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泉县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

甘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泉县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美水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甘泉县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泉县人民政府

2020年9月23日

甘泉县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

2020年,我县成为国家第七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做好2020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48 号),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印发《陕西省2020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管理制度》(陕商函〔2020〕474号)等要求,为有效实施综合示范项目,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创新引领农村流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夯实农村物流设施设备基础,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满足农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二、基本原则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重点做好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

助力扶贫,巩固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利用电子商务拓宽农畜牧产品销售渠道,克服疫情影响,助力增收脱贫。推动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改造,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村消费品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充分尊重乡土文化特点和农产品生产流通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分区分级分类施策,推广应用流通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挖掘产业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贴近实际,大胆开拓创新。

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切实落实示范县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体系。结合我县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监督,层层抓好落实。

三、工作目标

(一)短期工作目标。

扩大电子商务服务覆盖面,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服务并重、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畅通的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在农村流通、电商扶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打造自己的特色。基本建成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农产品网络品牌培育及上行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挥电子商务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体实现:

1.改造提升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2.改造提升1个物流配送中心和1个冷链仓储配送中心;

3.在全县3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建设(改造)6个电商服务站并兼具物流中转配送功能。在32个居民委员会建设(改造)电商服务点,均具备物流配送相关设施和服务。电商服务总体覆盖率达到50%以上的行政村。

4.支持在3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建设冷库,提供冷冻仓储配送服务;

5.建成“原味甘泉”本地特色农产品供应链1条;

6.开展各类型电商培训3000人次以上,培训转化率(创业就业务工人数/参训人数)达到1%以上;

7.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5%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10%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整体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

(二)中长期目标。

在3到5年内逐步建立可持续运营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冷链配送、电商服务实现全覆盖。培养一支本地网红主播,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产生持续的作用。推动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提升共同配送效率,逐步实现物流体系市场化运营,培育电商标杆企业7家以上,本地传统企业信息化升级30家以上,提高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供给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四、主要任务

(一)整合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业务。

推动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交通等资源整合,开展共同配送。鼓励实体商业和电商快递的物流协同发展,整合县域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推动商流物流统仓共配,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建成1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1个冷链仓储配送中心;购置物流及冷链运输车辆;支持在3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建设冷库,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配送体系提供基础环境。实现乡镇电商服务覆盖率100%,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50%以上。发展智慧物流,整合物流资源,利用智慧物流优化县乡村物流配送功能,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问题,实行分批接货、集中分拣、统一配送,实现“县到乡T+1、县到村T+2”的水准。不断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在2年后逐步减少快递补贴。

1.建设提升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根据地理位置、产业条件、电商基础等因素在县区合理位置建设提升面积不低于800㎡的现代化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整合本地快递企业,负责全县电商快递仓储、配送、分拨、转运等服务,同时承接全县社会快递进出口处理,打造县域内统一开放平台,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快递包裹中转分拨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智能化作业,改变传统人工作业模式,提升仓储、配送效率,满足电商发货时效性要求。仓储设施及仓储服务标准不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标准》(SB/T*****—2015)。

2.乡镇物流中转站:建于乡镇交通便利处,面积不低于30㎡。解决县级物流仓配中心与村级服务网点之间的中转。利用智慧物流系统与县级物流仓配中心、村级物流服务网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信息闭环,确保每个环节操作可视化。统一标牌、门面装饰,明确收费标准、管理制度等。标配硬件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设备、计量设备(电子称等)、存储设备(货架等)、信息采集(手持终端等)、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等)、办公设备(包括电脑、网络、打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配送设备(包括POS终端等)、卫生消防设备等。

3.支持在3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建设冷库,可以直接建设也可以用于扶持本地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扶持本地冷链物流企业建设须具备面向社会开放经营的职能。

4.村级物流服务网点:面积不低于10㎡,推行“直投到户”、“物流配送+农村物流网点自提点”两种配送模式。统一标牌、门面装饰,明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营业时间、管理制度、联系方式、监督与投诉渠道等。标配硬件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计量设备(电子称等)、存储设备(货架等)、办公设备(包括电脑、网络、打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等。

5.物流和冷链配送车辆。对快递网络尚未覆盖的乡镇、村开辟或延伸快递物流运输线路,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运输资源与人力资源。实现“县到乡T+1、县到村T+2”的投递和收寄时效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时效。加大农村配送设施设备的投入,一方面进行必要的采购,包含干线运输厢式车和三轮摩托车,另外一方面整合社会车源,对配送渠道进行有效补充。配备一个物流运营团队,不同范围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不同的定位,县级物流仓配中心和乡镇物流中转站工作人员必须配备专业的团队,村级物流网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兼职。要求具备一套完整台账记录。县级作业及配送服务质量标准不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标准》(SB/T*****—2015)。

