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区农业农村局:岳麓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采购需求公开
长沙市岳麓区农业农村局:岳麓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采购需求公开
为摸清全区范围内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生态系统类型、物种、遗传资源数量及分布情况,建立形成岳麓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图层、县级林草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数据库,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和湖南省林业局(湘林办护【2021】2号)《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实施》要求,我局决定开展生物多样本底调查与评估工作。通过调查,系统摸清全区范围内动物、植物等主要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概况,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档案,加大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优化生态系统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区域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保护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相关标准:1)《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国家《“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管体系,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3)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4)《湖南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要求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数据管理;
5)2021年9月,湖南省林业局召开全省会议,全面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生物多样性问题整改工作、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以及武陵山生物多样性监测试点工作;
6)2021年9月末《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发布,其中战略任务的第6点明确提出“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试点”;
7)湖南省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林办护〔2021〕2号);
8)湖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技术规范(试行)》《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湖南省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湘林办护〔2021〕10号);
9)《长沙市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方案》;
三、技术规格:内容:1.调查范围
本次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范围为整个岳麓区域范围。其中重点普查区域为全区的自然保护地(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橘子洲头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区域。
2.调查评价目标
包括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其构成、生态系统建群种及其分布等)。遗传多样性调查对象包括林木种质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古树名木等,以及遗传资源物种(如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极危种群、特有物种等)的生物遗传材料(即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动植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含有生物遗传功能的遗传材料)。物种多样性调查是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主要的调查对象,按物种的门类划分,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3类中的部分类群。
3.调查对象和内容
3.1植物资源
本次植物资源普查对象主要基于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个层次。物种多样性调查岳麓区域内分布的野生或栽培的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此外,本次普查将结合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等历史资料成果,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 1册)》(1987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Ⅰ、Ⅱ、Ⅲ)》、《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2年)》等保护植物名录中有分布的植物进行重点调查。同时,调查还包括城区范围内的主要园林栽培植物、入侵植物、古树名木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时,以国家林草局提供的数据和遥感判读为主,结合现地核实,主要围绕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进行植被及生态环境调查。重点调查自然保护地及其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内的森林和湿地植被概况。
3.2动物资源
本次动物资源调查对象主要是调查岳麓区域内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重点调查自然保护地及其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内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以及城区范围内的主要入侵动物。
此外,本次普查将结合湖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等历史资料成果,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9年、2003年调整、2021年调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Ⅱ、Ⅲ)》、《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新调整)》等保护动物名录中岳麓区全境有分布的野生动物进行重点调查。
3.3大型真菌
本次真菌仅包括大型真菌,即泛指广义上的蘑菇或蕈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的大小足以让肉眼辨识和徒手采摘。
3.4昆虫
依托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摸清岳麓区域内的昆虫资源和多样性状况,内容包括:(1)岳麓区域内的昆虫物种组成、资源特征分析;(2)珍稀类型;(3)有害生物、入侵物种的危害状况和防控措施。
3.5外来物种调查
根据湖南省林业局的统一部署,首先依托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本地区的近期外来物种的历史数据,在整理、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摸清岳麓区域内的外来的植物、动物、昆虫状况,内容包括:(1)岳麓区域内的外来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状况;(2)是否构成有害生物、危害状况;(3)外来物种的综合管理和防控措施。
