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招标要求 |
1.1 | 单C臂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 |
1.2 | 硬件配置协调统一 |
★1.3 | 设备用途:可以完全满足心脏、神经、肿瘤、外周等介入放射学检查与治疗 |
1.4 | 投标机型要求原厂生产 |
★1.5 | 提供中国及原产地医疗器械注册证 |
1.6 | 投标机型首次获取注册证的时间为近3年内 |
2 | 技术要求和参数 |
2.1 | 机架系统(C型臂) |
2.1.1 | 落地式全自动单向C型臂 |
★2.1.2 | 不需要移动床面,机架可从床的头侧直接旋转到导管床的左侧或右侧进行透视和采集 |
2.1.3 | C臂的滑动轴、旋转轴和主轴旋转时三个轴的中心点保持一致,即单独旋转任何一轴都不改变视野中心,二轴或三轴同时旋转也不改变视野中心。 |
★2.1.4 | C型臂能从多方切入无显示死角 |
2.1.5 | C型臂有效弧深≥105cm |
2.1.6 | 落地机架旋转轴旋转角度范围:LAO≥100° RAO≥100° |
2.1.7 | 落地机架滑动轴旋转角度范围:CRA≥55° CAU≥55° |
2.1.8 | 实时数码显示所有C型臂旋转角度信息,C型臂最大旋转速度:≥40°/秒 |
2.1.9 | 平板及球管具有碰撞保护功能 |
2.1.10 | 机架各臂能单轴、双轴或三轴同时运动 |
2.1.11 | 可由用户设置并存储机架位置:≥70种,能实施自动复位功能 |
2.1.12 | SID 范围≥89cm, 且≤119cm |
2.1.13 | 等中心点到地面距离 ≤ 107cm |
2.2 | 导管床系统 |
★2.2.1 | 落地式导管床且承重:≥200KG |
2.2.2 | 床长(不含延长板)≥330cm |
2.2.3 | 床宽≥46cm |
2.2.4 | 纵向移动≥170cm,垂直移动范围≥30cm |
2.2.5 | 床面水平旋转≥±180度 |
★2.2.6 | 具备床旁中控触摸屏 |
2.3 | X线发生器系统 |
2.3.1 | 最大管电流≥1000mA,管电压范围≥50-≤125kV |
2.3.2 | 最短曝光时间≤1ms |
2.4 | 球管系统 |
2.4.1 | 高速旋转阳极球管,阳极转速≥7,800转/分 |
2.4.2 | 最大管电流≥1500mA |
★2.4.3 | 球管阳极热容量≥3.5MHU |
2.4.4 | 球管阳极散热功率≥6700W |
2.4.5 | 管套热容量≥6.9MHu |
2.4.6 | 球管焦点≥3个, 带有焦点自动切换功能 |
2.4.7 | 大焦点≥1.0,小焦点≤0.3 |
2.4.8 | 大焦点功率≥110kW |
2.4.9 | 球管制冷采用循环水冷和油冷双重冷却 |
★2.4.10 | 球管内置栅控技术,非高压发生器控制 |
2.4.11 | 30分钟以上连续透视功率≥3200W |
★2.4.12 | 10分钟最大透视功率 ≥4500W |
2.5 | 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
★2.5.1 | 采用非晶硅数字化平板探测技术 |
★2.5.2 | 为了兼顾心脏、外周及神经介入的需要,平板有效探测面积要求边长≥30cmx30cm |
2.5.3 | 平板探测器为正方形,在术中不需要调整平板方向 |
2.5.4 | 平板像素大小要求≥180微米且≤200微米 |
2.5.5 | 平板采集模式DQE≥79% |
2.5.6 | 平板透视模式DQE≥79% |
2.6 | 透视与采集 |
2.6.1 | 最大脉冲透视频率≥30帧/秒 |
★2.6.2 | 可进行减影透视和非减影透视 |
★2.6.3 | 在透视过程中,不间断透视,就可以进行减影透视背景的百分比调整 |
2.6.4 | 在无X-Ray射线条件下,可进行视野大小的调整 |
2.6.5 | 透视图像存储图像数量≥450幅,透视图像存储时间≥60秒 |
★2.6.6 | 双向透视图像存储,在透视采集结束前和透视采集结束后都可以进行 |
★2.6.7 | 具有实时DA采集和实时DSA采集功能 |
2.6.8 | 采集矩阵:≥1024x1024,14bit |
2.6.9 | 心脏采集模式,最大脉冲≥30帧/秒 |
2.6.10 | 透视采集模式,最低≤3.75帧/秒 |
★2.6.11 | 具有实时旋转数字减影采集功能 |
2.6.12 | 透视路图功能,并提供心脏冠脉采集多维旋转路径,并可存储路径 |
★2.6.13 | 提供下肢血管跟踪造影功能(非步进或步进式血管造影功能) |
2.6.14 | 下肢血管造影实时减影,追踪造影速度可控 |
2.6.15 | 下肢血管造影采集完成后,不需要人工手动拼接全下肢图像,工作站上自动形成自动拼接的无缝的全下肢图像 |
2.6.16 | 具有三维采集模式,在所有视野下均可以进行三维采集,最大角度≥200°最快速度≥40°/秒 |
