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2年7月12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image737.png


当我们与肿瘤“狭路相逢”——

“走心”科普,扣动“人心”


在肿瘤手术前,心血管病成为“拦路虎”;在肿瘤手术后,心血管疾病“摇身一变”,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真切地发生在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上。基于病患的实际诉求,应运而生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当肿瘤遇上心脏病,医生该如何作出治疗“决策”,患者和家属该如何抉择?

与肿瘤“狭路相逢”,心脏科普为什么能扣动“人心”?在前段时间的上海科学会堂“科技会客厅”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畅谈“肿瘤心脏病学”那些事。

一扇新窗口:“心”系肿瘤抗“双煞”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肿瘤心脏病学”团队带头人程蕾蕾看来,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像是一对“黑风双煞”。

首先,古语说“是药三分毒”。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相当普遍,包括心肌毒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包病变、冠状动脉疾病等。比如,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而言,心脏毒性发生率高达33%。更糟糕的是,有些化疗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无法逆转,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存活。

第二,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两种疾病叠加,使得治疗如同“跷跷板”。如有心血管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的患者,雪上加霜罹患肿瘤,两者的治疗更是相互干扰。单一学科的医生很难全面掌握综合诊治措施,进而影响对病人采取最佳治疗方案。

第三,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同时还存在部分共同的生物学机制,如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及其他因素。

从2009年国际肿瘤心脏病学会(ICOS)成立,到2012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首次发布《欧洲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临床实践指南》,再到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立场声明的发布,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投身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中。

虽然我国的肿瘤心脏病学发展尚处于萌芽期,但巨大的患者人群基数,使得推进这一学科的意义格外深远。程蕾蕾表示:“作为刚出道不久的新兴交叉学科,‘少侠’肿瘤心脏病学临危受命,苦练对抗‘黑风双煞’的内功心法。”

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及肿瘤心脏病亚专科程蕾蕾主任的带领下,中山医院开设华东地区首个肿瘤心脏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去年5月,中山医院率先开设肿瘤心脏病专病门诊,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患者打开一扇新窗口。四年来,该院肿瘤心脏病学团队为数千名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忧解难,提供最前沿的医学指导。

四本科普书:推“心”置腹和你聊

前不久,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说句心里话3》重磅发布。这是程蕾蕾撰写的第四本与患者“将心比心”的医学科普书籍。从《医生最懂你的“心”——心脏故事》到《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2》,近年来,她笔耕不辍,用平实、细腻的笔触,仿佛与读者推心置腹地聊天,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心脏医学知识点讲深说透,让人受益匪浅,由一个个病例所展现的人情冷暖、世间百态,更使人为之触动。

40岁的小茅五年前做了乳腺癌手术,并按照常规进行放疗和化疗。因为治疗及时到位,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小茅却没有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她总是不停地抱怨“胸口难受、没有力气”。经过各项检查,小茅一切正常,医生也没有发现一丝肿瘤复发的迹象。这是怎么一回事?

直到来到程蕾蕾的诊室,一切真相大白。由于小茅在乳腺癌术后进行化疗和放疗,导致心功能减退和心包病变。“令人痛心的是,这几年来,她的病痛被忽视、被误解、被打击,甚至罹患抑郁症!如果再不进行综合治疗,她会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暴击下走向穷途末路。”程蕾蕾说,“肿瘤化疗药物种类繁多,新型靶向药物层出不穷,每一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表现不一,与此同时,不同的人存在千变万化的个体差异性,如何诊断、鉴别和治疗是横亘在医生面前的深渊。还有多少像小茅这样的病人,孤独地蜷缩在疾病的阴影中?而‘肿瘤心脏病学’的问世,对于医生而言,是多么‘痛的领悟’!”

