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东医学科技奖拟推荐项目公示

2022年度广东医学科技奖拟推荐项目公示

各有关单位:

心理学院陈骐老师参与完成的“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拟参与“2022年度广东医学科技奖”评审,现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5月18日至5月24日。

对公示项目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须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办公楼302室

联系人:许老师

联系电话:020-********

科技处

2022年5月18日

附:详细公示内容

一、推荐奖种:广东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二、项目名称: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三、推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四、推荐意见:

耳鸣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至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并完善现有耳鸣的诊疗方案,项目组总结了既往耳鸣的诊疗经验,并结合现有的耳鸣经典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项目组围绕“内耳损伤”、“人格与社会心理”、“情绪障碍”、“注意障碍”、“神经调控”等方面开展了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18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目前,社会因素在耳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多次受邀在国家级学术年会中分享,并逐步获得业内同行的认可,以指导耳鸣临床诊疗的开展;此外,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在耳鸣治疗中的作用也受到业内同行的关注,并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而情绪障碍及注意障碍的基础研究也丰富了对情绪加工及注意机制的认识,也丰富了相应的实验方案,为进一步探索耳鸣患者的认知损伤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推荐单位认真审核项目填报各项内容,确保材料真实有效,经公示无异议后,同意推荐其申报第四届广东医学科技奖。

1、项目简介:

耳鸣是脱离外界刺激源而存在的主观听觉体验,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发生及发展机制至今尚未清晰,以致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患者最终只能与其长期共处。此外,焦虑、抑郁及失眠是耳鸣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甚至导致轻生行为,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由此,耳鸣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为进一步优化并完善耳鸣的诊疗方案,项目组总结了既往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有的耳鸣经典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认为主观性耳鸣的规范化诊疗应该围绕“社会-心理-医学”三个维度开展。经过多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目前在“急性期耳鸣治疗”、“情绪障碍与注意缺陷”、“神经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业内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减少耳鸣慢性化的发生,促进耳鸣患者心理健康,提高耳鸣患者生活质量。

创新点在于:

  1.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认为主观性耳鸣的规范化诊疗应该围绕“社会-心理-医学”三个维度开展。而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弹性水平可能是社会因素影响耳鸣患者心理健康的关键,为耳鸣患者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了新视角。
  2. 指出耳鸣患者的跨感觉通道选择注意存在异常。耳鸣患者的认知损伤已获得众多研究支持,而本项目进一步揭示耳鸣患者的跨感觉通道注意选择出现异常,且主要发生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还提示代偿型耳鸣患者同样存在认知损伤,为了解耳鸣影响个体正常生活提供参考。
  3. 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耳鸣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研究,并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已在国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4. 建立了一个个体忧虑倾向的预测模型。忧虑倾向是耳鸣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可以及早筛选出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耳鸣患者,通过早期的心理干预,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客观评价

    慢性主观性耳鸣始发症状是在没有外界声源以及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始发于听觉系统。然而真正困扰患者的并不是耳鸣声本身,而是因耳鸣出现而带来的一些列非听觉系统的问题。 关于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机制,Jastreboff的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初步解释了耳鸣的部分临床现象,以此为理论基础的习服治疗作为耳鸣临床干预的重要措施为帮助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适应耳鸣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造成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影响因素众多,Jastreboff的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远无法解释全部的临床现象,习服疗法并不能让所有患者受益。耳鸣的规范诊疗,必须要对听觉系统以外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干预。

    项目组基于前期的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将听觉系统以外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从众、偏见、社会学习、权威、归因、社会支持和情绪生活事件)纳入耳鸣的诊疗评估中,作为对Jastreboff的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的有力补充,即神经生理系统控制着对耳鸣信号的感知和基本认知处理,心理-社会信息系统首先做出对耳鸣的初步认识、归因、判断,源于社会环境的各种事件、个体的生存状态又对上述初步的认知和归因带来不同的影响,两种理论模式的结合,能在更高层次上更为全面的解释耳鸣的产生以及产生之后的心理表征和情感体验。

