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荐评选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陕人社函〔2022〕240号)要求,拟推荐安康市科学技术局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评选对象,现予以公示。
一、评选条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2017年以来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违法违纪案件和严重“四风”问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改革创新,开拓科技创新管理新局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新定位、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符合中央精神、具有本地特点、务实创新、操作性强的科技创新工作新思路、新设计和新举措。
2.锐意进取,敢于应对科技创新发展新问题。坚持“四个面向”,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民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扩大开放合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提升国家科技安全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创新治理的新机制、新做法、新经验。
3.精准施策,积极落实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科技改革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加强科技与经济、金融等其他领域部门长效协同联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在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统筹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协同、高效、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4.作风优良,领导集体凝聚力、战斗力强。领导班子信念坚定,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富有进取精神,能够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创新文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可度或社会公信力。
5.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二、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
安康市科学技术局是安康市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县级,集体人数13人。
三、主要事迹
“十三五”以来,安康市科学技术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重要突出位置,坚持以创新驱动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落实,持续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提供了科技支撑。
锐意改革创新,科技管理呈现新局面。一是科技项目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共组织实施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49项,其中,中、省科技计划项目306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376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21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金额从0.52亿元增长到4.99亿元,是“十三五”末的9.6倍。二是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2021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2016年的3.73倍;基础研究从2.31%增长到3.52%,较2016年增长52.38%。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为0.42%和1.3%。三是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安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安康市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加强主体培育,厚植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安康国家高新区201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是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扣“高”与“新”发展定位,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传统管理模式,率先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创新破题,激发活力,加快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区域创新引擎,2021年安康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参评的157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评价排名58名,排名实现连续六年进位,旬阳省级高新区在全省17个省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8名。全市组建有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2个,在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搭建了广阔创新的平台。二是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链条,实行重点科技型企业“一对一”包联机制,出台了《安康市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制定落实了科技型企业奖励政策,兑现了奖补资金,加快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集群。2021年底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从12家增长到92家,是“十三五”末的7.67倍,2021年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9家,获批省级瞪羚(潜在)企业3家。三是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制定印发了《安康市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与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安交通大学就融入秦创原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华银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在秦创原建立了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立了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园建设过渡空间,借智借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促进安康创新发展。
科学精准施策,科技服务发展取得新成就。一是产学研合作持续得到加强。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建立了校地科研合作关系,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等科研平台。围绕破解区域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举办两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吸引来自全国278个创新团队参赛,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20份,金额9239万元,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探索了集众智、谋良策、解难题,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二是科技人才队伍量增质提。2021年,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153人,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余人、争取“三区”科技人才151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52人,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4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三是科技金融融合深入推进。设立安康循环经济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乡村振兴科技产业发展基金2支,首期共融资到位资金2.41亿元,累计投入科技企业8家,投出资金1.34亿元,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了“六稳六保”、探索了“创新+创业+创投”模式。
班子作风过硬,展现干净担当实干新形象。局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能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领导集体信念坚定,团结务实,进取精神强,能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认真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要求,坚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是一支“能谋事、能落实,能干事、能成事”的科技干部队伍,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高。
四、公示时间
2022年7月6日—7月12日。
五、受理方式
公示期间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来访、来电、来函等形式反映上述公示对象的有关情况和问题。
2022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