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琵琶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富顺县琵琶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是琵琶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全面乡村振兴,接续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高水平进步的关键阶段。科学制定“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厘清今后几年镇域发展思路、工作原则、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全县“两县两区一城”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绿色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地,倾力打造现代农旅融合特色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城市生态“后花园”,建设生态宜居农旅融合新琵琶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一、稳中求进夯基础,推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十三五”期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亿元,2020年达到12.7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43%;财政总收入完成2020.95万元,税收收入1539.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3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5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44.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5.6%。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挥琵琶“归雁经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作用,抓好种粮、生猪、蔬菜3大传统农业产业布局,推进近郊型休闲农业建设,创立远达农业、泰丰农业科技公司,打造了泸富路沿线“水稻+再生稻”和“高粱+再生高粱”高标准示范片。依托青山岭优质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民宿,金竹花田农业生态园发展势头良好,聚焦“节庆效应”,成功举办金竹花田旅游节、青山岭文化旅游活动,带动解决附近村民就业,促农增收达100万元。大力扶持巨鑫油茶、联华科技、通威水产等省市县龙头企业,以家庭农场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水果蔬菜种植、食用菌培植、畜禽水产养殖初具规模、收益良好,成功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2家、市级8家、县级15家。
3.基础设施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通过争取项目、回引资金、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方法,琵琶镇以交通、水利、国土建设为主,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村组硬化公路已达358公里,村通水泥路已全面履盖。耗资2800万元,全长3.17公里的绕场镇公路在2020年底建成通车,成功解决了杜快场、琵琶场多年来的交通拥堵问题。硬化囤水田坎上万米,整治山平塘110余口。顺利推进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琵琶水厂回购工作、农村厕所革命和公厕“旱改水”升级改造工程,新建理策、艾家、青峰、社区文化广场,城乡一体化供水稳步推进,安装自来水6796户,敬老院维修改造、低电压改造等一批项目顺利完成。
4.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围绕“一超六有”脱贫标准,规划实施精准扶贫任务书、路线图,持续挂图作战,用活“五个一”帮扶力量,创新“大老板帮村、中老板帮组、小老板帮户”社会扶贫方式。实行易地搬迁14户,D级危房改造278户,政策兜底606户,新建扶贫车间2个。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走访大排查,高质量完成国家普查工作,全镇757户2449人高标准脱贫,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5.生态质量明显改善。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目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新建垃圾收集点201个;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遏制秸杆焚烧,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江两河”绿化工程;拆违、除杂、治乱成效显著,全域推进路净、街美、村整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46%,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乡村场镇风貌焕然一新。土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金竹村、石贡村获评省级文明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3个、市级3个,省级卫生村5个。
6.民生事业全面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创新建立《防疫摸排户档》,对全镇1.3万余户进行地毯式摸排,实行镇村组“三级监测”体系和“22+5+N”联防联控机制,Ⅰ级响应期间,关停茶坊茶馆137家,取消农村群宴5882桌,辖区内无疫情发生,保障了琵琶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人等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稳定排在全县前列,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明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功能更加健全。
7.社会治理平稳有序。坚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行动,完善“三项机制”,探索“五位一体”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金竹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有力,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格管理农村群宴,成功创建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实战性开展抗洪救灾、森林防火演练15次,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国防建设,加强民兵整组改革,扎实开展征兵工作。
8.深化改革强力推进。改进工作方式,推行矩阵式项目工作法,建立“1+5”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人人盯项目、汇报听项目、考评看项目”的工作格局。建立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有效构建森林资源保护屏障。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和耕地乱占乱建整治,加快农房审批改革进程,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对接“最多跑一次”改革,新建便民服务点5个,石贡、青山、青峰等村获评五星级便民服务室。圆满完成区划调整,2019年原万寿镇洞上村、青山村,安溪镇顺江村整村划转到我镇,全镇幅员面积增加至76.4平方公里,行政村调整为12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67个。
