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贺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的通知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贺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2〕28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广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2〕41号)要求,切实做好2022年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化学农药使用量,制定了2022年我市水稻、玉米、果树、蔬菜、茶树等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及草地贪夜蛾、农区蝗虫、橘小实蝇防控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细化方案,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到位,奋力科学防病治虫保丰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措施到位

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防控责任、资金、人员、物资、技术等。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有关要求,围绕“县有机构乡有人”的目标,加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确保病虫害监测防控活有人干、事有人管。要依法规范执行信息汇报、发布制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突出主要作物、关键时期、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防控,组织打好关键防治战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面上持续、有效、安全地控制病虫灾害。

二、强化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

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依法组织和保障植保技术干部做好农作物病虫的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出防治对策,做到病虫早发现、早预警,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适时、科学防治。各地在监测防控重大病虫过程中,要注意畅通信息传递,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和防控工作动态,做好纵向横向信息沟通交流,牢牢把握防控主动权,并为基层技术人员下田监测调查、进行指导防控提供保障。

三、完善预案制度,抓好应急防治

各县(区)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贺州市农业生物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贺农发〔2019〕35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当地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及早做好应急贮备、准备和演练工作,密切监测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灾害发生动态。一旦暴发农作物病虫害,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快速有效安全控害。

四、抓好示范培训,推动面上防治工作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整合资源,层层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加快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强化以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的绿色植保集成技术的示范、展示和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手机微信等媒介,结合现场指导培训、农家小课堂、咨询台、开办IPM农民田间学校、张贴宣传挂图、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形式,广泛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带动、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五、强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

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大力支持、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在项目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优先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扩大融合应用规模,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新模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要确保种桑养蚕区、放蜂区的用药安全,不影响桑蚕生产和蜜蜂养殖。

六、强化农药监管,确保防控成效

做好《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开展防治用药市场监管抽查行动,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维护农民利益,确保防治效果。切实抓好农药科学安全使用,防范发生农药生产性中毒事件。


附件:1.2022年贺州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2.2022年贺州市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3.2022年贺州市果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4.2022年贺州市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5.2022年贺州市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

   6.2022年贺州市草地贪夜蛾监控方案

   7.2022年贺州市农区蝗虫防控方案

   8.2022年贺州市橘小实蝇防控方案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2年4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2022年贺州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2022年,我市水稻主要病虫害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其中一类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计发生面积240万亩次;二类病虫害三化螟、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预计发生面积103万亩次;此外,水稻赤枯病、水稻胡麻叶斑病、大螟、稻瘿蚊、稻螨、稻秆潜蝇、稻蝗、根结线虫等病虫在局部稻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达到5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控害,统防增效,绿色安全。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因地制宜采取“抓重点,兼一般”“治小(田)保大(田)”“治上压下”“治前控后”“治虫防病”的策略,主攻一类、二类病虫,兼顾其他病虫,打好关键防治战役。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水稻为基础,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诱控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预防和应急防治。推进绿色防控志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高质高效绿色安全。

三、主要病虫及重点区域

(一)稻飞虱。发生面积约115万亩次,各县(区)普遍发生。

(二)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56万亩次,各县(区)普遍发生。

(三)稻瘟病。发生面积约42万亩次,各县(区)普遍发生。

(四)水稻纹枯病 。发生面积约96万亩次,各县(区)普遍发生。

(五)钻蛀性螟虫。发生面积约38万亩次,其中三化螟3万亩次,二化螟35万亩次。各县(区)普遍发生。

四、防控措施

(一)预防技术

1.选用(抗)耐病品种。以稻瘟病、稻曲病、病毒病等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或避免种植高(易)感病、抗性差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2.农艺措施健身栽培控害。(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桂南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

3.生态调控。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涵养蜘蛛、寄生蜂、瓢虫、黑肩绿盲蝽、草蛉、青蛙等害虫天敌;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等。

4.物理阻隔育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历史发生流行区,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0~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休昆虫传毒,预防病毒病。

5.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和干扰交配。在水稻钻蛀性螟虫越冬代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成虫或干扰交配,降低田间卵量和虫量。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厘米、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厘米为宜。

6.灯光诱杀害虫。稻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黑蝽等害虫。

7.稻螟赤眼蜂控害。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每亩放蜂8000~*****头,均匀放置5~8个点,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8.稻鸭共育。水稻移栽后7~10天扎根返青、开始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的发生危害。

9.关键期药剂预防技术。一是种子处理,预防苗期病虫害。针对苗期稻飞虱、叶蝉、稻瘟病、恶苗病、病毒病等病虫,因地制宜选用种子处理剂浸种或拌种。二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前期用药。秧田应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预防螟虫、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三是孕穗末期药剂预防,控害保穗。各稻区根据穗期主要靶标病虫种类确定主攻对象,采取主治兼治相结合策略,于水稻破口前7~10天至破口期,因地制宜选择施用杀菌剂与长效杀虫剂混用,预防穗瘟和稻曲病,防治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等钻蛀性螟虫,兼治穗期其他病害。

(二)控制技术

1.一类病虫害

稻飞虱:重点做好第3代、第6代主害代的防治,局部发生早、程度较重的稻区做好第2代和第5代及晚稻后期的第7代防治。抓准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虫量1000头、孕穗期百丛虫量500头。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高效、低生态风险的化学药剂。

