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1").css("display","block");//视图时要用 包围var flashvars = {f: "",s:"0",c:"0",e:"2",v:"80",p:"1",lv:"0",loaded:"loadedHandler",my_url:encodeURIComponent(window.locati" />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武隆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武隆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武隆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经区政府第1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武隆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

(2021—2035年)

本规划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渝府发〔2022〕9号)《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武隆府发〔2021〕7号)等文件编制,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提升武隆新型城镇化质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武隆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提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重点着眼2021—2025年中期规划,放眼展望2026—2035年远景目标。本规划是指导全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章新型城镇化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十三五”期末,武隆区城镇常住人口为******人,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7%,较“十二五”期末提升9.4个百分点。其中,凤山街道、芙蓉街道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之和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2.87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口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城区面积保持扩张态势,2020年全区建成区面积达17.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市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创业水平不断提升,随迁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3年,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

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加快构建,仙女山机场、渝怀二线铁路、G65武隆西互通建成投用,开工建设白马航电枢纽、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武道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17个,内畅外联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启动凤来新城规划建设,打造全市跨行政区域合作示范平台。扩大“双城经济圈”合作,缔结“巴蜀遗产地联盟”,与乐山市缔结友好城市。深入推动区域文旅协作,加快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积极加入“中国武陵山旅游联盟”“渝东南旅游发展联盟”等组织。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空间格局初现雏形。交通通道建设逐渐完善,土坎大桥、龙溪大桥、江后公路、桐后公路竣工通车,区内“五纵四横”干线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实现棚户区改造面积26.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总建筑面积17.49万平方米。建成飞天之吻、博象美术馆、懒坝大地艺术公园、树顶漫步、归原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凤山街道、芙蓉街道等中心城区经济、政治、旅游集散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口、产业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全区逐步形成了以凤山—芙蓉—羊角为极点的城乡空间格局。

城乡融合更加协调,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基于武隆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创建了“旅游+N”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武隆模式”,旅游扶贫经验模式两次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网升级改造率超过70%;建成农村公路2595公里,行政村通客率100%,4G网络覆盖率100%。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水平适度、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15年的2.82下降到2020年的2.62。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特色农业提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带动性增强,粮食、蔬菜、肉蛋等自给率提高,以“一环两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生态工业转型发展,园区建成面积达4平方公里,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50万千瓦,页岩气日产能突破70万立方米,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至40家。服务业升级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体系加速呈现;文旅产业持续发力,“十三五”期间,旅游综合收入从75.16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增长139.49%。接待游客从2450.12万人次增加到3700万人次,增长54.28%。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万元,占GDP比重7.27%。

生态屏障全面筑牢,绿色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成为全国少有、重庆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的区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并严格保护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有效保障遗产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安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芙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通过验收,大规模国土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65%,位居全市前列,成为首批38个中国森林氧吧之一。环境保护机制和责任全面落实,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细化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第二节存在问题

土地资源紧张制约城镇化进程。受武隆特色高山地形影响,武隆中心城区缺乏现成净地,现有国土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住房、产业发展等需求。棚户区拆迁和老旧房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紧缺,城区公园绿地、广场空间严重不足,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等指标设施低于标准,事关人民福祉的“上学难”“养老难”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用地供不应求问题日益凸显,工业用地指标不足,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占全域幅员面积的67.74%,人地矛盾突出。

区域联动能级尚需提升。产业方面,由于武隆产业体系较薄弱,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新兴现代产业发展缓慢,承接主城都市区及沿海沿江城市产业外溢、产业转移、产业配套等市场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交通方面,对外通道体系尚未完善,铁路水路建设急需提速。文旅方面,与渝东南、黔东北等区域联动合作较为单一,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旅游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随着周边地区旅游建设步伐加快,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武隆旅游发展的先手优势正日益减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合不够,文化原创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有待提高。全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四季旅游产品及夜游产品仍是短板。

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受主城区和武隆中心城区对人口的虹吸效应影响,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乡常住人口所占比重减少4.34%,其中青壮年人口向外流失严重,空心村、土地撂荒等衰落现象明显,导致乡村发展活力不足,影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空心化”趋势渐显,部分传统优势农业产区,优质产品少,结构不优、品牌优势不突出,现代科技应用整体落后,产业融合度低,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第三节面临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部署,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新时代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武隆区新型城镇化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稳步发展,走统筹城乡发展、融入自然山水、重视发展质量的新路径。

武隆区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诸多机遇。一方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庆“一区两群”发展格局纵深推进,有利于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有利于武隆打好“区位牌”,推进互联互通,丰富承载空间,提升集聚能力;有利于武隆打好“协同牌”,形成与其他地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产业互补的共赢格局。有利于武隆打好“旅游牌”,优化旅游产业,深化联动发展,提升旅游配套。有利于武隆打好“生态牌”,夯实绿色本底,培育绿色动能,放大绿色效应。有利于武隆打好“融合牌”,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产城景融合,建设成为成渝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另一方面,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人心,城镇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城市的运营管理能力要求更高,有利于加快武隆城区发展方式转型。乡村资源资产价值日趋显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环境污染防治难度提升。人口红利整体趋减,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整体呈减退趋势,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近年来人口呈现净流出态势。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均衡供给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城乡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产业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水平低,新兴现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抗压能力弱。

第二章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成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人口城镇化和市民化,构建强韧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一主、两辅、三片区、多节点”多层级、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新格局,建设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为建设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武隆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以人文本,公平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发展创造和保障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更加方便温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镇融入大自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城乡互促,产城融合。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体制改革和试点突破为抓手,高水平重塑城乡关系,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使全区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开放包容,彰显特色。深入挖掘武隆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农耕民俗、风景名胜等人文资源,推进文化与城乡建设相结合,把文化元素融入街区、植入景区、嵌入乡村,传承文化脉络,强化历史记忆,留住乡愁,增强城镇文化底蕴,突出武隆独有的风貌特色。

第三节总体思路

立足武隆优势条件和现状基础,围绕新型城镇化内涵和要求,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目标推进城镇化。

发挥武隆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与主城都市区接合部、接受主城都市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区位优势,打好“区位牌”,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加快构建开放平台,统筹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优化城镇布局,打造精品城市,培育绿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形成“一主、两辅、三片区、多节点”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切实围绕“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发挥武隆生态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底线前提下,探索创新“两山”转化机制,将武隆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深化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旅游“三次创业”,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主动“+旅游”的融合发展态势,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同时坚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有机统一,打造高山生态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模式。

针对武隆建设用地资源紧张的问题立足未来发展需要,强化规划管控,加强城市设计,依托山水特色地形,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以提升品质为导向,聚焦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功能,按照绿色化、人文化、智能化、精细化要求,提升规划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心城区全面升级,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基于武隆近年人口净流出的问题,以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市民化为抓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域外人群、引进人才等落户城镇,全面提升城市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结合农村产业和人口空心化趋势,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设施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协同发展平台构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用好、用足国家和市级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引进、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助力武隆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人口、土地、投融资、生态环境保护等城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破除影响城镇化提质增效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第四节发展目标

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武隆实际发展基础,提出武隆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

到2025年,武隆区城镇空间新格局基本形成,产城景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品质实现长足进步,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明显提升。

——基本形成城镇空间发展新格局。“一主、两辅、三片区、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更加紧密,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增强。城镇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能力持续提升,节点城镇发展各具特色。凤来新城桥头堡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承接主城都市区功能外溢、外部产业转移能力明显增强。

——产城景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释放城镇化发展新动能。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生态工业规模效益倍增升级,特色优质品牌农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更加强劲,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与拓展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品质实现长足进步。城市扩容增质、提标扩面和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日趋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山水特色得到有机结合,城市精细化“智”理能力明显提升,智慧、人文、绿色城市建设持续推进。

——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融合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面普及,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之间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城乡互促的格局初步形成。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明显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新市民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持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农村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到2035年,武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期,武隆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带动点,全区城镇总体发展格局更加优化,精致化城市全面建成,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人口市民化进程基本完成,产城景融合先行示范区与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

表1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一览表

序号

指标

2020年

2025年

2035年

人口城镇化质量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9.27

52

60

2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9.62

33

39.5

3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

40.2

43

50

4

人均期望寿命(岁)

77.36

78.8

80.8

5

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9.3

10.6

11

基本公共服务




1

城镇常住人口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

100

100

100

2

对有意愿的城镇常住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

100

100

100

3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95

4

政务服务事项“全网通办率”(%)

69.85

90.15

95.67

基础设施




1

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

90

95

98

2

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

95

99

100

3

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

78

88

96

4

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1000

1000

2000

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100

6

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

100

100

100

7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95.4

98

99

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35.32

50

60

9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100

100

资源环境




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7.2

97.2

97.2

2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10

41

43

3

全区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4

森林覆盖率(%)

65

68

68

城乡融合




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62

2.50

2.24

2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

95

第三章 更广视野谋划城镇空间发展新格局

全面融入“一区两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涪陵、南川,引领带动渝东南、黔北地区,构建紧密联动、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着眼武隆,立足城乡大统筹,深入贯彻上位规划要求,形成“一主、两辅、三片区、多节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强化区域联动,共绘协同发展蓝图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川渝非毗邻地区合作样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与成都都市圈、重庆主城都市区相向发展,在产业、科技、民生三个方面加强合作。重点产业方面,对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推动成渝地区重大产业平台功能向武隆延伸拓展,加强与成渝地区重点产业链合作,提高供应链体系融入水平,主动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产业链配套建设与产业集群转移。旅游产业方面,推进武隆与双城经济圈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同、政策互通、产品相连,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巴蜀世界遗产联盟、打造“成渝地·巴蜀情”文化活动品牌、包装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等线路等,加强与四川乐山市、大邑县、九寨沟县等知名旅游目的地协同联动,做强做大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等优势服务业。加强与成渝地区在科技人文,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与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平台,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民生方面,共同推进户籍迁移、社会保险认证和转移、异地就医结算等服务便利化,探索建立异地市民享受同等化待遇体制机制,提高生产生活便捷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深化鲁渝产业合作,建设济南—武隆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东西部协作示范样板。

推动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打造全市跨行政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用好全市跨行政区域合作示范平台优势,推动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以“凤来新城”为核心,推进重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产业集聚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保联防联治等方面合作。重点基础设施方面,推动渝湘高铁、渝柳铁路、市域铁路C2线、南武铁路等铁路项目建设和南涪铁路的提档升级。加快渝湘高速复线、武两高速、白涛至白马高速联络线、大洞河-三泉高速联络线、梓里-同乐联络线等高速项目建设。特色产业方面,加强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对山王坪镇、乐村、白云乡和大洞河乡旅游景区的共同开发和建设,拓展毗邻地区旅游景点的整合和升级,共同打造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武隆南川工业组团优势,促进生态工业产业联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渝东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同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形成“一带两片”的产业合作与联动,推动形成武隆南川毗邻地区产业高质量增长极。公共服务方面,加快武隆南川毗邻地区教育、医疗等资源共建共享,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互联互通,构建优质共享、普惠可及、全龄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更大区域的发展需求。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方面,加强大溪河等重点河流上下游联防联治贯彻执行,完善协同治理体制机制,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造天蓝水清的人居环境。

建设承接主城都市区产业外溢前沿阵地。推动重点产业的承接落地,紧抓武两高速开工建设缩短两地时空距离的机遇,加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涪陵区、南川区、长寿区等的合作,将武隆打造成为主城都市区的产业承接区,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旅游户外装备及消费品工业等产业补链成群,共同推动重庆东三环高速沿线区域加速集聚发展。重点针对两江新区的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企业、重庆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代加工企业、涪陵区的页岩气装备制造和消费品工业企业、南川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和中医药产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积极做好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并为企业未来迁入武隆创造条件。加快构建与“一区”产销对接机制,立足拓展主城消费市场供应保障功能,加快功能性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凤来新城区域性物流产业园,建成服务主城的优质农产品集散基地和供应基地及大宗产品综合物流园区,推动特色产品和服务进入“一区”市场。

引领带动渝东南及周边区域发展,建设渝东南区域整体旅游品牌。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为契机,依托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进一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突出武隆旅游国际化战略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渝东南地区已有优势旅游资源,以“乌江画廊、武陵风光、生态康养”为主题,构建渝东南文旅融合引领的产业体系。联合周边区县打造“武隆—彭水—黔江—酉阳”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仙女山—南天湖—武陵山”大仙女山旅游示范带、“武隆白马山—彭水摩围山—秀山川河盖—黔江三塘盖—石柱黄水”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带等旅游产品。充分发挥联盟各区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特色,共同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共同挖掘旅游新产品,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将武陵山自然山水和生态民俗等要素进行跨行政区域配置、整合与优化,打造渝东南旅游整体形象,逐步将武陵山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目的地。充分发挥武隆在武陵山区城镇群中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将武隆打造成为渝东南地区旅游集散地。

联动黔北地区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与黔北地区的合作能级。推进武隆与黔北地区产业发展互补互兴,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与道真、务川、正安等黔北地区市县对接,围绕商贸物流、旅游康养、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整合武隆与黔北地区的生态康养资源、农特产品资源、中药材资源,共同打造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共同建设一批跨区域市场平台。依托在武隆与黔北区县交界地带的优势文旅资源,联合打造一批渝南黔北历史传统村落、民族风情小镇、特色边贸集镇,共同挖掘传承仡佬少数民族文化,打造仡佬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加大产教对接力度,承接黔北地区资源要素转移,吸引黔北地区人口来武隆就读和常住。

第二节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城镇空间格局

紧紧抓住“一区两群”发展重大机遇,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国家战略,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为目标,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仙女山、白马山为支撑,航空小镇、高铁小镇、凤来新城三大片区为发展重点,节点乡镇差异化发展,相互协调、功能完善、分工协作、城乡融合的“一主、两辅、三片区、多节点”城镇化空间新格局。?

