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公开征求“十四五规划”意见的通知
开化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公开征求“十四五规划”意见的通知
开化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修订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衢州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和《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及标志性工作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开化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开化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规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双线思维,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落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狠抓应急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总体上看,《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较大及以上事故连年保持稳中下降趋势,表明我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态势。
表一“十三五”期间事故数据
年份 | 工矿商贸其他事故起数 | 道路运输事故起数 | 总事故 起数 |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2016 | 6 | 38 | 44 | 33 | 25 |
2017 | 3 | 31 | 34 | 22 | 29 |
2018 | 2 | 31 | 33 | 18 | 34 |
2019 | 2 | 26 | 28 | 14 | 32 |
2020 | 3 | 17 | 20 | 9 | 16 |
表二“十三五”期间与“十二五”期间事故数据对比表
序号 | 年份 | 事故起数(起) | 受伤人数(人) | 死亡人数(人) |
1 | 2011-2015 | 465 | 184 | 151 |
2 | 2016-2020 | 159 | 137 | 95 |
3 | - | 下降65.8% | 下降25.5% | 下降37.1% |
我县行业指标显示:道路交通、火灾、特种设备等领域事故死亡率均大幅下降,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十三五”期间标志性工作
1.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在最短时间内落实“三定方案”制定、职责划转、人员转隶等机构改革各项工作,率先调整安委会“1+10”组织责任体系,明确危化(矿山)、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城市运行等10个专业委员会机构组成,及时调整减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职责,基本建立应急管理部门“统防主救”、水利及林业部门“主防协救”和农业农村、民政、文旅等部门“专防协救”、乡镇村(居)群防群治的责任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规定》和《补充规定》,细化行业、领域安全职责,进一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制订主要领导每月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以上率下,形成党政共抓、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2.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积极探索通过“市场主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模式,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企业超过280家。全面推进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城市安全等五大攻坚战,实施危化品、小微企业和消防工作综合治理,抓好“三类园区”“三类企业”“三类设施”风险隐患排查等多轮集中整治。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三场所一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涉及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喷涂作业场所、金属冶炼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5.8%、31.7%,且主要指标均明显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
3.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时调整县减灾委、县防指、县森防指、县地灾指等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职责,明确各涉灾部门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和使用管理办法,保障15个乡镇(芹阳办)和重点村落重要物资装备全覆盖,按照乡镇“七个有”,村(社区)“八个一”的建设要求,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防台责任体系,实现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更新率100%,灾害信息员覆盖率100%,防汛防台形势图更新率和上墙率100%。在全省创新性提出“六统一”模式推进项目实施,积极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建成避灾安置场所127个。实施“引水上山、以水灭火”工程,大力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安装森林防火蓄水桶1876只,总蓄水量超过4000吨,各类高压水泵配备量超过100台,受到省政府和省森防指的高度肯定。
4.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高
调整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联动分级响应模式、成员单位应急联动响应等级及应急职责,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提升各部门协调应对能力。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和救援风险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无偿储备、有偿使用、政府补贴、企业负责”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基本形成。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机制”的精神,建立开化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县、乡镇(芹阳办)建成专业、半专业队伍17支600余人,组建全市唯一1支自然灾害综合救援队伍,培育2支社会救援力量。
5.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效率大幅提升
拓宽案源渠道,以“双随机”检查工作为抓手,对全县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双随机”检查工作,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进行立案处罚,实行经济处罚与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倒逼企业安全发展。创新执法模式,通过定期执法、重点监察、事故企业“回头看”、跟踪举报信息等形式深化执法内涵,以“明察暗访”、“拉网排查”、“重点布控”等形式主动出击,推动监察执法重心由事后处罚向事前监察、事中监管转变,精准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查办各类企业典型违法案件,有效形成严处重罚的高压态势。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共立案145起,罚款 603.7447万元。
6.强化应急文化建设,应急安全氛围逐渐浓厚
完善安全宣教培训体系,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完成安全体验馆建设Ⅱ类馆1处、Ⅲ类馆2处。实施企业百万员工大培训,累计培训企业员工 18956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森林消防宣传日”等主题宣教活动,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应急逃生和救援能力。充分利用开化新闻网、开化电视台、微信等平台全方位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应急文化氛围。
二、“十四五”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挑战
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改革刚刚起步,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各类安全事故、灾害风险隐患点多面广,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短板,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1.应急管理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参差不齐,安全生产责任制“三个必须”仍然没有真正落实到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乡镇基层监管机构弱化、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应急管理领域改革效能未充分体现。
2.安全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存量风险”去除难,安全风险源头治理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工艺本质安全水平低,技术和装备更新改造投入不足、安全标准执行不到位、生产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监管等老大难问题缺乏机制上突破;对外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事故多发,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薄弱,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
3.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全县多以小微企业为主,经济体量规模偏小,安全生产投入少,普遍存在安全基础条件差、管理松散、现场混乱等现象,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重经营发展,轻安全管理,本质安全水平较低。