(二)“十四五”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三五”时期,琵琶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目标”,立足“区域位置、归雁经济、特色产业”三大优势,实施“一园两地、五大行动”,紧盯和谐美丽文明新琵琶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实干,基本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保持稳中有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安定,全镇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在机遇和优势上。“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琵琶镇属于近郊型乡镇,倚靠青山岭天然生态屏障,侧临沱江河天然水脉,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了一批批具有桑梓情怀的成功人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成为农业产业支柱,已经初步形成了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雏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川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紧紧围绕市委“再造产业自贡”和县委“两县两区一城”战略谋划,努力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只要我们打好生态牌,走好“归雁经济”这步棋,发挥优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加速实现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琵琶必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2.在挑战和不足上。从外部环境看,2016年以来,我镇在乡镇目标考核位于全县中游水平。从自身情况看,一是发展质量不高。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不强,青山岭环境好生态佳等旅游资源没有有效转换成发展优势,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发展基础滞后。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与民生需要。三是发展承载能力不足。土地和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日趋严峻,水体、土壤污染等问题难以解决。从工作层面看,我们还有一些差距: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传统思维、见子打子的被动工作局面必须扭转。二是工作本领还不全面,群众工作强、经济工作弱,缺乏拼抢意识,工作效率不高。三是行政服务效能还需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离群众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三)“十四五”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努力构建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绿色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地,倾力打造现代农旅融合特色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城市生态“后花园”,建设生态宜居农旅融合新琵琶。
2.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攻坚、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超常跨越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农民为个体的创新发展体系。通过改革攻坚和创新发展思路,紧跟县域发展整体步伐,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激发镇域发展活力。
——坚持镇村一体、协调发展。强化镇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加快美丽新村和宜居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厚植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色。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为目标,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常态长效保护好生态环境。
——坚持项目引领、开放发展。加快政府投资主导向社会投资主导转变、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商招商,以优吸商,以产聚商。以项目落实为目标,靠项目投资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牵引社会事业变化。
——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着眼于“一村一品”特色培育,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益差距均衡化。
(四)“十四五”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1.“十四五”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镇综合实力力争位列全县乡镇前列,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产占比更趋合理,特色农业优势更加突出,文旅、农旅实现高质量融合,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电商物流建设加快,大力扶持培育农村电商,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营销推广,“琵琶优品”线上线下一体销售趋于成熟。
(2)空间布局步入新阶段
现代近郊型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得到极大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农产品加工竞相发展,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绿色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地目标初步达成。城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优化,交通网络基本畅通,沿沱江经济带启动实施,构建沿沱江高质量绿色农业产业带和休闲旅游观光带,泸富路经济带发挥明显成效。
(3)教育医卫开创新局面
奋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动琵九校、杜九校扩建提质及寄宿制工作。建立完善居家、社区、敬老院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敬老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敬老院入住率达100%。加强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加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的防治力度,实现公共卫生全民覆盖,确保人人住得起院,看得起病。
(4)生态文明实现新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拆违、除杂、治乱、保洁取得成效。城乡污水处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高水平全覆盖,美丽生态环境更富有成色。沱江禁渔全面落实,确保禁捕区无生产性捕捞。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方针,确保全镇无森林火灾。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5)民生福祉实现新增强