稻纵卷叶螟: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以防治保护3张功能叶为主,重点抓好分蘖期、孕穗期达标防治。蛾始见期开展释放赤眼蜂压低虫源基数,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或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防治指标分蘖期为百丛幼虫量50头、穗期为百丛幼虫量30头。局部发生早、程度较重的稻区注意适时挑治第2代。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等微生物农药,或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生态风险的化学药剂。

二化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达到3%;穗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和低风险化学农药。

稻瘟病:重点落实适期预防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氮肥。注意异常天气时稻瘟病发生动态,重发区、历史发生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发病初期施药预防为主,当田间出现急性病斑、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控制叶瘟,重点抓好抽穗破口期穗瘟药剂预防,破口前3~7天施药预防穗瘟,穗期遇上频繁降雨稻瘟病易发天气,或种植感病品种,或病害常发区,始穗期、齐穗期还要各施1次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嘧菌酯等药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以预防为主,选用抗性品种,做好秧田期、大田分蘖前期两个关键时期稻飞虱的防治,加强田间稻株健身栽培,铲除病发区田块周围杂草,冬犁晒田,切断传毒桥梁;抓好药剂浸(拌)种,推广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秧苗移栽前3~5天与防治其他病虫一起喷施“送嫁药”,移栽到大田后根据白背飞虱有效虫量适时施药防治,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病株深埋处理。选用吡蚜酮、吡虫啉、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联合使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防病毒药剂。

2.二类病虫害

三化螟:早春灌水耙沤稻田,消灭在禾蔸内越冬的螟虫,禾苗期特别是晚秧期,人工摘除禾叶上卵块,当丛枯心率2%~3%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和低风险化学农药。

水稻纹枯病:移栽前打捞菌核,移栽后加强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够苗晒田。重点抓好分蘖期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的药剂防治,分蘖期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病丛率达20%时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氟环唑、咪铜·氟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频繁降雨天气时,应特别注意长势好、田间郁蔽田块的病情监测与适时药剂防治。

稻曲病:种植抗病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适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抽穗前施药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突发性病害,以预防和应急防治为主,台风或寒露风影响较多,病害始见早,需用药1~2次,其它稻区着重抓好始见期用药1次防治。

3.其他病虫害

水稻胡麻叶斑病:以预防为主,采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深耕灭茬,及时处理销毁病稻草,多施腐熟农家肥,注意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抗病力,翻沤绿肥应施石灰,及时排水灌水,改善土壤通气性,防止干旱,重点是施足钾肥。发病田块注意在抽穗至乳熟阶段喷施防治,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不受侵染。

跗线螨:选用抗虫品种,及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及早沤田,减少当年初始螨源。拔节期(分蘖末期到孕穗之间)和破口期2 次用药防治。

(三)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诱杀水稻螟虫,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2.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稻鸭、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暂停使用已产生中等以上抗性的药剂,禁用含菊酯类成分农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附件2


2022年贺州市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我市植保部门监测,预计2022年我市玉米重大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发生。为切实有效地防控玉米重大病虫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化。

二、防控策略

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绿色防控为重点,环境友好型的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因地制宜加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采用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和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实现提质增效。

三、防控重点

(一)播种期。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种子传播的病害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合理密植,避免连作。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采用种子包衣,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苗期。以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蚜虫、玉米螟为主,局部地区特别注意防治暴发性粘虫,结合定苗拔除田间杂草,及时将杂草、病株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早发。加强局部地块发生的玉米螟虫的药剂防治,灌根或拌成药土点施心叶。

(三)心叶期和穗期。以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为主,兼治玉米蚜、粘虫、蓟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四)灌浆成熟期。以防止玉米早衰为主。主要通过前期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中后期中耕除草,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玉米群体通风透光条件等栽培措施来防治。

四、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一)一类病虫害

草地贪夜蛾。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作、轮作,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种植驱避、诱集植物,改造害虫适生环境,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应用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防治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自然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以保苗、保芯、保穗为重点,抓早抓少,治小治了,因地制宜推广药剂拌种控害措施,抓住卵和低龄幼虫高峰期,对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详见附件6。

粘虫。桔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诱杀,也可结合糖醋液诱杀。在粘虫量发生不大的情况下,从产卵初期到盛末期,可在田间插设小稻草把,诱集成虫产卵后带出田外消灭,并更换新稻草把,也可在田间巡查时人工捕杀幼虫;粘虫群聚发生量大时,抓住低龄幼虫期及时防治,幼虫低龄低密度阶段优先选用对口生物农药防治。

(二)二类病虫害

玉米螟。桔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杀虫灯诱杀;心叶末期撒施苏云金杆菌(Bt.)灌心,喇叭口期撒施辛硫磷颗粒剂灌心;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推广高杆喷雾器喷洒Bt.制剂防治玉米螟技术。

(三)其它病虫害

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等苗期害虫。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应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玉米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茬败叶,减少蚜虫来源;在玉米田悬挂银灰色塑料膜条,或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保护和利用七星瓢虫、草蜻蛉等天敌以发挥其对蚜虫的自然控制作用。重发区选用噻虫嗪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或吡虫啉拌种,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选用溴氰菊酯等进行喷雾处理,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延缓害虫抗药性。