4.自然灾害点多面广易发多发。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受区位地形条件和极端天气影响,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防范难度大,高温干旱天气森林防灭火形势仍然严峻。县乡两级防灾减灾人员偏少、不稳定;基层物资储备和避灾场所日常管理和维护仍有不到位,重救灾、轻减灾的倾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5.应急救援力量整合还需深化。面向全灾种、全链条的应急救援能力仍然不足,危险化学品、森林火灾和水域救援等重点领域专业队伍建设仍有短板;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不规范、人员配置不到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机构改革的制度优势未能有效体现。应急救援力量目前主要由消防、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志愿者等组成,应对突发性事件救援时,在力量整合、快速反应、精准协同等方面还需不断磨合。
(二)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全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和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加速淘汰,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有效提升。四是县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之间的关系,“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为实现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规划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与县域治理现代化相适应。到203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实现高水平现代化,体制机制科学完备,责任制度体系成熟健全,风险防范精准高效,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应急救援效能全面彰显,整体智治体系全面构建,综合保障全方位提升,公众安全素养大幅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形成。
表三“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领域主要指标
序号 | 类别 | 指标名称 | 2020年 基数 | 2025年 目标 | 指标 属性 |
1 | 安全生产 |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 28 | 下降30% | 约束性 |
2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14 | 下降50% | 约束性 | |
3 |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095 | <0.039 | 约束性 | |
4 |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82 | 0.61 | 约束性 | |
5 |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 4.43 | 下降25% | 约束性 | |
6 | 年度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 | 0.109 | <0.047 | 约束性 | |
7 | 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 | 0.68 | <0.6 | 约束性 | |
8 | 防灾减灾 |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 全县生产总值比例 | <(1%) | <(0.9%) | 预期性 |
9 | 年均每十万人口因灾死亡率 | <0.13 | <(0.09) | 预期性 | |
10 | 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 | 45% | >95% | 预期性 | |
11 |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 88% | >95% | 预期性 | |
12 | 森林防灭火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1‰ | 0.8‰ | 预期性 |
注:1.带()指标为五年平均数,其余为末期达到数。 2.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基数根据2019年基数确定。 |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1.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2个委员会,安委会下设若干个专业委员会,防灾减灾委下设防汛防旱、森林防灭火、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减灾委员会。进一步完善“1+2+X”专业委员会组织体系,不断推进各专委办常态化运作,坚持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到各部门、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压实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2.厘清职责边界。树立“防”是各部门共同责任的意识,健全县、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两级防灾减灾委、防汛防旱指挥部、突发地质灾害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安全应急类议事协调机制,厘清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强化工作责任落实。
3.推进“条抓块统”。建立健全县级负有安全应急管理职责部门与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的协作配合机制,明晰职责边界,确保职能归位、各司其职、依法履职。坚持重心下沉,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纳入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的内容,推动执法向基层延伸,实现精准赋权。
4.完善协调机制。完善县域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健全优化各级减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委员会等综合协调机构和防指、森防指、地灾指等协调机构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规程,强化综合减灾规划、灾情信息管理、灾害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职能。推进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发挥专业优势,负责本行业领域灾害事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先期应对处置工作。
(二)精准防控,进一步完善双重预防机制
1.强化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论证,建立重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控制区域企业安全准入标准,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新增高风险项目,落实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推动建立“零土地”技改、环保设施改造等工作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管控体系,推广企业员工“岗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制度,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加强源头管控。
2.全面推进隐患排查。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辨识生产工艺、设施设备、作业环境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依托“智慧安监”和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大数据平台,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健全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功能区、自然灾害易发区综合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安全评估与隐患排查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
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普查数据应用,推进灾害风险精准治理。到2022年,完成重点区域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绘制。
3.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继续深化危化品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加快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工作。推进加工制造领域七大行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4.提升智慧安全监管水平。健全风险数据库,加快危化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依托“两客一危”联网联控系统、智慧消防系统等,逐步完善风险数据库。构建安全风险预警网,推动智慧用电、智慧消防、智慧城市、智慧安监等智能防控应用系统接入,形成物联感知“一张网”,实现安全风险实时监控预警。
5.推进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治理。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加快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推动实施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实施高危行业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标准化创建、复评、退出等机制,到2025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0%,其中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达标率达到100%。深入开展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持续推进10个重点领域专项安全整治,持续开展“遏重大”攻坚行动,提升重点领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管控力指数保持全市前列。
