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征集】关于征求《相山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和建议的公示
【公众征集】关于征求《相山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和建议的公示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相山经济开发区组织编制了《相山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和建议的公示》(下称《规划》)。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并监督相山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现将《规划》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期为2022年7月22日-8月11日。公示期内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向相山经济开发区反映,反映人需留下联系电话,以便进行沟通反馈。
联系人:刘星宇
联系电话:0561-*******
电子邮箱:*********@qq.com
通信地址: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淮海西路25号)
邮政编码:******
附件:相山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电子版)
相山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22年7月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相山经济开发区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园区高质量发展效果显著。“十三五”末,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200家,完成销售收入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累计实现税收约4亿元。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555”产业创新团队9个,产学研战略合作团队11个。“相山制造”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著名商标25个,省名牌产品6个。开发区先后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省级粮食产业园、安徽省健康食品小镇、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安徽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业园区等称号。其中,健康食品小镇获评“全国最美小镇50强”。
(二)园区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式、集群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嘉士利思朗、苏太太食品、今麦郎食品、曦强乳业、鲜满多食品制造产业集群;以完美生物、北京盛美诺、上海人良等企业为主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以深圳裕维鑫达、聚德新能源、果力智能等企业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2019年12月开发区主导产业调整获省政府批准,由原来的单一食品产业调整为食品制造和信息产业,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6亿元,实施园区雨、污水管网三年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提升园区排水能力;大学科技园一期建成运营,信息产业园一期、凤竹路、仪凤路北延、相凤路、凤贤路、鸾凤路等12项配套工程建成使用,开发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共招引并落地建设项目92个,累计投资120亿元。今麦郎、德兰和创、苏太太、盛美诺、奇扬电子等14家重点企业建成投产。
(四)助推园区企业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开发区积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三重一创”、科技创新等系列惠企政策,共兑现招商引资政策、装修及设备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奖补资金4.51亿元,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负松绑,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制定了开发区精准帮联企业行动工作方案,实施精准帮联,服务企业零距离。累计成功举办银企对接会20余次,企业融集发展资金20.6亿元;积极引进中介机构,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帮助企业招工5000余人,有效缓解企业结构性、季节性“招工难”矛盾。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持续好转,安全生产工作2015年-201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创新“双融合三培养”“三联三创”等非公党建模式,重点打造徽香昱原、苏太太、果力、杨府锦、金冠等五个非公企业非公党建示范带。
“十三五”期间,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相山经济开发区与省级先进开发区相比,差距还很大,突出体现在:第一,开发区经济总量不大,缺少龙头企业。相山经济开发区与全省百家开发区主要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业总产值、税收、工业企业占比、效益水平等方面与省级先进开发区还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占园区工业企业的32%。园区项目质量亟需提高,招商引资中重规模轻质量的观念和现象依然存在,还有不少项目属于资源消耗型或中低端加工制造项目,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财政贡献大、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第二,制约要素增多,严重影响园区发展。一是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先期已出让的土地存在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现象;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相对不足,难以推进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备,缺乏专业型、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高级科技与管理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三是金融政策和企业信用制度不完善,园区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第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亟待提升。一是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园区治污、安全等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必须加快提升管网建设、排污监管等配套设施能力。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不强,产业配套能力弱;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特别是熟练工、技术工缺乏。三是树立开发区经营成本理念任重道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单一,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和争取金融部门贷款的资金较少,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目标
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围绕智能制造展开新一轮竞争,中国制造业加快向“智造”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给开发区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实质性利好。从国内和省内环境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及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机遇叠加效应,《促进皖北承接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利于开发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从市级层面来看,对标市“五群十链”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对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开发区自身发展来看,主导产业成功调整,为工业转型“腾笼换鸟”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将进入投资集中回报阶段,有利于开发区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举,以做大做强产业为主线,以招大引强为龙头,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发展,深化产业配套,拓展园区空间,促进产城融合,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和谐社会管理能力,为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思路
