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滨州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今年以来,滨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据《山东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市政府要求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经过市直相关部门会签的基础上,编制了《滨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推动落实了一系列改革,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成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集中统一管理,成立了滨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先后出台了《滨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导航实施细则(试行)》《滨州市专利奖励办法》《滨州市知识产权资金管理细则》《滨州市品牌培育市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设立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金预算达1000万元以上,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造积极性。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高,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十二五”末的2.82件增加到2020年的7.17件;截至2020年底,全市专利拥有量、商标有效注册量、版权登记量分别达1.8万件、4.2万件、1046件;累计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2件、中国驰名商标24件、地理标志产品3件。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与优势企业17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3家,通过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达59家。中国(滨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滨州分中心、中国(沾化)地理标志示范基地等一批知识产权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学院-滨州知识产权学院被纳入省招生计划。知识产权运用效能明显增强。5年来,全市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217笔,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4.6亿元;累计获得省以上专利奖8项;完成省市专利导航项目24项;重点培育市级核心专利群6项。“沾化冬枣”地理标志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全国共入选典型案例40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滨州市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型”城市建设高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大”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知识产权对激励创新、铸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滨州市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诸多短板: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供给不充分,人员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不高,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偏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有待提高,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科学编制好“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对全面提升滨州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10月上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遵照国家、省文件、市委、市府要求,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牵头的《规划》起草小组,明确了小组人员组成和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在查询了相关资料后,又按照工作程序,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编制《规划》。11月底,《规划》起草小组成员认真研究上级文件精神、调研省内外同等情况城市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分别提出各自负责部分的框架思路。《规划》起草小组对规划整体框架进行讨论确定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化,联合第三方机构形成了《规划》初稿。11月30日,征求各县区相关部门等方面意见,又征求了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处室的意见。12月2日根据县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初稿进一步调整完善,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17日,综合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形成《规划》会签稿, 12月18日,对《规划》会签稿组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规划》会签稿。12月20日,送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仲裁办、中级人民法院、农业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局、科技局、金融管理局、银保监局、商务局、海关、司法局、文化旅游局和教育局16部门进行会签。其中市财政局、文化旅游局提出了修改意见。市市场监管局采纳了上述两个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规划》会签稿。《规划》主体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3个部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六问八策”、践行“七富七强”,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标杆、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高质量创新发展新引擎,为建设“双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坚持质量优先。二是坚持市场导向。三是坚持协同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合作。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二是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三是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达到新高度。四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提出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的配套措施,修订《滨州市专利奖励办法》《滨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导航实施细则》。建立知识产权非诉化解纠纷政策体系,完善执法协作机制,提高执法效率,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信用制度建设。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提高侵权判定专业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强化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争取中国(滨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鼓励申报“中国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和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工程。3、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出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与科技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版权创新发展、商标品牌建设工程,规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行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4、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出加强市、县(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 鼓励各类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实施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支持县(市、区)实体性知识产权转移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扶持,探索开展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工作。5、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提出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和企业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支持服务机构拓展知识产权服务范围,鼓励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托管服务。落实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诚信机制,引导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加强自律自治,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监管。6、拓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提出引导企业运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关政策,助力滨州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加强企业海外专利、商标布局工作的指导,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提升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建设。鼓励有关行业组建知识产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7、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建设,提出开展知识产权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人员培训,发挥滨州知识产权学院人才培养职能,加大知识产权人员培训力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监测评估三个方面建立保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