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辽宁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项目招标公告

2022年度辽宁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项目招标公告

公告信息
公告标题: 2022年度辽宁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项目招标公告 有效期: 2021-11-30 至 2021-12-07
撰写单位: 辽宁新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2022年度辽宁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项目)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2022年度辽宁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辽宁政府采购网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2月21日 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JH21-210000-72552
项目名称:2022年度辽宁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项目
包组编号:001
预算金额(元):3,339,000.00
最高限价(元):3,339,000.00
采购需求:

一、运维概述

1、运维服务时间:运维期限为一年(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各站点实际运维开始时间以实际交接时间为准,运维天数不足365天的站点,运维费依据实际运维天数和考核结果支付。

2、运维服务范围:站点内所有监测仪器、气象仪、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防监控设备、辅助设备、站房、供电、防雷等全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故障维修、耗材和易损件更换、年度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检定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及承担站房租赁、电力和网络通讯费用(此部分费用提供发票或收据即可)。供方的运维工作须接受需方的质控检查和考核,确保各监测仪器稳定运行、数据传输正常。

3、供方负责运维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气象仪器、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设施五部分。其中,监测仪器主要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采样系统及能见度监测仪。质控设备主要包括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气象仪器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五参数监测仪器。辅助设备设施主要包括UPS、制冷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系统、子站站房、安防设施等。

二、机构、人员、车辆及设备配备要求

★1、站房的场地租赁费、站房租赁费、电费和通讯费,以及站房基础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费全部由供方承担,并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

2、供方在项目履约地内任意一个城市设立质控实验室,用于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量值传递、校准和性能审核,对检修后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建成质控实验室,并向需方报备。

质控实验室基本要求如下:

l 实验室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l 应采用密封结构,设施缓冲间,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实验室;

l 应安装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高于80%RH;

l 供电电源电压为220V,电压波动不能超过±10%。实验室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l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气排出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l 应至少配备质控用常规六参数监测仪、零气发生器、多参数动态校准仪、质控用标准气体、2台臭氧传递标准、标定用流量计。

3、供方配备项目负责人、数据审核人员、运维人员等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1人,数据审核人员至少1人,运维人员数量与其负责运维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3。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以上人员,并向需方报备,运维期间若有更换及时报备。具体要求如下:

l 运维人员应为专职人员,不允许参与本项以外的工作,特别是本项目以外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

l 运维人员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或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空气自动监测上岗证,未取得以上资格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站点运维工作。

★4、运维期内,供方应选派1名专职人员协助需方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相关业务工作,该人员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需方有权要求更换;办公地点为需方单位所在地,该人员不得承担供方的工作任务;供方承担该人员的交通、用餐、差旅、办公用品等费用;该人员工作时间与需方工作时间相同,期间未到岗工作的(包括因事因病、休假等原因未到岗),每个工作日扣减运维费300元,在支付运维费时累计扣减。

5、供方配备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

6、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设备:每个站点配备标准气体1套,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一级标准气体;流量计套数(每套至少包括大、小两个量程)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一级压力计、一级温度计和一级湿度计至少配备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质控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7、供方须提供至少4套备机,每套备机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备机监测原理须与原机匹配,气态污染物备机监测原理为点式分析仪;备机须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备机,并向需方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备机种类、数量、品牌、型号、来源、原理等。

8、供方须为本项目配置子站工控机、气象仪、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至少各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9、供方须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耗材和备件。耗材按照不少于半年的消耗量配置,备件按照至少1年使用量配置。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备品备件和耗材(若无原厂生产的,应经需方评估确认),严禁使用劣质备品备件和耗材。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耗材和备件,并向需方报备。

10、供方须为本项目提供至少3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用于颗粒物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工作,采样器流量为16.67L/min,采样器须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采样滤膜为特氟龙滤膜,需方统一组织采样和称量。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采样器,并向需方报备。

11、供方不得擅自改变站点网络传输方式;如站点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应使用有线网络传输。

12、中标后,应无条件接收需方或需方组织的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2、站点的日常质量管理;

★3、站点的日常安全管理;

★4、站点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5、站点设备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

★6、站点相关辅助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

★7、站点监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与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正常;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站点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联机或手工比对;

9、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或当仪器损坏不能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需方、48小时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使用备机须向需方报备;

10、涉及站点迁移的,供方应做好迁移前后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运维技术要求

1、监测频次及数据传输

监测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连续自动监测,供方在需方指定的数据审核平台上完成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工作。上传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分钟值、小时值、零点跨度校准值、仪器设备状态参数等。

2、运行维护工作目标

供方须建立完善的的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站的运行质量应达到以下指标:

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计算;

各项指标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小时值计)以上;

各项指标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80%(以小时值计)以上;

运维任务完成率100%;

异常情况处理率100%。

3、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供方应遵守需方关于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如运维期间出台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则运维工作要求随之执行最新规定。

保持站房内部环境清洁,布置整齐,仪器设备干净清洁;

检查供电、网络通讯的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站房内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保持在不高于80%RH;

指派专人维护,设备固定牢固,门窗关闭良好,人走关门,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定期检查消防和安全设施;

每次维护后做好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进行维护时,应规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每日运维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远程站点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

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及时赴现场排查异常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需方。在每日6时~23时出现的故障,应在12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在重污染天气、沙尘天气等污染过程结束后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后,应在4小时内开展相应的运维工作;选用专用或合适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对采样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仪器监测数据以及状态参数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根据故障报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

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数据平台,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

每天通过数据审核平台完成对前一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的审核,数据审核报送工作应于每日下午14时前完成,当天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完成数据审核报送的,可顺延一日审核报送,最多顺延二日(如1日产生的数据,应于2日14时前完成审核,最迟在4日14时前完成审核)。届时仍未完成数据审核与报送的站点,将不能报送3日以前的审核数据。

★对于未能按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数据,须于数据产生一周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需方报送书面审核结果及未能按时完成审核的原因。但每月1日16:00前必须将上月所有审核结果报送完毕。

5、每周运维工作要求

每周至少巡视站点1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站点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及有效期。

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

对PM10和PM2.5监测仪动态加热装置及采样总管加热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

检查各监测仪显示的时间是否与工控机时间一致,保证误差在2分钟以内。

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没有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存在明显影响的污染源。

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

检查通讯系统,保证数据传输正常。

更换气态分析仪过滤膜,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

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应及时剪除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完好,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气象仪器及能见度仪的运行情况。

检查颗粒物的采样纸带,如纸带即将用尽,及时进行更换。

检查站房内外环境卫生,及时保洁。

6、每月运维工作要求

清洗颗粒物分析仪切割头,检查颗粒物分析仪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气态分析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校准。

检查颗粒物和气态分析仪管路是否漏气。

检查/更换各仪器颗粒物过滤器。

检查/清洁能见度仪镜头(用湿棉布清洁后用干棉布擦干)。

清洁仪器风扇防尘网。

对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向需方报送上个月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7、每两个月运维工作要求

更换颗粒物分析仪纸带(必要时),进行系统自检。

校准和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的温度、气压和时钟。

用标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校准相关的自动仪器。

8、每季度运维工作要求

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一次。

对颗粒物分析仪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

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站点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

9、每半年运维工作要求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振荡天平法颗粒物仪器更换主路过滤器滤芯、旁路过滤器滤芯和气水分离器滤芯,污染较重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

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

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

对能见度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和校准气象五参数设备。

10、每年运维工作要求

对所有的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有泵组件。

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多点检查。

11、供方应建立站点维护档案要求

将站点的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

各仪器运行维护记录表。

颗粒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气态污染物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

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室内外环境记录。

12、日常运维其他相关要求

每周或视情况更换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用滤膜,必须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当月25日前指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若有变更应及时通知需方。

应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类记录表格交给需方,用于数据复核。

★供方的故障响应时间要求为:当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1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更换与原机同监测原理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管路连接方式和更改仪器参数设置。否则,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3、质量控制要求

供方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①量值溯源要求

供方所使用的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的有证一级标准物质,新购标准气体应做验证实验,形成验证报告。另外,在用标准气体当钢瓶压力低于500PSIG时,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当钢瓶压力低于150PSIG(1.0MPa)时,标准停止使用。新的标气阀应预先进行3次(每次至少24小时)以上的老化后方可使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供方所使用的臭氧校准仪(传递标准)每年进行一次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供方流量校准所使用的流量计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需方要求抽取50%的站点开展颗粒物手工比对,比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比对结束后15日内向需方提交颗粒物手工比对原始记录和比对结果报告。

②日常质量控制要求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安装时、移动位置时、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③异常数据的审核与检验

供方应对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如属于系统或仪器故障,应在24小时内处理并上报需方。

④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各种技术与质量文件均保持现行有效,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或修订,巡检记录、维修记录、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查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均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进行整理归档。

14、系统设备维修要求

①运行维修工作界定

供方负责系统所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维修和部件更换(包括空调设备等附属设施),本服务内容同样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意外丢失和损坏设备的维修或更换。

②设备维修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仪器被修复后,当其检测性能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检验,采用标气测定、颗粒物手工比对等方法进行。

仪器大修后(更换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应按顺序进行漂移实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复性及准确度实验、多点线性实验,并向需方提交相应报告。

15、备机管理及更换要求

备机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备机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使用备机替代原机开展监测前,供方向需方提出书面申请,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书面申请的内容至少包括:拟更换的站点、拟更换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更换原因、更换时间、备机名称型号及序列号、备机最近一次的校准记录;

使用备机开展监测的应于15日内换回原机,备机最长替代时间不能超过60天,若需长久使用备机的单独报需方批准;

原机换回后,先进行必要的仪器性能测试,合格后开展正常监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换回情况和性能测试结果书面向需方报告。

16、安全要求

供方应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运维期间所有站点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均由供方承担,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因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仪器损坏供方不必承担责任。

17、其它要求

运维期间,供方每年须对防雷设施进行一次检定,若检定不合格,整改后再次进行检定,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督考核要求