    2015年发表了对136例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或再发失代偿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耳鸣严重程度评估,对未查及新出现听力损失者进一步行生活状况调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并对病因明确者进行相应干预。结果发现31%的患者因负性的工作及生活事件导致耳鸣加重,提示耳鸣与情绪障碍互为因果。同时,负性生活事件出现后耳鸣加重的个体的社会支持总体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个体,其中又以“社会支持利用度”及“主观支持”两项得分偏低,提示患者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心理调节水平低下,不善于主动寻求帮助而倾向于独自承受。个体对社会支持资源的意识与采用的程度决定了其心理调节的水平,缺乏社会支持的耳鸣患者,一旦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只能独立承受社会的冲击以及心理的恐惧,进而加重了患者对耳鸣关注、厌恶等负性情绪,最终导致耳鸣的痛苦感加重,耳鸣的疗程延长。2016年发表了慢性主观性耳鸣急性加重时THI量表所涵盖的功能性、情绪性及灾难性思维维度比较,提示功能性得分较前的增加提示存在新发听力损失可能,情绪性得分的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新的负性生活事件,应该更多关注心理社会因素。2018年发表了相关研究,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慢性耳鸣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水平会随之增长,心理弹性及自尊水平则负向调节了抑郁及焦虑水平,即积极心理能够缓和慢性耳鸣患者的情绪困扰,提高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作为耳鸣临床管理的新取向。

    在非耳鸣人群注意机制的研究基础上,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耳鸣患者的认知加工研究:①通过听觉MMN发现,相较于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的频率差异,偏差刺激与耳鸣的频率差异诱发出的MMN更为显著,提示内在的耳鸣信号可能取代了测试中的标准刺激,即耳鸣患者的注意资源较难从耳鸣信号中脱离出来;②通过“点探测”任务发现,不管是中性刺激,还是情绪性刺激,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视觉加工速度均慢于正常对照,而且这一差异可能源于早期注意聚焦速度减缓所致;③通过“跨感觉通道注意竞争”任务则发现,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主观性耳鸣患者视-听通道间的注意竞争发生了变化,视觉通道的优势消失了。此外,通过对忧虑倾向人群的脑功能研究,建立了一个用于预测忧虑倾向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现正逐步尝试运用到耳鸣患者的心理健康预测当中。

    上述研究围绕“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提出了易于临床实践的评估和干预方向,即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情绪状态、社会支持、工作状态、睡眠状况的全面评估,同时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近年的实践,收到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

    3、推广应用情况

    慢性主观性耳鸣因机制尚不清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药物及其它干预措施可以立竿见影使耳鸣消失,因而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被认为耳鸣无法治疗。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城市噪声的污染,人口老龄化,耳鸣患病率越来越高,一方面苦于没有理想措施而使得医、患双方的信心均受到打击。在此背景下,团队通过市科技计划的科普项目以及每年一到两期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共12期,介绍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及本团队围绕“慢性主观性耳鸣社会--心理--生理模式”研究进展和诊疗流程,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耳鸣论坛及北京、上海、武汉、深圳、西安、山东等耳内科继续教育学习班上推广该理论模型及相关技术,让广大的耳科同行重拾信心,积极投入对耳鸣的诊疗工作中,在实践该模式的同时,参与耳鸣的进一步研究;让广大耳鸣患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耳鸣,消除对耳鸣的恐惧、厌恶,从改善卫生习惯、充分应用可及的社会支持,并积极配合治疗,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这一理论模式指导下的干预措施中获益,并通过发自获益患者的多途径宣传,让更多的患者不再对耳鸣进行负面归因,由怨恨耳鸣转变为积极的顺从医生的指导改变生活方式、接受个体化干预措施,最终,有超过70%的耳鸣患者成功摆脱耳鸣困扰。此外,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在耳鸣治疗中的作用也受到业内同行的关注,并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而情绪障碍及注意障碍的基础研究也丰富了对情绪加工及注意机制的认识,也丰富了相应的实验方案,为进一步探索耳鸣患者的认知损伤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本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代表性论文18篇,SCI他引39次,SSCI他引31次,知网他引32次,显示本项目提出的理论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

    4、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李永奇, 杨钦泰. 一种用于构建小鼠顺铂内耳损伤模型的联合制剂及其构建的模型[P]. 广东省: CN*********A, 2019-03-22.

