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十四五”商务经济发展规划

明光市“十四五”商务经济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一)国内贸易方面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及体量明显增加和扩大,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从2015年底的93家发展为目前12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58.5亿元壮大到2019年的130.1亿元(其中经过第四次经济普查,2019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调整),“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速22.1%,2020年实现134.7亿元、增幅3.8%;市场类建设项目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2.经营业态愈发丰富。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大润发商贸有限公司和苏果超市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日用品连锁经营体系;以徽商农家福、辉隆为骨干的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以济生堂、百姓缘、百草堂大药房为主体的医药连锁经营体系;以邮政、顺丰、“四通一达”为主的快递物流配送经营体系等。良好的商业投资环境,吸引了外资和民营资本对我市零售市场的青睐,以肯德基为代表的新兴的零售业态登陆我市,润溪广场、阳光时代广场、观城国际等为我市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3.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以来,我市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专业市场为龙头、镇街为骨干、农村集市为基础的集贸市场基本框架。在传统专业市场改造升级的同时,广大电商物流城、星光商贸城、徽商大市场一期、恒正商贸城等一批专业市场相继开街。市场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完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规划引领作用效果显著。2017年8月,完成《明光市城区农贸市场规划》(2017-2030)规划,根据规划意见,我市第一家标准化菜市场明湖农贸市场于2018年10月运营,城南菜市场、明光市场、爱府路市场等三家标准化菜市场于2020年下半年相继运营,改变了我市以往中心城区菜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实现我市商贸流通业快速突破提供了坚强基础。

(二)外向型经济方面

1.出台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全面梳理国家、安徽省、滁州市以及本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措施,持续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根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明光市促进外贸进出口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文件规定,“十三五”期间,共计拨付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贸进出口企业奖励资金299.85万元、232.45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贯彻落实市政府支持企业平稳运行“十八条”措施,补助9.87万元支持参加境外展企业3家、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企业1家。

2.搭建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十三五”以来,积极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参加行业会展和境外考察,组织10余家企业先后参加德国(电子元件)、法国(汽摩配件)、阿塞拜疆(综合生活)、澳大利亚(纺织服装)、摩洛哥(食品)等境内外展会20余场,激励企业出新品、抓订单、保份额、拓市场,进行多元化市场开拓,并取得明显成效。

3.开展帮扶壮大外向型企业发展主体持续深入乐斯福、金百合、瑞丰五金、真顺五金、新泉、瑞尔、润海、嘉吉、碧桂园等企业,调研经营状况及投资情况并积极开展帮扶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外市场对防疫医疗物资需求激增,积极为金百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麦吉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非医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5月份,两家公司均已进入商务部“白名单”。“十三五”以来,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44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2家,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0.47亿美元壮大到2019年的1.2988亿美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速28.9%,2020年完成1.51亿美元、增幅15.5%;新增外商投资企业4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2015年的0.6855亿美元壮大到2019年的1.1247亿美元,“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速13.2%,2020年完成1.18亿美元、增幅5%。

4.开拓市场助推企业“走出去”。安徽阳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雨绸缪,于2018年初前往“东盟十国”实地考察积极寻找投资项目,最终选择在菲律宾投资办厂,总投资约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投约800万元人民币。瑞丰五金主动规避中美贸易战,一方面以转口贸易的方式打入美国市场,从而避免与美正面交涉;另一方面准备着手前往东南亚国家地区实地考察投资营商环境及我省在东南亚地区企业投资情况,并初步意向性选择在泰国投资办厂。面对全球贸易展会基本按下“暂停键”,境内外展会纷纷延期、停办的形势,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网上展会等方式开展产品推介、供采对接,实现足不出户下订单、做生意。同时,立足“老明光酒”和“女山湖大闸蟹”等一批我市名特优产品,运用跨境电子商务进入国际市场。

(三)电子商务发展方面

1.全市电商工作有序推进。2015年7月,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同年10月,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明光电商产业园建成开园,同时明光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明光市电子商务协会也正式挂牌。“十三五”以来,围绕本地农产品上行,建立健全农产品上行网络体系,着力提升上行服务能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农村电商企业和电商品牌,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村物流、快递企业集聚发展,2017年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商务集聚区;电商交易额从2016年的14.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8.4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年均增速26.2%,2020年完成41.3亿元、增幅45.4%。目前,全市有小微电商2600家,注册电商企业230家,其中,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电商12家,年交易额100万元50余家,艾草制品企业4家,凹凸棒材料企业8家。