需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维管理和质控考核,并对检查与考核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达不到运维要求或违规操作的,需方可以扣减相应的运维费,并有权终止运维合同。

(一)监督管理

1、供方应承担监测数据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利用本项目的数据、档案或有关资料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业务联系、数据交换等。否则,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2、运维期间出现调整数据、修改仪器参数、随意改动设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3、运维期间,供方应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考核办法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半年度运维费的主要依据。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单个站点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数据有效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执行,PM1等同于PM2.5

(2)运维期内,有站点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累计3个月未达到月数据有效性规定的或未达到年数据有效性规定的,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3)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仅统计PM1、PM2.5、PM10、SO2、NO2、CO、O3七项监测指标(没有PM1的,按六项指标统计)。

(4)考核时段内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须高于90%(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80%(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5)站点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为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的算数平均值。

(6)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时,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达到数据有效性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就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5%(含)的,得60分;80%(含)-95%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5%);低于80%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站房环境保障效果、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通讯系统维护效果(数据上传发布情况)、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备品备件及质控设备配备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月数据有效性未达到规定的,每次扣5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不予支付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三)其它规定

1、供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方将扣除相应站点当月运行经费:迟报、漏报或不报审核数据的;拖延、阻碍、拒绝质量检查或飞行检查的;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未按要求及时向需方报告的;因工作疏漏,未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的;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2、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供方未达到运维质控要求时,根据对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扣减相应站点当期10%~100%运维经费;如未及时整改,加倍扣款。

3、因站点搬迁、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造成的站点停运,根据累计停运的天数和折合到每日的运维费,扣减相应站点的运维费。

六、关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除以上规定的终止合同条款和要求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方发现供方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投标文件承诺,或供方违规操作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2、供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配备质控设备、技术人员、备品备件、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禁止供方在所运维的区域内承揽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环境空气质量有关的治理、管控、咨询等技术服务,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4、禁止供方包给其他人、机构和部门,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支持监狱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包组编号:002
预算金额(元):3,084,000.00
最高限价(元):3,084,000.00
采购需求:

一、运维概述

1、运维服务时间:运维期限为一年(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各站点实际运维开始时间以实际交接时间为准,运维天数不足365天的站点,运维费依据实际运维天数和考核结果支付。

2、运维服务范围:站点内所有监测仪器、气象仪、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防监控设备、辅助设备、站房、供电、防雷等全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故障维修、耗材和易损件更换、年度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检定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及承担站房租赁、电力和网络通讯费用(此部分费用提供发票或收据即可)。供方的运维工作须接受需方的质控检查和考核,确保各监测仪器稳定运行、数据传输正常。

3、供方负责运维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气象仪器、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设施五部分。其中,监测仪器主要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采样系统及能见度监测仪。质控设备主要包括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气象仪器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五参数监测仪器。辅助设备设施主要包括UPS、制冷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系统、子站站房、安防设施等。

二、机构、人员、车辆及设备配备要求

★1、站房的场地租赁费、站房租赁费、电费和通讯费,以及站房基础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费全部由供方承担,并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

2、供方在项目履约地内任意一个城市设立质控实验室,用于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量值传递、校准和性能审核,对检修后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建成质控实验室,并向需方报备。

质控实验室基本要求如下:

l 实验室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l 应采用密封结构,设施缓冲间,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实验室;

l 应安装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高于80%RH;

l 供电电源电压为220V,电压波动不能超过±10%。实验室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l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气排出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l 应至少配备质控用常规六参数监测仪、零气发生器、多参数动态校准仪、质控用标准气体、2台臭氧传递标准、标定用流量计。

3、供方配备项目负责人、数据审核人员、运维人员等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1人,数据审核人员至少1人,运维人员数量与其负责运维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3。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以上人员,并向需方报备,运维期间若有更换及时报备。具体要求如下:

l 运维人员应为专职人员,不允许参与本项以外的工作,特别是本项目以外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

l 运维人员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或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空气自动监测上岗证,未取得以上资格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站点运维工作。

★4、运维期内,供方应选派1名专职人员协助需方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相关业务工作,该人员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需方有权要求更换;办公地点为需方单位所在地,该人员不得承担供方的工作任务;供方承担该人员的交通、用餐、差旅、办公用品等费用;该人员工作时间与需方工作时间相同,期间未到岗工作的(包括因事因病、休假等原因未到岗),每个工作日扣减运维费300元,在支付运维费时累计扣减。

5、供方配备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

6、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设备:每个站点配备标准气体1套,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一级标准气体;流量计套数(每套至少包括大、小两个量程)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一级压力计、一级温度计和一级湿度计至少配备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质控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7、供方须提供至少4套备机,每套备机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备机监测原理须与原机匹配,气态污染物备机监测原理为点式分析仪;备机须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备机,并向需方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备机种类、数量、品牌、型号、来源、原理等。

8、供方须为本项目配置子站工控机、气象仪、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至少各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9、供方须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耗材和备件。耗材按照不少于半年的消耗量配置,备件按照至少1年使用量配置。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备品备件和耗材(若无原厂生产的,应经需方评估确认),严禁使用劣质备品备件和耗材。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耗材和备件,并向需方报备。

10、供方须为本项目提供至少3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用于颗粒物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工作,采样器流量为16.67L/min,采样器须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采样滤膜为特氟龙滤膜,需方统一组织采样和称量。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采样器,并向需方报备。

11、供方不得擅自改变站点网络传输方式;如站点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应使用有线网络传输。

12、中标后,应无条件接收需方或需方组织的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2、站点的日常质量管理;

★3、站点的日常安全管理;

★4、站点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5、站点设备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

★6、站点相关辅助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

★7、站点监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与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正常;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站点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联机或手工比对;

9、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或当仪器损坏不能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需方、48小时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使用备机须向需方报备;

10、涉及站点迁移的,供方应做好迁移前后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运维技术要求

1、监测频次及数据传输

监测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连续自动监测,供方在需方指定的数据审核平台上完成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工作。上传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分钟值、小时值、零点跨度校准值、仪器设备状态参数等。

2、运行维护工作目标

供方须建立完善的的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站的运行质量应达到以下指标:

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计算;

各项指标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小时值计)以上;

各项指标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80%(以小时值计)以上;

运维任务完成率100%;

异常情况处理率100%。

3、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供方应遵守需方关于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如运维期间出台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则运维工作要求随之执行最新规定。

保持站房内部环境清洁,布置整齐,仪器设备干净清洁;

检查供电、网络通讯的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站房内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保持在不高于80%RH;

指派专人维护,设备固定牢固,门窗关闭良好,人走关门,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定期检查消防和安全设施;

每次维护后做好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进行维护时,应规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每日运维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远程站点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

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及时赴现场排查异常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需方。在每日6时~23时出现的故障,应在12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在重污染天气、沙尘天气等污染过程结束后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后,应在4小时内开展相应的运维工作;选用专用或合适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对采样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仪器监测数据以及状态参数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根据故障报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

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数据平台,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

每天通过数据审核平台完成对前一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的审核,数据审核报送工作应于每日下午14时前完成,当天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完成数据审核报送的,可顺延一日审核报送,最多顺延二日(如1日产生的数据,应于2日14时前完成审核,最迟在4日14时前完成审核)。届时仍未完成数据审核与报送的站点,将不能报送3日以前的审核数据。

★对于未能按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数据,须于数据产生一周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需方报送书面审核结果及未能按时完成审核的原因。但每月1日16:00前必须将上月所有审核结果报送完毕。

5、每周运维工作要求

每周至少巡视站点1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站点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及有效期。

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

对PM10和PM2.5监测仪动态加热装置及采样总管加热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

检查各监测仪显示的时间是否与工控机时间一致,保证误差在2分钟以内。

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没有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存在明显影响的污染源。

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

检查通讯系统,保证数据传输正常。

更换气态分析仪过滤膜,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

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应及时剪除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完好,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气象仪器及能见度仪的运行情况。

检查颗粒物的采样纸带,如纸带即将用尽,及时进行更换。

检查站房内外环境卫生,及时保洁。

6、每月运维工作要求

清洗颗粒物分析仪切割头,检查颗粒物分析仪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气态分析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校准。

检查颗粒物和气态分析仪管路是否漏气。

检查/更换各仪器颗粒物过滤器。

检查/清洁能见度仪镜头(用湿棉布清洁后用干棉布擦干)。

清洁仪器风扇防尘网。

对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向需方报送上个月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7、每两个月运维工作要求

更换颗粒物分析仪纸带(必要时),进行系统自检。

校准和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的温度、气压和时钟。

用标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校准相关的自动仪器。

8、每季度运维工作要求

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一次。

对颗粒物分析仪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

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站点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

9、每半年运维工作要求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振荡天平法颗粒物仪器更换主路过滤器滤芯、旁路过滤器滤芯和气水分离器滤芯,污染较重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

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

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

对能见度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和校准气象五参数设备。

10、每年运维工作要求

对所有的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有泵组件。

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多点检查。

11、供方应建立站点维护档案要求

将站点的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

各仪器运行维护记录表。

颗粒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气态污染物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

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室内外环境记录。

12、日常运维其他相关要求

每周或视情况更换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用滤膜,必须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当月25日前指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若有变更应及时通知需方。

应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类记录表格交给需方,用于数据复核。

★供方的故障响应时间要求为:当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1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更换与原机同监测原理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管路连接方式和更改仪器参数设置。否则,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3、质量控制要求

供方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①量值溯源要求

供方所使用的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的有证一级标准物质,新购标准气体应做验证实验,形成验证报告。另外,在用标准气体当钢瓶压力低于500PSIG时,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当钢瓶压力低于150PSIG(1.0MPa)时,标准停止使用。新的标气阀应预先进行3次(每次至少24小时)以上的老化后方可使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供方所使用的臭氧校准仪(传递标准)每年进行一次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供方流量校准所使用的流量计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需方要求抽取50%的站点开展颗粒物手工比对,比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比对结束后15日内向需方提交颗粒物手工比对原始记录和比对结果报告。

