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0年)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0年)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2021—2030年)
二○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html#_Toc********">前 言(1)
***************.html#_Toc********">一、基本省情()
***************.html#_Toc********">(一)地理位置()
***************.html#_Toc********">(二)经济社会概况()
***************.html#_Toc********">(三)自然环境()
***************.html#_Toc********">(四)生物多样性()
***************.html#_Toc********">二、发展基础(7)
***************.html#_Toc********">(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7)
***************.html#_Toc********">(二)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html#_Toc********">三、总体要求()
***************.html#_Toc********">(一)指导思想()
***************.html#_Toc********">(二)基本原则()
***************.html#_Toc********">(三)规划目标()
***************.html#_Toc********">(四)规划任务(4)
***************.html#_Toc********">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和优先领域(6)
***************.html#_Toc********">(一)重点区域(6)
***************.html#_Toc********">(二)优先领域及项目(8)
***************.html#_Toc********">优先领域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常态化监测(8)
***************.html#_Toc********">优先领域二: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力度(19)
***************.html#_Toc********">优先领域三: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研究(20)
***************.html#_Toc87281773">优先领域四:促进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
***************.html#_Toc87281774">优先领域五: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1)
***************.html#_Toc87281775">优先领域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与研究(2)
***************.html#_Toc87281776">优先领域七:特色生物资源利用与推广(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环境威胁之一。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加大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有续利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中办发〔2021〕53号)等,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北部,环抱京津,东临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全省设有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11个地级市,两个省直管市(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2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91个县、6个自治县。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7465万,平均人口密度为395.4人/平方千米。
生产总值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36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388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597.2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8729.6亿元,增长3.3%。
地形地貌河北省是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海滨的省份,自然地理独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高原、山区和丘陵,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可分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气候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域辽阔,受地形和季风环流影响,省内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多风晴朗,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等特点。
水系河北省河流众多,主要包括海河水系、滦河水系、辽河水系、滨海小水系和西北内流水系。河流大都发源或流经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山区,其下游有的合流入海,有的单独入海,在张家口坝上高原形成内陆河。目前全省共建成水库1095座(大型18座、中型44座,小型1033座),总库容为10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8万平方千米,多分布在西部、北部的太行山及燕山山区。
土壤 受地形气候、成土母质、生物、地下水、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全省土壤类型较多,共21个土类、55个亚类、164个土属、357个土种。土壤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特点,同时由于地形地貌的区域变化,导致土壤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矿产资源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159种(按亚矿种计),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25种、矿产地1005处,有大型矿产地439处,年开采矿石总量近5.0亿吨。建设各类矿山企业近万家,形成了钢铁、煤炭、水泥等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支柱龙头产业。
1.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生态系统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和服务。
河北省地貌类型复杂,河流纵横,海岸线较长,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河北省较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河北省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地、湿地、海洋、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图1)。河北省植被按群系划分共有111种类型,分别属于9个植被型组,其中针叶林7种、阔叶林24种、灌丛23种、草丛19种、草原7种、草甸16种、沼泽7种、淡水水生植被8种。河北省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近海及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5个类型。
2.物种多样性
河北省共有野生高等植物3071种,隶属于213科,占全国野生高等植物总数的8.47%。河北省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的植物有25种,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附表1);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评估为受威胁高等植物有4种,其中包括易危2种、濒危2种(附表2),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高等植物有48种,其中极危3种、濒危15种、易危30种(附录3)。
图1. 河北省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图
河北省共有脊椎动物830种(表1),占全国脊椎动物的13.5%。其中鱼类225种,隶属于26目72科,包括软骨鱼纲5目10科14种,硬骨鱼纲21目62科211种;海水鱼类140种,淡水鱼类85种;占全国鱼类总数的6.74%。两栖类有8种,隶属于1目4科,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1.92%。爬行类有24种,隶属于2目8科,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5.18%。鸟类有486种,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分类系统包括20目76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3.60%,占河北省动物总数的58.53%,是河北省脊椎物种最为丰富的类群。哺乳动物有87种,隶属于8目24科,占全国哺乳动物总数的15.6%。河北省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7种(附表4);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评估为受威胁物种46种,其中极危4种、濒危14种、易危28种(附表5);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的脊椎动物79种,其中极危7种、濒危34种、易危38种(附表6)。
表1 河北省脊椎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和所占比例
脊椎动物 |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
种数 | 830 | 225 | 8 | 24 | 486 | 87 |
占河北省脊椎动物百分比(%) | 27.11 | 0.96 | 2.89 | 58.55 | 10.48 | |
占全国各类动物百分比(%) | 6.74 | 1.92 | 5.18 | 33.60 | 15.60 |
物种多样性数据来源:《河北高等植物名录》、《河北动物志(鱼类卷)》、《河北动物志(两栖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卷)》及现有鸟类调查和观测数据。
3.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或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层次上遗传变异的复杂性。物种是遗传资源的载体,河北省经济、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现有家畜家禽约100多个品种,有深县猪、太行鸡、阳原驴、太行山羊、渤海驴等品种;沿海所产鱼类多达110多种,有带鱼、黄花鱼、棱鱼、比目鱼、鲆鱼、鲳鱼、香鱼等;海产虾类20多种,有对虾、口虾蛄等;蟹类10多种,有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等;贝类有文蛤、青蛤、蛏、蚶及牡蛎等。省内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鳙、鲤、鲫、乌鳢、黄鳝、鳜及细鳞鲑等。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河北省有药用植物1500余种,其中重要的100余种,如柴胡、黄芩、远志、酸枣、连翘、地黄、苍术、半夏、黄精、玉竹、金莲花、金银花、党参、桔梗等。经济植物种类丰富,如特色水果有晋州鸭梨、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兴隆山楂、巨鹿串枝红杏、宣化牛奶葡萄等品种。
二、发展基础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组织相关单位和科研机构有效开展了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法律制度和机制,是健全生物多样性制度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河北省颁布实施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省植物保护条例》、《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2.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省内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河北省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重点保护物种开展了种群动态监测和系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河北植物志》、《河北动物志》(鱼类,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类)、《河北高等植物名录》等专著。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同时,还对重要物种进行了专项研究,如黑琴鸡、青头潜鸭、河北梨等。在外来物种防治方面,开展了防控、监测、清除等工作。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3.就地保护成效显著。到2020年底,河北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76处,去除交叉重叠区域后总面积为1.40万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护区41处、风景名胜区51处、森林公园105处、湿地公园56处、地质公园19处、沙漠公园3处、草原公园2处、海洋公园1处(图2)。这些保护地建设使我省超过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4.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初显规模。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快速发展。省内多个保护地、科研机构、动物园、植物园和花卉园等为迁地保护提供了平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珍稀濒危物种的保育对策研究,这些成果为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河北梨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为该物种的保育奠定了基础;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共同实施了麋鹿迁地保护实验项目,在麋鹿繁育、采食、集群和病症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数据,为种群扩繁及后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5.种质资源保存和生物标本储备快速发展。河北省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种质资源的收集、储备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河北大学博物馆、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标本馆)的建立,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标本的收集和保藏,在河北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2 河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现状图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数据更新缓慢,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完善,生物多样性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等。
1.调查和监测范围局限、信息化程度低。全省设置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样地和样线主要分布于张家口、承德、石家庄及沿海,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缺少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和需重点关注物种的种群动态变化的长期监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不发达,特别是资源本底数据及空间分布格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2.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一些物种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破碎化,给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巨大压力。如海河流域呈过度开发状态,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水量严重不足使一些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丧失,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防控生物入侵的压力增加。生物入侵是造成物种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文献记载、资料统计等,河北省有外来入侵物种266种(我国已确认发生外来入侵物种共662种),其中入侵杂草179种、入侵植物病害28种、入侵植物虫害52种、入侵水生动物6种。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各种资源,使本地物种处于劣势地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本地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甚至消亡。如黄顶菊、刺萼龙葵、印加孔雀草、苹果蠹蛾、草地贪夜蛾、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生态产生重大危害。
