、宿舍和食堂。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应是学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网络有线电视终端点和网络语音广播终端已经布置到所有办公区域和教室。

数据中心机房以国家机房建设标准B级进行建设,面积达到80平方米,并进行分区管理,采用静电地板结构。包含精密空调,动环和消防系统、UPS电源系统等。其中UPS电源支持数据中心所有设备3个小时以上的连续离线供电。学校建有海康威视全数字化的网络安防监控系统,完成监控数字化、统一管理。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配有两个高清摄像头,校园公共区域配有超清摄像头,实现全校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设置、调整、更新专业,引领行业发展。各专业遵循省、联院下发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标准,通过专业协作委员会、行业协会等共同研讨,并结合地区特色、学校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行滚动修改,制订出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立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通,编制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各专业每年通过市场和企业调研,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参照主管部门下发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适应学生发展的专业课程。

2.课程及教法改革。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对各个实验及实习环节,根据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及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统一规定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实习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能力训练和社会实践五个部分,使其构成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完整体系,并对每一环节、阶段应培养的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配有相应的课时、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使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积极构建和实施教法改革,创新教学办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借助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学校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步伐。学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工学结合内涵的认识,抓住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积极开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建立与校内专业相衔接的校外实训基地,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近年来重点与本地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本地化,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同专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实训基地,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同轨班级,要求统一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集体开发课件、统一教案内容、统一作业布置、统一试题和评价方式、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推进“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共申报10项X证书项目,其中通过8项,分别是: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民航旅客地面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游戏美术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于2016年获批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宿迁市唯一)。项目实施以来,对照试点工作任务书,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20年10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同时,学校积极申报并扎实推进动漫设计、电子商务、汽车车身修复3个专业的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正在有序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市级“教学做合一”教学实验点工作。

3.3队伍建设

1.教师培养培训。积极调研,主动完善,整体规划,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制定《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和《教师培训规定(试行)》,保障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认真执行已出台的师资培养和进修激励制度,把培养落到实处。加大“外培”,辐射培训效益。积极组织教师下企业锻炼及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培训人数逐年增多。学校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2021年我校7个教师团队在省教学大赛中全部获奖: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2.教师团队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内培、外引、横联”为主要工作思路,完善《师资建设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建成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社会影响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类型优秀教师团队。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加强“双师型”技能培训,通过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支持“双师型”队伍建设。

3.名师培养。实施职教“名人工程”,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沈晓昕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工作室4个:吴维煊数学工作室、庄金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翁自勇计算机应用技术名师工作室、沈晓昕名师工作室;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庄金雨技能大师工作室、郭小光技能大师工作室;省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质量保证

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滚动修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引入社会优质教学资源,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开放的教学实践环境。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完善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选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对各个实验及实习环节,根据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及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统一规定实践教学。

从学生入学起,学校即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三图”(就业岗位图、岗位能力图、课程体系图)、“四表”(课程安排表,实训安排表,技能考核表,见、实习安排表),编印各专业教学规范手册,下发给学生和相关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各阶段的安排,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初步规划职业生涯蓝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学习,进一步理解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正确把握教学进程,并严格执行“四表”等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实训、技能考核和见习、实习。

我校认真执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省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标准,严格执行省联院下发的各大专专业课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教育部下发的中职课程各专业课程标准,相关编制、调整、审批手续完备。学校现已建立了大专各专业课程标准、中专各专业课程标准。教师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教务处定期对课程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为了突出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改变了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包容性为特征的课程评价体系(学分补充制度),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渠道多途径化,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举、校内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并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建成校园综合监控系统和激励考核平台。根据一日常规,检查人员深入每个区域,将督查工作延伸到课堂内外,覆盖到各个时段,查看到每个班级、实训室。整合了督导室、教务处、学工处、团委、保卫科、宿管科、学生会等力量,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工作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协作,迅速完成问题核处、通报编辑、申诉处理等工作。将量化考核结果与系部、班级、教师、学生评优、评先挂钩。将量化考核结果和教师、班主任津贴挂钩。将督查人员履职情况与督查人员岗位津贴挂钩。

学业水平考试。2020年学考文化基础课考试人数为362人,比上一年减少了495人(五年制高职学生未参加考试),学考文化基础课考试合格率为91%,比上一年降低了5%;2020年参加学考专业技能考试人数为362人,比上一年减少了495人,学考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率为89.7%,比上一年降低了9%。