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耕,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源;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时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掩埋处理;选用含有噻呋酰胺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发病初期,喷施井冈霉素等杀菌剂,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保护玉米基部、叶鞘。

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健身栽培。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病株残体翻入土壤,用秸杆沤肥时要经过高温发酵腐熟。适时早播,重病区实行秋翻和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玉米与矮秆作物如红薯、花生、豆类带状复全种植。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五、主推技术

(一)秸秆还田、深耕灭茬。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和播前灭茬等措施,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种子处理。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通过统一技术、集中连片推进的方式,提高防病治虫效果。

(三)成虫诱杀。在害虫成虫期,使用灯光诱杀,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四)心叶末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Bt.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幼虫;根据叶斑病、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混配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效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高杆作物喷雾机,提升中后期作业能力。




附件3


2022年贺州市果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我市植保部门监测,预计2022年我市果树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为做好我市果树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0%以上。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绿色植保策略为指导,从果园生态系统出发,强化病虫监测预警,以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全面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确保水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改善和保护果园生态环境。

三、主攻对象及防控措施

(一)一类病虫害

柑橘黄龙病:按照国家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黄龙病防控规定》开展防控工作。坚持“防木虱、除病树、种无病苗”三措并举。一是抓好柑橘木虱防治,橘园应集中整齐放梢,在各新梢期用药防治柑橘木虱1~2次,冬季清园和春季橘树萌芽前再分别用药防治一次,用药时应做到统一连片喷施;二是及时清除病树,果园一旦发现黄龙病病株立即整株清除,清除病株前全园喷施一次杀虫剂防治柑橘木虱;三是种植经过检疫无病苗木。

(二)二类病虫害

1.橘小实蝇:见附件8。

2.柑橘木虱:在春夏秋梢期,新叶始见时,全园喷药防治柑橘木虱一次,隔10天再喷一次。抽梢比较整齐时,每梢期喷药1~2次。抽梢不整齐、抽梢期较长且木虱持续发生的情况下,每梢期应喷药2~3次。挖除柑橘黄龙病病树前,必须先喷药防治柑橘木虱,避免病树上的柑橘木虱受惊后迁移到其他健康橘树上,造成病害传播。失管橘园和房前屋后柑橘也应喷药,防治其他害虫时需考虑兼治柑橘木虱。同时在果园周围避免种植九里香等芸香科寄主植物,清理果园周围柑橘木虱繁殖场地。

3.柑橘全爪螨:做好冬季喷药清园,春季至秋季1~2头/叶及时用药防治。捕食螨对红蜘蛛的控制作用显著,应注意保护利用或助迁、繁殖释放,实施果园生草技术,春秋季发生高峰期前释放捕食螨,降低虫源基数。

(三)其他病虫害

1.柑橘

疮痂病:重点防治时期在嫩梢抽发期和谢花后10天、20天,当上年秋梢病叶率达15%以上时开展保护春梢防治工作,在春梢新芽长2~5毫米时喷药一次,谢花后再喷一次;当年春梢病梢率在10%以上时开展保护幼果防治工作。

炭疽病:当上年遗留的病叶率达5%以上、花期遇2日以上阴雨时,应立即开展炭疽病防治。

树脂病:做好肥水管理和防虫、防冻、防日灼等工作,并避免造成树体机械损伤,保持健壮的树势。剪除病枯梢、病果,清除地面的枯枝、落叶、病果,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在春芽萌发前、花落后及幼果期各施用1次。

溃疡病:生产中尽量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及时防治潜叶蛾、凤蝶、叶甲等害虫,减少病菌侵入的伤口。做好田间卫生和冬季清园工作,清除病叶、病果,药剂防治重点保护嫩梢和幼果。幼树在春、夏、秋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药1次,结果树在花谢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1次。

潜叶蛾:放梢后7~10天,当嫩梢的卵(虫)率达3%、1龄幼虫虫口密度达到1.21头/片嫩叶时,新梢放梢5cm和11cm时为防治适期。

病毒病(衰退病、碎叶病及裂皮病等):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加强种苗病毒检测检疫管理。选用抗病砧木,及时铲除病树。防治蚜虫等,防止病害通过虫媒传播。用漂白粉等消毒嫁接和修剪工具,预防通过带毒刀具传播。

2.葡萄

4月下旬开始做好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灰霉病防治工作,发病初期开展防治,穗轴抽发期做好穗轴褐枯病防治,在穗轴抽发期至幼果期喷药2~3次。

四、主推技术

(一)频振诱控技术

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果园害虫,在成虫发生期每30~50亩安置1台频振式杀虫灯可减少铜绿金龟子、佩夜蛾等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性诱剂监测技术

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柑橘潜叶蛾性诱剂诱杀监测靶标害虫成虫发生动态,在发生前期每亩放置3~5个诱捕器。

(三)色板诱杀技术

蚜虫、粉虱等对颜色有趋向性的害虫用黄板在发生前期虫口密度相对低时进行诱杀,根据田间害虫发生量每亩放置10~20片,减少前期农药使用,培育天敌数量。

(四)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技术

提倡应用生物源农药或植物源等环保型农药控制害虫;果园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应大力开展生态调控,释放保护果园天敌,大力推广应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果园尽量不使用除草剂,采用割草,覆盖抑草,人工拔出恶性杂草;病害防治也可使用木霉菌等微生物农药,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控制病原菌发展。