2.高标准提升服务中心功能。“十三五”期间,积极建设和完善明光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组建了公共服务中心4人运营团队,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的电商咨询服务团队,面向明光电商企业及从业者开展电商咨询、电商培训、电商扶贫、创业活动、美工摄影等服务,为电商企业及从业者提供电商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其中还为当地贫困户和残疾人进行电商帮扶。明光市电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训2000多人次。成功举办明光电商发展峰会、电商人交流会,商家直播,企业卫视宣传等创业活动。累计孵化商家253人,其中个人网店113个,企业网店41个,孵化创业团队22个。帮助张敏、卢淑利等多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进行创业孵化、跟踪指导。目前,服务中心为20多家电商企业提供产品拍摄和设计服务。

3.高规格建设重点镇电商服务中心。“十三五”期间,结合我市民生工程电商优化升级工作,在潘村、女山湖、涧溪、张八岭4个省级电商示范镇共投入1050万元分别建设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在女山湖镇,电商服务中心结合镇域丰富的水产和旅游资源,建成O2O线下体验馆,通过与旅行社合作,网销大闸蟹、芡实、菱角等水产品,年交易额达400万元;潘村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由天世达公司运营,集聚入驻中通、申通韵达等6家快递公司,以乡镇赋能形式开展运营,围绕潘村镇丰富的农业资源与发展基础,目前日均发单量3000余件;张八岭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以“儿童研学+旅游+电商”为主旨,上架本地农特产品100多种,销售额20余万元;涧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890万元,建设展馆720平方米、移民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及配套设施2650平方米,目前项目主体全部完工,安徽省航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签约入驻,负责涧溪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日常运营工作,带动涧溪镇艾草扶贫项目建设,预计年销售艾绒300吨、艾条500吨和艾饼700吨等一系列艾制品,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艾草积极性,增加农民种植艾草收益。

4.高效能建成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总面积2.74万平方米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集“三通一达”等8家知名快递企业及6家重点电商企业集聚入驻相互协作、抱团发展,成立了物流快递联盟,产业园区内寄件首重3公斤以下3.5元即发,最低降至2.7元;乡镇快件配送成本从每件1元,降为0.7元。配送中心日快递量已超过6万件,江、浙、沪实现次日到达,乡镇快递实现当日到达,部分乡镇实现日2次送达。

5.高质量开展消费扶贫。2020年初,明光市建成城区电商特色馆,由安徽搜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运营工作,深入12个贫困村,了解统计贫困村农特产品,上架明光本地农特产品115个单品,引进外地特产50个品种,线上平台上架49款名优特产,日均营业额1000元以上,网络交易额每月80万元左右。

(四)其他方面

1.2018年9月,商务局联合环保局关停未进行防渗改造的15家加油站,并发布关停部分加油站的告知。2018年12月21日,全市31座加油站全部完成防渗改造。

2.顺利完成我市商贸服务业“四经普”工作的滁州市、安徽省事中抽查和国家事后检查。

(五)特色亮点和获得滁州以上荣誉表彰

2016年,外贸进出口工作受到滁州市政府通报表彰;2017年,外贸进出口、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受到滁州市政府通报表彰;2017年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商务集聚区;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受到省商务厅通报表彰;2019年,农村电商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受到省商务厅通报表彰;2018-2019年度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受到省商务厅通报表彰;2020年,安徽省推进“电商安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明光市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省级示范县”称号。


附件:

明光市商务经济“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属性

2015年

十三五规划目标

实施进展情况

2020年

年均
增长
(%)

2016年实绩

2017年实绩

2018年实绩

2019年实绩

前四年年均增速(%)

2020年实绩

总量

增长 (%)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58.5

108

13

65.73

12.4

73.24

11.4

81.98

14.1

130.1

12.4

22.1

134.7

3.8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预期性

0.47

0.66

7

0.6458

37.5

0.9345

44.7

1.0432

11.6

1.2988

24.5

28.9

1.51

15.5

利用境外资金(亿美元))

预期性

0.6855

1

8

0.8771

28.0

0.9385

7.0

1.0042

7.0

1.1247

12.0

13.2

1.18

5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及发展路径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外贸新发展格局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的要求,打造城南商贸服务集聚区,谋划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商贸领域“多区齐飞”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内贸、外贸、外资和电商发展速度、比重和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明光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目标