②日常质量控制要求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安装时、移动位置时、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③异常数据的审核与检验

供方应对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如属于系统或仪器故障,应在24小时内处理并上报需方。

④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各种技术与质量文件均保持现行有效,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或修订,巡检记录、维修记录、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查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均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进行整理归档。

14、系统设备维修要求

①运行维修工作界定

供方负责系统所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维修和部件更换(包括空调设备等附属设施),本服务内容同样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意外丢失和损坏设备的维修或更换。

②设备维修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仪器被修复后,当其检测性能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检验,采用标气测定、颗粒物手工比对等方法进行。

仪器大修后(更换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应按顺序进行漂移实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复性及准确度实验、多点线性实验,并向需方提交相应报告。

15、备机管理及更换要求

备机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备机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使用备机替代原机开展监测前,供方向需方提出书面申请,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书面申请的内容至少包括:拟更换的站点、拟更换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更换原因、更换时间、备机名称型号及序列号、备机最近一次的校准记录;

使用备机开展监测的应于15日内换回原机,备机最长替代时间不能超过60天,若需长久使用备机的单独报需方批准;

原机换回后,先进行必要的仪器性能测试,合格后开展正常监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换回情况和性能测试结果书面向需方报告。

16、安全要求

供方应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运维期间所有站点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均由供方承担,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因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仪器损坏供方不必承担责任。

17、其它要求

运维期间,供方每年须对防雷设施进行一次检定,若检定不合格,整改后再次进行检定,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督考核要求

需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维管理和质控考核,并对检查与考核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达不到运维要求或违规操作的,需方可以扣减相应的运维费,并有权终止运维合同。

(一)监督管理

1、供方应承担监测数据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利用本项目的数据、档案或有关资料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业务联系、数据交换等。否则,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2、运维期间出现调整数据、修改仪器参数、随意改动设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3、运维期间,供方应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考核办法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半年度运维费的主要依据。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单个站点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数据有效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执行,PM1等同于PM2.5

(2)运维期内,有站点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累计3个月未达到月数据有效性规定的或未达到年数据有效性规定的,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3)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仅统计PM1、PM2.5、PM10、SO2、NO2、CO、O3七项监测指标(没有PM1的,按六项指标统计)。

(4)考核时段内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须高于90%(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80%(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5)站点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为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的算数平均值。

(6)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时,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达到数据有效性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就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5%(含)的,得60分;80%(含)-95%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5%);低于80%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站房环境保障效果、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通讯系统维护效果(数据上传发布情况)、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备品备件及质控设备配备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月数据有效性未达到规定的,每次扣5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不予支付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三)其它规定

1、供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方将扣除相应站点当月运行经费:迟报、漏报或不报审核数据的;拖延、阻碍、拒绝质量检查或飞行检查的;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未按要求及时向需方报告的;因工作疏漏,未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的;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2、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供方未达到运维质控要求时,根据对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扣减相应站点当期10%~100%运维经费;如未及时整改,加倍扣款。

3、因站点搬迁、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造成的站点停运,根据累计停运的天数和折合到每日的运维费,扣减相应站点的运维费。

六、关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除以上规定的终止合同条款和要求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方发现供方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投标文件承诺,或供方违规操作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2、供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配备质控设备、技术人员、备品备件、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禁止供方在所运维的区域内承揽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环境空气质量有关的治理、管控、咨询等技术服务,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4、禁止供方包给其他人、机构和部门,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支持监狱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包组编号:003
预算金额(元):3,180,000.00
最高限价(元):3,180,000.00
采购需求:

一、运维概述

1、运维服务时间:运维期限为一年(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各站点实际运维开始时间以实际交接时间为准,运维天数不足365天的站点,运维费依据实际运维天数和考核结果支付。

2、运维服务范围:站点内所有监测仪器、气象仪、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防监控设备、辅助设备、站房、供电、防雷等全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故障维修、耗材和易损件更换、年度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检定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及承担站房租赁、电力和网络通讯费用(此部分费用提供发票或收据即可)。供方的运维工作须接受需方的质控检查和考核,确保各监测仪器稳定运行、数据传输正常。

3、供方负责运维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气象仪器、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设施五部分。其中,监测仪器主要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采样系统及能见度监测仪。质控设备主要包括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气象仪器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五参数监测仪器。辅助设备设施主要包括UPS、制冷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系统、子站站房、安防设施等。

二、机构、人员、车辆及设备配备要求

★1、站房的场地租赁费、站房租赁费、电费和通讯费,以及站房基础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费全部由供方承担,并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

2、供方在项目履约地内任意一个城市设立质控实验室,用于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量值传递、校准和性能审核,对检修后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建成质控实验室,并向需方报备。

质控实验室基本要求如下:

l 实验室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l 应采用密封结构,设施缓冲间,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实验室;

l 应安装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高于80%RH;

l 供电电源电压为220V,电压波动不能超过±10%。实验室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l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气排出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l 应至少配备质控用常规六参数监测仪、零气发生器、多参数动态校准仪、质控用标准气体、2台臭氧传递标准、标定用流量计。

3、供方配备项目负责人、数据审核人员、运维人员等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1人,数据审核人员至少1人,运维人员数量与其负责运维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3。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以上人员,并向需方报备,运维期间若有更换及时报备。具体要求如下:

l 运维人员应为专职人员,不允许参与本项以外的工作,特别是本项目以外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

l 运维人员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或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空气自动监测上岗证,未取得以上资格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站点运维工作。

★4、运维期内,供方应选派1名专职人员协助需方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相关业务工作,该人员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需方有权要求更换;办公地点为需方单位所在地,该人员不得承担供方的工作任务;供方承担该人员的交通、用餐、差旅、办公用品等费用;该人员工作时间与需方工作时间相同,期间未到岗工作的(包括因事因病、休假等原因未到岗),每个工作日扣减运维费300元,在支付运维费时累计扣减。

5、供方配备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

6、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设备:每个站点配备标准气体1套,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一级标准气体;流量计套数(每套至少包括大、小两个量程)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一级压力计、一级温度计和一级湿度计至少配备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质控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7、供方须提供至少4套备机,每套备机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备机监测原理须与原机匹配,气态污染物备机监测原理为点式分析仪;备机须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备机,并向需方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备机种类、数量、品牌、型号、来源、原理等。

8、供方须为本项目配置子站工控机、气象仪、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至少各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9、供方须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耗材和备件。耗材按照不少于半年的消耗量配置,备件按照至少1年使用量配置。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备品备件和耗材(若无原厂生产的,应经需方评估确认),严禁使用劣质备品备件和耗材。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耗材和备件,并向需方报备。

10、供方须为本项目提供至少3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用于颗粒物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工作,采样器流量为16.67L/min,采样器须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采样滤膜为特氟龙滤膜,需方统一组织采样和称量。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采样器,并向需方报备。

11、供方不得擅自改变站点网络传输方式;如站点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应使用有线网络传输。

12、中标后,应无条件接收需方或需方组织的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2、站点的日常质量管理;

★3、站点的日常安全管理;

★4、站点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5、站点设备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

★6、站点相关辅助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

★7、站点监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与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正常;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站点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联机或手工比对;

9、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或当仪器损坏不能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需方、48小时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使用备机须向需方报备;

10、涉及站点迁移的,供方应做好迁移前后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运维技术要求

1、监测频次及数据传输

监测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连续自动监测,供方在需方指定的数据审核平台上完成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工作。上传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分钟值、小时值、零点跨度校准值、仪器设备状态参数等。

2、运行维护工作目标

供方须建立完善的的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站的运行质量应达到以下指标:

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计算;

各项指标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小时值计)以上;

各项指标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80%(以小时值计)以上;

运维任务完成率100%;

异常情况处理率100%。

3、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供方应遵守需方关于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如运维期间出台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则运维工作要求随之执行最新规定。

保持站房内部环境清洁,布置整齐,仪器设备干净清洁;

检查供电、网络通讯的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站房内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保持在不高于80%RH;

指派专人维护,设备固定牢固,门窗关闭良好,人走关门,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定期检查消防和安全设施;

每次维护后做好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进行维护时,应规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每日运维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远程站点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

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及时赴现场排查异常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需方。在每日6时~23时出现的故障,应在12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在重污染天气、沙尘天气等污染过程结束后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后,应在4小时内开展相应的运维工作;选用专用或合适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对采样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仪器监测数据以及状态参数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根据故障报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

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数据平台,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

每天通过数据审核平台完成对前一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的审核,数据审核报送工作应于每日下午14时前完成,当天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完成数据审核报送的,可顺延一日审核报送,最多顺延二日(如1日产生的数据,应于2日14时前完成审核,最迟在4日14时前完成审核)。届时仍未完成数据审核与报送的站点,将不能报送3日以前的审核数据。

★对于未能按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数据,须于数据产生一周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需方报送书面审核结果及未能按时完成审核的原因。但每月1日16:00前必须将上月所有审核结果报送完毕。

5、每周运维工作要求

每周至少巡视站点1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站点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及有效期。

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

对PM10和PM2.5监测仪动态加热装置及采样总管加热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

检查各监测仪显示的时间是否与工控机时间一致,保证误差在2分钟以内。

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没有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存在明显影响的污染源。

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

检查通讯系统,保证数据传输正常。

更换气态分析仪过滤膜,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

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应及时剪除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完好,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气象仪器及能见度仪的运行情况。

检查颗粒物的采样纸带,如纸带即将用尽,及时进行更换。

检查站房内外环境卫生,及时保洁。

6、每月运维工作要求

清洗颗粒物分析仪切割头,检查颗粒物分析仪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气态分析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校准。

检查颗粒物和气态分析仪管路是否漏气。

检查/更换各仪器颗粒物过滤器。

检查/清洁能见度仪镜头(用湿棉布清洁后用干棉布擦干)。

清洁仪器风扇防尘网。

对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向需方报送上个月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7、每两个月运维工作要求

更换颗粒物分析仪纸带(必要时),进行系统自检。

校准和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的温度、气压和时钟。

用标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校准相关的自动仪器。

8、每季度运维工作要求

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一次。

对颗粒物分析仪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

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站点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