6.发展智慧物流。建设电商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及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支撑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网络公共服务体系运营,以统仓共配有效整合我县电商企业和实体企业的物流配送。系统包含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制定相应的信息接口标准,对接电商平台、电商ERP、物流设备、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可视化运营,打造高效率、低成本、低差错率、高安全性的县域物流运作。仓储配送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收货入储、库存管理、拣货、包装复核、配送出库、费用核算、跟踪查询、统计分析以及APP工具等。制定相应的信息接口,生成电商产业大数据系统,利用智能分析和规划,采用大数据处理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相应的数据决策支持。

7.针对统仓共配物流服务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物流服务费用标准、业务流程等。管理办法应包括对合同数据的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的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售后管理等方面内容;物流服务费用包括基本服务费、保险或保价费、退换货服务费、增值服务费等,应制定明确统一的服务计费规则并在提供服务前告知顾客,服务费用的制定符合相关规定。

8.鼓励和培育本地实体商业和电商快递协同发展,整合县域日用消费品、农资、优质优品工业化消费品、进口产品等在县级物流仓储服务中心进行统仓分拣,通过智能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电商服务站点联结起来,形成“县到村的O2O电商服务网络”,结合三级配送服务体系实现直接配送到村,从而实现优质工业品和农资下乡进村的效果,增加乡村生活的便利程度,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二)提升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的改造升级,整合邮政、供销、快递、金融、政务等资源,拓展代买代卖、小额存取、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立足农畜牧业、经济作物、手工制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完善品控、品牌、物流、培训、金融、创意、营销等电商服务体系,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等现有园区为中心集聚发展,打造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

1.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运营服务体系。政府主导建设提升“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三级运营服务体系,提供包括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电商运营管理指导、代买代卖、小额存取、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及其他增值业务等全方位服务。“县、乡(镇)、村”三级运营服务体系独立于各大电商平台,政府推动三级运营服务体系与邮政、供销、快递、金融、政务等协同合作,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和深入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引入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使之能够提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将其服务能力辐射到乡村,支持电子商务园区、工业园区或集中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其服务辐射至园区以外。逐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监测、统计和分析,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信息管理。

2.发挥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推进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支持建立农特产品的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质量认证和统一流通标准等。引进质量检测机构对农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依托“县、乡(镇)、村”三级运营服务体系以及农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提供农特产品质量控制服务,指导开展农特产品标准化及产品溯源工作。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升其规模和实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特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农村产业扶持计划,与农业合作社、农户深度合作,推动种养殖规模化和高品质生产,增加农特产品的品种和产量,解决农特产品供应的稳定性问题。鼓励基础较好的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家庭农场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动成长出一定数量的“质量安全可追溯+远程视频系统+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高标准示范企业或基地。推动农特产品经营主体相互协作、优势互补,重点解决农特产品网上销售的市场准入问题。注重与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有影响力的知名电商平台展开多样性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农特产品分级、包装、预冷、仓储、加工、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县、乡(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解决农产品上行的物流问题。

3.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强化品牌建设,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好“原味甘泉”公用品牌,大力推广“甘泉豆腐干”、“隋唐美水酒”、“绿色放心菜”、“劳山土鸡蛋”、“洛河川八戒干”等名优商品,将我县优势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大市场,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具有网销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以农产品经营性相关认证为抓手,包括但不仅限于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农产品经营许可认证、农残检测等。规范包装标识,逐步建立安全优质的农特产品品牌。支持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生产企业等申请获得响应的产品认证,创建自有品牌,包括申请名牌农特产品、名牌商标和产品专利等。支持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强本地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品牌设计、注册、宣传、包装,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提供活动策划、视频拍摄、代运营、分销体系建设等服务。

4.加强电子商务的规划和运营机制建设。基本政策方面,着重整合电子商务资源和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土地出让和税费政策,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创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市场氛围,加大电子商务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激励政策方面,设立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资金,在农特产品标准化、品牌培育、产品上行等方面给予重点激励;对电商企业扩大发展规模给予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激励,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5.推动建设电商产业聚集区,在现有的工业园区尤其是食品工业园区重点引导电商企业依托园区的生产、产品、办公优势发展电商业务。计划在“纳豆小镇”,依托现有厂房和办公园区以及优质的纳豆产品带动县内外电商经营企业、电商创业个体、网红直播带货团队入驻经营。

