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八步区体育局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征求《贺州市八步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

贺州市八步区体育局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征求《贺州市八步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相关单位,有关体育社会组织:

为深入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自治区体育局、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广西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贺州市《关于印发贺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我区青少年健康发展,区体育局、区教科局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八步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建议。请各单位对《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审阅研究,于2022年7月15日17:00前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区体育局,无意见也需书面反馈。联系人:韦冬,联系电话:136*****627,电子邮箱:bbqwgtjtyg@163.com。

附件:贺州市八步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贺州市八步区体育局 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11日





贺州市八步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科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自治区体育局、教科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广西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八步区青少年健康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遵循“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以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区为目标,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方向,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构建学校体育提升体系、青少年体育竞赛参与体系、社会力量协同发展体系、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和体教融合激励评价体系“五大体系”为抓手,深入实施“足球进校园”活动,全面推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精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强化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区教练员注册人数达到100名,青少年体育训练注册人数超过400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明显提升;落实自治区的“十百千万”工程:即建成1所县(区)级标准体校、35所以上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家以上体育社会组织(俱乐部)、10所以上体育特色幼儿园;布局包含足球在内的5个以上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至少在1所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3所幼儿园进行重点布局,打造体教融合示范学校;学校按照班级情况配足体育教师,实现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和体校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措施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1.加强体育课程保障。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课时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其中每周至少安排1课时的足球课。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乡镇(街道)〕

2.扩展体育运动课程范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轮滑、体操、健美操啦啦操、跆拳道、武术、柔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投(抛)绣球、跳竹杆、珍珠球、蹴球、毽球、板鞋竞速、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课余训练、竞赛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足球、游泳、民族体传统育等项目课余训练,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广泛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深入开展课间操、学生军训、体育节等课外活动。每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相关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民宗局,各乡镇(街道)〕

3.打造以足球为重点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面实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精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重点发展足球特色学校,广泛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足球特色学校要做到“九个一”的规定动作:建有一块足球场、组织一批足球队员、建立一支足球队、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拥有至少一名专(兼)职足球教练员、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班级足球联赛、设立一块足球宣传栏、收集一套足球档案材料、设立一个足球特色学校办公室;其他特色学校参照“九个一”要求,发展好篮球、排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武术、民族体育等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到2025年,创建区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35所以上。〔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高水平学校体育竞赛队伍建设。区级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指导初中、高中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规范项目布局、招生规模、入学考试、考核评价等。鼓励初中、高中积极申报设立高水平运动队,结合我区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合理规划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加大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力度。各级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建立1支以上的学校代表队,参加校际、县级、市级、区级乃至全国联赛。〔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各乡镇(街道)〕

5.加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力度。支持各级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每所学校要成立1个以上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鼓励学校体育老师积极参与校内俱乐部和组织竞赛活动。〔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6.扩大中小学校体育设施供给。全面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新建学校必须要有足球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并与学校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要求,区本级和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在制订发展规划、安排经费和建设项目时,予以倾斜支持,条件成熟的优先建设足球场和标准田径场,条件暂不成熟的可建设篮球、羽毛球等场地。新规划建设的学校力争实现“村完小建有5人制足球场,乡镇中心校、乡镇初级中学建有7人制足球场和200米以上标准环形田径场,城区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建有11人制标准足球场和400米标准环形田径场”。加强对校园体育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学校体育设施满足以足球为重点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7.加强体育师资配备。加强体育师资配备。教育部门应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充分考虑体育教师配备情况,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体育教师。小学1—6年级每4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5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至少配备1名兼职体育教师。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鼓励各体育社会组织、体育运动协会(俱乐部)到各中小学校开展足球等项目培训或见习,鼓励体校教练员进入学校开展专业训练指导。〔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体育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体育运动协会(俱乐部)〕

8.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将体育考试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考生体育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后一并转换为总成绩等级,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乡镇(街道)〕

(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9.建立完善青少年足球体育赛事体系。以全区校园足球联赛为重点,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通过赛制设置让各学校代表队有更多的参加比赛、锻炼队伍的机会。全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含11人制、7人制、5人制的比赛),并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经教育、体育部门认证的各类社会组织(或企业)举办的公益性足球赛事或其他运动项目活动。教育、体育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区域校园足球联赛和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好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的比赛和交流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组建足球队,做到年级和学校有足球队,赛事常态化。〔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乡镇(街道)〕

10.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区教育局、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各级学校青少年赛事体系,实行分级办赛,分类管理。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学校与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各学校每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校内比赛、校际联赛。〔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乡镇(街道)〕

11.探索实行“区队校办”。依托优势运动项目,优化项目布局,不断扩大运动队规模。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与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合作共建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柔道、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跳绳、珍珠球、轮滑、三人板鞋、抛绣球、健美操(啦啦操)等优秀运动队,在训练、竞赛、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发展不少于5项体育项目,打造不少于1所普通高中、3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3所幼儿园体教融合示范学校(园)。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各乡镇(街道)〕