4.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增大。随着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给区域生物多样性带来一定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增大。
5.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大。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生物廊道建设、迁地保护等工程及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以确保提高我省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和保护成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2.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学、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聚焦重点区域、领域和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4.持续利用、和谐发展。充分挖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使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存和持续利用,推动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全省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
1.近期目标。到2025年,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1%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开展全省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监测、影响评价工作,建设生物多样性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基本建立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动态监测机制。
2.远期目标。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地区域数量和面积达到合理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加强河北省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形成一定数量的濒危动植物种群,为补充野外种群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健全生物种质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1.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完成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等类群的受威胁现状评估,发布濒危物种名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力度。强化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预警和管理水平。
2.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坚持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合理布局全省自然保护区空间结构,强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开展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对于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措施,逐步增加野外种群数量。
3.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研究创新生物技术,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生物资源的开发、整理、检测、筛选和性状评价,筛选优良生物种质基因,推进相关生物技术在农业、林业、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技术创新;有效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种质资源,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库。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探索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4.提高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机理、扩散途径、应对措施研究,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及风险管理机制,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检疫、检测、鉴定技术水平,提高海关口岸把关能力,筑牢外来有害物种口岸检疫防线。根据河北省地形地貌及生物多样性分布特点,重点区域包括两区(坝上高原区、滨海区)、两山(太行山、燕山)、两湖(白洋淀、衡水湖)。
1.两区
坝上高原区。坝上高原是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又因气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麓的接壤地带,包括康保县、张北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沽源县全境,尚义县、丰宁县、围场县的部分地区。区域内有塞罕坝、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御道口、滦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遗鸥、大鸨、黑琴鸡、蓑羽鹤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区域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特色明显,是京津冀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支撑区。
滨海区。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的沿海地区,海岸线长487千米,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0.7万平方千米。区域内有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菩提岛、曹妃甸、南大港、海兴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湿地类型多样,是青岛文昌鱼的重要分布区、遗鸥和大鸨的重要越冬地、黑嘴鸥的主要繁殖地,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为大量的鹤类、鹳类、雁鸭类、鸻鹬类等鸟类迁徙提供了中转站和栖息地。该区域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两山
太行山区。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山脉,在河北省境内从张家口南部起,穿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西部30余个县(市、区)。区域内有小五台山、驼梁、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华山-横岭子、摩天岭、大茂山、银河山、漫山、南寺掌、嶂石岩、三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金钱豹、褐马鸡、黑鹳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缘毛太行花等极小种群物种。该区域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复杂,物种资源丰富,对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燕山山区。燕山山脉西起张家口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西南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华北平原。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2292.6米。区域内有滦河上游、茅荆坝、雾灵山、大海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河源、北大山、六里坪、百草洼、千鹤山、都山、黄羊滩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金钱豹、梅花鹿、黑鹳、秃鹫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河北梨等极小种群物种。其中雾灵山、六里坪曾经是猕猴在我国分布的最北限。燕山山区植物种类较多,物种丰富度较高,是温带暖温带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是京津冀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
3.两湖
白洋淀。总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平均年蓄水量约3-4亿立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通过连续多年的治理与修复,白洋淀水质提升至Ⅲ类。白洋淀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有野生鱼类54种,鸟类220种,其中包括丹顶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湿地代表植物—芦苇的生长面积约13.5万亩。白洋淀为典型的内陆湖泊,保护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环境对河北及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衡水湖。总面积约163.65平方千米,衡水湖及周边区域具有沼泽、草甸、滩涂、林地、农田等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境多样,物种丰富,已记录植物538种,鱼类34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327种,哺乳类20种,有青头潜鸭、白鹤、东方白鹳、大鸨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多种。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是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内陆湿地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及项目,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根据规划目标及任务,确定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七个优先领域。
开展河北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利用三至五年完成生态系统调查、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遗传资源调查等工作,为建立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平台积累本底数据。在全省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开展生态系统多样性遥感监测。持续推进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林草植物、药用植物、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通过聚焦濒危物种、需重点关注的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掌握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状况,评估保护成效。通过优化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提升保护和监管能力。
专栏1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常态化监测 |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底数,掌握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或指示物种的分布特征。率先开展塞罕坝、白洋淀、衡水湖等重点区域调查及监测。 生物多样性常规监测工程。在重要保护地或环境敏感区域,设置固定样线和样地,长期监测代表类群(如鸟类和哺乳类)的种群数量、密度及动态变化趋势。 重点物种专项调查与监测工程。对野大豆、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褐马鸡、黑琴鸡、金钱豹、马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并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重点水域生态调查和监测。在白洋淀流域、环渤海滨海湿地等重要水域开展水质(含底质)试点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完善水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重要物种的动态监测工程。对河北省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如黑鹳、青头潜鸭、遗鸥、黑嘴鸥、大鸨、灰鹤、蓑羽鹤、震旦鸦雀等的繁殖和(或)越冬种群的变化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对丹顶鹤、白鹤、白枕鹤、黑脸琵鹭、白琵鹭、东方白鹳等迁徙种群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物种奠定基础。 特殊物种的监测和防控工程。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特殊类群(如野猪等)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合理评估危害程度,当达到环境承载力上限时,进行科学的防控或防治。 生物多样性网络平台建设工程。集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常态化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建设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信息化平台,并维持其正常运行。 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工程。在重要保护地或生态敏感区,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建设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 |
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控政策。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和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小五台、金华山-横岭子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和驼梁、都山、雾灵山等自然保护区华北豹栖息地保护。选择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建设保护点。加强对极小种群河北梨、缘毛太行花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青头潜鸭、遗鸥等就地保护。
专栏2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
保护地优化整合工程。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归并重组相邻相连自然保护地、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定、补划生态保护空缺区等。 生物廊道建设工程。在小五台山、金华山-横岭子自然保护区建立适宜褐马鸡和金钱豹迁移的有效生物廊道;在驼梁、漫山、银河山自然保护区,茅荆坝、北大山、辽河源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六里坪自然保护区建立适宜金钱豹迁移的有效生物廊道。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对青头潜鸭、遗鸥等珍稀濒危物种,在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等栖息地或潜在分布区进行就地保护,防止野外种群数量下降。 |
通过合理开展物种迁地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和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全省珍稀濒危物种的引种保存、野生动物繁育和救护力度,增加人工繁育种群,提升迁地保护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实施朱鹮野化改造、麋鹿引进与放归、河北梨迁地保护、缘毛太行花人工繁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繁育项目,有效扩大迁地种群。
朱鹮迁地保护工程。依托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朱鹮迁地保护种群,进一步加强引种繁育、野化放归实验等技术研究,有效扩大迁地种群。 麋鹿迁地保护工程。依托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迁地保护种群,进一步加强驯养繁育、疾病防控等技术研究,扩大迁地保护种群。 河北梨迁地保护工程。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引种和培育,建立人工或实验室条件下的河北梨繁育基地,增加种群数量。 缘毛太行花迁地保护工程。探索建立实验室条件下的缘毛太行花人工繁育基地,通过迁地保护扩大野生种群。 |
建立农业遗传资源生产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形态学评价体系,筛选与肉、蛋、奶、毛等产量和品质相关的遗传性状,开展农产品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新品种培育,建设遗传资源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加强药用和观赏植物资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种质基因的鉴定、整理和筛选,培育优良新品种。通过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实现惠益共享。