国内贸易实现快速发展。“十四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1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增速在滁州8个县(市、区)中等位次;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70家以上。农村、城区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流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应用进一步扩展,“放心、安心、舒心”的和谐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的贡献度和拉动力进一步提升。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十四五”末,进出口总额达到2.2亿美元,力争突破2.3亿美元,年均增长7%以上,总量和增速在滁州8个县(市、区)中等位次;进出口实绩企业达80家以上。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十四五”末,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1.58亿美元,力争突破1.6亿美元,年均增长6%以上,总量和增速在滁州8个县(市、区)中等位次;外商投资企业达30家。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十四五”末,农业、农村、农民的电子商务化基本完成,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三农“发展的现代化战略基本实现;培育电子商务交易额超5千万元企业5家以上,交易额超亿元企业1家以上;电商交易额达到65亿元,力争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电商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以上,总量、增速和电商交易额占比在滁州8个县(市、区)较前位次。

(三)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依托明光市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优先发展第三方物流,强化联合物流等丰富多样的物流形态,建设要素市场、仓储货运和生产基地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综合性物流市场。

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进一步壮大出口经营主体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要求,培育大型骨干出口企业,扶持众多有出口能力的中小企业,重点发展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促进更多的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加大外资招引力度,进一步取得外资新突破。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利用外资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大容量、高质量、动态化、网络化的明光招商项目库,定期推介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按照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思想,重点面向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行业百强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出台政策鼓励其入驻我市,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电子商务推广应用。依托现有优势商贸资源和品牌,重点打造明光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特色电子商务品牌,并支持本土电子商务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知名品牌与荣誉。

突出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探索和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实施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带动和引导相关行业的电子商务化应用。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彰显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拓宽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促进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四)发展路径

1.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

1)打造商贸集聚区。以改建后的火车站和2平方公里高铁站区为中心,打造以生活消费为主题的商贸集聚区,建设以超市商场、餐饮住宿、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商贸综合写字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性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享受型”升级转变。以徽商大市场、星光商贸城和恒正商贸城为中心,打造以交易市场为主的商贸集聚区,建设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包括金融服务业,提升商贸的集聚辐射功能。

2加强品牌培育。鼓励挖掘、保护、改造民间特色传统工艺,增强老字号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老字号的示范引导,有效带动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和商贸服务水平的提升。

3推进加油站布点规划。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坚持与城市总体发展思路相协调,在104国道明光绕城线28.77公里范围内建设5座三级加油站,进一步保障市场供应。

4制定扶持政策。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任务,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消费需求主要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并重、扩大消费主要以数量为主向数量和质量提升转变,重新修订明光市商贸服务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顺应不同层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探索制定有利于发挥不同群体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能。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产品,鼓励市外市场开拓,鼓励企业开发丰富多样、节能环保和能够激发新需求的消费品,促进消费增长。

5实施扩消费惠民生战略。围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大力拓展养老、家政、物业等社区化便民消费和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享受型”升级转变。积极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家具、家电、家纺、家饰消费。加快发展二手车交易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促进主辅分离、租赁等服务业规范发展,拉动生产性服务消费增长。

6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应急调控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商品储备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化储备模式。逐步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肉类等重要食品的质量监控体系、安全追溯体系,保障食品消费安全。加快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倡导诚信兴商,净化市场经营环境。建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机制,强化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构建使消费者“安心、放心、舒心”的和谐消费环境。

7推进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立足服务于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以现代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业街区为重点,以社区和农村商业网络为基础,推动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逐步形成辐射城乡、方式先进、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商贸物流的造血功能。组合叠加各级各类扶持政策,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扩大农村连锁经营网点覆盖面,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以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建设,增强农村连锁网点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建设20家以上高质量的直营连锁店,并示范带动全市联锁建设和改造。

8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实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程。以支持冷链、仓储、交易厅棚、加工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改善经营环境,扩大辐射能力;引导各地从区位交通条件、农产品资源结构特点出发,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农产品销地和产地批发市场,不断完善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鼓励其做大做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推动县、乡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场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方便居民生活;争取到“十四五”末,规范改造5-10个基础条件差、设施陈旧的农贸市场和交易市场。着力推进“农超对接”。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及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直接对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产销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推行农产品品牌化和包装化,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加各种质量认证,培育自有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到“十四五”末,全市实施“农超对接”的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30%以上,从而形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9提升城市商贸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大众餐饮业。以健全标准体系和规范经营秩序为重点,鼓励推进“早餐示范工程”,支持经济型连锁中餐企业发展,建设固定门店式早餐、快餐网点,强化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不断提高餐饮行业现代化和组织化水平。在“十四五”期间,新增1家“早餐示范工程”、2家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居民社区、商业街区、办公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的大众化餐饮网络。健全家政服务体系。支持家政服务平台和网络中心建设,强化供需信息对接、企业资质认定和服务质量监督,促进家政服务资源整合,引导家政企业连锁化、规范化发展,扩展服务内容,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争取“十四五”期间建成1家“家政服务中心”,培育2家家政服务企业,年均培训50名以上家政服务人员。改造提升城市商业中心。围绕落实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立足城市总体发展要求,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加强商业特色街区和夜市街区建设,提高商业聚集度。争取到“十四五”末,培育1-2个集购物、餐饮、商务休闲寓一体的商业特色街区,将其打造成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弘扬商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建设1-2条夜市街区,满足消费者的夜间消费,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快速、规范发展。