十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
1.危险化学品和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和落实危化品事故隐患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有效化解系统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我县危化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危化品产业高质量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有效防控各类危化品事故,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到2022年,全县危化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比2019年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0%,实现源头防控能力提升、全链条监管能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信息化监管效能提升。 2.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违法建筑(厂房)和违章搭建、村级集体资产出租、特种设备安全等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智密防控,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深化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展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到2021年底,所有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覆盖率达65%;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3.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聚焦“遏较大、减总量、控亡人、固本质、强智控、提素养”,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治理、三类场所消防安全治理、火灾风险个性化整治、城乡火灾防控基础、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和标杆示范等5项治理行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建设推广各类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2022年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城乡的三级消防科普教育场馆体系。 4.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新一轮“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暨“减量控大”三年整治行动,加强重点车辆运输安全治理,强化旅游客运、长途客运、农村客运、货车超限超载、危险货物运输、城市工程运输车、校车、变型拖拉机等八类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深化实施道路安全防护提升工程,强化道路应急保障,推进农村道路设施建设。压实条块安全管理责任,全面提升全县道路安全防控能力。 5.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构建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重点开展航空运输、铁路路域安全、水上交通安全、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邮政快递业整治,建设智能监管平台,确保交通运输各领域实现遏重大、防较大、减总量,交通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20%。 6.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发挥文广旅体专业安委会的作用,整合部门行业资源,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风险隐患源头管控,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在旅游安全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加强和普及文化旅游企业的保险意识。 7.城乡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建筑施工事故防控能力,完成城镇燃气工程重新论证、验收、备案,开展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安全整治,开展城市地下供排水管网及内涝隐患整治,推进城乡房屋使用安全整治加强城市管理领域安全风险监测。 8.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专项整治。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高风险园区安全管控;强化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优化园区功能布局,严格控制高风险功能区规模;着力提升小微企业园、乡镇工业园的安全生产,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夯实园区信息化和应急保障安全基础。 9.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煤改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粉尘治理等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制度标准、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管控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机制,2022年底前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开展企业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排查及风险评估论证。 10.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大设备等“四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工作体系,筑牢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基础,严厉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2022年底前基本消除特种设备“三非”“两超”违法行为,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实施特种设备数字化监管提升工程。 |
6.深化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消除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安全隐患。持续推进重点工艺装置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广数字化工厂。按照“规范达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等“五个一批”要求,严格实行“项目强制淘汰、设备强制改造、设施强制安装、隐患强制整改、人员强制培训”等“五个强制”措施,推进企业分类整治提升。以2020年全县存量化工行业企业为基数,2021年减少15%、2022年再减少10%。2022年底前力争兼并或淘汰危化品运输企业不低于全县总数的12%,持续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攻坚行动,至2025年,力争达到D类园区。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1.提升风险及时预警能力。依托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风险综合研判和分级预警模型,提升灾害事故分析研判、预警能力。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运用发布平台和政务新媒体等途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迭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广播平台,健全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实现预警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到2025年,县乡镇两级涉灾部门预警信息共享率达到100%,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100%。
2.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升工程防御标准,大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深化城市内涝整治、防汛防旱水利提升和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大城乡危旧房屋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治理改造力度,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3.推进基层综合减灾避灾规范化建设。结合国家、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创新打造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的样板村、样板镇,试点先行,不断推进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落实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制定避灾安置场所管理规范,全面优化县乡村三级避灾安置场所布点,2025年村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达到95%以上。
4.全面推进灾害风险普查。为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在全县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开展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等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构建灾害数据库,编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系,健全自然灾害防控“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推进风险隐患闭环管控。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责任制,适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2021年12月底完成全面调查,2022年12月完成全部普查工作。
