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阜阳市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1.起草背景

为全面推进阜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强化科技创新,落实改革任务,为“十四五”新阶段现代化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提供高水平气象保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我局草拟了《阜阳市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征求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了送审稿。

2.起草依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和阜阳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的实施意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方案》等规范性文件。

二、制定的意义和整体考虑

一是迈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准确把握气象科技发展趋势,勇当气象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改革开放再出发,开启新的历史征程,党中央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气象局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面对新发展形势,阜阳气象迫切需要对标一流,科学研判发展的短板和优势,优化事业发展结构,着力推进科技和服务创新,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设计气象现代化行动路线图,加快建设气象强国的城市范例。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阐明了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四五”时期,阜阳气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实现全面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活创新动力,加强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道路,着力解决气象在服务供给精细化智能化、科技和人才队伍支撑等方面的发展不充分问题,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是融入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有效对接城市发展战略,找准智慧气象服务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2013年以来,在局市共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下,阜阳气象现代化得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2017年达到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目标。2018年,市政府与安徽省气象局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阜阳迈向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新征程。《规划》的出台,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局市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气象科技创新策源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我市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3月11日,市气象局召开《规划》编制启动会,部署调研、编制任务分工;4月16日,市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讨论《安徽省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5月15日,形成《规划(初稿)》;5月25日,市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研讨将有关要求融入《规划》;8月22日,经过5次讨论、修改,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8月27日,征得安徽省气象局有关处室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9月3日,征得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9月9日,在充分吸纳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后形成《规划(送审稿)》;9月14日,《规划(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

12月28日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

四、工作目标

到2023年完成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率先实现高质量气象现代化(评价指标≥90分)。到 2025 年,建成更加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在流域气象、农业气象等领域处全省领先地位,为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提供有力气象支撑。

五、主要任务

包括5大部分、17项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3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气象关键技术攻坚。大力实施研究型业务建设,加强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气象融合应用。二是加强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加强院校合作、区域合作、部门合作,,以科研攻关和学术研究等为重点,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是加强气象科普阵地建设。推进国省级气象科普基地和数字气象科技馆建设。完善气象科普管理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科普产品的转化

第二部分是保障生命安全,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4项具体措施。一是提升气象灾害易发区和重点区域气象监测能力。齐淮河流域和洪汝河、泉河、颍河、黑茨河、茨淮新河等防汛重点河流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易发多发地区、行蓄洪区的气象监测短板,为防灾减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二是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利用信息化成果,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市级天气预报业务流程,打造市级天气预报业务“阜阳样板”。三是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利用全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建立气象影响预报及气象次生灾害风险评估预警业务。四是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阜阳市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平台,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

第三部分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4项具体措施。一是提升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水平。针对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重点区域农业生产需求,做好全流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二是强化乡村产业发展气象保障服务。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需求,开展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评估及灾害防控、关键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等服务。三是丰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一体化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应用,建立全流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强化农村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村民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四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基础支撑能力。优化完善全市农业气象观测网络,成立阜阳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第四部分是围绕生产发展,提升赋能气象服务能力。4项具体措施。一是强化数字化气象服务,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推动气象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加强城市气象综合观测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预测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全过程实时交互、全链条在线服务。二是提升生态气象监测能力,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气象监测站网,提升生态系统气象综合监测服务能力。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三是增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和抗旱减灾。推进阜阳立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完善监测指挥体系,增强作业保障水平。四是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助力气象高影响行业安全。与公安、交通、航空等部门联合,协同推进高速公路、铁路、航道、航空等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大力培育专业气象服务主体,不断深化拓展气象为能源、健康、旅游等领域服务。

第五部分是关注生活富裕,提升民生气象服务能力。2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快智慧气象建设步伐。构建气象服务大脑,支撑智能分析、智能制作、智能分发、智能评价等功能,提升个性化、无感化、伴随式气象服务能力。二是发展智慧化民生气象服务。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面向公众“衣食住行”生活场景需求,推进智慧化气象服务前台建设,提升场景式气象服务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六、创新举措

一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制约气象服务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升科技对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贡献度。

二是数字赋能,智慧转型。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推进实时、历史各类气象数据融合、挖掘及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新信息技术业态下的气象大数据服务能力及气象业务治理能力,构建共享普惠、安全可控、业务协同、服务提升的气象信息化业务发展新格局。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合作。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气象科技“放管服”改革,努力破除制约气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局校、局企合作模式,建立气象社会化多元服务机制,形成气象科技发展和业务应用更加协同、气象人才交流互动更加便利、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气象发展模式。

四是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对标沪苏浙,学习合芜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做强弱项、打牢基础,加强市县协同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阜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

七、保障措施及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二是深化气象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观测和预报业务考核改革,加强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与业务融合,完善专业气象服务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

四是夯实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实施气象创新人才计划,加强人才引进,组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五是强化财政保障,提升发展动能。完善双重财务体制,调整优化预算结构,加大对气象现代化建设支持力度。

八、政策咨询渠道

阜阳市气象局业务科 刘 秀电话:0558 *******

阜阳市气象局办公室 李慧春电话:0558 *******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发展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