生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建立河北省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包括物种信息、分布区、经济价值(食用、药用、观赏等)、生态价值、濒危状况等。以资源数据库为核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动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平台。 重要种质资源利用工程。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禽畜、农作物新品种,并对特有或稀有物种(如河北梨、青岛文昌鱼、细鳞鲑等)、药用和观赏植物(如大花杓兰等)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为恢复种群数量及增加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 水生经济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水生经济物种(鱼、虾、蟹、贝类等)种质资源库建设、并跟踪种群动态(或产量),为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利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监测预警,开展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近岸海域、海岛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状况。坚持普查和治理一体推进,边查边治、边防边治、综合施治、及时治理。加强外来物种引入审批管理,坚持全链条式检疫查验、强化入侵物种源头防控。坚持“谁审批、谁监管”,强化引进外来物种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口岸检疫设施、提升实验室检测鉴定水平,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严格依法管理农业转基因作物种植,并开展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外来入侵物种现状调查工程。开展全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掌握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范围、趋势及危害程度等。 |
加快推广和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提高专业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开阔视野、创新思想和理念。以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为载体,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生物多样性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增强专业实验室研究开发能力,推广成熟研究成果和技术,促进成果共享。
专栏6 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和科学研究 |
科普宣传工程。充分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专业培训与业务提升工程。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的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和专题培训,提升业务管理和技术水平。 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和实验室平台,聚焦生物多样性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增强实验室的专业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推广研究成果和技术。 |
加强农牧业新品种引进、品种改良,促进替代资源研发及生物资源成果应用转化,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推广特种动物驯养繁殖技术、中草药种植技术,在保护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同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专栏7 特色生物资源利用与推广 |
特种动物养殖工程。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推广国家允许可驯养繁殖物种(如马鹿、梅花鹿、貉、银狐、北极狐、雉鸡、非洲鸵鸟、中华鳖等)的驯养和繁殖技术,扩大特种动物的养殖规模。 特色中草药种植工程。利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推广地方特色中草药资源(如金莲花、连翘、黄芩、黄芪、金银花、牡丹等)的种植和深加工技术,扩大中草药资源利用规模。 |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协调工作机制,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水利厅、住建厅、教育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局、石家庄海关等部门,各负其责,加强会商,协调联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职能,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执法监督。建立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遥感监测机制,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行为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海洋伏季休(禁)渔和河湖禁渔期、毁林和侵占破坏草原等专项执法行动。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采集、运输、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规范、高效使用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捐助,开展多双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赠款,研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领域筹集资金,引导社会、信贷资金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四)强化科技保障。开展科学评估及示范工作,加强基础理论、方法、手段与技术标准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发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才培养,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培育产学研结合、教科企联合、多学科合作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创新开展工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科学化、合理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途径和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引导,依托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标本馆和博物馆等单位,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六)深化合作交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护地管理机构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合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切实履行国际公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拓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构建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附表1 河北省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2021)
门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保护等级 |
裸子植物门 | 松科 | 红松 | Pinus koraiensis | Ⅱ级 |
被子植物门 | 兰科 | 杓兰 | Cypripediumcalceolus | Ⅱ级 |
斑花杓兰 | Cypripedium guttatum | Ⅱ级 | ||
大花杓兰 | Cypripedium macranthum | Ⅱ级 | ||
山西杓兰 | Cypripedium shanxiense | Ⅱ级 | ||
手参 | Gymnadenia conopsea | Ⅱ级 | ||
天麻 | Gastrodia elata | Ⅱ级 | ||
禾本科 | 沙芦草 | Agropyron mongolicum | Ⅱ级 | |
稻 | Oryza sativa | Ⅱ级 | ||
毛茛科 | 北京水毛茛 | Batrachium pekinense | Ⅱ级 | |
槭叶铁线莲 | Clematis acerifolia | Ⅱ级 | ||
莲科 | 莲 | Nelumbo nucifera | Ⅱ级 | |
景天科 | 红景天 | Rhodiola rosea | Ⅱ级 | |
豆科 | 野大豆 | Glycine soja | Ⅱ级 | |
甘草 | Glycyrrhiza uralensis | Ⅱ级 | ||
蔷薇科 | 玫瑰 | Rosa rugosa | Ⅱ级 | |
太行花 | Taihangia rupestris | Ⅱ级 | ||
千屈菜科 | 细果野菱 | Trapa maximowiczii | Ⅱ级 | |
猕猴桃科 | 软枣猕猴桃 | Actinidia arguta | Ⅱ级 | |
木犀科 | 水曲柳 | Fraxinus mandschurica | Ⅱ级 | |
列当科 | 草苁蓉 | Boschniakia rossica | Ⅱ级 | |
忍冬科 | 丁香叶忍冬 | Lonicera oblata | Ⅱ级 | |
五加科 | 人参 | Panax ginseng | Ⅱ级 | |
伞形科 | 珊瑚菜 | Glehnia litoralis | Ⅱ级 | |
芸香科 | 黄檗 | Phellodendron amurense | Ⅱ级 | |
椴树科 | 紫椴 | Tilia amurensis | Ⅱ级 |
附表2 河北省分布的受威胁植物名录(IUCN,2020)
门 | 科 | 种 | 拉丁名 | 易危 | 濒危 |
裸子植物门 | 杉科 | 水杉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 √ | |
被子植物门 | 杨柳科 | 钻天柳 | Chosenia arbutifolia | √ | |
兰科 | 小花火烧兰 | Epipactis helleborine | √ | ||
天麻 | Gastrodia elata | √ |
附录3 河北省分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高等植物)
门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苔藓植物门 | 大帽藓科 | 拟烟杆大帽藓 | Encalypta buxbaumioidea | √ | ||
紫萼藓科 | 细叶连轴藓 | Schistidium liliputanum | √ | |||
裸子植物门 | 松科 | 华北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 | √ | ||
白皮松 | Pinus bungeana | √ | ||||
樟子松 | Pinus sylvestris | √ | ||||
被子植物门 | 杨柳科 | 钻天柳 | Chosenia arbutifolia | √ | ||
梧桐杨 | Populus pseudomaximowiczii | √ | ||||
胡桃科 | 胡桃 | Juglans regia | √ | |||
榆科 | 脱皮榆 | Ulmus lamellosa | √ | |||
睡莲科 | 萍蓬草 | Nuphar pumilum | √ | |||
毛茛科 | 北京水毛茛 | Batrachium pekinense | √ | |||
槭叶铁线莲 | Clematis acerifolia | √ | ||||
冀北翠雀花 | Delphinium siwanense | √ | ||||
罂粟科 | 房山紫堇 | Corydalis fangshanensis | √ | |||
景天科 | 红景天 | Rhodiola rosea | √ | |||
蔷薇科 | 齿叶白鹃梅 | Exochorda serratifolia | √ | |||
风箱果 | Physocarpus amurensis | √ | ||||
河北梨 | Pyrus hopeiensis | √ | ||||
缘毛太行花 | Taihangia rupestris | √ | ||||
豆科 | 蒙古黄耆 |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 | |||
边向花黄耆 | Astragalus moellendorffii | √ | ||||
柄荚锦鸡儿 | Caragana stipitata | √ | ||||
拟蚕豆岩黄耆 | Hedysarum vicioides | √ | ||||
芸香科 | 黄檗 | Phellodendron amurense | √ | |||
椴树科 | 紫椴 | Tilia amurensis | √ | |||
木犀科 | 水曲柳 | Fraxinus mandschurica | √ | |||
五加科 | 东北土当归 | Aralia continentalis | √ | |||
伞形科 | 雾灵柴胡 | Bupleurum sibiricum | √ | |||
珊瑚菜 | Glehnia litoralis | √ | ||||
报春花科 | 岩生报春 | Primula saxatilis | √ | |||
藏报春 | Primula sinensis | √ | ||||
茄科 | 华北散血丹 | Physaliastrum sinicum | √ | |||
列当科 | 草苁蓉 | Boschniakia rossica | √ | |||
北极花科 | 蝟实 | Kolkwitzia amabilis | √ | |||
忍冬科 | 丁香叶忍冬 | Lonicera oblata | √ | |||
谷精草科 | 长苞谷精草 | Eriocaulon decemflorum | √ | |||
百合科 | 冀韭 | Allium chiwui | √ | |||
轮叶贝母 | 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 √ | ||||
伊贝母 |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 √ | ||||
浙贝母 | Fritillaria thunbergii | √ | ||||
平贝母 |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 √ | ||||
大花卷丹 | Lilium leichtlinii | √ | ||||
兰科 | 斑花杓兰 | Cypripedium guttatum | √ | |||
大花杓兰 | Cypripedium macranthum | √ | ||||
山西杓兰 | Cypripedium shanxiense | √ | ||||
手参 | Gymnadenia conopsea | √ | ||||
十字兰 | Habenaria sagittifera | √ | ||||
二叶兜被兰 | Neottianthe cucullata | √ |
附表4 河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纲 | 目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名 | 级别 | |
Ⅰ | Ⅱ | |||||
爬行纲 | 龟鳖目 | 龟科 | 乌龟 | Chinemys reevesii | √ | |
有鳞目 | 游蛇科 | 团花锦蛇 | Elaphe davidi | √ | ||
鸟纲 | 鸡形目 | 雉科 | 花尾榛鸡 | Bonasa bonasia | √ | |
黑嘴松鸡 | Tetrao urogalloides | √ | ||||
黑琴鸡 | Lyrurus tetrix | √ | ||||
褐马鸡 |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 √ | ||||
勺鸡 | Pucrasia macrolopha | √ | ||||
雁形目 | 鸭科 | 鸿雁 | Anser cygnoides | √ | ||
白额雁 | Anser albifrons | √ | ||||
小白额雁 | Anser erythropus | √ | ||||
大天鹅 | Cygnus cygnus | √ | ||||
小天鹅 | Cygnus columbianus | √ | ||||
疣鼻天鹅 | Cygnus olor | √ | ||||
花脸鸭 | Anas formosa | √ | ||||
鸳鸯 | Aix galericulata | √ | ||||
棉凫 |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 √ | ||||
青头潜鸭 | Aythya baeri | √ | ||||
中华秋沙鸭 | Mergus squamatus | √ | ||||
斑头秋沙鸭 | Mergellus albellus | √ | ||||
??目 | ??科 | 角?? | Podiceps auritus | √ | ||
赤颈?? | Podiceps grisegena | √ | ||||
黑颈?? | Podiceps nigricollis | √ | ||||
鹃形目 | 杜鹃科 | 小鸦鹃 | Centropus toulou | √ | ||
鸨形目 | 鸨科 | 大鸨 | Otis tarda | √ | ||
波斑鸨 | Otis undulata | √ | ||||
鹤形目 | 秧鸡科 | 花田鸡 | Porzana exquisita | √ | ||
斑胁田鸡 | Zapornia paykullii | √ | ||||
鹤科 | 灰鹤 | Grus grus | √ | |||
沙丘鹤 | Grus canadensis | √ | ||||
白头鹤 | Grus monacha | √ | ||||
丹顶鹤 | Grus japonensis | √ | ||||
白枕鹤 | Grus vipio | √ | ||||
白鹤 | Grus leucogeranus | √ | ||||
蓑羽鹤 | Anthropoides virgo | √ | ||||
鸻形目 | 鹮嘴鹬科 | 鹮嘴鹬 | Ibidorhyncha struthersii | √ | ||
鸻科 | 黄颊麦鸡 | Vanellus gregarius | √ | |||
水雉科 | 水雉 |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 √ | |||
鹬科 | 小杓鹬 | Numenius minutus | √ | |||
白腰杓鹬 | Numenius arquata | √ | ||||
大杓鹬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 √ | ||||