5.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制,与所有森林防灭火单位签订《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书》,并将森林防灭火纳入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深入开展打击野外违法用火专项行动,督促全县各森林防灭火单位排查风险隐患。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移动宣传车、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森林防灭火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活动。围绕全方位、立体化森林防火应急救援保障需求,持续推进森林扑火队伍、森林扑火指挥系统和森林扑火物资储备工程建设,推进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和重点林区引水上山,有条件的重点林区逐步建成林火阻隔工程,确保全县森林扑火队伍得到实质性发展,森林防灭火力量布局合理;森林扑火物资准备更加充足,森林火警监测预警系统更加完善,预警时间进一步提前;森林火灾指挥调度系统和机制更加实用、便捷,指挥决策更加科学、规范。
6.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筑牢防汛防台救灾人民防线,以完善落实防汛防台工作责任制为核心,以风险精密智控和闭环管控为重点,以数字赋能基层防汛能力提升为手段,按照《浙江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要求,着力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5+1”(组织责任网、风险防控网、抢险救援网、灾后恢复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防汛防台“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工作格局,到2022年实现组织健全完善、责任全面落实、风险精密智控、救援高效有序、灾后恢复迅速、运行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应急体系总体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极端情况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更高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逐年更新完善乡村防汛防台形势图,开展预案演练和宣传培训,按照《应急物资储备基本标准》,补充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防台抗旱等应急救援物资。
(四)上下联动,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构建集成高效应急指挥平台。推进全县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各部门数据互联共享,逐步拓展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城管执法、地下管廊、油气管道、城市消防、加油站、旅游新业态等领域的风险防控模块,为自然灾害、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全领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救援力量管理、会商调度、灾情评估、灾情发布、物资调配、可视化指挥等职能一个平台管理。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推进经济开发区等高风险功能区数字化场景运用,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本质安全水平。2025年,迭代升级数字化平台建设,力争建成全市领先的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平台。
2.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加快可视化双向互动指挥调度系统应用,努力实现突发事件接报后现场可视化指挥,提升统筹协调和应急指挥效能。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推行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强化应急救援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工作等融入“三通一智(治)”平台和“两难”问题三级钉钉群,实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推进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实现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时在线、精细化监管。
3.优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衔接、协调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演练。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力度,构建可视化数字预案。建立全县统一的电子预案数据库,实现一键启动调用,快速生成应对方案,自动推送应急指令。到2025年,实现各部门应急预案电子化全覆盖,重点行业领域数字预案全面推广。
4.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大力培育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依托民兵预备役、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组建“一支多专、一队多用”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规划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按区域风险评估情况设立若干乡镇分中心,在华埠、马金、池淮、村头等重点区域建立基层综合救援队。完善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落实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为公众购买自然灾害责任保险,对因灾伤亡群众及因抢险救灾伤亡公职人员给予一定救助。到2025年,建成3支以上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支全面涵盖危化、矿山、电力、水利、地质、森林防灭火等主要灾害事故的县级社会救援力量,新培育1支社会救援队伍,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联动的立体化救援力量体系。提升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护能力,2025年救护员取证率达到90%以上。推动志愿者管理职能整合,大力培育应急志愿者队伍,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搭建应急志愿者注册管理平台,引导应急志愿者有序参与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到2025年,应急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力争达到1%以上。
5.加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储租工作,盘活应急物资。制定灾害应急处置期间政府紧急采购、调用便利化政策,优化紧急采购、调用流程。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储备规模,统一规划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整合行业部门等储备库资源,实现储备库统筹利用。统筹建设应急通信网络,强化公网断电、通讯中断等不利条件下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完善应急通信专业应急保障队伍装备配置,支持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机构配备小型便携应急通信终端。加强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依托有线数字电视播控与数据传输平台、互联网络资源,建成全数字应急广播系统。
(五)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精密智控能力
1.推进监测预警应用智能化。强化经济开发区公共区域监管,化工企业推广应用“风险图+安全码”建设,形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异常事件快速响应处置流程。推动化工企业数字化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重点危化工艺等关键参数采集。加强智能分析应用能力,2023年6月底前完成全县重点化工企业的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及智能分析能力建设,利用视频监控、热成像分析、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企业风险的主动识别和报警,提高对事故的主动发现能力,实现视频智能巡检。
2.深化风险防控应用智能化。拓展应用“浙江安全码”,全面推广台风洪涝灾害风险“码上知”、人员“码上转”、救援“码上通”、灾情“码上报”以及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人员“持码上岗”、“亮码作业”等服务场景。运用“韧性城市”研究成果,建立洪水、森林火灾、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下的城市风险评估、功能损失预测、灾后恢复算法模型,有效提升我县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
3.强化指挥救援应用智能化。加强应急指挥系统纵向和横向对接,全面汇聚灾害事故情报、态势分析研判、救援力量分布、应急物资储备、现场视频图像、网络舆情监测、灾害周边道路交通、人口位置分布等信息,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模板。2025年底前,形成更具智能化数字化的应急指挥“一张图”系统,为指挥救援提供科学专业的处置建议方案。
(六)履职担当,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1.推进基层应急机构规范化建设。结合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和模块化改革,由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具体承担安全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指挥、考核等职责,加挂应急管理站牌子。安全应急任务较重的乡镇需配备具有专业背景人员,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单独设置应急管理站。根据经济发展、企业分布、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自然条件等要素,优化整合基层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抗旱、消防、森林扑火、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自然灾害救助等应急管理职能,科学分类合理配置人员和应急装备,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