相山经济开发区将对标市“五群十链”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围绕新时代品质相山“四区”【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经济循环畅通引领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域绿色融合发展样板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区】建设,重点实施“*****”发展计划,即紧盯全省开发区争先进位一个目标;着力打造“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产业”两个百亿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基础设施、科创走廊、专业园区、生态环境、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方面建设;强化“土地、资金、政策、人才”四个要素保障;实施“重大项目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增效、民生保障提升”四项重点行动,打造皖北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1.围绕发展提质增效,紧盯全省开发区争先进位一个目标
对照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十四五”期间,经营(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300亿元;实现税收收入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80亿元;企业总数超30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5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分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增授权各类专利1000件。高新产业产值和战新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5%和40%,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功能完善、实力彰显的经济开发区,力争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专栏1:十四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 | |||||||||
指标 年度 | 经营销售收入 (亿元) | 增速 | 企业 总数(个) | 规上工业企业数(个) | 进出口 (亿美元) |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 专利数(个) | 高新产值占比 | 战新产值占比 |
2021年 | 90 | 21.60% | 210 | 64 | 0.8 | 15 | 180 | 40% | 30% |
2022年 | 120 | 33.30% | 235 | 80 | 1.3 | 22 | 190 | 25% | 30% |
2023年 | 160 | 33.30% | 255 | 115 | 1.7 | 35 | 210 | 30% | 30% |
2024年 | 225 | 40% | 280 | 135 | 2.1 | 42 | 200 | 35% | 35% |
2025年 | 300 | 33.30% | 300 | 150 | 2.5 | 50 | 220 | 35% | 40% |
2.围绕工业提档升级,打造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建立食品制造(生物科技)和信息产业招商项目库,抢抓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机遇,培育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做优做强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产业。以建设“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为目标,深入研究疫情对食品产业的冲击,建立长期应对机制,化解食品产业安全风险,引导企业开发中高端产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推动老品牌优势和新市场需求相结合、品牌影响力和定制化生产相结合,研究生产、物流、线上线下的新模式,鼓励高端制造和自主品牌发展,寻找发展新空间,提高科技含量,形成食品产业新发展优势。深化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基础,全面提升食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精加工休闲方便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软饮料类和肉制品深加工等各类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生物科技产业,促进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生产食品用酶、新型发酵产品和食品添加剂等生物科技型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期间,食品和生物科技产业产值达到100亿。
培育壮大信息产业。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为契机,深入落实“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围绕国内外前沿与市场需求,以PCB制造为基础,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大力发展从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等电子元器件,到多层高密度线路板,再到信息终端设备、消费电子、虚拟现实(VR)等终端产品完整信息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大数据、软件及信息应用企业,构建独具特色的信息产业体系,形成集人才培养、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为一体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实施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和配套服务水平的项目。十四五期间,信息产业总产值超150亿元,信息产业初具规模,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
专栏2:十四五期间主导产业产值预计 | ||
指标 年度 | 食品产业(亿元) | 信息产业(亿元) |
2021年 | 30 | 4 |
2022年 | 50 | 30 |
2023年 | 65 | 60 |
2024年 | 80 | 100 |
2025年 | 100 | 150 |
3.围绕承载聚势赋能,加快“基础设施、科创走廊、专业园区、生态环境、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方面建设。把加强“基础设施”“科创走廊”“专业园区”“生态环境”“生产性服务业”等五个方面建设作为发展支撑的重要内容,增强全区的发展层次、资源共享和服务孵化等功能,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食品产业污水处理厂工程,园区管网提质增效工程,供电线路迁移改造(高压入地)工程,信息产业园及黄里变电站工程,园区路网完善工程(凤云路、迎凤路、凤霞路西延、凤鸣路西延、凤竹路西延、栖凤路延伸、凤凰大道、淮海西路西延,共计约22.7km),家家悦、信息产业园公交总站,园区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大学科技园三期、信息产业园二期等标准化厂房(约150万平方米),任庄安置房二期、河北社区安置房、人才公寓,大型商业等基础配套建设,以基础设施的攻坚突破,带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稳致远。
专栏3:重点基础设施安排 |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信息产业 污水处理厂 | 建设日处理2万吨信息产业污水处理厂 | 4亿 |
食品产业 污水处理厂 | 一期建设日处理1万吨食品产业污水处理厂,二期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启动二期 | 3亿 |
园区管网 提质增效工程 | 对园区约22km管网进行提质增效 | 0.22亿 |
供电线路迁移改造(高压入地)工程 | 新增供电线路、原有线路迁移入地等 | 0.5亿 |
信息产业园及 黄里变电站工程 | 变电站建设以及高压线路建设与迁改 | 1亿 |
园区路网完善工程 | 新建凤云路、迎凤路、凤霞路西延、凤鸣路西延、凤竹路西延、栖凤路延伸、凤凰大道、淮海西路西延约22.7km | 7亿 |
信息产业园与家家悦公交总站建设 | 公交车总站、站台及运行系统建设 | 0.1亿 |
各类标准化厂房 | 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 48亿 |