小茅的病例被记录在《说句心里话》中,同时也引人深思:“肿瘤心脏病学”不仅仅是肿瘤科和心脏科医生的难题,更需要影像科、检验科、临床药学乃至心理医学科的共同参与。

时间来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程蕾蕾和同事们通过线上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病患者。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病患救治过程,引发程蕾蕾深度思考: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她将这些困扰无数患者与普通大众的问题和答案写入新作《说句心里话3》,精准讲述“大健康”时代应该掌握的生存智慧。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死亡率居首位,并且患病率和死亡率处于上升趋势,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很多患者并不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往往是因为忽视心脑血管疾病给出的信号而错失了救治时机。在《说句心里话3》中,这残酷数据下的真实现状被记录了下来。

工程师小杨没重视突然袭来的胸痛,谁知一项指标暗示他极可能是肺栓塞;普通的感冒背后,竟然隐藏着暴发性心肌炎;长期服用肿瘤常用药,可能对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说句心里话3》集中展示了各类容易被忽略的“大病小信号”。

程蕾蕾说:“心血管疾病相对疑难、复杂,容易令人望而生畏。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患者事例,或许能够引发更多共鸣,提供更多疾病诊治方面的思路。就像我经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放心,你不会死。对于遭遇心血管疾病打击的人,点燃心中的希望就像搭建一座桥梁,能支撑他们抵达安全的彼岸。”

葛均波院士在序言中对《说句心里话3》予以肯定:“希望程医师的这本书能帮助大家科学保护心脏,捍卫生命健康。”

作家陈村感叹道:“程蕾蕾医生用20余年心血管病临床经验、用20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叮嘱人们去爱自己的心。”

上海援助武汉最早的“逆行者”、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也表示:“正如书中所写,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老去,但曾经的经历与情感永远存在,激励我们不负韶华、奋勇向前。”

演员胡歌则将《说句心里话3》定位为:“讲述医生、患者及时代洪流下每个小人物的故事,在悲欢离合中阐释‘大健康’时代的心脏自救方法,是一本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智慧书。”

两本参考书:齐“心”合力采众长

“随着医学科技发展,以人为本、多学科融合的概念深入人心。面对一个肿瘤病人,外科医生、放疗医生、中医科医生各展所长,手术、放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有句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让我们不禁思考:临床医学如何让病人最大程度获益?未来的医学发展让我们改变临床诊疗思路,把病人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以此提供综合的治疗方案。”葛均波院士呼吁,“肿瘤心脏病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需要更多具备临床实际指导价值的学术书籍。”

随着医学科技发展,以人为本、多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为更好推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给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肿瘤和心血管医师提供可靠的借鉴与建议,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集结经验、梳理流程、博采众长,编撰了《简明肿瘤心脏病学临床指导手册》。

“这是我国第一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实战总结’。自出版以来,受到肿瘤科医师及心脏科医师的一致好评。”谈及打造这本干货满满的学术书,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表示,“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说明心脏在人体器官中的重要性。我接到这本书稿的编辑任务后,首先以读者的身份进行了学习,受益匪浅。老龄化社会,如何让心脏更健康,让人们的生活更有质量?这本书指明了方向。”

据悉,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将再次出击,另一本参考书——《肿瘤心脏病学真实世界病例索骥》已编撰完成,即将出版发行。

一次“集结号”:走“心”科普“大接力”

“上帝如果关上一扇门,就会在别处打开一扇窗。”程蕾蕾经常用这句话安慰病人。即便医学发展迅速,医生依然在很多时刻对一些疾病束手无策。虽然秉承“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但在大多数时候,医生无法替代患者承受痛苦。而总有一种方式,医生能帮助缓解患者的痛楚和不安。对于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而言,这种方式就是医学科普。

自2016年起,为了让这个新兴学科走进公众视野,团队吹响一次科普“集结号”,将临床真实病例改写成医学科普故事书、拍摄微电影,利用各种科普形式“奔走相告”,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发现这个领域,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大接力”。

在程蕾蕾主导下,中山医院“说句心里话”心血管科普全媒体矩阵推广团队成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传播特聘团队”。肿瘤心脏病微电影《说句心里话》也宣布开机,不遗余力推进心血管与肿瘤“对话”,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肿瘤心脏病学科建设。

医学、科技、科普“大咖”齐聚一堂,共话肿瘤心脏病学科普。葛均波院士强调,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兴发认为,要实现科技强国战略,必须推动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发展。他对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在科普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并倡导医学专家、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和媒体朋友共同合作,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青年医生应是肿瘤心脏病科普传播的新生力量、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精准对接公众的健康需求。

标签: 卫生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