2.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生产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部署,结合县总体规划,合理设置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监督执法办案程序。加强应急管理机构人员配备,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确保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设置应急管理机构、配备2名及以上的专职应急监管人员,各行政村根据需要配备或聘请应急管理协管员。加强消防执法力量建设,推进消防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加强执法工作针对性,按照企业安全应急管理基础条件和风险等级,进行差异化执法。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统一推广使用“行政检查+处罚办案系统”。到2025年实现所有检查事项“掌上执法”率100%。全面推进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技能竞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的履职能力。深化“先锋执法”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赋分指标体系建设,更好融合市县指标和考核重点,对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工作执法情况进行赋分、排名,提升非事故处罚率、案均罚款等指标值,确保执法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3.强化基层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保障。根据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配置标准,优化执法机构人员配置,加强执法装备和车辆配置,按照事权与责任相适应原则,县乡两级应急管理、执法装备、日常办公、人员岗位等经费以及综合性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到2022年,执法队伍中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80%。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要大力推进基层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投入机制和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信息化保障等方面支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4.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根据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手册,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和要求。制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办法,规范事故调查评估的程序、要求和标准。健全事故调查第三方技术分析机制,加强专业事故调查评估机构建设。到2022年,实现县级对死亡2人以上或财产损失500万元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县级对所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全覆盖。落实事故举一反三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分析事故原因、汲取事故教训。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发布统计报告、公布典型事故案例,指导企业做好事故防控工作。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公开道歉制度和警示学习制度,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措施。
5.狠抓应急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培养,建立健全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机制,分级分层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岗位实践锻炼。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干部轮训制度,到2023年确保全县应急管理干部应急业务培训率达100%,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复训率达100%。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其他有条件的企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安全培训基地。探索推行应急管理系统干部队伍半军事化管理。出台应急管理部门半军事化管理纪律要求和干部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坚持常态化备勤。
6.推进激励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等保障政策,积极执行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抚恤政策,合理确定应急管理人员待遇,有关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围。健全面向基层的职业荣誉体系和奖励制度,对重大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及时记功奖励。注重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突发事件处置表现突出的应急管理干部中选树典型。注重在应急管理干部、社会应急救援队员中推荐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社会荣誉。
7.强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对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定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强化考核巡查结果运用,将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对部门、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的绩效考评,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履职评定、职务职级晋升、奖励惩处的重要参考。
(七)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应急能力
1.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充分结合文明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等载体,普及各类应急避险常识,提升社会公众安全素养和整体抗风险能力。依托各级各类科技馆、应急(安全)体验馆、应急避难场所、企业安全培训基地,挂牌建设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培养公众安全防范、报警求助、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市级下达的应急安全体验馆、消防体验点的建设任务。培育特色应急(安全)文化,将开化地方特色元素融入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火灾防治管理示范乡镇、安全社区等应急安全文化示范创建工程,着力提升全县人民安全素养。
2.开展安全生产“三类人员”教育培训。推进企业百万员工安全素养大提升,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一线员工培训工作,逐步实现高危企业所有员工培训全覆盖。加大对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力度,到2022年底全县培训不少于8700人次。加强高危行业领域技能提升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到2023年,实现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培训覆盖率100%;实现一般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覆盖率100%;实现高危行业领域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合格率100%;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加强经济开发区等功能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重点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覆盖率达100%,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素养提升培训覆盖率100%。
3.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健全社会化技术服务标准,规范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引导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协助安全生产许可审查、安全生产检查、事故调查分析鉴定、重大隐患整治、安全宣传、信息化建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应急救援、风险评估等工作,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决策咨询、标准制定、安全诊断、应急会商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技术支撑。
五、重点工程项目
(一)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工程
推进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浙江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平台、浙江省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平台和部统建设系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构建一个感知智能化、预警精准化、监测可视化、防救可控化的“整体智治”应急大脑。建立完善“一库一网一平台一系统”,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救援指挥能力;拓展“一图一端一指数一体系”,提升风险精密智控能力。进一步完善乡镇网格物联感知、精准处置、快速闭环的安全生产平台建设,综合集成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打造成全市安全发展示范县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风险行业数字化场景运用,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本质安全水平。2022年,迭代升级数字化平台建设,力争建成全市领先的县级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平台。