4.调查方法
4.1资料收集
收集调查区域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利用等现状和历史资料、文献等,包括文字资料和各种图件资料,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了解普查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等。
收集调查区域有关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包括植被分布图,土壤分布图等;分析了解普查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生产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
4.2筹备调查工具
测量观测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单反相机、望远镜、罗盘、皮尺、树木测高仪、测绳等。
采集标本用设备:采集袋、标本夹、野外记录表、枝剪和各种采集刀、铲具、铅笔、标签等。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野外植被调查的样地表格,包括群落样地基本情况表、群落样方调查表(乔木层、林下层、层外植物)、野生动物基本情况调查表。
4.3实地调查
4.3.1访问调查
结合文献资料收集数据,在普查区域内通过有目的的对当地实际情况经验丰富的群众、技术人员、有关专家等进行走访咨询,了解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等相关信息。
4.3.2野外实地调查
(1)植物野外调查方法
在调查区域范围内,对于城区园林植物调查及其他没有原生植被的区域主要采取路线调查;在生态敏感区域以及植被状况良好的区域,根据植被资源分布状况,依据生态梯度特征,选取典型路线,设置样线(带)和样方,进行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原生植被生长分布典型区域对植被群落的样方进行重点调查(结合相关历史植被调查报告资料等),植被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固定样方进行定期动态监测。
野外调查时,随身携带轨迹记录器(GPS),记录航迹,将数码相机的时间,调整至卫星时间,内业工作时,将GPS记录的航迹数据(主要是坐标和经纬度),整合到每张数码照片的EXIF信息中,使得所拍每张照片的坐标信息(即每张照片所代表的植物种类的坐标信息)均可以直接显示。
①样线(带)法
本方法适用于分布区域已知、连片分布面积较小、呈条带状分布的目的的物种。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原生植被资源分布情况选取典型地带布设样线(带),兼顾调查对象不同的生境、分布密度,布设样线(带),样带行走调查。样线(带)中轴线每侧宽度为:乔木树种及大灌木为10m、灌木及高大草本为5m、草本为2m;样带长度为:乔木树种及大灌木不小于300m、灌木及高大草本不小于200m、草本植物不小于100m。根据生境不同,样带宽度和长度可适当调整,宽度以能清晰观察到调查物种为准,长度保证调查人员一天能完成一条样带调查。
②样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物种散生或团状分布,且连片分布面积较大的调查区。按陆生植被、湿地植被两大分类分别设置样方。
陆地植物群落样方设置标准:乔木样方面积20×20m2,灌木样方面积5×5m2,草本样方面积2×2m2(高大草本)或1×1m2(低矮草本),以记名的方式记录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株数(或多度)、胸径(或地径)、树高、枝下高及其生境等情况。一些在野外不能鉴定到种的种类,则多角度拍摄数码照片,有花果的种类,或无花果但分布稀有、性状特殊的种类,拍摄照片。
湿地植物群落样方设置标准:乔木植物,样方面积20×20m2(树高≥5m);灌木植物,平均高度≥3m的样方面积4×4m2,平均高度在1-3m之间的样方面积2×2m2,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1×1m2;草本植物,平均高度≥2m的样方面积2×2m2,平均高度1-2m范围的样方面积为1×1m2,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为0.5×0.5m2。
(2)动物调查方法
① 兽类
样线法:样线上行进的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速度宜为1-2km/h。发现动物实体或其痕迹时,记录动物名称、数量、痕迹种类、痕迹数量及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其中重点网格10条,一般网格4条。
自动相机法:拟在重点调查内的调查样线上布设红外触发式自动数码照相机,根据照相机记录的信息确定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同时记录相机安放位置的生境状况。布设密度:≥10台/网格。详细操作参照“红外监测技术操作细则”。
② 鸟类
应分繁殖期和越冬期分别进行鸟类数量调查。一般繁殖期为每年的4月至 7月,越冬期为 12月至翌年 2月。调查选择晴朗、风力不大(三级以下风力)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调查应在清晨或傍晚鸟类活动高峰期进行。
样线法:同兽类。
样点法:小型鸟类调查宜使用样点法。在调查样区设置一定数量的样点,样点设置应不违背随机原则,样点数量应有效地估计大多数鸟类的密度。样点半径的设置应使调查人员能发现观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在森林、灌丛内设置的样点半径不大于 25m,在开阔地设置的样点半径不大于50m,样点间距不少于200m;到达样点后,宜安静休息 5min后,以调查人员所在地为样点中心,观察并记录四周发现的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点中心距离、影像等信息。每个样点的计数时间为10min。每个动物只记录一次,明知是飞出又飞回的鸟不进行计数。
直接计数法:对于集群繁殖或栖息的鸟类调查宜使用直接计数法、进行调查。首先通过访问调查、历史资料等确定鸟类集群时间、地点、范围等信息,并在地图上标出。在鸟类集群时进行调查,计数鸟类数量。记录集群地的位置、鸟类的种类、数量、影像等信息。
③ 爬行类
调查季节应为出蛰后的1-5个月内,调查时间根据动物种类及习性确定。除在样线调查鸟、兽类时,同步记录爬行动物的物种信息外,应根据网格区域实际结合实施小样线法和样方法,重点网格30条(个)、一般网格12条(个)。
小样线法:在爬行动物栖息地随机布设样线,长度500-1000m/条。调查人员在样线上行进,发现动物时,记录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样线上行进的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速度宜为1-2km/h。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
样方法:在爬行动物栖息地随机布设 50m×50m的样方,仔细搜索并记录发现的动物名称、数量、影像等信息。
④ 两栖类
调查季节应为出蛰后的 1-5个月内,调查时间为晚上(日落 0.5h日落后 4h)。除在样线调查鸟、兽类时,同步记录爬行动物的物种信息外,应根据网格区域实际结合实施小样线法和样方法,重点网格30条(个)、一般网格12条(个)。
小样线法:溪流型两栖动物调查宜使用样线法。沿溪流随机布设样线,沿样线行进,步行宜为1-2km/h,仔细搜索样线两侧的两栖动物,发现动物时,记录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仅对成体进行计数。
样方法:非溪流型两栖动物调查宜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样区确定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在栖息地上随机布设 8m×8m样方。至少四人同时从样方四边向样方中心行进,仔细搜索并记录发现的动物名称、数量、影像等。仅对成体进行计数。
(3)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1)综合考虑县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海拔高度,确定调查区域。调查区域需覆盖县域范围内的全部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其中各类自然保护地、天然林集中分布区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划定为重点调查区域。
2)采用踏查法、样线法、访谈和市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其中重点调查区域采用踏查法进行全面调查,非重点调查区域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对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需进行访谈和市场调查。
