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神经病学刘春风

博士生导师—神经病学刘春风

姓名:
刘春风
最高学历:
博士
性别:
科室:
神经内科
教学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科主任
卫生职务:
主任医师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
周二上午高级门诊;周三上午帕金森病
擅长疾病

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睡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脑血管病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姑苏卫生领军人才和苏州市“十二五”科教兴卫工程“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副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多年来一直从事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和睡眠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外神经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107篇(1区2篇,2区21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9项;同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研究成果获10多项国防科工委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术任职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主委,中国卒中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委;。
2.《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副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科研情况

科技获奖:
1,2010国防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LPS和电离辐射对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变化特征研究.
2,2007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3,2005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帕金森病患者99mTC-TRODAT-SPECT多巴胺转运体显像临床研究。
4,2004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5,2000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经颅多普勒和同位素CT在放射性脑损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6,1999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中药制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7,1998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研究。
8,1997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脑血管疾病脑血流量改变SPECT 研究。
9,1996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经颅多普勒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0,2008年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研究。

荣誉称号:
1,2009年获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优胜奖
2,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4,2003年获江苏省“333”二期工程第二批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5,1998年获核工业部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1998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7,1994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8,1994年获第三届“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在国内外神经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107篇(1区2篇,2区21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9项;同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研究成果获10多项国防科工委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临床诊疗成果

  在苏州市首次开设了独立的帕金森专科门诊和睡眠专科门诊,多次成功地诊治疑难危重病症。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科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手段,尤其对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睡眠障碍、老年性痴呆、肌张力障碍等疾病有深入的研究。
帕金森病是严重困扰人们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目前病因未明,也无有效根治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该病的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尤其对于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苏州地区来说,帕金森病患者数目与日俱增,临床表现各异。因此,我们在苏州市首次开设了独立的帕金森专科门诊,对本地区帕金森病患者登记研究,观察其临床特征、药物使用情况、对药物的反应性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金森病患者至少是本地区金森病患者治疗进行规范指导,优化治疗方案,提出治疗指南,筛选抗帕金森病的有效中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从整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2008年5月我们还开展了苏州市第一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望在苏州市内进一步推广应用。
为了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防治能力,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定期举办了帕金森病患者病友会,让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能够有机会免费参加系统的帕金森病知识讲座,了解自身的病情发展,给这些患者带去自信和希望。此外,我们还在苏州首次建立了睡眠专科门诊,成立睡眠中心。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对常见的也是市民们感兴趣的睡眠疾病进行全面生动的介绍,让大家重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和治疗的必要性,减少对失眠及镇静催眠药物的担心,增加对不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发作性睡病等疾病的了解,并告诉大家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疾病,而有效的预防和成功的预防,胜过任何卒中的治疗,预防是避免卒中性死亡和残障的最有效的方法。2004年起我们就开展了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研究,试图建立覆盖全市的脑血管病规范化二级预防门诊和健康教育网络,从整体上提高我市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水平,从而降低我市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减轻脑血管病带来的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自开展神经介入技术以来,我们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血管内治疗上积极探索,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动、静脉溶栓,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同时我院建立了规范的脑血管病诊疗路径,建设完善了卒中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使堵塞血管再通,但受治疗时间窗的限制,一般要求在发病6小时以内实施。本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的原则,我们为患者架起了生命的绿色通道,卒中患者可经过急诊处理程序与速度无障碍抢救病人的绿色通道进入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为脑血管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们还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在苏州市开展从医院到社区的广泛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宣教工作,推广血管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对二级医院加强指导培训,整体上提高了苏州市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水平。目前我市二、三级医院均建立了神经内科,有专门医生从事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并有多家医院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

学术论文&在研项目

在国内外神经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107篇(1区2篇,2区21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9项;同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研究成果获10多项国防科工委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标签: 神经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