(五)精准施药,科学防治

根据测报在防治适期施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防治时使用高质量喷雾设备,提高用药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附件4


2022年贺州市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我市植保部门监测,预计2022年全市蔬菜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为做好我市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8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农药减量化,保障蔬菜生产及质量安全。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绿色植保策略为指导,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推进农药减量化。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二类虫害

1.小菜蛾

(1)农业防治。①培育无虫苗。在远离生产田的苗床播种育苗,并注意及时清除苗床和菜田的作物残体耕翻入土。②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类蔬菜大片连作,在考虑耕作和施药方便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行十字花科蔬菜与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轮作技术,同时几种不同类的蔬菜进行间作套种,可对小菜蛾的转移起到物理屏障作用。③适期种植。避开小菜蛾发生高峰期种植,提早或推迟种植,使十字花科蔬菜的危险生育期避开小菜蛾的发生高峰,从而降低小菜蛾的虫口压力。

(2)理化诱控。田间设置小菜蛾性信息素和诱捕器,每亩3~6个,可诱杀小菜蛾成虫,诱捕器要高于蔬菜的顶部,及时清理诱杀到的成虫和更换诱芯。

(3)生物防治。①释放小菜蛾的天敌。可在小菜蛾发生初期(始见幼虫时),田间释放商品化的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等幼虫寄生性天敌或赤眼蜂等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类5000~*****头/亩,隔5~7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半闭弯尾姬蜂150~300头/亩,隔10~2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1~3次。使用时注意,由于天敌昆虫对多数的化学农药敏感,在放蜂后15天内禁止施用任何化学杀虫剂;在放蜂区,种植适宜不同时期的蜜源植物品种要求在放蜂期能够开花,为寄生蜂提供栖息场所与蜜源,能提高寄生蜂寄生率。②生物农药防治。小菜蛾虫龄小、虫量低时,建议使用苏云金杆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

(4)药剂防治。虫情严重时选择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等化学药剂。小菜蛾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品种,以延缓抗性的产生,或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盛孵至2龄幼虫发生期。由于初孵幼虫都集中在心叶或叶背为害,喷药时必须注意喷到这些部位。

2.斜纹夜蛾

(1)农业防治。①提倡间作、套作和轮作。避免连片种植单一作物,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创造不利害虫滋生的环境;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效益,采取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减少越冬虫源。②深耕深翻。秋季通过深翻深耕,恶化害虫发生的环境,能有效地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使大量害虫暴露于地表,被冻死、风干、暴晒、天敌啄食、寄生等,减少虫口密度,春季春耕、耙地,既可消灭田间杂草,又可断绝害虫在杂草上产卵的场所和早期取食的食物来源。③清洁田园。一是早春田间、地埂杂草如黎科、蓼科、苋科等是斜纹夜蛾的虫源地和多数苗期及生长期害虫的前期适宜寄主,早期产卵栖息场所在播种和定植前,结合整地收拾病虫残株,及时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铲除害虫中间寄主、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减少卵虫滋生,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是苗期防治的关键。二是摘除基部烂叶、黄叶,减少幼虫化蛹场所。及时清除并销毁田间发现的病虫残株,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杂草,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消灭残存虫源。三是及时将病虫残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有助于减少虫源。④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氨肥,增施腐熟的厩肥、饼肥等有机肥能改良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根系发育,苗齐苗壮,增强抗虫性,可减轻害虫的危害。⑤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摘卵、捕杀。在成虫产卵盛期至卵孵盛期,及时人工抹掉产在叶背的卵块,在幼虫群集未扩散为害前摘除初孵虫叶,对集中卵块和初孵幼虫群集的叶片进行烧毁。

(2)理化诱控。①灯诱。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每30~50亩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一台,设置的高度以距田埂地面高度l.5m的诱杀效果好,每l~2天清理诱虫袋里诱杀到的成虫,并及时清刷灯网上粘到的虫尸,以提高防治效果。②性诱。在田间悬挂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在每年发生初期,每亩放置诱捕器l个,每个诱捕器放一支诱芯。每2~3天清除诱捕到的成虫,可针对性地降低主害代的害虫量,减少农药施用量。③糖醋液诱杀。糖醋液做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晶体1份,调匀后装在田间离地0.6米~l 米的盆或罐中,置于田间,每亩放置4盘,白天盖好,晚上打开,每10~15天换1次糖醋液,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尽可能保护和利用蔬菜斜纹夜蛾天敌资源如寄生蜂、小茧蜂、姬蜂等控制斜纹夜蛾的种群基数。另外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减少对天敌的损害;避开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尽量减少用药,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优先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绿僵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

(4)药剂防治。应坚持“防早治小”策略,利用害虫3龄前具有群聚性这一习性,掌握在幼虫卵孵化盛期至一二龄幼虫高峰期施药;蔬菜斜纹夜蛾的成虫和高龄幼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植株根基或表土层内,常在晴天傍晚逐步向植株上部迁移,因此针对这种习性,在防治上实行傍晚施药。要严格按防治指标进行,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避免和延缓产生抗药性。常用防治药剂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氟啶脲、虫螨腈、氟啶·斜纹核、虫螨·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等。