3)调查时间尽量贯穿该地区整个大型真菌子实体生长季节。每年至少调查3次。
大型真菌原则上仅做物种普查,不进行重点物种调查。调查中基于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分布、大型真菌资源普遍分布规律、地形地貌情况和交通可达性,确定调查区域、布设样线,进行市场调查选点,在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时期,合理选择踏查法或样线法,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即记录观察到的大型真菌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拍摄大型真菌及其生境照片,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凭证标本,用于内业物种鉴定。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县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4)昆虫
根据昆虫生物学特性确定调查方法。
调查样线或调查点的设立应注意全面性、代表性及可行性相结合。调查点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要覆盖县域所有生境类型,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按照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网格设置要求确定调查网格数量。
对于海拔高差大于500 m的调查区域,海拔每上升500 m,在相应的海拔段内增设1条调查样线。样线之间的距离不低于500 m。
实地调查时,除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昆虫物种需开展专项调查外,其他昆虫原则上仅做物种普查,不进行重点物种调查。实地调查中:白天采用线路调查法,通过徒步行走开展扫网调查,即随时记录沿途观察到的昆虫种类、分布、生境等信息,拍摄物种及其生境照片,并记录调查线路轨迹;夜晚使用灯诱法,通过布设灯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性进行观察、记录和计数,捕获数量能够反映物种的多度及其活动性。不能现场识别的种类应采集标本,用于内业物种鉴定。具体调查方法参照《县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相关规定执行。
(5)遗传多样性调查
依托岳麓区现有资料,搜集辖区内各类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植物园、树木园、苗圃、种质资源库、良种基地、品种资源场(原种场)、水产原种场、渔业种业示范场等迁地保护、种源保存和种源培育为目的单位,进行重点遗传资源(如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极危种群、特有物种等)的种类、数量、保护现状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主要采取下发表格的方法,对重点遗传资源(如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极危种群、特有物种等)的种类、数量、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格。
4.4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普查数据分析基于《中国植物志》《湖南植物志》《湖南种子植物总览》《中国植被》《中国动物志》《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已有的基础数据库和外业调查所得的普查区域物种信息数据库,以动植物丰富度、外来物种入侵度、物种稀有性等指标为主进行分析。
(1)动植物丰富度
指普查区域内已记录的动植物的物种数(若存在亚种、变种和变型等种下单位,则以这些种下单位为分类单位,用于表征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2)外来物种入侵度
指普查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数与本地野生动植物物种数的和之比,用于表征生态系统受到外来物种干扰的程度。
(3)物种稀有性
指是否属于中国特有(湖南特有或特殊地理区域特有)、极稀有、新分布、极小种群的野生保护物种,用于表征物种的特殊价值。
动物物种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昆虫(节肢动物门),其中陆生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为重点关注对象。
植物物种:其中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为重点关注的调查对象。
微生物:仅关注大型真菌。
调查成果
1.数据成果
调查区域原始外业调查记录数据(样方、样线等);
岳麓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岳麓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岳麓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岳麓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
2.图件成果
岳麓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图
岳麓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
岳麓区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分布图.
岳麓区自然保护地空间失量图、分布图
3.报告成果
岳麓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报告
岳麓区野生动植物历史数据分析报告
岳麓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报告
岳麓区遗传资源多样性报告
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资料
四、交付时间和地点:1.1 服务期限:本项目服务期限为1年,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
1.2 服务地点:长沙市岳麓区农业农村局指定地点
五、服务标准:1)《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国家《“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管体系,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3)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4)《湖南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要求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数据管理;
5)2021年9月,湖南省林业局召开全省会议,全面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生物多样性问题整改工作、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以及武陵山生物多样性监测试点工作;
6)2021年9月末《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发布,其中战略任务的第6点明确提出“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试点”;
7)湖南省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林办护〔2021〕2号);
8)湖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技术规范(试行)》《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湖南省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湘林办护〔2021〕10号);
9)《长沙市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方案》;
六、验收标准: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通过验收。
七、其他要求:无
采购需求仅供参考,相关内容以采购文件为准。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