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海口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促进海口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促进海口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产业体系。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学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形成名中医聚集、中医药文化辐射力和医教研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建设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海口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独特区位、政策环境优势,在江东新区、海口国家高新区等建设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要项目和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国际贸易营销中心和结算平台等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平台,先行先试中医药跨境流通绿色通道。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中医国际化,在保障基本医疗公益性不变的同时,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创新及服务项目创新,针对国内外服务对象需求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吸引国际患者来琼治疗。
2.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围绕国际旅游消费 中心建设任务,支持建设演丰沉香健康产业园、甲子牛大力种植基地、石山石斛生产基地等中医药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支持中医、康养、旅游业、服务业等机构布局中药材种(养)植、休闲康养、健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以中医康养保健服务为重点的中医康复度假农庄。整合中医旅游资源,推广健康旅游套餐,支持观澜湖度假区等景区酒店开办面向游客的中医康复服务项目。
3.建立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推动中医药企业采取“公司+ 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或引进国内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教学、实践、培植三结合基地。充分利用独特生态优势,培育沉香、石斛、牛大力等中药特色品牌,争取申报一批本土中药材成为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类。
4.做强做大中药生产企业。充分运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打好“组合拳”,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扶持本土中医药企业发展,延长中医药产业链条,支持鼓励饮片生产企业将生产重点集中在我市地产药材和饮片品种生产上,促进中成药的生产和中药材流通。与食品生产企业共同研发以沉香、石斛、牛大力等中药材为基本材料的保健品。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以岭药业等一批中药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做大我市中药产业规模。到2022年,中成药及饮片生产总值占全市医药总产值的15%以上。
5.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中医药高新技术发展,落实《海南省关于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意见》,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利用高新区重大新药创 制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孵化平台,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优质资源,实现产学研医用一体化,助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业新业态研究。市中医医院牵头成立区域中药研发平台,促进区域医疗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
(二)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6.加强市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继续深化市中医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合作,到2023年完成海口市国际中医中心项目建设及海口市中医院(琼山分院)中医特色康复医学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巩固国家级(肺病科、推拿科)、省级(针灸科、骨伤科、脑病科、风湿科)重点专科 建设成果,加强国家级推拿科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项目建设,申报建设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全省中医睡眠中心。到2025年,海口市中医医院服务量比2020年增长一倍。
7.加强市、区两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科建设。将中医 临床科室设置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医院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及 院长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巩固好“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工作成果,市第四人民医院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工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市妇幼保健院、琼山区妇幼保健院积极响应“中医进妇幼”的政策号召,进一步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
8.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个区至少创建4个示范中医馆。加强市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好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加大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推动糖尿病、高血压等中医药健康管理联盟建设,提高重点人群中医药管理覆盖率,确保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率达标。到2022年实现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工作目标。力争到2022年,所有区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9.鼓励社会办中医药服务。全面取消社会办中医选址、距离、数量等限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连锁经营,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康复、医养结合、老年护理和特需医疗服务等中医机构。对社会办中医机构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方面一视同仁。支持公立中医院和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中医医联体。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承担居民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
10.提高中医药服务体系信息化水平。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水平,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扩大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基层的应用推广。以海口市中医医院为依托设置互联网医院,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发挥中医治未病在互联网服务中的优势。“十四五”期间,实现中医电子病历达到5级,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达到4 级以上的目标。
(三)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11.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建立海口市中医特色康复医学中心,开展中医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发挥中医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促进中医药特色康复、传统体育运动与现代康复的技术融合。加强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培育一批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示范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完善相关服务标准及规范。
1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方面的骨干作用,以优势专科(推拿科、针灸科、)和特色专科(风湿科、脑病科、康复科、骨伤科、妇科)建设为抓手,提高中医药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建立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流感等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
13.提升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开展全市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和居民体质与中医疾病病谱研究,加强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逐步推广应用规范化标准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结合实施健康海口行动,提高全民中医药养生防病素养,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
14.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探索各种形式的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开展治疗的模式,为养老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建立一定数量的病床,提供医疗康复养生等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建立绿色就诊通道,方便老年人就医。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
(四)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管理。
15.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监督药品零售企业配合生产和批发企业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强化中成药质量监管及合理使用,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加大对制假制劣、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优化已上市中药变更技术要求,推动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
16.完善中药制剂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推动市内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按规定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内中药制剂能够在市中医医院调剂使用。
(五)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7.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利用海口市中医药学校转型设立海口市中医药科研创新发展中心,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资源,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中医药人才。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在我市开办分院。
18.加强中医药传承。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深度挖掘整理研究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19.创新人才成长途径。实施市级名中医、青年名中医评选活动,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通过省外挂职、市内挂职、交叉聘任等方式培养中医药管理人才,对表现优秀的予以提拔任用。
20.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市中医医院每年派出5-8 名业务骨干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学习,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派出1-2 名中医师到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加大对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培训力度,鼓励西医学习中医,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
21.实施基层中医医师倍增计划。各区在现有镇卫生院编制总量内适当调剂提高中医医师人员占比,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择优招收基层中医师,各区镇卫生院、公立社区服务中心招聘临床类别医师应在编制内优先招聘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争取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占比达到总数的25%以上。
22.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体现中医院特色的薪酬制度,在核定薪酬总额内自主制定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自主确定各级各类岗位的考核指标、薪酬标准、薪酬结构。规划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对符合我市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名优专家,按规定给予相应待遇。支持中医药人才或团队,申报全市有关人才工程、评先创优项目。鼓励本土中医药传承创新,注重发现和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
(六)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23.提升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以“六进”为重点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的良好格局。在中小学试点开展中医药教育,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中医课外读本,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学习中医药知识,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家庭”,打造一批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小学校;在市健康教育平台开设中医药学堂,促进干部职工学中医、用中医,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企业”;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
24.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加强中医药机构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建设海口市中草药科普植物园,创制一批科普宣传教育作品,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 宣传教育基地。
25.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优势,支持在我市举办南药产业发展大会、沉香产业大会,并借助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国家级会展平台,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展示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平台,打造海口中医南药发展大会品牌。
(七)以改革为抓手,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保障机制。
26.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加快新增中医药服务项目审核上报工作,大力支持中医药传统医疗技术挖掘创新使用。按照省级统一部署,落实中医药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病种门诊和住院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落实全省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报销不对中医药服务做特别限制。
27.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服务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中医医院基建及设备的投入,加大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
28.建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市、区两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合理配套人员力量,以适应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需要,充分调动中医相关社会组织积极性,发挥其在参谋、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完善中医药服务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9.加强组织实施。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市内各主要媒体要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传播普及,营造 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