(二)其他病虫害

叶菜类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病毒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甜菜夜蛾、跳甲、粉虱、蚜虫、蛴螬、小地老虎、菜青虫、蓟马、斑潜蝇等。

茄果类病虫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青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茄褐纹病、立枯病、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线虫、棉铃虫、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蓟马、茶黄螨、二十八星瓢虫等。

豆类病虫害主要有:细菌性疫病、锈病、炭疽病、煤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根腐病、豆角疫病、叶斑病、灰霉病、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蝼蛄、斑潜蝇、蚜虫、蓟马、白粉虱、豆荚螟、豆野螟、害螨等。

瓜类病虫害主要有:根结线虫、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瓜实蝇、蚜虫、蓟马、瓜绢螟等。

(1)农业防治。根据病害种类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以客土、灭菌土及不带病原体的清水湿集中育苗,避免病原体侵染菜苗;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条件许可的地方,可采用太阳暴晒加薄膜覆盖或有机肥腐熟发酵加薄膜覆盖进行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轮作、间作,注重推广水旱轮作;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水肥管理,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机械消毒,人员消毒,采用滴灌、喷灌等措施预防病原体随水传播,采用百菌清浸泡育苗盘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育苗池进行消毒等方式阻断传播途径;嫁接防病,采用嫁接的方法,增强植株抗性,有效减轻瓜类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疫病的为害。

(2)理化诱控。①灯光诱杀。害虫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成虫,每30~50亩安装1台,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降低田间落卵量。②性诱剂诱杀。在害虫初发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成虫,压低虫口密度,降低产卵量,诱捕器(配1支性诱剂)设置密度为甜菜夜蛾一般每亩使用1套。③色板诱杀。在害虫初发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利用蚜虫、斑潜蝇等害虫的趋黄特性,悬挂黄板进行诱杀;利用蓟马的趋蓝特性,悬挂蓝板进行诱杀;一般每亩15~20片。④防虫网阻隔。育苗期,利用20~4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保护,培育无病壮苗,移栽前1~2天揭网练苗。有条件的菜地覆盖防虫网,能有效防止害虫入侵及传播病毒引起的病害,缓冲暴雨对蔬菜的撞击,减少机械损伤,降低病害发病几率。

(3)天敌昆虫释放技术。有条件的设施蔬菜示范应用天敌昆虫释放技术,在作物定植7~10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①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粉虱类害虫,释放蚜小蜂类(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小花蝽类、盲蝽类、津川钝绥螨等天敌,定植前15~20天,烟盲蝽按0.5~1头/m2在苗床预防性释放1次;定植7~10天后,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5次;或烟盲蝽按1~2头/m2释放,连续释放2~3次,间隔7天释放1次;或叶部撒施津川钝绥螨100~200头/m2,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②防治棕榈蓟马、葱蓟马等蓟马类害虫,释放小花蝽类、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等天敌,小花蝽类按500头/亩,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2~4次;胡瓜新小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100~200头/㎡,每2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③防治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害螨,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等天敌,定植10~15天后,监测发现害螨即可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5~10头/m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释放30头/m2,每2周释放1次,释放3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300~500头/m2,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5次,或释放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中的一种,释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绥螨。④防治桃蚜、瓜蚜、豌豆蚜、萝卜蚜等蚜虫类害虫,释放蚜茧蜂、瓢虫、草蛉、食蚜瘿蚊等天敌。蚜茧蜂按2000~4000头/亩,瓢虫(卵)按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草蛉(茧)按300~500头/亩,或食蚜瘿蚊按300~500头/亩,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⑤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释放赤眼蜂类、蠋蝽、半闭弯尾姬蜂等天敌,赤眼蜂类*****头/亩,或蠋蝽按20~30头/亩,隔5~7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或半闭弯尾姬蜂150~300头/亩,隔10~20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1~3次。

(4)生物农药防治。①植物源农药。利用苦参碱防治蚜虫、菜青虫;苦皮藤素防治菜青虫、甜菜夜蛾;印楝素防治菜青虫;除虫菊素防治蚜虫。②生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美洲斑潜蝇;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蓟马、豆荚螟;球孢白僵菌防治粉虱;几丁聚糖和地衣芽孢杆菌防治霜霉病;氨基寡糖素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软腐病;多抗霉素、氨基寡糖素和几丁聚糖防治疫病;春雷霉素、氨基寡糖素、地衣芽孢杆菌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治枯萎病;宁南霉素、几丁聚糖防治黄瓜白粉病;宁南霉素防治番茄、辣椒病毒病;厚孢轮枝菌、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根结线虫。生物农药使用前需确定与天敌的兼容性,降低对天敌的影响。