9、每半年运维工作要求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振荡天平法颗粒物仪器更换主路过滤器滤芯、旁路过滤器滤芯和气水分离器滤芯,污染较重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

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

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

对能见度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和校准气象五参数设备。

10、每年运维工作要求

对所有的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有泵组件。

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多点检查。

11、供方应建立站点维护档案要求

将站点的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

各仪器运行维护记录表。

颗粒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气态污染物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

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室内外环境记录。

12、日常运维其他相关要求

每周或视情况更换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用滤膜,必须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当月25日前指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若有变更应及时通知需方。

应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类记录表格交给需方,用于数据复核。

★供方的故障响应时间要求为:当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1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更换与原机同监测原理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管路连接方式和更改仪器参数设置。否则,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3、质量控制要求

供方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①量值溯源要求

供方所使用的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的有证一级标准物质,新购标准气体应做验证实验,形成验证报告。另外,在用标准气体当钢瓶压力低于500PSIG时,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当钢瓶压力低于150PSIG(1.0MPa)时,标准停止使用。新的标气阀应预先进行3次(每次至少24小时)以上的老化后方可使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供方所使用的臭氧校准仪(传递标准)每年进行一次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供方流量校准所使用的流量计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需方要求抽取50%的站点开展颗粒物手工比对,比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比对结束后15日内向需方提交颗粒物手工比对原始记录和比对结果报告。

②日常质量控制要求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安装时、移动位置时、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③异常数据的审核与检验

供方应对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如属于系统或仪器故障,应在24小时内处理并上报需方。

④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各种技术与质量文件均保持现行有效,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或修订,巡检记录、维修记录、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查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均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进行整理归档。

14、系统设备维修要求

①运行维修工作界定

供方负责系统所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维修和部件更换(包括空调设备等附属设施),本服务内容同样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意外丢失和损坏设备的维修或更换。

②设备维修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仪器被修复后,当其检测性能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检验,采用标气测定、颗粒物手工比对等方法进行。

仪器大修后(更换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应按顺序进行漂移实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复性及准确度实验、多点线性实验,并向需方提交相应报告。

15、备机管理及更换要求

备机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备机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使用备机替代原机开展监测前,供方向需方提出书面申请,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书面申请的内容至少包括:拟更换的站点、拟更换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更换原因、更换时间、备机名称型号及序列号、备机最近一次的校准记录;

使用备机开展监测的应于15日内换回原机,备机最长替代时间不能超过60天,若需长久使用备机的单独报需方批准;

原机换回后,先进行必要的仪器性能测试,合格后开展正常监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换回情况和性能测试结果书面向需方报告。

16、安全要求

供方应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运维期间所有站点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均由供方承担,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因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仪器损坏供方不必承担责任。

17、其它要求

运维期间,供方每年须对防雷设施进行一次检定,若检定不合格,整改后再次进行检定,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督考核要求

需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维管理和质控考核,并对检查与考核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达不到运维要求或违规操作的,需方可以扣减相应的运维费,并有权终止运维合同。

(一)监督管理

1、供方应承担监测数据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利用本项目的数据、档案或有关资料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业务联系、数据交换等。否则,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2、运维期间出现调整数据、修改仪器参数、随意改动设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3、运维期间,供方应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考核办法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半年度运维费的主要依据。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单个站点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数据有效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执行,PM1等同于PM2.5

(2)运维期内,有站点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累计3个月未达到月数据有效性规定的或未达到年数据有效性规定的,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3)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仅统计PM1、PM2.5、PM10、SO2、NO2、CO、O3七项监测指标(没有PM1的,按六项指标统计)。

(4)考核时段内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须高于90%(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80%(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5)站点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为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的算数平均值。

(6)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时,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达到数据有效性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就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5%(含)的,得60分;80%(含)-95%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5%);低于80%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站房环境保障效果、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通讯系统维护效果(数据上传发布情况)、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备品备件及质控设备配备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月数据有效性未达到规定的,每次扣5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不予支付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三)其它规定

1、供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方将扣除相应站点当月运行经费:迟报、漏报或不报审核数据的;拖延、阻碍、拒绝质量检查或飞行检查的;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未按要求及时向需方报告的;因工作疏漏,未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的;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2、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供方未达到运维质控要求时,根据对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扣减相应站点当期10%~100%运维经费;如未及时整改,加倍扣款。

3、因站点搬迁、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造成的站点停运,根据累计停运的天数和折合到每日的运维费,扣减相应站点的运维费。

六、关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除以上规定的终止合同条款和要求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方发现供方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投标文件承诺,或供方违规操作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2、供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配备质控设备、技术人员、备品备件、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禁止供方在所运维的区域内承揽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环境空气质量有关的治理、管控、咨询等技术服务,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4、禁止供方包给其他人、机构和部门,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支持监狱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包组编号:004
预算金额(元):3,465,000.00
最高限价(元):3,465,000.00
采购需求:

一、运维概述

1、运维服务时间:运维期限为一年(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各站点实际运维开始时间以实际交接时间为准,运维天数不足365天的站点,运维费依据实际运维天数和考核结果支付。

2、运维服务范围:站点内所有监测仪器、气象仪、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防监控设备、辅助设备、站房、供电、防雷等全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故障维修、耗材和易损件更换、年度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检定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及承担站房租赁、电力和网络通讯费用(此部分费用提供发票或收据即可)。供方的运维工作须接受需方的质控检查和考核,确保各监测仪器稳定运行、数据传输正常。

3、供方负责运维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气象仪器、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设施五部分。其中,监测仪器主要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采样系统及能见度监测仪。质控设备主要包括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气象仪器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五参数监测仪器。辅助设备设施主要包括UPS、制冷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系统、子站站房、安防设施等。

二、机构、人员、车辆及设备配备要求

★1、站房的场地租赁费、站房租赁费、电费和通讯费,以及站房基础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费全部由供方承担,并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

2、供方在项目履约地内任意一个城市设立质控实验室,用于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量值传递、校准和性能审核,对检修后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建成质控实验室,并向需方报备。

质控实验室基本要求如下:

l 实验室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l 应采用密封结构,设施缓冲间,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实验室;

l 应安装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高于80%RH;

l 供电电源电压为220V,电压波动不能超过±10%。实验室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l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气排出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l 应至少配备质控用常规六参数监测仪、零气发生器、多参数动态校准仪、质控用标准气体、2台臭氧传递标准、标定用流量计。

3、供方配备项目负责人、数据审核人员、运维人员等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1人,数据审核人员至少1人,运维人员数量与其负责运维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3。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以上人员,并向需方报备,运维期间若有更换及时报备。具体要求如下:

l 运维人员应为专职人员,不允许参与本项以外的工作,特别是本项目以外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

l 运维人员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或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空气自动监测上岗证,未取得以上资格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站点运维工作。

★4、运维期内,供方应选派1名专职人员协助需方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相关业务工作,该人员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需方有权要求更换;办公地点为需方单位所在地,该人员不得承担供方的工作任务;供方承担该人员的交通、用餐、差旅、办公用品等费用;该人员工作时间与需方工作时间相同,期间未到岗工作的(包括因事因病、休假等原因未到岗),每个工作日扣减运维费300元,在支付运维费时累计扣减。

5、供方配备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

6、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设备:每个站点配备标准气体1套,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一级标准气体;流量计套数(每套至少包括大、小两个量程)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一级压力计、一级温度计和一级湿度计至少配备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质控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7、供方须提供至少4套备机,每套备机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备机监测原理须与原机匹配,气态污染物备机监测原理为点式分析仪;备机须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备机,并向需方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备机种类、数量、品牌、型号、来源、原理等。

8、供方须为本项目配置子站工控机、气象仪、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至少各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9、供方须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耗材和备件。耗材按照不少于半年的消耗量配置,备件按照至少1年使用量配置。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备品备件和耗材(若无原厂生产的,应经需方评估确认),严禁使用劣质备品备件和耗材。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耗材和备件,并向需方报备。

10、供方须为本项目提供至少3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用于颗粒物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工作,采样器流量为16.67L/min,采样器须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采样滤膜为特氟龙滤膜,需方统一组织采样和称量。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采样器,并向需方报备。

11、供方不得擅自改变站点网络传输方式;如站点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应使用有线网络传输。

12、中标后,应无条件接收需方或需方组织的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2、站点的日常质量管理;

★3、站点的日常安全管理;

★4、站点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5、站点设备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

★6、站点相关辅助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

★7、站点监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与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正常;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站点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联机或手工比对;

9、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或当仪器损坏不能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需方、48小时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使用备机须向需方报备;

10、涉及站点迁移的,供方应做好迁移前后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运维技术要求

1、监测频次及数据传输

监测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连续自动监测,供方在需方指定的数据审核平台上完成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工作。上传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分钟值、小时值、零点跨度校准值、仪器设备状态参数等。

2、运行维护工作目标

供方须建立完善的的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站的运行质量应达到以下指标:

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计算;

各项指标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小时值计)以上;

各项指标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80%(以小时值计)以上;

运维任务完成率100%;

异常情况处理率100%。

3、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供方应遵守需方关于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如运维期间出台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则运维工作要求随之执行最新规定。

保持站房内部环境清洁,布置整齐,仪器设备干净清洁;

检查供电、网络通讯的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站房内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保持在不高于80%RH;

指派专人维护,设备固定牢固,门窗关闭良好,人走关门,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定期检查消防和安全设施;

每次维护后做好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进行维护时,应规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每日运维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远程站点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

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及时赴现场排查异常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需方。在每日6时~23时出现的故障,应在12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在重污染天气、沙尘天气等污染过程结束后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后,应在4小时内开展相应的运维工作;选用专用或合适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对采样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仪器监测数据以及状态参数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根据故障报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

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数据平台,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