图1 2021—2035年武隆区城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高质量打造魅力中心城区。突出以凤山—芙蓉—羊角为核心中心城区的极核引领作用,结合“一江两岸”山水景观优势及高铁站集聚带动能力,全力打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中心城区。支持中心城区以生态文旅、现代服务为核心职能,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公共服务、商业、居住等配套,加快形成武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武隆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两辅”特色优势。“两辅”即仙女山、白马山,依托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等优势,聚焦旅游、生态涵养、产业等核心功能及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城市功能,推动构建旅游与康养、文化、体育等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巩固生态屏障,加强景区建设,完善公共配套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区。

重点推进三大片区建设。依托仙女山机场打造航空小镇。借“机”腾飞,发挥仙女山机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航空运输拉近距离,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带动当地消费,发展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等先导产业和配套服务、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产业等相关产业,使航空小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源。加快推进仙女山临空经济区建设,集聚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业商务、高端服务、生活配套等功能,辐射武隆、涪陵、丰都整个大仙女山区域,聚集人气,提升区域吸引力。依托渝湘高铁站建设高铁小镇。坚持站城一体,打造集旅游接待、商业商贸、商务办公、配套居住于一体的枢纽门户。以旅游为引领,商业为核心、特色产业为主导,力求把高铁小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产城发展”的新型城镇,并着力将其发展为旅游度假中心区、商贸物流区、高端居住区、新型产业区。依托高速路门户建设凤来新城。依托一小时可达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三环和武两高速交汇的交通优势,紧密联动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和三环沿线城镇,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凤来区域性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文旅、大健康产业,承接武隆生态搬迁人口和老城区人口疏解,建设产城景融合的生态新区。充分发挥地处“区群”结合部的优势,围绕“全国近郊型公园城市新典范、现代高品质生活宜居样板地、区域高水平协同联动桥头堡”功能定位,打造服务主城都市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南和黔北地区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推动武隆乃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差异化发展多节点乡镇。推进以平桥镇、江口镇、桐梓镇等三大重点镇建设,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发挥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平桥镇构建以生态工业及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发展体系,打造武隆西部现代工业服务中心。江口镇发展以生态旅游、农旅融合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武隆东南部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桐梓镇以观光旅游、科考探险、乡村旅游为特色,打造武隆东北部的观光旅游特色镇。支持鸭江镇、和顺镇、长坝镇、火炉镇、双河镇等乡镇发挥节点作用,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完善乡镇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主要发展消费品工业、山地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等产业,加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使产业基地景区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栏1 “一主两辅三片区多节点”城镇空间新格局

“一主”:凤山—芙蓉—羊角,规划城镇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

“两辅”:即仙女山、白马山,其中仙女山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重点建成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白马山规划城镇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全国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区。

“三片区”:即航空小镇、高铁小镇、凤来新城三大重点片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分别为1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和2平方公里。

“多节点”:包括平桥镇、江口镇、桐梓镇、鸭江镇、和顺镇、长坝镇、火炉镇、双河镇等多个特色小城镇。

第三节完善交通网络,畅通内外发展通道

着眼枢纽提升,构建多向联通的交通网络。全力塑造对外交通新优势,实现半小时到达主城都市区、一小时到达周边区县、航空三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加速构建“三高一快三普”铁路建设。完善“三横三纵四联”高速公路网络。打造支线航空网络,加快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策划仙女山机场扩建工作,积极筹划武隆口岸机场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直升机坪和通用机场“七点”建设。畅通内河水运体系,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工程,保障航道通行能力,力争开工建设土坎货运作业区、朱市坝旅游码头、武隆水上应急救援基地码头(含国防码头)和白马水上应急救援码头。提档公路干线网络,建设武隆周边毗邻地区出境公路。

着眼产城互动,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打造区内互联互通公路,支撑城区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联动发展,规划实施G319土坎乌江大桥至白马、G319黄草岭至乌江三桥路面改造、S204土地至桐梓、S204火炉至中嘴升级改造等项目。完善武隆—南川毗邻区域公路网络,推进凤来—平桥—和顺—白马—武隆城区快速路、凤来—庙垭—鸭江—白马快速路建设。打造“产城景”公路,加快重点城镇连接线、景区连接线建设,推进仙女山“碳中和”景区及配套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武仙路与复线连接桥、武隆城区至仙女山度假区升级改造、桃花山至仙女山度假区、机场路二期、白马疏港公路,进一步促进全区产城景融合发展。提质升级县乡道网,按全市“镇镇通三级、村村双车道”的要求,加快推进乡镇和建制村的路面改造,提升通村、通镇路网服务品质。全面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十四五”期间争取实施农村公路300公里,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

专栏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机场:启动建设武隆城区、凤来等7个直升机起降点,策划仙女山机场扩建工作。

铁路:加快渝湘高速铁路,渝万高铁(武隆—涪陵段)、西安—丰都—武隆—遵义—广西高铁、主城区—涪陵—武隆—南川市域快速铁路、渝怀铁路(含复线)、南涪铁路、涪柳铁路“三高一快三普”建设。

高速公路:推进渝湘高速复线、白涛—仙女山—接龙—石柱马武高速、南涪高速、垫江—丰都—武隆—道真高速、丰都游轮辅港—南天湖—仙女山机场—火炉高速、武两高速、浩口—务川高速、白涛—白马—豹岩高速、武隆大洞河—南川三泉高速“三横三纵四联”高速公路网络建设。

快速路:推进凤来—平桥—和顺—白马—武隆城区快速路、凤来—庙垭—鸭江—白马快速路建设。

普通公路:推进G319城区段(中嘴至乌江二桥)改道工程、S205城区至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改造工程、S529庙垭至聚宝、S519桐梓至接龙、G353白马至竹坝、武隆西至天尺情缘道路工程等项目建设。

干线公路:推进境内乡镇、旅游景区、工农业园区的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建设改造重要县乡道、县乡道连接路和四好农村路。

水运:推进土坎货运作业区、朱市坝旅游码头等建设项目。

第四章 更高水平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

围绕提速“产”,拓展“城”,做靓“景”,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核心城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美化生态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形成“以产兴城、产城一体、城景互动”融合发展格局。遵循“产业引领、配套跟进、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坚持产业、城市、景区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景区化”进程。

第一节以旅游国际化引领产城景融合发展

紧抓仙女山机场通航和渝湘高铁“十四五”末通车的新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主线,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高起点做好规划布局、高质量做新产品业态、高标准做优服务品质、高水平做响国际品牌,创新制定内陆山地地区旅游国际标准,提升旅游产业链,以旅游国际化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提升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旅游集散、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推进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江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完善设施配套、提高智慧化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促进美丽乡村山水田园景观建设和服务设施升级,形成引领全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

深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把全区作为旅游综合体全景打造,精心布点,串珠成线、不断扩面,构建错位协同、功能互补、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严控开发体量,丰富高端业态,升级配套设施,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白马山突出生态保护和文化利用,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世界爱情文化体验圣地。芙蓉江亲水风情休闲区以芙蓉洞、芙蓉江、芙蓉湖等景区景点为核心点,挖掘芙蓉江流域仡佬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打造芙蓉湖周边以峡谷游览观光、水上运动、现代庄园为重点的国际山水田园度假旅游区。桐梓山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区依托后坪喀斯特天坑群、洞穴系统和峡谷资源,打造国际户外运动胜地。中心城区通过构建旅游产品、升级城市景观、完善在地服务形成滨江水上游乐、旅居服务和旅游集散等功能,打造成为旅居特色小镇。以中心城区北拓与仙女山旅游度假区连片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半山城区、半山经济带开发。喀斯特旅游区全力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凤来新城推进完善旅游集散、美食体验、多元住宿、消费升级等配套,构建康养度假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建设成为积极融入主城都市区的文旅融合桥头堡。充分利用乌江两岸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壮丽美景,做好山、水、城三篇文章,联动彭水、黔江、酉阳协同打造乌江画廊文化旅游经济带。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水平,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重点乡村景点,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以国际先进标准分析把握现代旅游演进变化趋势,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业集群,不断丰富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旅游产品供给。打造研学产业链。立足丰富的“南方喀斯特”立体地形地貌和优良的森林生态资源,通过优化一批特色研学线路、建设一批研学基地、引进一批研学项目,突出地质研学、生物研学、农耕研学、文化研学、科技研学等主题,精心打造一批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旅行产品,创建一批国家、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做大做强研学旅行产业。打造运动产业链。设计山地户外运动经典线路,拓展山地运动、马术运动、极限运动、水上运动等旅游业态,推出徒步穿越、户外探险、自驾骑行、低空飞行等旅游产品,建设国际探险公园、全国亚高原训练基地,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户外运动胜地。建设打造中国南方四季冰雪运动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进户外运动向生产端、销售端延伸,培育构建运动器材、运动装备等制造销售产业链条。打造文化艺术产业链打好“自然遗产”“乌江画廊”“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四张文化旅游牌,围绕遗产文化、纤夫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爱情文化等,推出一批沉浸式演艺项目和体验项目,引进一批高水准的歌舞剧、情景剧、童话剧,提档升级“印象武隆”品质内涵,打造“中国旅游演艺之都”。引进艺术家、画廊、艺博会、拍卖行等艺术商业主体,培育打造艺术品交易、艺术培训、艺术设计等相关产业。做精懒坝大地艺术公园、博象美术馆,建设一批小而精的博物馆。提档升级“印象·武隆”品质内涵,引进一批高水准的歌舞剧、情景剧、童话剧等演艺项目,延伸拉长艺术演艺产业链条。打造康养产业链。利用武隆景观、气候、生态、温泉、中医药等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化品质的食养、动养、医养等康养产品,培育森林浴、“温泉+睡眠”和少林武术、太极拳等康养项目,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康养社区和“双碳”示范景区,打造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示范区,构建“康乐养生”产业体系。打造婚恋产业链。发展婚恋文化展示、婚礼策划服务、婚嫁风俗体验、婚庆蜜月度假等业态,建设爱情主题小镇、乌江“云上恋桥”,打造顶级婚纱拍摄地、高端婚礼举办地、时尚婚恋打卡地,全面做强“仙山为盟、白马为誓”婚恋旅游产业体系。打造服务产业链。增加适应旅游国际化的消费供给,开发“文盛武隆”系列特色文创产品,做靓“旅居武隆”“寻味武隆”等消费品牌,拓展高端消费市场,打造成为全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构建优质的国际化旅游环境。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体系,探索制定内陆山地地区旅游国际化标准,编制国际化的旅游规划,全力营造国际一流旅游环境。建设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加快仙女山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仙女山机场与周边机场一体化运营,加快完善干支通相衔接的航空运输体系,实现与重庆、广州、昆明等国际机场航班无缝对接。启动仙女山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开通境外重要客源市场直航包机。建设仙女山、白马山等直升机起降点。推进三高一快三普铁路、三横三纵四联高速公路以及内河水运建设,完善快进通道。实施“城景通”“景景通”“乡景通”工程,完善跨景区公共交通、时租网约等共享交通,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加快城区游客集散中心建成投运,建设大数据中心、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国际化智慧服务体系,丰富完善“一部手机游武隆”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化旅游服务设施应用。启动国际SOS急救体系建设,构建国际通用旅游标识系统,打造国际化语言服务环境,推动建设国际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打造国际化旅游要素品质。打响“武隆味道”品牌,加快旅游乡镇、景区美食系统的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入驻,建设特色美食集聚区。加快引进国际化医疗、餐饮、酒店、学校、商务、社区等高端资源。大力引进国际大型文旅领军企业、新兴独角兽企业等高端投资商和专业运营商。培育和落户国际化的市场主体。持续优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开启旅游国际化产业孵化基地打造工作。出台鼓励市场主体、自然人参与旅游创新创业专项政策。

整合高端资源做响国际品牌。打造重点品牌资源以国际喀斯特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持续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深化现有的“神奇山水、梦想家园”“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的品牌影响力,突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百万旅游俱乐部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武隆众多的品牌优势。

实施精准的国际化形象宣传加强国际友城、友好景区交流合作,开展“驻华大使武隆行”“在华外籍人士游武隆”等活动。构建国际网站、知名社交平台、专业公关公司等武隆旅游国际宣传矩阵。推动武隆景区、度假区等自然文化符号植入文学影视作品、游戏场景、教材读物等。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旅游节会活动,做好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申报筹备工作。策划1—2个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宣传活动。