任庄安置房二期、河北社区安置房、人才公寓 | 任庄安置房二期约13万平方米、河北社区安置房约5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约15万平方米 | 24亿 |
道路提升工程 | 凤冠路与仪凤路等白改黑约7.8km | 0.39亿 |
绿化提升工程 | 洪碱河、凤冠路、凤竹路进行绿化提升 | 0.65亿 |
大型商业配套建设 | 园区配套商业6处及街头游园4处 | 4亿 |
加快“科创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洪碱河创新走廊,高标准打造洪碱河两岸生态旅游基地(凤冠路以南打造成城市公园),凤冠路南侧建设1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20万平方米总部经济区、社区安置房、园区中心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医院、体育健身场馆及配套商住。提前谋划凤凰大道科技走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前瞻布局沿凤凰大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企业串联式发展。推动淮海西路传统企业升级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推动5G覆盖,支持企业加快“5G+工厂”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加快“食品产业园、信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三大产业园建设。十四五末,食品产业园培育今麦郎食品、完美生物、嘉士利食品等食品产业超10亿元企业5个。信息产业园培育产值突破10亿元的信息技术龙头企业5个。2022年,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50家以上,孵化面积*****平方米以上,科技转化类企业占比50%以上,达到申请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基本要求,十四五末实现孵化企业150家以上,孵化面积*****平方以上。坚持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重点打造今麦郎食品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软件产业园、生物科技、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中园”新兴发展板块,加快推进园区企业由“物理聚集”向“化学聚集”转化,打造传统产业升级、企业创业创新的沃土。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强化企业三废处理措施的落实,完善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严格核查污染源排放;加强企业排污口规范管理,全面完成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湘西沟、凤翔沟、申家沟等园区内部河道的生态治理,确保水体水质达IV类标准;完成园区雨污管网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四大专项行动和秋冬季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争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打造节水型园区。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建设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实验检测中心、功能评价中心,引进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全面构建与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洪碱河两岸信息产业研发中心(科创走廊),集聚研发机构及专家和高层次人才。(附件2)
专栏4:五大方面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食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供电线路迁移改造(高压入地)工程,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及黄里变电站工程,公交总站工程以及大型商业等基础配套建设。 “专业园区”:“食品产业园、信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三大产业园,今麦郎食品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软件产业园、生物科技、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中园”。 “科创走廊”:洪碱河创新走廊、凤凰大道科技走廊、淮海西路智能制造走廊。 “生态环境”:湘西沟、凤翔沟、申家沟等园区内部河道治理;打造洪碱河生态廊道;完成园区雨污管网提质增效工程。争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节水型开发区。 “生产性服务业”:生物、信息科技研发中心,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人力资源、知识产权、金融、电商、物流等机构。 |
4.围绕资源优化聚合,强化四个要素保障。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让更多的资源要素集聚,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让发展效应不断叠加。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实施空心村整治,稳妥推进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区建设工作,挖掘可利用土地资源。推行亩均效益ABCD四类管理制度,执行差别化政策,对影响园区发展的僵尸企业和低效能企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施倒逼退出机制,清理低效用地。建立年度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体系,为扩区升级、动态监管、规划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积极有效推进僵尸企业、低效土地处置、清理和盘活,每年不低于400亩。十四五期间,贡献土地指标2000亩,对现有厂房实施立体化改造,提供厂房30万平方米。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加大组织财政收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做好企业政策兑现等服务工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依托产业投资基金、联合社会资本设立3亿元泰润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12亿元生物科技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亿元,支持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利用好国家专项债券资金,加快信息产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按进度形成实物工程量。十四五期间,力争中央、省、市政策资金3亿元以上,帮助企业做好各类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力争获得上级政策资金超1亿元。加强国有控股担保公司管理。强化政银企合作,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全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专栏4:资金要素保障 | |
名 称 | 金 额 |
泰润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 3亿 |
生物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 12亿 |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 1亿 |
争取上级政策资金 | 4亿 |
追加担保公司注册资金 | 1亿 |
合 计 | 21亿 |
强化政策要素保障。认真研究省、市、区出台的惠企政策,加强宣传与解读,有针对性的指导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申报相关扶持政策,全力帮助企业争取专项再贷款、用工补贴、降本减负等政策,促进企业稳步增长。落实减税降费、支持先进制造业“26条”。积极推动规上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强化人才要素保障。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的引进工作,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对接。依托与淮师大共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着力培育一批与本区产业需求对接紧密、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与本地的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培养符合园区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十四五末,培育“555”创新团队3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00多人。