每天通过数据审核平台完成对前一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的审核,数据审核报送工作应于每日下午14时前完成,当天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完成数据审核报送的,可顺延一日审核报送,最多顺延二日(如1日产生的数据,应于2日14时前完成审核,最迟在4日14时前完成审核)。届时仍未完成数据审核与报送的站点,将不能报送3日以前的审核数据。

★对于未能按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数据,须于数据产生一周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需方报送书面审核结果及未能按时完成审核的原因。但每月1日16:00前必须将上月所有审核结果报送完毕。

5、每周运维工作要求

每周至少巡视站点1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站点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及有效期。

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

对PM10和PM2.5监测仪动态加热装置及采样总管加热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

检查各监测仪显示的时间是否与工控机时间一致,保证误差在2分钟以内。

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没有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存在明显影响的污染源。

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

检查通讯系统,保证数据传输正常。

更换气态分析仪过滤膜,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

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应及时剪除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完好,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气象仪器及能见度仪的运行情况。

检查颗粒物的采样纸带,如纸带即将用尽,及时进行更换。

检查站房内外环境卫生,及时保洁。

6、每月运维工作要求

清洗颗粒物分析仪切割头,检查颗粒物分析仪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气态分析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校准。

检查颗粒物和气态分析仪管路是否漏气。

检查/更换各仪器颗粒物过滤器。

检查/清洁能见度仪镜头(用湿棉布清洁后用干棉布擦干)。

清洁仪器风扇防尘网。

对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向需方报送上个月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7、每两个月运维工作要求

更换颗粒物分析仪纸带(必要时),进行系统自检。

校准和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的温度、气压和时钟。

用标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校准相关的自动仪器。

8、每季度运维工作要求

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一次。

对颗粒物分析仪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

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站点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

9、每半年运维工作要求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振荡天平法颗粒物仪器更换主路过滤器滤芯、旁路过滤器滤芯和气水分离器滤芯,污染较重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

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

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

对能见度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和校准气象五参数设备。

10、每年运维工作要求

对所有的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有泵组件。

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多点检查。

11、供方应建立站点维护档案要求

将站点的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

各仪器运行维护记录表。

颗粒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气态污染物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

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室内外环境记录。

12、日常运维其他相关要求

每周或视情况更换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用滤膜,必须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当月25日前指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若有变更应及时通知需方。

应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类记录表格交给需方,用于数据复核。

★供方的故障响应时间要求为:当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1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更换与原机同监测原理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管路连接方式和更改仪器参数设置。否则,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3、质量控制要求

供方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①量值溯源要求

供方所使用的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的有证一级标准物质,新购标准气体应做验证实验,形成验证报告。另外,在用标准气体当钢瓶压力低于500PSIG时,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当钢瓶压力低于150PSIG(1.0MPa)时,标准停止使用。新的标气阀应预先进行3次(每次至少24小时)以上的老化后方可使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供方所使用的臭氧校准仪(传递标准)每年进行一次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供方流量校准所使用的流量计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需方要求抽取50%的站点开展颗粒物手工比对,比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比对结束后15日内向需方提交颗粒物手工比对原始记录和比对结果报告。

②日常质量控制要求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安装时、移动位置时、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③异常数据的审核与检验

供方应对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如属于系统或仪器故障,应在24小时内处理并上报需方。

④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各种技术与质量文件均保持现行有效,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或修订,巡检记录、维修记录、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查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均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进行整理归档。

14、系统设备维修要求

①运行维修工作界定

供方负责系统所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维修和部件更换(包括空调设备等附属设施),本服务内容同样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意外丢失和损坏设备的维修或更换。

②设备维修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仪器被修复后,当其检测性能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检验,采用标气测定、颗粒物手工比对等方法进行。

仪器大修后(更换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应按顺序进行漂移实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复性及准确度实验、多点线性实验,并向需方提交相应报告。

15、备机管理及更换要求

备机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备机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使用备机替代原机开展监测前,供方向需方提出书面申请,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书面申请的内容至少包括:拟更换的站点、拟更换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更换原因、更换时间、备机名称型号及序列号、备机最近一次的校准记录;

使用备机开展监测的应于15日内换回原机,备机最长替代时间不能超过60天,若需长久使用备机的单独报需方批准;

原机换回后,先进行必要的仪器性能测试,合格后开展正常监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换回情况和性能测试结果书面向需方报告。

16、安全要求

供方应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运维期间所有站点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均由供方承担,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因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仪器损坏供方不必承担责任。

17、其它要求

运维期间,供方每年须对防雷设施进行一次检定,若检定不合格,整改后再次进行检定,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督考核要求

需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维管理和质控考核,并对检查与考核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达不到运维要求或违规操作的,需方可以扣减相应的运维费,并有权终止运维合同。

(一)监督管理

1、供方应承担监测数据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利用本项目的数据、档案或有关资料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业务联系、数据交换等。否则,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2、运维期间出现调整数据、修改仪器参数、随意改动设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3、运维期间,供方应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考核办法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半年度运维费的主要依据。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单个站点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数据有效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执行,PM1等同于PM2.5

(2)运维期内,有站点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累计3个月未达到月数据有效性规定的或未达到年数据有效性规定的,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3)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仅统计PM1、PM2.5、PM10、SO2、NO2、CO、O3七项监测指标(没有PM1的,按六项指标统计)。

(4)考核时段内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须高于90%(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80%(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5)站点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为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的算数平均值。

(6)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时,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达到数据有效性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就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5%(含)的,得60分;80%(含)-95%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5%);低于80%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站房环境保障效果、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通讯系统维护效果(数据上传发布情况)、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备品备件及质控设备配备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月数据有效性未达到规定的,每次扣5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不予支付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三)其它规定

1、供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方将扣除相应站点当月运行经费:迟报、漏报或不报审核数据的;拖延、阻碍、拒绝质量检查或飞行检查的;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未按要求及时向需方报告的;因工作疏漏,未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的;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2、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供方未达到运维质控要求时,根据对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扣减相应站点当期10%~100%运维经费;如未及时整改,加倍扣款。

3、因站点搬迁、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造成的站点停运,根据累计停运的天数和折合到每日的运维费,扣减相应站点的运维费。

六、关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除以上规定的终止合同条款和要求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方发现供方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投标文件承诺,或供方违规操作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2、供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配备质控设备、技术人员、备品备件、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禁止供方在所运维的区域内承揽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环境空气质量有关的治理、管控、咨询等技术服务,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4、禁止供方包给其他人、机构和部门,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支持监狱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包组编号:005
预算金额(元):3,624,000.00
最高限价(元):3,624,000.00
采购需求:

一、运维概述

1、运维服务时间:运维期限为一年(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各站点实际运维开始时间以实际交接时间为准,运维天数不足365天的站点,运维费依据实际运维天数和考核结果支付。

2、运维服务范围:站点内所有监测仪器、气象仪、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防监控设备、辅助设备、站房、供电、防雷等全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故障维修、耗材和易损件更换、年度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检定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及承担站房租赁、电力和网络通讯费用(此部分费用提供发票或收据即可)。供方的运维工作须接受需方的质控检查和考核,确保各监测仪器稳定运行、数据传输正常。

3、供方负责运维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气象仪器、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设施五部分。其中,监测仪器主要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采样系统及能见度监测仪。质控设备主要包括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气象仪器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五参数监测仪器。辅助设备设施主要包括UPS、制冷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系统、子站站房、安防设施等。

二、机构、人员、车辆及设备配备要求

★1、站房的场地租赁费、站房租赁费、电费和通讯费,以及站房基础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费全部由供方承担,并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

2、供方在项目履约地内任意一个城市设立质控实验室,用于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量值传递、校准和性能审核,对检修后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建成质控实验室,并向需方报备。

质控实验室基本要求如下:

l 实验室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l 应采用密封结构,设施缓冲间,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实验室;

l 应安装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高于80%RH;

l 供电电源电压为220V,电压波动不能超过±10%。实验室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l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气排出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l 应至少配备质控用常规六参数监测仪、零气发生器、多参数动态校准仪、质控用标准气体、2台臭氧传递标准、标定用流量计。

3、供方配备项目负责人、数据审核人员、运维人员等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1人,数据审核人员至少1人,运维人员数量与其负责运维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3。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以上人员,并向需方报备,运维期间若有更换及时报备。具体要求如下:

l 运维人员应为专职人员,不允许参与本项以外的工作,特别是本项目以外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

l 运维人员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或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空气自动监测上岗证,未取得以上资格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站点运维工作。

★4、运维期内,供方应选派1名专职人员协助需方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相关业务工作,该人员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需方有权要求更换;办公地点为需方单位所在地,该人员不得承担供方的工作任务;供方承担该人员的交通、用餐、差旅、办公用品等费用;该人员工作时间与需方工作时间相同,期间未到岗工作的(包括因事因病、休假等原因未到岗),每个工作日扣减运维费300元,在支付运维费时累计扣减。

5、供方配备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

6、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设备:每个站点配备标准气体1套,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一级标准气体;流量计套数(每套至少包括大、小两个量程)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4;一级压力计、一级温度计和一级湿度计至少配备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质控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7、供方须提供至少4套备机,每套备机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六项指标监测仪,备机监测原理须与原机匹配,气态污染物备机监测原理为点式分析仪;备机须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备机,并向需方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备机种类、数量、品牌、型号、来源、原理等。

8、供方须为本项目配置子站工控机、气象仪、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至少各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9、供方须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耗材和备件。耗材按照不少于半年的消耗量配置,备件按照至少1年使用量配置。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备品备件和耗材(若无原厂生产的,应经需方评估确认),严禁使用劣质备品备件和耗材。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耗材和备件,并向需方报备。

10、供方须为本项目提供至少3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用于颗粒物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工作,采样器流量为16.67L/min,采样器须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采样滤膜为特氟龙滤膜,需方统一组织采样和称量。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采样器,并向需方报备。

11、供方不得擅自改变站点网络传输方式;如站点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应使用有线网络传输。

12、中标后,应无条件接收需方或需方组织的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2、站点的日常质量管理;

★3、站点的日常安全管理;

★4、站点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5、站点设备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

