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西湖10号建议的回复意见

对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西湖10号建议的回复意见

余玉婵代表:

您在杭州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保护杭剧的建议》(西湖10号)已收悉。提案中所提的问题和建议非常中肯。经认真研究,现将相关意见回复如下:

杭剧是我市于2005年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剧类项目,其保护单位为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近年来,为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积极部署,多措并举拓展保护载体,强化传承弘扬,促进社会共享,推动杭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一、杭剧传承保护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杭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是在名录建设方面。目前,杭剧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分别为章驷群、陈谊君、汪谊华、王与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章水祥。同时,我市发放对杭剧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5000元/人,2022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补助提高为8000元/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年纪在65周岁以上的补助3000元/人。二是非遗保护载体建设方面。2005年,杭剧被评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剧类项目,其保护单位为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2008年,杭州黄龙越(杭)剧团挂牌,在黄龙洞景区常年为市民游客演绎越剧、杭剧等传统戏剧;2017年,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列入了第四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杭剧的保护单位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与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运作,主要负责杭剧的传承保护工作,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现有编制21人,主要作为杭州戏曲曲艺的传承人群进行培养和发展。四是政策资金扶持方面。为了恢复传承杭剧的发展,2006年,我市将杭剧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并予以重点扶持;2008年,杭州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护和传承杭剧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08〕9号),对杭剧的保护传承提出了具体扶持办法。在资金扶持方面,2014年——2021年期间,省、市下拨的杭剧专项资金补助共计100万元,主要用于杭剧的创排及展演、培训等相关活动。

二、落实提案建议情况

1、关于建议中提出的“保留传统剧目,持续创新编排”方面。

我市通过打造优秀作品,创新现代剧目,扩大各类平台的宣传推广,以此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一是恢复优秀传统剧目。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作为杭剧的责任保护单位,践行“三年创演一出大戏、每年创排一台小戏”的杭剧传承保护艺术目标,至今传承、创演传统杭剧目及大、小新编现代杭剧剧目近50余出,2021年,举办杭剧古装小戏专场,整理、改编传统杭剧,把四档经典杭剧折子戏重新整理改编搬上舞台;作为杭剧越剧等传统戏剧的专业剧团杭州黄龙越(杭)剧团,近年来也根据搜集整理的史料,对传统戏进行重新排演,如《苏小小》、《龙凤锁》、《银瓶》、《结发缘》等经典杭剧传统戏,在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二是创新创排现代剧目。近年来,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积极创新编排现代杭剧,剧目分别荣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省、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题材扶持项目;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剧目奖;杭剧小戏连续三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扶持项目,并通过与滑稽戏有机结合,以符合新时代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新道路,与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喉舌作用,以“私人订制”的模式进行主旋律、正能量剧(节)目创排,近年来与公安合作定制杭剧现代戏《真的好想你》等具有时代性剧目,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也让杭剧这门传统戏曲有了进一步的市场拓展。三是开展多平台交流推广活动。杭州市自2015年——2020年期间,举办了多场传统戏剧系列活动,如2015年举办的杭州市传统戏剧大赛,杭剧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2020年举办的“戏曲芬芳·非遗传承”——2020年杭州市戏曲展评展演活动、传承戏曲,少年有责——2020年杭州市中小学生戏曲大赛等,向全市展示杭剧的保护成果。同时,我市还连续多年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将杭剧节目列入万场文化活动送基层的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2、关于建议中提出的“深入调查研究,培育新生力量”方面。

我市通过进行资料收整理、加强杭剧后备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杭剧的发展基石,提升杭剧的传承发展能力。一是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根据杭剧的艺术特点,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了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工作,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成系统、成专题、成系列地拍摄、录制一批有深刻文化内涵,真实记录代表性传承人的表演形态和风格,抢救曲目资料,力求为后人留下一份详尽、全面的文化史料。目前,已完成了杭剧非遗代表性项目抢救性音视频的拍摄制作,同时,寻找健在的杭剧老艺术家和因各种原因流散民间的老艺人进行采访,最大限度地保留口述回忆史料和示范表演影像,如2020年开始抢救性录制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汪谊华杭剧唱腔录音63首,并整理成册,于2020年底正式出版。与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纪录片〈杭剧寻踪〉》,提供了专业技术合作和摄制支持。二是开展杭剧史料的保存转化工作。针对杭剧抢救挖掘和整理的史料记录,对经过记录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出版工作。目前,已出版了《杭剧研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杭剧》《名品——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图书、论文,2016年还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方戏曲民间文化生态的失落与重建:以杭剧为中心》研究课题。三是加强后继人才的培养。为培养非遗传承的新生代力量,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举办拜师仪式,非遗杭剧省级传承人汪谊华收优秀青年演员潘婷为弟子,通过传承人带徒的形式,培养曲艺类非遗项目的新接班人;杭州黄龙越(杭)剧团,也于2020年,青年演员蔡婕、陈洋、董双飞等拜师杭剧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汪谊华,继续打磨自身的艺术造诣;2019年10月,杭州市邀请了6位国家、省内的戏曲曲艺类优秀艺术名家、专家,组织目前杭州市戏曲曲艺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传承人群及浙江省艺术学校“3+2”的曲艺类专业学生共计70余人,通过理论培训与表演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帮助提高文化素养、演出水平和创作能力;2021年,通过邀请省市戏剧界专家、非遗专家以及杭剧传承人等,开办杭剧传承人群研培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扩大杭剧的传承队伍,提升杭剧的传承能力。