完善精准的国际化营销机制。组建“武隆旅游国际营销推广中心”,实现旅游营销统一策划实施,运营好“i-WULONG”国际域外网站和海外社交平台。畅通境外来武游客营销渠道,做强国内中高端客群市场和在华外籍游客市场,设立在华留学生、研学组织、户外运动组织等国际市场营销组,组织策划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落实精准的合作推广举措强化“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城市国际合作,与国际顶尖旅游经销商、国际旅行社、跨国公司等合作构建多元的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联合国内外知名景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组建营销机构,共同打造区域精品线路。充分利用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全国百万景区联盟、5A级景区联盟等平台,加强景区合作营销。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推介活动。

第二节以生态产业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全产业体系,切实围绕“+旅游”不断细化完善产业规划和业态分布,扎实推动武隆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创业孵化园等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聚集,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以“+旅游”兴产,以产兴城,助推产城景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集约化、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突出山地特色,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做大做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紧扣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示范区建设,壮大生态畜牧、高山果蔬、高山茶叶等主导产业,巩固烤烟、生态渔业等传统产业,多元发展桑产业,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消费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开展“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加强优质农产品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研发、推广。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数字农业。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业吸附、科技开发和示范推广、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作用,巩固双河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火炉镇梦冲塘现代农业园区、白马镇天尺坪现代农业园三个市级示范园区建设成果。加快黄莺乡复兴出口蔬菜农业园区、鸭平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桐梓山山地农业示范区、芙蓉湖休闲观光农业园四个区级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高质量建设凤来新城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纵深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推动农业从种苗研发、标准种养、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竹笋、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结合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广农产品产地清洗分选、晾晒烘干、储藏保鲜、生态包装等产地初加工技术。通过引进企业不断开发茶饮料、速食牛羊肉制品、速食蔬菜、笋干、道地药材等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主动围绕“+旅游”推进农业旅游化和农产品旅游商品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着力打造绿色菜园“田间超市”,积极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建设网货生产基地和产业直播基地,把菜园变成花园,把农业产品变为旅游商品,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融合提升。

提质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工业。加快打造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工业“四个百亿级”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产业集群。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坚持产城一体的建设模式,突出“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亩均能耗”等高质量发展导向,打造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生态工业发展平台。持续优化完善“一城四组团多点”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将凤来新城打造成为两江新区拓展园,承接主城都市区“外溢”功能和产业,强化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涪陵、南川等周边区域协同,招引落地一批引领性项目和龙头企业。白马、长坝、平桥、鸭江四组团充分利用标准厂房孵化作用,培育发展消费品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巩固发展装备制造、绿色建筑材料等优势产业。在工业园区外推进旅游户外装备和消费品等中小企业集聚区基地建设,鼓励利用政府闲置资产和闲置工业用地、重点乡镇建设预留产业发展空间,用于生态工业发展。在凤山街道、芙蓉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平桥镇、凤来镇等要素保障条件相对较好、加工制造型企业相对较多的多点乡镇,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在页岩气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的乡镇,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发展。

推进工业主动融合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户外装备和消费品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市旅游消费品工业基地。围绕“高山蔬菜、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打造农副产业深加工基地,逐步形成结构优、产业链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发展旅游户外运动装备制造。开发食品类旅游商品,扩大农特产品类旅游商品规模、优化结构和提升产品品质及品牌形象。开发生产创新型旅游商品,构筑开放性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平台和生产基地,大力拓展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非土特产类旅游商品。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以中心城区和凤来新城为载体,以消费升级为契机,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增加适应旅游国际化的消费供给,拓展高端消费市场。重点发展商业商贸、金融、教育培训、仓储物流、汽车销售、健康管理、康养服务等,打造全市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业商贸、生活居住、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接待、现代商贸和金融等产业。建设一批商贸消费综合体、城市智慧商圈,打造“旅居武隆”“武隆美食”“武隆有礼”等消费品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武隆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信托、融资租赁、消费金融、货币经济、商业保险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凤来新城重点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等转移,着力发展以产业基地、城郊经济配套的专业物流、数字经济、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教育医疗、现代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城东商贸物流配送中心、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高起点规划建设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加快推动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等建设营运,构建“两心三园”综合物流平台。

专栏3 产业培育公共设施平台

工业园区:打造“一城四组团多点”的工业园区格局,建设凤来新城两江新区拓展园。其中:

白马组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消费品工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和材料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长坝组团: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积极推进发展页岩气产业。

平桥组团: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拓展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石材家具。

鸭江组团:加快推进页岩气分布式能源应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多点:以凤山街道、芙蓉街道、羊角街道、白马镇、江口镇、平桥镇、凤来镇沿线地区为主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和产业孵化园,布局清洁能源产业、旅游商品、绿色食品、信息技术等产业。

凤来新城: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产业、运动康养食品、旅游商品、智能消费品、户外运动装备、智能家居、消费品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农业园区:接续推进“一环两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巩固拓展白马、双河、火炉三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黄莺、鸭平、桐梓山、芙蓉湖四个区级示范园区建设成果,加快建设凤来新城现代产业园。其中:

一环:即仙女山观光旅游环。涉及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双河镇、接龙乡、桐梓乡、土地乡、后坪乡等7个乡镇(街道),重点发展以观光、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

两园:打造高山蔬菜产业园、高山老树茶产业园。

凤来新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三园、三基地、一集群”建设。

“三大观光园”——伏季水果采摘园、特色蔬菜体验园、油菜花海观光园。

“三大产业基地”——蚕桑基地、油菜基地、薯类基地。

“一大产业集群”——大梁子山高山避暑及休闲康养产业集群。

第三节以载体建设支撑产城景融合发展

通过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凤来新城产城景融合发展拓展区”,打造产城景融合示范样板,承载产业落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景观形象,形成一套产城景融合发展、全域可复制推广的示范经验。

打造东部“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凤山—芙蓉—羊角、仙女山、白马山三片,着力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以旅游产业为核心,通过城市旅游产品构建、城市景观升级、在地服务体系三大路径,加强住宅、商业、道路、市政等城市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依托白马航电枢纽打造乌江水运—文化—旅游功能带,实现“产城融合”。更新疏解老城,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车站、菜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全面提升,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持续打造芙蓉湖、桃花山公园等山水景观,加强坡、坎、崖等区域立体绿化种植,形成“山环水绕”山水城市新格局。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与各类城市公园、滨水空间、文化设施、商业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紧密结合,打造花园城市,实现“城景融合”。

以凤山街道、芙蓉街道为核心向东南西北四向延伸拓展,联动半山城区、高铁小镇、航空小镇等重要支点,率先开展产城景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分类推进重要节点规划编制,强化产业集聚和要素保障,加快生态景观、宜居品质、旅游功能一体化建设,形成城景联动、人口集聚、城乡融合示范。

打造西部“凤来新城产城景融合发展拓展区”。坚持“林城交融、山水灵动”理念,发挥凤来新城依山傍水生态优势,打造涵盖凤来镇等7个乡镇行政区范围的“凤来新城产城景融合发展拓展区”。通过发展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区域性物流贸易产业,促进大健康、大文旅、大物流贸易深度融合,建成重庆近郊四季皆宜的知名康养胜地,成为武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和服务主城区、辐射渝东南、黔北地区的国家级综合物流园区前沿阵地。通过发展智能产业、生物医药,培育发展新材料、绿色环保、新能源和消费品产业,使凤来新城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促进“以产兴城”。

深度融合城市建筑与原生资源、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系统规划城市风貌、建筑单体、商业街区设计,前瞻性规划建设生态系统、交通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体系发达、城市管理高效的现代智慧新城和“既看得见繁华,又闻得见稻香”、独具魅力特色的都市田园新城,实现“城景互动”。

第五章 更具人本建设国际精品旅游城市

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发挥武隆山水形胜的生态优势,突出山地峡谷、民族文化、生态宜居等城市特质,优化城市环境空间,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塑造城市风貌,打造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推动高铁小镇一体化规划、分步建设,提档打造城区会客厅。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以优化功能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人居品质。推进中心城区乌江两岸房屋风貌改造、吊脚楼开发利用、岸坡景观和观江通道建设,鼓励临江空置房屋改建城市民宿。中心城区沿仙女山小火车风景线有序拓展,打造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半山城区”。羊角片区打造特色温泉小镇,棉花坝片区打造高铁小镇。围绕老城区存量空间,有序开展微规划、微改造,改善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人居环境。一是以梓桐片区、滨江花园西侧片区、柏杨路沿线片区周边居住区为代表的老旧小区,通过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改建,并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等措施,实现老旧小区提档升级。二是复烤厂、瓦厂坝片区等老旧厂区,遵循老城区功能结构优化调整思路,复烤厂片区腾退原有企业、调整用地性质,渐进式开展“退二进三”,引导存量产业用地进行挖潜赋能,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等,部分用地置换注入居住、滨江公园等城市功能,综合提升片区空间环境品质。三是以油坊社区与人民广场东侧片区为代表的老旧街区,强化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传统街区风貌营造、旅游服务设施优化等方式,结合老旧建筑拆除和功能改造,引入精品商业、休闲服务功能,优化公共空间和临街界面,修缮建筑外观,严控第五立面,改善消防设施、基础设施,联动滨江公园、凤山公园、山王庙公园等人文资源,以点及面带动乌江两岸构建老城区乌江文化线路,展现巴渝文化与原乡风情。

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统筹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网和输配电线路建设,完善燃气输配、储备和供应保障系统,实现城镇天然气管道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城镇骨干电网建设,强化配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营效益和管理效率。加快推进城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给排水、防洪防涝建设和水体保护,加快乌江、芙蓉江、木棕河、长途河、石梁河、大溪河等主要河流防洪治理进程,加强饮用水源和水域岸线自然保护,加快推进重点城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完善城镇供水管网系统建设。加快城镇排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进行城镇建成区内涝点改造。加强城镇污水治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采用经济可行的方式对乡镇和农村的污水进行收集净化,降低农村面源污染。初步建立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城市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改造完善城镇公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

完善商业服务配套,打造便捷城市生活。以凤山—芙蓉—羊角片区为重点,增加适应旅游国际化的消费供给,推动商业设施、形态提档升级,创建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示范区县、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引导凤山片区布局中高端消费场景,推动羊角文化体验消费精品化发展,引导芙蓉片区打造地方特色消费场景,建成辐射周边消费购物中心和美食集聚区。推进中堆坝智慧商圈建设,布局规划商圈移动摊位运营,加强商业信息技术运用,优化提升商圈消费环境。大力推动奥世·万汇广场、南溪沟、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投运。加快推进中堆坝锦秀阁特色美食城、BIN(滨)街、世纪五龙城建设,引导国平时代天街、芙蓉中路、建设中路等商业街业态升级,提质芙蓉西路美食街、南滨路美食街,推动新天地夜经济示范区培育成为市级特色夜市街区。依托江山赋、山水华府、隆城国际、御江上院、锦玉华庭等商业住宅开发,推动中心城区社区商圈的改造升级,规划布局棉花坝等新型社区商圈,丰富餐饮、品质阅读、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健身、精品超市等社区商业,打造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圈。

专栏4 城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

城区乌江两岸风貌改造:乌江两岸房屋风貌改造、吊脚楼开发利用、岸坡景观和观江通道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冯家坡、老街、南滨路、建设中路、白笋溪、芙蓉西路、建设支路、白杨坪片区、南溪沟、柏杨路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老旧厂区改造:推进瓦厂坝片区、复烤厂片区、铁厂坡片区等老旧厂区改造项目。

老旧街区改造:推进油坊社区、人民广场东侧片区等老旧街区改造项目。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街记忆、城市排洪防涝及水灾害防治(拦山堰)、区人民医院智能停车场、城区立体停车场、城市综合管廊、武隆南滨城商贸综合体、城区健身步道、中堆坝长滨路延伸段(污水处理厂段)、城区北环线、广岭乌江大桥、中堆坝大桥、长途河大桥、武仙路与复线连接桥等项目建设。

商业综合体配套:奥世·万汇广场、南溪沟商业综合体、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城。

特色商业名街:提档升级芙蓉西路美食街、芙蓉中路商业购物街、建设中路商业购物街、国平时代天街、民居民俗文化老街、羊角古镇。规划建设南滨路商业步行街、中堆坝BIN(滨)街、新天地夜经济街区、中堆坝锦秀阁特色美食城、世纪五龙城综合步行街。

第二节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温度

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医疗设施短板,突出特色专科建设,推动全区医疗卫生行业设施设备的换代升级。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建设,区妇幼保健院二甲医院建设,启动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完成福康医院迁建。充实壮大医疗队伍,加强医护人员培育与引进力度,到2025年,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100名,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人,医护比达到1:1.4。针对不同人群的诊疗需求,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目标,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进重点人群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并以药品采购“两票制”为抓手规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信息平台,逐步完善药品信息化追溯机制。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与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和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继续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婚前、孕前、围孕期保健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继续推进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专栏5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重点项目

推动区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医技综合楼项目;区中医院感染性疾病平战结合综合楼建设项目;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综合楼建设项目;凤来新城医疗卫生机构;双河镇、火炉镇、桐梓镇、江口镇、白马镇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稳步实施,完成智慧医疗及其信息化建设。