5.围绕目标解题开路,重点实施五项行动。以重大项目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增效、基础设施强化、民生保障提升等五项行动为具体抓手,全力推动园区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提升改善、社会和谐幸福稳定的良好态势“再升级”。
实施重大项目推进行动。十四五期间,加快产业孵化园建设,推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申报,新建和改造生物、信息专业园区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打造智慧化园区,加快凤凰大道、凤霞路、凤竹路等路网建设,实施凤冠路、仪凤路、栖凤路等改造工程。强化包保制、责任制,突出抓项目落地,细化推进计划,倒排时间表、任务图,实行挂图作战,保障项目早落地建设、早建成投产达效(附件3)。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全面落实《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送一服”行动,深化《相山经济开发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规则》推进落实,建立“一对一”对口联系和企业经理+政府经理“双经理”制度,区领导对口联系和开发区全员包保相结合,全方位服务企业。建立“企业直通车”机制,落实周调度、月分析、季考核制度,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集中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找准环保和发展的平衡点,全面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开展污水、雨水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碧海蓝天”。
实施招商引资增效行动。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有利时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和企业扩张机遇,紧盯具有国内外前沿技术的领头企业、500强企业和有转移意向企业,用好招商全生命周期项目平台,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预审机制,建立链长制度,提高招商质效;利用好进博会、食博会、中国制造业大会、广东电子信息协会、昆山台协等一批优质平台资源,挖掘各类招商信息,做好平台招商。强化与长三角兄弟县区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产业园建设,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通过项目孵化,实现产业导入;配强专业招商团队伍,加快各类招商人才的培养,打造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综合素质高的招商干部队伍;落实中介招商政策,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及企业家资源扩充招商团队实力。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产业,重点跟踪引进达能、伊利、统一等国内外行业品牌型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力争新签约食品制造类企业30个以上,引进国内龙头企业5家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紧盯长园集团、翌光科技、立讯精密等意向企业,聚焦华为、联想、大疆、传音等知名消费类电子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依托合肥市芯片、显示屏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集成电路加工制造、封测类企业。十四五期间,力争新签约电子信息类项目50个以上,引进国内知名品牌消费类电子企业5家以上。
实施基础设施强化行动。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食品产业污水处理厂工程、园区管网提质增效工程、供电线路迁移改造(高压入地)工程、信息产业园及黄里变电站工程、园区路网完善工程(凤云路、迎凤路、凤霞路西延、凤鸣路西延、凤竹路西延、栖凤路北延、凤凰大道、淮海西路西延,共计约20.7km)、风竹路公交总站工程、信息产业园公交总站工程、道路提升工程(白改黑)、绿化提升工程、各类标准化厂房(约150万平方米)、大型商业等基础配套建设,以基础设施的攻坚突破,带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稳致远。
专栏5:重点基础设施安排 |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信息产业 污水处理厂 | 建设日处理2万吨信息产业污水处理厂 | 4亿 |
食品产业 污水处理厂 | 一期建设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食品工业污水处理厂,后期根据发展需要实施启动二期 | 3亿 |
园区管网 提质增效工程 | 对园区约22km长管网进行提质增效 | 0.22亿 |
供电线路迁移改造(高压入地)工程 | 新增供电线路、原有线路迁移入地等 | 0.2亿 |
信息产业园及 黄里变电站工程 | 变电站建设以及高压线路建设与迁改 | 1亿 |
园区路网完善工程 | 新建凤云路、迎凤路、凤霞路西延、凤鸣路西延、凤竹路西延、栖凤路北延、凤凰大道、淮海西路西延约20.7km | 7亿 |
信息产业园与凤竹路公交总站建设 | 公交车总站、站台及运行系统建设 | 0.1亿 |
各类标准化厂房 | 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 52亿 |
道路提升工程 | 凤冠路与仪凤路等白改黑约7.8km | 0.39亿 |
绿化提升工程 | 凤冠路、凤竹路进行绿化提升 | 0.15亿 |
大型商业配套建设 | 园区配套商业6处及街头游园4处 | 4亿 |
合计 | 72.06亿 |
实施民生保障提升行动。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为重点,促进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做好辖区四个社区“一居一产业”项目,着力打造王店、小集社区桃花节油桃采摘旅游项目,河北社区豆腐产业项目,凤凰社区绿叶菜基地项目。稳妥有序做好村庄搬迁,沿洪碱河两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以食品博览馆为中心,积极打造辐射周边黄里风景区、渠沟芳香小镇的美食文化带。有序推进文明乡风建设,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移风易俗示范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河(湖)长、林长制,实施重点河湖专项整治,运用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主要河流全断面智能化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加强土地整合、劳动力网络提升、基础设施等城市发展要素,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年投入300万元以上,用于辖区道路、路灯、公厕、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投入,确保各社区文明和谐,整洁有序。丰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更加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实现再就业,加快推动农民进城变市民进程。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全面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三)强化五大保障
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心,以组织领导为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要素集聚为保障,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软硬件环境为后盾,全力推进开发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1.强化组织协调
明晰主体责任。区政府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领导和管理工作。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要强化规划意识,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十四五”产业规划实施,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能,制定具体措施,层层落实到人,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创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活动。
改进绩效考核。结合开发区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调整和优化开发区管委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作为考核指标,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指标。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将园区干部的精力、智慧引导到开发区规划的实施上来。
2.强化改革开放