10加强市场主体品牌培育。保护和促进商贸流通领域老字号创新发展,鼓励挖掘、保护、改造民间特色传统工艺,提升特色产业,增强老字号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老字号的示范引导,有效带动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和商贸服务水平的提升。“十四五”期间,新增2-3家滁州市级、安徽省级老字号企业。

11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现代化建设。依托我市省级示范物流园—明光广大现代物流园进行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和完善现代物流集散、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宁洛高速、徐明高速公路出口物流产业园、明光铁路物流园、明光港口物流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向智慧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高物流运作方式的智能化,强化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仓库等的推广应用,形成互联互通、城乡分工协作、区域特色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推进商贸物流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节约化,提升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1-2个物流园区。

12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降耗。开展绿色流通、低碳消费促进工程。持续在商贸流通领域开展节能行动,在大型超市、商场等场所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推行节能标签制度,引导和扩大节能产品消费,引导居民绿色消费和行业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消耗管理。促进实施商贸流通领域节能和能耗标准,在洗浴、洗染、洗车、美容美发等耗水量大的行业,广泛推行节水、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推动住宿餐饮业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巩固塑料袋限用工作成果,抑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动节能减排。推进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家电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加快多层次、专业化废旧商品流通市场和平台建设,逐步形成社区回收站点、区域性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十四五”期间,建设1个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个分拣中心,发展20个以上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并推动骨干企业利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行规范和整合。

2.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外贸新发展格局

13促进外贸发展。重新修订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扶持政策,重点鼓励扶持我市外贸出口增长、出口品牌建设、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及基地建设、国际市场拓展、出口目标考核工作,进一步调动各级、各企业发展外贸事业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技改新建项目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出口担保贷款等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支持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为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尽可能多的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15培育外贸主体。积极帮助一切有意开拓国际市场的各类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抓好外贸队伍建设。对获权企业开展孵化,在信贷、退税、资金扶持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全力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

16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认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引导出口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商品的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引导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提高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

17营造最优环境。建立商务、经信、经开区、税务、金融等部门参与的外贸联席会议制度,市分管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帮助外贸企业解决难题。积极协调沟通滁州海关,简化通关手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为我市跨境贸易提供便利和优惠。

18维护产业安全。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积极引导、组织进出口企业参加应对贸易摩擦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贸易救济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贸易救济职能,完善反倾销应诉联络员制度和贸易壁垒收集网络,切实提高进出口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国际外贸形势,加强产业预警,积极帮助涉案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积极探索维护产业安全新途径。

(19)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在海关的有效监督管理之下,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解决外贸企业的进口原料采购时间和提高企业资金效率。

3.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

(20)强化产业招商。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及特色,精心包装一批利用外资项目,努力扩大水性涂料、凹土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利用外资规模。

(21)突出以商招商。对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加强跟踪服务,营造浓厚的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充分理解和尊重外商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成果,真正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争做到招来一个外商,引来一批资金,开拓一方市场,结交一群朋友,以外引外,以商招商,裂变发展,不断扩大我市利用外资规模。

(22)发挥园区载体作用。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提升经开区产业集聚、配套和承载能力。重点依托现有资源优势、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招引外资企业落户园区。

(23)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营造透明规范的政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投资便利化。加强服务和政策宣讲,切实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24督促资金到位率。对已设立的外资企业,加强督促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尽快投产。对于资金到位不多或迟迟不到的外资企业,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促使其资金尽早到位,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4.稳步发展电子商务

25推进“互联网+流通”建设。结合我市构建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重点推进水性涂料、凹凸棒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等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开展网上交易、建设网上交易平台的予以政策支持,推动实体交易与网上交易共同发展。

26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明光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重点包括形象展示区、商务洽谈区、培训室、会议室、摄影室、企业电子商务托管中心、服务中心、便民药房等公用设施,打造电子商务服务商圈,为明光网商提供培育、发展平台,促进当地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

(27)谋划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滁州市开展营商“双对标”活动、打造“亭满意”服务品牌为契机,经过3-5年的建设,基本形成适应我市跨境贸易发展的电商模式,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明光跨境品牌,布局服务功能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发展规划 十四五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