小青脚鹬 | Tringa guttifer | √ | ||||
翻石鹬 | Arenaria interpres | √ | ||||
勺嘴鹬 | Eurynorhynchus pygmeus | √ | ||||
大滨鹬 | Calidris tenuirostris | √ | ||||
阔嘴鹬 | Limicola falcinellus | √ | ||||
半蹼鹬 | 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 √ | ||||
鸥科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 | |||
小鸥 | Larus minutus | √ |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 | ||||
中华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bernsteini | √ | ||||
鹳形目 | 鹳科 | 彩鹳 | Mycteria leucocephalus | √ | ||
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 √ | ||||
黑鹳 | Ciconia nigra | √ | ||||
鲣鸟目 | 军舰鸟科 | 黑腹军舰鸟 | Fregata minor minor | √ | ||
白斑军舰鸟 | Fregata ariel ariel | √ | ||||
鸬鹚科 | 海鸬鹚 | Phalacrocorax pelagicus | √ | |||
鹈形目 | 鹮科 | 黑头白鹮 |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 √ | ||
彩鹮 | Plegadis falcinellus | √ | ||||
白琵鹭 | Platalea leucorodia | √ | ||||
黑脸琵鹭 | Platalea minor | √ | ||||
鹭科 | 黄嘴白鹭 | Egretta eulophotes | √ | |||
鹈鹕科 | 斑嘴鹈鹕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 | |||
卷羽鹈鹕 | Pelecanus crispus | √ | ||||
鹰形目 | 鹗科 | 鹗 | Pandion haliaetus | √ | ||
鹰科 | 黑翅鸢 | Elanus caeruleus | √ | |||
胡兀鹫 | Gypaetus barbatus | √ | ||||
凤头蜂鹰 | Pernis ptilorhynchus | √ | ||||
高山兀鹫 | Gyps himalayensis | √ | ||||
秃鹫 | Aegypius monachus | √ | ||||
短趾雕 | Circaetus gallicus | √ | ||||
乌雕 | Aquila clanga | √ | ||||
草原雕 | Aquila rapax | √ | ||||
金雕 | Aquila chrysaetos | √ | ||||
白肩雕 | Aquila heliaca | √ | ||||
白腹隼雕 | Aquila fasciata | √ | ||||
赤腹鹰 | Accipiter soloensis | √ | ||||
日本松雀鹰 | Accipiter gularis | √ | ||||
雀鹰 | Accipiter nisus | √ | ||||
苍鹰 | Accipiter gentilis | √ | ||||
白尾鹞 | Circus cyaneus | √ | ||||
草原鹞 | Circus macrourus | √ | ||||
白头鹞 | Circus aeruginosus | √ | ||||
白腹鹞 | Circus spilonotus | √ | ||||
鹊鹞 | Circus melanoleucos | √ | ||||
黑鸢 | Milvus migrans | √ | ||||
玉带海雕 | Haliaeetus leucoryphus | √ | ||||
白尾海雕 | Haliaeetus albicilla | √ | ||||
虎头海雕 | Haliaeetus pelagicus | √ | ||||
灰脸鵟鹰 | Butastur indicus | √ | ||||
大鵟 | Buteo hemilasius | √ | ||||
普通鵟 | Buteo buteo | √ | ||||
毛脚鵟 | Buteo lagopus | √ | ||||
鸮形目 | 鸱鸮科 | 北领角鸮 | Otus semitorques | √ | ||
红角鸮 | Otus scops | √ | ||||
雪鸮 | Nyctea scandiaca | √ | ||||
雕鸮 | Bubo bubo | √ | ||||
灰林鸮 | Strix aluco | √ | ||||
花头鸺鹠 | Glaucidium passerinum | √ | ||||
斑头鸺鹠 | Glaucidium cuculoides | √ | ||||
纵纹腹小鸮 | Athene noctua | √ | ||||
鹰鸮 | Ninox japonica | √ | ||||
长耳鸮 | Asio otus | √ | ||||
短耳鸮 | Asio flammeus | √ | ||||
草鸮科 | 草鸮 | Tyto capensis | √ | |||
啄木鸟目 | 啄木鸟科 | 黑啄木鸟 | Dryocopus martius | √ | ||
隼形目 | 隼科 | 黄爪隼 | Falco naumanni | √ | ||
红隼 | Falco tinnunculus | √ | ||||
红脚隼 | Falco vespertinus | √ | ||||
灰背隼 | Falco columbarius | √ | ||||
燕隼 | Falco subbuteo | √ | ||||
猎隼 | Falco cherrug | √ | ||||
矛隼 | Falco rusticolus | √ | ||||
游隼 | Falco peregrinus | √ |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仙八色鸫 | Pitta nympha | √ | ||
百灵科 | 蒙古百灵 | Melanocorypha mongolica | √ | |||
云雀 | Alauda arvensis | √ | ||||
苇莺科 | 细纹苇莺 | 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 √ | |||
莺鹛科 | 震旦鸦雀 | Paradoxornis heudei | √ | |||
绣眼鸟科 | 红胁绣眼鸟 | Zosterops erythropleurus | √ | |||
鸫科 | 褐头鸫 | Turdus feae | √ | |||
鹟科 | 蓝喉歌鸲 | Luscinia svecica | √ | |||
红喉歌鸲 | Calliope calliope | √ | ||||
贺兰山红尾鸲 | Phoenicurus alaschanicus | √ | ||||
燕雀科 | 北朱雀 | Carpodacus roseus | √ | |||
红交嘴雀 | Loxia curvirostra | √ | ||||
鹀科 | 栗斑腹鹀 | Emberiza jankowskii | √ | |||
黄胸鹀 | Emberiza aureola | √ | ||||
哺乳纲 | 灵长目 | 猴科 | 猕猴 | Macaca mulatta | √ | |
食肉目 | 犬科 | 狼 | Canis lupus | √ | ||
赤狐 | Vulpes vulpes | √ | ||||
貉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 √ | ||||
豺 | Cuon alpinus | √ | ||||
熊科 | 黑熊 | Selenarctos thibetanus | √ | |||
鼬科 | 黄喉貂 | Martes flavigula | √ | |||
石貂 | Martes foina | √ | ||||
猫科 | 兔狲 | Otocolobus manul | √ | |||
猞猁 | Lynx lynx | √ | ||||
豹猫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 | ||||
金钱豹 | Panthera pardus | √ | ||||
海豹科 | 西太平洋斑海豹 | Phoca largha | √ | |||
偶蹄目 | 鹿科 | 马鹿 | Cervus canadensis | √ | ||
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 √ | ||||
牛科 | 蒙古原羚 | Procapra gutturosa | √ | |||
中华斑羚 | Naemorhedus griseus | √ | ||||
鲸目 | 鼠海豚科 | 东亚江豚 | Neophocaena sunameri | √ | ||
硬骨鱼纲 | 鲑形目 | 鲑科 | 细鳞鲑 | Brachymystax lenok | √ | |
文昌鱼纲 | 文昌鱼目 | 文昌鱼科 | 青岛文昌鱼 | Branchiostoma tsingdauense | √ |
附表5 河北省分布的受威胁脊椎动物名录(IUCN,2020)
纲 | 目 | 科 | 种 | 拉丁名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爬行纲 | 龟鳖目 | 鳖科 | 中华鳖 | Pelodiscus sinensis | √ | ||
龟科 | 乌龟 | Chinemys reevesii | √ | ||||
有鳞目 | 壁虎科 | 无蹼壁虎 | Gekko swinhonis | √ | |||
鸟纲 | ??目 | ??科 | 角?? | Podiceps auritus | √ | ||
鹳形目 | 鹭科 | 黄嘴白鹭 | Egretta eulophotes | √ | |||
鹳科 | 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 √ | ||||
黑脸琵鹭 | Platalea minor | √ | |||||
雁形目 | 鸭科 | 鸿雁 | Anser cygnoides | √ | |||
小白额雁 | Anser erythropus | √ | |||||
青头潜鸭 | Aythya baeri | √ | |||||
红头潜鸭 | Aythya ferina | √ | |||||
长尾鸭 | Clangula hyemalis | √ | |||||
斑脸海番鸭 | Melanitta fusca | √ | |||||
中华秋沙鸭 | Mergus squamatus | √ | |||||
隼形目 | 鹰科 | 玉带海雕 | Haliaeetus leucoryphus | √ | |||
虎头海雕 | Haliaeetus pelagicus | √ | |||||
乌鵰 | Aquila clanga | √ | |||||
白肩雕 | Aquila heliaca | √ | |||||
隼科 | 猎隼 | Falco cherrug | √ | ||||
鸡形目 | 雉科 | 褐马鸡 |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 √ | |||
鹤形目 | 鹤科 | 白鹤 | Grus leucogeranus | √ | |||
白枕鹤 | Grus vipio | √ | |||||
白头鹤 | Grus monacha | √ | |||||
丹顶鹤 | Grus japonensis | √ | |||||
鸨科 | 大鸨 | Otis tarda | √ | ||||
波斑鸨 | Chlamydotis undulata | √ | |||||
鸻形目 | 鹬科 | 小杓鹬 | Numenius borealis | √ | |||
大杓鹬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 √ | |||||
小青脚鹬 | Tringa guttifer | √ | |||||
大滨鹬 | Calidris tenuirostris | √ | |||||
鸻形目 | 鸥科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 |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 | |||||
三趾鸥 | Rissa tridactyla | √ | |||||
海雀科 | 斑海雀 | Brachyramphus marmoratus | √ |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仙八色鸫 | Pitta nympha | √ | |||
鸦科 | 白颈鸦 | Corvus torquatus | √ | ||||
鸫科 | 褐头鸫 | Turdus feae | √ | ||||
莺科 | 细纹苇莺 | 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 √ | ||||
远东苇莺 | Acrocephalus tangorum | √ | |||||
鹀科 | 栗斑腹鹀 | Emberiza jankowskii | √ | ||||
黄胸鹀 | Emberiza aureola | √ | |||||
哺乳纲 | 鲸目 | 鼠海豚科 | 东亚江豚 | Neophocaena sunameri | √ | ||
食肉目 | 犬科 | 豺 | Canis alpinus | √ | |||
熊科 | 黑熊 | Selenarctos thibetanus | √ | ||||
鼬科 | 猪獾 | Arctonyx collaris | √ | ||||
猫科 | 豹 | Panthera parduss | √ |
附表6 河北省分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脊椎动物)
目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龟鳖目 | 鳖科 | 中华鳖 | Pelodiscus sinensis | √ | ||
龟科 | 乌龟 | Chinemys reevesii | √ | |||
有鳞目 | 壁虎科 | 无蹼壁虎 | Gekko swinhonis | √ | ||
游蛇科 | 红点锦蛇 | Elaphe rufodorsata | √ | |||
团花锦蛇 | Elaphe davidi | √ | ||||
玉斑锦蛇 | Elaphe mandarina | √ | ||||
王锦蛇 | Elaphe carinata | √ | ||||
赤峰锦蛇 | Elaphe anomala | √ | ||||
黑眉锦蛇 | Elaphe taeniurus | √ | ||||
乌梢蛇 | Zaocys dhumnades | √ | ||||
雁形目 | 鸭科 | 鸿雁 | Anser cygnoides | √ | ||
小白额雁 | Anser erythropus | √ | ||||
棉凫 |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 √ | ||||
青头潜鸭 | Aythya baeri | √ | ||||
长尾鸭 | Clangula hyemalis | √ | ||||
中华秋沙鸭 | Mergus squamatus | √ | ||||
鸡形目 | 雉科 | 褐马鸡 |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 √ | ||
松鸡科 | 黑嘴松鸡 | Tetrao parvirostris | √ | |||
鹳形目 | 鹳科 | 黑鹳 | Ciconia nigra | √ | ||
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 √ | ||||
鹈形目 | 鹈鹕科 | 卷羽鹈鹕 | Pelecanus crispus | √ | ||
斑嘴鹈鹕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 | ||||
鹮科 | 黑头白鹮 |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 √ | |||
黑脸琵鹭 | Platalea minor | √ | ||||
鹭科 | 黄嘴白鹭 | Egretta eulophotes | √ | |||
鹰形目 | 鹰科 | 玉带海雕 | Haliaeetus leucoryphus | √ | ||
白尾海雕 | Haliaeetus albcilla | √ | ||||
虎头海雕 | Haliaeetus pelagicus | √ | ||||
大鵟 | Buteo hemilasius | √ | ||||
乌雕 | Aquila clanga | √ | ||||
草原雕 | Aquilarapax | √ | ||||
白肩雕 | Aquila heliaca | √ | ||||
金雕 | Aquila chrysaetos | √ | ||||
白腹隼雕 | Hieraaetus fasciatus | √ | ||||
鸨形目 | 鸨科 | 大鸨 | Otis tarda | √ | ||
波斑鸨 | Chlamydotis undulata | √ | ||||
鹤形目 | 秧鸡科 | 花田鸡 | Coturnicops noveboracensis | √ | ||
斑胁田鸡 | Porzana paykullii | √ | ||||
鹤科 | 白鹤 | Grus leucogeranus | √ | |||
白枕鹤 | Grus vipio | √ | ||||
白头鹤 | Grus monacha | √ | ||||
丹顶鹤 | Grus japonensis | √ | ||||
鸻形目 | 鹬科 | 澳南沙锥 | Gallinago hardwickii | √ | ||
大杓鹬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 √ | ||||
小青脚鹬 | Tringa guttifer | √ | ||||
大滨鹬 | Calidris tenuirostris | √ | ||||
红腹滨鹬 | Calidris canutus | √ | ||||
小滨鹬 | Calidris minuta | √ | ||||
勺嘴鹬 | Calidris pygmeus | √ | ||||
鸥科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 |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 | ||||
鸮形目 | 鸱鸮科 | 鬼鸮 | Aegolius funereus | √ | ||
隼形目 | 隼科 | 黄爪隼 | Falco naumanni | √ | ||
猎隼 | Falco cherrug | √ |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仙八色鸫 | Pitta nympha | √ | ||
百灵科 | 蒙古百灵 | Melanocorypha mongolica | √ | |||
鸫科 | 贺兰山红尾鸲 | Phoenicurus alaschanicus | √ | |||
褐头鸫 | Turdus feae | √ | ||||
莺科 | 细纹苇莺 | 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 √ | |||
远东苇莺 | Acrocephalus tangorum | √ | ||||
鹀科 | 栗斑腹鹀 | Emberiza jankowskii | √ | |||
黄胸鹀 | Emberiza aureola | √ | ||||
食虫目 | 鼩鼱科 | 喜马拉雅水麝鼩 | Chimarrogale himalayica | √ | ||
啮齿目 | 松鼠科 | 复齿鼯鼠 | Trogopterus xanthipes | √ | ||
飞鼠 | Pteromys volans | √ | ||||
食肉目 | 熊科 | 黑熊 | Selenarctos thibetanus | √ | ||
鼬科 | 石貂 | Martes foina | √ | |||
白鼬 | Mustela erminea | √ | ||||
伶鼬 | Mustela nivalis | √ | ||||
艾鼬 | Mustela eversmanni | √ | ||||
猫科 | 兔狲 | Felis manul | √ | |||
豹猫 | Felis bengalensis | √ | ||||
猞猁 | Felis lynx | √ | ||||
豹 | Panthera pardus | √ | ||||
虎 | Panthera tigris | √ | ||||
鳍足目 | 海豹科 | 斑海豹 | Phoca largha | √ | ||
偶蹄目 | 麝科 | 原麝 | Moschus moschiferus | √ | ||