专栏1: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工程 |
1.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工程。 依托衢州市级拟建设的应急综合指挥治理平台,加强本县的应用范畴。根据感知对象对感知网络进行规划,通过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现场的感知网络建设,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金属冶炼、消防重点单位和林火监测等领域灾害事故现场感知端建设,接入水利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特种设备、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感知信息。 2.应急指挥融合通信系统。 依托衢州市级拟建设的应急综合指挥治理平台,使用应急管理调度指挥一体化、智能化融合通信系统。系统包含融合音视频调度子系统、视频通讯子系统、视频联网及智能分析子系统、现场应急通信子系统。融合通信系统作为应急指挥中的核心功能模块,部署在指挥信息网,按照三级部署(省-市-县)模式,实现与省级、市级指挥中心互连互通,并完成指挥信息网与电子政务网、互联网的安全互联。 3.应急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工程。 以宽带数字集群、LTE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为支撑,建设车载及便携背负式现场通信系统。支持快速到达复杂多变的应急现场环境,以及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可视化指挥调度,推进开化县应急指挥及救援可视化、扁平化和一体化。 4.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应用系统。 依托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平台、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平台和部统建设系统等建设全县统一的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应用系统,为业务应用提供服务能力,按照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5大业务领域,开展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专题应用及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构建统一的门户,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集成化的应用服务入口,保障常态、非常态下的全过程业务开展。 |
(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全方位、立体化应急救援保障需求,推进全县应急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实施,合理布局县应急救援力量,提升救援队伍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相应增加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设施,配备车载移动应急平台终端、具有智能指挥系统的应急救援指挥车。进一步完善全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开化中心(危险化学品救援)。依托合成(危险化学品救援)专家组和开化县消防救援大队,建成化工企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为企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轮训提供保障。坚持平战结合,举办化工企业应急救援技能比武演练和森林防灭火技能大赛等演练比武活动,提升应急实战水平。
专栏2: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
建设开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担应对区域内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统筹协调应急救援技术力量、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等职能。新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包括大屏系统、会议室系统和物联网感知系统,按照三级部署(省-市-县)模式,实现与省级、市级指挥中心互连互通,并完成电子政务网、互联网的安全互联。至2023年底,全面完成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设备器材、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配备任务。 |
(三)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做好事故调查重点过程记录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全过程记录,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办案区、询问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全执法专用装备,提高执法工作认可度和保障力度。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行政执法职责关系,强化行政执法属地管理,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有效避免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
专栏3: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
1.执法办案区建设工程。 推进执法部门执法办案区建设,建设1个相对独立,设有门禁等安防系统办案区。内设1个规范化执法询问室,询问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具有视频摄像录音设施,配备空调、计算机、桌椅等办公用品。 2.执法配套装备建设工程。 加强执法装备配备,防爆数码相机、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电子数据(执法记录仪等)采集、保存、维护综合工作站,执法取证设备等按标准配置到位。 3.执法专用车辆配置建设工程。 县应急管理局配备不少于2辆执法专用车辆,重点乡镇至少配备1辆执法专用车辆。 |
(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
实施基层应急管理创新行动,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机构、装备、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提升各级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议事协调机构的现代化、精细化和实战化能力,夯实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基层基础。
专栏4: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 |
1.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项目。 2022年底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5+1”(组织责任网、风险防控网、抢险救援网、灾后恢复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标准化建设。逐年更新完善乡村防汛防台形势图,开展预案演练和宣传培训,补充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防台抗旱等应急救援物资。 2.基层专业管理队伍建设项目。 科学统筹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加大编制资源挖潜力度,通过采取政府雇员或买服务等方式,加强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
(五)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会、分类推进、数字支撑、特色引领,坚持服务群众和教育群众相结合、坚持满足安全知识需求和提高安全素养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应急(安全)管理宣传教育阵地保障。全面完成省市下达应急(安全)宣传体验馆建设任务,2021年底新建应急(安全)宣传体验馆3处,2025年前建设完成应急(安全)宣传体验馆1类馆1处,其他馆14处。
专栏5: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工程 |
强化应急(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提升应急(安全)意识和技能,健全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提升市民防灾自救能力,为打造三省边际中心城市应急(安全)宣传教育新目标,2022年底前,建成一处集法律法规宣传、安全警示教育、事故场景模拟、数字化成果以及声光电和VR、5D多媒体技术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区域标杆性、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具体有序厅、公共安全区、交通安全区、消防安全区、安全生产区、自然灾害区、应急救援(互动体验)区和5D影院等内容,建设规模约500平方米。 |
(六)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整治提升工程
根据《衢州市化工园区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全面开展经济开发区精准化安全风险排查和评估,实施“一园一策”治理整顿。对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要求,对标自评,开展风险排查,评估每一项排查内容,梳理现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自评、复评排查出的安全风险及问题,制定整治提升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及时间进度,重点落实安全管理、危险源监控、人流物流管控、应急救援和社会化服务“五个一体化”管理内容。结合我县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危化品建设项目进区入园指导意见,严禁已淘汰的落后产能进区入园,督促有关优质化工企业按时间节点完成整改提升工作,指导园区外优质化工企业搬迁入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一体化管理,规范产业园建设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专栏6: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整治提升工程 |