城乡居民实现更高水平共同富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水平更具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牢固,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2.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琵琶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开放活力、治理能力、医卫水平和文化教育软实力大幅跃升,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成型,现代农业精细高效,商贸等服务业全面提质增效,现代物流、医疗康养等新业态持续涌现,“乡村旅游+”多点景观展现乡村新风貌,青山岭森林公园衍生多态旅游产品趋于成熟。镇村一体繁荣发展,特色产业小镇深度打造。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一批产业新村、宜居新村、文明新村、治理新村梯次建成。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文化风貌充分彰显,教育事业影响力、医卫服务保障力更为优质,镇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各项环境指标全面常态化改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琵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融入县城区“极核”辐射带动成效突出,参与区域中心协同发展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迈入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二、乘势而上新作为,推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一)建设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地
1.加强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发展苗仙湖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琵琶片区,重点打造万亩(再生)高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2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单元)、沿江沿水两千亩蔬菜种植基地、观光采摘两千亩水果种植基地。继续突出特色种养,发挥枇杷、铁皮石斛、油茶等示范带动效应,稳固提升特色农产品效益,巩固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千亩油茶拓种区、百亩枇杷示范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扶持培育农村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农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企业+家庭农场+个体户合作模式,拓展园区农产品流通市场空间。
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形式的承包地入股,探索集体产权股份制,发展多元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快构建“琵琶优品”农产品品牌体系,坚持“一村一品”,打造甜橙、枇杷、粉条、蘑菇、黄金蜜柚、火龙果、大鲵、生态鸡、精养鱼等特色农产品。持续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计划,吸引优秀青年和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琵琶农产品品牌营销管理机构,以农产品协会形式开展品牌营销管理工作,研究琵琶农产品绿色标准,整合各类农产品,建设品牌体系,形成“拳头”打向市场,增强市场接受度、信任度和粘合度。实施家庭农场“珍珠计划”,鼓励创建琵琶优品联盟,建立农产品营销利益共同体,打破“自家产品自家销”局限,整合共享镇内外渠道资源,形成全镇农产品统购统销分成机制,构建“以销促产、以产保销”的良性互动格局。做大做强巨鑫油茶、四川联华科技、通威水产园、浩南农业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立体循环农业,推动农产品绿色无害化生产。
4.加快农技创新推广。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以“一村一品”为目标,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并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现有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各类信息等资源,多形式、多途径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5.做实农产品深加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石贡、富安等地争取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品牌知名度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食品制造企业入驻琵琶农产品加工行业,建设1个大型食品加工基地以及1个冷链冻库基地。结合互联网进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及追溯系统服务平台,创新销售运输模式,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供-销一体化进展。
(二)建设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1.建设森林小镇。以建设集城镇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坚实的支撑保障体系于一体的四川省森林小镇为目标,力促年接待游客达到5万人次。一是完善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和完善道路、电信等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提高森林覆盖率及风景资源品级,全面落实林相改造、植被抚育与保育,及水土涵养、绿化造景等项目。二是重点建设旅游综合集散中心、青山村、洞上村、艾家村、青峰村、顺江村等森林景区景点建设,深度策划面向生态观光、生态休闲、背包客及城市居民的节假日休闲旅游产品,至2025年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经营管理机制较为完备顺畅。三是大力普及森林文化,将森林自然教育纳入辖区中小学教育,打造省级森林自然教育活动基地及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提高我镇森林生态文化的知名度。四是依托森林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油茶、铁皮石斛、野山菌以及其他种养殖产业,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生态种养、加工和生态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
2.建设青山岭公园。加快青山岭文旅规划和保护性开发,将独特生态资源化为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现代民宿、亲子体验、特色康养等旅游项目,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青山岭旅游经济。一是要围绕“生态体验”突出民俗、文化特色,建设青山岭民俗基地项目、四季花开项目、油茶和铁皮石斛特色健康文旅项目等一批彰显青山岭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二是要结合距“十四五”期间竣工的内江-南溪高速机遇,做好青山岭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根据景区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完善好水、电、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三是要不断扩大对外宣传,紧紧抓住旅游节假日时机,办好青山岭十里茶花民俗文化活动等系列旅游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市县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争取更多的媒体宣传关注,吸引更多潜在消费人群到青山岭旅游。四是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分片区打造开发青山岭旅游产品,按照《四川省青山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开发森林康养、避暑度假、乡村旅游、山地休闲、户外拓展、参与体验等旅游产品,至2025年完成前期基础建设,实现生态旅游营销。
