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朔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朔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朔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朔应急函〔2022〕28号)
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朔州经济开发区安监局:
现将《朔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并要求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要切实把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以下简称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动我市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应急准备、统筹力量建设、提升抢险救援整体效能的实际举措,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路子、先行示范,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做法。
二、确保建设质量
要结合本地区风险灾害实际特点,科学制定试点方案,建立机动灵活、运转高效的现场协调机制机构。理顺运行流程,落实支撑力量,严格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按照市应急管理局试点方案制定本地区试点方案,推动形成共同参与、融合建设的工作局面。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要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具体牵头负责,推动压实各方责任,务实高效抓好落实。现场协调机制和社会应急力量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后,抓紧投入试运行,加强培训演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联系人:曹卿慧
联系电话:180*****888。
朔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4月29日
朔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
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
试点方案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和《山西省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有关要求,为规范引导我市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建立良好现场管理秩序,提升抢险救援效率,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国家、省应急管理工作有关决策部署,健全我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规范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切实解决因组织协调不力可能导致的交通道路堵塞、救援信息不对称、应急资源浪费、灾区秩序混乱等问题。
二、建设目标
通过试点,各县(市、区)二级现场协调机制达到“四有”。即:有协调组织:机制健全,牵头部门明确,组成单位合理,工作人员具体;有工作场所:能够提供开展工作的场地和设施等必要条件;有支撑系统:依托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建设满足市、各县(市、区)现场协调机制开展工作和组织协调社会应急力量执行抢险救援任务需要的运行终端;有保障条件:为参加现场协调机制人员提供必要的后勤装备等保障。
二、建立机制
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建立市级现场协调机制,市应急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任现场协调机制总召集人,市应急管理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组成是:
总召集人:年鹏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成员:靳玉祥 市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王明辉 市应急管理局应急保障科科长
曹卿慧 市应急指挥中心预案科科长
李志荣 团市委副书记
李晋文 市民政局科员
何玉平 市卫健委应急办负责人
刘佳丽 市红十字会科员
齐慧强 市文明办科员
高 虎 市交通局应急安全科科长
四、职责分工
朔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市现场协调机制”)平时负责机制的建立、制度建设、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系统注册管理和培训演练,与本级应急预案体系相衔接。灾时加入市级应对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部,日常工作由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预案科承办。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市现场协调机制现场全面工作,召集市现场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人员,启动现场协调机制,对接加入市级应对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部,接受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市民政局负责为前往灾区参加抢险救援行动的社会应急力量提供咨询服务;组织进入灾区的社会应急力量进行报备统计;协调指导社会应急力量报送参与救灾的可供资源、提供救灾任务对接匹配建议,实现救灾资源高效配置优化;对社会应急力量进行业务指导、任务对接、监督管理和跟踪检查,负责统计社会应急力量后装保障需求、志愿服务、资源链接等相关信息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被调用的社会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到达灾区和返回的通行和保障。
市卫健委负责根据现场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需求,对协助医疗救护工作的社会应急力量的调动(调用)提出建议;在医学救援组统一指挥下,社会应急力量协助医学救援专业队伍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工作。
市文明办负责宣传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接受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有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宣传选树抢险救援行动中涌现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弘扬志愿文化。
团市委负责组织动员全市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组建专业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并按照市及各地应急指挥机构要求对相关志愿服务团队进行统一调度;组织、发挥好相关应急救援团队中的“青年突击队”作用,协肋应急指挥部做好应急攻坚工作;依托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社会广泛开展救援所需资金、物品、装备的劝募工作,并配合应急指挥部做好相关款物的分配工作;依托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助应急指挥部做好信息收集反馈和现场引导管理;做好应急救援相关工作的宣传引导和青年典型的选树工作。