1.建设物理封闭或电子或封闭设施,实行封闭化管理。完善危废处置体系建设。建设危险化学品专业停车场。自建或依托企业建设气防站。建设满足化工废水处置要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输送专用管道。建设完善的集中供水(工业水、生活水)、供电、供热、公共管廊等公用工程,按标准完成消防供水设施配套规划建设。 2.2023年完成建设消防站,统筹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消防大队、企业危险化学品救援力量,增加专业救援人员和高端灭火救援装备。强化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配套建设医疗急救场所。2025年完成安全管理、危险源监控、人流物流管控、应急救援和社会化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成为一般风险(D类)园区。 |
(七)森林扑火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全方位、立体化森林防火应急救援保障需求,持续推进森林扑火队伍、森林扑火指挥系统和森林扑火物资储备库建设,达到全县森林扑火队伍得到实质性发展,合理布局森林防灭火力量;森林扑火物资准备更加充足,森林火警监测预警系统更加完善,预警时间进一步提前;森林火灾指挥调度系统和机制更加实用、便捷,指挥决策更加科学、规范。
专栏7:森林扑火能力提升工程 |
加强森林扑火专业队伍建设,落实符合国家专业队伍营房面积和装备配备标准,强化各乡镇(芹阳办)森林扑火半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扑救技能;建好森林防灭火指挥应用系统,增设森林火灾预警监控探头100个,对县级系统组网建设,将全县消防队员定位终端接入平台,纳入一张网;建设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县级储备仓库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更新补充森林扑火物资储备,县级储备仓库每年更新不少于50万元。督促协调林业部门优先使用防火树种进行造林,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20公里,建设宽度(水平距)要求10米以上,长度300米以上或连片面积5亩以上。 |
(八)综合避灾减灾基础提升工程
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设安全和谐社区,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十四五期间投资760万元,建成142个村级避灾安置场所,每年创建省级或全国示范社区1个。
专栏8:综合避灾减灾基础提升工程 |
1.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程 加强社区层面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深入创建和规范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每年创建省级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到2025年底创建省级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共5个。 2.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尽快建立覆盖面广、管理规范高效的避灾安置场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改造,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切实提升避灾安置场所的辨识度及管理能力,强化避灾安置场所的服务保障能力。每年至少完成28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共建成269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 |
重点工程项目表见附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责任落地。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和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分解目标,健全和强化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2.纳入总体布局。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和有关单位务必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计体系,把应急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同步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投资计划,把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建立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的综合决策机制。
3.统筹协调发展。结合区域发展特点正确处理应急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应急管理科学发展与贯彻实施《开化县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和产业转移政策紧密结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率先实现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根本好转;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事故总量,保持平稳下降。
(二)加大资金保障
1.健立应急管理多元投入机制。把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法规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拓宽安全投入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应急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逐项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
2.完善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制度。县、乡两级在把应急管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与经济增长指标保持同步增长;逐步加大投入,优先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施和装备、安全隐患治理、应急救援设施与装备、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投入,优先支持列入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把应急管理纳入民生工程,增加财政的引导性投入,支持和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投入。
3.健全应急管理经济措施。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完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监督机制,适当扩大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的适用范围,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下限标准。推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作和社会救援力量的人身安全保险工作。对参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社会力量予以补偿与奖励,维持重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落实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化工企业关闭补偿金、化工企业搬迁用地置换补偿金、淘汰落后产能补偿金、企业安全科技成果推广补贴费用、安全产业扶持费用。
(三)加强监督检查
1.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群众举报受理制度,在网站、报刊、广播电视上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
2.重视舆论监督。完善与规范应急管理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拓展监督广度、延伸监督深度,注重监督效果,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
3、强化组织监督。县政协、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有关部门要坚持依规依纪,明确政治监督要求,强化监督综合功能,提升监督力度和实效,压实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各部门的工作责任,确保《规划》内容如期完成。
(四)加强规划实施和评估考核
1.强化规划实施。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引导社会资源,确保安全投入,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逐项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凡属于约束性指标,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其他指标分解落实到县有关部门,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隐患排查治理、全员安全培训、企业安全管理等主要任务,是企业应尽的安全生产责任,主要依靠企业组织实施。规划提出的各行各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强化监管落实。规划确定的监管执法、应急救援等能力建设任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应加强部门合作,共同推进规划实施。县发改委要制定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产业、价格投资政策,把安全生产重点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县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税收政策。县经信、公安、交通运输、住建、资规、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2.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公布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各部门规划目标及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制定本规划实施评估考核办法,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统计和监测,每年度公布1次安全生产规划目标指标、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在2023年底和2025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县政府考核各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及有关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性质 | 内容与规模 | 建设起止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1 | 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工程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1.