2.6.17 | 采集序列可进行分段设计程序,并且每段曝光时间均可在曝光过程中手动中止并自动进行下一段曝光程序 |
2.6.18 | 三维采集后,图像自动传输至工作站,无需人工干预 |
2.6.19 | 提供VR重建,MIP重建,透明化重建,仿真内窥镜的重建功能 |
2.6.20 | 提供断面图像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同屏联动显示功能,并且可以随时切换窗口 |
2.6.21 | 提供减影3D功能 |
2.6.22 | 提供3D图像与断面图像同屏联动功能 |
★2.6.23 | 一次3D采集快速三维重建,同时获得血管、骨骼、弹簧圈/支架植入物、软组织断面、仿真内窥镜等多种三维容积图像 |
2.6.24 | 多容积三维同步追踪技术锁定病灶部位,多屏联动同步显示血管外部、腔内和断面的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及供血路径 |
2.6.25 | 多容积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将不同血管、骨骼、植入物等进行精确融合显示,≥5种容积以上 |
★2.6.26 | 提供原厂高清类CT,且数据最大采集帧幅 > 500帧 |
2.6.27 | 至少4种FOV可选择,最快采集速率≥50帧/秒 |
★2.6.28 | 能提供C臂CT的软组织图像,以满足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部分的采集和重建 |
2.6.29 | 具有专用的快速腹部C臂CT成像程序:采集时间≤5S,传输及重建时间≤25S,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 |
★2.6.30 | 提供床旁一键控制的心脏冠脉支架精显功能 |
2.6.31 | 提供导丝减影技术,即支架增强显示可去导丝显示,以更好的评估支架状况,(需提供临床图像证明) |
2.6.32 | 提供床旁一键控制的支架血流精显技术,在增强支架精显的血管段同时叠加造影图像 |
2.7 | 低剂量技术 |
★2.7.1 | 投标厂商提供最新低剂量平台(Philips clarity平台GE IGS平台 Siemens Q平台其他品牌提供最新低剂量平台) |
★2.7.2 | 提供X射线球管内栅控技术以降低剂量 |
2.7.3 | 采用滤片自动插入技术消除球管软射线,无需人工干预 |
2.7.4 | 提供防散射线栅格技术,可以提供低剂量的透视协议,床旁一键可实现剂量减半,具有射线剂量监测功能,透视时,表面剂量率显示;透视间期,显示积累剂量,区域剂量和剂量限值 |
2.8 | 主机系统工作站 |
2.8.1 | 病人登录及检索功能 |
2.8.2 | 主机硬盘图像存储1024x1024矩阵,容量≥*****幅 |
2.8.3 | 主机系统显示器为彩色显示器,用于显示主机系统资料,≥19英寸 |
2.9 | 监视器吊架及医疗专用图像监视器 |
★2.9.1 | 操作间四监视器吊架,可移动至床的两侧,且提供四个19英寸医用专用图像显示器 |
★2.9.2 | 控制室二个19英寸医用专用图像显示器显示实时图像 |
2.9.3 | 监视器吊架可进行旋转,旋转角度≥280° |
2.10 | 原厂后处理工作站 |
★2.10.1 | 工作站为原厂生产(以投标厂商的官方网站为准) |
★2.10.2 | 工作站可浏览和处理CT、MR及PET的图像 |
2.10.3 | 可进行图像二维处理:包括图像全幅和局部放大;多幅图像显示;图像边缘增强、边缘平缓;图像正负像切换,血管的测量,心室功能分析,支架精显/支架血流精显图像处理,下肢全景追踪无缝自动拼接等 |
★2.10.4 | 可进行图像三维处理:包括3D/SUB3D快速重建,提供VR重建,MIP重建,透明化重建,仿真内窥镜的重建功能等,提供多屏联动,支持多容积三维影像融合等 |
★2.10.5 | 提供血管狭窄分析软件包,可对血管段进行二维测量及狭窄功能分析 |
★210.6 | 提供心室功能分析、心室射血分数分析、具备中心线法室壁运动分析功能 |
2.10.7 | DVD/CD刻录图像存储:配备全兼容性的CD刻录系统,图像输出格式可多种选择(DICOM格式,MPEG、AVI),所刻光盘可在普通PC机上回放,工作站胶片打印功能 |
2.10.8 | USB图像输出,图像输出格式可多种选择(DICOM格式,MPEG、AVI) |
2.10.9 | 工作站端口开放,可与其他支持标准DICOM3.0的影像设备和PACS相连 |
2.10.10 | 工作站内存≥32GB,工作站硬盘≥1T |
2.10.11 | 工作站CPU为Intel Xeon CPU,工作站CPU为六核心,工作站CPU主频≥3.0GHz |
2.10.12 | 工作站彩色液晶显示器2台,≥19英寸 |
2.10.13 | 提供标准DICOM3.0接口 |