牛科 | 蒙原羚 | Procapra gutturosa | √ | |||
中华斑羚 | Naemorhedus griseus | √ |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2021—2030年)
二○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html#_Toc********">前 言(1)
***************.html#_Toc********">一、基本省情()
***************.html#_Toc********">(一)地理位置()
***************.html#_Toc********">(二)经济社会概况()
***************.html#_Toc********">(三)自然环境()
***************.html#_Toc********">(四)生物多样性()
***************.html#_Toc********">二、发展基础(7)
***************.html#_Toc********">(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7)
***************.html#_Toc********">(二)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html#_Toc********">三、总体要求()
***************.html#_Toc********">(一)指导思想()
***************.html#_Toc********">(二)基本原则()
***************.html#_Toc********">(三)规划目标()
***************.html#_Toc********">(四)规划任务(4)
***************.html#_Toc********">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和优先领域(6)
***************.html#_Toc********">(一)重点区域(6)
***************.html#_Toc********">(二)优先领域及项目(8)
***************.html#_Toc********">优先领域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常态化监测(8)
***************.html#_Toc********">优先领域二: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力度(19)
***************.html#_Toc********">优先领域三: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研究(20)
***************.html#_Toc87281773">优先领域四:促进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
***************.html#_Toc87281774">优先领域五: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1)
***************.html#_Toc87281775">优先领域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与研究(2)
***************.html#_Toc87281776">优先领域七:特色生物资源利用与推广(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环境威胁之一。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加大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有续利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中办发〔2021〕53号)等,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北部,环抱京津,东临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全省设有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11个地级市,两个省直管市(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2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91个县、6个自治县。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7465万,平均人口密度为395.4人/平方千米。
生产总值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36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388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597.2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8729.6亿元,增长3.3%。
地形地貌河北省是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海滨的省份,自然地理独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高原、山区和丘陵,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可分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气候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域辽阔,受地形和季风环流影响,省内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多风晴朗,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等特点。
水系河北省河流众多,主要包括海河水系、滦河水系、辽河水系、滨海小水系和西北内流水系。河流大都发源或流经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山区,其下游有的合流入海,有的单独入海,在张家口坝上高原形成内陆河。目前全省共建成水库1095座(大型18座、中型44座,小型1033座),总库容为10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8万平方千米,多分布在西部、北部的太行山及燕山山区。
土壤 受地形气候、成土母质、生物、地下水、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全省土壤类型较多,共21个土类、55个亚类、164个土属、357个土种。土壤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特点,同时由于地形地貌的区域变化,导致土壤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矿产资源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159种(按亚矿种计),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25种、矿产地1005处,有大型矿产地439处,年开采矿石总量近5.0亿吨。建设各类矿山企业近万家,形成了钢铁、煤炭、水泥等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支柱龙头产业。
1.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生态系统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和服务。
河北省地貌类型复杂,河流纵横,海岸线较长,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河北省较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河北省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森林、灌丛、草地、湿地、海洋、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图1)。河北省植被按群系划分共有111种类型,分别属于9个植被型组,其中针叶林7种、阔叶林24种、灌丛23种、草丛19种、草原7种、草甸16种、沼泽7种、淡水水生植被8种。河北省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近海及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5个类型。
2.物种多样性
河北省共有野生高等植物3071种,隶属于213科,占全国野生高等植物总数的8.47%。河北省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的植物有25种,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附表1);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评估为受威胁高等植物有4种,其中包括易危2种、濒危2种(附表2),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高等植物有48种,其中极危3种、濒危15种、易危30种(附录3)。
图1. 河北省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图
河北省共有脊椎动物830种(表1),占全国脊椎动物的13.5%。其中鱼类225种,隶属于26目72科,包括软骨鱼纲5目10科14种,硬骨鱼纲21目62科211种;海水鱼类140种,淡水鱼类85种;占全国鱼类总数的6.74%。两栖类有8种,隶属于1目4科,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1.92%。爬行类有24种,隶属于2目8科,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5.18%。鸟类有486种,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分类系统包括20目76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3.60%,占河北省动物总数的58.53%,是河北省脊椎物种最为丰富的类群。哺乳动物有87种,隶属于8目24科,占全国哺乳动物总数的15.6%。河北省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7种(附表4);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评估为受威胁物种46种,其中极危4种、濒危14种、易危28种(附表5);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的脊椎动物79种,其中极危7种、濒危34种、易危38种(附表6)。
表1 河北省脊椎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和所占比例
脊椎动物 |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
种数 | 830 | 225 | 8 | 24 | 486 | 87 |
占河北省脊椎动物百分比(%) | 27.11 | 0.96 | 2.89 | 58.55 | 10.48 | |
占全国各类动物百分比(%) | 6.74 | 1.92 | 5.18 | 33.60 | 15.60 |
物种多样性数据来源:《河北高等植物名录》、《河北动物志(鱼类卷)》、《河北动物志(两栖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卷)》及现有鸟类调查和观测数据。
3.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或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层次上遗传变异的复杂性。物种是遗传资源的载体,河北省经济、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现有家畜家禽约100多个品种,有深县猪、太行鸡、阳原驴、太行山羊、渤海驴等品种;沿海所产鱼类多达110多种,有带鱼、黄花鱼、棱鱼、比目鱼、鲆鱼、鲳鱼、香鱼等;海产虾类20多种,有对虾、口虾蛄等;蟹类10多种,有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等;贝类有文蛤、青蛤、蛏、蚶及牡蛎等。省内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鳙、鲤、鲫、乌鳢、黄鳝、鳜及细鳞鲑等。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河北省有药用植物1500余种,其中重要的100余种,如柴胡、黄芩、远志、酸枣、连翘、地黄、苍术、半夏、黄精、玉竹、金莲花、金银花、党参、桔梗等。经济植物种类丰富,如特色水果有晋州鸭梨、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兴隆山楂、巨鹿串枝红杏、宣化牛奶葡萄等品种。
二、发展基础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组织相关单位和科研机构有效开展了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法律制度和机制,是健全生物多样性制度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河北省颁布实施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省植物保护条例》、《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2.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省内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河北省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重点保护物种开展了种群动态监测和系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河北植物志》、《河北动物志》(鱼类,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类)、《河北高等植物名录》等专著。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同时,还对重要物种进行了专项研究,如黑琴鸡、青头潜鸭、河北梨等。在外来物种防治方面,开展了防控、监测、清除等工作。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3.就地保护成效显著。到2020年底,河北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76处,去除交叉重叠区域后总面积为1.40万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护区41处、风景名胜区51处、森林公园105处、湿地公园56处、地质公园19处、沙漠公园3处、草原公园2处、海洋公园1处(图2)。这些保护地建设使我省超过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4.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初显规模。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快速发展。省内多个保护地、科研机构、动物园、植物园和花卉园等为迁地保护提供了平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珍稀濒危物种的保育对策研究,这些成果为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河北梨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为该物种的保育奠定了基础;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共同实施了麋鹿迁地保护实验项目,在麋鹿繁育、采食、集群和病症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数据,为种群扩繁及后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5.种质资源保存和生物标本储备快速发展。河北省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种质资源的收集、储备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河北大学博物馆、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标本馆)的建立,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标本的收集和保藏,在河北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2 河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现状图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数据更新缓慢,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完善,生物多样性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等。
1.调查和监测范围局限、信息化程度低。全省设置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样地和样线主要分布于张家口、承德、石家庄及沿海,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缺少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和需重点关注物种的种群动态变化的长期监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不发达,特别是资源本底数据及空间分布格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2.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一些物种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破碎化,给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巨大压力。如海河流域呈过度开发状态,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水量严重不足使一些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丧失,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防控生物入侵的压力增加。生物入侵是造成物种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文献记载、资料统计等,河北省有外来入侵物种266种(我国已确认发生外来入侵物种共662种),其中入侵杂草179种、入侵植物病害28种、入侵植物虫害52种、入侵水生动物6种。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各种资源,使本地物种处于劣势地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本地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甚至消亡。如黄顶菊、刺萼龙葵、印加孔雀草、苹果蠹蛾、草地贪夜蛾、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生态产生重大危害。
