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吉林省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2年吉林省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关于扩种大豆等油料作物工作部署,加速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全省春耕生产技术指导,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去冬今春全省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2022年吉林省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请结合实际参照落实。
附件:2022年吉林省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2年3月10日
2022年吉林省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春回大地,春分将至,新冠疫情有所抬头,春耕生产即将进入关键时期。从农情调度情况看,受生产资料涨价影响,我省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入户率略低于常年。另据省气象台预测,全省春季气温略高,冷暖波动较大;降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以上因素将对今年的春耕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备春耕生产宣传,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督促农民尽早确定种植意向,做好春耕物资准备,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全省粮食绿色增产、农民增收增效。现结合我省目前农技推广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应对不良气候侵袭
根据吉林省气象局预测,预计今年春季(3-5月)全省总的气候趋势是:气温略高,冷暖波动较大;降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期间全省平均气温为7~8℃,比常年略高,比去年略低,气温起伏变化明显,有阶段性低温时段。预计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0~100毫米,比常年略少,与去年接近。3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15毫米,比常年略少。4-5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0~85毫米,比常年略少,中西部将有明显少雨时段,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
针对春季气象条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提早开展备耕生产工作。今年春季回暖早,建议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提早开展大田整地和秸秆无害化处理等备耕生产工作。二是要做好防御春旱准备。预计4-5月中西部将出现明显少雨时段,加之春季回暖快、大风天气等因素可能造成土壤迅速失墒,中西部地区发生阶段性春旱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坐水种等防春旱措施。
二、加强宣传培训,积极开展春耕农技指导服务
统筹协调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的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室内与田间结合、综合与单项结合、科研与推广结合等多种形式,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为农民提供指导服务,科学引导农户确定种植意向。在玉米、水稻主产区要稳定种植面积,西部和东部山区做好杂粮、特色经济作物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扩大优质大豆、花生种植面积。组织本地农技推广人员,参照省农业农村厅编写的《吉林省202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和吉农技总站字〔2022〕8号“关于发布2022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及保产增效技术的通知”,指导农民选择适于本地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专家大课堂、农技直通车等农技服务;录制新技术、新模式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课件在电视栏目中按时播出;建立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微信群,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和技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12316/12582服务平台实施远程技术指导,解答农民春耕生产技术难题;印发宣传、技术资料,统一发送到村、到户。
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大豆、花生提产能农技行动”
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大豆油料扩种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农发〔2022〕2号)要求,结合我省“大豆、杂粮杂豆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积极开展“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产能农技行动”。聚焦大豆、花生两大作物,联动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协同栽培、种子、肥水、植保四个专业,联合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多部门力量,着力开展生产指导、技术培训、模式集成、技术攻关、政策宣贯等五项工作,为确保“十四五”大豆油料生产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显著提升大豆油料产能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消除除草剂影响的前提下,确定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扩种目标,重点开展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保水剂、大豆(花生)玉米间作(轮作)等技术,稳步提升大豆、花生油料作物产能。
四、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次拿全苗
在选择品种上,建议参照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吉林省202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精选良种。严格做好播前准备工作,杜绝白籽下地。
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适时清理播种带秸秆,提高地温。常规春整地要以保住土壤墒情为原则,待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旋耕灭茬,结合底肥深施起垄镇压,以利蓄水保墒, 待到地温回升适时播种。低洼易涝地块若出现农田积水,应排水散墒后整地。中、西部易旱区,要因地制宜,科学灌溉,提高抗旱能力。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区,可采用局部深耕的方法,集中施肥、蓄水保墒,达到抗旱保苗、根系深扎、防风抗倒的效果。注意防范因“桃花水”造成的春涝。
凡是墒情适宜,地温稳定通过10℃达到播种条件的地区,一定要适时早播、抢播,把作物种在最佳播种期内。中、西部干旱地区,可采用适时抢墒和坐水填墒等播种技术,也可使用“抗旱保水剂”与底肥混拌下地,抵御阶段性干旱。依据品种特性、栽培模式、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密植,一般玉米保苗株数5.5~6.5万株/公顷,大豆保苗株数为20~25万株/公顷。
五、减量控肥,增加施用有机肥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节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实现养分平衡供应。结合整地,增加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玉米田要分底肥、种肥、追肥,分层、分次施用,不提倡“一炮轰”。大豆田提倡一次性深施底肥,做到种、肥隔离。
六、适时育苗,科学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育苗建议通过早扣棚以有效提高地温,适时做好水稻选种、消毒、催芽等播前准备工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5℃时及时播种。根据培育壮秧要求,严格控制播种量。钵盘育苗每孔最佳播种量3~4粒。平盘育苗,每盘不能超过12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50克。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通风炼苗,合理控制温、湿度,同时配合药剂防治措施,预防病虫草害的发生。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
七、科学防除杂草,安全精准用药
旱田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低风险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土壤墒情比较好的地块,可进行苗前土壤封闭除草,要严格按照农药标准剂量使用,同时要特别注意冷凉地、低洼地的用药量。中西部易旱区,提倡苗后茎叶除草,要严格注意用药时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或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量。
八、加强监测预警,综合防控病虫害
预计2022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为8700万亩次左右。其中,玉米螟在东部地区局部有偏重发生可能,地下害虫在中部地区局部可能偏重发生,稻瘟病在中东部局部可能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在中西部局部有偏重发生可能,农田鼠害在山区、半山区及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草地贪夜蛾迁入为害风险较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