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规划】刘府镇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
【中长期发展规划】刘府镇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
刘府镇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
刘府镇人民政府
一、五年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产业新城生态幸福刘府”的奋斗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载体,以“产城村一体化发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旋律,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完善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以产城融合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将刘府镇建设成美丽、和谐、富裕的新刘府。
预计到2025年底,园区扩容升级到10平方公里、镇区扩容到4平方公里;规模工业总产值将达9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将达12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于凤阳县前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工作思路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围绕产业兴旺,发展壮大果蔬、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发掘乡村特色休闲旅游,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和镇区建设有机衔接,加快物流业发展,实现产城高度融合发展。
立足生态宜居,构建生态格局,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富裕乡村。
弘扬传统文化,厚植文明风尚,宣扬尊老爱幼、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传统美德,保护和推广淮河大鼓、扬琴等非遗文化传承,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宅使用权交易。系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摸清集体资产基础,健全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农业政策保障,发展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工作举措及今年计划
围绕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我们的工作举措是:
(一)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培育“1+2+4”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一园、两带、四区、五基地"为总体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打造苍张村蔬菜基地、官沟社区吊瓜基地、光明村薄壳山核桃基地、耿冲村双孢菇基地、太山村九天生态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适度扩大苍张村蔬菜基地、耿冲村双孢菇基地规模,成为凤阳“菜蓝子”基地。因村制宜,规划布局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区、特色养殖示范区、产镇融合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加快休闲旅游业发展。建设九天生态农庄、曹店社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生态乡土树种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代表的以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休闲观光为内容的创意农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发扬传承士敏、曹店社区优秀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建设革命烈士纪念馆、军旅生活体验园、乡村记忆馆,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建成后的韵达快递产业园,提升物流业规模和档次,带动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农副产品实现网上销售,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壮大农村电商市场,盘活乡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构建“一轴、两带、三区、多节点”的生态格局。提升沿京福高铁、蚌淮至宁洛高速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形成乔灌地被结合、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营造整洁、舒适的道路景观。打造滨水生态休闲体验带、景观带,改造提升官沟水库、沟渠两岸生态环境,形成环境优美宜人的滨水休闲景观体验带状。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形成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景观区、生态大田景观区。
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实施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全镇372个自然庄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一遍;改造提升农村公厕,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建立健全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达到干净整洁要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编制刘府镇全域截污纳管建设规划,逐年逐步推进,2025年底完成全域建设目标;全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实现乡村整体美。
提升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行政村县域公交班线全覆盖,农村道路基本实现庄庄通。建设续建配套工程,偏远村庄集中供水全覆盖,基本建成节水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协调发展的水利产业安全体系。
(三)弘扬乡风文明,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依托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大力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依托路士敏故居,设置爱国教育基地、红书吧、红舞房、红剧场、红社团、红色文化长廊,开展红色电影周、国学讲堂等活动,提高村民的爱国意识,建设刘府新地标;围绕《刘府志》撰写、家谱编写,开展经常性群众文艺演出,保护和传承淮河大鼓、扬琴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地方节庆的举办,倡导文明新风尚,打造一条乡村文化风情体验带。
(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挺起乡村振兴主心骨。
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到2025年,村“两委”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由52岁降低到45岁以下;依托党性教育馆,开展全体党员干部轮训,制定个性化培训内容,精准施训,打通基层干部党性教育“最后一公里”;强化一流五星级党支部建设,至少完成3个,力争4个;24个行政村全部选备科技副村长。
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迎头赶上,实现镇域内村集体经济特色发展、均衡发展,2025年底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争80%脱贫户收入达到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平均水平。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引领农民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力抓好农村宅基地的改革,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放活宅基地和农宅使用权交易有效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