★6、站点相关辅助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

★7、站点监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与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正常;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站点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联机或手工比对;

9、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或当仪器损坏不能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需方、48小时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使用备机须向需方报备;

10、涉及站点迁移的,供方应做好迁移前后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运维技术要求

1、监测频次及数据传输

监测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连续自动监测,供方在需方指定的数据审核平台上完成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工作。上传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分钟值、小时值、零点跨度校准值、仪器设备状态参数等。

2、运行维护工作目标

供方须建立完善的的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站的运行质量应达到以下指标:

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计算;

各项指标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小时值计)以上;

各项指标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80%(以小时值计)以上;

运维任务完成率100%;

异常情况处理率100%。

3、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供方应遵守需方关于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如运维期间出台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则运维工作要求随之执行最新规定。

保持站房内部环境清洁,布置整齐,仪器设备干净清洁;

检查供电、网络通讯的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站房内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保持在不高于80%RH;

指派专人维护,设备固定牢固,门窗关闭良好,人走关门,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定期检查消防和安全设施;

每次维护后做好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进行维护时,应规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每日运维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远程站点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

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及时赴现场排查异常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需方。在每日6时~23时出现的故障,应在12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在重污染天气、沙尘天气等污染过程结束后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后,应在4小时内开展相应的运维工作;选用专用或合适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对采样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仪器监测数据以及状态参数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根据故障报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

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数据平台,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

每天通过数据审核平台完成对前一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的审核,数据审核报送工作应于每日下午14时前完成,当天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完成数据审核报送的,可顺延一日审核报送,最多顺延二日(如1日产生的数据,应于2日14时前完成审核,最迟在4日14时前完成审核)。届时仍未完成数据审核与报送的站点,将不能报送3日以前的审核数据。

★对于未能按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数据,须于数据产生一周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需方报送书面审核结果及未能按时完成审核的原因。但每月1日16:00前必须将上月所有审核结果报送完毕。

5、每周运维工作要求

每周至少巡视站点1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站点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及有效期。

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

对PM10和PM2.5监测仪动态加热装置及采样总管加热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

检查各监测仪显示的时间是否与工控机时间一致,保证误差在2分钟以内。

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没有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存在明显影响的污染源。

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

检查通讯系统,保证数据传输正常。

更换气态分析仪过滤膜,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

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应及时剪除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完好,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气象仪器及能见度仪的运行情况。

检查颗粒物的采样纸带,如纸带即将用尽,及时进行更换。

检查站房内外环境卫生,及时保洁。

6、每月运维工作要求

清洗颗粒物分析仪切割头,检查颗粒物分析仪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气态分析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校准。

检查颗粒物和气态分析仪管路是否漏气。

检查/更换各仪器颗粒物过滤器。

检查/清洁能见度仪镜头(用湿棉布清洁后用干棉布擦干)。

清洁仪器风扇防尘网。

对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向需方报送上个月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7、每两个月运维工作要求

更换颗粒物分析仪纸带(必要时),进行系统自检。

校准和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的温度、气压和时钟。

用标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校准相关的自动仪器。

8、每季度运维工作要求

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一次。

对颗粒物分析仪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

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站点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

9、每半年运维工作要求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振荡天平法颗粒物仪器更换主路过滤器滤芯、旁路过滤器滤芯和气水分离器滤芯,污染较重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

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

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

对能见度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和校准气象五参数设备。

10、每年运维工作要求

对所有的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有泵组件。

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多点检查。

11、供方应建立站点维护档案要求

将站点的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

各仪器运行维护记录表。

颗粒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气态污染物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

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室内外环境记录。

12、日常运维其他相关要求

每周或视情况更换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用滤膜,必须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当月25日前指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若有变更应及时通知需方。

应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类记录表格交给需方,用于数据复核。

★供方的故障响应时间要求为:当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1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更换与原机同监测原理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管路连接方式和更改仪器参数设置。否则,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3、质量控制要求

供方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①量值溯源要求

供方所使用的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的有证一级标准物质,新购标准气体应做验证实验,形成验证报告。另外,在用标准气体当钢瓶压力低于500PSIG时,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当钢瓶压力低于150PSIG(1.0MPa)时,标准停止使用。新的标气阀应预先进行3次(每次至少24小时)以上的老化后方可使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供方所使用的臭氧校准仪(传递标准)每年进行一次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供方流量校准所使用的流量计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需方要求抽取50%的站点开展颗粒物手工比对,比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比对结束后15日内向需方提交颗粒物手工比对原始记录和比对结果报告。

②日常质量控制要求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安装时、移动位置时、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③异常数据的审核与检验

供方应对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如属于系统或仪器故障,应在24小时内处理并上报需方。

④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各种技术与质量文件均保持现行有效,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或修订,巡检记录、维修记录、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查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均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进行整理归档。

14、系统设备维修要求

①运行维修工作界定

供方负责系统所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维修和部件更换(包括空调设备等附属设施),本服务内容同样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意外丢失和损坏设备的维修或更换。

②设备维修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仪器被修复后,当其检测性能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检验,采用标气测定、颗粒物手工比对等方法进行。

仪器大修后(更换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应按顺序进行漂移实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复性及准确度实验、多点线性实验,并向需方提交相应报告。

15、备机管理及更换要求

备机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备机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使用备机替代原机开展监测前,供方向需方提出书面申请,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书面申请的内容至少包括:拟更换的站点、拟更换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更换原因、更换时间、备机名称型号及序列号、备机最近一次的校准记录;

使用备机开展监测的应于15日内换回原机,备机最长替代时间不能超过60天,若需长久使用备机的单独报需方批准;

原机换回后,先进行必要的仪器性能测试,合格后开展正常监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换回情况和性能测试结果书面向需方报告。

16、安全要求

供方应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运维期间所有站点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均由供方承担,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因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仪器损坏供方不必承担责任。

17、其它要求

运维期间,供方每年须对防雷设施进行一次检定,若检定不合格,整改后再次进行检定,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督考核要求

需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维管理和质控考核,并对检查与考核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达不到运维要求或违规操作的,需方可以扣减相应的运维费,并有权终止运维合同。

(一)监督管理

1、供方应承担监测数据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利用本项目的数据、档案或有关资料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业务联系、数据交换等。否则,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2、运维期间出现调整数据、修改仪器参数、随意改动设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3、运维期间,供方应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考核办法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半年度运维费的主要依据。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单个站点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数据有效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执行,PM1等同于PM2.5

(2)运维期内,有站点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累计3个月未达到月数据有效性规定的或未达到年数据有效性规定的,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3)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仅统计PM1、PM2.5、PM10、SO2、NO2、CO、O3七项监测指标(没有PM1的,按六项指标统计)。

(4)考核时段内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须高于90%(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80%(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运维费。

(5)站点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为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的算数平均值。

(6)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时,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达到数据有效性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就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5%(含)的,得60分;80%(含)-95%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5%);低于80%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站房环境保障效果、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通讯系统维护效果(数据上传发布情况)、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备品备件及质控设备配备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月数据有效性未达到规定的,每次扣5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不予支付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三)其它规定

1、供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方将扣除相应站点当月运行经费:迟报、漏报或不报审核数据的;拖延、阻碍、拒绝质量检查或飞行检查的;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未按要求及时向需方报告的;因工作疏漏,未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的;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2、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供方未达到运维质控要求时,根据对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扣减相应站点当期10%~100%运维经费;如未及时整改,加倍扣款。

3、因站点搬迁、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造成的站点停运,根据累计停运的天数和折合到每日的运维费,扣减相应站点的运维费。

六、关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除以上规定的终止合同条款和要求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方发现供方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投标文件承诺,或供方违规操作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2、供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配备质控设备、技术人员、备品备件、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禁止供方在所运维的区域内承揽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环境空气质量有关的治理、管控、咨询等技术服务,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4、禁止供方包给其他人、机构和部门,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支持监狱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包组编号:006
预算金额(元):2,823,600.00
最高限价(元):2,823,600.00
采购需求:

一、运维概述

1、运维服务时间:运维期限为一年(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各站点实际运维开始时间以实际交接时间为准,运维天数不足365天的站点,运维费依据实际运维天数和考核结果支付。

2、运维服务范围:站点内所有监测仪器、气象仪、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防监控设备、辅助设备、站房、供电、防雷等全部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故障维修、耗材和易损件更换、年度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检定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及承担站房租赁、电力和网络通讯费用(此部分费用提供发票或收据即可)。供方的运维工作须接受需方的质控检查和考核,确保各监测仪器稳定运行、数据传输正常。

3、供方负责运维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气象仪器、质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设施五部分。其中,监测仪器主要包括SO2、NO2(NOX、NO)、CO、O3、PM10、PM2.5常规六项指标(以下简称“常规六项指标”)监测仪和116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及采样系统。质控设备主要包括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气象仪器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五参数监测仪器。辅助设备设施主要包括UPS、制冷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系统、子站站房、安防设施等。

二、机构、人员、车辆及设备配备要求

★1、站房的场地租赁费、站房租赁费、电费和通讯费,以及站房基础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费全部由供方承担,并包含在本项目投标报价中。

2、供方在项目履约地内任意一个城市设立质控实验室,用于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量值传递、校准和性能审核,对检修后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建成质控实验室,并向需方报备。

质控实验室基本要求如下:

l 实验室大小应能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工作,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l 应采用密封结构,设施缓冲间,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实验室;

l 应安装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高于80%RH;

l 供电电源电压为220V,电压波动不能超过±10%。实验室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l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备和废气排出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l 应至少配备质控用常规六项指标监测仪、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气体配置系统、苏玛罐清洗系统、零气发生器、多参数动态校准仪、质控用标准气体、1台臭氧传递标准、标定用流量计。

3、供方配备项目负责人、数据审核人员、运维人员等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1人,常规六项指标数据审核人员至少1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审核人员至少3人,运维人员数量与其负责运维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1。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以上人员,并向需方报备,运维期间若有更换及时报备。具体要求如下:

l 运维人员应为专职人员,不允许参与本项以外的工作,特别是本项目以外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

l 运维人员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或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发的空气自动监测上岗证,未取得以上资格的人员不得独立开展站点运维工作。