(5)化学防治。①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高毒农药等有关规定,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国家明令禁(限)用农药。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限用农药和安全用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②大力推广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选用啶虫脒、吡蚜酮等防治蚜虫。敌百虫、氟啶脲、辛硫磷等防治菜青虫。马拉硫磷、氯虫·噻虫嗪等防治黄曲条跳甲。氯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氟啶脲等防治甜菜夜蛾。溴氰虫酰胺、灭蝇胺等防治美洲斑潜蝇。溴氰虫酰胺、联苯菊酯、啶虫脒防治粉虱。螺虫乙酯等防治蓟马。辛硫磷等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百菌清、丙森锌、嘧菌酯防治霜霉病。噻森铜、噻菌铜防治蔬菜软腐病。霜霉威、嘧菌酯、丙森锌、百菌清防治蔬菜疫病。咪鲜胺、噁霉灵防治蔬菜枯萎病。③注意事项。一是要对症下药,根据病虫情报,明确防治对象,抓住关键时期,适时施药。二是合理用药,科学混配、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三是科学施药,正确掌握农药剂量和施药时间;选择良好的施药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四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注意加强对蜜蜂等授粉昆虫的保护利用,选用对蜜蜂安全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四、主推技术

(一)灯光诱杀。田间连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用于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成虫,降低落卵量。

(二)害虫性诱。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成虫始见期,集中连片设置诱捕器,配以相应的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虫口密度。

(三)色板诱杀。害虫初发期,田间统一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黄曲条跳甲,悬挂蓝板诱杀蓟马。

(四)生物农药。在病虫害达防治指标时,优先选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植物源、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附件5


2022年贺州市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


我市茶树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有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茶蚜、茶黄蓟马、茶黄螨、茶橙瘿螨、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茶叶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叶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大力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科学合理用药相辅助的茶树病虫防控策略。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杀、色板诱集、性信息素诱捕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三、技术措施

(一)茶小绿叶蝉。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留养杂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印楝素、藜芦碱、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等药剂喷施。

(二)茶毛虫。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联苯菊酯等药剂防治。

(三)茶尺蠖。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重要天敌。在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茶核·苏云菌、苦参碱、短稳杆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四)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噻虫嗪·联苯、溴氰菊酯等药剂。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可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五)茶蚜。茶蚜主要集中于嫩梢为害,春季适期及时采摘,可带走大部分蚜虫,是减少蚜虫虫口密度的最有效的措施;夏季茶叶采用轻修剪或采摘的方法;秋季茶园结合轻修剪清除茶丛上部枝梢有效地消除虫源。利用蚜虫的趋黄特性,悬挂黄板诱杀,每亩15~20片。危害较重的茶园应采用农药防治,可选用氯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六)茶黄蓟马。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信息素+蓝板或信息素+黄绿色板诱杀成虫。结合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等主要害虫防治时进行兼治。

(七)茶黄螨。清除残枝败叶,消灭越冬虫源;适时分批勤采,减少虫口密度;茶园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每亩茶园挂40袋左右。发现虫口时要及早防治,可选用藜芦碱、印楝素等药剂防治。

(八)茶橙瘿螨。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藜芦碱、矿物油防治。

(九)茶饼病。适时分批勤采,适期修剪以去除病叶。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平衡施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多抗霉素等药剂防治。

(十)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在历年发病较重的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

四、主推技术

(一)农业防治技术。秋茶采收后开始清洁茶园,深埋茶园枯枝落叶,适时修剪茶丛,清除病虫枝叶,以降低虫口密度和病原基数。适时深翻,进行平衡施肥,施足有机肥,追施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生态调控技术。茶园不使用除草剂,采用生草栽培,茶园四周种植万寿菊、芝麻、三叶草等蜜源植物,茶园行间种植遮阴树木、花卉植物等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三)理化诱控技术。1.灯光诱杀害虫。每30~50亩茶园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害虫。2.色板诱杀害虫。每亩茶园放置15~20片黄板或蓝板,黄板诱杀粉虱、蚜虫和叶蝉等害虫,蓝板诱杀蓟马。3.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对茶小卷叶蛾、茶毛虫和茶毒蛾为害较重的茶园,可在4~10月大面积连片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

(四)生物防治。1.生物农药防治。选用印楝素、苦参·藜芦碱、球孢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选用蛇床子素、苦参碱、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防治茶尺蠖;选用苦参碱、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防治茶毛虫;选用多抗霉素防治茶饼病。2.释放捕食螨。茶园引进天敌(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等螨害。在引进天敌前,茶园喷施1次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以降低害螨基数。药后7~10天,于晴天或阴天将袋装的胡瓜钝绥螨(剪去包装袋上面两角)悬挂于茶树枝上,每亩茶园挂40袋。3.保护天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茶园草蛉、瓢虫、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充分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五)科学用药。在做好病虫监测的基础上,坚持达标用药,适期用药,精准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严禁在茶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螟丹、联苯菊酯、茚虫威、虫螨腈、噻嗪酮等防治茶小绿叶蝉;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等防治茶毛虫;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联苯菊酯、除虫脲等防治茶尺蠖;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等防治茶饼病;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防治茶炭疽病。

注意事项。一是要对症下药,根据病虫情报,明确防治对象,抓住关键时期,适时施药。二是合理用药,科学混配、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三是科学施药,正确掌握农药剂量和施药时间;选择良好的施药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四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注意加强对蜜蜂等授粉昆虫的保护利用,选用对蜜蜂安全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特别说明:本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生产出口茶叶的茶园应同时遵循产品输入国的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品种。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期等须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




