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定远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定远县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保证各项体育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发挥体育事业在推动定远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部署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省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根据国家、省、市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和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定远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现实基础
(一)定远县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成就
定远县体育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富民强县、文明和谐”总战略和加快建设文化大县、体育强县的要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努力构建惠及全民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1、体育创强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定远县创建安徽省体育强县的步伐不断加快,出台了《定远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县政府被评为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工作先进单位,县教体局获2017-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定远县池河镇舞龙队荣获“安徽省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一等奖、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线上展演三等奖,我县多人获省、市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荣誉称号。
2、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群众体育活动,连续举办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县级联赛,组织开展“6.10”、“8.8”全民健身日等主题健身活动,承办中塞篮球对抗赛、全国羽毛球大区赛,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承办、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思路,积极指导各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县老体协每年举办老年人竞技麻将、太极拳剑、健步走等比赛,各协会及俱乐部组织赛事能力及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县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348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全县196个行政村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每年为800余名群众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开具“运动处方”,实现对健身群众身体健康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干预,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伤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三五”期间,定远县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县级“五个一”,有11个乡镇建成“三个一”,达标率达到50%。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日益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1平方米。体育设施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
3、竞技体育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在全面发展竞技体育方面,坚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向省、市输送运动员多人,2018年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女足代表滁州市参赛,获得第七名。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定远县承接“市队县办”项目2个:青少年足球(男子丙组)、青少年排球(男子乙组)。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足球(丙组)锦标赛第二名,展现了定远县竞技体育的良好形象。
4、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出台《定远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定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定远“球类产业园”获批“安徽省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定远县曲阳体育生态公园、池河金湾体育生态公园获批“省级体育生态公园”;“十三五”期间定远县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超过1.5亿元,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5、体育文化初现魅力 。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我县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深入挖掘,能仁乡的凉亭锣鼓、二龙戏珠入围《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定远县“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城镇常住人口不断扩大,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人民群众的公共体育需求与政府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1、群众体育方面。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公共场地体育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群体体育活动的数量较多但质量有待提升,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现有体育场馆经营活力不足和公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长期共存。
2、竞技体育方面,传统优势项目的地位不明显,项目发展不均衡。定远县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套路、拳击、散打等,由于其他城市竞技体育发展较快,这些项目的优势地位已经被削弱。而排球、足球、田径、冰雪等项目,成为制约我县竞技体育水平整体提升的短板。竞技体育的经费投入不充裕,高水平的教练员比较缺乏,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整体不高。
3、体育产业方面。体育产业产值不高,且经济占比较低,产业不成系统,社会资本投入产业积极性不高,体育产业的利好政策未充分落实到位,体育消费理念和体育消费市场还未得到完善,体育产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
4、体育文化方面。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体育文化的阵地建设仍然不足,运动项目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与保护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不足。
(三)定远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体育强国建设明确新定位,形成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有助于激发体育事业发展活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体育事业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省、市体育“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高质量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明确体育工作目标任务和发展途径,将促使定远县体育发展处于可以有大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催生体育产业新动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定远县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新产业、新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政策支持,以创新引领全民健身、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体育发展的新模式,体育开启了新一轮发展黄金期。“互联网+”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8K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场景应用,是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利用我县拥有的产业优势,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推动体育的快速崛起,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与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构建大健康的体育产业新生态,智慧体育将成为体育发展的新动能。
3、以承办省十五运赛事为新契机,搭建体育发展新平台。2020年承办省运会部分项目比赛,可促进全县青少年体育训练、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选拔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推动我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并带动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加快建设体育强县步伐。另一方面,省运会效应还体现在以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为基础,带动体育培训、体育竞赛两大核心板块,再辐射到体育旅游、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周边板块,为“城市体育综合产业链”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定远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县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举县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求为根本目的,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加快体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发展目标