    (2)方必兴, 曾祥丽, 黎志成, 顾晶, 张革化, 杨钦泰. 一种3D打印防脱抗菌个性化助听器[P]. 广东省: CN*********U, 2019-01-08.

    (3)顾晶, 曾祥丽, 方必兴, 岑锦添, 黎志成, 张革化, 杨钦泰. 一种3D打印个性化防漏气医用耳塞[P]. 广东省: CN*********U, 2019-08-27.

    5、代表性论文目录

    1. Yukai Chi, Zhenzhu Yue, Yupin Liu, Lei Mo, Qi Chen. Dissociable identity- and modality-specific neural representations as revealed by cross-modal nonspatial inhibition of return. Hum Brain Mapp. 2014, 35(8): 4002-4015.
    2. Sai Huang, You Li, Wei Zhang, Bao Zhang, Xingzhou Liu, Lei Mo, Qi Chen. Multisensory Competition Is Modulated by Sensory Pathway Interactions with Fronto-Sensorimotor and Default-Mode Network Regions. J Neurosci. 2015, 35(24): 9064-9077.
    3. Li Z, Gu R, Zeng X. The social-neurophysiological model of tinnitus: theory and practice. J Formos Med Assoc. 2015, 114(3): 201-203.
    4. Zeng Xiangli, Li Peng, Li Zhicheng, Cen Jintian, Li Yongqi, Zhang Gehua. Analysis of acutely exacerbated chronic tinnitus by 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J Laryngol Otol. 2016, 130(1): 38-41.
    5. Li Z, Gu R, Zeng X, Zhong W, Qi M, Cen J. Attentional Bia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Tinnitus: Prima Facie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2016, 21(1): 38-44.
    6. Chunliang Feng, Zaixu Cui, Dazhi Cheng, Rui Xu, Ruolei Gu. Individualized prediction of dispositional worry using white matter connectivit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17, 49(12): 1999-2008.
    7. Xing-Qi Yao, Yu-Qian Yang, Shi-Yong Chen, Wei Sun, Qi Chen. Visual Dominance Effect upon Passing the Central Bottleneck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hin Med J (Engl) . 2018, 131(16): 1926-1935.
    8. Jing Xia, Wei Zhang, Yizhou Jiang, You Li, Qi Chen. Neural practice effect during cross-modal selective attention: Supra-modal and modality-specific effects. Cortex. 2018, 106: 47-64.
    9. Mengjin Li, Dixiu Liu, Min Li, Wenshan Dong, Yalun Huang, Qi Che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but Not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Cause Shifts of Spatial Attention. Front Hum Neurosci. 2018, 12: 183.
    10. Dandan Zhang, Ruolei Gu. Behavioral preference in sequential decision-making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nxiety. Hum Brain Mapp. 2018, 39(6): 2482-2499.
    11. Li Zhicheng, Gu Ruolei, Zeng Xiangli, Qi Min, Cen Jintian, Zhang Shuqi, Gu Jing, Chen Qi. Eyes and Ears: Cross-Modal Interference of Tinnitus on Visual Process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8, 24: 1779.
    12. Li Z, Gu R, Qi M, Cen J, Zhang S, Gu J, Zeng X, Chen Q. Loss of Vision Dominance at the Preresponse Level in Tinnitus Patients: Preliminary Behavioral Evidence. Front Neurosci. 2019, 13: 482.
    13. Ying Fang, You Li, Xiaoting Xu, Hong Tao, Qi Chen. Top-down attention modulates the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of sensory dominance. Exp Brain Res. 2020, 238(3): 587-600.
    14. Ruolei Gu, Xiang Ao, Licheng Mo, Dandan Zhang. Neural correlates of negative expectancy and impaired social feedback processing in social anxiety.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20, 15(3): 303-317.
    15. 曾祥丽,黎志成,李鹏,岑锦添,周芸,李永奇. 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或再次失代偿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29(8): 696-699.
    16. 曾祥丽,招柏明,张姝琪,黎志成,岑锦添,顾晶,袁涛,李水颜.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慢性耳鸣的初步研究.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 14(2): 163-166.
    17. 黎志成,曾祥丽,戚敏,岑锦添,张姝琪,顾晶. 耳鸣患者视觉通道的认知加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 37(5): 709-714.
    18. 戚敏,曾祥丽,张姝琪,岑锦添,顾晶,袁联雄,黎志成. 积极心理对慢性耳鸣患者情绪困扰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8, 39(5): 748-752+758.