附件6


2022年贺州市草地贪夜蛾监控方案


据我市植保部门监测,预计2022年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为中等。为遏制本地孽生繁殖,减少北迁虫源基数,保障粮食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防控处置率总体达90%以上,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监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联防联控”的防控策略,落实农业农村部“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要求,以生态控制为基础,优化监测防控措施,抓住关键防控时期治早治小,强化灯诱性诱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及低龄幼虫、中后期药剂防治控危害,遏制本地孽生繁殖,延缓北迁时间,减少北迁虫源。

三、防控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

各县(区)植保部门应按照全国《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NY/T3866—2021)中的要求,开展区域监测调查,掌握寄主作物种植及生长周期,全面监测并实时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严格执行信息周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不因监测预报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

1.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测报站已有的技术条件,根据需求增设新的测报网点,继续利用虫情测报灯、高空灯、性诱捕器等设备开展监测工作。

2.切实加强田间调查。坚持“天天调查、五天一报”工作制度,全年坚持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发生关键期要加强实地调查,以玉米为重点,兼顾甘蔗、水稻等其他作物,查清田间虫量和发生防治面积等信息,做到调查作物和类型田块的代表性,明确防控适期和重点防控区域,同时各地利用虫情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害虫发生特点及规律。

3.准确发布虫情预报。贺州市植保部门汇总全市草地贪夜蛾虫情信息,发布发生趋势的中长期预报,对各地技术部门开展监控提供指向性信息服务。各县(区)农业植保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要及时发布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动态发生通报和防治技术信息等,通过各种媒介向广大农民、种植大户等群众加大宣传,有效指导农民科学防控。

4.严格执行信息调度。继续执行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周报制度,全力做好信息调度工作。各地要按时在全国草地贪蛾发生防控信息平台和广西农作物病虫疫情信息调度指挥平台,及时填报虫情监测调查数据,实现全区草地贪夜蛾信息共享,为通盘调度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二)打好防控阻截战

以玉米为重点,兼顾甘蔗、水稻等作物,按生产进度及虫害发生动态,挑治春玉米压基数、狠抓夏秋玉米控为害,打好以春玉米、夏秋玉米为重点的阻击战,组织开展周年监测,及早防治,发动群众带药侦查,点杀点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层层阻截诱杀成虫,重点扑杀境外迁入虫源,遏制当地滋生繁殖,减轻危害损失,减少北迁虫源。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种、轮作改种、调整播期等农业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以及人工释放天敌,增强农田生物多样性保益控害能力,推进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

(三)主要技术措施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重点扑杀境外迁入虫源,遏制当地孳生繁殖。

1.生态调控技术。科学选择种植抗耐虫品种,同时在玉米田可间作套种豆类、洋葱、瓜类等对害虫具有驱避性的植物或在田边分批种植甜糯玉米诱虫带,趋避害虫或集中歼灭,减少田间虫量。

2.种子处理技术。选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

3.理化诱杀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在集中连片种植区,按照每亩设置 1 个诱捕器的标准(集中连片使用,面积超过 1000 亩,可按1.5~2亩1个诱捕器标准设置)全生育期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田边、地角、杂草分布区诱捕器设置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苗期诱捕器进虫口距离地面1~1.2米,后期则高于植株顶部15~25厘米,随着作物生长,应注意调节诱捕器高度。在使用期内,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

4.生物防治。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在田边地头种植显花植物,营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在草地贪夜蛾卵期积极开展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抓住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Bt.)、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5.科学用药。在全生育期实施性诱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虫情调查监测结果,抓住卵和低龄幼虫高峰期,对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防治药剂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虱螨脲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附件7


2022年贺州市农区蝗虫防控方案


据我市植保部门监测,预计2022年蝗虫总体发生程度轻,局部暴发危害的风险较大。为有效控制蝗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围绕“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迁入蝗虫不二次起飞”的总体目标,飞蝗达标区处置率达100%,土蝗达标区处置率达7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加强蝗情动态监测,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东亚飞蝗防控策略为“挑治夏蝗、狠抓秋蝗”;土蝗防控策略为“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控制在扩散危害前”。在高密度发生区及时开展化学应急防治,科学选药,精准施药,推动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1.东亚飞蝗(一类虫害)。实行重点监控。

2.农区土蝗。全市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水稻、玉米等作物周边的荒草地、夹荒地、常年发生较重的区域,以及河边、江边、沟边、塘边、易涝区域等土蝗适宜发生地,注意监控土蝗曾经发生的地域。

3.黄脊竹蝗。主要发生区八步区、钟山县等县(区),其他县区也有零星发生。

(二)防治指标与适期

飞蝗防治指标为0.5头/m2,土蝗防治指标为5头/m2,防治适期为蝗蝻2~4龄盛期。

(三)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控制技术:结合水利设施改造,开发多种养模式,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生态效益的同时抑制蝗虫发生,降低暴发频率。

2.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和生态敏感区(包括湖库、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区域),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合理使用苦参碱、印楝素植物源农药,在农林交错区,可采取牧鸡牧鸭、招引益鸟等进行防治。生态敏感区可降低防治指标,在3龄盛期前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在周边建立隔离带进行药剂封锁。使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防治可进行大型植保器械喷雾。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可单独使用或与昆虫蜕皮抑制剂混合进行防治。