1、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构建体制机制更灵活、要素支撑更强大、资源分布更均衡、健身设施更便捷、赛事活动更丰富、体育组织更健全、健身指导更科学、群众参与更广泛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坚持线上线下结合、传统新兴并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完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人民健身意识和身体素养进一步提升,群众体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4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创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服务模式,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提高素质和技能、提升服务意识。
2、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争取足球、排球、武术、跆拳道等项目保持优势和竞争力,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取得好成绩;加强县业余体校建设,县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提档升级,县级训练点达到5个以上,市级以上体传校达到10个以上;县业余体校在训人数达到100名以上,县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点、体传校在训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在省专业运动队、省体育运动职业学校等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定远籍运动员人数达到10名以上。
3、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突出青少年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县中的战略地位,以体教融合发展为核心目标,强化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政策保障,提升县体校和各运动项目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管理水平,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推动社会体育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多措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少年体教融合发展模式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4、提升体育产业新高度。到2025年,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型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9亿元以上,积极培育和创建国家、省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5、营造体育文化新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更加彰显。加快体育文化阵地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积极成立定远县体育文化协会,深入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开展青少年运动员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体育文化交流。
6、全面深化依法治体。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体育行政执法,提升体育市场的监管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各项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营造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
三、定远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科学统筹健身资源,提高群众体育发展质量
1、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制定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严格落实城市居住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健身适当的健身活动场所。合理做好城乡空间二次利用、复合利用。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监管,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做好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设施建设及运营。
2、健全健身组织网络。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加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增强体育社会组织粘性和活力。鼓励发展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加强备案管理,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活动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扶持引导政策和等级评估机制,加大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从事义务健身辅导,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网络。
3、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办好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等各类运动会,丰富基层赛事活动内容,大力开展社区运动会,逐步拓展省市县三级联赛比赛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开展《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标检测和体质测试活动。继续拓展和深化“一县一品”的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创编、推广全民健身新优项目,大力推广男女老少皆宜的柔力球等运动。广泛开展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推广普及广播体操等工间操。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4、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建立定远县科学健身“两库(科学健身专家库和科学健身资源库)、一机制(科学健身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推广科学健身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整合相关资源,探索建立乡镇级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组织乡镇医务工作者、乡镇文体站工作人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全县的晨晚练点为阵地,在社区开展日常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构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依托智慧体育平台,建设服务全县的科学健身服务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各类人群的健身方案及运动处方,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
(二)紧抓传统优势项目,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具有定远特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格局,完善“初、中、高训练一条龙”和“科、教、训一体化”的训练管理体制,项目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训练备战体系更加完善,发展更具活力,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1、加强训练条件保障建设,夯实竞技训练基础。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利用现有和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资源,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的各项功能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竞技训练场馆不足的短板,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条件保障。
2、调整优化竞技项目布局,保证持续发展动力。调整、优化定远县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继续保持在进一步抓好我县足球、男排等优势项目的竞争力,加大对手球、跆拳道、轮滑等项目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全县竞技体育项目设置和布局,做到“全县一盘棋”。大力支持足球项目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足球发展模式,以青少年足球为基础,加强足球传统学校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创办1-2项全县各年龄段参与的品牌足球赛事,承办有影响的足球赛事。
3、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加强运动文化教育,多途径、全方位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管理,严格执行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制度,切实保障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加强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运动员评价制度,把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与运动员评优和教练员、文化课教师的绩效评价、晋职晋升等挂钩。进一步加强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推动体校与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体校办学质量。
4、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科学水平与效益。提高现代科学训练模式与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加强科技创新与医疗保障,不断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建设完善“科、训、医、教”一体化的训练基地模式,新建1个高水平训练基地,建立和完善科研服务团队管理制度,提升运动队保障水平。
5、加快实施竞技体育人才工程,做好重要赛事备战。制定高精尖竞技人才引进政策,形成高效运转机制,完善奖励与考核机制,形成引领示范效应。继续探索与外地开展竞技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结合双方优势资源在人才引进、联合组队、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交流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参赛工作,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争取新增1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到2025年,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数量达到300人,每年输送10-20名优秀后备人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建立社会力量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激励基层向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完善竞技队伍保障体系,拓宽组织安置、推优上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