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工程 依托衢州市级拟建设的应急综合指挥治理平台,加强本县的应用范畴。根据感知对象对感知网络进行规划,通过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现场的感知网络建设,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金属冶炼、消防重点单位和林火监测等领域灾害事故现场感知端建设,接入水利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特种设备、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感知信息。 | 2021年-2023年 | 740万元作用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2.应急指挥融合通信系统 依托衢州市级拟建设的应急综合指挥治理平台,使用应急管理调度指挥一体化、智能化融合通信系统。系统包含融合音视频调度子系统、视频通讯子系统、视频联网及智能分析子系统、现场应急通信子系统。融合通信系统作为应急指挥中的核心功能模块,部署在指挥信息网,按照三级部署(省-市-县)模式,实现与省级、市级指挥中心互连互通,并完成指挥信息网与电子政务网、互联网的安全互联。 | 2021年-2025年 |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3.应急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工程 以宽带数字集群、LTE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为支撑,建设车载及便携背负式现场通信系统。支持快速到达复杂多变的应急现场环境,以及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可视化指挥调度,推进开化县应急指挥及救援可视化、扁平化和一体化。 | 2021年-2025年 |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4.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应用系统 依托市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平台、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平台和部统建设系统等建设全县统一的应急综合治理指挥应用系统,为业务应用提供服务能力,按照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5大业务领域,开展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专题应用及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构建统一的门户,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集成化的应用服务入口,保障常态、非常态下的全过程业务开展。 | 2021年-2025年 | |||
2 | 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建设开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担应对区域内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统筹协调应急救援技术力量、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等职能。新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包括大屏系统、会议室系统和物联网感知系统,按照三级部署(省-市-县)模式,实现与省级、市级指挥中心互连互通,并完成电子政务网、互联网的安全互联。至2023年底,全面完成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设备器材、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配备任务。 | 2020年-2023年 | 200左右 |
3 | 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1.办案区建设工程 推进执法部门执法办案区建设,建设1个相对独立,设有门禁等安防系统办案区。 | 2020年-2023年 | 200左右 |
2.执法询问室规范化建设工程 推进执法部门执法询问室规范化建设,建设1个规范化执法询问室,询问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配备视频摄像录音设施,配备空调、计算机、桌椅等办公用品。 | ||||||
3.执法配套装备建设工程 加强执法装备配备,防爆数码相机、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电子数据(执法记录仪等)采集、保存、维护综合工作站,执法取证设备等按标准配置到位。 | ||||||
4.执法专用车辆配置建设工程 配备不少于2辆执法专用车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1辆新能源四轮车辆作为执法专用车辆。 | ||||||
4 | 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 | 开化县各乡镇 | 政府投入 | 1.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项目 2022年底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5+1”(组织责任网、风险防控网、抢险救援网、灾后恢复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标准化建设。逐年更新完善乡村防汛防台形势图,开展预案演练和宣传培训,补充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防台抗旱等应急救援物资。 | 2021年-2025年 | 1700左右 |
2.基层专业管理队伍建设项目 科学统筹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加大编制资源挖潜力度,通过采取政府雇员或买服务等方式,加强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乡镇(芹阳办、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 ||||||
5 | 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工程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强化应急(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提升应急(安全)意识和技能,健全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提升市民防灾自救能力,为打造三省边际中心城市应急(安全)宣传教育新目标,2022年底前,建成集法律法规宣传、安全警示教育、事故场景模拟、数字化成果以及声光电和VR、5D多媒体技术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区域标杆性、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具体有序厅、公共安全区、交通安全区、消防安全区、安全生产区、自然灾害区、应急救援(互动体验)区和5D影院等内容,建设规模约500平方米。 | 2021年-2022年 | 1000左右 |
6 | 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整治提升工程 | 开化县 | 政府投入 | 1.建设物理封闭或电子或封闭设施,实行封闭化管理。完善危废处置体系建设。建设危险化学品专业停车场。自建或依托企业建设气防站。建设满足化工废水处置要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输送专用管道。建设完善的集中供水(工业水、生活水)、供电、供热、公共管廊等公用工程,按标准完成消防供水设施配套规划建设。 2.2023年完成建设消防站,统筹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消防大队、企业危险化学品救援力量,增加专业救援人员和高端灭火救援装备。强化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配套建设医疗急救场所。2025完成安全管理、危险源监控、人流物流管控、应急救援和社会化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 | 2021年-2025年 | 70000左右 |
7 | 森林扑火能力提升工程 | 开化县各乡镇 | 政府投入 | 加强森林扑火专业队伍建设,落实符合国家专业队伍营房面积和装备配备标准,强化各乡镇(芹阳办)森林扑火半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扑救技能;建好森林防灭火指挥应用系统,增设森林火灾预警监控探头100个,对县级系统组网建设,将全县消防队员定位终端接入平台,纳入一张网;建设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县级储备仓库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更新补充森林扑火物资储备,县级储备仓库每年更新不少于50万元。督促协调林业部门优先使用防火树种进行造林,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20公里,建设宽度(水平距)要求10米以上,长度300米以上或连片面积5亩以上。 | 2021年-2025年 | 1800左右 |
8 | 综合避灾减灾基础提升工程 | 开化县各乡镇 | 政府投入 | 1.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程 加强社区层面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深入创建和规范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每年创建省级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到2025年底创建省级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共5个。 | 2021年-2025年 | 760左右 |
2.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尽快建立覆盖面广、管理规范高效的避灾安置场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改造,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切实提升避灾安置场所的辨识度及管理能力,强化避灾安置场所的服务保障能力。每年至少完成28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共建成269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