教学诊改。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诊改的各项工作,让“诊改”落地生根,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学诊改的第一线,组织了由专家、名师、拔尖人才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对上课的每位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指导。

3.5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管理队伍数量结构合理,责权明晰、精干高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同轨班级,要求统一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集体开发课件、统一教案内容、统一作业布置、统一试题和评价方式、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推进“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2.学生管理。管理体制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育人管理格局形成。管理职责明晰,全体德育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学生管理职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德育监督保证作用,学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与计划。以智慧管理平台为依托,将教育教学管理具体化、数据化、实用化,打造“互联网+德育”平台,描绘学生成长轨迹。

3.后勤管理。规范有序,成立后勤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后勤管理高效运行,保障及时有力。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积极有效地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继2019年与宿迁阿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宿迁博远人才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后,2020年与江苏源航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就招生、师资与教学、学生管理、基地建设以及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加强教师校企合作能力建设。通过深入访企问企,力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企业产业升级、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对接地方新型产业发展项目四个方面主动作为,主动做好“学校对接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学生对接工作岗位”四层对接,主动促成校企技术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提升校企融合力。

部分合作企业目录

序号

合作单位名称

合作开始时间

主要合作专业

1

无锡锡州花园酒店

2014.12

酒店服务与管理

2

沭阳县花香旅行社

2013.10

酒店服务与管理

3

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4.11

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

4

江苏苏鹰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4.11

汽车运用与维修

5

京东集团

2012.06

电子商务

6

领测国际(北京)有限公司

2011.05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设计

7

瑞声科技(沭阳)有限公司

2013.06

应用电子技术

8

宿迁天韵传媒有限公司

2012.06

计算机平面设计

9

宿迁朗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8.04

动漫游戏

10

宿迁博远人才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19.03

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1

宿迁阿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9.03

工业机器人、无人机

12

山东中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9.04

计算机应用技术

4.2现代学徒制

与苏州丰川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展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立健全了双导师的选拔、培养、激励制度,构建了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徒在岗学习安全制度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实训课堂管理工作规范》《现代学徒制学徒在岗学习安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制定了《CAD/CAM软件应用技术》《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等10余门课程标准,编写了电工、车工、钳工等校本教材,确定带徒企业师傅标准,明确职责和待遇,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成果丰硕。

与宿迁朗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展了动漫设计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共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职业标准等方面共同研讨,重点开发了《设计素描实训》《着色初、中、高级(paintman)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并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建成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4.3学生实习实训

建成美术设计与制作、机电技术应用市级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智能制造校内实训基地,与江苏源航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多年来由于学生技能强、素质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苏鹰集团、无锡锡州花园酒店、宿迁朗艺文化传媒、宿迁阿尼教育科技等多家企业主动到校设立定向培养班级,挑选各专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定向实习和就业。依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98.6%的毕业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4.4集团化办学

学校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步伐。学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工学结合内涵的认识,抓住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积极开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建立与校内专业相衔接的校外实训基地,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社会贡献

5.1人才支撑

学校近年来重点与本地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本地化,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同专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实训基地,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服务贡献,2021年本地就业率达58%。

5.2社会服务

重视职业体验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学校正积极创建机器人、汽车维修与保养及美术设计与制作三个省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

开展在籍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557人,2021年新退役军人自主创业适应性培训97人,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13人。

5.3对口支援

深入乡村开展精准扶贫活动。30多位党员干部深入挂钩的乡村,开展“访贫问苦、扶贫调研”活动,帮助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5.4服务抗疫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努力把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细落实,牢牢守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零感染”底线,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校督导室结合职责常态化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各系部、科室疫情防控工作专班高效运转,明确岗位责任,切实把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6.国际合作

引进国(境)外行业标准、课程标准数各2个。2012年以来,学校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帮助下,引进境外NIIT优秀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的高级技能型软件人才50人。2013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新起点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2015年起,与日本Q-TEC株式会社合作,联合培养动漫专业人才。

7.举办者履责

7.1经费保障

年生均财政拨款14000元,比去年增加1000元;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1900元、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12100元。

7.2政策措施

宿迁市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督查和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宿迁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宿办发〔2019〕40号),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保障,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对相关政策学习,制定相关制度,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内培力度,引导教师转型,组织好青蓝工程结对,积极对上争取编制,招聘专业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需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师资队伍需进一步优化。需通过校企融通、内培外引、自主成长+引领促进等途径,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大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适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

标签: 职业技术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