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和开放动力,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发展,努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成长和发展的浓厚氛围。探索政府性资金、企业闲置资金和社会风险投资资金共同组建合作基金模式,放大“过桥资金”效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鼓励民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和商会,开展行业行为规范、产品品牌创建、市场开拓、行业维权等活动,实现抱团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开展精准招商。以“工业项目、招大引强、税源企业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突出保健食品、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及现代服务业,有选择性地开展招商工作,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深入推进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完善长效性招商方案,高效优质地完成既定的招商目标,支撑开发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展驻点招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力度,加强与各级各地商会、贸促会、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合作,建立大招商网络,完善招商激励机制,提高招商效率。
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扶持和培育园区实体企业扩大自营进出口,做大做强外贸骨干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和电子产品出口基地。积极申报保税仓库,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充分发挥进口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扩大开发区急需的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资源、原材料进口。
3.强化环境营造
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受理园区劳动者、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诉求、举报和控告,并及时处理。加强社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深入推行“阳光信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开展法律援助,严厉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结合“信用安徽”建设,全面推进信用开发区建设,加快形成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重点的信用体系。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产品信息溯源制度,建立并实施重点领域失信行为联合征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经营、退出等全过程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快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亲商便利的服务环境。建立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制度,推行“帮办、包办、代办、协办”,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搭建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会计、法律等外围服务。加强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作风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确保各项服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严格执行园区项目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税收贡献率等准入标准,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水平。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争创低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健全防控体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
4.强化要素保障
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兴业、人才强区战略,探索建立人才委托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力争到2025年,有重点地引进培养5名左右技术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显著的领军人才,5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吸引带动500名左右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引进培养2000名以上各类高技能实用人才,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技术保障。加快“引进来”步伐,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对国外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推动开发区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园区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窗口,支持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到科研能力强的大城市,鼓励园区龙头企业到海外建立或兼并企业、研发机构,参与国际产业和研发分工,拓展对外科技合作渠道。
资金保障。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接续资金问题。做好企业辅导上市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健全“银政担”和“银政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规范民间融资,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土地保障。抓住国家和省市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城融合等支持的政策机遇,争取将园区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项目用地纳入省市专项。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合理配置土地指标。加大对园区土地资源清理整顿力度,完善工业用地出让机制和工业项目用地退出机制,依法收回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存量土地。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
5.强化项目带动
认真谋划重大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推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落实制度化”,科学谋划开发区转型升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主导产业,谋划、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项目,支撑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有进有退、择优录选”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准入评价机制、推进协调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竣工验收机制及退出机制,实现项目“新上一批、竣工一批、清退一批、扶持一批”。深入实施开发区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工作制度,紧盯项目签约抓落地、项目开工抓推进、项目建设抓调度、项目竣工抓保障、项目投产促达效,切实提高签约合同履约率、实际资金到位率、项目落地开工率,支撑开发区产业发展。
强化项目服务与监督。创新项目服务机制,着力完善融资服务、政策支撑、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用工服务等五大服务体系。创新项目服务方式,推行跟踪服务、全程服务,强化“保姆式”服务,现场办公、现场督导、现场解决问题。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审核监督,确保基础设施项目适度超前,产业发展项目确保重点,公共服务项目优化布局。加大对项目服务考核评估的奖惩力度,树立项目服务的优秀品牌。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