完善城市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着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实施学前教育“补短”工程,新建滨江花园幼儿园、南溪沟幼儿园、东城幼儿园、凤来新城幼儿园等。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实验中学和渝港小学(含幼儿园)迁建、育才中学和武隆中学凤山校区改扩建项目。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引进重庆市旅游或艺术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落户武隆,以特色旅游专业为代表,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武隆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以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专栏6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基础教育建设工程:改扩建育才中学(学生食堂和宿舍)和育才高中(羊角古镇)项目。新建凤来新城幼儿园、新城小学、新城初中等项目。新建滨江花园幼儿园、南溪沟幼儿园、东城幼儿园和教师进修校。推动武隆区中小学硬件提升工程、实验中学迁建、原实验中学维修改造(南城小学)、火车站小学、火车站初中等项目建设。规划武隆区校舍危旧房改造项目和武隆区渝港小学校(含幼儿园)、武隆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项目。

智慧教育建设工程:推进武隆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职业教育建设工程:推进重庆市旅游或艺术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项目。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开工建设武隆区教育实践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大学生思想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武隆分院和长江生态环境学院武隆实践基地项目。

构建文化服务设施。仙女山、白马山分层次布局国际会议中心,规划建设文化艺术展览馆。老城区加快中国·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区美术馆等项目建设,提档升级老城区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加快推动城区图书类、博物博览类、群众文化活动类设施布局,促进街道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设置全覆盖。构建由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小镇公园和口袋公园组成的四级公园体系,为民众提供生态保育、湿地科普、文化体验、游憩娱乐等多元活动。

专栏7构建文化服务设施重点项目

推动重庆市武隆区公共图书馆、重庆乌江博物馆、武隆区美术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体育公园、南溪沟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

完善多层次安居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构建多层级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满足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刚需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坚持集中建设和分散配建相结合,合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政策性租赁住房,积极探索研究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规范发展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以住房实物和货币化手段共同保障群众住有所居。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妥善化解一批“烂尾楼”等历史遗留问题。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发挥政府在保障房融资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备的多渠道筹备和积累资金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保障房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年度财政预算中保障房项目支出的比例。积极争取国家和市上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筹集资金。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引入公租房建设领域,利用社会化资金和商业化运作来帮助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难题,完成公共品和资本品的对接。

专栏8安居保障体系重点项目

推进老车站片区、梓桐片区、铁厂坡片区、瓦厂坝片区、林业局片区、复烤厂片区等棚户区改造。

第三节以打造绿色生态提升城市颜值

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构建“无废城市”,实现城市垃圾综合处置、资源化利用并举,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构建海绵城市,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和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实现“水体不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和新型建材,全面提升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水平。促进城乡建筑与旅游需求、旅游体验相互融合,设计打造“建筑可阅读”旅游产品,构建城旅一体的景观体系、美好生活的诗意空间。推广城市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快节能、清洁能源新技术引进,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应用,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实施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工程,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引导绿色饮食、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休闲,扩大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占有比例,推广慢行、自行车出行。

塑造山水特色城市风貌。构建“群山环绕、依江而建、带状延展、簇群分布”的城市总体形态。围绕“一江两岸”梯度拓展,提升城市设计、建筑风貌设计、生态景观设计水平,严格管控沿江区域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规范城市建筑风格风貌,打造一批亲水平台、临江廊道,营造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城市风貌。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推进乌江、芙蓉江、大溪河等骨干河道两侧生态廊道建设,修复生态岸线、改善环境品质,促进生态、生活功能的有效融合,形成连续畅通的公共岸线和功能复合、舒适开敞的滨水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实施城市“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工程。依托乌江布局东西向城市景观活力轴,沿乌江两岸形成桃花山公园与山王庙公园、梓潼公园与武隆火车站、棉花坝与美人头山三条景观通廊,规划江北行政商业景观风貌区、江南滨水商业景观风貌区及棉花坝现代风貌区三大城市风貌区,形成“一轴三廊多节点”的总体景观格局。加强城市景观和建筑风貌、色彩和光亮的应和,塑造城市夜景,增加夜间游乐项目,推进商贸综合体、特色商圈、步行街等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夜市街区,聚集人气和商气,繁荣城市经济,打造适应全息康养旅游的“不夜城”。

第四节以推进精细治理提升城市效率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进程。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新建武隆城东、仙女山、白马、凤来4座中心机楼和数据中心。积极开展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拓展城市大脑,推进仙女山通信和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推进城市精细化“智”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与城市发展、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和智能化。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搭建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和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网络,对经济运行数据、社会管理数据等进行全景式一体化立体呈现。建设“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构建网上政务服务体系。运行智慧城管,整合多部门数据平台,推动跨部门数据汇集和联通,全面覆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领域,支撑城市管理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发展智慧交通,开展实时路况、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场等数据获取和挖掘分析,提供预防拥堵、优化路径等出行服务。发展智慧安防,构建覆盖全时空、智能化的科技防控网络,提升治安防控、侦查破案、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能力。构建城市防灾减灾机制。大力建设平安武隆,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城镇应急管理体系,设置城市灾害应急预案,构建多部门联合的灾害防控与处理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托5G、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城市应急体系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及时处理能力。加强城镇消防、防洪排涝、抗旱、抗震等设施和救援救助能力建设,提高城镇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强化公共建筑物和设施应急避难功能。建设统一的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体系,统筹优化综合防灾空间布局,完善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等机制。夯实综合防灾基础设施,推进气象现代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评估和避难疏散专项设计。

专栏9 推进城市精细治理重点项目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G基站1000个,建设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仙女山数字产业园项目、智能交通二期工程、网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终端项目。

社会治理现代化工程。推动雪亮工程二期项目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有序实施。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武隆城区及旅游集散场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第五节以塑造人文特色提升城市气质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依据武隆历史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建立武隆历史文化资源名录和保护体系,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传统村落、历史、乡土建筑保护和修复力度。按照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点、文化景观资源等要素,以乌江沿线码头、遗址、地下文物、文化传说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重点构建“一条文化遗产展示带”。以凤山—芙蓉街道历史文化保护核心、仙女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核心、白马抗战文化保护核心形成“三大文化保护核心”。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观光线路、古村民俗文化体验线路、川黔古盐道文化展示线路打造“三条文化体验廊道”。

塑造城市人文风貌。深入挖掘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打造和培育人文生态,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凝练城市人文精神,融入城市街区,嵌入绿色小镇。统一城市文化标识系统,规划建设博物馆、城市雕塑、文化展示墙等综合性文化展示场所、专题展示馆,展现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文化底蕴。

提高新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全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员等,以提高市民素质并帮助新市民更快融入城市为目标,常态化开展新市民培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学习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深入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扎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工作,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文明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工作。纵深推进“孝贤洁序”公序良俗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第六章 更深层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原则,以重点乡村示范带动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设施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协同发展平台构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第一节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

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形成巴渝村寨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和谐交融的城乡形态格局。加快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保护传统村庄风貌,引导乡村科学开发和有序建设。

以城区为中心,以特色镇为纽带,立足地理空间特征、资源禀赋特色及产业发展基础构建农业型、旅游型、生态型三类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对单元内资源进行重新划定和梳理,明确发展导向,促进城乡“人”“地”“钱”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农业型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凤山街道、芙蓉街道、羊角街道、鸭江镇、平桥镇、凤来镇、庙垭乡、江口镇、火炉镇、沧沟乡等10个乡镇(街道)农业生产适宜性较高、农业人口集中,以农业发展为主导。深度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全产业链建设推动生态畜牧、高山果蔬、高山茶叶、桑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发展。特色镇集聚农业加工、物流集散、销地批发等功能,周边布局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工贸、休闲服务、旅游、电商等专业村发展。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投放在凤来镇、平桥镇、鸭江镇、长坝镇等特色镇区,强调镇区与农业园区、村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公共服务以“镇区+集中居民点”两级配套为主。

旅游型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仙女山街道、白马镇、和顺镇、白云乡、后坪乡、桐梓镇、土地乡、文复乡、浩口乡等9个乡镇(街道)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富集,气候条件宜人,以旅游发展为主导。充分发挥仙女山、白马山、后坪天坑等核心资源的龙头引领作用,打造特色小镇、巴渝村寨、A级景区等,谋划特色旅游路线,带动沿线镇村发展生态度假、休闲养老、乡村体验、文化创意等产业。重点结合仙女山、白马山等景区景点投放建设用地指标,加强旅游节点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公共服务以“镇区+旅游景点”两级配套为主。

生态型城乡融合发展单元。大洞河乡、赵家乡、黄莺乡、双河镇、接龙乡、石桥乡、浩口乡等7个乡镇地处武陵山、大娄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生态保护和促进生态资源增值转化为主。镇区可集中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避暑旅游等优势绿色产业,乡村地区强化生态管控和修复,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引导乡村人口向镇区集聚,零星建设用地逐步腾退,强化镇区内外交通联系及公共服务配套。

第二节以协同发展平台构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根据城乡产业发展规律和各自比较优势,增强城乡三次产业、同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以航空小镇、高铁小镇、凤来新城、半山城区等重点片区为载体,发挥特色小镇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对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力和承载力。以凤来新城区域性物流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农业创业创新园区、电商产业园区、休闲度假园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发挥园区联结城乡、聚集现代生产要素等功能,推动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实现当地群众到园区工作,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家,推动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突出乡村田园生态特色和乡土文化本色,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点,以乡村旅游产业化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第三节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设施融合

推动基础设施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城乡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城镇近郊区乡村延伸。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构建广泛覆盖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推动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推进乡村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公路路衍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长期发挥效益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有序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积极争取重庆水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沙河、车盘、姜家溪、金龙湾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开工仙女山度假区、木根、文复等水厂,续建江南水厂,提质改造乡镇水厂和规模集中供水工程,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至2035年,农村农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0%。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有条件地区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乡镇气源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燃气管网覆盖村镇,农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70%以上。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高标准通信网络覆盖,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统筹处理城乡垃圾污水。

第四节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构建层级分明、均衡便利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立“区级—街道(镇)级—社区级”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十四五”期间实现城市社区阵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殡葬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以偏远乡镇、广大农村地区为重点,着力扩大覆盖范围、补齐短板、缩小差距。至2035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覆盖率达100%,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

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化”布局教育设施。结合全区人口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布局城乡基础教育学校,采取撤、改、并、建等方式,对现有教育设施布局逐步进行优化调整,在城镇新建成区尽快配套建设新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区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同等化”提供教育学位。到2025年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100%。“标准化”提升校园条件。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创建,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一体化”提升教育质量。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成“城乡学校共同体”,统筹配置城乡师资,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组团发展。到2025年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

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建立“城市综合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三级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建立远程医疗、创新协同、巡回医疗、区域医共体等稳定机制,实现城乡医疗资源、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深度共享,带动乡村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医护人员“区聘乡用”“乡聘村用”制度。建立完善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改善。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面积、医疗设备均达市级标准,实现城乡“15分钟卫生服务圈”全覆盖。

促进城乡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注重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下延伸,率先实现“两员”(区文化下派员、村文化专管员)队伍全覆盖,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研发和应用“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完善公共文化基层流动式服务机制,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与城区相同的文化服务。到2025年,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市级以上标准,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一镇一节”“一村一特”的文化品牌。

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衡发展。健全区、乡镇、村(社区)相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加快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努力实现全民登记、全员参保,到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全面完善进城落户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护理服务,实施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实施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推进乡镇敬老院硬件改造达标,规范提升乡镇敬老院运营管理,促进乡镇敬老院运营管理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托育事业,加快构建多元化、多样化婴幼儿照护体系。

第五节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着力消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弊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和均衡合理配置,引导各类要素在乡村汇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促进人口双向流动。一方面,畅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加快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益,主动承接全市“一区两群”、黔北地区人口向武隆转移。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与户籍身份相分离制度,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权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进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落户城镇。另一方面,推进城市人才下乡。针对城市人才下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外出本土人才(乡贤回乡)等重点人群,畅通加入乡村通道。进一步实施和优化“三支一扶”计划、“三师一家”下乡活动和三乡人才工程,完善基层全科医生、全科教师、全科农技人才、全科水利人才等使用、评价办法,探索有偿服务、兼职兼薪模式,引导各类市场、管理、科技人才以及“老科协”等退休人员发挥职业专长,到农村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鼓励原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授予“荣誉村民”等方式引入人才。允许返乡人才和创业人员与村民合作建房,推动返乡人群资格权的认定与开放,真正让返乡人群融入乡村,激活沉睡的资产,并转化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理顺“三权”关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民宿、养老、科研、创意文化等乡村产业,建立宅基地腾退激励机制。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确权登记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和集体权益。

加大资金流向农村。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规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依法拓宽农业农村领域抵质押物范围,鼓励创新开发适合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农业农村的金融服务主体,围绕返乡创业等特定融资群体,开展精细化深度服务体系构建。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支持进入养老、卫生等乡村生活性服务业。按照合作共赢模式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性开发,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推动科技成果下乡。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依托武隆良好的山地特色资源,大力引进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机构来武隆设立分支机构,承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武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鼓励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鼓励科技人员技术、资金等入股,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推广和应用。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管理改革,深化完善初始权益分配改革。加快特色小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协同发展支撑平台。