3.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区。加强农旅互动,以生态观光农业为核心,提高现有农业合作社的规模,尽最大能力地辐射周边,分片区打造构建起以农业产业促进农村休闲,集生产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郊型农旅体系。一是规划建设泸富路沿线旅游带,做强泸富路沿线稻粱产业带,串联起石贡—土地片区的千亩枇杷示范园、桑蚕养殖基地,青峰—艾家片区的沱江蔬菜产业带、社区水码头、老街古镇,青山—顺江片区的万亩油茶脱种区、中草药建设示范基地等三个区域的农旅结合产业,形成不同特色的农旅经济发展格局。二是重点打造积极推进金竹村体育赛事主体公园、土地村桑梓文化休闲体验中心、青山岭AAAA级旅游景区、沱江沿岸体验观光采摘基地、泸富路沿线旅游带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三点一线”文旅、农旅发展格局。
4.打造特色文旅IP。特色小镇的IP代表着个性和稀缺性,是特色小镇独特属性的标签。围绕“文旅小镇”这一核心内涵,依托四个“IP”,初步打造琵琶镇文旅“IP”品牌。一是打造赛事“IP”。举办自行车环山赛、青山岭登山大赛、沱江龙舟赛三大运动品牌赛事,衍生文旅赛事品牌。二是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打造体验场景“IP”。将沱江忠魂牺牲在抗日战争柳桂抗战前线的烈士文云九杀敌、青山岭解放初期征粮剿匪等故事场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打造多样化体验场景,设置几个网红体验打卡点,将游览景点、美食餐饮、舞台表演、旅游产品等元素有机融合。三是围绕福人、福地、福文化,打造近郊休闲旅游文化“IP”,推出艺术采风之旅、运动休闲之旅、静修研学之旅、避暑清凉之旅、冬日祈福之旅5条旅游线路,开发普法寺佛教文化、森林小镇、青山岭森林公园、农旅田园综合体等多种业态产品。四是打造特色民宿“IP”,利用好网络自媒体平台,通过小视频、图片、软文等形式持续演绎和展示民宿特色。以青山岭独特的天然优势为支撑,打造具有独特的山水环境而闻名遐迩的民宿IP,开发木墅群、山水人屋等民宿基地;以传承民俗文化习俗,感受独特的生活方式为支撑,打造特色人文民宿IP;以风格迥异的特色房屋为支撑,对民宿进行二次行为艺术创作包装,打造特色房屋民宿IP。
(三)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
1.提升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争S213 东湖至踏水快速通道项目落地。完善交通综合网络、水利渠系管网,落实好安全饮水、天然气、低电压改选、光纤网络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活保障设施建设,促进油茶产业园区、铁皮石斛产业园区等产业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优化产业布局。做好种粮、生猪、蔬菜3大传统农业发展的产业布局。规划泸富路沿线产业带,打造万亩(再生)高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分区建成育苗区、种植区、仓储区,推动农田水利、产业道路、设施栽培、仓储物流建设,确保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规划打造年出栏5万头的生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标准化发展培育生猪养殖场(单元),产生的沼液通过高粱、蔬菜、水果等种植业进行消化,形成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格局。打造沿江绿色蔬菜示范园,规划在沱江沿线建设2000亩沿江沿岸蔬菜种植基地,做好蔬菜规模化种植示范区的建设。
(四)推动教育医卫高质量发展
1.奋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全市“盐都未来工程”、全县“建设四川文化教育强县”各项任务,提升学前教育和小学办学质量。推进琵九校和杜九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扩建,完善提升学校硬件基础,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综合升学率实现新突破。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到100%。
2.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完善我镇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加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管理,基本实现应养尽养。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格局。完善敬老院生产生活必备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筹建智能设备,实现集中信息管理、网上办公、智能预警、远程监控等功能,建立医疗室,落实专门医生,实现医养结合。开办智障专护区,落实专职人员看护,集中对看护人员进行专职培训指导,形成专业化管理模式。招聘心理咨询专业护理人员面向入院老人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敬老院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将敬老院院长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卫生院管理人员大专学历达到100%,护理人员专业初级证书达到2人,中级证书达到1人。
3.加强保障公共卫生健康。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加强医疗卫生队伍人才建设与卫生人才教育培养,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本土医疗卫生人才。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与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与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推进防治结合。加强村级卫生机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慢性病和精神疾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完成各村卫生室提标改造。
(五)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提升人居环境。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置、村庄美化绿化“四大行动”,推动构建“干净、整洁、美丽”农村人居环境。紧盯镇域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重点实施城乡垃圾分类工程,不断建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体系;全域塑造城乡风貌秩序,加强场镇景观风貌设计和管控,深化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陋习,不断厚植“家家爱环境、人人讲卫生”新风尚。
2.筑牢禁捕屏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执法检查,细化巡查网格,建立巡查台账,增加沱江河琵琶段高清摄像头,利用无人机、水上巡逻舟对沱江河进行立体式全覆盖巡查,严厉查处转业渔民的复捕行为。紧盯渔获交易市场,调动群众参与禁渔积极性,杜绝河鱼交易。完善渔民禁捕工作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档。
3.加强森林防火。完善森林防灭火工作行动方案,健全森林防火应急机制,加强专业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严密排查火险隐患,强化野外火源把控,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的巡查。建立“1+4”应急器材仓库,及时维护、补充防火设施设备。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建立信息管理联系体系,实行森林片区包干管理。