4.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增大。随着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给区域生物多样性带来一定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增大。
5.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大。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生物廊道建设、迁地保护等工程及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以确保提高我省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和保护成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2.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学、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聚焦重点区域、领域和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4.持续利用、和谐发展。充分挖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使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存和持续利用,推动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全省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
1.近期目标。到2025年,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1%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开展全省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监测、影响评价工作,建设生物多样性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基本建立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动态监测机制。
2.远期目标。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地区域数量和面积达到合理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加强河北省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形成一定数量的濒危动植物种群,为补充野外种群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健全生物种质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1.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完成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等类群的受威胁现状评估,发布濒危物种名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力度。强化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预警和管理水平。
2.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坚持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合理布局全省自然保护区空间结构,强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开展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对于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措施,逐步增加野外种群数量。
3.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研究创新生物技术,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生物资源的开发、整理、检测、筛选和性状评价,筛选优良生物种质基因,推进相关生物技术在农业、林业、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技术创新;有效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种质资源,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库。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探索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
4.提高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机理、扩散途径、应对措施研究,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及风险管理机制,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检疫、检测、鉴定技术水平,提高海关口岸把关能力,筑牢外来有害物种口岸检疫防线。根据河北省地形地貌及生物多样性分布特点,重点区域包括两区(坝上高原区、滨海区)、两山(太行山、燕山)、两湖(白洋淀、衡水湖)。
1.两区
坝上高原区。坝上高原是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又因气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麓的接壤地带,包括康保县、张北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沽源县全境,尚义县、丰宁县、围场县的部分地区。区域内有塞罕坝、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御道口、滦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遗鸥、大鸨、黑琴鸡、蓑羽鹤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区域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特色明显,是京津冀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支撑区。
滨海区。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的沿海地区,海岸线长487千米,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0.7万平方千米。区域内有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菩提岛、曹妃甸、南大港、海兴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湿地类型多样,是青岛文昌鱼的重要分布区、遗鸥和大鸨的重要越冬地、黑嘴鸥的主要繁殖地,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为大量的鹤类、鹳类、雁鸭类、鸻鹬类等鸟类迁徙提供了中转站和栖息地。该区域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两山
太行山区。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山脉,在河北省境内从张家口南部起,穿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西部30余个县(市、区)。区域内有小五台山、驼梁、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华山-横岭子、摩天岭、大茂山、银河山、漫山、南寺掌、嶂石岩、三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金钱豹、褐马鸡、黑鹳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缘毛太行花等极小种群物种。该区域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复杂,物种资源丰富,对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燕山山区。燕山山脉西起张家口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西南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华北平原。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2292.6米。区域内有滦河上游、茅荆坝、雾灵山、大海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河源、北大山、六里坪、百草洼、千鹤山、都山、黄羊滩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金钱豹、梅花鹿、黑鹳、秃鹫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河北梨等极小种群物种。其中雾灵山、六里坪曾经是猕猴在我国分布的最北限。燕山山区植物种类较多,物种丰富度较高,是温带暖温带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是京津冀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
3.两湖
白洋淀。总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平均年蓄水量约3-4亿立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通过连续多年的治理与修复,白洋淀水质提升至Ⅲ类。白洋淀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有野生鱼类54种,鸟类220种,其中包括丹顶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湿地代表植物—芦苇的生长面积约13.5万亩。白洋淀为典型的内陆湖泊,保护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环境对河北及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衡水湖。总面积约163.65平方千米,衡水湖及周边区域具有沼泽、草甸、滩涂、林地、农田等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境多样,物种丰富,已记录植物538种,鱼类34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327种,哺乳类20种,有青头潜鸭、白鹤、东方白鹳、大鸨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多种。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是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内陆湿地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及项目,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根据规划目标及任务,确定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七个优先领域。
开展河北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利用三至五年完成生态系统调查、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遗传资源调查等工作,为建立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平台积累本底数据。在全省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开展生态系统多样性遥感监测。持续推进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林草植物、药用植物、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通过聚焦濒危物种、需重点关注的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掌握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状况,评估保护成效。通过优化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提升保护和监管能力。
专栏1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常态化监测 |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底数,掌握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或指示物种的分布特征。率先开展塞罕坝、白洋淀、衡水湖等重点区域调查及监测。 生物多样性常规监测工程。在重要保护地或环境敏感区域,设置固定样线和样地,长期监测代表类群(如鸟类和哺乳类)的种群数量、密度及动态变化趋势。 重点物种专项调查与监测工程。对野大豆、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褐马鸡、黑琴鸡、金钱豹、马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并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重点水域生态调查和监测。在白洋淀流域、环渤海滨海湿地等重要水域开展水质(含底质)试点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完善水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重要物种的动态监测工程。对河北省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如黑鹳、青头潜鸭、遗鸥、黑嘴鸥、大鸨、灰鹤、蓑羽鹤、震旦鸦雀等的繁殖和(或)越冬种群的变化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对丹顶鹤、白鹤、白枕鹤、黑脸琵鹭、白琵鹭、东方白鹳等迁徙种群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物种奠定基础。 特殊物种的监测和防控工程。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特殊类群(如野猪等)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合理评估危害程度,当达到环境承载力上限时,进行科学的防控或防治。 生物多样性网络平台建设工程。集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常态化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建设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信息化平台,并维持其正常运行。 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工程。在重要保护地或生态敏感区,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建设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 |
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控政策。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和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小五台、金华山-横岭子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和驼梁、都山、雾灵山等自然保护区华北豹栖息地保护。选择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建设保护点。加强对极小种群河北梨、缘毛太行花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青头潜鸭、遗鸥等就地保护。
专栏2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
保护地优化整合工程。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归并重组相邻相连自然保护地、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定、补划生态保护空缺区等。 生物廊道建设工程。在小五台山、金华山-横岭子自然保护区建立适宜褐马鸡和金钱豹迁移的有效生物廊道;在驼梁、漫山、银河山自然保护区,茅荆坝、北大山、辽河源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六里坪自然保护区建立适宜金钱豹迁移的有效生物廊道。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对青头潜鸭、遗鸥等珍稀濒危物种,在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等栖息地或潜在分布区进行就地保护,防止野外种群数量下降。 |
通过合理开展物种迁地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和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全省珍稀濒危物种的引种保存、野生动物繁育和救护力度,增加人工繁育种群,提升迁地保护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实施朱鹮野化改造、麋鹿引进与放归、河北梨迁地保护、缘毛太行花人工繁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繁育项目,有效扩大迁地种群。
朱鹮迁地保护工程。依托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朱鹮迁地保护种群,进一步加强引种繁育、野化放归实验等技术研究,有效扩大迁地种群。 麋鹿迁地保护工程。依托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迁地保护种群,进一步加强驯养繁育、疾病防控等技术研究,扩大迁地保护种群。 河北梨迁地保护工程。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引种和培育,建立人工或实验室条件下的河北梨繁育基地,增加种群数量。 缘毛太行花迁地保护工程。探索建立实验室条件下的缘毛太行花人工繁育基地,通过迁地保护扩大野生种群。 |
建立农业遗传资源生产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形态学评价体系,筛选与肉、蛋、奶、毛等产量和品质相关的遗传性状,开展农产品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新品种培育,建设遗传资源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加强药用和观赏植物资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种质基因的鉴定、整理和筛选,培育优良新品种。通过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实现惠益共享。