专栏10 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改革重点

试验区域:白马镇、凤来新城、双河镇。

试验重点:

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股权等权益退出机制。

健全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构建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发展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碳汇+”多元化生态产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优化提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推进农业园区、创业园等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等。

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健全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第七章 更快步伐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

建立和完善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按照户口迁移“零门槛”的要求,全面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与稳定就业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务工经商人员、稳定就业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人群的落户需求,简化落户程序,创造便捷有利条件确保应落尽落。主动承接黔北等域外地区人口向武隆转移。

依法保障已落户转移人口农村权益。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权益,不得以退出土地“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流转或退出农村“三权”,探索建立农村“三权”市场化流转或退出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农民退出农村权益后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

第二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确保城镇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以居住证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坚持以居住地所在的公办学校为主体接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并推动随迁子女在本地参加升学考试。积极推动将随迁子女纳入本地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保障范围。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和人文关怀。

健全城镇常住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城镇常住人口纳入全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充分保障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利。推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所在单位参加养老、医疗、生育、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支持有意愿、有经济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善社会工伤保险制度,集中开展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工伤保险工作。

第三节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质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等作用,聚焦用工紧缺的行业,持续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整合人社、农业、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培训资源,深入开展订单培训、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与各类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开设实用技术专业,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农村转移人口创业,全面落实创业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优惠政策,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平台发展,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区、镇、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对接区内企业、人才市场、劳务单位等,持续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建设劳动监测预警和智慧就业大数据平台,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支持农村创建劳务品牌,在农村发动“能人”带动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施就业补贴等,着力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及城镇“零就业”家庭劳动就业,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就业市场对高龄就业人员的宽容度,妥善解决其养老保险参保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加大“中介”欺诈惩罚力度,把根治“4+N”拖欠民工工资治理机制常态化,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就业创业法律援助体系,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权益。

加快营造更加包容关怀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护和人文关怀,强化科普教育宣传,提高农民工综合文明素质。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志愿者组织等开展关爱农业转移人口行动。推动在农业转移人口集中居住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空间。在人口集中流入地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机构,提升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第八章 更大力度实施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拓展居住证的社会应用功能,实现流动人口依法享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卫生保健、职称评定等权利和公共服务“一证通”制度。

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共享。建立区级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实现流动人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整合人口基础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人口信息共享,从而消除人口基础信息匮乏的壁垒。

第二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丰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和集体权益。

第三节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保障机制

创新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积极发展土地财政、税收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和地方政府债券等融资模式。整合城镇化项目资金,将各部门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灵活应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依托城镇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经营性收益权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解决城镇化部分资金。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方参与的投融建运维可持续发展模式,综合运用TOD/EOD/PPP/ABO等模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分成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城镇化建设新模式。综合考虑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周期,科学组合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合理设计投融资方案,建立项目综合收益平衡机制。通过强化地方政府财政投资评审,严控平台公司举债融资风险,规范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监督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等,防范化解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风险。

第四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红线和耕地保护机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生态保护任务。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完善政绩考核和环境问责的责任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管控。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按照“谁受益,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碳汇产业链,先行先试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林票等交易,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落实乌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九章更强保障推动规划实施落地

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协调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建立和完善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立足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在项目立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同时加强与市级直属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承担落实好相关具体工作。

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

加强与上位规划衔接,用好、用足上级相关支持政策。区级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制定的相应配套政策,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套,推动人口、土地、投融资、公共服务、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各专项规划要相互协调,加强与本规划的有机衔接,落实本规划要求。

第三节健全监测评估

强化规划实施全过程管理,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与分析,做好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加强城镇化统计工作,研究制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统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城镇常住人口和城市建设投资等重点指标统计工作。强化日常监测督导,建立健全季度监测、半年度督导、年度总结评估的跟踪机制,对执行情况实行定期通报。针对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试点试验示范、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

第四节落实责任考核

建立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把推进新型城镇化纳入考核领导班子和各有关部门实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任务,强化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武隆区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附件

武隆区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建设

性质

(拟)开工年份

一、基础设施


(一)交通设施建设


A.铁路




1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武隆段

主要走向平桥、长坝、白马、羊角街道、芙蓉街道,建设里程63.8公里。

******

续建

2020

2

涪柳铁路

主要走向铁矿、长坝、巷口、江口,建设里程20公里。

******

新开工

2025

3

西安—云阳—丰都—武隆—遵义—广西高速铁路(武隆段)

武隆境内长约75公里。

*******

前期


4

渝万高铁支线涪陵至武隆段

该项目在我区境内约40公里。

******

前期


B.机场




5

武隆通用航空(一期)

建设武隆城区、鸭江2个直升机起降点/停机坪。

1000

前期

2022

C.高速公路




6

渝湘高速复线

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中,该项目在我区境内约65公里。

*******

续建

2020

7

武两高速(平桥至大顺段)

建设里程全长37.82公里,路基土石方398.59万立方米,防排水28.64万立方米(含弃渣场防排水);桥梁7658米/27座,其中特大桥1132米/1座,大桥5872米/17座,中小桥654米/9座;隧道9207米/3座,其中特长隧道8374米/2座,中隧道833米/1座;互通式立交5座,其中枢纽立交2座;分离式立体交叉5座。

******

新开工

2021

8

武道高速

新建武丰、武道高速,路线整体起于接龙(丰都界),经土地、火炉、城区、江口、石桥、浩口进入道真境内,全长约85公里,武隆境内长约46公里。

******

续建

2022

9

武隆至务川高速公路

武隆境内长约12公里。

******

前期


10

武隆大洞河(接规划渝湘高速扩能项目)—南川大有(接规划武丰高速)

项目起于武隆区大洞河接规划建设渝湘高速扩能项目,经南川三王坪,止于南川三泉接银白高速,全长约30公里。

******

前期


11

武丰高速

武隆境内长约38公里。

******

新开工

2022

12

武隆至石柱(马武)高速公路

武隆境内长约60公里。

1******

前期


13

涪陵白涛—武隆白马—豹岩(接规划渝湘高速扩能项目)

起点在涪陵区白涛街道接在建的梓白高速公路,终点于武隆区白马镇豹岩村,连接渝湘高速及渝湘高速扩能项目。全长约38公里。

******

前期


**

涪陵白涛—武隆双河—接龙(接规划武丰高速)

拟规划起于涪陵白涛镇接梓白高速,沿乌江北岸布线,经武陵山乡后,进入我区境内,在清水附近设立互通后继续展线接入规划建设武丰高速,路线全长约55公里。

*******

前期


D.国省干道




15

武隆区国省道改造工程

建设G319城区乌江二桥至土坎段景观大道、G319黄草岭至大溪河口段大修、G319中嘴至城区乌江二桥改线(北环西线工程)、G319土坎大桥至城区乌江二桥路面改造、G319黄草岭至乌江三桥路面改造、G319白马至大溪河路面改造、G319土坎乌江大桥至白马路面改造、G353长途河至竹坝段大修改、G353豹岩至白马路面(白果坪至郭溪沟)改造、S204中嘴至火炉段升级改造、S204火炉至土地段升级改造、S204土地至桐梓段升级改造、S205长途河桥头至卡门(道真界)路面改造、S205丰都界至仙女山镇段大修、S206杨家湾(涪陵界)至杨叉沟(南川界)段改造、 S519 桐梓至接龙段升级改造、S528四方碑至木根段升级改造、S529庙垭至聚宝段升级改造、S530凤来至中桥(南川界)升级改造等19个工程

******

新开工

2022

E.水运




16

重庆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

建设Ⅳ级船闸一座,渠化航道45.3公里;装机4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7.6亿千瓦时。

*******

续建

2020

17

武隆区乌江航道整治项目

整治武隆境内航道79公里。

*****

新开工

2021

18

土坎货运码头

建设1000吨级件杂泊位1个,散货泊位2个,干散货泊位1个

*****

新开工

2022

19

朱市坝旅游码头

建设旅游泊位2个

4000

新开工

2025

20

肖家湾旅游码头

建设旅游泊位2个。

4000

新开工

2025

21

武隆白马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新建码头1个、旅游泊位1个。

4000

新开工

2025

22

武隆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新建码头1个、泊位3个。

4000

新开工

2025

F.交通枢纽




23

渝怀二线武隆客运站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项目

渝怀二线客运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要功能为:渝怀二线武隆火车站换边后乘客接驳、疏散以及商业配套等。主要建设内容包含:主体结构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绿化工程等。

*****

新开工

2021

24

凤来综合客运中心

配套班线、公交、出租车等设施。

5000

前期


25

仙女山综合客运枢纽

客运站、站前广场、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

5000

前期


G.其他交通设施




26

机场路二期

起于仙女山门票房,止于机场,全长约5.1公里。

*****

前期


27

疏港公路

起于白马园区,止于大溪河(涪陵界),约13公里。

*****

新开工

2022

(二)城市提升




A.轨道




28

武隆—南川—主城轨道交通

武隆境内长约60公里。

1******

新开工

2025

B.城市道路及桥隧立交




29

中堆坝大桥

项目位于凤山街道南滨路,横跨乌江,连接南滨路和芙蓉西路,主桥跨径约800米,配套建设引桥及隧道工程。

*****

新开工

2022

30

郊村坝乌江大桥

在郊村坝新建乌江大桥1座。

*****

新开工

2023

31

武仙路与复线连接桥

起于武仙路加油站,止于柏杨八社,新建桥梁200米。

2000

新开工

2022

32

鸭江镇肖家渡大桥改造项目

桥梁全长约200米。

5000

前期


33

高铁小镇内部道路建设项目

改扩建高铁小镇内部道路约15公里。

*****

新开工

2023

34

三桥至棉花坝城市品质提升项目

扩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6公里,路幅宽18米(含4米人行道),修建桥梁一座,配套综合管网、绿化、灯饰等。

7000

新开工

2022

35

凤来大道

新建凤来新城城市主干道,总长13公里,宽度约44米,含双向六车道、中央分隔带和绿化带、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等。

**0000

新开工

2022

36

凤来新城内部市政路网

近期规划总长度约70公里,远期约120公里。

*****0

前期


37

乡镇道路建设项目

包括土坎至白马山公路、江口至文复升级改造、沧后公路王家坝至老管嘴段(木棕河三级站段)改建、荆竹片区与核心区连接道路建设、白马旅游环线出境路、犀牛寨至桐梓环线、仙女湖至犀牛寨、国强坝至复兴、城区至呐溪原乡、武仙路至堰塘、三潮圣水至徐家、平桥至和顺、平桥至南川区南坪等11个项目。

41350

续建

2022

C.城市快速通道




38

城区高速路下道快速进城通道

起于高速路口,止于世纪五龙城,建设城市双向4车道,长约1公里

8000

新开工

2022

39

城区—度假区快速路

起于城区世纪广场,止于杨妹妹农家乐,约15公里。

35000

前期


40

白马至平桥快速通道

新建平桥至白马双向六车道快速通道6公里。

*****

前期


41

凤来新城武两高速下道口连接路(凤来新城迎宾大道)

修建武两高速下道口连接路3公里。

*****

新开工

2024

D.城市更新及品质提升




4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1.826平方公里,规划设计36处新建地块,35处改造地块,新建3492米道路,1个陂塘湿地和2个雨水塘等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新建及改造工程建设、道路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及监测系统布设等。

*****

续建

2020

43

城市排洪防涝及水灾害防治(拦山堰)

芙蓉街道9公里;凤山街道19公里。

12000

新开工

2021

44

武隆区消防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武隆区消防指挥中心及棉花坝特勤消防站、临空经济区消防业务用房、凤来新城消防业务用房、高铁小镇消防站等4个项目。

29289

新开工

2022

45

政法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法院审判业务用房迁建、渝东南片区公安机关警用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区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改扩建、执法办案与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仙女山机场配套公安业务用房、仙女山旅游治安分局、武隆区看守所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网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终端项目、雪亮工程二期等10个项目。

48284

新开工

2021

46

仙女山度假区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仙女山度假区杨柳片区基础设施,度假区东部片区道路、绿化、景观改扩建,仙女山度假区集中供暖3个项目。

106000

新开工

2022

47

武隆区军民融合建设项目

包含民兵、公安、消防、应急训练基地。

69718

新开工

2022

48

武隆区健身步道建设项目

新建中堆坝片区、北滨路大桥至三桥、三桥至棉花坝规划区等3个片区滨江健身步道;结合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修建300公里登山步道;改扩建凤山公园、南滨路2个片区健身休闲步道;配套建设南滨路、冯家坡、白杨坪等9个老旧小区健身步道;新建凤来新城健身步道。

7400

续建

2020

49

城区立体停车场

该项目包括龙山公园A区入口立体停车场和康居苑立体停车场,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龙山公园A区入口立体停车场规划的停车泊位不低于100个,康居苑立体停车场规划的停车泊位不低于400个。

5000

续建

2020

50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政务服务大厅及后台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及评标功能室,各类会议室。共计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

15000

新开工

2023

51

长途河湿地公园

修建约200亩湿地公园。

5000

新开工

2023

52

凤来新城公园体系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旁游园等。

*****0

新开工

2024

53

高铁小镇城市绿地公园建设项目

建设城市绿地公园。包含管理建筑、服务类建筑、园路、铺装、广场、体育场、水体、绿地、停车场建设。

8000

前期


54

中堆坝西侧片区城市综合体及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中铭)