4.落实资源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强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资源保护的有机统一。
(六)着力增强民生福祉
1.完善治理体系。一是紧紧围绕镇村社会化治理现代化目标,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快形成符合镇情特点,主体多元、治理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不断完善“三项机制”,建立完善镇、村防控体系,提升网格化治理功能。强化信访法治化建设,扎实推进诉访分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严防“非访”事件发生,继续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等工作。二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理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成立安全生产责任队伍,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加强食品安全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节点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排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夯实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改革,落实社保、低保、五保等惠民政策,做好低保清理,实现社保参保率97%以上,医保参保率95%以上。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稳步加大民生投入,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完善文体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健全巩固覆盖全域、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琵琶文化名片”。
3.做优公共服务。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强化服务职能,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行便民服务清单制、“一窗式”办理、代办制,推进便民“暖服务、近服务、快服务、好服务”,切实做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格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落实特困供养政策,推进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
4.培育乡风文明。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乡风文明先进评议,树立身边典型,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突出引导功能,建设精神文明机制,发挥精神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文明大院、“小手牵大手”基础治理细胞作用,抓好村规民约倡导和执行。实施思想凝聚工程,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
一是积极争创省市重大项目,力争内富南高速公路出口落地琵琶,提升交通路网外联能力,积极争取S213 东湖至踏水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加快完善镇域交通网络。二是做好县级储备的重点项目,积极主动争取县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更多有支撑力、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琵琶镇。着力在县级重点项目上率先突破,加快推进琵琶镇青山岭康养休闲中心项目、琵琶镇沱江沿岸体验观光采摘基地项目、琵琶镇洞上村油茶产业园、青山岭森林公园康养项目、青山岭低航空营地建设项目、青山岭 AAAA 级景区创建项目建设,确保县级重点项目有力落地。三是加强镇级项目储备,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机制,动态调整充实项目库,积极引导市场投资,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储备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主干公路道路扩宽、硬化,全面推动苗仙湖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泸富路沿线特色水果及稻粮种植基地等项目建设,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四、保障措施
(一)做好规划衔接,全面统一协调
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年度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工作组织、协调和监督,积极争取、落实和统筹安排相关项目及资金,为全面有序推进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对宏观政策和发展环境的研判,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市县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全镇各重点和一般专项规划之间、同级区域规划之间的衔接,保证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环境保护、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的协调统一。各相关部门和各村(社区)要把“十四五”规划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全局观念、系统观念,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发挥人大、群众的监督指导作用,扩大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二)推进项目建设,聚焦重点抓手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项目包装、储备和推进,对“十四五”期内实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加强科学论证,加快前期工作,多方筹措资金,抓紧开工建设。以项目为支撑,全方位推进“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该、各司其职、全力推进”的原则,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除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制资金、有特殊用途的救济资金外,各级政府安排的项目资金都纳入资金整治范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统筹发展。
(三)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多层面展示生态宜居农旅融合新琵琶的深厚内涵和蓬勃向上的发展形象,吸引国内外友人、学者、企业家、和媒体探访琵琶、宣传琵琶,提升对外形象和影响力。深入宣传“十四五”发展方向,促使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府意图与政策导向,民之所向,政之所向,开门问策,众“智”成城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形成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的合力,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助推琵琶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强大正能量。

标签: 五年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