4、供方配备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2。

5、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设备:每个站点配备标准气体1套(含常规气体标气和VOC标气),常规气体标气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一级标准气体,VOC标气须为一级标准气体;流量计套数(每套至少包括大、小两个量程)与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2;一级压力计、一级温度计和一级湿度计至少配备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质控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6、供方须提供至少1套常规六项指标监测仪的备机,备机监测原理须与原机匹配,气态污染物备机监测原理为点式分析仪;备机须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备机,并向需方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备机种类、数量、品牌、型号、来源、原理等。

7、供方须为本项目配置子站工控机、气象仪、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至少各1套。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并向需方报备。

8、供方须承诺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本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仪器设备的耗材和备件。耗材按照不少于半年的消耗量配置,备件按照至少1年使用量配置。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备品备件和耗材(若无原厂生产的,应经需方评估确认),严禁使用劣质备品备件和耗材。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耗材和备件,并向需方报备。

9、供方须为本项目提供至少3台颗粒物手工采样器,用于颗粒物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工作,采样器流量为16.67L/min,采样器须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检测;采样滤膜为特氟龙滤膜,需方统一组织采样和称量。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中标后1个月内配齐采样器,并向需方报备。

10、供方不得擅自改变站点网络传输方式;如站点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应使用有线网络传输。

11、中标后,应无条件接收需方或需方组织的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运维工作主要内容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

★2、站点的日常质量管理;

★3、站点的日常安全管理;

★4、站点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5、站点设备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

★6、站点相关辅助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

★7、站点监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与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传输正常;

8、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站点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联机或手工比对;

9、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应在24小时之内报告需方,常规六项指标48小时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使用备机须向需方报备,大气挥发性有机物5日内恢复监测;

10、涉及站点迁移的,供方应做好迁移前后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运维技术要求

1、监测频次及数据传输

监测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连续自动监测,供方在需方指定的数据审核平台上完成监测数据在线审核工作。上传数据包括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分钟值、小时值、零点跨度校准值、仪器设备状态参数等。

2、运行维护工作目标

供方须建立完善的的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站的运行质量应达到以下指标:

常规六项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计算;

常规六项指标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小时值计)以上;

常规六项指标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80%(以小时值计)以上;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数据获取率达到85%(以小时值计)以上;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数据质控合格率达到75%(以小时值计)以上;

运维任务完成率100%;

异常情况处理率100%。

3、运维工作一般要求

供方应遵守需方关于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的各项规定,如运维期间出台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则运维工作要求随之执行最新规定。

保持站房内部环境清洁,布置整齐,仪器设备干净清洁;

检查供电、网络通讯的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站房内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保持在不高于80%RH;

指派专人维护,设备固定牢固,门窗关闭良好,人走关门,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定期检查消防和安全设施;

每次维护后做好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进行维护时,应规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4、每日运维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远程站点数据并形成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内容包括:

判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根据电源电压、站房温度、湿度数据判断站房内部情况;

发现运行数据有持续异常值时,应及时赴现场排查异常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需方。在每日6时~23时出现的故障,常规六项指标监测仪应在12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应在48小时内解决;

在重污染天气、沙尘天气等污染过程结束后或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后,应在4小时内开展相应的运维工作;选用专用或合适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对采样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仪器监测数据以及状态参数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根据故障报警信号判断现场状况;

每日检查数据是否及时上传至数据平台,发现数据掉线及时恢复。

检查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是否有报警等异常提示,以及富集/解析模块、分析模块的温度、气压、时间、流量、电压等重要参数是否正常。按厂家说明书或作业指导书要求检查图谱基线(质谱应使用TIC图)是否存在异常漂移和波动,特别是水分对基线的影响,及时标记和剔除异常数据。检查保留时间漂移,根据保留时间前、中、后各段经常检出且浓度较高的特征VOCs组分检查保留时间漂移是否超出0.5min,决定是否重新设置保留时间积分窗或进行重积分。

对采用内标法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每日应使用标准混合气体对仪器各组分进行单点(工作点)检查与校准,当多于20%的物种色谱标准气单点浓度偏差大于20%、质谱标准气单点浓度偏差大于30%时,需重新标定校准曲线。质谱检测器内标响应检查,对质谱内标化合物特征离子丰度进行检查,质谱内标定量离子峰面积变化应在校准曲线绘制时离子峰面积的50%-150%范围内,可将氟利昂11,12,113等天然源组分的检测能力作为内标系统定量稳定性指标。

★每天通过数据审核平台完成对前一日各监测点位原始小时值的审核,数据审核报送工作应于每日下午14时前完成,当天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完成数据审核报送的,可顺延一日审核报送,最多顺延二日(如1日产生的数据,应于2日14时前完成审核,最迟在4日14时前完成审核)。届时仍未完成数据审核与报送的站点,将不能报送3日以前的审核数据。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数据日审核结束后,应对异常数据进行无效标识或剔除,并对需要进行重积分的图谱和色谱峰进行重积分。

★对于未能按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数据,须于数据产生一周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需方报送书面审核结果及未能按时完成审核的原因。但每月1日16:00前必须将上月所有审核结果报送完毕。

5、每周运维工作要求

每周至少巡视站点1次,2次巡检时间间隔不得超过8天,国庆节和春节期间2次巡检间隔可延长至10天,每次做好巡查记录,巡检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站点设备是否齐备,无丢失和损坏;检查接地线路是否可靠,排风排气装置工作是否正常,标准气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标准气的消耗情况及有效期。

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各分析仪器采样流量是否正常。

检查各分析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运行正常。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还需检查富集/解析模块和气相色谱检测器参数设置和运行情况。

对PM10和PM2.5监测仪动态加热装置及采样总管加热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零点、跨度检查,如果漂移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校准。

检查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的零气空白(全系统空白),各日常化合物残留应低于方法检出限且低于0.1nmol/mol,不合格化合物应对其进行标识,若超过20%化合物不合格,应检查系统,清洗、更换管路。

对采用外标法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每周应使用标准混合气体对仪器各组分进行单点(工作点)检查与校准,当多于20%的物种色谱标准气单点浓度偏差大于20%、质谱标准气单点浓度偏差大于30%时,需重新标定校准曲线。

检查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的环戊烷和异戊烷、2,3-二甲基戊烷和2甲基己烷、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的分离度,分离度≤1时应检查系统,重设方法或更换色谱柱,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至少进行图谱审核,随时开展图谱审核及重积分。

检查各监测仪显示的时间是否与工控机时间一致,保证误差在2分钟以内。

检查外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没有对测定结果或运行环境存在明显影响的污染源。

检查电路系统和通讯系统,保证系统供电正常,电压稳定。

检查通讯系统,保证数据传输正常。

更换气态分析仪过滤膜,检查监测仪器散热风扇污染情况,及时清洗。

在冬、夏季节应注意站房室内外温差,若温差较大,应及时改变站房温度或对采样总管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冷凝现象。

及时清除站房周围的杂草和积水,当周围树木生长超过规范规定的控制限时,应及时剪除对采样有影响的树枝。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现象,气象杆和天线是否完好,站房外围的其它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如遇到以上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

检查站房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气象仪器运行情况。

检查颗粒物的采样纸带,如纸带即将用尽,及时进行更换。

检查站房内外环境卫生,及时保洁。

6、每月运维工作要求

清洗颗粒物分析仪切割头,检查颗粒物分析仪仪器喷嘴、压环等部件。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气态分析仪、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动态校准仪流量,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校准。

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设备进行一次例行维护,确保仪器持续稳定运行。

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进行一次工作曲线多点核查校准(质控要求R>0.98),同时更新各物种检出限。

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进行采样流量检查(采样流量示值与标准流量计示值相对偏差应≤5%)。

检查颗粒物和气态分析仪管路是否漏气。

检查/更换各仪器颗粒物过滤器。

检查/清洁能见度仪镜头(用湿棉布清洁后用干棉布擦干)。

清洁仪器风扇防尘网。

对仪器显示数据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向需方报送上个月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7、每两个月运维工作要求

更换颗粒物分析仪纸带(必要时),进行系统自检。

校准和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的温度、气压和时钟。

用标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校准相关的自动仪器。

提交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一次图谱审核结果。

8、每季度运维工作要求

采样总管及采样风机每季度至少清洗一次。

对颗粒物分析仪进行标准膜校准或K0值检查,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时,及时进行校准。

采用臭氧传递标准对站点臭氧工作标准进行标准传递。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重新绘制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前应进行零气空白检查,空白合格后进行标准曲线绘制,至少包括5个浓度点。关键部位维修或更换,如进行检测器清洗、质朴调谐后,也需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按照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说明书要求进行验漏检查。

9、每半年运维工作要求

检查颗粒物分析仪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动态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振荡天平法颗粒物仪器更换主路过滤器滤芯、旁路过滤器滤芯和气水分离器滤芯,污染较重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对气态污染物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检验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

更换零气源净化剂和氧化剂,对零气性能进行检查。

对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进行检查。

对能见度仪器进行校准。

检查和校准气象五参数设备。

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对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进行一次维护清洗,完成中级维护保养的工作,应对仪器进行全面校准与检查,包括多点核查、重复性、稳定性,以确保仪器在维护前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0、每年运维工作要求

对所有的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按说明书的要求更换备件,更换所有泵组件。

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动态校准仪流量进行多点检查。

11、供方应建立站点维护档案要求

将站点的运行过程和运行事件进行详细记录,日常运维中使用运行管理相关记录至少应包括:

各仪器运行维护记录表。

颗粒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气态污染物监测仪校准检查记录。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表。

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室内外环境记录。

12、日常运维其他相关要求

每周或视情况更换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用滤膜,必须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当月25日前指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若有变更应及时通知需方。

应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类记录表格交给需方,用于数据复核。

★供方的故障响应时间要求为:当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1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常规六项指标监测仪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更换与原机同监测原理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一般故障3日解决,重大故障5日内解决。