规划用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约133.5亩),建筑面积约37.88万平方米。

******

续建

2019

55

凤来新城商贸综合体建设项目

建设集购物、旅游、餐饮、酒店、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会议与展览、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商贸中心。

40000

新开工

2023

56

高铁小镇商贸中心建设项目

打造高铁小镇商业综合体。

*****

新开工

2025

57

凤来新城总部大楼

新建凤来新城总部大楼两栋,配套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

*****

新开工

2022

58

利丰·锦玉华庭

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

28000

续建

2020

59

凤来新城旅游地产项目

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融合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居住为一体的置业项目。

*****

新开工

2023

60

仙女山标准化智慧康养社区项目

建设标准化智慧康养社区及体验中心,配置建设具有康养功能、适老化功能的新业态,分三期实施。

60000

续建

2019

61

武隆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进行老车站片区、梓桐片区、铁厂坡片区、瓦厂坝片区、林业局片区、复烤厂片区、龙江花园片区、公安局西侧片区8个片区棚户区改造。

984000

续建

2021

62

武隆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涉及南滨路、柏杨路、冯家坡、白杨坪、芙蓉西路、南溪沟、老街、白笋溪、建设中路、凤来镇、苏家河、老街记忆等老旧小区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91531

续建

2020

63

武隆区城区租赁住房建设项目

新建房屋700套,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配套车位400个。

*****

新开工

2025

64

武隆城区综合管廊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公里。

*****0

新开工

2022

65

凤来新城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包含沟槽开挖、回填、余土弃置、管廊浇筑、钢筋现浇、模板安装拆除、脚手架安装拆除。近期共10平方千米,中期共30平方千米,远期共100平方千米。

287420

前期


(三)市政设施


66

武隆工业园区提档升级项目

新建道路、综合管网、标准厂房,厂房及设备维修维护,平桥组团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等。

*****0

新开工

2021

67

武隆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建设焚烧发电厂及垃圾运输道路、原水取水及输送系统、电源外线、接入系统等。

38094

已完工

2020

68

凤来新城生活污水处理厂

建设日处理40000吨污水处理厂一座。第一期建设15000吨污水处理池。第二期建设扩容至*****吨。第三期建设扩容至40000吨。

*****

新开工

2023

69

武隆区污水处理及管网提升工程

建设凤来新城片区开发市政基础设施、高铁小镇污水管网、临空经济区污水管网、赵家乡污水处理厂迁建、大洞河乡污水处理厂迁建、白云乡污水处理厂迁建、武隆西匝道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武隆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改、武隆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改、鸭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备扩容、白马第二污水处理厂、鸭江污水处理迁建石桥环湖聚集点污水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及配套管网、仙女山度假区东西部污水管网改扩建、双河镇片区污水管网、武隆区乡镇污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武隆区城区及乡镇污水管网改造、白马山万银片区至城区污水管道等19个项目。

620521

续建

2020

70

凤来新城垃圾收运及处置项目

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

5400

新开工

2023

71

重庆市统筹城乡塑料垃圾综合治理(武隆区)项目

建设武隆区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武隆区西部片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武隆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武隆区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武隆区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及指挥调度中心等5个项目

28880

新开工

2022

72

城区建筑弃渣填埋场

占地约150亩,可容纳建筑弃渣约150万方。

6500

新开工

2022

73

武隆区输变电工程

建设渝湘铁路武隆南牵引站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重庆武隆110千伏高兴—涪陵白涛线路工程110千伏线路新建、重庆武隆四眼坪二期风电110千伏送出工程110千伏线路新建、重庆武隆黎明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改造、重庆武隆高兴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改造、重庆武隆垃圾发电厂35千伏送出工程、重庆武隆黎明—白马二回35千伏线路工程、重庆武隆凤来35千伏输变电工程、重庆武隆和顺35千伏输变电工程、重庆武隆白马山35千伏输变电工程、重庆武隆荆竹35千伏输变电工程、重庆武隆土坎35千伏输变电工程、白马山35千伏变电站等13个项目。

34518

新开工

2021

(四)新型基础设施


74

新型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智慧停车系统、信息化平台、云平台服务城市管理、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老城商业配套。

*****

新开工

2022

75

武隆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5G基站1000个;建设覆盖凤来新城、高铁小镇、临空经济区的通信管网、无线基站、中继设备、各级机房以及相关配套的电源、建筑等设施。

185000

续建

2020

76

武隆区智慧化河流建设项目工程

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数字河流、视频监控系统、河长制管理系统、网格化视频对讲系统、区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10522

续建

2021

77

雪亮工程

建设1688个前端监控摄像机和视频云系统、联网应用总平台、综治分平台、公安分平台。

10137

新开工

2022

78

武隆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包括交通、市政、消防、通讯、能源、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包括凤来新城智慧城市建设、凤来新城智慧能源服务、武隆区智慧城管建设、智能交通二期工程等项目。

**0500

新开工

2022

79

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新建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防中心;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升级改造、乡村振兴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80000

新开工

2022

80

武隆智慧旅游项目(三期)

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开发(指挥中心、沉浸式体验馆、三维实景、实景AR,智能导览、智能停车场、智能厕所、电子票务、智能财务、预测预警系统、森林防火、智能安防、人工智能新感知、游客资源分析、管理平台、互动营销、精准营销等新建或升级)。

15000

新开工

2024

81

武隆区重点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网格化项目

在全区重点河流入河口重点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河流水质情况,自动水质监测站包括: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控制系统、辅助系统以及水质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水质五参数的在线检测分析仪。

3000

新开工

2021

二、民生工程





(一)公共文体设施


82

仙女山运动村落

结合项目周边现状的体育设施,打造渝东南亚高原体育训练运动基地等集运动休闲和智慧康养为一体的运动村落,并建设专业的训练中心、运动员公寓建设等装饰体现出自然与现代感的融合。占地约138亩,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

新开工

2022

83

武隆区美术馆

前厅、美术展厅6—8个、多功能室(艺术讲座、培训、艺术沙龙)、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培训室、创作辅导室、安保监控室、激光照排中心、馆藏作品保管室、办公室等。

2600

新开工

2022

84

中国·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拟新建喀斯特科普教育及资源展示中心,以履行申遗承诺,向游客和市民展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3000

新开工

2022

85

重庆市武隆区公共图书馆

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共10楼,其中负层2楼,正层8楼,每层约1000平方米)。

*****

前期


86

武隆区体育文化公园

总占地10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网球场6片、室内羽毛球场6片、集中乒乓球场1片、篮球场4片、5人制足球场2片、健走步道3000米、自行车骑行道2000米、室外健身器材区、儿童活动区、健身广场、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2座)、室内游泳馆。

*****

前期


87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按照标准化、示范化的要求,提档升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个。

2000

前期


88

武隆区天尺坪体育馆

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观众坐席2000个,配套功能性用房,含运动员休息室、更衣室、媒体办公室等,地下停车位300个,室外大巴停车位10个。

1*****

新开工

2022

89

荆竹山地户外运动营地(全国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

与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建设全国山地户外运动营地,配套建设30公里健走、登山及骑行步道,建设国际户外运动展览馆、房车露营基地、自驾营地、射箭营地、自然教育、极限挑战、山地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及农事互动体验区、林下休闲、乡村民宿等九大功能区。

3000

新开工

2021

90

沿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建设

水上游乐场、户外露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1300

新开工

2023

91

大田水上游乐场

水上游乐场、户外露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4000

新开工

2022

92

仙女山后山(接龙)户外运动营地

利用辖区内高山水库、二龙洞厅、沿沧河峡谷、千年银杏王、二龙口流雾等特色户外景观资源,配套建设仙女山后山户外探险公共服务中心、露营基地、汽车营地、洞穴探险区、翼王寨探险区、开发后山四季越野动线线路、高山民宿,连通两条登山及骑行步道,形成特色山地运动旅游集聚区。

1000

新开工

2022

93

武隆区全民健身中心

建设武隆区社会足球场、芙蓉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白马山全民健身中心、南溪沟全民健身中心、凤来镇健身中心等5个项目。

7980

新开工

2021

94

凤来新城文体中心

综合性文体活动场馆一座,包含科技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馆等配套设施。

1*****

新开工

2024

(二)教育设施


95

重庆市武隆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建设教育网络区域化、教育数据云上化、教育管理数据化、教育办公掌上化、教育安全可视化智能化、教学设施设备可视化数据化、教学过程同步化专递化开放化、教学资源区域化、学习资源个性化、师生成长数据化系统工程。

9000

续建

2021

96

武隆区教育实践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教学综合大楼8940平方米,会议中心2700平方米,学员公寓18000平方米,学员运动中心2800平方米,教师周转用房1560平方米,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11000平方米,室外景观工程及附属配套设施。

42800

新开工

2021

97

仙女山国际森林教育营地

建设营地教育研学相应的业态设施、设备及房车露营项目、儿童游乐项目方面的相关设施等,建成后能同时满足1500人开展营地教育研学活动,最终将项目打造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15000

新开工

2022

98

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基地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平方米,进行各类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5500

新开工

2022

99

重庆市旅游或艺术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项目

规划用地400亩,拟建校舍135000平方米。

95000

新开工

2025

100

武隆区教师进修校建设项目

规划用地面积约1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3000

新开工

2025

101

武隆区中小学硬件提升工程

建设江口镇中心小学校学生宿舍、示范幼儿园改扩建、武隆中学凤山校区(初中部)改扩建、武隆区实验小学艺体综合楼等4个项目。

9500

新开工

2021

102

武隆区凤来新城高中新建项目

规划高中48班,用地面积约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

35000

新开工

2025

103

武隆区育才高中新建项目(羊角古镇)

规划高中72班、用地面积约18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

*****

新开工

2022

104

武隆区育才中学改扩建项目

扩建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及食堂、教师宿舍,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5100

新开工

2022

105

重庆市武隆区实验中学迁建项目

规划初中72班,规划用地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75000平方米。

44700

新开工

2022

106

武隆区火车站中学新建项目

规划初中36班,用地面积约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

*****

新开工

2025

107

武隆区凤来新城初中新建项目

规划初中36班,用地面积约5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

*****

新开工

2025

108

重庆市武隆区原实验中学维修改造项目(南城小学)

规划小学48班,维修改造校舍建筑面积约22100平方米。

1200

新开工

2025

109

武隆区火车站小学新建项目

规划小学36班,用地面积约5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

9000

新开工

2025

110

武隆区凤来新城小学新建项目(2所)

规划小学72班(2所),用地面积约12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

*****

新开工

2025

111

武隆区渝港小学校迁建项目

规划小学36班,用地面积约4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

9000

新开工

2023

112

武隆区凤来新城幼儿园新建项目(4所)

规划幼儿园48班(4所),用地面积约32亩,校舍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12000

新开工

2025

113

武隆区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

新建渝港幼儿园、滨江幼儿园、芙蓉西路幼儿园、兰溪幼儿园、东城幼儿园、海城幼儿园、中堆坝幼儿园等7个项目。

18900

新开工

2023

1**

武隆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项目

规划用地面积约4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

6500

新开工

2025

115

重庆市武隆区校舍危旧房改造项目

全区65所学校所辖校园内,改造危旧房159640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241平方米,小学109317平方米,中学48582平方米,职教中心500平方米)。

31900

新开工

2022

(三)医疗养老设施


116

武隆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综合楼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12105.**平方米,新建武隆区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一幢,共十二层(地下两层)。建筑占地面积2464平方米。

10385

新开工

2021

117

福康医院迁建

占地面积为23109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车位500个。建设内容包括住院部综合楼、医技综合楼、生活及其他辅助用房等。

60000

新开工

2021

118

武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总建筑面积13758平方米。

9640

新开工

2025

119

武隆区人民医院迁建

建筑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门诊、急诊、住院、医技、感染性楼等用房和边坡挡墙、场地平整、道路、绿化、室外管网等室外工程,以及购置电梯、空调、通风、消防等设备。

104067

新开工

2022

120

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扩建项目

包括武隆区中医院平战结合综合楼建设、中医院医养中心楼、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业务楼、中医院医技综合楼、中医院制剂楼、中医院老年人康养中心6个项目。

42000

新开工

2022

121

武隆区乡镇卫生院迁建项目

包括双河镇、火炉镇、桐梓镇、江口镇、白马镇等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含门急诊、住院、医技等业务用房。

15000

新开工

2022

122

仙女山国际医院

建设约*****平方米医院及配套用房。

*****

新开工

2021

123

武隆区凤来疾控分中心

选址于武隆区凤来新城,业务用房15000平方米。预计2020年立项,2024年开工建设;2026年完成主体工程,装修完工,验收投入使用。

24000

新开工

2024

124

重庆市武隆区凤来新城医院

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综合型医院1家(占地100亩,12万平方米)。

*****0

新开工

2022

125

重庆市武隆区凤来新城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2000

新开工

2022

126

武隆区妇幼保健院凤来新城分院建设项目

选址于武隆区凤来新城,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

*****

新开工

2025

127

重庆市武隆区隆康医养中心改扩建

改建总面积27000平方米,改建床位数632张,扩建床位数118张。

5000

已完工

2020

128

武隆区芙蓉街道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新建总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4000平方米、功能用房1200平方米、其他用房8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水电安装,装饰装修,设备设施购置,场地平整,护挡工程,室外活动场地及绿化工程等。