3.应急药剂防治技术:在高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5头/m2以上,土蝗密度在30头/m2以上),尤其是暴发大面积高密度蝗情时,使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应急技术。在集中连片面积大于500 hm2以上的区域,提倡进行飞机防治,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和航空喷洒作业监管与计量系统,监控作业质量,确保防治效果。在集中连片面积低于500hm2的区域,可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植保无人机开展防治。重点推广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甘蔗、玉米等高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因地制宜采用烟雾机防治,应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化学防治时,应考虑条带间隔施药,留出合理的生物天敌避难区域。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绿色防控”的原则,各重点蝗区所在县(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成立相应的蝗虫防治指挥机构,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各级治蝗指挥机构,有关部门密切分工协作,落实防控责任,确保各项措施到位。

(二)加强蝗情监测汇报。蝗区各监测网点根据《广西东亚飞蝗、土蝗监测调查方法》开展蝗虫系统监测,形成定期和随时汇报制度,及时掌握蝗虫发生动态,在发生防治关键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蝗区开展调查工作,发动广大群众查看本户田地,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重点蝗区农业农村部门要落实好值班周报制度,从4月份起明确专人负责蝗情值班,每周逐级上报蝗虫发生动态和防治工作进展,突发蝗情随时上报,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三)做好应急防控。重点蝗区所在地的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完善应急机制,建立蝗虫应急防治队伍,做好应急贮备、防蝗器械维修养护和应急演练,一旦出现大面积的高密度蝗情,适时启动应急机制,开展应急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及时控制蝗情。

(四)加强技术宣传培训。各地要根据生产实际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蝗虫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工作,蝗虫发生重点县(区)应提早组织防蝗技术培训,开展蝗虫应急队伍技能培训,提高科学防蝗水平。

五、注意事项

(一)开展防效评估。注意监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跟踪防治效果,适时开展评价,一旦防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即可终止防治行动,避免过度施药。

(二)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提前发布飞防作业公告、设置防治区警示提醒、强化防治人员的个人防护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保护等。

(三)化学防治时,应考虑条带间隔施药,留出合理天敌避难区域,避免使用烟雾机喷施微生物农药。



附件8


2022年贺州市橘小实蝇防控方案


橘小实蝇(广西二类虫害)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被称为水果生产的“头号杀手”,为害柑橘、芒果、番石榴、杨桃等46个科250多种植物果实。在我市年发生4—11代,世代重叠明显,发生危害严重。2022年橘小实蝇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为做好橘小实蝇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8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确保柑橘、芒果、番石榴等果树作物生产安全。

二、防控策略

采取联防联控、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加强橘小实蝇发生期监测,重点应用农艺措施为基础、成虫诱杀为关键、生物防治为辅助以及药剂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技术,逐年降低虫源基数。

三、防控措施

(一)成虫监测

在4月—11月进行监测。选择上年危害较重的果园,悬挂性引诱剂(甲基丁香酚)诱捕器进行监测。诱捕器悬挂高度离地面1.5米左右,避免受树叶直接遮蔽和阳光直射。每个监测点悬挂3~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隔50米,统计诱虫数量。

(二)农业措施

1.清洁果园。冬季或早春,成虫未羽化前结合栽培管理,翻耕地面土层。及时捡拾虫果、落果、烂果,直接放入厚塑料袋中扎住袋口以闷死害虫,或将虫果倒入沤肥池浸泡,或饲喂鸡、鱼、猪等动物;或将虫果集中深埋(深度至少50厘米)。

2.果实套袋。青果期,成虫未产卵前对果实套袋,套袋前要进行1次病虫害全面防治,或全园防虫网覆盖。

3.切断食物链。果园及其周围不同成熟期的果树不要混栽,以免橘小实蝇在果树间辗转为害。

(三)成虫诱杀

1.性信息素或色板诱杀。如带性诱剂的诱瓶、黄板、黄球等。

2.自制诱饵。成虫高峰期到来时,用过熟芒果、青枣、香蕉等捣碎,按果:药比为100:1的比例加入80%敌敌畏或50%马拉硫磷制成诱饵。

3.食诱。可选择应用市面上的果实蝇饵剂,(1)使用时间:果实成熟初期开始用药。(2)使用方法:晴天选择离地面1.5米高的树杈上进行涂抹,每株树涂1点,每点涂药量1克,每亩涂40个点,每10~30天涂药1次。涂药后遇大雨冲刷严重,需补涂1次。

(四)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如蚂蚁、实蝇茧蜂、隐翅虫、步甲和白僵菌等。

2.果园养鸡。利用老熟幼虫从落果中跳入表土化蛹的特性,有条件的果园养鸡取食表土中橘小实蝇蛹,也可啄食落地果实内橘小实蝇幼虫,同时还能啄食杂草。在放养期间果园注意安全用药。

(五)药剂防治

1.地面施药。(1)成虫羽化出土期(春季)施药: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果园地面,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次杀灭初羽化成虫;或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拌细土30公斤,均匀撒在果园地面消灭刚出土成虫。(2)幼虫落地化蛹期(果实期)施药:用40%毒死蜱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500倍喷施果园地面,防止幼虫入土化蛹或杀死地下幼虫。

2.树冠施药。当成虫密度较大时,在成虫产卵盛期前,用90%敌百虫1000倍加3%~5%的红糖,喷洒在结果较多的树冠浓密处,隔行喷施,5~6天喷一次,连续3次。


关联文件: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农作物 方案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