12.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奖励制度。鼓励青少年体育特长生积极申请《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测试,获得运动技能等级。对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世界单项学生赛事、全国运动会、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单项锦标赛及自治区、市、县级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举办体育赛事的运动员成绩纳入体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双方奖励评估机制。〔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13.全力承办2024年贺州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进一步加快区级比赛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按照市人民政府的安排承办好贺州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努力实现办赛精彩的目标。〔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区征地拆迁办、区八步生态环境局、贺州现代商贸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各乡镇(街道)〕

(三)规范社会体育组织

14.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支持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丰富青少年赛事活动供给,培育和发展以服务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轮滑、跆拳道等俱乐部。支持具备资质的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承办、参与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体育冬夏令营、户外体育活动和技能培训等活动;鼓励协会或俱乐部承办区运动队项目,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组织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在场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指导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对体育社会组织进行评星定级,并争创全国和广西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民政局、区税务局,各乡镇(街道)〕

15.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支持具有资质、以服务青少年为主的体育社会组织,免费或低收费进入校园指导开展足球及其它运动项目的训练,培训学校体育运动队,由学校与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双向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俱乐部等社会专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可到体育社会组织参加课后体育服务。落实国家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由学校自主选择合作的俱乐部,通过资金补贴、社会资助等方式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四)构建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体系

16.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落实自治区“万名教练员培养计划”。从体育老师、退役运动员、高校毕业生、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等多渠道培养教练员为学校提供体育教学、赛事等服务,解决基层体育老师、教练员不足的问题。〔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17.强化体育人才培养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坚持竞技体育“灵、小、短、水”和“新”竞技项目发展方针,重点做大做强我区足球、跆拳道、柔道、拳击、田径等优势项目,巩固提高武术散打、举重等潜优势项目,推进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套路、健美操、空手道等项目发展。实施运动员“尖子”工程和教练员“强将”工程,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体校教练培养机制,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项资金纳入同级人才工作经费。落实引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优惠政策和待遇,在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予以优先解决。同时,从体育老师、退役运动员、高校毕业生、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等多渠道争取培养200名教练员提供体育教学、赛事等服务。〔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科局、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18.推进体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示范性体校建设,增设普通高中班,整合区体校资源,继续发挥体校在促进体教融合、推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撑阵地作用。完善体教融合的新型体校建设。建设一批体育训练与教科教学并重的县(区)新型体校,即采取体校和普通中小学“双名”并行机制,纳入当地教科管理范畴,享受学校教科各项政策。区体校与教科系统学校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建立体校教练员到本地普通中小学选材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好选材、选好材。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与市级体校联合培养合作机制,加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选拔、培养、输送、升学等各方面的衔接与支持。区体校要加强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盘活双方资源,重点在体育兴趣培养、体育人才选育和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上下功夫。〔牵头单位: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体校,各乡镇(街道)〕

(五)构建体教融合激励评价体系。

19.强化体育教师技能提升。积极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班,并将培训课时列入教师继续教科学分。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大会,增强体育教师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20.合理设置体育教师量化考核。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科教学质量;将体育教师课余、节假日期间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运动队训练、大课间、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等计入工作量,并按规定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同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规范中小学校举办的各项目赛事中裁判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劳务酬金发放标准。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规范,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教学科研成果评定、培训进修、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打通体育和教科系统赛事成绩互认通道,对体育教师在体育系统(自治区年度青少年体育锦标赛及以上竞赛)与教科系统组织的竞赛中,所获成绩同等对待。加大对体育教师支持力度,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21.完善体育教学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为公平公正起见,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保险经纪平台,共同建立和完善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学生运动意外伤害险、组织方责任险、体育场地公责险等保障内容,并实行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牵头单位:区教科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卫健局、贺州银保监分局,各乡镇(街道)〕

三、加强组织保障

2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区教科局、体育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民宗委、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团区委、贺州银保监分局,区税务局等部门参与,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研究解决体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按程序报区政府决定;研究制定有关推进方案和具体措施,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高效开展。〔牵头单位:区深化体教融合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3.加大对体教融合工作的宣传力度。包括传承中华体育文化,弘扬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做好体育项目文化内涵、中国体育历史、中华体育精神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的宣传转播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体教融合工作发展。〔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教科局、区体育局,各乡镇(街道)〕

24.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科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创建覆盖全区学校的体教融合智能信息系统,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余训练、赛事活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情况纳入联合督导机制和评价体系,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依据,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对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对执行不力的严肃追责。〔牵头单位:区教科局、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5.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知识和理念教科。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意识,在体育竞赛、体育考试中确保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牵头单位:区教科局、区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各乡镇(街道)〕

26.加大经费保障。优化教科、体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多渠道增加投入。〔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教科局,各乡镇(街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科学技术局 实施方案 青少年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