2000

新开工

2023

129

武隆区火炉片区养老服务中心

新建总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3000平方米、功能用房900平方米、其他用房6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水电安装,装饰装修,设备设施购置,场地平整,护挡工程,室外活动场地及绿化工程等。

2000

新开工

2023

130

仙山苑养老服务中心

开发住宅小区及商业、办公用房*****平方米。

5000

新开工

2022

131

凤来新城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总面积7800平方米,设计养老床位200张,其中:生活用房5600平方米、功能用房**00平方米,其他用房8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水电安装,装饰装修,设备设施购置,场地平整,护挡工程,室外活动场地及绿化工程等。

2200

新开工

2024

(四)殡葬设施


132

武隆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含武隆区新殡仪馆配套设施建设、度假区殡仪馆及公墓建设、武隆区生态人文纪念园、凤来新城治丧服务中心及生态陵园建设项目、武隆区羊角街道殡仪服务站、武隆区羊角街道公益性公墓、重庆市武隆区军人公墓7个项目。

*****

新开工

2022

三、产业发展


(一)农业产业


133

武隆茶产业升级项目

建设武隆区老鹰茶产业示范基地、武隆区高山茶叶标准园、仙女红高山生态红茶项目、武隆贡茶园建设及“仙女红”品牌营销提升、武隆智慧茶庄升级改造等5个项目。

22300

新开工

2021

134

武隆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武隆区食用竹笋种植及加工基地、武隆区蔬菜基地、南瓜产业发展项目、武隆区高山蔬菜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武隆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等5个项目。

44800

续建

2020

135

武隆区薯粉深加工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红薯种植基地*****亩;组建武隆苕粉联盟,统一生产质量标准,培育壮大红薯粉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红薯淀粉年加工能力500万斤加工作坊8个,新建占地面积约20亩、厂房面积约8000平方米红薯粉深加工厂1个,年加工红薯粉1000万公斤;全力做好武隆红薯粉和桑葚红酒品牌打造、销售渠道拓展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创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2个。

9860

续建

2020

136

武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建设仙女山乡村旅游环、打造高山蔬菜产业园、高山老树茶产业园。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含复种);发展茶叶种植面积6万亩;发展水果种植面积3万亩;结合蔬菜、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配套建设旅游景观节点和旅游服务设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环仙女山美食品鉴环线、休闲体验环线、鲜活食材采购环线,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1*****

续建

2020

137

生态养殖及配套加工

包括生态养殖基地、加工基地、板角山羊(保种)繁育建设项目、琪丽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猪繁育场、莛燚养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生猪育肥场5个项目。

29548

续建

2020

138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力争在品种改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特色产品、市场品牌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并能物化实践的新成果。重点选育武隆凤羽鸡、板角山羊和渝东黑山羊。为武隆区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6000

续建

2021

139

武隆区辣椒产业基地及深加工建设项目

改扩建加工厂房2500平方米,购置辣椒加工设备5台、辣椒色选系统1套,建设火锅底料生产线、辣椒酱生产线各1条;建立标准化辣椒种植基地2000亩。

2000

新开工

2021

**0

冉家坝农场产业发展提升项目

发展以梨子、枇杷等经果林为主的产业发展,同时配套机耕路,采摘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1000

新开工

2021

**1

蚕桑产业发展项目

建设实验室、科技培训室、科技书屋20平方米,购买各种科技图书资料500册;建设专家会议室20平方米,购买会议座椅1套;建设专家休息室3间,购买床及床上用品5套,预计投资50万元。每年支付技术开发费用15万元、技术推广费用15万元,专家劳务和差旅费10万元,合计每年运作费用40万元。
2.建设育苗基地100亩,配套建设大棚等基础设施。

1000

新开工

2021

**2

武隆区生态渔业基地建设项目

每年改造老旧池塘100—300亩,到2025年改造老旧池塘共计1000亩。在黄莺乡、火炉镇等新建或改建各种规格高密度圆形微流水养殖池30亩以上,打造武隆生态鱼品牌于一体的生态渔业基地,项目总占1747亩。

*****

新开工

2021

**3

武隆区菊花种植与加工项目

规划种植面积*****亩,主要建设内容为菊花种植与加工。

11000

新开工

2021

**4

武隆区刺葡萄酒酿造项目

建设刺葡萄深加工研发中心2000平方米,酒庄8000平方米,设备设施56台(套),酒窖2000平方米,刺葡萄酒博物馆1200平方米,刺葡萄规模种植5000亩,其中示范核心区200亩。

*****

新开工

2021

**5

武隆区“碗碗羊肉”及方便食品高质化加工项目

主要开展羊肉休闲旅游加工食品、生鲜羊肉食品及副产品调理制品等食品加工与包装,逐步形成开发品牌推广等系列产加销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大力提高羊肉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

3000

新开工

2021

**6

武隆区凤来新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打造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保供农业(蔬菜、林果、水产养殖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拟建设“三大基地”即蚕桑基地,粮油基地,薯类基地。“三大观光园”即伏季水果采摘园、特色蔬菜体验园、油菜花海观光园。一大康养基地即大梁子山高山避暑及休闲康养基地。

1*****

新开工

2021

**7

武隆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在区农业农村委建设全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在各乡镇街道建立数据收集和共享终端,全方位收集记录农产品规模、种类等信息,实时分析农业数据。

2000

新开工

2021

**8

武隆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建设项目

分别在东北片、江口片、中部片、西部片区域集中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各一个。

*****

新开工

2021

**9

武隆区农旅融合发展建设项目

围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多样化、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康养产业园1个、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园15个,并实施武隆区农场记忆项目,配套建设一级环道100公里、二级道路25公里、采摘步道500公里,绿化景观、文体娱乐等基础服务设施,打造集科技示范、观赏、采摘、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农旅主题园。

*****

新开工

2021

150

武隆高山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

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设用地80亩左右(暂定),通过与武隆区现有的豆制品、苕粉企业开展合作、同步启动1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基地建设、提升武隆特色豆制品、苕粉规模品质等,实现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2亿元以上。

*****

续建

2020

(二)工业产业


151

武隆区鱼佐料加工项目

项目总占地约10亩,总建筑面积7288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建筑面积5928平方米,成品库房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710平方米,新建青菜基地900平方米。建设酸菜鱼、麻辣鱼、泡椒鱼佐料生产线各1条,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建筑工程、装饰工程、水电安装、厂区道路、环境绿化、设备购置以及其他零星工程等。

3800

新开工

2021

152

涪陵页岩气田凤来区块产能建设项目

凤来区块实施井位33口,新建产能5.1亿方/年,主要建设内容:钻前平台建设、钻井工程、试气工程、集气站及集气支干线等相关配套工程建设。

175000

新开工

2023

153

凤来新城页岩气管道工程

新建页岩气管道10公里(DN219钢制防腐输气管)。

1500

新开工

2022

154

凤来新城燃气管网建设项目

需综合考虑凤来新城气源情况、城市规模、建筑特点、居民用户分布、城市地下设施和地下管线及储气设备类型等各种因素,制定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15000

新开工

2022

155

长坝至平桥凤来燃气管道

DN300燃气管道18公里,集气站1座,分输站2座。

*****

新建

2022

156

火炉清管站至火炉阀室燃气管道

DN300燃气管道2公里,清管站1座。

1500

新建

2022

157

焦页**7平台至长坝园区支线管道

DN200燃气管道12公里,阀井1座。

2400

新建

2022

158

白马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站

LNG加气机2台,CNG加气机2台,充电桩2台,加油设备3套,综合服务楼1幢。

2000

新建

2023

159

白马码头船用LNG加注站

LNG加气机2台,储气设备1套,综合服务楼1幢。

2000

新建

2025

160

凤来新城综合能源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在凤来新城规划片区新建综合能源站8座(含二级加油站3座、三级加油站5座、三级加气站8座,充电桩50个)。

*****

新开工

2022

161

乌江银盘抽水蓄能电站

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6*****

前期


162

白马航电抽水蓄能电站

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624000

前期


163

大唐集团风电开发项目

装机容量81兆瓦。

59900

新开工

2022

164

武隆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装机容量1.4万千瓦,覆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白马工业园区。

6300

新开工

2022

165

页岩气勘探

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完善相关配套管网、附属工程。

1*****

续建

2017

166

重庆武隆四眼坪风电改扩建项目

装机容量58.8兆瓦,新安装26台3.3兆瓦风机,拆除改建35台850千瓦旧风机,配套建设升电站,集电线路、场内道路等工程

58815

新开工

2021

167

中广核新能源开发(风电)项目

该项目建设临时用地约30亩在和顺镇兴顺场(具体拐点坐标及机位布局以正式投资协议约定为准)拟安装20台2兆瓦风机,总规模40兆瓦。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总产值5000万元人民币。

32000

新开工

2022

168

页岩气开采运输、储存及配件生产项目

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约165亩),新建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运输、存储页岩气装备的相关设施设备450台/套,并完善道路、绿化、环保、消防等辅助设施以及给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达产后,主要生产用于页岩气的运输、仓储等设备,年产量2500套,年产值可达7亿元。

*****

新开工

2023

169

页岩气新能源综合产业园项目

一期建设一座35×10^4标准立方米/天页岩气液化加工处理LNG工厂,建设1座综合能源加注站,建设LNG工厂自备管道及相关配套设施;二期扩容建设65×10^4标准立方米/天页岩气液化处理装置,使LNG生产装置达到100×l0^4标准立方米/天的产能,建设2座无仓储式船用LNG加注站点(乙方依法依规按政府公开招投标取得经营权),用于水运船只加气,加快推进“气化乌江”产业链,建设一座集LNG货车物流园,建设一套100×l0^4标准立方米/天LNG—BOG的提氦气项目。

55000

新开工

2022

170

页岩气发电和氢能源原料基地

在武隆工业园区附近规划建设9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峰机组,辅助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冷、热、电”综合服务;拟建设制氢站2座,加氢站2—3座。

*****0

新开工

2023

171

页岩气发电项目

建设120万千瓦装机,用地300亩。

70000

新开工

2023

172

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建设智慧型绿色工厂及绿色建材物流基地,用地240亩。

47000

新开工

2022

173

年产30万吨再生包装纸工程项目

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新建年产30万吨再生包装纸生产线,保留现有年产3万吨瓦楞纸生产线。其中新建年产高强度瓦楞原纸生产线和T纸共15万吨、高强瓦楞纸原纸生产线15万吨,以及配套建设辅助工程等。

48000

扩建

2023

174

武隆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对全区水源较好,排灌方便,单块面积在1亩以上,相对集中成片的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实施稻鳅(鱼、蛙、蟹)综合种养模式*****亩。配套建设稻米加工厂房、仓储以及榨油坊等粮油加工设施设备,提升优质粮油商品化水平。

*****

新开工

2021

175

智能家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用地30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

新开工

2024

176

《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产业和土地综合利用项目

新建砂石骨料矿山一座包括生产线及加工系统(占地约80公顷),新建骨料运输廊道一条及隧道开挖(长约9千米),新建仓储骨料场地加工系统(占地约12公顷)。

3*****

新开工

2021

177

建筑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

含采石场、装配式建筑材料、商砼及装配、运输设施设备等。

12000

新开工

2022

178

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总用地面积*****平方米(约45亩),新建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包括:厂房18000平方米,研发中心7200平方米,办公楼5940平方米,宿舍4860平方米。

*****

新开工

2024

179

年产5000台新能源商用车项目

年产2000台新能源商务车、年产3000台新能源物流车。

*****

新开工

2022

180

年处理50万吨污泥项目

建设年处理50万吨污泥生产线一条及有机肥生产线一条。用地40亩,总投资1.2亿元,产出2亿元,入库税金800万元。

21000

新开工

2022

(三)现代服务产业


181

白马山天尺坪—万银轨道交通

新建轨道交通18公里,配套建设电车站。

1*****

前期


182

仙女山旅游轨道

项目起于渝湘高铁武隆南站,跨乌江后经城区游客接待中心、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连接仙女山机场。正线全长39公里,设车站6座,设一段一场。支线一由机场至仙女山森林公园木梯子,线路长8公里,设车站3座。支线二由仙女山镇游客中心至天生三桥观光大电梯,线路长3.7公里,设车站2座。远期考虑与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相连。

670800

新开工

2022

183

白马山红色旅游区

沿G353白马山战役沿线建设红色旅游区。

2000

前期


184

仙女山国际旅居博览园

项目建设用地约500亩,建设集“旅居公园”、“田园总部经济园区”、“园林式景区”、“数字网络平台”四大板块为一体的全国首创的国际旅居博览园。总建设规模约30万平方米。

******

新开工

2023

185

白马山高端文化休闲度假小镇项目

打造高端度假类住宅产品,配套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以及酒店、主题精品民宿、山体树屋、野趣营地、健身运动、餐饮服务、会议接待等多形态文化旅游产品。

