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镇以“微改造精提升”激活文化生命力
梅溪镇以“微改造精提升”激活文化生命力
建于1970年的文化礼堂褪去斑驳,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现新机。外立面重新粉刷,黄墙黛瓦,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新增游客集散中心、演出舞台等。“以前这里冷冷清清的,现在时不时举办活动、演出,热闹多了。”在梅溪镇长林垓村,改造后的文化礼堂人气红火,成为了村里的新坐标,礼堂外立面墙也变成了附近柏翠姚良度假酒店借景的网红打卡点。
****************08wgnmg.jpg" title="164*****35243635">
“对于一些历史古建筑,我们在不破坏其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内部设施和外立面的改造,最大限度减少破坏。”梅溪镇文体站负责人游丹熠介绍,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充分尊重建筑原有结构,通过活化利用赋予古建筑新生。
用“活”古建、注入新活力,是梅溪镇大力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方向之一。作为移民大镇,该镇民俗文化浓厚,非遗荟萃。今年以来,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该镇从细微处着手、保护中切入,以绣花般的精细改造实现一村一落皆美景,为旅游业注入新的亮点。
棕榈皮编成蓑衣、手工鼓风机、旧木制捕鱼器……在荆湾村民俗文化馆“光阴小筑”,一件件从当地村民手中收集到的老物件,整齐地陈列在馆中,向参观者展示荆湾的老记忆。此前这里是闲置的原老村委。今年7月,通过外墙修缮、内部微修,“光阴小筑”正式开馆,成了村民和游客追寻乡村历史记忆的重要窗口。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荆湾村微改造的方向。当地建于晚清的沈家大院,也通过建筑修缮整理,焕发新活力,吸引不少游客参观。
此外,原本晓墅横街的空房被盘活改造成小镇书屋并植入新业态,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管城村的沿河村道景观旅游步道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上舍村龙博馆内的旅游推介媒介不断丰富,可以更好地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化龙灯……在“微改造、精提升”中,该镇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结合当地文化植入非遗展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
“将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来夯实全域旅游基础,以更优质的文旅产品,多业态集聚发展,促进梅溪文旅产业的全面升级。”梅溪镇党委委员司冬歌说,实现提升水乡“颜值”的过程中,也用不同的“精彩”留住远方的客人。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