市红十字会负责现场社会捐赠物资、装备、器材的接收与分配等统筹协调,协助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协调工作。
五、主要任务
县(市、区)级现场协调机制在日常和重特大灾害发生后,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一)负责建章立制、机制运行和培训演练工作。
(二)组建完善机制运行团队,使用和参与维护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
(三)根据灾情和本级人民政府指令,通过平台发布社会力量参加救援的需求信息;负责掌握和处理进入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的相关信息。
(四)为前往灾区参加抢险救援行动的社会应急力量提供咨询服务;组织进入灾区的社会应急力量进行报备统计。
(五)统筹协调灾区社会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协调有关部门 (单位 )为社会应急力量提供必要的物资、装备、器材、交通和生活等保障。
(六)及时统计、汇总社会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援任务情况。
(七)组织灾区社会应急力量有序撤离。
(八)为参加抢险救援行动的社会应急力量协调补偿。
六、启动运行
根据抢险救援工作需要,市现场协调机制根据应急部、本级人民政府或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指令启动现场协调机制,按照“分级协调”原则,启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公布现场协调机制联系方式,实时评估、过滤、发布灾情、救援需求等信息,启动运行流程。第一时间将社会应急力量信息告知政府有关单位(部门),经指挥部批准同意,引导社会应急力量进入事故现场和灾区。社会应急力量要根据调度指令第一时间做好救援准备赶赴事故现场和灾区,抵达事故现场和灾区后,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安排有序进入,服从现场指挥,有序参与救援,视情吸收社会力量负责人加入现场协调机制。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现场协调机制可设立综合组、协调组、保障组三个工作小组,各组均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
七、运行流程
根据抢险救援工作需要,由应急管理部门按照以下流程启动运行:
启动现场协调机制(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救援需求信息(综合组)→组织报备登记(协调组)→处理救援信息(协调组)→组织协调调度(协调组)→组织交通保障(保障组)→组织任务管理(协调组)→组织后勤装备保障(保障组)→组织力量撤离现场和灾区(协调组)→统计汇总总结(综合组、协调组、保障组)。
八、建设内容
(一)制度建设
1.出台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培育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2.推动制定社会应急力量参与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指南(规范);
3.建立完善现场协调机制联络、会议、通报、奖励、总结评估等日常工作制度。
4、制定出台应急救援队伍补偿办法。
(二)平台维护使用
依托应急管理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社会应急力量管理系统,市、县区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满足本级现场协调机制运行的设备,组织平台系统末端使用、维护、管理工作,并将平台系统与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对接。
九、工作步骤
市和各县(市、区)、朔州经济开发区全面展开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和朔州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参照市现场机制建设试点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本级试点方案,按工作步骤共同推进全市现场机制建设工作。
(一)部署建设任务(2022年5月底前完成)。研究制定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方案,细化试点方案落实措施,召开会议部署建立现场协调机制工作任务。(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预案科负责,市应急管理局有关科室和市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二)建立现场协调机制(2022年6月底前完成)。完成市、县区级现场协调机制筹备工作,明确参加机制单位和人员,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落实运行保障条件,组织机制运行管理。(市应急指挥中心预案科,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朔州经济开发区安监局负责,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处室和市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三)完善平台系统功能(适时组织)。依托应急管理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社会应急力量管理系统,做好信息对接,组织上线运行。(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值守科、应急网络科,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朔州经济开发区安监局负责,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处室和市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四)组织系统培训演练(适时组织)。组织市、县区现场协调机制人员,以及部分信息登记的社会应急力量开展培训演练,熟悉系统功能,磨合运行程序,完善工作制度,
加强宣传报道。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朔州经济开发区安监局负责,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处室和市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作用,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同参与、融合建设的工作格局。指导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同步组建本级现场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压实各方责任,务实高效抓好落实。
(二)强化经费保障。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对接应急管理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所需经费计划列入市应急管理局信息化平台建设统筹解决;各县(市、区)的相关费用支出由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自行予以保障。
(三)确保建设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战标准,紧密结合本地区事故特点和灾害风险,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措施。科学搭建市、县区级现场协调机制架构,做到定人定位定责,并适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化情况充实调整。进一步优化拓展社会应急力量管理系统功能,整合现有内容,理顺运行流程,落实支撑力量。
抄送: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局机关有关处室。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