******

续建

2020

186

仙女山科学营项目

开发建设仙女山青少年科学示范营地、高品质酒店、科技人才聚居地等。

70000

续建

2020

187

“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为树顶漫步、丛林穿梭滑道、研学教育中心、运动训练中心、森林攀爬、森林住宿体验、自然之路及营地配套等。

22000

续建

2020

188

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提档升级建设项目

建设武隆白马山天尺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提档升级建设项目,万银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白马山天尺坪、九凤山、万银、车盘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武隆区白马山度假区全民健身中心,车盘度假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平方米户外运动场地,露营基地,游乐设施等项目。

53000

续建

2020

189

仙女山文旅科技小镇(星际未来城)

主要建设包括星际湿地幻谷乐园(建设以水体夜色景观为主的星际湿地幻谷乐园)、仙女山星际乐园(打造星际梦想岛、星野露宿营、星空快乐嶺)、文旅山居生态康养乐园(打造包含康养山地动步公园、抗衰老中心、康养酒店、康养公寓等)等。

*****0

续建

2016

190

“咏山水”仙山客栈文化小镇

建设文化艺术创作接待中心、文化艺术科普基地,配置建设美术馆、画院、艺术培训中心、度假酒店等文化旅游设施。

52000

续建

2019

191

仙女山锦绣中华艺术家小镇

项目用地规模93亩,建筑面积94178平方米,投资建设以集文化艺术展示、创作、交流为一体的生态聚落文化艺术特色小镇

40000

续建

2020

192

中国·武隆懒坝LAB

项目包含净心寺、禅景艺术公园及商业和度假地产。

*****0

续建

2016

193

阳光童年

项目包含接待中心、中国驿站、丹麦驿站、瑞士驿站、日本驿站、荷兰驿站等多个娱乐驿站。

*****0

续建

2017

194

道润中国?武隆仙女山武学康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文旅综合体

建设面向全球的国术康养实景演绎中心,专注传统武术、中医康复、养生类的研习所,海外输出、交流人员培训中心,《道润中国》国术康养大学堂,常态武学真人秀剧场等文化业态;建设高端智慧休闲度假社区,将项目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武学康养生态高地。

90000

续建

2020

195

天尺坪茶园民宿

天尺坪景区茶园建设特色民宿。

8000

新开工

2024

196

平桥镇田园综合体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路、停车场、步游道、接待中心、功能用房、景观景点、民宿等)田园综合体建设等。

5000

新开工

2023

197

仙女半山太阳季

项目主要依托法国皮埃尔公司PVCP度假产品建设太阳季度假世界、仙女半山华西国际康养中心、医养科研中心、抗衰康养小镇(生命小镇)、国际品牌酒店、精品酒店、民宿酒店和旅居、康养酒店群、标准化智慧康养社区等。

1160000

续建

2019

198

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

项目规划用地2200亩,建设康养住宅、商业及配套社区、物管用房。

*****

新开工

2021

199

凤来新城文旅康养综合建设项目

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

新开工

2024

200

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之武隆国家生态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建设生态气候宜居监测与研究示范站、科教和气象文化基地、研究教育和养生功能的附属设施;建设天气景观旅游景点;建设喀斯特地理地貌科普区。

22000

新开工

2021

201

天下鹊桥景区建设

跨江索道、环形玻璃栈道、悬崖摩天轮、悬崖滑道、山地过山车、高空速滑索道、崖壁步道、高空双人骑行轨道、白马爱情小镇。

*****0

新开工

2024

202

袁家漕水寨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袁家槽水源、地形及位置优势,打造水上游乐项目、水上亲子项目、露营基地等。

2000

新开工

2022

203

原始森林景区

新建观光索道、滑雪滑草场、游乐设施、齿轨游道,配套基础设施。

*****

新开工

2025

204

武隆区和顺镇地质文化生态旅游康养小镇

围绕和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实施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驱动、康养度假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打造成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示范项目;打造地质文化主题乐园和矿山文化特色等文旅融合小镇;打造成国家级生态康养度假区。

******

新开工

2022

205

武隆大石菁景区开发项目

景观景点及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路、停车场、步游道、接待中心、功能用房、景观景点等);稻田民宿;田园综合体建设等。

*****

新开工

2024

206

武隆印象小镇综合开发项目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33亩,总建筑面积约*****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道路工程、安装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等附属工程。

56000

新开工

2024

207

武隆区县城游客接待中心项目(武隆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停车场、广场及绿化等)、商业街、写字楼等。

56000

续建

2019

208

武隆景区自驾游及房车营地项目

游客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路、停车场、步游道、功能用房、景观景点、厕所、员工休息区等)、露营基地及房车营地建设等。

*****

新开工

2023

209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提档升级项目

1.景区内轨道交通及相关交通环线改造;娱乐设施建设;停车场、厕所服务设施等改造;景点、景观改造;环境整治;林相改造;功能布局优化;新建轨道小火车;森林音乐基地;露营基地建设;婚庆摄影基地等;
2.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改扩建:对原户外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游客餐厅及厨房,会议室、酒店旅客餐厅、卫生间、储藏室;户外活动中心屋面、檐廊;增设酒店观光廊道、供暖系统、厨房系统、配套设施、灯光系统等内容。

**0000

新开工

2023

210

天生三桥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景点、景观改造;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公路、人行通道建设;景区标志性建筑打造;停车场、游客中心、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商业街区建设等。

55000

新开工

2023

211

龙水峡地缝景区深度开发项目

景区综合改造(延长浏览线路、增大景区容量);更换2台原电梯设备、新增26个轿厢电梯2台;入口接待设施建设(餐饮服务、休闲中心、悬崖观景台等);步游道改造、景观改造;出口综合改造(商贸区、水上娱乐、停车场、景观等);出入口连接索道;休闲娱乐项目等。

52200

新开工

2023

212

芙蓉江景区深度开发项目

旅游公路、停车场、步游道、接待中心、功能用房、景观景点、游船码头、水上娱乐项目及设施及土建工程、道路工程、安装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等附属工程。

93000

新开工

2022

213

吶溪原乡扩建项目

新建观光步道建设2.2公里,新建观光栈道建设200米,新建观光铁索桥建设100米(宽2米),新建呐溪沟及半边园游客服务点2个,新建星空宿及配套设施、观光阁2个(其中1个高20米看万峰林海全景,1个高15米看呐溪沟峡谷风光),新建呐溪沟沙滩游乐园建设,配套天然泳池和沙滩游乐设施,改建呐溪沟稻米加工厂。配套建设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

15000

续建

2020

2**

武隆仙女山户外运动中心接待功能升级改造工程

户外运动中心屋顶改造约1780平方米;户外运动中心室内接待大厅、餐厅、厨房等部位功能布局调整及装饰改造约3196平方米;长松酒店1#、2#、5#、6#、8#栋外立面改造约2842平方米;新增酒店连廊约778平方米;新增室外给排水、强弱电、消防、绿化、道路等配套工程。

5107

新开工

2021

215

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改扩建项目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07929.9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36789.96平方米,包含1个剧场建筑,1栋酒店建筑,2栋商业,18栋多层住宅,1个地下车库及相关配套建筑。

152502

新开工

2021

216

万峰林海田园综合体旅游开发项目

总占地面积约231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建设、景观景点打造、旅游公路、接待设施、环湖景观公路和步游道、景观景点打造、新建民宿、基础建设、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开发等。

1*****

新开工

2022

217

白马山城门洞旅游度假区

总面积约300亩,包括基础配套设施、高山崖壁旅游体验、高空滑索、崖壁探险。

5000

新开工

2022

218

归原·艺术农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

以田园、庄园、乐园“三园模式”为发展思路,注重产城、农旅、文旅高度融合发展,主要建设酒店、民宿、乡宿大集群,旅居、康养大集群,农业、农事体验、农特产品大平台。着力将小镇打造成为国内高端论坛聚集地和文创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田和中国西部深度旅游目的地。

******

新开工

2022

219

武隆区“官桥·云村”乡村生活旅游综合体项目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乡村生活”为核心卖点,以当地农民为发展主体,将关桥乡村生活综合体打造成集乡村休闲度假、传统美食体验、民俗展演、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多功能于一体乡村生活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98000

新开工

2021

220

武隆区高寿乡旅项目

开发高岩寨周边旅游资源,打造集乡村旅游,时尚休闲、文旅融合的旅游景点,占地30亩。

12000

新开工

2021

221

荆竹片区临崖魔幻乐园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期限自2022年开始,占地1500亩,建设用地120亩。内容含2个生态养生度假娱乐休闲公园、1个康养度假酒店、沿乌江边悬崖至下而上的悬崖观光电梯。

*****

新开工

2025

222

度假区金鼎山森林旅游文化休闲运动中心

利用金鼎山2000余亩天然森林为主,建设森林旅游、康养娱乐、儿童游乐系列;仙女文化主题、山地车系列运动主题、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建设等综合休闲度假康养中心。

40000

新开工

2023

223

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基础设施

新建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6000平方米、天生三桥景区安全避险廊道230米;改扩建仙女山景区厕所9座;完成旅游交通干线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设置;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

5350

新开工

2022

224

仙山观云旅游度假酒店及精品民宿项目

建设旅游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地方特色美食网红餐厅、亲子度假游乐集中营、高端茶艺馆、原生文创区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项目。规划总用地规模约116亩(其中:建设用地约16亩,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

15000

新开工

2023

225

白马山天尺坪休闲康养项目(一期)

用地面积150亩,拟建10万平方米康养休闲地产,配套服务设施

*****

前期

2023

226

白马山战役陈列馆布展项目

在现有建筑中进行布展、装修,总建筑面积约2673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约1500平方米,配套功能用房及办公区面积约1100平方米。

2000

新建

2021

227

万银绣球源乡度假区

引进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品牌,以绣球源乡为主题,打造爱情文化核心体验度假区。

******0

新建

2025

228

中青·未来世界产城景一体化融合项目

打造集通用航空、康养、旅居、文化娱乐、教育、商贸、能源产业融合的产城景一体化项目。

800000

新建

2023

229

武隆区智慧旅游项目

包括喀斯特旅游交易服务平台、武隆智慧社群营销项目、旅游集散中心管理设施智能化建设、智慧旅游游客服务设施智能化建设4个项目。

70500

新开工

2021

230

凤来新城文旅走廊项目

以大石箐石林寺、凤凰寨、刘秋佩故居、白云书院、文庙、王超奎故居、和平中学等人文资源为基础,对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并利用周边地块进行开发利用,同时植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建设一条凤来新城文化旅游走廊。

*****0

新开工

2025

231

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项目

1. 三个功能区:森林体验教育区、森林体验康养区、综合服务配套区。2. 建设森林康养设施。3. 构建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森林康养设施投资估算约6.2亿元,森林康养产品体系研发投资估算约0.5亿元,森林康养服务能力建设投资估算约0.8亿元,完善森林康养支撑系统投资估算约0.3亿元,森林生态建设投资估算约0.5亿元。

83000

新开工

2021

232

武隆区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6亩,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建设交易区(含蔬菜交易厅、果品交易厅、冻品交易厅、鲜活水产交易厅、干货副食交易厅)、仓储区(含冷藏冷冻仓储和普通仓储)、包装配送区和商务服务区(含会议展示、电商辅助、信息服务、商务办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31万吨的年交易规模。

*****

新开工

2022

233

武隆区商贸物流产业园项目

包括新建汽修市场4处、建材交易市场1座,渝南黔北农资交易市场1处。

40000

新开工

2021

234

武隆区市场保供综合物资战略储备项目

1. 建设基础物资储备仓库*****平方米;2. 建设粮油储备仓库*****平方米;3. 建设猪肉冻库5000平方米;4. 建设管理用房1000平方米;5. 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

新开工

2022

235

市级物流网络节点工程(凤来新城区域性物流产业园)

项目总占地面积2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服务中心、商务配套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产城融合区等;搭建跨境双创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招商服务体系。

******

新开工

2023

236

南溪沟商贸综合体

从芙蓉中路苏家河桥至南溪沟,建设经营面积60000平方米,集时尚品牌购物、旅游商品购物、特色品牌餐饮、星级商务酒店、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会议与展览、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商贸中心。

******

新开工

2022

237

武隆区智慧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直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选址位于武隆区羊角古镇,占地面积约40亩,主要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服务必须的信息系统。

*****

新开工

2021

238

武隆五洲国际电商产业园

项目拟占地100亩,建设集网商网货品牌设计、加工、物流、融资、培训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专业市场。

*****

新开工

2022

239

武隆七彩陶瓷产销中心

建设生产加工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陶瓷生产厂房,配备陶瓷生产设备设施)、展示销售区。

5000

新开工

2021

240

武隆绿色发展国际会展中心

项目占地150亩,建设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场。室内展厅内设咖啡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地下停车库、仓库、写字间等配套设施,提供会议、商务、展品运输、展览工程、泊车等多种日常服务;室外展场可开展大型活动及开幕仪式。

*****

新开工

2022

241

武隆凤来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

依托武隆历史人文和旅游景区,建设武隆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定位于打造一个集文化、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

1*****

新开工

2024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