      6、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 曾祥丽,第一完成人,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的提出者,为该模型的提出提供了大量的临床证据,指导了耳鸣患者情绪障碍以及taVNS研究工作的开展,本项目理论体系的主要提出者及宣传者。是代表性论文(3)、(4)、(5)、(11)、(12)、(15)、(16)、(17)、(18)的作者,以及代表性知识产权(2)、(3)的发明人。
      2. 陈骐,第二完成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主要开展正常人群的注意机制研究,建立了多个注意机制研究方案,为耳鸣患者的注意障碍研究提供了必需的理论及技术支持,并指导了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探讨。是代表性论文(1)、(2)、(7)、(8)、(9)、(11)、(12)、(13)的作者。(3)

        黎志成,第三完成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技师。是“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的提出者,开展了耳鸣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研究,以及耳鸣患者认知损伤研究。是代表性论文(3)、(4)、(5)、(11)、(12)、(15)、(16)、(17)、(18)的作者,以及代表性知识产权(2)、(3)的发明人。

        (4)古若雷,第四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院。是“耳鸣社会神经生理模型”的提出者,主要开展情绪与决策研究,建立了基于脑白质连通性的个体忧虑倾向的预测模型,为耳鸣患者的情绪障碍研究提供了必需的理论及技术支持,并指导了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探讨。是代表性论文(3)、(5)、(6)、(10)、(11)、(12)、(14)的作者。(5)李永奇,第五完成人,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构建了小鼠内耳损伤模型,为耳鸣的动物研究提供参考。为本项目理论体系的提出提供了临床证据,是该理论体系的宣传者。是代表性论文(4)、(15)的作者,代表性知识产权(1)的发明人。

        1. 李鹏,第六完成人,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显微外科主任。为本项目理论体系的提出提供了临床证据,是该理论体系的宣传者。是代表性论文(4)的作者。
        2. 戚敏,第七完成人,主管护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区护士长。耳鸣患者情绪障碍的主要研究者,是该理论体系的宣传者。是代表性论文(5)、(11)、(12)、(17)、(18)的作者。
        3. 袁联雄,第八完成人,研究实习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科副科长。指导了本项目多项研究的统计分析。是代表性论文(18)的作者。
        4. 张姝琪,第九完成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师。参与了本项目多项研究。是代表性论文(11)、(12)、(16)、(17)、(18)的作者。
        5. 顾晶,第十完成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师。参与了本项目多项研究。是代表性论文(11)、(12)、(16)、(17)、(18)的作者,以及代表性知识产权(2)、(3)的发明人。
        6. 方必兴,第十一完成人,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参与了本项目多项研究。是代表性知识产权(2)、(3)的发明人。

          7、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一完成单位。为本项目理论体系提供了大量的临床证据,是该理论体系的提出单位及宣传单位,围绕该理论体系开展了多项临床及基础研究,拟订了耳鸣taVNS的治疗方案。
          2. 华南师范大学,第二完成单位。为本项目提供了注意机制研究的理论及技术支持,指导了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探讨。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三完成单位。为本项目提供了情绪障碍研究的理论及技术支持,指导了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探讨。建立了个体忧虑倾向的预测模型。

标签: 广东医学科技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