生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建立河北省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包括物种信息、分布区、经济价值(食用、药用、观赏等)、生态价值、濒危状况等。以资源数据库为核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动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平台。 重要种质资源利用工程。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禽畜、农作物新品种,并对特有或稀有物种(如河北梨、青岛文昌鱼、细鳞鲑等)、药用和观赏植物(如大花杓兰等)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为恢复种群数量及增加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 水生经济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水生经济物种(鱼、虾、蟹、贝类等)种质资源库建设、并跟踪种群动态(或产量),为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利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监测预警,开展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近岸海域、海岛等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状况。坚持普查和治理一体推进,边查边治、边防边治、综合施治、及时治理。加强外来物种引入审批管理,坚持全链条式检疫查验、强化入侵物种源头防控。坚持“谁审批、谁监管”,强化引进外来物种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口岸检疫设施、提升实验室检测鉴定水平,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严格依法管理农业转基因作物种植,并开展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外来入侵物种现状调查工程。开展全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掌握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范围、趋势及危害程度等。 |
加快推广和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提高专业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开阔视野、创新思想和理念。以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为载体,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生物多样性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增强专业实验室研究开发能力,推广成熟研究成果和技术,促进成果共享。
专栏6 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和科学研究 |
科普宣传工程。充分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专业培训与业务提升工程。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的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和专题培训,提升业务管理和技术水平。 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和实验室平台,聚焦生物多样性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增强实验室的专业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推广研究成果和技术。 |
加强农牧业新品种引进、品种改良,促进替代资源研发及生物资源成果应用转化,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推广特种动物驯养繁殖技术、中草药种植技术,在保护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同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专栏7 特色生物资源利用与推广 |
特种动物养殖工程。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推广国家允许可驯养繁殖物种(如马鹿、梅花鹿、貉、银狐、北极狐、雉鸡、非洲鸵鸟、中华鳖等)的驯养和繁殖技术,扩大特种动物的养殖规模。 特色中草药种植工程。利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推广地方特色中草药资源(如金莲花、连翘、黄芩、黄芪、金银花、牡丹等)的种植和深加工技术,扩大中草药资源利用规模。 |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协调工作机制,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水利厅、住建厅、教育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局、石家庄海关等部门,各负其责,加强会商,协调联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职能,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执法监督。建立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遥感监测机制,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行为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海洋伏季休(禁)渔和河湖禁渔期、毁林和侵占破坏草原等专项执法行动。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采集、运输、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规范、高效使用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捐助,开展多双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赠款,研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领域筹集资金,引导社会、信贷资金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四)强化科技保障。开展科学评估及示范工作,加强基础理论、方法、手段与技术标准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发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才培养,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培育产学研结合、教科企联合、多学科合作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创新开展工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科学化、合理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途径和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引导,依托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标本馆和博物馆等单位,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六)深化合作交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护地管理机构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合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切实履行国际公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拓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构建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附表1 河北省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2021)
门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保护等级 |
裸子植物门 | 松科 | 红松 | Pinus koraiensis | Ⅱ级 |
被子植物门 | 兰科 | 杓兰 | Cypripediumcalceolus | Ⅱ级 |
斑花杓兰 | Cypripedium guttatum | Ⅱ级 | ||
大花杓兰 | Cypripedium macranthum | Ⅱ级 | ||
山西杓兰 | Cypripedium shanxiense | Ⅱ级 | ||
手参 | Gymnadenia conopsea | Ⅱ级 | ||
天麻 | Gastrodia elata | Ⅱ级 | ||
禾本科 | 沙芦草 | Agropyron mongolicum | Ⅱ级 | |
稻 | Oryza sativa | Ⅱ级 | ||
毛茛科 | 北京水毛茛 | Batrachium pekinense | Ⅱ级 | |
槭叶铁线莲 | Clematis acerifolia | Ⅱ级 | ||
莲科 | 莲 | Nelumbo nucifera | Ⅱ级 | |
景天科 | 红景天 | Rhodiola rosea | Ⅱ级 | |
豆科 | 野大豆 | Glycine soja | Ⅱ级 | |
甘草 | Glycyrrhiza uralensis | Ⅱ级 | ||
蔷薇科 | 玫瑰 | Rosa rugosa | Ⅱ级 | |
太行花 | Taihangia rupestris | Ⅱ级 | ||
千屈菜科 | 细果野菱 | Trapa maximowiczii | Ⅱ级 | |
猕猴桃科 | 软枣猕猴桃 | Actinidia arguta | Ⅱ级 | |
木犀科 | 水曲柳 | Fraxinus mandschurica | Ⅱ级 | |
列当科 | 草苁蓉 | Boschniakia rossica | Ⅱ级 | |
忍冬科 | 丁香叶忍冬 | Lonicera oblata | Ⅱ级 | |
五加科 | 人参 | Panax ginseng | Ⅱ级 | |
伞形科 | 珊瑚菜 | Glehnia litoralis | Ⅱ级 | |
芸香科 | 黄檗 | Phellodendron amurense | Ⅱ级 | |
椴树科 | 紫椴 | Tilia amurensis | Ⅱ级 |
附表2 河北省分布的受威胁植物名录(IUCN,2020)
门 | 科 | 种 | 拉丁名 | 易危 | 濒危 |
裸子植物门 | 杉科 | 水杉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 √ | |
被子植物门 | 杨柳科 | 钻天柳 | Chosenia arbutifolia | √ | |
兰科 | 小花火烧兰 | Epipactis helleborine | √ | ||
天麻 | Gastrodia elata | √ |
附录3 河北省分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高等植物)
门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苔藓植物门 | 大帽藓科 | 拟烟杆大帽藓 | Encalypta buxbaumioidea | √ | ||
紫萼藓科 | 细叶连轴藓 | Schistidium liliputanum | √ | |||
裸子植物门 | 松科 | 华北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 | √ | ||
白皮松 | Pinus bungeana | √ | ||||
樟子松 | Pinus sylvestris | √ | ||||
被子植物门 | 杨柳科 | 钻天柳 | Chosenia arbutifolia | √ | ||
梧桐杨 | Populus pseudomaximowiczii | √ | ||||
胡桃科 | 胡桃 | Juglans regia | √ | |||
榆科 | 脱皮榆 | Ulmus lamellosa | √ | |||
睡莲科 | 萍蓬草 | Nuphar pumilum | √ | |||
毛茛科 | 北京水毛茛 | Batrachium pekinense | √ | |||
槭叶铁线莲 | Clematis acerifolia | √ | ||||
冀北翠雀花 | Delphinium siwanense | √ | ||||
罂粟科 | 房山紫堇 | Corydalis fangshanensis | √ | |||
景天科 | 红景天 | Rhodiola rosea | √ | |||
蔷薇科 | 齿叶白鹃梅 | Exochorda serratifolia | √ | |||
风箱果 | Physocarpus amurensis | √ | ||||
河北梨 | Pyrus hopeiensis | √ | ||||
缘毛太行花 | Taihangia rupestris | √ | ||||
豆科 | 蒙古黄耆 |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 | |||
边向花黄耆 | Astragalus moellendorffii | √ | ||||
柄荚锦鸡儿 | Caragana stipitata | √ | ||||
拟蚕豆岩黄耆 | Hedysarum vicioides | √ | ||||
芸香科 | 黄檗 | Phellodendron amurense | √ | |||
椴树科 | 紫椴 | Tilia amurensis | √ | |||
木犀科 | 水曲柳 | Fraxinus mandschurica | √ | |||
五加科 | 东北土当归 | Aralia continentalis | √ | |||
伞形科 | 雾灵柴胡 | Bupleurum sibiricum | √ | |||
珊瑚菜 | Glehnia litoralis | √ | ||||
报春花科 | 岩生报春 | Primula saxatilis | √ | |||
藏报春 | Primula sinensis | √ | ||||
茄科 | 华北散血丹 | Physaliastrum sinicum | √ | |||
列当科 | 草苁蓉 | Boschniakia rossica | √ | |||
北极花科 | 蝟实 | Kolkwitzia amabilis | √ | |||
忍冬科 | 丁香叶忍冬 | Lonicera oblata | √ | |||
谷精草科 | 长苞谷精草 | Eriocaulon decemflorum | √ | |||
百合科 | 冀韭 | Allium chiwui | √ | |||
轮叶贝母 | 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 √ | ||||
伊贝母 |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 √ | ||||
浙贝母 | Fritillaria thunbergii | √ | ||||
平贝母 |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 √ | ||||
大花卷丹 | Lilium leichtlinii | √ | ||||
兰科 | 斑花杓兰 | Cypripedium guttatum | √ | |||
大花杓兰 | Cypripedium macranthum | √ | ||||
山西杓兰 | Cypripedium shanxiense | √ | ||||
手参 | Gymnadenia conopsea | √ | ||||
十字兰 | Habenaria sagittifera | √ | ||||
二叶兜被兰 | Neottianthe cucullata | √ |
附表4 河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纲 | 目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名 | 级别 | |
Ⅰ | Ⅱ | |||||
爬行纲 | 龟鳖目 | 龟科 | 乌龟 | Chinemys reevesii | √ | |
有鳞目 | 游蛇科 | 团花锦蛇 | Elaphe davidi | √ | ||
鸟纲 | 鸡形目 | 雉科 | 花尾榛鸡 | Bonasa bonasia | √ | |
黑嘴松鸡 | Tetrao urogalloides | √ | ||||
黑琴鸡 | Lyrurus tetrix | √ | ||||
褐马鸡 |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 √ | ||||
勺鸡 | Pucrasia macrolopha | √ | ||||
雁形目 | 鸭科 | 鸿雁 | Anser cygnoides | √ | ||
白额雁 | Anser albifrons | √ | ||||
小白额雁 | Anser erythropus | √ | ||||
大天鹅 | Cygnus cygnus | √ | ||||
小天鹅 | Cygnus columbianus | √ | ||||
疣鼻天鹅 | Cygnus olor | √ | ||||
花脸鸭 | Anas formosa | √ | ||||
鸳鸯 | Aix galericulata | √ | ||||
棉凫 |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 √ | ||||
青头潜鸭 | Aythya baeri | √ | ||||
中华秋沙鸭 | Mergus squamatus | √ | ||||
斑头秋沙鸭 | Mergellus albellus | √ | ||||
??目 | ??科 | 角?? | Podiceps auritus | √ | ||
赤颈?? | Podiceps grisegena | √ | ||||
黑颈?? | Podiceps nigricollis | √ | ||||
鹃形目 | 杜鹃科 | 小鸦鹃 | Centropus toulou | √ | ||
鸨形目 | 鸨科 | 大鸨 | Otis tarda | √ | ||
波斑鸨 | Otis undulata | √ | ||||
鹤形目 | 秧鸡科 | 花田鸡 | Porzana exquisita | √ | ||
斑胁田鸡 | Zapornia paykullii | √ | ||||
鹤科 | 灰鹤 | Grus grus | √ | |||
沙丘鹤 | Grus canadensis | √ | ||||
白头鹤 | Grus monacha | √ | ||||
丹顶鹤 | Grus japonensis | √ | ||||
白枕鹤 | Grus vipio | √ | ||||
白鹤 | Grus leucogeranus | √ | ||||
蓑羽鹤 | Anthropoides virgo | √ | ||||
鸻形目 | 鹮嘴鹬科 | 鹮嘴鹬 | Ibidorhyncha struthersii | √ | ||
鸻科 | 黄颊麦鸡 | Vanellus gregarius | √ | |||
水雉科 | 水雉 |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 √ | |||
鹬科 | 小杓鹬 | Numenius minutus | √ | |||
白腰杓鹬 | Numenius arquata | √ | ||||
大杓鹬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 √ | ||||