6、培育高水平竞技品牌赛事,打造县级体育竞赛体系。探索、培育高水平竞技赛事。探索竞技体育与社会力量(俱乐部、协会、企业)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关注度高、市场化程度高的自行车、马拉松、手球、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与竞赛。吸引优秀企业参与重点优势项目建设,依据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合作机制。
(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建设体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扶持、培育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积极培育全国知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品牌。
2、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各类体育组织、协会的合作,积极引进和申办高等级重大体育赛事。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倡导举办各类运动项目的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赛事,全面构建业余联赛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展竞赛表演业,实现办事主体多元化、运营资本化。
3、开发健身休闲服务产业。推动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汽车自驾营地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健身服务精品工程,打造优秀健身休闲俱乐部、场所和品牌活动。结合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体育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积极打造“智能健身器材+运动健康服务”、“体育器材制造+场馆数字管理”等定制化应用场景的“产品+服务”模式,实施“体育+”工程,重点推进体教融合、体医养融合和体旅融合。
4、实施健身消费促进计划。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健身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群众健身服务。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为体育消费提供服务。引导保险公司开放场地责任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保险产品。
5、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体育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提升体育产业统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细化监管举措,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
6、推动体育彩票健康发展。狠抓风险防控,深化责任彩票建设,推动结构性增长,实现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强力推动责任彩票在体育彩票业务全流程的贯穿融入,打造良好行业生态,持续塑造责任为先、公益公信为核心的品牌形象,积极传播体彩正向价值观。拓展优化销售渠道,实现客户体验显著提升及客群结构改善,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管理和宣传,助力体育发展。
(四)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体育文化发展
1、加强阵地建设,传承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展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加强体育宣传,充分运用新媒体优势展现定远体育风采,扩大定远体育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坚定体育自信,弘扬体育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和定远体育精神,将体育文化融入定远文化,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升2022年省运会的体育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体育多功能的社会价值,注重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讲好体育故事,推动文化建设。挖掘体育运动项目特色、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项目文化故事。以各类赛事为载体,融合省运会主题,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培育具有优秀品德和良好运动成绩的体育明星,组织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4、丰富体育产品,构建合作新局面。实施以2022年省运会为主题的体育文化创作工程,结合省运会项目创作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开展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交流,营造“全民健身,共享省运”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青少年体育筑基强体行动,提高体制健康水平
1、全面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体育课不被挤占,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指导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优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项目结构,促进学校体育活动质量提升,努力实现“把运动队办到学校,让优秀运动员从校园走出”的体教融合目标。推动运动项目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普及。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冬夏令营活动实施体育项目技能培训,提高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水平。
3、丰富青少年竞赛供给。坚持滁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定远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为重点,完善全县体育联赛竞赛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比赛,推动各级赛事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比赛,盘活青少年体育赛事资源,打造青少年身边的赛事。
4、深化体教改革。强化体校培育后备人才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推进教育教学和训练质量评价双考核,促进体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加强运动员的入学、升学、转学和学籍的管理工作。
(六)强化依法行政,推进体育法治建设工作
1、完善体育规章制度,强化体育发展法律支持。积极落实涉及体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完善体育事业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检查,为定远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完善购买服务内容、标准、方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2、规范体育行政执法,提升体育市场监管水平。推进体育领域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快体育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体育市场执法监管力度。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尊法、学法、懂法、守法良好氛围。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体育法制宣传教育,利用会议、杂志和网络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教练员、运动员等举行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会议,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为实现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而奋斗
(一)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定远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建立政府部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支持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制定政策,强化组织实施,落实保障措施,对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程和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全面深化改革
根据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研判,更新体育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发展,激发活力,加快速度,提高质量。
(三)完善投入机制
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配套建设资金。加强财政对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与实施的资金保障,加大对体育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
(四)严格项目管理
建立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共同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加强对项目全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及时更新、按时完工。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积极推进将体育执法纳入文化或市场监管等综合执法范畴工作进程。细化监管举措,不断完善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法律法规,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建成后及时组织验收。
(五)强化评估监督
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出台针对性政策,调整规划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方结合的规划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的社会监督,定期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状况,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