3、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培养新的戏迷、加强宣传力度”方面。

我市为了更好地激发广大群众对非遗戏曲曲艺的关注和保护热情,通过培养新生代戏迷,营造传承保护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专场系列活动,培养戏曲爱好者。自2016年开始,推出了钱塘余韵”系列活动,包括杭州地方戏曲曲艺非遗项目展演、长篇专场、非遗项目拜师仪式、戏曲曲艺名家进校园等多种特色活动。其中“钱塘余韵”第一季浙江省级非遗戏曲项目——杭剧专场,系统展示了杭剧传承发展态势。2021年,举办“致敬建党百年·绽放钱塘余韵”——杭剧古装小戏专场,整理、改编传统杭剧,把四档经典杭剧折子戏重新整理改编搬上舞台,共同献礼百年风华。二是开展普及宣传活动,培养新生代戏迷。杭州市自2017年—2021年,连续5年开展戏曲曲艺“三进”系列活动(进校园、进社区(企业)、进农村文化礼堂),演出共计70余场,惠及观众5万余人次;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曲艺节目展演实践,让丰富鲜活的民间艺术回归大众,以巩固和推进活态传承的保护模式,强化非遗“三进”,为打造非遗保护做出了进一步积极的探索。三是开展传统戏剧进校园,提升全民艺术教育。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杭州市教育局在杭州市中小学生都开设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性课程,部分学校在传统戏剧艺术的课程开发与整合、社团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城区有很多学校均组织起地方传统戏剧的社团,且均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场地和师资,有适合的舞台供其表演,从2008年起,每两年一次的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在专项比赛中都设有戏剧专场比赛,为有戏剧专长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平台,也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种下了一颗颗种子。四是依托文旅融合,加强杭剧的宣传力度。杭州黄龙越(杭)剧团在黄龙洞景区常年为市民游客演绎越剧、杭剧等传统戏剧。2021年年初,大华书场还与运河游船联合,推出“运河游船·大华剧场”,在京杭大运河之上,搭建“流动的舞台”,将杭剧带上游船,为游客们展现杭州戏曲独有的文化魅力。

4、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弘扬杭剧文化、迎接杭州亚运年”方面。

一是结合宋韵文化,开展亚运系列活动。以亚运为主题,创作杭剧表演唱《送一份精彩给天下》,目前正在排练阶段,用杭州独有的戏曲形式迎接杭州亚运年。同时,在杭州市戏曲曲艺三进巡演活动,把杭剧小戏、用唐诗宋词融入到杭剧唱腔中的节目,送到社区、学校和文化礼堂,扩大杭剧的辐射面。二是依托“新媒体+”模式,为亚运传播赋能。自2020年起,杭州市开展了“新媒体助力杭州非遗保护和传承计划”,推动30多个非遗项目开通抖音号,5月,开通“杭州非遗抖音号”,并同步进行“非遗寻根乡村行”视频拍摄上传至抖音号,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也开通了抖音号,通过抖音的快速传播,让杭剧展现杭州非遗独特魅力,助推杭州亚运年。截止到2021年底,杭州非遗抖音号播放量近1800万,粉丝数5.8万人,点赞数达86万人次,累计总播放量已达19.66亿人次,粉丝总量达到700多万人,推动产生经济效益近1800多万元,宣传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迎接亚运,传播杭剧赋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提案中的建议,我市下一步将继续秉承“出人、出作品、出精品”的宗旨,持续推动杭州地方戏剧的蓬勃发展。

1、加强专家跟踪指导,加大抢救保护力度。我市将充分发挥省、市传统戏剧保护专家的指导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继续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抓紧从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进行记录保存和搜集整理,同时,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杭剧的保护、支持,吸收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到该剧种的传承和发展中去,以此来构建起切实有效的地方剧种保护和传承体系。我市也将加大完备、统一的评审制度,通过严格甄选,完善杭剧的传承人群机制,并加以备案和大力宣传。

2、拓宽教育培育渠道,建立杭剧后辈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精神,继续开展传统戏曲曲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时常为学生、居民上演新曲目,并开展一些互动性节目,以此来增强他们对杭剧的新鲜感和兴趣;在中小学中适度开展杭剧音乐鉴赏课程,把中小学作为“摇篮目标”的基地,系统介绍杭剧的基础常识等,为中小学生提高鉴赏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以师带徒的形式,从项目入手,手传心授教授杭剧年轻演员,增加后备人才培养;继续邀请国内、省内传统戏剧名家、专家,以大课带小课的形式,开设杭剧的传承人群研培班,对演员在业务上进行加强提高。

3、搭建宣传平台,打响品牌活动。我市将通过继续举办“钱塘余韵”等专场,打响品牌活动。同时,运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文化节庆、曲艺三进等活动,精心组织和筹划开展集传播、展示和宣传为一体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在2022年——2023年亚运会之前,产生城市品牌效应,以此激活杭剧的生命力,吸引大众关注,共同参与保护。此外,在杭州的各大景区、文化场馆等打造传统戏剧体验项目,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沉浸式体验;鼓励杭剧等传统戏剧项目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进一步打响和提升“杭州本土”和“杭州制造”的文化品牌。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殷切期待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 7月12日


标签: 人大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