(三)完善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

1.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移动支付、就业引导等资源对接,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充足,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本地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商品流通网络。引导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开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销等业务,提升商品品质,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支持对现有工业品流通市场的升级改造,构建以大中城市工业品批发市场为起点,县城市场为节点、社区(乡镇)菜市场为终端,超市、车载流动网点为补充的全县统一、 有序衔接、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增加农村商业网点,结合镇村级电商服务网点提高商品统一配送率,拓展网点功能,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并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2.培育本地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本地工业品下乡流通经营主体。鼓励本地商贸流通企业、农资经营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移动支付、社区拼团、直播带货、就业引导等资源对接,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充足,充分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的契机,发挥电商产业园、电商服务中心、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镇村级服务站点等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在增加农村经济活力的同时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3.打造优质工业品下乡供应链。依托县级物流仓储中心,引导优质工业品商贸流通企业在甘泉建立前置仓,实现源头采购县级供应的方式去掉中间经营及仓储、物流环节,降低终端销售价格,直达终端消费者,提升商品品质,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四)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

逐步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培训体系,满足政府、企业、农业合作社、网商、创业者以及任何有意愿从事与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培训需求;建立甘泉县电子商务培训师资专家库,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贫困户等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和技能培训,通过跟踪孵化完成甘泉电商人才信息库。做好创业辅导和就业引导,对接本地以及周边市、区用工电商企业及产业园区落实就业服务。

1.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贫困户、镇村干部、职业农民等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培训。以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和趋势、电商创新模式、农产品网销、网络购物、网上交易、网络平台使用、网络安全等相关课程为主要内容。使学员不断更新电子商务知识结构,对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创新模式、最新发展趋势形成深刻认识;了解一些理解简单、上手容易的使用电商经营工具,掌握具备开展电商经营的基础意识,培训总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2.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贫困户等开展电商专业技能培训。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班,有电商美工班、电商平台运营班、短视频营销班、社群营销班、直播带货班、电商团队管理班等,不断结合电商发展的新形式、新业态引导广大学员学习最新的电商实操技能。总培训人数不低于1000人次。

3.完善和强化在线培训模式,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端的“甘泉电商课堂”等形式录播系列视频课程,让学员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通过检索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定期开设直播课程,让学员通过手机进入直播间就可以跟专家老师面对面开展培训和交流。

4.建立跟踪孵化机制,对于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好信息登记,对于已经具备电商操作能力的人员录入“甘泉电商人才库”,对于已经从事电商的创业就业人员做好跟踪辅导,及时解决他们在电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培训的长期效应。

5.培育和打造一批不少于20人的本地网红带货主播,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发挥持续的作用。

6.编制甘泉县人才培训教程和课件,结合甘泉产业、企业和人才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开发和教程编写,并录制相关视频课程成为指导甘泉电商人才培育的重要部分。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2020年10月前

在调研摸清甘泉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甘泉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作示范县方案、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公示并报陕西省商务厅、财政厅备案。根据完善后的《甘泉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确定责任单位,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启动重点项目建设。

(二)招标阶段:2020年11月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为确保本项目建设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实现项目目标,社会效益最大化,保护国家利益,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确保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在2020年12月底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明确各标段的承办单位,确定各标段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三)启动阶段:2020年12月前

按全县三级会的规模召开动员启动会,邀请有经验的电子商务专家进行宣讲,让责任单位对项目功能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方式等方面有清晰的理解,为项目落地执行打好基础。利用新闻、网络、广播等各类媒体渠道,大力宣传甘泉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相关政策、重要目的和意义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实施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2月

根据实施方案中的项目责任单位,由牵头单位牵头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选择确定项目承建主体,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按计划督促项目承建主体推进项目实施,确保重点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加强督导检查。县电商办和财政局定期对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和监管,督促项目实施,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工作总结;建立项目台账制度,抓好责任落实。严格按有关程序和实施方案,及时组织项目的审核验收,确保项目执行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五)绩效评估阶段:2022年2月前

由我县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会计事务所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和完善。同时做好迎检工作,等待省商务厅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中期评价。

(六)总结推广阶段:2022年3月-2023年12月

根据绩效评估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按时完成整改提升。在整改提升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总结,持续开展查漏补缺,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在全县农村及各行各业的应用与深度发展,保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电子商务发展相关单位部门都纳入领导小组成员,以协调解决我县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合力发展电子商务。

(二)健全责任监督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对具体工作负责,细化资金支持方向和奖补标准,建立台账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进展实现,确保资金安全、方案落地、农民受益。

(三)强化工作指导。委托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加强绩效管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竞选承办单位,合理规划公共服务中心、乡村服务站点建设,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全覆盖,着力提升服务内容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做好政府公开和信息报送。在县政府网站开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全面、集中公开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资金项目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督促承办单位实时与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及时更新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情况。加快推进智慧乡村服务应用,加强农村电商、产品、消费等数据处理和应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渠道、广覆盖的梯度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成效的宣传,提高城乡企业和群众电子商务意识,在全县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验收和绩效评价。依托第三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验收和评价。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综合示范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