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管路连接方式和更改仪器参数设置。否则,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3、质量控制要求

供方需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①量值溯源要求

供方所使用的SO2、NO、CO标准气体须为生态环境部标样所或中国计量院生产的有证一级标准物质,新购标准气体应做验证实验,形成验证报告。另外,在用标准气体当钢瓶压力低于500PSIG时,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当钢瓶压力低于150PSIG(1.0MPa)时,标准停止使用。新的标气阀应预先进行3次(每次至少24小时)以上的老化后方可使用。标准气体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供方所使用的臭氧校准仪(传递标准)每年进行一次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供方流量校准所使用的流量计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按照需方要求抽取50%的站点开展颗粒物手工比对,比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比对结束后15日内向需方提交颗粒物手工比对原始记录和比对结果报告。

②日常质量控制要求

分析仪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校准和再校准:安装时、移动位置时、进行可能影响校准结果的维修或维护后、分析仪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迹象表明分析仪工作不正常或校准结果出现变化、达到国家规范或本招标文件要求的校准周期或校准要求的。

③异常数据的审核与检验

供方应对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如属于系统或仪器故障,应在24小时内处理并上报需方。

④质量控制资料整理

各种技术与质量文件均保持现行有效,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或修订,巡检记录、维修记录、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查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均须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进行整理归档。

14、系统设备维修要求

①运行维修工作界定

供方负责系统所有设备和仪器的维护、维修和部件更换(包括空调设备等附属设施),本服务内容同样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意外丢失和损坏设备的维修或更换。

②设备维修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仪器被修复后,当其检测性能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检验,采用标气测定、颗粒物手工比对等方法进行。

仪器大修后(更换设备测试关键部件),应按顺序进行漂移实验(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重复性及准确度实验、多点线性实验,并向需方提交相应报告。

15、备机管理及更换要求

备机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备机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使用备机替代原机开展监测前,供方向需方提出书面申请,需方同意后方可使用,书面申请的内容至少包括:拟更换的站点、拟更换的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更换原因、更换时间、备机名称型号及序列号、备机最近一次的校准记录;

使用备机开展监测的应于15日内换回原机,备机最长替代时间不能超过60天,若需长久使用备机的单独报需方批准;

原机换回后,先进行必要的仪器性能测试,合格后开展正常监测,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换回情况和性能测试结果书面向需方报告。

16、安全要求

供方应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运维期间所有站点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均由供方承担,并赔偿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但因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仪器损坏供方不必承担责任。

17、其它要求

运维期间,供方每年须对防雷设施进行一次检定,若检定不合格,整改后再次进行检定,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督考核要求

需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维管理和质控考核,并对检查与考核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达不到运维要求或违规操作的,需方可以扣减相应的运维费,并有权终止运维合同。

(一)监督管理

1、供方应承担监测数据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利用本项目的数据、档案或有关资料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业务联系、数据交换等。否则,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2、运维期间出现调整数据、修改仪器参数、随意改动设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需方将终止本合同。

3、运维期间,供方应按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考核办法概述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半年度运维费的主要依据。考核采取百分制、单站考核、分指标类别的方式,即单站的分成常规六项指标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两部分进行考核,两部分均采取百分制,依据得分支付相应比例的运维费,两部分的运维费之和为该站点当期运维费。

(三)单站点的常规六项指标考核办法

单站点的常规六项指标包括PM2.5、PM10、SO2、NO2、CO、O3,考核内容为常规六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数据有效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执行。

(2)运维期内,有站点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累计3个月未达到月数据有效性规定的或未达到年数据有效性规定的,不予支付该站点常规六项指标部分的运维费。

(3)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仅统计PM2.5、PM10、SO2、NO2、CO、O3六项监测指标。

(4)考核时段内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须高于90%(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80%(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常规六项指标部分的运维费。

(5)站点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为各项监测指标数据捕获率和数据质控合格率的算数平均值。

(6)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时,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达到数据有效性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进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5%(含)的,得60分;80%(含)-95%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5%);低于80%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站房环境保障效果、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通讯系统维护效果(数据上传发布情况)、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备品备件及质控设备配备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半年度运维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不包括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相关内容),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因运行维护原因造成月数据有效性未达到规定的,每次扣5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34%;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34%-(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34%;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扣减该站点当期运维费的34%。

注:单个站点的运维费由常规六参数(含站房等附属设施)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两部分组成,根据项目预算比例,两部分的运维费占比分别为34%和66%,因此,常规六项指标考核只针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34%进行扣减。

(四)单站点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考核办法

单站点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考核内容为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下简称“两率”)以及运行维护的内容。

数据捕获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数据质控合格率指考核时段内各监测项目实际获取的质控合格的小时值监测数据量总和除以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总和。

每日各项目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均按24个计,考核时段天数按考核时段内日历天数计。计算应获得小时值数据量时,应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

1、数据有效性规定

(1)考核时段内监测数据捕获率须高于85%(含),数据质控合格率须高于75%(含),臭氧高值季节(5-10月)月数据有效率须高于75%(含),否则,不予支付该站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部分的运维费。

(2)数据质控合格率计算规则:所监测的116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中有 80%(含)以上组分满足质控要求,且不满足的关键组分个数不超过 5 个,则该小时数据为质控合格数据。33种关键组分见下表:

关键组分清单

序号

关键组分名称

序号

关键组分名称

1

乙烷

18

正庚烷

2

乙烯

19

1,2,3-三甲苯

3

乙炔

20

1,2,4-三甲苯

4

丙烷

21

1,3,5-三甲苯

5

丙烯

22

氯甲烷

6

异丁烷

23

二氯甲烷

7

正丁烷

24

1,2-二氯乙烷

8

异戊烷

25

1,2-二氯丙烷

9

正戊烷

26

氟利昂11

10

异戊二烯

27

氟利昂12

11

28

氟利昂113

12

甲苯

29

氟利昂114

13

间/对二甲苯

30

四氯化碳

14

邻二甲苯

31

甲醛

l5

乙苯

32

乙醛

16

苯乙烯

33

丙酮

17

正己烷

(3)计算两率时扣除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停止监测的小时数,须供方提供当地环保部门或电力部门书面确认函(以确认人签字和公章为准),否则,不予扣除。

2、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两率达到规定要求后,按照以下规定就行量化打分。

(1)两率部分(60分)

单站点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高于90%(含)的,得60分;75%(含)-90%的,得分为60×(数据质控合格率/90%);低于75%的,得0分。

(2)运行维护部分(40分)

运行维护部分由需方组织检查核实,检查内容包括日常运维任务完成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情况、采样系统维护效果、仪器日常维护效果、质量控制效果、人员与档案记录管理情况等,共计40分。具体检查内容和分值分配以需方实际制定的检查方案为准,若一次付款期内组织多次检查,取单次检查最低得分计入总分。

(3)其它扣分项

由于供方原因导致数据审核一次未通过的,相应站点每次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每个运维期结束后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时发现所提供的运维记录、总结报告等材料上存在错误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0.2分,累计计入总分;

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未做实质性响应或未达到合同要求(仅针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相关内容),仅在某个或某几个站点出现的,相应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对周期性或重复性内容,按次数累计),否则,所有站点每项扣减2分,累计计入总分;

(4)考核总分(100分)

考核总分=两率得分+运行维护得分-其它扣分项

3、运维费核算方法

考核总分95(含)分以上的,支付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66%;考核总分在80(含)-95分的,该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66%- (实际考核总分/100)×单站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66%;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扣减该站点当期运维费的66%。

注:单个站点的运维费由常规六参数(含站房等附属设施)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两部分组成,根据项目预算比例,两部分的运维费占比分别为34%和66%,因此,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考核只针对当期全额运维费的66%进行扣减。

(五)其它规定

1、供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方将扣除相应站点当月运行经费:迟报、漏报或不报审核数据的;拖延、阻碍、拒绝质量检查或飞行检查的;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未按要求及时向需方报告的;因工作疏漏,未发现采样、分析、数据采集和传输等过程存在人为干扰情况的;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2、在质量检查中,发现供方未达到运维质控要求时,根据对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扣减相应站点当期10%~100%运维经费;如未及时整改,加倍扣款。

3、因站点搬迁、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造成的站点停运,根据累计停运的天数和折合到每日的运维费,扣减相应站点的运维费。

六、关于终止合同的规定

除以上规定的终止合同条款和要求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方发现供方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低于投标文件承诺,或供方违规操作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2、供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配备质控设备、技术人员、备品备件、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3、禁止供方在所运维的区域内承揽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环境空气质量有关的治理、管控、咨询等技术服务,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4、禁止供方包给其他人、机构和部门,一经发现,需方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支持监狱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供应商应为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须知
参加辽宁省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未进入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的,请详阅辽宁政府采购网 “首页—政策法规”中公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的相关规定,及时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填写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联系人等简要信息,由系统自动开通账号后,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具体规定详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程序的通知》(辽财采函〔2020〕198号)。
四、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11月30日 08时30分至2021年12月07日 16时30分(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辽宁政府采购网
方式:线上
售价:免费
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1年12月21日 09时30分(北京时间)
地点:电子投标文件在辽宁政府采购网线上提交,电子备份文件递交到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46号嘉兴国际大厦610室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质疑与投诉
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提出质疑。
1、接收质疑函方式:书面纸质质疑函
2、质疑函内容、格式:应符合《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质疑函范本》格式,详见辽宁政府采购网。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本级财政部门提起投诉。
八、其他补充事宜
本项目共分6个包组,投标人兼投不兼中。
九、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 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地址: 沈阳市浑南区双园路30甲-3号
联系方式: ***-********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 辽宁新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46号嘉兴国际大厦609室
联系方式: ***-********
邮箱地址: lnxdzbgs@126.com
开户行: 交通银行沈阳北站支行
账户名称: 辽宁新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账号: ****************8681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童月
电话: ***-********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自动监测站 运行维护 环境空气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