小青脚鹬 | Tringa guttifer | √ | ||||
翻石鹬 | Arenaria interpres | √ | ||||
勺嘴鹬 | Eurynorhynchus pygmeus | √ | ||||
大滨鹬 | Calidris tenuirostris | √ | ||||
阔嘴鹬 | Limicola falcinellus | √ | ||||
半蹼鹬 | 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 √ | ||||
鸥科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 | |||
小鸥 | Larus minutus | √ |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 | ||||
中华凤头燕鸥 | Thalasseus bernsteini | √ | ||||
鹳形目 | 鹳科 | 彩鹳 | Mycteria leucocephalus | √ | ||
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 √ | ||||
黑鹳 | Ciconia nigra | √ | ||||
鲣鸟目 | 军舰鸟科 | 黑腹军舰鸟 | Fregata minor minor | √ | ||
白斑军舰鸟 | Fregata ariel ariel | √ | ||||
鸬鹚科 | 海鸬鹚 | Phalacrocorax pelagicus | √ | |||
鹈形目 | 鹮科 | 黑头白鹮 |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 √ | ||
彩鹮 | Plegadis falcinellus | √ | ||||
白琵鹭 | Platalea leucorodia | √ | ||||
黑脸琵鹭 | Platalea minor | √ | ||||
鹭科 | 黄嘴白鹭 | Egretta eulophotes | √ | |||
鹈鹕科 | 斑嘴鹈鹕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 | |||
卷羽鹈鹕 | Pelecanus crispus | √ | ||||
鹰形目 | 鹗科 | 鹗 | Pandion haliaetus | √ | ||
鹰科 | 黑翅鸢 | Elanus caeruleus | √ | |||
胡兀鹫 | Gypaetus barbatus | √ | ||||
凤头蜂鹰 | Pernis ptilorhynchus | √ | ||||
高山兀鹫 | Gyps himalayensis | √ | ||||
秃鹫 | Aegypius monachus | √ | ||||
短趾雕 | Circaetus gallicus | √ | ||||
乌雕 | Aquila clanga | √ | ||||
草原雕 | Aquila rapax | √ | ||||
金雕 | Aquila chrysaetos | √ | ||||
白肩雕 | Aquila heliaca | √ | ||||
白腹隼雕 | Aquila fasciata | √ | ||||
赤腹鹰 | Accipiter soloensis | √ | ||||
日本松雀鹰 | Accipiter gularis | √ | ||||
雀鹰 | Accipiter nisus | √ | ||||
苍鹰 | Accipiter gentilis | √ | ||||
白尾鹞 | Circus cyaneus | √ | ||||
草原鹞 | Circus macrourus | √ | ||||
白头鹞 | Circus aeruginosus | √ | ||||
白腹鹞 | Circus spilonotus | √ | ||||
鹊鹞 | Circus melanoleucos | √ | ||||
黑鸢 | Milvus migrans | √ | ||||
玉带海雕 | Haliaeetus leucoryphus | √ | ||||
白尾海雕 | Haliaeetus albicilla | √ | ||||
虎头海雕 | Haliaeetus pelagicus | √ | ||||
灰脸鵟鹰 | Butastur indicus | √ | ||||
大鵟 | Buteo hemilasius | √ | ||||
普通鵟 | Buteo buteo | √ | ||||
毛脚鵟 | Buteo lagopus | √ | ||||
鸮形目 | 鸱鸮科 | 北领角鸮 | Otus semitorques | √ | ||
红角鸮 | Otus scops | √ | ||||
雪鸮 | Nyctea scandiaca | √ | ||||
雕鸮 | Bubo bubo | √ | ||||
灰林鸮 | Strix aluco | √ | ||||
花头鸺鹠 | Glaucidium passerinum | √ | ||||
斑头鸺鹠 | Glaucidium cuculoides | √ | ||||
纵纹腹小鸮 | Athene noctua | √ | ||||
鹰鸮 | Ninox japonica | √ | ||||
长耳鸮 | Asio otus | √ | ||||
短耳鸮 | Asio flammeus | √ | ||||
草鸮科 | 草鸮 | Tyto capensis | √ | |||
啄木鸟目 | 啄木鸟科 | 黑啄木鸟 | Dryocopus martius | √ | ||
隼形目 | 隼科 | 黄爪隼 | Falco naumanni | √ | ||
红隼 | Falco tinnunculus | √ | ||||
红脚隼 | Falco vespertinus | √ | ||||
灰背隼 | Falco columbarius | √ | ||||
燕隼 | Falco subbuteo | √ | ||||
猎隼 | Falco cherrug | √ | ||||
矛隼 | Falco rusticolus | √ | ||||
游隼 | Falco peregrinus | √ |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仙八色鸫 | Pitta nympha | √ | ||
百灵科 | 蒙古百灵 | Melanocorypha mongolica | √ | |||
云雀 | Alauda arvensis | √ | ||||
苇莺科 | 细纹苇莺 | 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 √ | |||
莺鹛科 | 震旦鸦雀 | Paradoxornis heudei | √ | |||
绣眼鸟科 | 红胁绣眼鸟 | Zosterops erythropleurus | √ | |||
鸫科 | 褐头鸫 | Turdus feae | √ | |||
鹟科 | 蓝喉歌鸲 | Luscinia svecica | √ | |||
红喉歌鸲 | Calliope calliope | √ | ||||
贺兰山红尾鸲 | Phoenicurus alaschanicus | √ | ||||
燕雀科 | 北朱雀 | Carpodacus roseus | √ | |||
红交嘴雀 | Loxia curvirostra | √ | ||||
鹀科 | 栗斑腹鹀 | Emberiza jankowskii | √ | |||
黄胸鹀 | Emberiza aureola | √ | ||||
哺乳纲 | 灵长目 | 猴科 | 猕猴 | Macaca mulatta | √ | |
食肉目 | 犬科 | 狼 | Canis lupus | √ | ||
赤狐 | Vulpes vulpes | √ | ||||
貉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 √ | ||||
豺 | Cuon alpinus | √ | ||||
熊科 | 黑熊 | Selenarctos thibetanus | √ | |||
鼬科 | 黄喉貂 | Martes flavigula | √ | |||
石貂 | Martes foina | √ | ||||
猫科 | 兔狲 | Otocolobus manul | √ | |||
猞猁 | Lynx lynx | √ | ||||
豹猫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 | ||||
金钱豹 | Panthera pardus | √ | ||||
海豹科 | 西太平洋斑海豹 | Phoca largha | √ | |||
偶蹄目 | 鹿科 | 马鹿 | Cervus canadensis | √ | ||
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 √ | ||||
牛科 | 蒙古原羚 | Procapra gutturosa | √ | |||
中华斑羚 | Naemorhedus griseus | √ | ||||
鲸目 | 鼠海豚科 | 东亚江豚 | Neophocaena sunameri | √ | ||
硬骨鱼纲 | 鲑形目 | 鲑科 | 细鳞鲑 | Brachymystax lenok | √ | |
文昌鱼纲 | 文昌鱼目 | 文昌鱼科 | 青岛文昌鱼 | Branchiostoma tsingdauense | √ |
附表5 河北省分布的受威胁脊椎动物名录(IUCN,2020)
纲 | 目 | 科 | 种 | 拉丁名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爬行纲 | 龟鳖目 | 鳖科 | 中华鳖 | Pelodiscus sinensis | √ | ||
龟科 | 乌龟 | Chinemys reevesii | √ | ||||
有鳞目 | 壁虎科 | 无蹼壁虎 | Gekko swinhonis | √ | |||
鸟纲 | ??目 | ??科 | 角?? | Podiceps auritus | √ | ||
鹳形目 | 鹭科 | 黄嘴白鹭 | Egretta eulophotes | √ | |||
鹳科 | 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 √ | ||||
黑脸琵鹭 | Platalea minor | √ | |||||
雁形目 | 鸭科 | 鸿雁 | Anser cygnoides | √ | |||
小白额雁 | Anser erythropus | √ | |||||
青头潜鸭 | Aythya baeri | √ | |||||
红头潜鸭 | Aythya ferina | √ | |||||
长尾鸭 | Clangula hyemalis | √ | |||||
斑脸海番鸭 | Melanitta fusca | √ | |||||
中华秋沙鸭 | Mergus squamatus | √ | |||||
隼形目 | 鹰科 | 玉带海雕 | Haliaeetus leucoryphus | √ | |||
虎头海雕 | Haliaeetus pelagicus | √ | |||||
乌鵰 | Aquila clanga | √ | |||||
白肩雕 | Aquila heliaca | √ | |||||
隼科 | 猎隼 | Falco cherrug | √ | ||||
鸡形目 | 雉科 | 褐马鸡 |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 √ | |||
鹤形目 | 鹤科 | 白鹤 | Grus leucogeranus | √ | |||
白枕鹤 | Grus vipio | √ | |||||
白头鹤 | Grus monacha | √ | |||||
丹顶鹤 | Grus japonensis | √ | |||||
鸨科 | 大鸨 | Otis tarda | √ | ||||
波斑鸨 | Chlamydotis undulata | √ | |||||
鸻形目 | 鹬科 | 小杓鹬 | Numenius borealis | √ | |||
大杓鹬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 √ | |||||
小青脚鹬 | Tringa guttifer | √ | |||||
大滨鹬 | Calidris tenuirostris | √ | |||||
鸻形目 | 鸥科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 |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 | |||||
三趾鸥 | Rissa tridactyla | √ | |||||
海雀科 | 斑海雀 | Brachyramphus marmoratus | √ |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仙八色鸫 | Pitta nympha | √ | |||
鸦科 | 白颈鸦 | Corvus torquatus | √ | ||||
鸫科 | 褐头鸫 | Turdus feae | √ | ||||
莺科 | 细纹苇莺 | 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 √ | ||||
远东苇莺 | Acrocephalus tangorum | √ | |||||
鹀科 | 栗斑腹鹀 | Emberiza jankowskii | √ | ||||
黄胸鹀 | Emberiza aureola | √ | |||||
哺乳纲 | 鲸目 | 鼠海豚科 | 东亚江豚 | Neophocaena sunameri | √ | ||
食肉目 | 犬科 | 豺 | Canis alpinus | √ | |||
熊科 | 黑熊 | Selenarctos thibetanus | √ | ||||
鼬科 | 猪獾 | Arctonyx collaris | √ | ||||
猫科 | 豹 | Panthera parduss | √ |
附表6 河北省分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脊椎动物)
目 | 科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极危 | 濒危 | 易危 |
龟鳖目 | 鳖科 | 中华鳖 | Pelodiscus sinensis | √ | ||
龟科 | 乌龟 | Chinemys reevesii | √ | |||
有鳞目 | 壁虎科 | 无蹼壁虎 | Gekko swinhonis | √ | ||
游蛇科 | 红点锦蛇 | Elaphe rufodorsata | √ | |||
团花锦蛇 | Elaphe davidi | √ | ||||
玉斑锦蛇 | Elaphe mandarina | √ | ||||
王锦蛇 | Elaphe carinata | √ | ||||
赤峰锦蛇 | Elaphe anomala | √ | ||||
黑眉锦蛇 | Elaphe taeniurus | √ | ||||
乌梢蛇 | Zaocys dhumnades | √ | ||||
雁形目 | 鸭科 | 鸿雁 | Anser cygnoides | √ | ||
小白额雁 | Anser erythropus | √ | ||||
棉凫 |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 √ | ||||
青头潜鸭 | Aythya baeri | √ | ||||
长尾鸭 | Clangula hyemalis | √ | ||||
中华秋沙鸭 | Mergus squamatus | √ | ||||
鸡形目 | 雉科 | 褐马鸡 |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 √ | ||
松鸡科 | 黑嘴松鸡 | Tetrao parvirostris | √ | |||
鹳形目 | 鹳科 | 黑鹳 | Ciconia nigra | √ | ||
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 √ | ||||
鹈形目 | 鹈鹕科 | 卷羽鹈鹕 | Pelecanus crispus | √ | ||
斑嘴鹈鹕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 | ||||
鹮科 | 黑头白鹮 |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 √ | |||
黑脸琵鹭 | Platalea minor | √ | ||||
鹭科 | 黄嘴白鹭 | Egretta eulophotes | √ | |||
鹰形目 | 鹰科 | 玉带海雕 | Haliaeetus leucoryphus | √ | ||
白尾海雕 | Haliaeetus albcilla | √ | ||||
虎头海雕 | Haliaeetus pelagicus | √ | ||||
大鵟 | Buteo hemilasius | √ | ||||
乌雕 | Aquila clanga | √ | ||||
草原雕 | Aquilarapax | √ | ||||
白肩雕 | Aquila heliaca | √ | ||||
金雕 | Aquila chrysaetos | √ | ||||
白腹隼雕 | Hieraaetus fasciatus | √ | ||||
鸨形目 | 鸨科 | 大鸨 | Otis tarda | √ | ||
波斑鸨 | Chlamydotis undulata | √ | ||||
鹤形目 | 秧鸡科 | 花田鸡 | Coturnicops noveboracensis | √ | ||
斑胁田鸡 | Porzana paykullii | √ | ||||
鹤科 | 白鹤 | Grus leucogeranus | √ | |||
白枕鹤 | Grus vipio | √ | ||||
白头鹤 | Grus monacha | √ | ||||
丹顶鹤 | Grus japonensis | √ | ||||
鸻形目 | 鹬科 | 澳南沙锥 | Gallinago hardwickii | √ | ||
大杓鹬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 √ | ||||
小青脚鹬 | Tringa guttifer | √ | ||||
大滨鹬 | Calidris tenuirostris | √ | ||||
红腹滨鹬 | Calidris canutus | √ | ||||
小滨鹬 | Calidris minuta | √ | ||||
勺嘴鹬 | Calidris pygmeus | √ | ||||
鸥科 | 黑嘴鸥 | Larus saundersi | √ | |||
遗鸥 | Larus relictus | √ | ||||
鸮形目 | 鸱鸮科 | 鬼鸮 | Aegolius funereus | √ | ||
隼形目 | 隼科 | 黄爪隼 | Falco naumanni | √ | ||
猎隼 | Falco cherrug | √ | ||||
雀形目 | 八色鸫科 | 仙八色鸫 | Pitta nympha | √ | ||
百灵科 | 蒙古百灵 | Melanocorypha mongolica | √ | |||
鸫科 | 贺兰山红尾鸲 | Phoenicurus alaschanicus | √ | |||
褐头鸫 | Turdus feae | √ | ||||
莺科 | 细纹苇莺 | 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 √ | |||
远东苇莺 | Acrocephalus tangorum | √ | ||||
鹀科 | 栗斑腹鹀 | Emberiza jankowskii | √ | |||
黄胸鹀 | Emberiza aureola | √ | ||||
食虫目 | 鼩鼱科 | 喜马拉雅水麝鼩 | Chimarrogale himalayica | √ | ||
啮齿目 | 松鼠科 | 复齿鼯鼠 | Trogopterus xanthipes | √ | ||
飞鼠 | Pteromys volans | √ | ||||
食肉目 | 熊科 | 黑熊 | Selenarctos thibetanus | √ | ||
鼬科 | 石貂 | Martes foina | √ | |||
白鼬 | Mustela erminea | √ | ||||
伶鼬 | Mustela nivalis | √ | ||||
艾鼬 | Mustela eversmanni | √ | ||||
猫科 | 兔狲 | Felis manul | √ | |||
豹猫 | Felis bengalensis | √ | ||||
猞猁 | Felis lynx | √ | ||||
豹 | Panthera pardus | √ | ||||
虎 | Panthera tigris | √ | ||||
鳍足目 | 海豹科 | 斑海豹 | Phoca largha | √ | ||
偶蹄目 | 麝科 | 原麝 | Moschus moschiferus | √ | ||
牛科 | 蒙原羚 | Procapra gutturosa | √ | |||
中华斑羚 | Naemorhedus griseus | √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